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2、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

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女数万口。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1) 220 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2) 221 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3) 222 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三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三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01知识管理知识点1官渡之战背景:________末期,________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招揽人才。

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________的措施,组织农业生产。

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占据黄河以北的________实力强大。

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概况:200年,双方在________进行决战,曹操偷袭袁军的屯粮,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________打下基础。

知识点2赤壁之战概况:208年,________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

曹军与________在________对峙。

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曹军大溃。

意义:赤壁之战为__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3三国鼎立三国鼎立:220年,曹操的儿子________废掉汉献帝,在________称帝,国号魏。

221年,________在________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________年,________在建业称帝)。

________的局面形成。

三国经济: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________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________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____,加强了________与内地的联系。

蜀汉在丞相________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官渡之战1.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地位的人物是()A.刘备 B.诸葛亮C.曹操 D.孙权2.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击敌要害,一战而统一北方的战役是()A.城濮大战 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知识点2赤壁之战3.《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4.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下列关于这次战役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C.孙刘联军偷袭烧掉曹军的屯粮D.船舰连在一起的战术运用不当5.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25张PPT

200年官渡之战结束后的形势 图
曹操 袁绍
曹操
二、赤壁之战
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东 汉末年起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在军 阀混战中,曾先后投奔公孙瓒(zàn) 、陶谦、曹 操、袁绍、刘表。
二、赤壁之战
三顾茅庐
二、赤壁之战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 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 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 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 如渴,若跨有荆、益,外结 好孙权,内修政理 。诚如是,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
B.在官渡大败
D.废汉献帝,自 D )
• 5.下列各项中,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
• ①三顾茅庐 成都称帝
②联孙抗曹
③挟天子以令诸侯

二、赤壁之战
孙权(182—252),字仲谋。东汉末,继其父兄孙坚、 孙策据有江东六郡。他在张昭(zhāo )、周瑜等人的 共同支持下,团结旧部,延揽(lǎn)人才。对江东的统 治日益稳固。
二、赤壁之战
曹操 20多万大 军
赤 壁 之 战
刘备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 孙吴 了海外贸易,卫温率领船队达 到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 系。
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 倒退?为什么?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 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 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 历史的进步。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第 16 课三国鼎峙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东汉末年社会背景;官渡之战经过和意义;赤壁之战经过和意义;魏、蜀、吴三国的成立;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与方法:经过曹操对两次战斗一胜一负原由的剖析,提升学生剖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看实质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三国鼎峙场面形成原由的剖析,是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其客观条件,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起了重要重要。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难点:三国鼎峙形成的原由三、教课方法:多媒体教课法、讲解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创建情境 :请同学们赏识一首歌曲,知道歌曲的名称吗?(《滚长江东逝水》)它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能够说人人皆知,尽人皆知。

但小说毕竟是文学作品,同学们想认识三国期间的历史吗?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个时代,领会丰富多彩的史实。

过渡 :那么 ,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魏、蜀、吴 )鼎峙是什么意思 ?哪位同学能说一下。

(三个政权像鼎的三足同样并立,相互对峙 )(设计企图 :创建情境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在好奇心的驱遣下 ,学生快速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一、官渡之战三国鼎峙的场面是如何形成的呢?还得从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提及。

1.阅读思虑 :(课件显示“东汉末年军阀盘据表示图”、曹操诗句“白骨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资料反应了什么社会现象?(东汉末年因为军阀混战,民生凋零 ,人民的生活特别困难,在这类状况下,人民最盼望什么?(结束战争 ,恢复沉静的生活)是谁适应历史的潮流,结束了这类战乱场面,一致了北方呢 ?(曹操 ) 2.问题研究曹操( 155 年- 220 年 3 月 15 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定人。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设计说明本课主要介绍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而展开。

这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后来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学比较容易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从而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学习目标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分析曹操在这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识读《官渡之战示意图》《赤壁之战示意图》《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等图片,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3.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

4.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重点难点重点:赤壁之战。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列表归纳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三国志》(书目)。

2.影视作品:《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首先播放“桃园三结义”的视频片段,并向学生介绍有关三国时期的历史书籍和电视剧,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知道的三国时期的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周瑜等,接着指出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与这些历史人物有关,从而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说说官渡之战发生的时间及结果。

2.说说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及结果。

3.说说三国鼎立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4.230年,谁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并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以及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新人教版

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新人教版
2.能力与技能:
-运用历史资料和文献,分析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问答,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评价能力。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自主探究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增强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激发对历史学科的热情。
-认识到历史中的民族交融对于国家统一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认同感。
(三)改进措施
1.优化时间分配:合理调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课程内容讲解充分,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巩固练习时间。
2.提高评价反馈: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3.丰富教学手段:引入更多教学资源,如历史实物、遗址图片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提高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历史知识,但对于三国鼎立时期的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理解尚浅,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初步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但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评价能力有待提高。素质方面,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有浓厚兴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积极因素。
(3)练习题:设计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现场完成,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分钟)
4.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展示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2分钟)
(2)互动问答:邀请学生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提高课堂氛围。(2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理解:
-描述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背景,解释三国政权分立的原因。
-列举并解释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这些战役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件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件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 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借
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
津津乐道。以下哪一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
()
• 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D
•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 4.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
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
• A.曹操
B.刘备
D.巨鹿之战
• 10.《资治通鉴》说曹操统治北方能“化乱为治”,而
《三国演义》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以下关于史书与历
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 • A.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
C
• B.历史小说与史书内容基本是一样的
• C.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了文学艺术加工
• D.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 1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
• (2)主观方面: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人 才。②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屯田。③军 事上,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事力量。
• 2.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 (1)曹操骄傲轻敌,战术错误。 • (2)曹军远道奔走,兵士疲惫,且军中多是北方人,不服
水土,疾病流行,战斗力减弱。 • (3)黄盖诈降。 • (4)孙刘联军巧妙利用自然条件。 • (5)当时曹操代表的北方势力不足以统一全国。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材料二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三国时期的历史,诗词中提到了 哪几个历史人物?

【教育资料】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

【教育资料】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魏、蜀、吴三国的建立;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与方法: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难点:理解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历史创作的文学作品,存在着很多虚构的成份,那么历史上的三国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家所熟悉的三国人物的真实面目又如何呢?第16课三国鼎立(二)、讲授新课:一、官渡之战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阀割据,其中曹操的势力发展迅速。

1、曹操势力的发展、强大:曹操占据河南一带,196年,曹操率军把汉献帝从洛阳迎接到许,总揽军政大权,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经济上,采取屯田措施,组织兵士耕田,招募流亡农民垦荒,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袁绍占据河北一带,战乱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足,势力很大。

2.官渡之战: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

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

后来,曹操采纳谋士的意见,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

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

3、意义: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统一北方后,想乘胜南下,统一全国。

那时候,长江中下游一带两个军阀势力有所发展。

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他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自己。

「优质」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新人教版

「优质」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新人教版

合作交流:(2)统一是历史的主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其后的三国是分裂时期,这是 历史的倒退吗?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师生互动:(3)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 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第(1)问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对史实的综合把握能力。第(2)问考查学生正 确的历史观,评价一件事是进步还是倒退,要看这件事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第(3) 问考查学生对曹操的评价,解答这类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即可。
第16课 三国鼎立
1.东汉末年爆发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是什么?这次起义对东汉统治 有何影响? 2.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军阀割据混战的 著名战役有哪些?对当时的社会局势分别有何影响?
一、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 自读课本,找出曹操为壮大实力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措施。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原因:第一,政治上: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 天下,取得政治上的优势。第二,经济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 事农业生产。第三,善于用人。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 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尝试解答:(1)①曹操,②袁绍,③刘备,④孙权,⑤曹操;A魏,B蜀,C吴。 (2)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 存实亡,众多军阀割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魏、蜀、 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了局部的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 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从这些史实看,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 三国鼎立,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不同意。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应该生活在东汉末年。因为220年曹丕建 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他也不是汉朝的奸臣。因为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 谋善断,惟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 期的战乱。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发展了北方经济,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 步。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及诗人。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新人教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新人教版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第四单元政权分离与民族融合的一刻,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专权,社会黑暗,爆发了农民起义,出现了割地一方的军阀,相互征战,占领地盘,通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最终形成三股强大的势力,导致三国局面形成。

本课中学习曹操雄才大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三国时期各国为历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为下一课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课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抽象思维较差,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不全面,有关三国时期的历史家喻户晓,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其主动地位,通过讨论创设情境,播放视频片段来活跃课堂。

对于难点问题师生共同总结。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

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联系三国一书,提高对历史事实的文学作品分辨能力,从历史人物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

能够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形成的过程,并列表总结有利于培养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学生能从历史人物身上,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书明智的作用。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教法学法教法:讨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问题探究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填写表格学习法、历史剧再现法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设疑:1、说一说你知道的这一时期的英雄(一时多少豪杰)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其中有两位突出人物,曹操和诸葛亮,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和他们有关,下面我们来学习十八课,《三国鼎立》。

【七年级】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七年级第16课三国鼎立课题第16课三国鼎立课型新课授课时间 11月教案号17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

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曹操败于赤壁之战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以多败于少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区别文艺与史实,将文艺作品中的情节与历史事实对比,提高分辨历史真实性与文艺创作中的虚构、夸张等艺术性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是看他们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时安排 1课时教具多媒体预设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对比法、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预设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生成(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三)探究新课:(四)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

投影:歌谣。

进行复习第三单元文帝景帝赋税轻,文景治之政清明,武帝分削诸侯国,罢黜百家尊儒术,兴办太学学五经,政经军学大一统。

一、官渡之战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2.曹操势力的发展壮大3.官渡之战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

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曹操败于赤壁之战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而在赤(过渡讲解、置疑)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统一国家建立,第四单元我们开始学习政权的分立和民族融合。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终于引发农民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从此,统一的局面被打破,国家陷入分裂。

许多军事集团混战的结果怎样?出现了哪些分立的政权?在这期间,历史发展具有哪些特点今天先学习第18课三国鼎立(板书课题)(启发学生理解什么是“鼎立”?“三国鼎立”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师概括指出:学生回忆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1张PPT)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1张PPT)
复习提问 1.谁改进造纸术? 蔡伦 2.纸的发明有哪些意义?
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 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了便利了典籍的流传;造 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3.《伤寒杂病论》是谁写的?他被后世称为什么? 张仲景
医圣 麻沸散、五禽戏
司马迁
4. 华佗有哪些发明? 5.《史记》是谁写的?
我为什么失败?
1.军事上:骄傲轻敌,战略不当 2.用人上:不听信忠言,气 走许攸,一意孤行
合作探究 探究五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 双方 特点
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结果 作用
孙刘联军胜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 探究六 赤壁之战,兵强马壮的曹操失败原因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第16课 三国鼎立
自主学习 1.东汉末年,占据河南一带的 曹操 为取得政治上的 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 洛阳 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 号令天下。 2. 曹操 和 袁绍 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200年, 双方在 官渡 进行决战。 3. 对发时整个局势有关健性的影响, 赤壁之战 为 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 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 刘备 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国号 魏 。221年, 史称 蜀汉。次年, 孙权 称吴王,229年,孙权 在 建业 称帝,吴国建立。 5.230年,孙权派将军 卫温 率领万人船队到达 夷洲 , 加强了 台湾 与大陆的联系。
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讴歌 的历史人物是( C ) 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杜甫 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 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 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D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全单元】》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全单元】》PPT课件

北方草原
合作探究: 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1)原因:西晋末年人口大迁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总的来说,是社会动乱的结果。
(2)影响:虽然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 的结果,但它却客观上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 带入迁入地区,并使这些先进的科技、文化得到迅速 传播,从而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 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对后世的经济、政治、文化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汉
266年

263年
蜀 吴
西晋
三国后期, 魏国实力增强, 吴、蜀两国日益 衰落。263年, 魏灭蜀。
266年,司 马懿的孙子司马 炎自立为帝,改 国号为晋,以洛 阳为都,史称西 晋。
晋武帝司马炎
西晋版图范围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 钱被奉为 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 今之人,惟钱而已!” 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 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 “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语。
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 内迁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晋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能正确 评价著名历史人物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 能力。
2.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 族内迁的史实。
3.知道东晋十六国的对峙的史实。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西晋的建立



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
小组辩论大比拼Βιβλιοθήκη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还是倒退?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说课稿新人教版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讲解曹操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对于曹操这个人物的理解还比较片面,他们只知道曹操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却不知道他也是一个诗人,一个文学家。我觉得,这是我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下次我会在课堂上引入更多关于曹操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历史人物。
另外,我觉得在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还可以更加丰富。虽然我设置了小组讨论的环节,但是我觉得还可以增加一些其他的互动方式,比如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组织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融入到历史中去。
②重点知识点:赤壁之战的影响。
词: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
句:赤壁之战后,曹操失去了统一南方的机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画出一条分割线,左边写上“曹操”,右边写上“孙权、刘备”,在分割线上画一条箭头指向“三国鼎立”,表示赤壁之战的影响。
③重点知识点:蜀汉的兴衰过程。
词:刘备、关羽、诸葛亮、蜀汉。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三国鼎立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4.历史解释:能够解释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赤壁之战、蜀汉与魏国的兴衰等。
5.历史思维:培养分析、比较、综合等历史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价值观:认识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
2.曹操与赤壁之战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影响。
2.曹操与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内容
教材P74~P77,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理解并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3.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们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曹操刘备孙权
归纳导入:三国时期又是我国历史上混战时期之一。

留下了许多故事。

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吧!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曹操刘备孙权探究一:官渡之战
【小组讨论】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是什么?
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为了争夺地盘、人口,军阀进行混战,其中曹操和袁绍是地盘最大的两个军阀。

教师再引导:那么同是北方的两大军阀会怎么样呢?(打仗)从而引入官渡之战。

2.曹操势力的逐渐强大。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
经济——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曹操势力逐渐强大的原因和举措,这也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

让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这些举措为曹操带来了什么好处?此外,在这里可以提前把后面有关“屯田”的内容进行处理。

待学生讨论完成,教师加以总结。

3.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同时展开讨论,为什么势力强大的袁绍会输给势力弱的曹操。

最后让学生明白:曹操之所以会胜利,主要因为他礼贤下士会用人,人才的重要性。

这个道理应让学生阅读教材P74页上面的小字和插图去思考、观察,从中得出结论。

官渡之战的历史作用,应当着重强调: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4.讨论: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的描述说出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

答案一:曹操虚心接受谋士的意见,袭击袁军全部粮草。

答案二:曹军抓住战机,趁袁军军心动摇之时,大举进攻,大败袁军。

答案三:袁绍刚愎自用,不接受谋士的建议,丧失了时机。

答案四:袁绍骄傲轻敌,过分自信,导致手下人才流失,反而起了辅助敌人的作用。

过渡: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接着,曹操又陆续消灭了其他的军阀,基本统一了北方。

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国,他发兵南下,与孙刘联军大战于赤壁。

探究二:赤壁之战
【小组讨论】
1.找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

【点拨】应从战争的结果及影响去分析比较。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最后统一了北方。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归纳】都是以少胜多,胜利一方都采用了火攻,都有利于三国鼎立的形成。

2.同样是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大获全胜,而在赤壁之战大败于孙刘联军?
【点拨】应从曹操,在两次战争中所处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用人的态度、地理环境等即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去分析。

【归纳】官渡之战,主要是因为东汉末年,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早日统一。

在政治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广招贤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曹操势力日益强大。

这些就是他在官渡之战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赤壁之战,这次战争曹操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再加上曹操骄傲自满;孙、刘联合实力增加,联军用火攻办法,大败曹军。

过渡: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建立后他们经济的发展情况怎样呢?
3.魏蜀吴经济的发展。

学生自学了解他们各自发展的特点。

4.戏曲中的曹操与历史中的曹操的区别。

播放多媒体资料、戏曲资料并展开讨论。

(对于曹操的一生的评价是一个一千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但他爱惜人才,他从下层选拔,从敌方争取;他还重视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北方,功劳是不可低估的。

有人把他说成乱臣贼子,是不对的,罗贯中以汉朝为正统,在《三国演义》影响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脸奸臣,这是不公平的。

)
探究三:三国鼎立
1.三国的形成:220年曹丕建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国,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

【归纳】通过本课学习,要破除封建史家的正统观念,正确认识曹操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

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堪一击,曹操的善于用人、沉着冷静;赤壁之战中曹操的雄心勃勃,刘备、孙权的精心策划、同仇敌忾。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2.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

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
1.小组合作设计三国鼎立示意图。

2.知识总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可以知道,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封建割据势力混战的结果。

官渡之战使曹操大败袁绍,从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使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

这种鼎立局面,直到280年西晋统一全国才结束。

在三国鼎立的时期里,魏、蜀、吴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由于全国处于分裂和战争状态,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因此,各族人民都迫切要求实现全国的统一。

同时,各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北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比较显著,物力和财力都较南方充足,所以后来全国的统一便由代魏而立的西晋来完成。

五、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关题目。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关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