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民歌说课稿

合集下载

汉族民歌说课稿

汉族民歌说课稿

汉族民歌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音乐教材《汉族民歌》一章,具体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北方民歌《小放牛》,第二部分是南方民歌《高山流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族民歌的分类、特点以及代表作品。

2. 通过学习《小放牛》和《高山流水》,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小放牛》和《高山流水》的旋律,理解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北方民歌《小放牛》的方言唱法和南方民歌《高山流水》的悠扬旋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音乐播放器、乐谱架。

2. 学具:学生音乐课本、练习曲谱、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小放牛》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 讲解:介绍汉族民歌的分类、特点以及代表作品,讲解《小放牛》和《高山流水》的背景。

3. 示范:教师演唱《小放牛》和《高山流水》,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风格特点。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学唱《小放牛》和《高山流水》,注意方言唱法和悠扬旋律。

6. 展示: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汉族民歌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特点:地域性强、旋律优美、歌词富有生活气息代表作品:《小放牛》、《高山流水》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课后复习《小放牛》和《高山流水》,掌握歌曲旋律。

2. 调查家乡的民歌,了解其分类、特点和代表作品,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课学生对汉族民歌的兴趣浓厚,通过讨论、演唱等形式,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

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方言唱法和悠扬旋律的掌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邀请当地民间艺术家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歌的魅力。

组织学生参加民歌比赛或演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设民歌社团,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交流学习民歌,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湖北小调》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湖北小调》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湖北小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湖北小调》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的教学内容。

湖北小调是我国民间音乐的一种,它以其悠扬的旋律、丰富的节奏和优美的歌词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通过学习《湖北小调》,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和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湖北小调的节奏和旋律感到困难,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湖北小调的特点,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节奏。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湖北小调的旋律和节奏,能够熟练演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湖北小调的音乐特点,能够自主创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欣赏、模仿、练习、创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湖北小调。

2.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湖北小调的相关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

3.分组讨论、合作演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湖北小调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其特点,引发学习兴趣。

2.讲解:介绍湖北小调的起源、特点和魅力,讲解其旋律和节奏。

3.示范:教师演唱湖北小调,学生跟随模仿。

4.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创作:学生根据湖北小调的旋律和节奏,自主创编歌词。

6.展示:学生分组演唱自己创作的湖北小调,互相评价。

7.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演唱和创作,总结课堂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湖北小调的特点和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旋律:优美、流畅节奏:丰富、变化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湖北小调的熟练程度。

2.学生对湖北小调音乐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3.学生创作歌词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湖北小调的音乐特点。

欣赏课《黄冈文化遗产-鄂东民歌》教案

欣赏课《黄冈文化遗产-鄂东民歌》教案
《茶乡情歌》(情歌)3”41(这是一首描述茶乡的少男少女在采茶时相互对唱的情歌,互相表达情感,体现了英山茶园风情。-英山茶园风情)
《大将王树声》(新民歌)(这是一首新民歌,红色革命歌曲特色明显,歌颂革命时期鄂东的英雄儿女-红安红色特色明显)
■山歌
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流传分布极广,蕴藏也极为丰富。一种看法认为,凡是流传于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各种个体劳动如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慰自娱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就是通常所说的山歌。
■田歌
鄂东山歌还包括田歌。农民们长期在田畈中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为了排解田间劳动的单调和枯燥,提神醒脑,解乏消愁,就产生了诸如“插秧鼓”和“薅秧歌”之类的田歌。后来又加进了锣鼓,一群人在田里干活,几个人在田岸上敲锣打鼓,形成了一种节奏鲜明,舒畅愉悦的劳动场面。这种场面渐渐演变成农民祈求作物丰收的集体仪式。
欣赏过程和内容
(30分钟)
拓展环节(4分钟)
1、听赏《八月桂花遍地开》 ,看看它是属于哪儿的民歌。
2、条件可以的话学唱鄂东民歌和鄂东民歌的采集。
推荐歌曲《快到红安来玩》《罗田老乡》《白兰花开》《梦里常回大别山》《大别山歌》《红安将军县》等。
小结
(3分钟)
1、让学生总结今天学过的知识内容。
听赏了英山的《茶乡情歌》、罗田的《打板栗》等,了解民歌所表达的情绪和感情!
3、老师再做最后总结。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鄂豫皖地区大别山民歌,这是它的曲调确立的。因为这曲调,安徽的金寨县、湖北的红安县、河南的商城县和新县都曾说这首革命歌曲诞生在自己那里,因为这曲调所借用的原民歌《八段锦》(又称《小小鲤鱼跳龙门》)是流传在整个大别山的民歌调。也正是因为这曲调的地域性。
★鉴赏课

《放马山歌》说课稿

《放马山歌》说课稿

《放马山歌》说课稿一、说课程标准:1、增进对音乐的兴趣2、提升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水平,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3、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积极参与演奏及创造活动,发展表现音乐的水平。

4、丰富和提升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机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水平。

教材分析:本课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单元《农家的孩子》的一课中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由演唱、欣赏、音乐知识、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块构成。

教材选择了各地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理解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了解民歌具有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

通过演唱与欣赏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感受民歌的丰富多彩,愿意主动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

根据本单元内容和课程目标,我总结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1完整的学唱云南《放马山歌》,并尝试使用民歌的运腔方式实行演唱。

2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心理和生理还未成熟,但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比一、二年级有明显变化。

教学目标:1.能专心聆听传统民歌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

2.能对相关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实行简单的评述,并能简单的概括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3.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

一.导入导语:让我们聆听这段音乐,跟随船工们去了解一段特殊的历史。

1.观赏音乐片段。

(1分钟)2.交流:在音乐中你听到些什么?——船工及有节奏的呐喊声。

3.讨论:船工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喊声有什么不同?展示两幅图片(平水与急流)。

(引导学生从节奏、速度、力度方面实行回答。

平水时的声音力度相对较弱,节奏比较平缓、速度适中;急流时的声音力度较强,节奏比较密集、速度较快。

)4.体验:跟随老师的手势,用“弱缓、强急”的声音表现船工们遇到不同情况时的喊声。

民歌(二)-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民歌(二)-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民歌(二)-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民歌的定义,了解其中的特点和传统。

2.掌握民歌的唱法和节奏。

3.学会欣赏民歌,发掘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内容
1.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2.民歌唱法和节奏
3.民歌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节: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1.引入课程,介绍本课程要学习的主题 - 民歌。

2.谈论民歌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它们的情感和意境,以及民间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3.聆听并讨论多个民歌作品的演唱,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民歌的特点。

第二节:民歌唱法和节奏
1.描述民歌的唱法和节奏,包括调声的技巧、不同部分之间的差异和情绪的表达。

2.模仿和练习民歌的唱法和节奏,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

第三节:民歌的欣赏和分析
1.聆听并分析一首经典的民歌作品,要求学生对其中的情感、意境和文化传统进行深入思考。

2.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同一首歌曲的多种不同诠释方式,以了解不同文化和传统对这些歌曲的诠释和表达方式。

评估和拓展
1.学生可以进行其他民间音乐的研究和探究,以进一步了解这些文化传统的深层次意义。

2.学生可以创作自己的民歌,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以锻炼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总结
本节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了民歌的定义、特点和传统,掌握了民歌唱法和节奏,并学会了欣赏和分析民歌作品。

这些技能不仅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和传统的背景和意义。

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3、音乐知识《民歌(一)》教学设计

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3、音乐知识《民歌(一)》教学设计

《民歌(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民歌的体裁之一—山歌,让学生通过聆听、体验、对比、演唱,深刻地认识山歌的地域特点和旋律特点。

例如: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高亢嘹亮,舒展悠长,陕北民歌《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大,高亢奔放等……再通过聆听、感受、演唱宁夏“花儿”,进一步认识地方山歌,宁夏“花儿”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能专心聆听传统民歌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体验感受山歌的基本特点。

2、能对歌曲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评述,并能概括山歌的基本特点。

3、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

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民歌的了解非常单一,对于民歌的概念和体裁更是模糊,所以本课从最基本的概念,例如“民歌片段演唱接龙”,“什么是民歌?民歌的体裁有哪些?”等方面开始入手,使得学生从兴趣入手,由简到难,步步展开,最终让学生轻松掌握“山歌”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用多种方式体验、感受各地方山歌和宁夏“花儿”的特点。

教学用具: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歌曲接龙以及听辨。

教师采用三首不同体裁中国民歌的接歌游戏导入课堂,引出中国民歌。

民歌1:《东方红》师: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生接: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民歌2:《山歌好比春江水》师: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生接: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弯又多。

民歌3:《山路十八弯》师: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

生接:这里的山歌排对排,这里的山歌串对串。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师引导学生的接歌游戏,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让学生直接走进民歌的学习氛围)二、中国民歌——山歌1.什么是民歌?民歌有哪些体裁?有人说民歌就是民族歌曲,有人说民歌就是民间歌曲,你们认为什么是民歌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湖北初中音乐教案

湖北初中音乐教案

湖北初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湖北省的地方音乐特色,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通过学习湖北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湖北民歌:《黄四姐》、《龙船调》、《柑子树》等。

2. 湖北器乐:丝竹乐、吹打乐、弦乐等。

3. 湖北音乐特色:楚调、汉调、川调等。

三、教学方法1. 欣赏教学法:通过聆听、观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湖北音乐的独特魅力。

2.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湖北音乐。

4. 小组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安排1. 第一个单元:湖北民歌欣赏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内容:介绍湖北民歌《黄四姐》、《龙船调》等,让学生了解湖北民歌的旋律特点和演唱风格。

2. 第二个单元:湖北器乐欣赏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湖北丝竹乐、吹打乐、弦乐等,分析湖北器乐的音乐特色。

3. 第三个单元:湖北音乐特色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楚调、汉调、川调等湖北音乐特色,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调式的风格。

4. 第四个单元:实践活动教学时长:4课时教学内容:分组进行演唱、演奏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湖北音乐的表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演奏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对湖北音乐的了解和热爱程度。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4.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增强。

通过本教学计划,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湖北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

五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简谱)《湖北小调(2)》湘艺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简谱)《湖北小调(2)》湘艺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简谱)《湖北小调(2) 》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湖北小调(2)》这首歌是湘艺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曲目。

湖北小调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歌词描绘了湖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对传统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他们在音乐鉴赏和演唱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了解湖北小调的特点,认识传统音乐的魅力。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学会演唱《湖北小调(2)》,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对传统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湖北小调(2)》,理解歌曲的含义。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把握湖北小调的节奏和旋律特点,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演唱、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湖北小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湖北小调的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

2.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湖北小调(2)》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3.教学演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4.节奏训练: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湖北小调的节奏特点,进行节奏练习。

5.旋律练习:教师教授歌曲旋律,学生跟随演唱,注意音准和音色。

6.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湖北小调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2024中国民歌的说课稿范文

2024中国民歌的说课稿范文

2024中国民歌的说课稿范文中国民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本节课将以《2024中国民歌》为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歌的魅力和意义。

一、说教材1、《2024中国民歌》是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首民歌,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学习并了解《2024中国民歌》的歌词和曲调,了解其意境和音乐特点。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唱歌的技巧。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法:情感教育法、体验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是:倾听欣赏、合作学习、尝试表演。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相关音频和视频素材,展示中国民歌的魅力和演唱技巧。

同时,我还会准备一些关于中国民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义。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感引入,唤起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我会播放一段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美妙和独特之处。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看法和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环节二、倾听欣赏,感受《2024中国民歌》的魅力。

我将播放《2024中国民歌》的音频,让学生仔细倾听,并观察歌曲的曲调和节奏。

学生可以跟随音乐节奏轻轻摇摆身体,感受音乐的律动。

接着,我会让学生表达对这首民歌的感受和理解。

环节三、合作学习,深入理解民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学生将分组合作,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共同编写一段关于《2024中国民歌》的描述。

他们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比如绘画、写作、手势等来表达对民歌的理解。

每个小组都要展示自己的成果,帮助其他同学感受到更多关于民歌的细节和情感。

英山民歌音乐形态特征的初步研究

英山民歌音乐形态特征的初步研究

英 山 民歌是 鄂 东 民 歌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在 论 文 材料 的收 集过 程 中 , 笔者 力求 掌握所 有 涉及 “ 英 山 民歌 ” 的资料 。这些 资 料 包 括 : 《 中 国 民 间歌 曲 集成 ・ 湖北 省黄 冈地 区 分 卷 》 、 《 中国 民 间歌 曲集 成 ・ 湖 北卷 》 等 书籍 资料 , 文 中所 涉及 谱 例均源 自
第 3 5卷 第 2期
2 0 1 5年 4月








Vo 1 . 3 5 NO . 2
A pr . 2 Ol 5
J o u r n a l o f Hu a n g g a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英 山 民歌 音 乐 形 态 特 征 的初 步研 究
英 山位 于 湖北 省 东 北 部 , 是 黄 冈 市所 辖 县 之

于 群 山 的环 抱 之 中 。

它不 但拥 有着 悠久 的历 史 , 还在 漫长 的历史 进
英 山有 着 丰 富 的资 源 。在 1 4 4 9平 方 公 里 版
图面积 上 , 群 山绵 延 , 土地 肥沃 , 山川 秀丽 , 山城锦
民歌 , 如《 太 阳出来 照 四方 》 《 火红 日头 出 山来 》 在
当时 广为 流传 。
英 山民歌 追求个 性 的解放 , 以生动 的描写 、 通 俗 的语言 、 真 实 的情 感 和 优美 的唱 腔 显示 着 一 种
罗 田接 壤 , 是鄂 豫皖 三省边 境 的腹地 中心 , 全境 处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1 1 - 1 7

多彩的民歌高中音乐说课稿范文

多彩的民歌高中音乐说课稿范文

多彩的民歌高中音乐说课稿范文根据《课标》要求,欣赏民歌的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1、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根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根本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超级女声这样一种流行要素的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详细、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承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气氛,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展。

1、前提测评这环节中我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歌曲调的地域划分,知道多少?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地域的民歌风格?2)然后我将会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超级女声演唱民歌的视频,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幼儿园民歌说课稿模板

幼儿园民歌说课稿模板

幼儿园民歌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幼儿园民歌”。

在这个课程中,我们旨在通过民歌这一传统文化的载体,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加深他们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幼儿了解并学会几首简单的民歌,能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基本的歌唱和肢体动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唱、动、玩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培养他们尊重和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次课程选取了几首广为人知的民歌,如《小河淌水》、《找朋友》等,这些歌曲旋律简单、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幼儿学习。

同时,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通过故事引入、角色扮演等方法,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民歌。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兴趣。

2. 游戏化教学法:将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提高学习效率。

3.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一个与民歌相关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 播放民歌音乐,让幼儿感受民歌的旋律和节奏。

2. 学习民歌- 分段教学,逐句学唱,确保幼儿能够准确掌握歌词和旋律。

-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肢体动作,如拍手、踏脚等,与音乐节奏相协调。

3. 游戏互动- 设计与民歌相关的游戏,如“音乐椅子”、“传递歌词”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

- 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模拟歌曲中的情景,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 总结反馈- 邀请幼儿上台表演,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 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英山民歌教案

英山民歌教案

英山民歌《黄鸡公》教学设计五一中心小学刘炀教学目标1.了解民歌的特点。

2.会唱英山民歌《黄鸡公》。

3.感受英山热情奔放的乡土风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入课题1、同学们,今天,在学唱新歌之前,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听曲猜歌》,我们一起听一听两首歌曲,猜猜是什么歌曲?流行在哪里的歌曲?听了这些歌曲后有哪些感受?(重庆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悦耳动听,具有地方色彩)2、是的。

这些都是其它地方的民歌,它热情奔放,悦耳动听,具有地方色彩,民歌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已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

我们英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创作了大量属于我们英山的民歌,今天老师选取一首好听的民歌—黄鸡公(板书课题)二.新授1.复习民谣《黄鸡公》大家觉得很熟悉吧,上节课老师说过这是一首民谣,还教大家用了两种的节奏来读这首民谣了,那民谣我们可以分节奏来读。

今天再升级一下,我们将这两种节奏串在一起来拍读。

(板书:民谣:分节奏)2.欣赏民歌《黄鸡公》这首民谣呢,在我们英山人以口头传播,一代一代传下来后,结合了大家的智慧演变成一首动听的民歌,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在欣赏前,先提几个小问题: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在听音乐时,老师会拍唱的,那大家仔细聆听一下音乐的节奏是几拍子的?(欣赏完)这首歌曲有几拍里有一个强拍?那我们就说是三拍子的歌曲。

再看看,这首歌曲跟我们读的民谣有哪些区别呢?有很多语气助词,呃、嘞、这些字眼你们听出来什么了吗?像拖了个很长的尾巴,这种歌曲跟我们英山说话或者风景有什么联系吗?比如说我来喊一个同学的名字:徐琰骅~ 徐琰骅!后面一个字拖得长一些显得亲切一些。

还有一点,我们英山的山多,茶叶多,很多同学的父母都去摘茶叶,有事要聊天是不是要呼喊,那山多产生了很多的回音。

3.简要讲述歌词歌词里面出现了“三岁的伢儿会唱歌”不用别人教就会,说明我们这里的孩子怎样?聪明!再看“竹子长大做扁担,我长大了挑谷粮”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呢?这句说明我们英山的孩子怎样?有理想,有担当。

汉族民歌说课稿

汉族民歌说课稿

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国汉族民歌》,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本课安排一课时。

说教材:《汉族民歌》是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二节,本节以感受和鉴赏为主,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

这正是新课标对这一章节的学习要求。

依据新课标,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一了解汉族民歌的概念,体裁分类。

二欣赏音乐作品,同学分组讨论,演唱,表演来探究各种体裁的音乐特点。

三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正确的引导学生多听赏中民族音乐,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汉族民歌概念,体裁分类。

教学难点:掌握民歌的三种体裁及其音乐特点。

说教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取讲授法,情境设置法,点拨法,合作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说学法:根据高中生理解力鉴赏力比较高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引导学生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课前学生预习好本课所涉及的歌曲。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欣赏阿宝的一首民歌《想亲亲》随之进入我们的课程。

2.汉族民歌概念: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民歌的概念及音乐特点?民歌体裁分类?之后我进行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3首先播放课件,根据课件老师讲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民歌特点,听赏《赶牲灵》《小河淌水》等片段。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山歌的音乐风格特点,进行举例体验,让同学们分享山歌的好歌好词,我归纳总结。

然后听我唱一句歌调,引出号子,听赏川江流域的《平水号子》《石工号子》等,让学生讨论号子的作用、音乐特点和演唱方式。

期间带领学生模仿拔河比赛的场景,派一位男生代表领,其他同学合表演拔河加油的情景。

(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然后听赏江苏、河北小调《茉莉花》江苏《无锡景》,播放MV《龙船调》音乐片段。

学生思考小调的音乐特点?最后组织学生男女对唱表演湖北民歌《龙船调》进一步体会民歌的艺术魅力。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_说课稿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_说课稿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Fra bibliotek学唱曲目时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民歌 风格。 如何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分析、引导,自信地演唱歌曲、准确的 表达歌曲情感。
说学情:
是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和歌唱能力,但现在中 学生音乐审美发展趣味在这一阶段中表现为热衷于流行音乐,对 我国的民族音乐了解不多。鉴于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 欣赏能力,但是尚不能较全面规范的分析曲目理解曲目,需要老 师做进一步引导,使学生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说教学程序: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本节课设计为知识积累的海上 竞技的形式。采用板块式教学环节,新颖独特,教学中聆听为主。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在聆听的感受中,模仿与创作中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一板块:
首先通过一个问题,引出今天要上课的歌曲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我会让同学看一段视频,思考当 中是一个怎样的一种演唱方式,通过提出问题能让学生回忆,再次深刻感受 到视频要表达的意境。
第二板块:
将用三分钟时间让同学带着问题来聆听《槐花几时开》,通过回 答问题,让同学对歌曲的感受和领悟更深一层。
第三板块:
民歌 简介,《槐花几时开》分析和处理。
第四板块:
聆听歌曲。将歌曲的知识点了解掌握后,带着对歌曲的理解, 去聆听歌曲表达的情感。
设计理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通过前面学生的反复聆听和感受,学生学 习歌曲应该是相对容易的,再加上衬词节奏型的伴奏,进一步加 深知识点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说学情 五、说教法 六、说学法 七、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说 课 内 容

汉族民歌说课稿

汉族民歌说课稿

汉族民歌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对汉族民歌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提高幼儿的音乐表达和演唱能力。

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学习汉族民歌的曲调和歌词。

通过演唱和表演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
汉族民歌的教材和相关资料。

音乐播放设备。

音乐和歌曲的道具和教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汉族民歌,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学习歌曲
教导幼儿学习汉族民歌的曲调和歌词。

鼓励幼儿跟随音乐一起演唱,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表演活动
组织幼儿进行汉族民歌的表演活动,让他们在音乐中展示自己的声音和形象。

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赞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4. 民歌欣赏
引导幼儿欣赏其他汉族民歌,让他们感受不同曲调和风格的音乐。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 总结
引导幼儿回顾学习和表演的活动,总结他们对汉族民歌的体验和收获。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延伸
可以引导幼儿在家中继续学习和演唱汉族民歌,拓展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和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包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山民歌《黄鸡公》说课稿
五一中心小学刘炀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英山的民歌民谣《黄鸡公》。

这是一首来自英山民间的童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

增强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学校的意识和感情。

是我校积极推进民歌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的具体体现。

说教学目标:
1.了解民歌特点
2.会唱英山民歌《黄鸡公》
3.感受英山的乡土风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说重难点:
重点是教学生唱会《黄鸡公》,并用不同形式唱;
难点:感受家乡的乡土风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说教法:
1、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设备,制作课件,用视频让学生更直观享受英山各种风景,用音乐培养孩子学会聆听,并去感受音乐美。

2、分形式歌唱,让孩子在学习歌唱中能根据自己的声部歌唱,更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节奏。

并且在相互配合中才能更好地演唱,培养了孩子的集体默契。

说学法:
秉承“快乐学习”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愉悦地接受歌曲。

结合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去感受歌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

让学生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说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根据复习重庆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和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引入英山民歌。

二.新授
1、复习民谣(歌词)及节奏
2.欣赏视频《黄鸡公》,倾听乐曲的节奏并感受英山的乡土风情
3.简要讲述歌词
4、教唱(跟视频唱、分形式唱)
5、检查掌握情况
三.课题总结
1.总结、回顾民歌含义。

2.复习校歌,结束课程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