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十七年时期的诗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是由毛泽东 提倡,各级委组织、发动的一场群众性 诗歌创作运动。违背了诗歌创作的规律 ,作品数量多但成就低。 如今唱歌用箩装, 千箩万箩堆满仓。 莫看都是口头语, 放到田里变米粮。 人人写诗歌, 村村出诗人。
ຫໍສະໝຸດ Baidu
50年代后期的收获主要在叙事诗, 抒情诗在反右的冲击下逐渐衰落。 60年代,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和 升级,政治抒情诗主导诗坛,诗歌 变了“战歌”,标语化、口号化、 政治化,政治抒情诗一统天下。
一、诗人处境与诗坛重组
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新诗史作出的估价, 把五四以来的新诗归结为两个相互斗争的阵 营,一类是以郭沫若、殷夫、臧克家、蒲风 、艾青、田间、袁水拍及解放区诗人为代表 的革命传统派,一类是以胡适、徐志摩、李 金发、戴望舒为代表的反动的资产阶级文艺 作家团体。
这样的政治性两极划分,使得一批诗 人在阶级斗争很坚锐的年代退隐诗坛 。40年代活跃于诗坛的九叶诗派和七 月诗派在解放后都淡出诗坛,一些诗 人在政治运动中受到迫害,一些诗人 转易他行。
50年代初期,诗人主要处于思维调整 期,有审美价值的诗歌作品不多,主 要是颂歌。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 节日》标志着一个颂歌时代的开始 , 其后郭沫若的《新华颂》 、胡风的《 时间开始了》(《欢乐颂》)、田间 的《祖国颂》、艾青的《国旗》、臧 克家的《有的人》、冯至的《我的感 谢》具有代表性。郭小川的《致青年 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成为 颂歌难以逾越的作品。
“烙印”诗人臧克家的重要性 主要不是创作,而是主编《诗 刊》,直到1964年该刊停刊, 《诗刊》担当在诗歌领域贯彻 党的方针政策、配合中心工作 的重要角色。
冯至、卞之琳及40年代成长起 来的“九叶”诗人,他们的现 代主义的诗探索自然终止。 七月派诗人则因胡风案的牵连 ,在50年代中期以后就被剥夺 了写作的权利。
在宏达的历史场景及具体大规模经 济建设面前,解放区诗人主要以农 村文化为基础的艺术表现形式、审 美传达方式及情感状态,都需要调 整。 基于战争环境的农村文化形态与和 平时期的城市工业文化形态的错位 。
其四,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通过创作确 立自己在诗坛重要地位的诗人,主要 有郭小川、贺敬之、闻捷、蔡其矫、 公刘、白桦、李瑛、邵燕祥、流沙河 等。他们是这一时期诗坛的中坚力量 ,引领了以政治抒情诗与新生活叙事 诗为核心的诗歌主潮,也通过自己的 创作呈现出一体化时代的诗歌艺术的 种种异样的探索。
其三,是在解放区土生土长并取得较大影 响的诗人,主要有李季、阮章竞、张志民 等。 40年代他们沿着《讲话》的方向,为人民 翻身而歌唱,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方向和旗 帜走进当代。 49年后,转向“建设之歌”。李季成为“ 石油诗人”,致力于在“黑色的琼浆”中 提炼诗意,以《玉门诗抄》和叙事诗《杨 高传》为代表。
其二,是在国统区开始自己的 创作并成名,后来来到解放区 ,进而走进当代的诗人,主要 有艾青、田间、何其芳等。何 其芳这时已经主要从事学术研 究。
艾青1949—1957,发表 诗歌仅百首,数量上是 高产,却很难达到过去 的水准。“能不能为社 会主义歌唱” ? 《在智利的海峡上》“ 水手—聂鲁达”意象的 反复书写。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
1949年后,“擂鼓诗人”田间的 创作数量巨大,有诗集近20部。 与早期的《给战斗者》及极具鼓 动性的街头短诗《义勇军》《给 饲养员》相去甚远。 改写叙事诗《赶车传》,扩展 为七部(《赶车传》《蓝妮》《 石不烂》《毛主席》《金不换》 《金娃》《乐园歌》)
1949年后,从战火纷飞、动荡离乱到和 平生活、政治统一,欢欣振奋、满怀希 望是一种全民族的共同情感。 激昂热烈地抒情,高唱对新时代、新生 活颂歌,成为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 诗歌主潮。 以歌颂的形式歌咏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 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业,并在文艺上恪 守“工农兵文艺”的规范,是本时期诗 歌的主流形态。
你让祖国的山川/变得这样美丽, 清新,/你让人人都恢复了青春,/ 你让我,一个知识分子/又有了良 心。——冯至《我感谢》。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 住他!——臧克家《有的人》
接着,一系列政治运动,反右斗争,使 一批老诗人离开诗坛,诗歌创作逐显凋 零。
1957年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诗坛 出现了短暂的生气,出现了一些触 及时弊,干预现实的作品。如流沙 河的《草木篇》、艾青的《养花人 的梦》、郭小川的《望星空》等。
雪花——棉花 小 诗 你还以为我孩子瞎说吗? 我冒犯了人们的指谪, 你不信到门口去摸摸看, 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 那不是棉花? 我怎样欣慰而胆寒呵。 那不是棉花是什么? 妈,你说这是雪花, 我说这是顶好的棉花, 比我们前天望见棉花铺子里的还好的多多。
第三章
十七年时期的诗歌
一、新诗概述 二、抒情诗代表诗人; 三、叙事诗代表诗人 四、此时期新诗的主要问题
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何其芳
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 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 生长,壮大,成熟, 你这个东方巨人终于诞生了。
新华颂
郭沫若
人民中国屹立亚东。 光芒万道,辐射寰空。 艰难缔造庆成功。 五星红旗遍地红。 生者众,物产丰。 工农长作主人翁。
50代前期的诗歌具有两大主 题:和平和建设。
其一,是从国统区走进当代的诗人,主 要有郭沫若、臧克家、冯至、卞之琳、 袁水拍、力扬等,以及七月诗派诗人和 后来被称为九叶诗派的成员们。
郭沫若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了《新华颂》 《长春歌》《潮汐集》《东风集》《百花 齐放》等。 “至于我自己,有时我内心是很悲哀的。 我常感到自己的生活中缺乏诗意,因此也 就写不出好诗歌来。我的那些分行的散文 ,都是应制应景之作,根本不配称为什么 ‘诗’!别人出于客套应酬,从来不向我 指出这个问题,但我是有自知之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