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汽车广告上的表现
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影响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国际市场营销已成为企业拓展业务、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对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它涵盖了语言、宗教、价值观、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
当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国际市场时,首先面临的就是语言障碍。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还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
例如,某些词汇在一种语言中可能具有积极的含义,但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是负面的。
如果企业在营销宣传中没有准确把握语言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甚至冒犯当地消费者。
宗教信仰也是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教义、禁忌和节日。
比如,在伊斯兰教国家,对于食品的营销就需要特别注意符合宗教规定;而在基督教国家,圣诞节是一个重要的营销时机。
企业如果不了解并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可能会引发消费者的反感和抵制。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标准。
在一些国家,个人主义盛行,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和独特性;而在另一些国家,集体主义占据主导,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购买能够体现家庭或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因此,企业在制定产品策略和品牌定位时,必须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的价值观差异。
社会规范和风俗习惯同样对国际市场营销有着重要影响。
在某些国家,送礼是一种常见的社交行为,因此礼品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而在另一些国家,送礼可能被视为不恰当的行为。
在饮食方面,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口味偏好和用餐习惯。
比如,中国人喜欢热食和丰富的口味,而西方人则更倾向于简单的冷餐和清淡的口味。
企业只有深入了解这些社会规范和风俗习惯,才能开发出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并制定有效的促销策略。
文化差异对产品策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产品的设计、包装、功能和质量等方面都需要根据目标市场的文化特点进行调整。
以汽车为例,在欧洲市场,消费者更注重汽车的节能性能和环保标准;而在美国市场,消费者则更关注汽车的动力和舒适性。
国内外汽车广告对比分析
国内外汽车广告对比分析14市销1班黄倩114333530230广告中原创的诀窍,不在制造新奇花俏的图像文字,而是组合那些熟悉的文字与图片,产生全新的趣味。
而在当今的汽车广告中,同样一款汽车的广告,都有可能因为销售的国家的文化差异,导致广告的内容及表达手法上有很大差异。
下面我就举两个个例子来对比国内外汽车广告有什么区别:一、福特福克斯国内广告:一辆或者多辆汽车从远处疾驰而来,坐在车里的人表情就算没有很过瘾,起码也微笑,配上几句不知所云的广告词后,一个“中国特色”的汽车广告就诞生了。
现在国内大多数汽车广告都是照着上述的广告思路“模板”做出来的。
这个新福克斯广告就是一个例子,内容空洞,形式单调无聊,具备以上我说的所有元素,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特色”汽车广告,看完后顶多就是知道这车上市了,仅此而已。
国外广告一:广告中展示了各种新福克斯车上的各种亮点配置与功能,比如可减低风阻并提升燃油经济性的进气格栅关闭功能、自动刹车功能、自动泊车功能、车道变换警示功能、限速标志识别功能等。
国外这个版本的新福克斯广告,只是简单的把新福克斯具备的一些亮点与配置,用讲解的方式在广告中呈现给观众,过程非常无聊,很难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我看完之后,觉得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算是一个比较失败的作品。
国外广告二:广告从一个小女孩学骑自行车的画面开始,她长大后驾驶着她的新福克斯,并用小时候讲话的声音向坐在副驾驶座的朋友炫耀福克斯上的影音导航系统,并告诉她朋友她的福克斯一加仑油能跑40英里。
她朋友听完后说:“很棒,但是你讲话声音变这样没事吧?”。
她听完后说:“我没事,我只是有点兴奋”。
国内的新福克斯广告对比起第一个国外广告,可以说他们一样普通,一样的毫无新意,这两个广告能达到的效果也一样,只能告诉消费者:“新福克斯上市了”,仅此而已,但这样说明了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比较圆,老外也会拍出这种烂广告。
而文章中第二个国外福克斯广告就比国内版本明显优秀不少,因为它在传达了最基本的:“新福克斯上市了”这样的信息之外,还用一个很有趣的手法来勾起我们的童年对自己的“交通工具”的回忆,看到那个主人公驾驶新福克斯时兴奋的表情,可以想象到新福克斯一定是一辆“好玩”的车,起码开着它,就能像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那样兴奋。
浅析高低语境视角下中英文汽车广告的语言
浅析高低语境视角下中英文汽车广告的语言孙千惠;史顺良【摘要】The cultural contex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field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nd Hall's theory of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is the most typical in the stud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tudies of high and low context cultures will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distinctive ways of communication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and achieve smooth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Based on Hall’s theory of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this paper takes the car advertisements as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languages of high and low context cultures,in an attempt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and low context communication.%文化语境在跨文化交际领域中尤为重要,而其中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最具代表性。
深入研究高低语境文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信息表达方式,顺利实现跨文化交流。
该文章首先简要概述了高低语境文化差异的成因及其表现,并以中英文汽车广告语为例,分析了中美高低语境文化下,语言表达体现出的差异性,旨在彰显高低语境文化下交流的特点。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汽车广告上的表现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汽车广告上的表现一、审美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汽车广告中表现在审美观念上。
西方国家的汽车广告往往追求个性化和奢华化,强调汽车的外观设计、性能参数和舒适性。
广告中的汽车往往被塑造成一种奢华的生活方式的象征,为购车者提供了一种炫酷、豪华、自由的生活想象空间。
一部奔驰汽车的广告可能通过高端的视觉效果和炫酷的音乐来展现汽车的奢华与尊贵;而一辆法拉利的广告可能更多地突出汽车的性能和速度。
而中国和其他东方国家的汽车广告则更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广告中常常出现中国元素,如古典园林、传统建筑、山水画等。
这种广告传达出汽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使得汽车不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
二、文化内涵的表现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汽车广告中也表现在文化内涵的展现上。
西方汽车广告往往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来展现汽车的性能和功能,从而吸引并留住受众的关注。
宝马汽车的广告可能通过一个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来展现车辆的操控性和速度感,从而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而中国汽车广告则更注重体现家庭和社会关系,常常通过亲情、友情和爱情来传达汽车的实用性和美好生活的愿景。
广告中的汽车往往成为拉近亲情的工具,表达对家庭的关怀和爱护。
三、情感表达的方式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汽车广告中还表现在情感表达的方式上。
西方国家的汽车广告往往采用直接的表达方式,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个性化。
广告中的情感表达往往是直接、简洁而真实的,以吸引年轻一代的消费者。
而中国汽车广告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往往通过叙述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画面来展现汽车所承载的情感和价值。
广告中的情感表达往往是细腻、深沉而真挚的,以吸引家庭和长辈一代的消费者。
四、品牌文化的传承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汽车广告中还表现在品牌文化的传承上。
西方汽车广告往往强调品牌的历史和传统,通过展现品牌的故事和价值观来吸引消费者的青睐。
广告中汽车品牌的传承和价值观往往成为汽车的重要卖点,以吸引消费者的购买。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创意的影响
浅谈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创意 的影 响
王 究生 9 山 东聊城 2 20 ) 50 0
摘 要 : 全 球 化 和 国 际化 概 念 已经 深入 人 心 的今 天 , 中西 文 化 方 在 2 0 年 , 日本 丰 田公 司在 我 国推 出的 《 03 霸道 汽 车广 告 》 , 地域 性 差 异是 非 常 明 显 而 又无 可避 免 的 。 自从 人 类 文 明 产 生 以 来 ,广 因为 出现 中 国石 狮子 向丰 田汽 车敬 礼的情 节 ,侵 犯 了中 国人的 民 告 一直 是 文 明 的 重要 一 环 ,显 然与 文 化 息 息相 关、 不 可 分割 。 广告 创 族尊严 和 民族感 情而 在 网上掀 起 了轩然大 波 ,讨伐之 声一 浪接 一 意 源 自文 化 , 由 于 中西 方 的文 化 差 异 ,导致 广 告 人 的 文 化价 值 观 的 不 同,有着不同的思维逻辑 ,因此 ,在进行广告创意时,就会有不 同的 想 法和 观 点 ,诠 释 同一 个 商品 的 时候 就会 有 截 然 不 同的 效果 。 而广 告 作 为 一 种信 息 传 播 手段 , 需要 考 虑 到公 众 对 信 息 的接 受 ・ 和 习惯 , 心理 把 握 中西 方文 化 的 差异 并 加 以利 用是 广 告 成功 的本 质 和 关键 。
一
、
中西 方 文 化 差 异 审 视
( )~ 元主义 的中 国传 统文化 和多元 散发 的西方文化 一 中西方文 化在 源流上 有着 不 同的来源 。中国文 化深 受儒家 、 道家等 传统 文化 的熏陶 ,历 史悠久 丰 富。 中国人素 来肯 定 “ 一 良影响 向公众表 示道歉 。 大 统 ”的 说法 ,不 论是知 识 分子 , 是普 通 百姓 ,都 把 维护 天下 一 还 以上事 例表 明, 在 广告 创意和 品牌传 播过程 中, 无论是创 意 统这个 最大 的群体 利益 归为 自己的责任 ,这种 把天 下 国家 作 为个 的内容 还是 表达 方 式, 都 要考 虑到 受众 习惯 ,当地 的文化 因 素, 人 生命 的延续 和扩 展 ,有 着等 级差别 之分 的仁 爱思想 正是 一元主 理解 文化差 异, 尊重 民族象征 元素及 风俗 习惯, 避免 民族情绪 的 义 的体 现 。虽然经 历 了几 千年 的历 史演变 ,但 是 中国文化 却 自始 消 极影响 以及适应 当地政 策法规 等等 。 至 终 以一元主 义为 主体 ,而且 一脉相 承 ,维持 到现在 。从 中 国文 三 、在 广告创 意中把握 中西方 文化差 异 化 的负 面看 ,中 国人 在 民族心 理上 又具有 安于现 状 、墨守 陈规 、 广 告 的成 功与 失败与广 告 行业 的主体 与核 心—— “ 告人 ” 广 不 愿求变和 不思进取 的特 点。 有着直 接 的关 系。对 中西 方文 化差异 的 了解 、包 容和 应用 能力 是 西方 文化则 是多元 性 散发 的,对此 2 世纪著 名的 思想家 罗素 对 现代 广 告人 的最基本 要 求 。它包括 广告 人在进 行广 告创 意时对 O 曾精辟地 予 以了总结 。他 指出 ,西方 文化 主要源 于 “ 希腊文 化 、 广 告受 众 人群 的价 值观 念 、历 史文 化 、宗教 信 仰 、风 俗 习 惯等 犹太 宗教 及其伦 理文化 、理代 工 业主义 ” 。认为 西方人 从希 腊人 都有具 体 了解和 认识 的 同时, 能把 握 这些 不同甚 至相 反的文 化差 那 里, “ 得到 了文学和 艺术 ,哲 学和纯 数学 , 以及许 多社会 生活 异 ,进 一步 能得 体地 实际应 用 到 自己的广 告创 意上去 。否 则,广 中温文 尔雅 的礼节 ”;从犹太 人那 里 , “ 到 了狂 热 的信念 ,即 告人就 会在 多种文 化差 异 中, 因为缺 乏对 受众人 群文化 历史 的理 学 所谓 的 ‘ 仰 ’, 由善恶观 念决 定的道 德热 情 、宗教偏 见和 某些 解 和容 忍 而 带来文化 差异上 的 负面 影响 。 信 民族主 义 的东西 ”;从 应用 于工业 的哲 学 中, “ 到 了力量和 力 学 ( ) 自身文 化扩 展 一 量 的意识 ”。他还 强 调, 三 种 因素是 西 方文 化 的最 “ 本 的解 这 基 广 告创意 人需 要在 自身 的知识 层面 上进行 多元 化扩展 ,重新 释 ”。多变性 、多样性 或多元 论体现 了西 方文 化 的特 性 ,特别 是 创 造一个 超越 原有 文化 条件 界 限的文化 结构 ,在 文化结 构上做 到 自文 艺复兴 以来 ,西方人 的文 化观 念更是 不断推 陈 出新 。几乎 每 国际化全球 化 。 ( )克服文 化冲突 二 种学 说 的诞 生都 不乏追 随者 、信奉 者 ,1 世 纪后半 叶人 们 的 口 9 广 告 人应 该克服 在广 告创 意中 的文化 冲突 。应尊 重对 方本 土 头 禅是 “ 进化 ”,2 世纪 则转 向 了遗 传 。5 年代 结构 主义 思潮席 O O 卷 了整 个西方 社会 ,而与 此 同时 ,又 崛起 了存在 主义 、 弗洛依德 的 文化 ,接受心 理和 避讳, 准 确地把 握 中西 方文 化的差异 。在 准 确把握 商 品市场 定位 的 同时 ,广告创 意又 要真 实反 映商 品信 息 , 主 义。西方 文化 的多变性 、多样性 或多元 论 由此 可窥见 一斑 。 ( )以家族群 体为 本位 的中 国传统文 化和 以个 人为本 体 的 投其 所好 ,迎合 广 告受众 人群 消费 心理 ,避免 广告创 意 中的文化 二 西方 文化 冲突 。 中 国传统 文化 有着 很 强 的家庭 群 体本 位趋 向, 把家 庭 、群 它 ( )合 理应用 中西方 文化差 异 三 体 置于个 人之上 ,如 父慈 子孝 、夫唱 妇随等 ,它 要求每 个人 都要 广 告主 体与 客体 的文化 差异 性往 往会 导致两 者沟 通的难 度 。 通过 加强 道德修 养来提 升思 想境 界 ,融 个体 于群 体之 中,个 体的 这 就需 要广 告人在 进行 广 告创意 时 以广告 主体和 广告 客体 的需要 欲 望和 价 值 须 以群 体 的欲 望 和价 值 为转 移 。西 方文 化 则 带有 明 为基础 ,要 以充 分尊 重受众 为前 提 ,对受众 人群 与其 消费者 文化 显 的个人本 位倾 向 ,它 强调 个人 自由、个人权 力和 个人 的独 立性 背 景要 有深 刻 的研 究 、尊重 ,最 后在进 行广 告创 意时做 到 中西方 “ 方的 哲学主 要是 关注人 与神 ,人与 自然 ,人 与社会 的思 辨 , 文 化相 互渗透 ,相互 融合 ,相互借 鉴 ,达 到最终 的效果 。 西 而其 中关于 人 自身存 的意义和 价值 则居 于重要 地位 。除 了上述 差 结语 广 告 是经 济 和文 化 的 结合 体 , 其 本 身就 是 一 种大 众 文化 形 异 外 ,中西文 化还 存在着 诸 多方面 的区 别 。中国传 统文 化 比较 重 视 人 与 自然 的关系 ,强调 人 与 自然和 谐 相处 ;西方 文化 则强调 对 式 ,它在 推销产 品 的同时 也传播 着文化 , 这种文 化带着 明显 的地 自然 的征服和 战胜 , 自古希腊 以来 许多 思想家在 其 著述 中都表 达 域 性文 化的差 异 。广 告创意不 能脱 离文 化而 存在 ,由于 认识 、语 了这种 看法 。另外 , 中国传统 文化重 视经 验 总结 ,侧 重经 验型 的 言 、历 史、心 理 、信仰 等 的文 化表 现不 同 ,所 以文 化差 异因素 对 形 象思想 :西 方文化 则强 调理性 分析 ,侧 重理论 型 的抽象 思维 。 广 告创 意 有 着 重要 的影 响 。 随着 经济 全 球 化和 跨 文 化 交流 的 深 中国传统文 化重感情 , 重人 伦 ;西方 文化 则重理 智 ,重 法制 。 入 ,成功 的广 告往往 有着深 厚 的文化 内涵, 其所折 射 出的文化 价 二 、不同文化源 流下 的广告受 众对广告创 意 的影响 值和 文化观 念对 人起着 潜移 默化 的教化 功能 。相 反, 恶俗 广告不 广告 人在进 行广 告创意 的 时候要适 应 “ 广告 受众 ”对广 告信 仅缺 乏艺术性 和创造 性, 更不 必谈文 化 内涵 了, 有的只 是空洞 的 息 的接受心 理和 接受 习惯 。不 同的地域 、不 同 的国家都 有长 期独 重复与轰 炸式 灌输, 不仅 不能给 人 以享 受, 还带来 了广 告界 “ 只 特的历 史发 展过 程 。地 缘不 同 、国情不 同又 决定 了文化 传统 、文 求 频率, 不 求质量 ”的不 良风气 。所 以, 我 们有理 由期望更 多的 化理念 和文 化习惯 的不 同 。任 何跨 地域 、跨 国界 的广告 都不可 避 具 有丰 富文化 内涵 的广告 在赢得 丰厚 的利润 回报 的 同时, 又 带给 免地遭遇 不 同文化 的冲 突,这种 冲 突是 由于各 文化 间的差 异性 所 我 们视 觉和心 灵 的双重享 受 。因此 ,广 告人 需把握 好这 种 中西方 必然决 定的 。因此 ,我们 在挖掘 广 告创 意时必 须重 视研 究西方 文 文 化 的差 异 ,顺应 或 者 改变 受众 ,最 终达 到 一个 良好 的宣 传 效 化 与 中国传统文 化 的融合 问题 ,考虑 受众群 体 的接受 习惯 。我们 果 。 不妨 先来 回顾 近年 来倍受争 议 的以下几个 广告 :
高低语境文化下的中美广告语
高低语境文化下的中美广告语一、引言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所积累下的文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就是信息的传播,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域环境、历史背景等的不同,在信息的交流过程中因为语境文化的不同,而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广告作为信息传播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应该遵循不同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广告信息传播的目的。
下面主要对比作为两个相对的高低语境的代表中国和美国的广告语言的特征,及这种特征形成的原因。
二、高低语境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被称为系统的研究跨文化活动的第一人。
他在《无声的语言》中提出了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1976年,又在他的著作《超越文化》中提出的“高低语境”的理论,第一次提出了文化具有语境性。
他将文化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并由此提出了高语境传播和低语境传播。
(一)、语境的定义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并且人们的一切语言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进行的,语言学界称这种语言交际环境为语境。
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
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①。
(二)、高语境高语境传播指的是: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编码清晰的被传递的讯息中。
②也就是说,高语境下的信息传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种密切的联系,在高语境文化中,两个人间存在着一种长时间的稳定关系,那么他们的交流就能毫无障碍的建立在一些细小的手势、身体语或者简洁的言语上。
广告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广告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和重要。
广告作为一种强大的传播工具,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沟通和融合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广告是文化的载体。
它不仅仅是在推销产品或服务,更是在传播一种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当一则广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展示时,它实际上是在将某个特定文化中的元素传递给其他文化的受众。
比如,一则来自日本的汽车广告,可能会强调其精湛的工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反映了日本文化中注重品质和精益求精的特点。
而一则来自美国的快餐广告,可能会突出自由、便捷和个性化的消费体验,这与美国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契合。
通过这种方式,广告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了解和接触到其他文化的特色,从而拓宽了视野,增进了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知。
广告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
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导致误解和偏见。
而广告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共同点,从而减少文化之间的陌生感和排斥感。
例如,某些国际品牌的广告会选用不同肤色、种族的模特,共同展示产品的优点,传递出包容和平等的信息,让人们意识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拥有相似的需求和追求。
这种共通性的展示有助于消除文化偏见,促进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广告还能够激发文化创新。
当不同文化的元素在广告中碰撞和融合时,会产生新的创意和灵感。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如旗袍、京剧脸谱等,被运用到现代时尚广告中,与西方的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新颖的时尚风格。
这种跨文化的创新不仅为广告增添了魅力,也为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广告在跨文化传播中还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
许多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广告的传播,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存在和发展,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喜爱。
此外,广告对于推动文化产品的跨国传播也具有重要意义。
电影、音乐、书籍等文化产品的推广往往依赖于广告的宣传。
国际市场营销文化差异案例
文化差异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当他们相遇之时会产生冲击、竞争及失落等反应。
文化差异可能由于宗教界别、种族群体、语言能力、政治立场、社会阶级、性别、民族主义、年龄代沟、文学修养、艺术认知、教育程度等之不同,而产生文化差异。
1988年11月,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并购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被全球誉为“天堂里的婚姻”。
戴姆勒——奔驰公司是德国实力最强的企业,是扬名世界的“梅赛德斯”品牌的所有者;克莱斯勒则是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中赢利能力最强、效率最高的公司。
人们认为,这宗跨越大西洋的强强联合定会早就一个驰骋世界汽车市场、所向无敌的巨无霸。
然而谁会想到,这桩“婚姻”似乎并不美满。
并购够并没有实现公司预期的目标。
到2001年,公司的亏损额达到20亿美元,股价也一路下滑,并且裁减员工,公司的发展一直都很艰难。
业内人士认为,大西洋两岸不同文化差异的冲突是这场婚姻危机的根本原因。
戴姆勒——奔驰公司的CEO施伦普一开始没有意识到两家企业无论在组织结构,薪酬制度,还是企业文化上都相差非常大,他却采取德国的完全空中方式吧克莱斯勒当成一个部门来看待,在公司管理制度上,董事会结构成员都是以德国为主,大模式,他却在媒体上说:“这是一次平等的合并”,这使克莱斯勒美国员工无所适从。
再加上,施伦普在企业合并不久就解雇了作为并购整合经理的克莱斯勒总裁,导致克莱斯勒员工产生敌对情绪,许多优秀的美国设计师、高级管理人员纷纷投奔了福特、通用汽车等竞争对手。
公司从高层管理人员直至普通员工沟通上的严重障碍,大大制约了总公司的整体运作。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次开始被称为“天造的合并”如此失败。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认识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当初合并的时候,戴姆勒——奔驰的CEO施伦普低估了文化的因素,在谈判时没有考虑两家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更没有分析德国和美国之间的国家文化差异对谈判以及合并后整合的影响,使得公司咋合并这么多年之后发展都比较艰难,并且无法实现其预期的目标。
中英文广告语的对比研究——以汽车广告语为例
2042020年06期总第498期ENGLISH ON CAMPUS中英文广告语的对比研究——以汽车广告语为例文/江 舫一、研究背景现如今我们对汽车都不会陌生,每天都能看到它们在各大公路之间穿梭,汽车在交通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工作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我们对于汽车的发展却知之甚少。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时,人们都是依靠牲畜进行交通运输。
公元前3000年—19世纪之间,人类增强了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本领,发明了车轮,由此第一台马车应运而生。
马车使我们进入到城市化,并立即成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工业革命中英国人詹姆士·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机时代。
世界第一辆蒸汽汽车诞生于1769年,这是世界汽车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也为后面汽车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基础和理论依据。
1886年戴姆勒在坎斯塔特将功率大约为0.8kw的汽油机安装在一辆四轮马车上,并增加了转向传动装置,形成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
1908年,美国人福特采用流水式生产线大量生产价格低、安全性能高、速度快的T型汽车,汽车的大众化由此开始。
到现在,汽车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我们的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
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活空间更加广阔、交流更加便利。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知,近20年来中国的民用汽车拥有量和私人汽车拥有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并且增长速率越来越大,其中截止到2017年年底,中国的民用汽车拥有量和私人汽车拥有量已经达到分别2亿辆和1.8亿辆。
人们对于汽车的购买力增强,不仅仅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因为汽车广告对于购买力的刺激作用,其中包含中英文广告。
现今,中国居民购买汽车往往选择国外的牌子,其优点是安全、性能高,以至于国内的汽车品牌受到关注度较低。
国外汽车产商主要是通过合理的宣传,来刺激国内居民购买。
因此,通过对比国内外汽车广告语,可以分析中英文文化以及不同的商业宣传、营销手段,为促进经济提供合理的依据。
广告创意中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广告创意中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人类生存和开展环境的不同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而文化的多样性又反作用于人类的生存和开展方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西方商品的互通不得不考虑投放产品地区的文化不同带来的受众差别。
作为为商品代言的广告,以传达产品信息为目的,广告创意需要考虑受众的生活方式、购置习惯而进行选取,而受众的一切行为模式无一不受其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别;广告1840年,中国紧锁的大门被翻开,西方列强进入中国市场,所谓的“洋货〞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西方商人兴致盎然,以为从此可以翻开市场,从中获得暴利。
然而,中国千年的文化犹如一堵厚重的墙,妨碍了“洋货〞在中国的拓展与销售。
商人们渐渐明白,只有将东方文化融入“洋货〞之中,才能在中国开拓出一条道路,于是商品“外乡化〞的意识逐渐生根发芽。
而广告作为最根本的产品宣传形式,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
直至今日,广告人们也没有停止在广告“外乡化〞上的探索,无论是在封建锁国的清朝,还是在日益开放、全球一体化的现今中国,广告的交流对象和受众群体都是社会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文化、风俗,被其生活的环境影响并且在一刻不停地变化。
如假设要广告有效影响受众的购置行为,就不得不对其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进行研究。
而中西方文化在源流上就存在巨大的差别,无论是中国的“天人合一〞“大一统〞的思想,还是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都影响着消费者对广告的解读。
本文将从中西方广告创意的不同点出发,浅析中西方受众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风俗文化上的差别,并探讨现今中国在全球化影响下的广告创意的转变和开展。
一、广告创意的思维方式不同2008年“首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中,广告作品?洁霸——出淤泥而不染荷花篇》获得了中国元素奖项铜奖。
图中是一朵用洁霸洗衣粉材质置换而成的荷花,立意出自中国古文?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的典故,广告诉求抓住了荷花洁白的特别寓意,联系洁霸的功能性“清洁、去污、使衣物变得洁白〞,设计的广告创意可以说是别具匠心。
从广告语言特点看中英文化差异
从广告语言特点看中英文化差异申竹英【摘要】广告充斥着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广告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展现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及文化价值观。
基于中英文化差异,中英广告语在语言风格、句子结构和价值观方面也各不相同。
研究这些风格迥异的遣词造句,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广告语所折射出的中英文化异同,尤其对广告语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成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Advertisement is seen everywhere in modem society. As the carrier advertisement show differen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of nations. Based British cultures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of culture, the languages of on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styles, sentence structures and cultural values in their advertisements. The study of these different styles in the choice of words and building of sentences helps us know more profoundly abou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British cultures reflected from the advertisements, which is particularly beneficial to the success of advertisements in bot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期刊名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11)005【总页数】3页(P108-110)【关键词】广告语;文化差异;价值观【作者】申竹英【作者单位】太原工业学院外语系,山西太原03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05一、引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广告已成为将产品推向市场的最便捷方式之一。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汽车广告翻译研究
3、创新性翻译: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创新性翻译来提高广告 的吸引力。例如,可以采用双关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广告更具有趣 味性和记忆点。
三、跨文化视角下的广告翻译技 巧
1、语言层面: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语言的差异。例如,英语中常用被动 语态,而中文更偏向使用主动语态。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运用目标语言的特点, 使广告更加地道。
2、图像设计:图像是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广告翻译中,需要注意 图像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例如,使用目标文化中普遍接受的色彩和图案, 以增强广告的吸引力。
3、信息内容:广告的信息内容应简洁明了,避免产生歧义。在跨文化广告翻 译中,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调整,确保其符合目标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一、广告翻译与文化差异
广告翻译中最大的挑战在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对广告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人们对同一广告的认知、理解和反应不同。例如,一些在原 文化中颇具吸引力的元素,可能在目标文化中并不受用。因此,广告翻译需要 考虑目标文化的价值观、审美观、风俗习惯等因素。
二、跨文化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策 略
谢谢观看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汽车广 告翻译研究
目录
01 一、中西方汽车广告 语言特点的比较
03 参考内容
二、跨文化视角下中
02 西方汽车广告翻译的 策略和方法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汽车广告是文化交流的 重要媒介之一,因此,对于汽车广告的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从 跨文化视角出发,探讨中西方汽车广告语言注重传统文化的运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团 圆、和谐等元素是人们所崇尚的。因此,在汽车广告中,商家会运用这些元素 来传达美好、积极的意象。例如,“鱼乐之途”,这则广告语寓意着“年年有 余”,符合中国人的美好愿望。
中外汽车广告比较分析
中外汽车广告创意对比分析绪论现代广告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记载和表现了时代的变迁。
汽车制造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标志,而汽车广告这面美丽的镜子所折射出来的是汽车企业及品牌的自我定位、民族文化方面的差异。
透过汽车广告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文化背景、品牌形象和生活态度。
正如行业人士断言,当今汽车闯荡市场时,必须具有三宝:一副好身板,一个好名字,一条好广告语。
广告语在汽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奔驰、丰田、宝马、大众、奥迪、法拉利,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在中国人心中是梦想和期待,当我们还不能如愿以偿的拥有这些品牌的时候,我们不妨从广告创意的角度去探索一下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的创意。
一、广告创意的概论及来源创意是表现广告主题的灵魂,其目的是为了塑造品牌形象,体现商品个性。
广告创意的核心在于提出“理由”,继而进行“说服”。
广告创意是以企业的营销策略、广告策略、市场竞争、产品定位等为依据的,绝不是创造者凭空想象的。
目标消费者通过广告清楚地认知广告告诉他们的是什么,是否符合他们的要求,该产品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利益,通过广告促使他们决定是否付诸行动。
由上可知,广告创意是具有强烈的“策略性”的注意。
我们认为,广告的创意,也成广告的主题,其含义是指一则广告通过全部内容和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因为只有表现出中心思想,才是创意的宝贵所在,也只有如此,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加深人们的印象,从而表现出灵魂与统帅的作用。
广告创意的来源首先是对企业、产品、市场、消费者的了解,没有对这些情况的详尽了解,一切就无从谈起。
不断深入的了解企业、产品、市场、消费者,应该是广告创作人员的基本功,对这四方面的情况越是熟悉,就越有相处好点子的可能。
所以大卫奥格威特别主张要想小学生那样做好“家庭作业”。
所谓“家庭作业”就是仔细研究产品和企业。
他说:“除非你开始做家庭作业,不然就不会有制作成功广告的机会。
我一直认为做家庭作业很沉闷,但是却别由他图。
(英语毕业论文)广告语中的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从跨文化角度对品牌名称的研究——以化妆品品牌为例2 论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3 论英语谚语的翻译4 从合作原则角度解读《成长的烦恼》中的言语幽默5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现实元素(开题报告+论)6 On Dreiser’s View of Womanhood in Sister Carrie7 从关联理论看《茶馆》两个英译本中修辞格的处理8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9 跨文化因素对字幕翻译的影响10 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渗透11 从归化异化角度浅析《三字经》两个英译版本12 浅析《洛丽塔》中亨伯特的分裂人格13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4 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15 从《卖花女》看萧伯纳的费边主义思想16 A Study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17 试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18 浅析美剧台词中幽默的翻译——以《绝望的主妇》为例19 从颜色词的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20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21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看女性委婉语的语用功能22 谭恩美《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文化解读23 中英新闻标题的差异及翻译方法24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25 英语新闻标题中名转动词的认知阐释26 商标名的英译汉目的论研究——以洗护用品为例27 Error Analysis on English Writing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28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性格对命运的决定作用29 《雾都孤儿》中的反犹主义30 从电影《姐姐的守护者》分析人的自私性31 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32 《白象似的群山》里的潜意识33 浅析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34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硬汉精神35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36 An Analysis of Textual Functions of the English Passive Voice37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38 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39 黑暗中的光明—《蝇王》的主题探析40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41 从"龙"一词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42 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中人物与社会的冲突43 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44 《荒原》中死亡与复活的意象分析45 A Study of Angel Clare’s Multiple Personaliti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46 《哈利波特》中的励志精神47 A Study of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48 论英汉口译中的数字互译4950 简爱的双重性格分析51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和《老人与海》看虚无主义中的抗争及其发展52 《鲁滨逊漂流记》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53 英语商业广告以及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比较54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55 中西文化中女性家庭价值观之对比研究56 论《某人住在一个多美的小城镇》的语言艺术(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57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58 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59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60 英语新闻中批评性语篇的对比分析61 《绯闻少女》中的话语标记词研究62 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63 女性主义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柯林斯64 中西见面礼节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65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透析王尔德的艺术人生观66 委婉语的适用性原则和策略67 魔鬼之子:论《呼啸山庄》和《呼唤》中的男主人公形象68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69 出人意料的结局和夸张-基于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忙碌经纪人的罗曼史》70 “红”的中英对比及其翻译71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72 从服饰的变化看待中美文化的差异73 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与基督教传统的关系74 国际时政专有名词的翻译与解读75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76 浅析托尔金在《魔戒》中的创作特色77 《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类所造成的毁灭78 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79 从中英文动物词汇看中西方文化差异80 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81 新闻标题中的对话性82 解读《拉帕希尼的女儿》中的父爱83 任务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84 The Tran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85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86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87 大学生通过联想记忆词汇的方法88 The Localization Strategy of Multinationals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the Chinese Multinationals Overseas89 The Features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English90 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91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92 《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93 从《嘉莉妹妹》看本性与理性的斗争94 成语中的文化特色及其翻译95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建议96 A Discussion on the Accuracy of Language in Diplomatic Translation97 对盖茨比的美国梦幻灭的分析98 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悲剧之源99 对外交语言准确性与模糊性的语言特点的研究100 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101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形象解析102 萨拉的性格魅力103 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104 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105 加工层次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词汇学习106 论旅游广告的显影性107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108 从功能翻译理论浅谈公示语翻译109 从读者接受理论看《达.芬奇密码》的成功110 英语与汉语中禁忌语的比较111 美国广告语中的会话含义研究112 象征主义手法在《白鲸》中的运用113 影响中国高中英语课堂中任务型教学实践的因素114 《通天铁路》中超验主义与清教思想救赎观冲突之探析115 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116 旅游宣传品的翻译117 广告语中预设触发语的语用分析118 《时间中的孩子》成长主题分析119 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120 Hemingway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21 The Victims of Upper Clas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Heroes of The Great Gatsby and Tender Is the Night122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生态意识123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商业电视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124 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125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126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 127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128 浅析小说《教父》中教父的心理转变及其成因129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130 On Symbolism in Fitzgerald’s “Winter Dream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31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修辞分析132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133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134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hristianity135 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新解136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137 基于认知语境的英语动物习语的理解策略研究——以“狗”的习语为例138 维多利亚时代的乡村图景——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展现的威塞克斯农业社会139 从植物词看英汉文化差异140 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141 《简爱》的浪漫主义解读142 组织学习障碍及相应的对策143 中英思维模式比较分析144 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145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分析146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147 论《简爱》中的疯女人148 英汉形状类量词的隐喻认知分析149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150 《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解读151 英文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运用152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凯瑟琳153 On Sentence Division and Combination in C-E Literature Translation154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155 《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根源156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培养——以天河中学学生为例157 《蝇王》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158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159 简析译者文化背景对其处理习语翻译的影响--《水浒传》赛珍珠译本中的习语翻译160 A Feminist Perspective to Pygmalion161 探究傲慢与偏见的独特魅力162 从日常交际礼貌用语失误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63 比较《简.爱》中女性“陈规形象”与《飘》中女性“新形象”164 《好人难寻》中哥特手法运用的分析165 《威尼斯商人》中的关键社会元素——莎士比亚心中的乌托邦社会166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167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168 天鹅的涅槃——以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喜福会》中母女关系169 The Cultural Predicament and Transcendenc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the Allusion in News 170 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171 浅析托尼.莫瑞森《最蓝的眼睛》中皮克拉悲剧命运的根源172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173 浅析《嘉莉妹妹》中的新女性形象174 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175 《喜福会》所表现的中美文化的冲突和兼容176 艾伦金斯堡及其《嚎叫》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文化的影响177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谈成本领先策略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格兰仕为例178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狗”习语的翻译179 观电影《刮痧》简析中西文化价值冲突180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181 论《紫色》中的性别暴力182 从《劝导》看简.奥斯汀创作思想的发展183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之餐具比较——筷子和刀叉184 英汉味觉隐喻的对比研究185 简析《雾都孤儿》中善与恶在人物塑造上的体现186 两个反叛的女人——姚木兰和斯佳丽之对比分析187 试论《武林外传》与《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188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189 一个自我矛盾的精神世界—《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照与一致190 本我,自我,超我--《名利场》中利蓓加的形象分析191 言语行为理论在意识流作品中的应用——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为例192 从《嘉莉妹妹》看美国梦与道德观193 融入与挑战——从生态角度看《老人与海》与《瓦尔登湖》194 对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的研究195 A Study of Maggie’s Tragedy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196 浅析《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197 浅析英文电影片名翻译198 “It be Adj of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语义的构式语法研究199 论《老人与海》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200 以《哈利波特与消失的密室》为例探讨哥特式风格在哈利波特小说系列中的应用。
中美广告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收稿日期:2005-04-19作者简介:肖青云(1971-),男,湖南衡东人,惠州学院外语系讲师。
中美广告文化差异对比研究肖青云(惠州学院 外语系,广东 惠州 516007)摘 要:通过对比中美广告在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权力差距、防止不确定性、男性化/女性化、长期导向/短期导向等五个维度中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提出广告语言集中反映文化并与之在深层次上保持一致,在广告翻译实践中应注重文化在目的语中的合理再现,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言意识。
关键词:广告;文化;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权力差距;防止不确定性;男性化/女性化;长期导向/短期导向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34(2005)04-0094-05 一、前言广告制作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集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美学、语言学、声光电设备利用等为一体,运用营销学原理,制作出生动有趣、雅俗共赏的文字图片,能在瞬间引发关注,刺激受众的购买欲,最终促成购买行为。
对于广告制作的研究,学者们持“同一”和“差异”两说。
同一论者认为,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媒介交流的全球化,使全人类都有着共同的需求、欲望、品味与感觉,因此相同的产品可以推销到世界各地。
差异论者则提出,文化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人类的各种生活、互动不可避免地会受文化影响(Hall ,1976)[1]。
广告内容本身就是文化的反映,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历史、传统、习俗、政治、经济、信仰和宗教,以及个性之间的差异,会使制作出来的广告各不相同(H ofstede ,1991)[2]。
Mueller (1987)[3]在比较美、日广告诉求的研究中发现,文化的价值、规范和特质会深入广告诉求中,而这些特质亦会在不同层次的广告信息中出现。
例如广告中的插图、标题、及使用的诉求形式都带有相当的文化意涵。
几乎所有的广告宣传反映的都是本地本国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以此来达到招揽顾客的目的(H ofstede ,1991)[2]。
浅析高低语境视角下中英文汽车广告的语言
Ab s t r a c t : Th e c u l t u r a l c o n t e x t i s p a r t i c u l a r l y i mp o r t a n t i n t h e f i e l d o f 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 c o m mu n i c a -
性, 旨在 彰 显 高低 语 境 文化 下 交 流 的特 点 。 关键词 : 语境 ; 高低 语 境 文 化 ; 中 英 文 广告 中 图分 类 号 : H0 5 1 文献 标 志码 : A
A S t u d y o f Ca r Ad v e r t i s e me nt s f r o m t h e Pe r s p e c t i v e o f
Hi g h - c o n t e x t a n d Lo w— c o nt e x t Co mm u n i c a t i o n
S UN Qi a n — h u i , S HI S h u n — l i a n g
中美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天人合一(中国) 天人相分(美国)
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与中国“天人合一” 的传统文化相反,美国文化强调“天人 相分”,主张人定胜天。他们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应服从 于人的意志。人类经过与自然的斗争来掠夺和榨取自然从而获得 自己所要求的一切。这种精神在“圣经” 中就有所体现,上帝 说:“我们要找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式样造人,使他们生 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角、空中的鸟和 地上各样各样动的活物”(《创世纪》)。这里就流露出人要征服 自然界的意思。请看以下例子: “He just killed the dragon.”(kodar ad.) “For the man who makes his own rules.”(beveragead.) “Makes his own rules”(人制定自己的法则)突出人的控制 和统领地位,暗示自然无法干预人的活动,相反要服从人的意志。 这就符合美国文化中“人定胜天”的精神,使消费者产生共鸣。
权威崇拜(中国) 实事求是(美国)
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根植于中 国原始文化中的自然(天地)崇拜,以天地为生物之本;以及祖先 崇拜,以先祖为监临人世的上帝(此亦为天,天命之天)等观念。 因此中国人一直信奉天,地,人合一的一元论。老子说“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二十五章》),明确把 自然作为人的精神价值来源,主张人与自然的调和、协和、和谐。 这种文化对广告语有着深远的影响。 “天上彩虹 人间长虹”(长虹牌彩电) “银河在天上,温情洒人间。”(上海银河广告装潢公司) “取天上太阳,用人间辉煌。”(辉煌太阳能) “天有不测风云 但是,如果您参加保险 那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
中西方广告的差异
【中西方广告的差异】对于中国的广告创意,很多人一致的观点就是中国广告的整体创意水平非常的低下,和美国及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非常的大。
确实,中西方创意从整体上说的确存在各方面的差异,文章着重论述了中西广告创意文化的差异、创意的差异、西方广告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方面以及中西广告差异的原因,并且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中西差异。
一、中西方广告创意文化的差异在广告中的具体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西方广告创意文化的特点:(1)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价值,在广告创意上追求自我的感官享受和价值需求。
(2)西方文化善于表现矛盾、冲突,在广告创意上强调剌激、极端的形式,以突出个性为创意焦点,突出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表现自我。
(3)西方广告常运用幽默、荒诞、夸张、恐惧等形式传播广告讯息。
以剌激、极端的形式表现矛盾、冲突,以幽默、恐惧等震撼受众的心灵,并且西方惯用黑色幽默的方式。
(4)西方广告中展现的是一种激烈竞争态势的生活基调,并且广告对这种激烈竞争的态势不是持否定的态度,而是强调要积极应对。
(5)西方广告还常常采用恐惧手法来劝说人们注意安全、戒烟、戒酒、戒毒等。
总之,西方广告呈现开放、多元的特征。
西方人强调从文艺复兴以来出现的短期的政治机制,他们漠视自己继承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甚至是更早时期的古代文化遗产,而更愿意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文化的创新上,尤其是美国人,他们更强调快速的变化和发展观念。
2.中国广告创意文化的特点:(1)中国文化强调以“家”为中心的群体价值。
中国文化中的“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多层面的丰富意蕴,广告人才会不约而同地将产品与“家”相结合,力求让目标受众产生共鸣。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在广告中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诚实信用。
二是突出亲情友爱。
三是突出家庭温馨。
四是突出民间习俗。
(2)中国文化是和谐文化,艺术偏重抒情性,广告表现偏重均衡、统一,即使有些矛盾、冲突,也会以“皆大欢喜”为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汽车广告上的表现
随着汽车广告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广告也出现了明显的
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观念的不同。
本文将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
度出发,分析汽车广告在表现和宣传手法上的不同。
首先,在汽车广告的表现形式上,中西方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的是视
觉上的冲击力,常常追求奇特、绚烂的视觉效果,偏爱采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来呈
现广告内容。
而在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形象思维”思想影响着人们,喜欢运用音律来传
递信息。
因此,在中国的汽车广告中,往往会配合着较为动听的音乐来制作广告,以达到
情感上的共鸣。
同时,在表现形式上,中国汽车广告也常常强调传统文化的元素,以扩大
吸引的人群。
例如,经常出现的新年、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以及中国象征性的物品,
如红色配色、龙、鸟、花、山等等,都有可能出现在广告宣传中,以吸引更多的中国受
众。
其次,在宣传手法上,中西方文化也有着不同。
西方文化强烈宣扬个性化和自由,强
调汽车能够代表人的个性和个人价值,因此,在西方汽车广告中,强调产品与人格的契合、个性及“自我”、品牌的形象等都是重点。
这种形式在中国的汽车广告中还没有明显体现
出来,但随着国内市场越来越开放和年轻消费群体比例越来越大,这种形式已经开始出现
在汽车广告宣传中。
比如在2020年广州车展期间,陆续有一些品牌推出了运用“玩具人”、“鲍勃·斯内克”等卡通形象的广告,旨在强调产品的趣味性和个性化。
此外,在广告内容上,中西方文化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西方的汽车广告通常关注汽
车的功能性和技术性,强调汽车的性能和科技实力。
这符合了西方人对于汽车的使用目的,即强调车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而在中国,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更多是以代表地位和彰显身
份为主,因此,广告往往会强调汽车的豪华、气派、品牌的身份和品位等。
在中国汽车广
告中,品牌代言人也常常是国内影视明星、艺术家等知名人士,以营造出汽车的“贵族”感,进一步推销产品。
总之,中西方文化在汽车广告上的差异在表现形式、宣传手法以及广告内容上都有所
不同。
从广告的制作和表现中可以看出,西方文化强调直接、单纯的信息传递,而中国文
化则更注重传达美感和情感。
无论如何,汽车广告的制作和表现形式需要适应目标市场的
文化和消费习惯,才能更有效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和激发购买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