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指南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个体化管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个体化管理心脏瓣膜置换术(Heart Valve Replacement)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治疗瓣膜疾病。
然而,手术后患者需要持续进行抗凝治疗(Anticoagulant Therapy)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个体化管理,并阐述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抗凝治疗的重要性与风险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抗凝治疗主要是为了预防血栓形成,特别是人工瓣膜周围出现血栓的风险。
尽管抗凝药物能够有效地减少血栓的发生,但过度或不足的抗凝剂量都会带来风险。
抗凝治疗时存在个体差异,在选择抗凝药物和控制剂量上应考虑到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态等因素。
此外,还需评估患者的其他疾病和用药情况,以确定最适合的抗凝治疗策略。
二、根据患者特定情况制定治疗方案1. 术后第一阶段在手术后的早期,患者通常需要接受静脉抗凝治疗。
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是常用的选择,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更稳定的抗凝效果。
治疗开始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并根据结果调整剂量。
2. 术后中期在手术后一至三个月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长期抗凝治疗。
如果患者存在明显高凝状态(如心房颤动等),则需考虑使用终身口服抗凝药物。
华法林是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但由于剂量控制困难、与食物相互作用大等原因,需要密切监测和调整剂量。
另外,在这个阶段,还需要注意可能发生的出血并发症。
临床上针对不同程度的出血风险,可采取调整或停药等策略。
3. 长期治疗对于大多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来说,长期抗凝治疗是必需的。
除了维持适当的抗凝剂量外,还需要注意与其他药物、饮食和基因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由于华法林的不足之处,目前新一代口服抗凝药(NOACs)也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NOACs具有快速起效、剂量稳定和无需常规监测等优势,但对于特定人群(如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等),需要谨慎使用,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策略详情
其他监测手段
• 30-50%的出血与栓塞并发症发生在INR目标值 范围内,寻找更准确的抗凝监测指标:
• 定量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浓度及华法林血药浓度 • 血浆蛋白 c及S • D-二聚体检测 • FDP片段检测
• R-W和S-W的半衰期分别为45h(20~72h)和33h (18~34h)。华法林两种立体异构体不同的代谢方式和药物对 二者的不同影响也是产生华法林个体药效差异的原因之一。
性别、体重及年龄的影响
• 研 明究显表相明关在。治疗范围内,性别与华法林服用剂量及PT/INR间无 • 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也证实影响华法林服用剂量的因素是病人的
合部位被排挤而使非结合型的华法林的血浆浓度增高,其抗凝作用增强;
•
由于华法林经肝药酶代谢灭活,如与肝药酶抑制剂(如胺碘酮、氯霉素、 别嘌呤醇、保泰松、苯磺唑酮、甲硝唑、甲氧卞氨嘧啶-磺胺甲异恶唑、
西米替丁和奥美拉唑等)合用,其抗凝作用增强;
•
华法林如与抑制凝血因子合成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肝素、高血糖 素、奎尼丁等)或促进凝血因子代谢的药物(如甲状腺素等)合用,其
消旋酸的华法林半衰期为36-42小时,与血 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在肝脏中 储积。
华法林几乎完全通过肝脏代谢,代谢产物 具有微弱的抗凝作用;主要通过肾脏排除 (很少部分进入胆汁),只有极少量以原 形从尿排出,因此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必 调整华法令的剂量。
选择华法令给药方案
通常于术后第1天或第2天病人能进食时 开始给药
华法林的抗凝作用需要等体内原有的因子Ⅱ、Ⅶ、Ⅸ、 Ⅹ耗竭后才能出现。华法林口服后36~48h起效,而完 全发挥抗凝作用需要72~96h。一次给药抗凝作用可维 持3~4d,停药后,随着新的有活性的凝血因子合成, 凝血功能也需经多日渐渐恢复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Heart Valve Replacement Surgery)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替换损坏或不正常的心脏瓣膜。
术后患者需要接受抗凝治疗(Anticoagulant Therapy)以预防血栓形成和保护新植入的瓣膜。
本文将详细讨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
一、抗凝治疗的目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旨在预防血栓形成。
血栓是在血液凝结过程中形成的固态物质,常常在瓣膜上形成并导致瓣膜功能障碍。
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血液的凝结性,抑制血栓的形成,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二、抗凝药物选择常见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Warfarin)和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来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
DOACs包括达比加群(Dabigatran)、阿哌沙班(Apixaban)、利伐沙班(Rivaroxaban)等,它们直接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
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
华法林需要进行定期的凝血酶原时间(PT)监测,剂量需要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而DOACs则具有更为方便的口服给药和不需要常规监测的优势。
三、抗凝剂量控制抗凝治疗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剂量不足会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而剂量过大则容易引发出血等并发症。
在华法林治疗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来调整剂量。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在DOACs治疗中,一般使用标准剂量,无需常规监测,但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剂量调整,例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四、抗凝治疗效果监测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PT-INR(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是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监测指标,它可以反映患者的凝血状态。
PT-INR需要定期监测,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抗凝水平。
心脏瓣膜手术后的抗凝治疗策略
心脏瓣膜手术后的抗凝治疗策略心脏瓣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修复或替换病损的心脏瓣膜。
手术后,患者需要接受抗凝治疗来预防血凝块的形成,以减少患者的风险并保护手术成功。
一、手术后的抗凝治疗意义心脏瓣膜手术会导致心脏内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增加了血液内凝块形成的风险。
抗凝治疗可以减少凝块形成的机会,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二、抗凝治疗药物选择1.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常用于心脏瓣膜手术后的抗凝治疗,用于预防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
通常在手术后立即开始使用,并且长期使用。
2.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常用于心脏瓣膜手术后的抗凝治疗。
患者需要接受个体化的剂量调整,以维持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在特定范围内。
该范围通常为2.0至3.0之间,但在某些情况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抗凝治疗的监测与调整1. INR监测INR是衡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的指标,可以通过简单的血液检测得出。
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自己的INR水平,并根据结果进行剂量调整。
2. 剂量调整根据INR的结果,医生将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要来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剂量调整应该逐渐进行,以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导致的副作用或治疗失败。
四、抗凝治疗中的注意事项1. 避免过度抗凝过度抗凝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在抗凝治疗中要注意避免剂量过高或INR过高的情况。
患者应定期监测INR水平,以确保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避免不足抗凝没有达到足够的抗凝效果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增加心脏事件的发生几率。
患者应定期监测INR水平,确保抗凝治疗在有效范围内。
3. 药物相互作用抗凝药物和某些其他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和抗癫痫药物等,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在抗凝治疗期间,患者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或相互作用。
总结:心脏瓣膜手术后的抗凝治疗是保护患者心脏健康和手术成功的重要步骤。
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并进行个体化剂量调整,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和心脏事件的发生。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策略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策略术后的抗凝治疗可以分为早期(术后7-10天)和长期两个阶段。
早期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预防术后血栓栓塞的发生,而长期抗凝治疗则是为了预防人工心脏瓣膜形成血栓的危险。
早期抗凝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有肝素和低分子肝素(LMWH)。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来预防血栓形成。
肝素常以静脉滴注的形式给予,通常在术后6小时开始给药,每6-8小时给药一次。
肝素的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凝血指标来调整。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长效肝素,可以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每天一次或两次。
低分子肝素的用法比肝素方便,但剂量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凝血指标来调整。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机械性抗凝措施也是早期抗凝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抗凝措施包括使用压力袜和深静脉穿刺装置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早期行肢体运动等。
术后7-10天后,可以开始长期抗凝治疗。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来预防血栓形成。
起始剂量通常为每天10mg,并根据凝血指标来调整剂量,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3、华法林的剂量调整需要密切监测INR值,因此患者需要每周或每两周进行血液检测。
NOACs是一种新型的口服抗凝药物,包括达比加群、利奥西班等。
与华法林相比,NOACs的优点是不需要频繁的血液检测,并且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较少。
NOACs的常用剂量为每天一次,不需要调整剂量。
然而,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而言,NOACs的使用目前仍存在争议,因为目前的研究数据相对较少。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机械性抗凝仍然是长期抗凝治疗的重要措施。
定期体育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戒烟等措施也是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
总结起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策略是复杂而且关键的。
早期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预防术后血栓栓塞的发生,可以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长期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预防人工心脏瓣膜形成血栓的危险,常用药物有华法林和NOACs。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抗凝药物的指导
3 随访与护理
对妇产科手术后患者应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护, 测血压、 脉 搏、 呼吸、 血氧饱和度, 并与出手术室时相比较有无变化, . 每05 h 应测血压、 脉搏、 呼吸, 直至平稳。术后为防止硬膜外导管脱 出, 穿刺部位可用无菌纱布敷盖, 导管用胶布固定后, 从颈后引 出, 防止导管扭折或挤压变形, 以保持自 然通畅。注意观察镇痛 泵的注药速度, 使之保持在08 h . m/。为观察麻醉效果, l 我们随 叫随到, 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对于术后呕吐的患者, 嘱其张口深
文章编号: 0 一 2720) 一 87 0 1 4 1 ( 51 1 一 1 0 5 0 1 3
术后疼痛, 容易使患者产生担心、 焦虑的心理, 使之发生一 系列的生理改变。疼痛的刺激会影响休息, 损耗体能, 不利于患
者的康复。我院自20 年 6 04 月起给妇产科手术后的患者使用 一次性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 得到患者的好评, 取得了满意的效 果, 有效地解决了手术后患者的疼痛问题, 保证患者术后的充分 睡眠, 无明显副作用, 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8 . 2 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中, 剖宫产 48 宫外 6 例, 孕2 例, 8 卵巢囊肿 2 例, 0 子宫全切术 1 例。年龄 2 一 1 2 1 6 岁。 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 1 镇痛泵使用方法 麻醉采用腰段硬膜外麻醉的方法, . 2 术毕
呼吸, 时注射胃 同 复安 1 m。术后持续导尿2 h若拔除导尿 0 g 4 ,
管后, 出现尿醋留, 可给热敷、 按摩等治疗, 以促使排尿。术后 6 h 鼓励并协助患者床上活动和翻身, 促进肠蠕动, 进流食。剖宫 产者应嘱其早接触、 早吸吮, 通过吸吮刺激可反射性引起脑垂体 分泌催产素和催乳素, 使之通畅乳腺管, 排出乳汁。
ACCP瓣膜性心脏病和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指南要点(全文版)
ACCP瓣膜性心脏病和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指南要点(全文版)心脏瓣膜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栓塞。
抗凝治疗虽然不能消除,但是可以减少发生这一严重后果的可能性。
如果这一治疗没有风险,费用低廉,所有心脏瓣膜病的病人都应该进行治疗。
然而抗凝治疗,特别是双香豆素类药物和肝素具有出血的潜在风险;风险的大小与应用的药物、抗凝药物的抗凝强度和临床上病人个体差异相关。
例如,心内膜炎、妊娠和有出血倾向的病人的抗凝治疗的风险加大。
我们根据ACCP最新指南就各种心脏瓣膜病以及机械性瓣膜和生物性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提出抗凝治疗的策略。
主要关注需要抗凝治疗的门诊病人长期应用抗凝药物的问题。
由于患血栓栓塞高危险性的病人进行抗凝治疗的得益大于低危险性的病人,抗凝治疗的总得益应该排除抗凝治疗导致的出血风险。
同时,血栓栓塞的后果总体上讲比抗凝治疗引起的出血并发症更严重。
因此绝大多数病人愿意接受为预防脑卒中承担抗凝治疗潜在的出血风险。
一、风湿性二尖瓣疾病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发生栓塞的风险大于任何其他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
尽管在过去的四十年中手术和长期抗凝治疗的频繁应用改变了这一疾病的自然病史,几个早期大规模二尖瓣狭窄的系列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栓塞的发生率为9%~14%;总体上讲,每一个风湿性二尖瓣瓣膜病病人在疾病的过程中发生有症状栓塞的可能性至少为20%。
发生心房颤动后栓塞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高龄和心脏指数降低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栓塞的风险更大,栓塞的风险和二尖瓣钙化、二尖瓣瓣口面积0或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不强。
有些研究者指出频繁发生栓塞的二尖瓣瓣膜病病人瓣膜本身的病变轻,有报告指出12.4%的风湿性二尖瓣瓣膜病病例以栓塞为首发症状。
目前还不清楚血栓栓塞和左心房大小之间的关系。
早期关于风湿性二尖瓣瓣膜病的研究报告两者有弱相关性。
然而有些研究报告指出,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病人中,左心房大小是血栓栓塞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另外一个包括1066例心房颤动病人的研究未发现这种相关性。
瓣膜华法林抗凝的最新标准及临床指南
瓣膜华法林抗凝的最新标准及临床指南一、引言华法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口服抗凝药物,其抗凝效果显著,但治疗窗狭窄,剂量个体差异大,因此,合理制定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瓣膜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最新标准及临床指南,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1)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尤其是机械瓣膜置换术后。
(2)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
(3)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
(4)心房颤动及瓣膜性心房颤动。
2.禁忌症:(1)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
(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3)严重高血压。
(4)对华法林过敏。
三、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剂量调整1.初始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遗传因素、合并用药等因素确定初始剂量。
一般而言,成年人的初始剂量为2.5-5mg/日。
2.剂量调整: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剂量。
INR 的目标范围通常为2.0-3.0。
3.监测:建议每周监测INR,根据INR值调整华法林剂量,直至达到目标范围。
此后,可每4-6周监测一次INR。
四、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指南1.饮食指导: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受到食物中维生素K含量的影响。
建议患者保持稳定的饮食习惯,避免大量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等。
2.药物相互作用:华法林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如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抗生素等。
在使用华法林期间,患者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以便调整华法林剂量。
3.妊娠与哺乳:华法林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发育。
因此,妊娠期间应避免使用华法林。
哺乳期妇女使用华法林时应谨慎,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4.监测与评估:定期监测INR值,评估华法林的抗凝效果。
如有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应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
五、总结华法林抗凝治疗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合理调整华法林剂量,确保抗凝效果的同时,降低出血风险。
关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指南
关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指南第一部分: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介绍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如瓣膜狭窄或瓣膜关闭不全。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抗凝治疗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抗凝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脏病的手术,它通过替换受损的心脏瓣膜来恢复心脏功能。
然而,手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一系列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抗凝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抗凝药物。
一、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患者的心脏瓣膜已经被替换成新的人工瓣膜或移植瓣膜,这些瓣膜与人体组织不完全匹配,容易引发血栓形成。
血栓可以阻塞血管,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抗凝治疗在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
二、常用的抗凝药物1. 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它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酶的活性来预防血栓形成。
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抗凝治疗中,肝素通常以静脉注射的形式给予,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凝血指标进行调整。
2. 单一或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除了抗凝治疗,有时医生也会考虑采用单一或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来预防血栓形成。
通常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它们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结,起到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三、抗凝治疗的注意事项1. 定期检测凝血指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抗凝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凝血指标进行调整。
医生会定期检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确保抗凝药物的剂量合适。
2. 注意用药的副作用抗凝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血风险增加。
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或出血量明显增加,应及时就医。
3. 遵守医生的建议抗凝治疗是一项复杂的治疗过程,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
包括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等。
四、结语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抗凝治疗对于预防血栓形成和相关并发症非常重要。
不同的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在治疗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期间应密切注意自身的变化,并遵守医生的建议,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总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抗凝治疗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综合治疗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抗凝治疗策略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抗凝治疗策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治疗瓣膜疾病引起的严重瓣膜功能不全或瓣膜狭窄。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有效的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减少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讨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抗凝治疗策略。
一、抗凝药物选择术后抗凝治疗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药物。
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阿司匹林和肝素。
1.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而达到抗凝效果。
它可以有效预防静脉和动脉血栓形成,但需要密切监测和调整剂量。
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以保持合适的抗凝水平。
2.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血小板抑制剂,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它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中,尤其适用于低风险的患者。
阿司匹林的优势在于不需要频繁监测和剂量调整,但其抗凝效果相对较弱。
3. 肝素:肝素是一种直接抑制凝血酶活性的抗凝药物。
它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进行给药,可用于急性期的抗凝治疗。
然而,肝素需要密切监测和剂量调整,且易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
二、抗凝水平监测术后抗凝治疗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抗凝水平,以避免血栓或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1. INR监测:INR是评估华法林抗凝效果的重要指标,术后患者需要定期测量INR并相应调整药物剂量。
一般建议在稳定期保持INR在2.0-3.0之间,以减少血栓和出血的风险。
2. 血小板功能检测:对于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可以通过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来评估药物的抗凝效果。
根据检测结果,医生可以调整阿司匹林的剂量或者选择其他抗凝药物。
三、抗凝策略个体化每位患者的抗凝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抗凝策略需要个体化制定。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因素来确定最适合的抗凝治疗方案。
1. 高风险患者:对于存在高风险的患者,如伴有心房颤动、人工瓣膜等,通常建议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
这些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需要更强的抗凝效果。
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
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很多心脏疾病治疗中的首选方法,但是在术后可能会发生血栓栓塞的并发症。
人工瓣膜接触血液,会造成血小板聚集进而形成血栓。
严重时血栓发生脱落,可能引起各脏器血管栓塞,进而出现下肢动脉血栓、失语、偏瘫等严重后果,还可能造成人工瓣叶卡住,瓣膜无法开启,进而发生心衰或猝死。
因此,在瓣膜置换术后,应开展合理的抗凝治疗。
抗凝不足将会引起血栓栓塞等并发症,而抗病过量则会引起月经不止、血尿、胃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症状。
所以对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需要展开细致的研究。
一、抗凝治疗的药物使用当前瓣膜置换术后最常用的抗凝药物是华法林口服抗凝,体重60kg的患者,每日口服1次,每次3毫克。
不过由于不同患者对抗凝药物敏感度不同,因此还需要定期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调整用药剂量。
华法林口服后由胃肠道吸收,大部分结合血浆蛋白,由肝脏代谢。
药效发挥时间为服药后12小时,到达高峰时间为48小时。
每日服用华法林1次,达到稳定的时间为5-7天,所以维持剂量需在5-7天后更改。
在停药后的5-6天,凝血酶原时间可恢复正常水平。
如果用药剂量过大,需要密切检测各种出血性疾病,有必要时可减药停药,或注射维生素K对抗。
药物维持剂量一般为3毫克,但如果增至6毫克仍未达到理想效果,表明患者对华法林敏感度差,需改用或联用其它抗凝药物治疗。
二、抗凝治疗的标准监测抗凝治疗是瓣膜置换术后的必要辅助治疗,但是需要确保抗凝治疗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抗凝不足可能引起严重的血栓性疾病,抗凝过量可能引起严重的出血性疾病。
因此,需要明确抗凝治疗的标准,并做好相应的监测工作,保证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
正常情况下,凝血酶原时间为12-14秒,活动度为高于80%。
正确的抗凝标准为凝血酶原时间18-25秒,活动度35-50%。
根据不同的手术类型,主动脉瓣置换术应控制在正常值的1.5-2.0倍,二尖瓣置换术应控制在正常值的1.7-2.3倍。
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
· 尿血 ,小便颜色呈பைடு நூலகம்茶或洗 肉
房颤和左房存在血栓 的病者 ,亦需要 水样
长 期抗 凝 治疗 。
· 便血 ,大便 黑色 ,呈柏 油样 ,
抗凝药物 的监测
我们 可 以通 过抽 血化 验凝 血 酶原 时 间 (PT) 的 国 际 标 准 化 比 值 (INR)来监测华法林的用量 。
国际推荐瓣膜 置换术 的 PT—INR 值是 2.0 3.0,目前 国内大多数 医院 推荐 PT—INR值是 :1.8—2.5。
成 ,我 们需 要 进行抗 凝治 疗 。
危险 。
目前我 们 常用 的抗凝 药 物是 双香
所 以抗 凝不 足或 过量 都会 对 您 的
豆 素 类 抗 凝 药 ,例 如 华 法 林 (War— 健康造成影响 ,正确抗凝对您非常重
farin),主 要 作 用 机 理 是抑 制 血 液 里 要 。
异物 (例 如心 脏换瓣 手术 使用 的人工 整剂量 ;
瓣 膜 )时 ,血 液里 的一些 凝血 成 分就
抗 凝药 用量 不足 时 ,有导 致 血栓
可能 会黏 附和 聚集 ,形成 血栓 。为 了 形 成 、血 管栓塞 的危 险 。
预 防心脏 、血 管和人 工瓣 膜 的血栓 形
抗 凝药 物过 量 时 ,有 导致 出血 的
奎尼丁 、甲状腺素 、氯丙嗪、苯海拉 用 ,正常饮食时 ,食物经常变换 ,一
明 、别 嘌呤醇 、心 律平 、利尿 酸 、洛 般不 会导 致某 一 种成 分过 量 而影 响抗
伐他 汀 、力平脂 、菠萝 蛋 白酶等 。
凝 效果 。
降低 抗 凝 作 用 :例 如 维 生 素 K、
3、不 良生 活 习惯 及 身体 状
心脏瓣膜手术后抗凝治疗指南
心脏瓣膜手术后抗凝治疗指南由于人工瓣膜与血液接触容易引起血小板凝聚,形成血栓,严重者可能发生血栓脱落,造成各脏器血管栓塞,导致偏瘫、失语、下肢动脉栓塞等,甚至会卡住人工瓣叶,使瓣膜不能开启,导致心衰或猝死。
故换瓣术后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恰当的抗凝。
抗凝不足易引起血栓栓塞等恶果,抗凝过量,则导致出血,主要有、牙龈出血、、血尿、月经不止,甚至颅内出血等,所以抗凝是关系生命的大事,一定要与医务人员密切合作处理好。
1.抗凝药及其使用(1)目前抗凝药主要有华法令。
华法令口服抗凝,60公斤体重病人,一般需要每日一次3mg左右的华法令(国产为2.5mg一片,进口为3mg一片)。
但不同的患者对抗凝药的灵敏度不一样,故需要定期抽血化验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
(2)华法令经胃肠道吸收,90%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经肝脏代谢,服药后12小时开始发挥作用,48小时达到高峰作用,血浆半衰期为44小时。
每天服用一次抗凝药经5~7天方可达到稳态,所以应每隔5~7天再改变维持剂量。
停药后5~6天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
严重出血时,可使用维生素K(Vitamin K)对抗华法令作用。
口服维生素K后经12~24小时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静脉注射维生素K后只需3~5小时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
(3)华法令首次使用应于术后24~48小时拔除心包、纵隔引流管后,一般首次剂量为2片(5mg),以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的动态变化调整剂量。
(4)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活动度在80%以上。
瓣膜置换术后,应维持凝血酶原时间为正常值的1.5~2.0倍(一般在19~24秒)或活动度为35%~45%。
现在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口服抗凝剂检测的国际化标准,即国际正常比(IN R)。
瓣膜置换术后应控制INR在2~3之间。
INR值克服了各医疗单位测定值有偏差的缺点,可以在各通用。
中国人容易发生出血倾向,所以抗凝时不宜过量,以免引起出血现象。
(5)如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的2倍或活动度低于30%,可减少用量的1/4或1/8;如活动度低于25%或凝血酶原时间高于30秒,可停用一次,第二天化验后再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指南 (草稿由于人工心脏瓣膜与血液接触容易引起血小板凝聚, 形成血栓, 严重者可能发生血栓脱落,造成各脏器血管栓塞,导致偏瘫、失语、下肢动脉栓塞等,甚至会卡住人工瓣叶,使瓣膜不能开启,导致心衰或猝死。
因此,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规要求抗凝治疗。
一般生物瓣需 6个月左右的短期抗凝, 而机械瓣必须终生抗凝。
如何正确掌握抗凝治疗是减少换瓣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1 抗凝药物的选择当前使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有三类:(1香豆素类药(华法林 ; (2抗血小板类药(潘生丁、阿司匹林等 ; (3肝素。
研究表明,人工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未用抗凝药物者,其栓塞率为 4%病人年;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者,栓塞率为 2.2%病人年;而采用香豆素类药物抗凝者,栓塞率最低,为 1%病人年,说明后者抗凝效果最好。
因此,目前公认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药物首选华法林。
2 华法林的作用机制Ⅱ、Ⅶ、Ⅸ、Ⅹ四种凝血因子的前体蛋白质在肝脏合成,其蛋白质分子氨基末端谷氨酸残基的γ-羧化需要维生素 K 参与,含有γ-羧基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才能与 Ca 2+结合,并通过 Ca 2+使因子Ⅱ、Ⅶ、Ⅸ或Ⅹ与磷脂结合,然后才能被活化成有活性的凝血因子。
华法林为维生素 K 拮抗剂, 它能妨碍维生素 K 参与Ⅱ、Ⅶ、Ⅸ、Ⅹ四种凝血因子转录后分子的修饰,防止谷氨酸残基的γ-羧化作用, 使用华法林后,肝脏仅能合成Ⅱ、Ⅶ、Ⅸ、Ⅹ四种凝血因子的前体蛋白质,这些前体蛋白质具有凝血因子的抗原性,而无凝血活性。
因此 , 华法林在体外无抗凝作用,只在体内有效。
服用华法林后 , 虽然上述四种凝血因子的合成受阻,但体内原存的凝血因子的代谢需要一定的时间, 华法林的抗凝作用需要等体内原有的因子Ⅱ、Ⅶ、Ⅸ、Ⅹ耗竭后才能出现。
Ⅱ、Ⅶ、Ⅸ、Ⅹ四种凝血因子的半衰期分别为 :6、 20~30、 45~72及 76h ,服用华法林后至少需要经 36~48h才出现作用, 而完全发挥抗凝作用需要 72~96h。
一次给药抗凝作用可维持 3~4d,停药后,随着新的有活性的凝血因子合成,凝血功能也需经多日渐渐恢复。
华法林水溶性好,口服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其生物利用度 >95%,健康人于60~90min内血浆药物浓度即达到最高峰。
华法林半衰期为 36~42h。
在服用过程中, 血浆中 97%以上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并且很快于肝脏聚集, 通过不同代谢方式形成 R-华法林 (R-W和 S-华法林 (S-W两种同分异构体。
在体内,发挥药理作用的是华法林的游离型, 它可被肝微粒体酶水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后由肾脏排出体外。
3 华法林的给药方法华法林给药有维持量给药法和饱和量给药法两种。
维持量给药法适用于不需要紧急抗凝的病人, 为术后 1~2天开始每天用小剂量 (2.5~3mg华法林, 2~3天后根据检验结果调整用药量,一般 7~14天后可达到稳定抗凝效果。
饱和量给药法适用于抗凝治疗比较紧迫的病人, 为术后 1~2天开始使用肝素和华法林抗凝, 华法林每天5~10mg,连续应用 3天,当 4~5天后 PT 达到治疗范围时停用肝素, 以后华法林改为维持给药, 再根据检验结果调整用药量。
由于术后早期患者体内凝血因子仅及正常的46%~62%,维持给药量的华法林并无栓塞的危险,而饱和量给药法可使凝血因子Ⅶ活性迅速降低, 容易引起患者用药过量, 在治疗的最初几天里病人有抗凝出血的危险, 所以华法林抗凝采用维持量给药法更为安全和简便。
我们通常于术后第 1天或第 2天病人能进食时, 开始每天口服华法林 2.5mg , 2~3天后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量, 每 2天测定 1次, 每次增减 1/4或 1/3, 一般 2周左右即可达到稳定量。
对于术后不能早期进食的病人,术后第 2天开始使用肝素抗凝,每次静推 0.5mg/kg, 每 4~6小时一次。
待病人可进食后,再开始口服华法林同前。
4 抗凝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 是华法林抗凝最常用的监测方法,它主要反映Ⅱ、Ⅶ、Ⅸ、Ⅹ四种维生素 K 依赖的凝血因子活性受抑制的情况。
但 PT 检验过程中因试剂、方法、技术等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准确性,因此根据某次 PT值判断抗凝治疗不足或过量时须慎重, 应参照病人近期内食物结构, 患有其它疾病, 合用何种药物, 是否有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表现等综合分析, 必要时应重复多次检测。
此外,由于用于测定 PT 的促凝血酶原激酶的试剂各不相同,导致 PT 值的参考意义受到很大限制。
例如不同的实验室报道的 PT 一致,但抗凝强度却有很大不同, 或同一试剂于同一抗凝程度在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产生不同的 PT 结果,这使得长期华法林抗凝的病人因 PT 测定不确切而致出血或栓塞的危险。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用国际敏感指数 (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 ISI 来校正 PT 值, 所得结果称国际标准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即 INR=(病人 PT/标准 PT ISI ,其中 ISI 越低,试剂越敏感。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试剂的 ISI=1,即 INR=PTR(PTR=病人 PT/标准 PT 。
北美常用的试剂的 ISI 范围在 2.3~2.6。
应用 INR 后,不同实验室的抗凝效果具有了可比性和参考性。
1985年 , 国际血栓抗凝协会和国际血液标准协会联合要求不能再用 PT 出报告,除非同时出具 INR 结果。
1989年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 (ACCP推荐INR3.0~4.5, PTR1.5~2.0倍于正常对照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最佳抗凝标准, 1992年又修改 INR 值为 2.5~3.5。
随着机械瓣膜在材料和设计上的改进使之具有了良好的抗血栓性能,近年来研究表明, 低于此抗凝标准的抗凝治疗不仅没有导致血栓发生率升高, 反而使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
因此, 2001年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建议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宜采用较低强度抗凝。
对于主动脉瓣置换病人 INR 为 2.0~3.0即可,对于二尖瓣置换病人 INR 为 2.5~3.5即可,若有左房扩大或伴有房颤,无论主动脉瓣置换或二尖瓣置换 INR 均为 2.5~3.5。
由于国人抗凝治疗出血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栓塞率, 抗凝治疗的主要危险是出血而不是栓塞。
目前国内多数学者认为机械瓣替换术后抗凝治疗的 PTR 应控制在 1.5~3.0之间:主动脉瓣替换者 1.5~2.0,二尖瓣及双瓣替换者 2.0~2.5,三尖瓣置换者 2.5~3.0。
我们也认为对 Carbomedics 双叶机械瓣置换者,维持主动脉瓣置换在 INR1.4~1.9之间,二尖瓣置换和及双瓣置换在1.5~2.0之间的抗凝强度对国人较为理想,既可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又可避免血栓事件的发生,是一个较安全的范围。
此外, 有人提出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也可作为预测华法林药效, 指导用药的可靠指标。
研究显示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过程中的分子标志物,如凝血酶原F1+2片段 (Prothrombin fragment1+2, F1+2,栓溶二聚体 (D-Dimer,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Thrombin antithrombin complex, TAT 等对血栓形成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凝血状态,证明这些标志物可以作为 INR 的辅助监测指标, 以增加抗凝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减少因抗凝监测不准确而造成的出血和栓塞。
换瓣术后由于体外循环导致血小版与凝血因子减少,食欲低下,维生素 K 摄入减少, 心功能较差,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不足及稀释性低蛋白血症等因素, 病人对华法林的敏感性增加,易发生出血。
因此,术后早期 (1~3月必须密切监测抗凝强度。
一般开始口服华法令 2~3天后即应查 INR 或 PTR ,每 2~3天监测一次, 剂量调整期约需2周左右。
待将抗凝强度控制在上述标准内并稳定后可改为每周监测一次。
1月后改为每月一次。
如连续 2~3次监测稳定,可改为每 3个月一次。
1年后如无异常,可适当延长至每 6个月一次。
对于监测中出现异常结果者, 应立即复查, 以排除检查误差。
如复查确认异常, 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量, 重新开始监测抗凝强度,直至再次稳定。
抗凝监测从用药的第 2天开始 ,1周 2~3次 , 持续 1~2周 , 出院后视 INR 值稳定情况逐次递减。
调整华法令用药量应参考每周用药量 , 每次增减的量不宜 >1周内平均药量的 15%,否则易导致出血 [10]。
每次调整用药量后应维持 1周 , 观察其疗效。
5 影响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因素5.1药物的影响产生干扰的药物。
可分为 4类:(1由于华法林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如与其他血浆蛋白结合率也很高的药物 (如保泰松、水合氯醛、利尿酸等合用时, 则使血浆中已被结合的华法林从结合部位被排挤而使非结合型的华法林的血浆浓度增高,以致抗凝作用增强,出现出血倾向。
(2由于华法林经肝药酶代谢灭活,如与肝药酶抑制剂 (如氯霉素、别嘌呤醇等合用 , 其抗凝作用增强;反之,如与肝药酶诱导剂 (如巴比妥类合用,则其抗凝作用减弱。
(3华法林如与抑制凝血因子合成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高血糖素、奎尼丁等或促进凝血因子代谢的药物 (如甲状腺素等合用,其抗凝作用增强;反之 , 如与增强抗凝因子合成的药物 (如维生素 K 、口服避孕药等或影响维生素 K 吸收的药物 (如考来烯胺等合用,则其抗凝作用减弱。
(4阿司匹林、安妥明等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华法林发生协同作用,导致抗凝作用增强。
(见表干扰作用不确定的药物:维生素 C 、苯妥英钠、消胆胺、同化激素如苯丙酸诺龙、去氢甲基睾丸素等。
药物干扰的处理:有显著干扰作用的应避免使用,如维生素 K ;有的可用替代药, 如用安定取代安眠药, 丙磺舒代替别嘌呤醇; 需要长期用的如女性避孕药, 可在开始加入时, 化验几次凝血酶原时间, 以决定是否要增加香豆素类用量, 停用后再化验几次凝血酶原时间, 以决定是否需要减少香豆素类用量, 一般并不复杂;短期增加某种药物,如感冒药,临时注射几天广谱抗生素或用氯霉素,则不必调整香豆素类用量,一般不至于干扰很大。
表:增强或减弱香豆素类药的抗凝作用的常用药物增强作用减低作用酒精保泰松水合氯醛利尿酸别嘌呤醇西咪替丁类固醇 (甾类化合物消炎痛奎尼丁水杨酸盐甲状腺素灭滴灵氯霉素磺胺维生素 K 安眠药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利福平5.2 华法林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华法林是立体异构体的消旋混合物, 血浆中华法林以 R-W 和 S-W 两种形式存在。
R-W 和 S-W 在血浆中均与白蛋白高度结合 (结合率分别为 97%和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