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合集下载

“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要素及培养策略

“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要素及培养策略

“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要素及培养策略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在教育教学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出现,使得当前教学的重点发生了转变,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更像是盛着知识的容器,而在“三新”背景下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并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不断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为学生创建更加高效的学习课堂,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提升,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本文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对“三新”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三新”背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引言: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地理学科作为其中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其对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培养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所以,为了确保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推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高效发展,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就需要对“三新”背景下的教学政策有所了解,坚持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从而使得学生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学科核心素养观念,同时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以此实现地理学科的教育目标。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一)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念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其主要是指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人地和谐的观念。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使得学生更加自觉的肩负起保护环境的重任。

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作用,让学生能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念。

(二)综合思维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主要是指综合、全面的看待地理知识的思维与能力,在综合思维下,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并充分的认识到地理知识和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将能够促进学生的大局观念的形成,另外,综合思维还要求学生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具备对地理知识的探索能力,从而使得学生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作者:姜殿波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10期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养,把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当成主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

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教师需要抓住课堂时间,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设计,更新教学手段,以此逐渐达成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本文基于新高考,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讨,仅供相关教育研究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013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之中往往仅注重地理知识的传授以及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品质及素养的培养,这样片面性的知识教育,很难让学生得以全面性的发展。

而在新高考背景之下,教师在教学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政策,会转变教学观念及方向,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地理教学,这样无疑为学生核心素养和地理成绩的共同提升奠基,让学生获得越来越全面的发展。

一、新高考政策新高考除了统考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外,参加本科录取的考生还须根据拟报考高校(专业)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三门参加考试,每门考试采用赋分制,所谓赋分制就是把所有参加考试的人真实的分数从高到低排名,再根据本次参加此门考试的人数,根据一定比例赋分。

比如前1%赋100分,前1%到3%赋97分,以此类推。

也就是说,如果你考了80分,但是在全省的排名在前1%,那最后你的分数就是100分。

如果你考了95分,但在全省排名只在前14%,那你最后的分数应该是88分。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组成地理核心素养是有关教育部门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也是说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也要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这需要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只有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应用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浅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以“区域认知”素养培养为例

浅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以“区域认知”素养培养为例

浅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以“区域认知”素养培养为例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对高中阶段地理知识的学习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越来越多样化,并且不单单只是培养学生的应试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地理素质培养,本文针对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关于地理核心素养如何培养等问题进行简单剖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教学;区域认知一、引言1.1 地理核心素养王向东、袁孝亭在《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一文中,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地理素养的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

他们认为:“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可以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等三个部分。

地理素养具备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终身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

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

本文主要从区域认知,进行简单剖析。

区域认知作为地理学的基础,指的是人们要具备对人与地理环境的特点以及问题进行分析,进行预判的这种方法与能力。

在运用区域综合分析以及区域比较等各种区域分析方式,是进一步掌握整个区域的特征以及区域的,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对该区域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1.2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学业测评体系的构建构建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学业测评体系通过模块学业必修课程完成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综合思维的测评。

高中地理学业测评的建构,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以及知识评价与方法能力态度评价相结合四种方式。

这四种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在高中地理学业测评的基本理念,以及我们对地理学科进行评价的基本原则,对高中地理教师构建了一个新课改要求的评价体系以及建构。

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之下,我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遇到难题迎难而上,多维度的培养地理思维与地理敏感度,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内化,要让学生主宰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参与进来。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发展趋势。

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培养其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这意味着我国高中学校担负起艰巨的任务,既要构建高效课堂进行教学,又要结合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实现新高考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和保障。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不均导致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体现在学科上就是偏科等现象。

为了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新高考将原来的理综和文综考试转变为“七选三”的科目选考模式,从而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这体现了高考的人文性和灵活性。

这一改革加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铺平了道路。

那么,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提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便成为了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品质和关键能力。

它对学生知识、技能、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从而实现了教育的意义。

新高考制度提出的对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以下对其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人文底蕴的内涵。

人文底蕴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三个方面。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探究,对古今中外人文基础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进行学习,掌握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方法和实践过程。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人类历史的认知和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而人文情怀维度上的培养则是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培养尊重他人、维护他人尊严的素养,还要形成严于律己的习惯,拓展自身的思维,从而使得学生在感悟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体会幸福。

“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要素及培养策略

“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要素及培养策略

教育界/ JIAOYUJIE2022年第11期(总第487期)▲课程教学“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要素及培养策略刘金龙【摘要】“三新”(指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出现使教学重点发生了改变。

传统教学更像是将学生当作盛放知识的容器,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帮助学生积累知识,而“三新”改革要求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对“三新”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三新”背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作者简介:刘金龙(1964—),男,江苏省清江中学教育集团淮安市范集中学。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四大要素,分别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达成的教学目标,因此,为保证教学质量,真正让课堂教学符合“三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围绕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这四项核心素养要素展开。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一)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人地协调观指的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形成人地和谐统一的正确价值观。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然环境在人类生存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限制,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限制的必然性,不会因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而去破坏自然。

以“地球上的大气”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大气的组成时可以将理想的大气环境与大气组成联系起来,带领学生分析影响大气环境的因素,并引导学生分析大气组成变化给人类活动、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大气环境,少做破坏大气环境的事情[1]。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反作用,让学生用更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保护环境。

新高考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新高考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新高考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使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而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地理教学的实践性,要在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并使学生充分成长的同时,使学生在高考中获取更高的分数。

因此,教师要思考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取得成效。

本文从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详细阐述了在新高考新课标的改革下,怎样开展地理教学并总结出一些教学策略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新高考;教学策略;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问题(一)理论脱离实际部分地理知识过于抽象,缺少实际案例和现场观察的支持,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产生认知上的障碍。

主要表现在缺乏真实场景支持,地理教学内容大多是理论知识,如果没有真实的场景支持,容易让学生产生抽象感和陌生感。

缺乏实际应用,一些地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社会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学习后难以找到具体的应用场景。

(二)课堂内容单调部分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口述为主,教师成了课堂的中心,严重缺乏教学的互动性,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讲解地理知识点,缺乏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例,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此外,有部分教师可能重复讲解同一个知识点,时间过长,会让学生感到疲劳和无聊。

由于课堂内容的单调,学生往往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参与度较低。

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内容单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缺乏趣味性、互动性,知识点重复,缺乏实践性和学生参与度低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降低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二、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一)课堂互动教学新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课堂互动教学必不可少。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中,通过问答、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下举例几种地理课堂互动教学策略:一是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规律的教学方法。

浅谈新高考时代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新高考时代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student Parent society2441 地理核心素养解析自从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以来,三维目标渐渐的退出了教学的舞台,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了热点词汇,其中地理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这将是我们未来教学研究的一个出发点。

反观最近一些年来的高考地理真题,我们会发现有关区域的地理问题,比如沙漠化问题、灾害性问题、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问题等等,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考生不仅要学会基本的地理素养,更多的还是在考察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还有各种要素的总和叠加。

不仅有气候、地质、水文等自然要素,还有时空变化、动态变化等,未来社会还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比如物种变化、草原退化、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气候变暖以及空气污染等,这就需要考生要培养好地理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从“人地协调观”出发,辨证的看待问题,还要有“综合思维”,从整体性角度对区域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达到“区域认知”的水平,经过这样长期的锻炼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为将来学生走上社会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核心素养培养对学生的要求从新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地理教学是要“培养现代公民的地理核心素养”,而地理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将来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

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如何提高地理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吃透教材对于考试而言,知识考点基本都是来源于课本,当然也有高出于课本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多的骨干知识点还是来源于课本。

其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课本知识内化的一个过程,掌握课本骨干知识点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

同时地理基础知识大多是与区域知识相关联的,因此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在整个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属于基础层面,而提高区域认知能力,地图的载体功能又凸显出来,因此地图的利用在日常学习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新高考下的核心素养与地理教学

新高考下的核心素养与地理教学

新高考下的核心素养与地理教学摘要:2014年国家颁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掀起了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浪潮。

新的高考方案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对高中地理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以及创新能力。

面对挑战,一线教师必须抓住机遇,认真研究高考导向,切实改进课堂形式,实现课程目标,培养具有地理核心素养的社会公民。

关键词:新高考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背景之下,面对新高考,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的高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和人文关怀,塑造新时代品质健全的人才。

一、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是地理素养中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类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地利用、改造地理环境,才能保证人地可持续协调发展。

让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高考对这一目标的考查曾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载体,贯穿人地关系主线,考查其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地理形成过程、自然与人文的联系,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呢?要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自然地理环境问题相结合,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作用,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关系;结合现实中的区域发展情况,说明在开放区域条件下,区域自然资源、环境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条件,归纳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遇到的人地关系问题,分析区域特有的环境治理方案和保护措施;结合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实例,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理解资源和环境安全对于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国际合作意识,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

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学科素养考查路径及备考策略

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学科素养考查路径及备考策略
移成因、交通方式比较的综合分析能力。能综合各要
素分析区域工业的区位条件,能透析不同区域工业区
位条件的差异,能基于不同的时空条件合理选择交通
图5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
质作用过程。
参考答案:略。
运输方式,
决问题的综合品质[3]。高考评价体系下的地理学科
素养,必然是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具体的承载体的。结
合高考评价体系及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
素养的基本内涵归纳如图 1 所示。
文在梳理地理学科素养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考
试题,对地理学科素养在高考中考查的路径和方式进
行探讨,
以期为高考备考提供建议。
一、地理学科素养的内涵
备考纵览
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学科素养考查路径及备考策略
唐永强 1 ,刘树材 1 ,陈延松 2
(1. 山东省临沭第二中学,山东 临沂 276700;
2. 山东省临沭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 临沂 276700)

要:学科素养作为高考评价体系中“四层”之一,其地位是“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引领,统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
第 9~11 题)如图 3 所示,乌拉尔山脉
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
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
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
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
森林、
森林草原
图1
后的空间因素,
根据具体空间背景考虑问题,
包括空间
位置、
空间格局、
空间联系、
空间演变等考查维度[8]。
例 1(
. 2020 年高考全国文综 I 卷第 1~3 题)治沟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1.立足区域认知,拓展空间分析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让他们学会使用地图。

通过识记地图把知识落实到图上,在拓展丰富学生区域认知的同时,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中准确获取有效信息,并能够运用相关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例如,在教学《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时,教师首先借助地图和多媒体带领学生了解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之后,通过微课,展示不同环境下形成的地形地貌图片,用直观形象的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网络,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最后,教师出示江苏地理高考真题,将考点以思维导图或表格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包括侵蚀作用与地貌、沉积作用与地貌,详细列出分布地区,在学生掌握要点后进行考点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

2.可持续发展观,树立和谐人地观念。

地理教学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新高考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和谐或矛盾),学以致用,形成因地制宜的地理观念。

例如,在教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中的《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从人口战略、资源战略、环境战略和稳定战略四个角度推进课堂。

又如,在复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时,教师利用澳洲大面积山火导致当地居民家园破坏、动植物死伤无数,甚至物种灭绝的视频导入本课,引发学生思考:气候是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的呢?继而,利用各类图文资料,复习主要气候的判读、分布规律。

教师大胆打破常规,整合世界区域地理资源,并结合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通过大量生动的图片,使学生轻松认识到气候与人类社会相互影响。

3.分析地理事物,体现地理综合思维。

地理教学注重规范专业用语,通过分析地理事物,体现地理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人文素养。

第一,学会地理要素的综合分析。

熟悉并熟练运用地理名词可谓事半功倍,可以避免考试中常出现的词不达意、文不对题、语言唆等现象,如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地域分异规律、城市空间结构、地域联系,等等。

新高考下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高考下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112知识文库2023.2(上)也被要求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在教学中必须认识到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本文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展开讨论,希望对中学地理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在现如今中学的地理教学中,部分老师仍旧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过于枯燥乏味,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会使得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日益下降,无法正确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到相关的地理知识。

而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各学科的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他们的核心素养得到出色的建立和培养,才能够满足当下新高考对于中学生的要求,并且能够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全面的提升,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他们未来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出色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样也是尤为重要的教学工作之一。

1 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能够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有效的提升,因此能够让中学地理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获得实质性的提升。

另外,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成长。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中不光是要获取文化知识储备的提升,同样要为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建立下基础,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就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建立更好的学习习惯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由此可见,中学地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 目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多媒体技术都融入了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当中来,老师们上课使用的教具换成了新的,但是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没有随着这些更新一起升级。

有许多教师依然在对学生进行着我们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们通过在课程中普普通通地讲述以及书写,或者运用PPT的方法,把所需要教学的知识通通一股脑丢给学生们,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着接受和吸取这一大波枯燥乏味的知识,像这样机械的授课方式是我们不提倡的。

学生们并不能完全将老师所讲授的书本上书写的内容靠自己去理解记忆,并且难以将这种硬生生塞进脑袋的知识合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内涵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中所具备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素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地理思维能力。

包括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模型构建能力、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等。

学生要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和提升对地理空间的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地理模型构建解决问题,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地理工具和技术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

(二)地理知识与技能。

学生要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具备地理学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三)地理意识。

学生要具备地理意识,即对地理环境、地理资源、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有较好的认识和理解。

能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地理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四)地理能力与素质。

学生要具备地理能力和素质,包括地理观察和实地考察能力、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地理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地图阅读和图像分析能力等。

二、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途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需要有一定的途径和方法,下面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一)教学目标。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明确地设立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的全过程与各个环节设计和组织,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能力,形成地理意识与素质。

(二)教学内容。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地考察能力。

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生活、学习和社会实践为背景,注重地理知识的联系和应用。

也要关注地理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项目研究等。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地理软件进行地理信息搜索和处理。

219409671_“三新”背景下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

219409671_“三新”背景下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

-089-2023年第11期(总第351期)课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

为了满足“三新”背景下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科内容与学生基本学情,组织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掌握地理必备知识,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形成。

本文针对“三新”背景下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策略进行探讨。

一、“三新”背景下培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一)适应教育改革的趋势《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是地理教材编写、教学实施、高考命题的依据。

以“一核四层四翼”为主要内容的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试题的编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地理教师要加强对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的学习,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明确地理核心素养在地理教育教学与高考中的重要性,不断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发散性和批判性。

新高考在试题设置上,突出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对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地理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以适应“三新”背景下地理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新挑战。

(二)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主要通过大量刷题的机械训练让学生记忆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感受不到地理学习的乐趣,易产生抵触的情绪。

“三新”背景下,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关键,教师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对学生要掌握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进行研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作业内容与评价标准。

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开展教学设计,重组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学习、实践探究学习,使其主动参与课堂,以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新高考背景下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在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学科的权重会越来越大,并且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即培养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学生今后的深造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高考政策的出台意味着高中地理教学也要做出重要的调整和改革,使学生适应新的考试模式,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学科特征。

首先,有利于提升地理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过去由于文科生的比例比理科生要小,地理学科学习的人数相对较少。

但是文理不分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理科生也可以选择地理,地理学科的地位迅速上升。

其次,地理课时会相应增加,这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最后,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实现,因为新高考制度是与新课改一脉相承的,要求在教学中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它强调如何从全面、多元的角度去认识地理事物的品质和能力。

综合思维也是学生比较缺乏的能力,这点在考试中也得到验证。

这是因为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而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少,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严重的束缚。

在新课改和新高考背景下,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通过创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对地理问题展开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例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课时,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探究的机会,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设计探究问题:1.自然界的水循环有哪几种类型?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哪些,水循环的过程中有哪些环境?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什么?让学生通过翻看教材,并且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

课堂之后,我还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具有难度的探究性问题:造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是什么?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来叙述。

高中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
素养一
地理实践力
图解说明
考查形式
1.地理实践力素养落脚选考题 尽管早在200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就提出“开展地理观测、 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课程 理念,各地也广泛实施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但难以通过纸笔测验的形 式在有限时间内考查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因而在高考地理中,与其 他三大素养相比,实践力分值较低,但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地理全国卷 考查地理实践力素养试题统计分析可知,该素养已提升至每年必考地 位,考查比重较为稳定,逐步受到师生的广泛重视。
解析 答案
解析 不利影响主要从该地负地形广布,高差大,地表崎岖,交通不 便,游览难度大,存在多种旅游安全问题等方面分析。措施主要从游 客数量调控、电梯等设备建设及增加多种安全保障等方面分析。
素养三
区域认知
图解说明
考查形式 1.试题材料呈现图文结合 地图及其他各种地理图像承载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是认识区域的重要 载体。近几年高考地理以图像作为区域认知素养考查的材料,且每幅 图均配有隐含解答问题的重要地理信息的文字材料。2017年全国Ⅱ卷 出现“无图考图”新形式,有一组客观题以单一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 非洲气候分布。至此,试题材料呈现以图文结合为主,这对学生提取 并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为充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素养水平 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树木或草烧完,然后耕种。而尼罗河泛滥区植被缺失可直接耕种。
解析 答案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解析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泥沙主要来自于上游热带草原气候区,那里 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

对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高考复习策略的研究

对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高考复习策略的研究

对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高考复习策略的研究摘要:本文对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高考复习策略进行了探究,提出了抓纲扣本,加强知识结构体系构建、循序渐进,科学安排复习进度、实现分层提升学习观念,落实复习实际效果、联系实际,提高地理实践力等对策,对其他教师开展地理复习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高考复习新高考政策的推行,对高中地理高考复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同以往复习不同,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制定新的高中地理高考复习策略,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高考复习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高中地理教育的发展。

一、抓纲扣本,加强知识结构体系构建要想复习有针对性,教师就要认真研读大纲、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同时重在抓基础、抓落实,让学生大脑真正动起来。

一是深挖教材,重视问题研究。

与过去教材相比,新课标教材的特色之一是增设了"活动题"、"思考题"和"问题研究"等栏目,这些内容正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对地理问题的研究"、"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的基本理念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又往往被一线教师所忽视。

因此对新教材中的新变化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课堂上"活动探究",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深刻领悟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为主向为能力立意为主的转变。

二是高考考试涉及范围内容多,知识点繁杂,这就要求教师要对繁多的知识要点有个整体的把握,做到要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心中有数。

复习时不妨对照课程标准和考纲,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学生尽早地明确考试的大致思路,帮助学生构建学科地理知识体系,并把学到的地理规律和原理运用到新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是在复习高中地理知识的时候,针对每个不同的知识关键点展开系列记忆,在重塑学生知识结构和梳理其脑海中关于知识网络的记忆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应考能力和对地理知识、逻辑思维的理解能力,正确地构建学生头脑中比较复杂的知识网络,使其能够借助地理数据和图表,快速地回忆出某些知识点,并在每一轮复习的时候都强化一遍基础理论和基础定理,使学生形成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断深化理解。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研究严郑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研究严郑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研究严郑发布时间:2021-08-05T00:46:32.984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0期作者:严郑[导读] 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高中地理学习的培养原则必须遵循科学性和开放性的原则,以保证地理实践活动的清晰性和准确性。

盘州市第九中学贵州盘州 561601摘要: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高中地理学习的培养原则必须遵循科学性和开放性的原则,以保证地理实践活动的清晰性和准确性。

因此,教师应从实践活动的类型、高考的核心知识和地方课程中学习,加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高考内容逐渐由原来的知识考试向素质和能力考试转变。

在这之下地理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地理实践能力在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中占比不容忽视。

每一次的转变都有一个过程,过程当中就需要重要的领路人。

如此高中地理教师的任务也与众不同了起来,他们需要结合当下的各种教学资源,自行设计各种教学内容,去证实地理实践能力重要性,提高高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引言《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实践力是指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与品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地理知识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为其以后更好地学习与进行地理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一、当前地理实践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地理实践活动的时间制约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而每周安排的地理课程时间并不充裕,老师不仅要完成课本内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要抽出时间组织地理实践活动,时间上的问题降低了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可能性。

而每一次地理实践活动从方案设计到组织实施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偶尔组织一次两次还可以,但是如果变成实践课程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学校培养条件的缺乏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需要进行实验考试,基本上学校都会配备相应的实验室,提供教学中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但绝大部分的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地理实验室,即便是为了学校评估达标建设了专门的地理教室,使用率依然不高。

探索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路径陈刚

探索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路径陈刚

探索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路径陈刚发布时间:2021-11-19T06:37:35.70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1月上作者:陈刚[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也面临着更迫切的变革需求和更严峻的挑战。

四川省南部中学陈刚四川南充 637300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也面临着更迫切的变革需求和更严峻的挑战。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应加以重视的问题。

本文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核心素养,即学生应拥有的可以与社会的前进和变革相适应的品质和技能。

时代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所以,在地理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必然要重视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环节,从而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就高考发展趋势对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高中地理教学的对策。

一、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宗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在教学之中要实现“教学做合一”的目标,否定一味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变革陈旧教学模式,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情操。

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结合地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

比如教学旅游模块的“茶马古道”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样性民族风情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又要促使学生对“茶马古道”产生探究和学习兴趣。

另外,2017年全国Ⅱ卷的36题以山西焦化企业为背景,以区域经济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为探究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正确对待其中的人口、资源以及环境等问题。

通过解答此题,学生可形成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识,可提升道德水平,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编写预习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素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新高考政策对高中地理教育的影响
新高考政策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地理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高考政策强调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和综合应用
能力。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地理课程应注重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问题分析能力、地理
信息获取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这些要求对地理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高
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这些核
心素养包括地理知识的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问题分析能力、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地理论证能力、地理实证能力等。

这些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1. 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地理问题分析能力、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地理实证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地理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通过实
地调研、实验操作、场地考察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地感知地理现象、探索地理规律、培
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证能力。

2. 强化跨学科融合
高中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跨学科融合是培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
要途径之一。

地理教师应该积极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结合跨学科知识,设计并实施相关
的课程和活动,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有效掌握。

地理与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学科结合,可以开展相关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 引入新技术手段
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和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地理教师应该引入新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网络等,结合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新技术手段进行地理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认同感。

地理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丰富多彩的地理学习活动,如组织地理实验、开展地理知识竞赛、举办地理科普讲座等,吸引学生的参与和关注,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地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获取地理信息,自主分析地理问题,自主解决地理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地理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组织课外活动,如组织地理爱好者俱乐部、举办地理科普展示、精心策划地理文化活动等,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上述措施和方法,可以有助于推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新高考政策的指导下,高中地理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地理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0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