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欣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欣赏
标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欣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欣赏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学欣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从文学欣赏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以及反思四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欣赏。
一、文学欣赏的重要性文学欣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文学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文学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作品中的优美语言和生动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最后,文学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文学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文学欣赏教学方法有:朗诵、角色扮演、讨论和写读后感等。
其中,朗诵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朗诵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角色扮演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讨论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讨论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节,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最后,写读后感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写读后感,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案例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篇课文《乌鸦喝水》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学欣赏案例。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只乌鸦如何通过聪明才智解决了一个难题的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诵和角色扮演来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通过朗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乌鸦的语言和动作,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感。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加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文学欣赏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文学欣赏文学欣赏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文学欣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素质。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文学欣赏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从中受益。
一、教材内容分析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内容简单、易懂,适合学生阅读,其中有很多文学作品都是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
例如《青蛙和蟾蜍》、《小兔子找妈妈》、《草房子》等。
这些文学作品都与学生的生活有关,有的是温馨的家庭故事,有的是有趣的小动物故事,有的则是描写乡村生活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通过文学欣赏的教学,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阅读能力文学欣赏的核心在于阅读,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包括阅读的速度和方法。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汇、理解语言、品味文学之美,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体验能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应该通过文学欣赏来体验其中的情感。
让学生学会感受、表达内心的情感,培养情感体验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文化素养文学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文学欣赏,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让学生学会欣赏、评价和鉴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1、感受教学法在文学欣赏的教学中,感受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解释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人物、环境等元素,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文学之美。
2、讲解教学法讲解教学法适用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角色关系、背景设定、事件发展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
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理解程度不高的情况,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
3、欣赏教学法欣赏教学法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的。
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的表达传达情感、思想和观点,使
人们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
文学欣赏是一种细致入微的阅读体验,要求我
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作品,深入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以下是文
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其次,文学欣赏要求我们注重细节并善于分析。
细致入微地观察作品
中所描绘的人物、事件和环境,挖掘其中的深层意义。
通过对文学元素的
分析,如结构、语言、形象、象征等,发现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主题和
情感。
同时,也要留意作品的情节发展、角色塑造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变
化和技巧。
此外,文学欣赏还需要我们培养对情感和意境的共鸣与感知。
文学作
品往往通过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唤起读者的情绪
和思考。
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作品中所营造的氛围和情感,沉浸其中,与
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最后,文学欣赏要求我们保持兼容并包的态度。
文学作品可以来自不
同的文化、时代和背景,我们应该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并积极开阔视野,涉猎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作品。
同时,也要聆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接受不
同的解读和评价,以丰富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文学欣赏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注重
细节和分析,保持独立思考和观点,培养情感共鸣和意境感知,以及保持
兼容并包的态度。
只有在不断的阅读和思考中,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学
鉴赏能力,享受文学带来的美感和启发。
《文学欣赏》第一章
延留阶段是指读者对文学作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延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回味
就是回味作品语言、人物、情节和感情等方面的魅力,带来 第二次的享受;
二是融入
就是入戏,即将对作品的理解带入、投影到现实生活中。
三、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1 以审美为主导,综合分析价值; 2 整体把握作品,评判作品优劣; 3 调动联想和想象,获得审美享受; 4 主观感情入其内,客观分析出其外; 5 用心体验,领悟言外之意;
二、 文学欣赏的过程→(三)发展阶段
联想是把两种事物联 系在一起的想象,而 想象是指大脑对已有 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 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 程。想象具有主观创 造性。
联想 与 想象
情感 反应
情感反应包括共鸣 和净化两种,是文 学欣赏带来的享受 达到最大值的标志。 其中,共鸣是一种 心灵感应现象。
二、 文学欣赏的过程→(四)延留阶段
造形象;二是可以强烈、浓厚地传达作者的情感;三是优美动听,富有音乐性。
二、文体的定义及分类
采用一定结构形式组织起来的,能够反映一定社会生活、表现一定主题的,独立成篇
的文字称为文章。文章的体裁简称文体,是文章的写作模式,是在长期的写作 实践中自然形成的。
二、文体的定义及分类→(一)按形式分类
我国古代根据语言声律形式将文体分 为韵文和散文。韵文是指押韵的文体,如 诗歌;散文是指不押韵的文体,如史传、 诸子散文等。
二、文体的定义及分类→(二)按功能分类
文章的功能是指文章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人们根据文章功能将文体分成若干类。
例如,曹魏时,人们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
铭、诔、诗、赋”8类,现代人则把文体分为文学类、新 闻类、公文类等。
文学欣赏——精选推荐
⽂学欣赏⽂学欣赏概述(⼀)概念⼴义的⽂学,指⼀切⽤⽂字书写的书籍⽂献统称为⽂学,包括纯⽂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般⽂化形态,这是⼀种⽂化型的⽂学观念。
我国在魏晋以前,西⽅在18世纪以前都是这⼀观念。
狭义⽂学指⽤语⾔塑造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通常分为诗歌、散⽂、⼩说、戏剧等。
这是⼀种审美型的⽂学观念。
⽂学欣赏是阅读⽂学作品时的⼀种审美认识活动。
读者通过语⾔的媒介,获得对⽂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领会⽂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还能够对⽂学作品的修辞、结构、语句作出细致的解读,领悟⽂字中蕴含的不尽意味。
⽂学欣赏包含感受艺术形象,体味艺术境界,领会思想内容,激起情感反应,玩赏艺术魅⼒,鉴别作品质量。
(⼆)⽂学欣赏的性质1、⽂学欣赏是⼀种认识活动。
因为读者的知识、经验是有限的,但社会⽣活却是⽆限的,所以⽂学欣赏就成为读者认识客观世界、丰富⽣活经验、洞悉⼈⽣真谛的有效途径。
作者通过⽂学作品去认识社会⽣活的某些本质,去发见社会和⾃⼰。
2、⽂学欣赏是⼀种审美活动。
⽂学作品从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给读者带来愉悦、激昂、悲哀、愤怒等美的享受,这就是⽂学的审美属性。
当读者阅读⼀部作品时,会沉浸在艺术世界中,暂时忘却了现实⽣活,从⽽获得精神上的解放感和愉悦感。
另外,⼈都有七情六欲,有⼀些理想,但现实⽣活中可能常常被压制,但在⽂学作品中,⼈的情感可以尽情的表达宣泄,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愿望可能在书中实现,读者因此会动容感染。
3、⽂学欣赏是⼀种再创造活动。
作家创作塑造⽂学形象是⼀度创造,读者阅读,⽣成新的⽂学形象是⼆度创造或叫再创作。
具体讲就是读者根据⾃⼰的⽣活经验、具体处境、⽂化素养等因素,通过想象和联想,对⽂学作品的形象进⾏再加⼯、补充,使之成为⾃⼰头脑中⽣动丰满的艺术形象。
(三)、⽂学欣赏的特点1、⽂学欣赏是⼀种借助形象与感情的审美享受活动,他始终离不开艺术形象的诱导和强烈情感的激发。
文学欣赏教案1详解
二、文学的历史
(4)明清散文。明代散文,先有“七子” 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 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 ,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 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 ,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 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 、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一、文学的含义
3.指辞章修养 元结《大唐中兴颂序》:“非老于文 学,其谁宜为?” 在这里“老”是历久 而富经验之谓,文学受事于“老”,其 含义应是“文笔”或“辞章修养”。“ 文笔”或“辞章修养”,含义内容广泛 ,此时并不专指文学。
一、文学的含义
4.官名 汉代置于州郡及王国,或称“文学掾”, 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汉武帝 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举 荐人才上京考试,被举荐者便叫“贤良文学” 。“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的人;“ 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魏晋以后有“ 文学从事”之名。唐代于州县置“博士”,德 宗时改称“文学”,太子及诸王以下亦置“文 学”。明清废。
二、文学的历史
5.古典主义文学 17世纪的欧洲讲究理性,讲究秩序,这一时期自然 科学的成果告诉了人们宇宙是井然有序的,因而社会 也应该有自己的规范与秩序,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 范。在这种精神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古典主义文学 ,便以理性作为自己的生命,注重人的主体意识和能 动性,同时又否定了神性。在古典主义文学中,人通 常都处于理智与情感、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的纠 葛中,而服从王权则是最高的理性。古典主义文学中 蕴涵的是一种理性化的人本意识,既肯定了个体,又 强调约束。
二、文学的历史
(5)现代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 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它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 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 、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散文的表现形式 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 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 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 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 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文学欣赏的意义\特征\境界
文学欣赏的意义\特征\境界摘要:文学欣赏是一种十分广泛的社会现象,是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体验、鉴赏和鉴别的复杂的精神活动。
因此,本文对文学欣赏的意义、特征及其文学欣赏的境界做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文学欣赏特征境界文学是一切社会活动留在纸上的影子,文学作品的好坏,有待欣赏者来检验, 这是文学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只有通过欣赏才能完成。
离开欣赏没有欣赏,再好的文学作品也无从发挥它的社会作用。
一、文学欣赏的意义文学欣赏是一个由感情到理智,由形象到逻辑交织进行的复杂过程,最后达到对生活认识和理解的目的。
只有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文学作品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这是文学艺术的特殊功能。
文学欣赏是一种精神活动,但同时又是有广泛群众参加的社会性活动。
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发展,文学欣赏将日益成为愈来愈多的人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文学艺术是通过群众自愿的欣赏活动去达到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的目的的。
文学艺术的影响是无形的,又是异常深刻的,是潜移默化的,又是不可抗拒的。
文学艺术作品本身就具备美的特征,在欣赏活动中,当欣赏者感受到某种美的事物,美的言行,美的情操时,就会产生一种兴奋,愉悦和满足,进而激起欣赏者向往和追求美的事物,美的情操,美的理想和愿望。
深刻理解文学欣赏的意义,无论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深入研究欣赏的一般规律,欣赏的特点以及欣赏与创作、欣赏与批评之间的关系,对于培养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欣赏水平,发掘人的潜在创造力,发展繁荣文学创作,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文学欣赏的特征1、文学欣赏是一种借助形象与感情的审美享受活动,它始终离不开艺术形象的诱导和强烈情感的激发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被作品中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所吸引,所感染,以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现实面貌,并进而理解它的本质意义,引起情感上的反应。
所以说形象所唤起的欣赏者的情感反映,是审美享受的重要标志,是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特点。
《文学欣赏》-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欣赏
语言不讲究格律,段数、行数、字数也没有严格规定的 诗。它的字数可随诗意的变化而变化,韵律灵活,主要 依靠短语、句子、段落的参差变化来形成诗歌的韵律和 节奏。
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诗歌,它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结 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如山歌、童谣、秧歌、 信天游、道情、渔歌、夯歌、拉纤号子等。
第一节 诗歌概述
第 36 页
诗歌的意象美内容 丰富,主要包括: 鲜明真切;生动传 神;独特新奇;体 现个体特性。
意象美
意境美
意境能创造出比 意境更广阔的审 美空间,因而比 意象更能诱发读 者的想象、丰富 读者的生命体验。
第一节 诗歌概述
第 37 页
四、诗歌欣赏技巧→(五)把握诗歌的风格特色
1
含蓄与委婉
诗歌的风格是通过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所呈现的创作个性,是作品的精神风貌。
03
表现方式是自由的。文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时间上,可以写过去、写现在、写将来,
上下几千年,转瞬即逝;在空间上,可以换场景、变角度,相隔几万里,顷刻展现。
04
语言具有艺术性。文学语言的艺术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准确、生动、鲜明地塑
造形象;二是可以强烈、浓厚地传达作者的情感;三是优美动听,富有音乐性。
第一节 诗歌概述
二、诗歌的分类→(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第 24 页
2.按题材划分
写景抒情诗,是指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一般
是诗人寓情于景,通过描绘自然风景抒发自己或喜悦或忧愁的心情, 以及对亲人的想念、对现实的不满等。
咏物言志诗,是指描摹物体的外形、特点、神韵及品格等,以寄托
感情,表达诗人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的诗。
第 26 页
✓ 格律诗
文学欣赏能力及培养
文学欣赏能力及培养文学欣赏是指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
文学欣赏是一种对生活和情感的理解,它是一种文化修养。
这种修养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更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情感和人性,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和美学修养。
因此,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培养文学欣赏能力都是非常关键的。
一、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1. 熟读名著熟读名著是培养文学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名著进行阅读。
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语言简练,内容丰富,很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
阅读之后,可以总结作品的主题、人物的性格及形象的描绘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领悟文学的内涵和意义。
2. 学习文学理论学习文学理论也是培养文学欣赏能力的必要途径。
通过学习文学理论,可以学习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可以掌握一些文学鉴赏方法、技巧、课堂教学理论和相关课程等,以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创造更多的审美体验。
3. 读诗词歌赋和散文除了名著,还可以阅读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例如古代诗词歌赋和现代散文等。
诗词能够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了解古典文化和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现代散文能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领悟语言之美,启发灵感,提高审美品位。
4. 认真参与文学活动参加一些文学活动,例如文学讲座、文学比赛、文学社团和文学读书会等,可以认识到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
通过这些交流,可以吸收更多的文学观点和思想,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培养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
二、培养文学欣赏能力的好处1. 提高心理素质阅读文学作品能够让我们获得不同的情感冲击,从而增加自己的心理价值。
通过阅读,可以调节心情,缓解压力和情绪。
2. 提高文化素养文学是一种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艺术。
学习文学,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也能够领悟到现代文学的价值及表现形式。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从不同角度领会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文学欣赏xiao77
文学欣赏xiao77文学欣赏的特点文学欣赏活动是由文学欣赏者与文学欣赏对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两者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文学欣赏的特点就产生于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中,主要特点有:读者作为文学欣赏的主体,必须具备:(1)由日常态度进入审美态度。
读者要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对待文学作品,而不是将生活与艺术等同。
(2)具备一定的艺术感受能力。
读者应具备基本阅读识字能力,在此基础上要有能够感受、理解艺术美的修养和能力。
感受文学作品侧方面的表达,深刻感受文学背景。
文学欣赏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还赖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适应性。
文学作品自身有强大艺术感染力的同时,读者对文学作品加以审美欣赏,形成一种同构关系。
作品具有生命形式而体现,读者对作品的欣赏品味则是对文学生命活力的释放。
文学欣赏有哪些好处为什么要学习文学欣赏?因为文学欣赏能让读者为了满足审美需要,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情感、思维、再创造等心理活动,以追求理论著作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文学欣赏条件:一、主体条件读者作为文学欣赏的主体,必须具备:(1)由日常态度进入审美态度。
读者要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对待文学作品,而不是将生活与艺术等同。
(2)具备一定的艺术感受能力。
读者应具备基本阅读识字能力,在此基础上要有能够感受、理解艺术美的修养和能力。
感受文学作品侧方面的表达,深刻感受文学背景。
二、客体条件文学作品作为文学欣赏的客体,应具备丰富的审美特质和内涵。
只有好的艺术作品才能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
主客体相适应:文学欣赏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还赖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适应性。
文学作品自身有强大艺术感染力的同时,读者对文学作品加以审美欣赏,形成一种同构关系。
作品具有生命形式而体现,读者对作品的欣赏品味则是对文学生命活力的释放。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学欣赏教案:欣赏文学,领略文学魅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学欣赏教案:欣赏经典文学,领略文学魅力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用文字表达思想、情感、智慧的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价值和作用。
文学欣赏是培养学生文学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能够使学生在享受文学的美感的同时,加深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在四年级语文上册中,文学欣赏教案被列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I. 教材基本内容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文学欣赏教案主要包括了古诗文、童话、寓言、小说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古诗文的篇目涵盖了唐诗、宋词、宋元戏曲、元曲等经典诗歌、文学作品,童话则包括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著名的童话故事,寓言和小说则涉及到了《伊索寓言》、《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情感性等多重层次的特点,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人文情怀。
II. 教案设计1. 教学目的通过文学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和审美能力,加深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具有更高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1)古诗文欣赏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年龄相符合的经典诗歌或文学作品,如《登高》、《静夜思》、《将进酒》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欣赏或解读,让学生了解诗文的艺术形式、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
(2)童话欣赏童话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故事形式之一,在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些富有教育意义和温馨感人的童话小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美女与野兽》、《灰姑娘》等,通过欣赏和理解,让学生领略到童话故事中的智慧和情感,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乐观、积极的心态。
(3)寓言欣赏寓言是一种以具体的事物隐喻并揭示一些深刻真理的文学形式,通过阅读寓言故事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乌鸦喝水》、《狐假虎威》、《青蛙与蝗虫》等,让学生从中感悟到为人处事的道理和智慧。
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文学欣赏是一种透过文学作品去了解、体验与审视文学创作与人生的一种过程。
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各种文学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与能够为读者带来深刻的体验与思考。
本文将探讨文学欣赏的意义、过程以及实践方法,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文学欣赏的本质,提高文学欣赏的能力与体验。
一、文学欣赏的意义文学欣赏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式的过程。
从读者的视角来看,文学欣赏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开阔视野文学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多样化,在内容与意义上也具备多重层面。
阅读不同类型的作品不仅能够了解不同的文化趋势,还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探索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
2.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读者能够培养敏锐的审美与鉴赏能力,提高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悟能力,同时也会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3.启迪思想,升华心智读好的文学作品,往往具备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审美价值。
透过阅读,人们能够汲取各种思想理念,启迪自己的思维方式,并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等元素对生命本质有更深的认识与领悟。
二、文学欣赏的过程文学欣赏需要在读者与作品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效的联系,才能产生良好的阅读效果。
同时,文学欣赏是一种复杂而多元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与作品相互印证、相互呼应,方能得到最佳的阅读体验。
1. 深入理解作品文学欣赏的第一步,是深入理解作品。
这种理解能力需要通过细致、耐心的阅读来获得。
通过读作品,了解其结构、主题、人物、场景等元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
2. 体验情感文学作品常常涉及到各种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
通过阅读作品,体验其中的喜怒哀乐、痛苦和欢乐,遇到与自己类似的情感体验时特别容易获得体验价值。
3. 注重细节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经历都不同,读者需要根据自身背景体验作品,并结合自身经历,从个人经历和外部环境中发掘深度情感。
4. 解读内涵作品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背后都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同时,通过阅读,读者也可以对作品所呈现的思想与世界观进行独立的思考,自行拓展作品的内涵意义。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烟台职业学院《文学欣赏》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文学欣赏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学分:4课程学时:72授课对象:高职新闻专业学生二、教学目的《文学欣赏》旨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欣赏古今中外文学名着,了解和继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类文化遗产,提高文学思辨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造就新世纪具有较高文化科技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1.1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1.2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重点与难点:1、文学欣赏是以“共鸣”为重要特征的一种心理感受活动2、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第二章先秦文学欣赏2.1先秦文学概述2.2《诗经》赏析:《蒹葭》、《采薇》2.3春秋诸子散文概述2.4例文赏析:《论语》、《秋水》2.5屈原与《湘君》2.6战国历史散文赏析:《战国策》《左传》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对先秦文学作品《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关基本知识。
同时,着重掌握课课本中涉及到范文。
重点与难点:1、《诗经》的时代、分类、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哲理散文《秋水》、《论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特点。
3、屈原的《湘君》与他的骚体文学。
4、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在记事、记言和刻画人物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两汉文学欣赏3.1两汉文学概述3.2汉乐府民歌:《有所思》《上邪》3.3司马迁与《史记》3.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思潮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两汉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特点,掌握司马迁、陶渊明等作家的代表作的背景知识,欣赏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品味文学内涵。
重点与难点:1、汉乐府民歌《有所思》、《上邪》的创作精神和叙事性。
2、《史记》的体例、思想内容和《垓下之围》的叙事、写人方面的特点。
简述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
简述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一、?自觉自愿与自我选择。
文学欣赏是一种自觉自愿的审美活动。
鲁迅先生曾说过:看客的兴趣是无法强求的,倘若不看,拖也无用。
20世纪70年代初,某地举行革命样板戏电影周,电影票免费分发到各单位,看戏算上班。
某建筑队有天上午分到十张票,但大家宁愿去跟砖头泥巴打交道,也不愿去电影院。
艺术欣赏如此,文学欣赏也如此,都是不能强求的,读者欣赏什么作品,什么时间欣赏,都应由自己决定,不宜摊派。
审美有着自由的特性。
文学欣赏行为的自由发生,其内在的机制是读者或听众的审美欲求。
欣赏者有了审美的欲求,产生了审美的冲动,才会欣赏文学作品。
产生审美的冲动,需有一定的条件和机遇。
文学欣赏是一种心理过程,心理条件也就很重要。
一个人心情轻松、愉悦、平和,处于顺心境,才会有审美的需求,反之,处于沉重、苦闷、恐惧、激愤的逆心境,则不会有审美的需要,不会形成审美的念头。
一位老作家说:40年代(20世纪),在日本鬼子的追赶下,他逃亡到桂林,痛苦、忧虑、愤怒,一点也没有欣赏桂林山水的念头。
有了审美的冲动,找到符合自己审美趣味的对象,才会形成具体的对某一作品的审美愿望,从而自觉自愿地去欣赏它。
前面讲的那些建筑工人也许有审美的念头,但没有寻求到或曰遇到对胃口的作品,也就没有形成具体的审美愿望,产生自觉的欣赏行为。
欣赏作品是自觉自愿的,不能强求。
而欣赏什么作品则是自我选择,同样不能强求,这也是由欣赏者独立的审美趣味决定的。
四川人喜欢吃辣,广东人喜欢吃甜,北京人喜欢吃咸,东南西北,口味不同,选择各别。
审美也与此相似,张三喜欢轻快活泼的彩调,李四喜欢慷慨悲歌的秦腔,王五喜欢典雅缠绵的昆曲,芸芸众生,审美的嗜好也各异。
正像个人总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菜肴一样,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来选择作品进行欣赏的。
正因为审美趣味制导着审美选择,所以一定要培养欣赏者健康高尚的审美愿望和审美趣味,使之自觉自愿地欣赏美的作品,自觉自愿地抵制腐朽、庸俗的作品。
文学欣赏(整理)
文学欣赏(整理)文学欣赏(整理)什么是文学欣赏?文学欣赏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和感悟的过程。
通过阅读和品味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体验到作家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从而增加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文学欣赏的重要性1. 增加审美能力:通过文学欣赏,我们可以培养对美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2. 拓展知识视野: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还涉及各种人生哲理和智慧。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
3. 增加情感共鸣:文学作品往往描绘人性的复杂和世事的百态,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与作家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验。
如何进行文学欣赏1. 多读经典作品:经典作品是文学的精华,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能够领略到作家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2. 分析作品结构:对于一篇文学作品,可以从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构架。
3. 倾听他人观点:与他人分享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观点,可以拓宽视野,了解不同的解读角度。
文学欣赏的注意事项1. 主观性:在文学欣赏中,个人的审美体验很重要,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可能不同,不要迷信他人的评价,关注自己的感受。
2. 多角度思考:文学作品常常存在多重解读的可能,不要局限于一种解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作品。
3. 自由表达:在文学欣赏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和观点,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总结文学欣赏是一种丰富想象力和感悟力的活动,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加审美能力,增强情感共鸣。
在进行文学欣赏时,要注意保持独立的思考和表达,尊重自己的感受,欣赏其中的美和智慧。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文学欣赏课程英文名称:Literature appreciation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学分:2课程学时:40授课对象:大学本科前导课程:二、教学目的《文学欣赏》旨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欣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了解和继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类文化遗产,提高文学思辨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造就新世纪具有较高文化科技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1.1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1.2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重点与难点:1、文学欣赏是以“共鸣”为重要特征的一种心理感受活动2、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第二章先秦文学欣赏2.1 先秦文学概述2.2 《诗经》赏析:《蒹葭》、《采薇》2.3 春秋诸子散文概述2.4 例文赏析:《论语》、《秋水》2.5屈原与《湘君》2.6战国历史散文赏析:《战国策》《左传》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对先秦文学作品《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关基本知识。
同时,着重掌握课课本中涉及到范文。
重点与难点:1、《诗经》的时代、分类、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哲理散文《秋水》、《论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特点。
3、屈原的《湘君》与他的骚体文学。
4、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在记事、记言和刻画人物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两汉文学欣赏3.1两汉文学概述3.2 汉乐府民歌:《有所思》《上邪》3.3 司马迁与《史记》3.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思潮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两汉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特点,掌握司马迁、陶渊明等作家的代表作的背景知识,欣赏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品味文学内涵。
重点与难点:1、汉乐府民歌《有所思》、《上邪》的创作精神和叙事性。
2、《史记》的体例、思想内容和《垓下之围》的叙事、写人方面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欣赏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文学?狭义的文学主要有哪些体裁?2.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一、文学的定义1、文学的广义定义;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
即凡是用语言文字写成的作品以及书写作品的活动均包括在内。
广义的文学是人类用语言写成的一切作品,此处的文学等同于文化。
2、文学的狭义定义;包含了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及其作品的统称。
特指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
既是语言的又是艺术的。
它同音乐、戏剧、绘画等并称“美的艺术”。
3、文学的折中义定义:介乎前两者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如诸子散文,史传文学、现代杂文等等。
具有侠义文学的某些特点但又超出了侠义文学的范畴,同时还具有广义文学的一些特点,如《史记》等。
三种文学含义分别通向三种文学观念:即文化、审美、惯例。
总结: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二、文学的特点决定因素:文学是以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为物质媒介的一种艺术形式。
1、形象的间接性(原因、特点、影响):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换言之,读者只有了解了某种语言文字的意义,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的想象和思索,才能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形象蕴涵的思想意义。
(文学语言→读者想象→文学形象)歌德说:“造型艺术对眼睛提出形象,诗对想象力提出形象。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与语言文字的抽象性、符号性密切相关。
文学作品是用“文字”,即“语言的替代性符号”来描绘形象的。
语言符号虽然也有声音或书面的载体,能为人们的知觉所把握,但不能直接再现事物本身的形象,直接作用于读者的视觉或听觉。
读者必须懂得符号的意义,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外语文学),通过对文字的阅读,语义的理解,根据语言符号的提示与刺激,产生想象和联想,唤起以往类似的经验和体验,才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形象。
以此言之,读者至少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懂得并熟练掌握、理解该作品所用的语言;(2)要有丰富的想象力;(3)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经验和感受。
因此,文学形象缺乏直观性,是非物质的,是一种必须诉诸想象才能被感知和领悟的间接性形象。
2、想象中的立体性(原因、表现)《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文学反映的是立体的生活。
立体生活的多侧面、多层次性和多元性,客观上使文学作品成为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立体构架。
读者心灵的棱镜就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折射出不同的光彩。
3、表现的自由性(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4、语言的艺术性首先,表现在塑造形象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上(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9)”,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其次,表现在它传达情感的强烈性、浓厚性方面(《白杨礼赞》);“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最后,表现在优美动听,富有音乐性方面。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三、文学的风格(一)关于风格的概念1.“风格”style一词源于希腊,表示组成文字的一种特定方法,或以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特定方式。
我国魏晋时期刘勰最先在他的《文心雕龙》中写出专论风格的(体性)篇,将风格概念引进文艺理论和批评。
在文学活动中,风格常指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
作家作品风格是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但也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涵。
2.对于风格本质历来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种是偏于形式方面的理解;一种是“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
扬雄认为言为心声,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人格的高低。
钱钟书认为文格不等于人格,不能一味以文观人。
他认为文如其人的“文”,不是指的“所言之物”,而是指的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本相”的自然流露。
布封认为,风格“仅仅是作者放在他的思想里的层次和调度”,与作品表现的对象无关,“风格却就是本人”,即作家的创作个性。
“风格即人”论者重视生成风格的内在因素,比较忽视风格与客观内容的联系。
歌德认为,风格必须奠基于事物的本性上面。
马克思既肯定了文学风格的“精神个体性”的本质特征,又肯定了风格的客观属性,认为文学风格就是作家用客观事物本身的语言表达和突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同时,表现自己精神个体性的形式和方式。
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
风格是一个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
3.风格的定义: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作家的创作个性是形成作品风格的内在动因,语言、体裁、意象等构成的具体话语情境是作品风格的外在表现。
4.风格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1)独创性(排他性);风格既然是作家的艺术独创性,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无一例外地都有着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
李白的飘逸清新,杜甫的沉郁顿挫,果戈理的辛辣幽默,契诃夫的隽永深远,郭沫若的热情奔放,鲁迅的刚毅冷峻,都是风格独创性的表现。
不同作家的风格可以相近、相似,却不会相同。
完全模仿、重复别人的风格,就等于没有风格。
风格的独创性同作家创作个性密不可分。
席勒(J.C.F.Schiller,1759一1805)认为,最理想的风格就是最高度的独创性。
别林斯基说:"文体和个性、性格一样,永远是独创的。
(2)稳健性(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风格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一般地说,当作家的一种风格形成之后,它的基本特点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
因为风格同作家的个性密切相关,而作家个性一旦形成,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郭沫若的奔腾激越,孙犁的清新秀美,都是贯穿他们创作始终的风格特点。
风格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3)多样性(决定因素):文学风格历来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作家创作个性的多种多样,带来了文学风格的丰富多彩。
历史上文论家对风格的各种分类,都出自风格多样性的考虑。
风格的多样性,是由作家创作个性的千差万别、客观对象的丰富性和读者的不同需要决定的。
作家的个性和才能,对象的不同品格,读者的不同需求,为文学风格的多样性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不同作家具有不同风格已为人们所共睹,同一个作家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
5.关于风格的形态风格的形态,是作家创作个性表现在作品中的客观存在形式。
风格的形态异常繁多,就表现的内容、方式和效果等不同情况,可以归类为简约与繁丰、刚健与柔婉、平淡与绚烂、谨严与疏放四对八种。
简约是力求语辞简洁扼要的文体风格。
简洁洗炼,单纯明快,辞少意多。
繁丰的作品,内容充实,辞藻丰富,描述详尽,篇幅较大。
风格刚健的作品,气势豪迈壮阔,感情奔放激烈,笔力刚健遒劲,境界雄奇浑厚,具有阳刚之美。
柔婉的作品,内在和美,外表秀丽,抒情表意,曲折委婉,给人闲静和谐的感受,具有阴柔之美。
平淡的作品,少用辞藻,务求清真,单纯通俗,质朴冲淡,给人平实而悠远的感受。
绚烂的作品,尽遣辞藻,直逼富丽,追求繁华奇艳,色彩绚烂。
谨严的作品是指构思严密,文笔精细,风格庄重严肃。
疏放的作品是指遵循自然,不加雕琢,文思放纵,率意写成,风格随和畅达。
6.关于文学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学流派的风格文学风格虽然主要是作家作品的风格,但一定的作家作品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时代、民族和地域之中的,因而一定时代、民族和地域的影响,便使文学风格有着特定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而在文学发展过程中,一旦流派形成,还会有流派的风格。
四、文学欣赏(一)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1.文学欣赏是一种借助形象与感情的审美享受活动,它始终离不开艺术形象的诱导和强烈情感的激发。
2.文学欣赏是感觉与理解相统一的审美认识活动,在欣赏过程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伴而行。
3.文学欣赏是一种依靠想象与联想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活动4.文学欣赏是以“通感”和“共鸣”为重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的心理感应活动。
(二)文学欣赏的原则A.不可当真;.B.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C.用艺术的眼光欣赏艺术’D.正确看待创新;E.只可意会不可求甚解。
(三)鉴赏文学作品时须遵循以下要求1.要读名著2.必须树立的正确的审美观3.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A.需不断地进行欣赏实践。
B.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C.掌握科学的文学理论。
D.掌握与文学名著有关的历史、地理、宗教、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E.学好母语F.联系中外文学实际,不断比较。
思考及解答1.试述作家创作个性对风格的作用和影响。
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
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的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能力及气质秉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表现。
作家创作个性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分析、评价不同,其创作构思、创作方法、艺术技巧以及语言的运用电就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风格的多样化。
一定时代的社会心理和审美趋向,对作家的个性和风格也有影响。
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体现,时代则是培植创作个性的气候和土壤。
2. 简述话语情境对风格的作用和影响。
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结合的产物。
个性是形成风格的内在动因,特定的话语情境则是它的外在表现。
作品的话语情境由语词、体裁、结构和形象塑造等因素构成,作家的个性和作品的风格,就是通过这些因素综合体现出来的。
风格特点往往通过语词表现的特点呈现出来,读者对作品风格的认识和感受也首先从语词的格调、色彩、气势和节奏的特点中获得。
不同风格要求不同的文辞表现。
体裁与风格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不同文体要求不同的表现方式,从而显示不同体势和效果。
不同作家的结构安排各有特点,通过结构安排将作品造成完善的整体,从而显示特有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