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给水处理新技术的应用

合集下载

城市水厂中的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应用

城市水厂中的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应用

城市水厂中的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应用相比于传统处理而言,深度处理工艺往往在净水处理的标准处理工艺之后,旨在加强原处理工艺的功能或者清除某些微量污染物。

当前,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在城市水厂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并且积累了大量经验,成为世界各国改善水质的重要技术。

本文主要对三种常见的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即活性炭吸附、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程序以及薄膜净水技术进行了主要分析,并且对该三种技术在具体的城市水厂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阐述。

标签:城市水厂活性炭吸附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程序薄膜净水技术应用1 活性炭吸附及其在城市水厂中的应用1.1 活性炭吸附。

作为一种能够清除水体中溶解性物质的有效处理技术,活性炭吸附被广泛地应用于给水工程。

活性炭吸附主要受到以下三方面因子的影响:①水质条件:包括有机物之间的竞争、水中阳离子、温度以及PH等等,都会使活性碳吸附平衡的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②有机物特性:亲水性、溶解度、分子极性、分子大小以及分子量等都是有机物的特性。

鉴于水是高极性分子,碳表面是非极性,所以其有机分子的极性特别小,同水分子间的吸引力也就极小,造成比较容易被活性碳吸附。

通常来讲,活性碳吸附量随着溶质极性和溶解度的降低以及相同族类分子量的增多而增加。

③活性炭自身性质:活性炭主要有3种,分别是纤维状活性炭、颗粒状活性炭以及粉末状活性炭。

在给水处理技术方面,纤维状活性炭是把活性炭制成织状,能够有效地吸附碳氢氯化物,纤维状活性炭在澄清湖原水中的应用表明,相比较于传统活性炭,纤维状活性炭在吸附饱和率与吸附速度方面具有优越性;颗粒状活性炭能够吸附消毒副产物,饮用水处理上一般将混凝沉淀作为颗粒状活性炭的前处理单元,该方式通过混凝沉淀将大部分颗粒性有机物和部分溶解性有机物去除,减少了颗粒状活性炭床的悬浮固体量及其床水头损失,加大去除量;粉末状活性炭大多应用在控制由于水质恶化或者季节性变化而造成的臭味问题,对于处理水体臭味,粉末状活性炭具有较强的能力。

城市水厂中的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应用

城市水厂中的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应用

城市水厂中的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应用【摘要】常规给水处理技术存在系统落后、方式老旧、效果不良、效率不佳等一系列问题,对于现代生产和生活的需求没有全面地满足。

为了确保经济建设和生活品质,应该对传统给水处理系统和技术进行创新,推出现代给水处理技术,在常规给水处理方式的基础上更新传统给水处理系统,淘汰老旧给水处理设备。

将现代给水处理技术全面地应用到给水系统和工艺之中,在提高现代给水水质的前提下,确保给水的安全。

在维护社会、确保民生的同时,创建出现代给水处理技术应用的新体系。

【关键词】城市水厂;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引言给水处理是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水资源利用的前提,只有经过给水处理工艺加工的水资源才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要求。

在后现代社会中生活的品质和生产的需要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对水资源的差异性、高品质化需求正在增长,这就需要给水处理技术和系统做出相应的创新和改变,以现代给水处理技术和系统的方式做到对给水处理工作的创新,在提供各类符合需要水资源的前提下,满足生产和生活中水资源的需求。

做好现代给水处理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应从传统的常规给水处理技术的认知入手,认清常规给水处理技术的结构和系统,认知常规给水处理技术的优势和系统性缺陷。

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起现代给水处理技术实际应用的观念,进而做到对现代给水处理技术应用的有效保障。

在发挥现代给水处理技术优势的前提下,使给水处理系统的建设达到现代化水平,满足城市化、差异化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根本需要。

1.常规给水处理技术的概述1.1常规给水处理技术常规给水处理技术包括理化药物混凝、杂物沉淀、杂质沉淀三个主要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降低水体浊度、吸附有机颗粒、凝集微生物、沉降细菌、过滤病毒实现对水体水质的净化处理。

常规的给水处理技术具有系统简单、工艺简便、造价低廉等一系列优势,因此在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的处理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但是常规给水处理技术也存在功能、技术上的障碍,导致给水处理效果在特定情况下出现下降,影响常规给水处理技术的发挥。

光催化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光催化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光催化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摘要:介绍了光催化氧化的机理,就TiO2固定化制备、改性、光催化氧化在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以及饮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水处理,研究进展光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技术。

1972年,Fu- jishima和Honda[1]报道了在光电池中光辐射TiO2可持续发生水的氧化还原反应,标志着光催化氧化水处理时代的开始。

1976年, Carey等[2]在光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

此后,光催化氧化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光催化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操作简便、能矿化绝大多数有机物、可减少二次污染及可以用太阳光作为反应光源等突出优点,在难降解有机物、水体微污染等处理中具有其他传统水处理工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水处理技术,对太阳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有着重大意义。

1TiO2光催化剂的特性及光催化氧化机理TiO2有锐钛矿型、金红石型和板钛矿型三种晶型。

同样条件下,锐钛矿型的催化活性较好。

在众多光催化剂中,TiO2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半导体催化剂,其特点有:化学性质稳定,能有效吸收太阳光谱中弱紫外辐射部分,氧化还原性极强,耐酸碱和光化学腐蚀,价廉无毒。

目前对光催化的机理研究尚不成熟,一般认为光催化氧化法是以N型半导体的能带理论为基础。

TiO2属于N型半导体,其能带是不连续的,在充满电子的低能价带(VB) 和空的高能导带(CB)之间存在一个禁带,带隙能为3.2 eV,光催化所需入射光最大波长为387.5 nm。

当λ≤387.5 nm 的光波辐射照射TiO2时,处于价带的电子被激发跃迁到导带,生成高活性电子(e-),同时在价带上产生相应的空穴(h+),从而形成具有高度活性的电子/空穴对,并在电场作用下分离,向粒子表面迁移,既可直接将吸附的有机物分子氧化,也可与吸附在TiO2表面的羟基或水分子反应生成氧化性很强的活性物质氢氧自由基·OH。

给水处理的新技术和水厂发展的新理念观后感

给水处理的新技术和水厂发展的新理念观后感

给水处理的新技术和水厂发展的新理念观后感1. 引言1.1 概述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而其安全和可持续供应则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清洁、安全的饮用水需求日益迫切。

传统的给水处理方法在面对日益复杂的水质问题时显露出局限性,并且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

因此,寻找新技术和新理念以提高给水处理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变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涌现出了许多新技术在给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这些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膜过滤、高级氧化、电化学、纳米材料等,在去除污染物、杀灭病原体及改善水质方面表现出极大潜力。

同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传统水厂也面临新理念引领下的改革与创新。

1.3 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新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水厂发展的新理念对提升水处理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对具体新技术的介绍和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了解其带来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

同时,深入研究水厂发展的新理念演变历程,探讨这一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分享成功案例。

最后,在观察整个行业现状之后,我们将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个人观点和建议,展望未来给水处理领域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撰写和研究,可以为相关专业人士、环境保护部门、决策者等提供有关给水处理新技术和水厂发展新理念的重要参考信息,进而推动我国和全球给水处理领域更加高效、可持续地发展。

2. 新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2.1 具体新技术介绍: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逐渐应用于给水处理领域,为提高水质和提供可持续的清洁饮用水资源提供了新的机遇。

以下是一些在给水处理中常见的新技术:1.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是一种通过物理屏障来分离悬浮物、胶体、溶解物和微生物等杂质的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大部分有害污染物和微生物,并能够保留有益矿物质,提供高品质的饮用水。

给排水系统的工程创新技术与应用

给排水系统的工程创新技术与应用

给排水系统的工程创新技术与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排水系统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

为了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并保护生态环境,工程师们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营中不断探索创新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给排水系统工程中常见的创新技术及其应用。

一、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传统的排水系统在遇到大雨时通常采取立即排泄的方式,这种方式既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也增加了排水系统的负荷。

而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则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冲厕、建筑物冷却等非饮用水领域,从而减轻了排水系统的压力。

常见的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包括屋顶雨水收集、地面雨水渗透和雨水花园的建设等。

二、分布式处理与回收技术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一般集中在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然而,长输送距离和运输成本,使得集中式污水处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分布式处理与回收技术通过在污水源头进行处理和回收,可以减少长距离运输所带来的能耗和成本。

常见的分布式处理与回收技术包括家庭分体式污水处理系统、中水回收利用等。

三、智能监控与管理技术传统的给排水系统监控和管理方式主要依靠人工巡检和直观判断,而这种方式存在效率低、盲区多等问题。

智能监控与管理技术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手段,实现对给排水系统的自动、远程监控与管理。

这种方式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还能进行预警和故障检测,提高了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四、新型管材与管道技术给排水系统的管道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传统的铸铁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易腐蚀、易滋生菌斑等问题。

因此,工程师们研发了一系列新型管材与管道技术。

例如,复合材料管道具有耐腐蚀、抗菌性好等特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道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这些新型管材与管道技术的应用,使得给排水系统更加可靠、耐用。

五、虚拟仿真与模拟技术给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往往需要考虑复杂的地形、水流和水质等因素,传统手段难以准确模拟和分析。

虚拟仿真与模拟技术通过建立三维模型、数字模拟等手段,能够对给排水系统的水动力特性、水质变化等进行准确模拟和预测。

浅析新型给排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

浅析新型给排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

浅析新型给排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步入市场经济建设的新纪元,确保供水在所有建设项目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要做好供水系统的管理工作,而节水节能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其能够有效改善水资源的使用状况。

节水和节能技术在建筑用水应用中不仅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还能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

如果这些技术能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它们还能为社会能源的有效利用做出积极贡献,从而减缓社会能源的浪费。

关键词:排水新技术;建筑;给排水施工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持续上升。

人们越来越注重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建筑中的供水和排水系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它对整个建设过程的成功与否有着直接的影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水资源匮乏现象的出现,如何更好地处理好建筑给水排水成为当前建筑行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针对我国当前城市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解决策略。

这就是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应用,通过该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人们日常生活用水、排水等方面的问题。

在建筑领域,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其施工方法和管理策略都有其独特之处,这些独特之处对其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1 新型给排水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步入经济增长的新阶段,社会对建设的需求,特别是对住房的需求,持续上升,而在这些建设项目中,供水显然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面临着缺水问题。

观察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可以发现大多数地方依然面临着水资源的紧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加强对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如果能在供水和排水设计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并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那么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将会得到明显的缓解。

在过去的建筑施工中,很多地方的企业和施工团队对给排水节水节能技术的创新缺乏足够的重视。

这导致了新的技术只能在高度重视这一理念的地区实施,从而使得这项技术的发展变得非常缓慢。

给排水工程施工中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

给排水工程施工中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

给排水工程施工中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城市基础设施中,给排水工程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关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本文将对给排水工程施工中技术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

一、技术发展趋势1. 环保技术的应用:随着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环保技术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在排水系统中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可以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同时也可以节约用水资源。

还有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例如地表水湿地处理、生物滤池等,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智能化技术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给排水管道中可以采用智能感知装置,及时监测管道的渗漏情况,以便提前发现并及时修复管道漏损问题,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还有智能化的水泵控制系统、智能化的污水处理设备等,都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3. 新材料的应用:在给排水工程施工中,材料的选用对工程的质量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新材料的不断研发和应用,给排水工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材料,如玻璃钢管道、聚乙烯管道、新型防腐材料等。

这些新材料具有重量轻、耐腐蚀、易安装等优点,可以大大提高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二、技术发展的影响1. 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效率。

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提高设备运行的自动化程度。

环保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

2. 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采用智能感知装置可以及时探测管道漏损情况,提前预警,从而及时进行维修,降低漏损风险。

建筑行业给排水工程的新材料与施工技术

建筑行业给排水工程的新材料与施工技术

建筑行业给排水工程的新材料与施工技术引言给排水工程是建筑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程,它涉及到建筑物内外的供水、排水及处理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新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引入在给排水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讨论建筑行业给排水工程中的新材料与施工技术,通过这些新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应用,增加给排水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环境友好性。

新材料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高强度塑料材料传统的给排水管道多采用铸铁或钢材质,但是这些材料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容易生锈、重量较大等。

而高强度塑料材料在给排水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材料具有轻质、耐腐蚀、柔韧性好等优点,能够提高给排水系统的耐久性和运行效率。

不锈钢材料不锈钢材料在给排水工程中特别适用于特殊环境和要求高卫生标准的场所。

不锈钢具有抗腐蚀性能强、强度高、易于清洁等特点,在供水管道、污水处理厂和食品加工厂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防水材料防水材料在给排水工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能够防止水渗漏和水损害。

新型的防水材料包括聚乙烯薄膜、聚氨酯涂料和改性沥青等。

这些材料具有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特点,在地下室、浴室和厨房等区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施工技术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管道布局优化合理的管道布局能够提高给排水系统的效率和可用性。

在给排水工程的施工中,通过优化管道的布置,可以减少管道长度、降低压力损失、提高供水速度等。

采用先进的模拟软件和优化算法,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设计和优化给排水系统的管道布局。

管道连接技术管道连接技术对给排水工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管道连接方法包括螺纹连接、焊接连接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漏水风险、施工难度大等。

新的管道连接技术,比如热熔连接、压力接头等,能够提供更可靠、耐久的连接效果,减少漏水风险,提高给排水系统的稳定性。

环保技术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建筑行业给排水工程中的环保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采用节水装置、回收利用废水、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能够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的新兴技术与创新应用

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的新兴技术与创新应用

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的新兴技术与创新应用引言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是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供水、排水、排污等多个环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的应用,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兴技术和创新应用,旨在提高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水质监测技术的应用水质监测技术是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供水和排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解决。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水质监测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现在可以使用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器,实时监测水中的温度、PH值、溶解氧等指标,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智能调控系统的应用智能调控系统在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给排水系统通常是静态的,难以满足变化的需求。

而智能调控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和需求进行调整,提高系统的效率和节能性。

例如,根据实际水质和水量情况,智能调控系统可以自动调整水泵的运行速度和水量,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新型管材和管道系统的应用管道是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新型管材和管道系统也开始出现在建筑行业中。

例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管道具有重量轻、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逐渐替代传统的金属管道。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管道系统,如无缝焊接钢管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密封性和耐压性能。

水资源回收和再利用技术的应用在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中,水资源回收和再利用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创新应用。

传统的排水系统通常只是将废水排放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但大量的废水资源被浪费。

而水资源回收和再利用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有用成分进行提取和处理,以便再次使用。

例如,通过净水和消毒处理,可以将排水中的水量净化为供水系统中的冲洗水或灌溉水。

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的新兴技术和创新应用为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水质监测技术、智能调控系统、新型管材和管道系统以及水资源回收和再利用技术都在不断推动着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的进步。

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创新与前沿趋势

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创新与前沿趋势

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创新与前沿趋势引言建筑给排水技术是现代建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建筑物内外的水的使用、排放和处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加,建筑给排水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建筑给排水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前沿趋势。

一、智能化建筑给排水系统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建筑给排水系统正成为趋势。

智能化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和智能算法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建筑物内外水的使用和排放的智能管理。

智能化建筑给排水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优化水的使用和排放,减少水的浪费和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二、回收和再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的稀缺性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回收和再利用水资源成为建筑给排水技术的一个重要创新方向。

通过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建筑物内部的污水可以被处理成可以再次利用的水源,用于灌溉、冲厕和冷却等用途。

回收和再利用水资源不仅可以减少地下水消耗,还可以降低对自然水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节能减排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能源的节约和减排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建筑给排水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中,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如太阳能热水器、高效水泵和节水设备等,可以实现对能源的节约和减排。

此外,建筑物内外的水的运输和处理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节能减排的技术,如雨水收集利用和污水处理系统的优化等。

四、新材料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新材料的应用也是建筑给排水技术的一个创新方向。

通过使用新材料,可以改善建筑物内部水的质量,减少水的浪费和污染。

例如,新型防水材料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减少漏水和水的浪费;新型水管材料可以提高水的输送效率和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水的污染。

五、建筑给排水技术与生态环境的结合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创新也需要与生态环境的要求相结合。

通过优化建筑物内外水的使用和排放,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例如,通过建设湿地系统和绿色屋顶,可以改善雨水的滞留和透水性能,减少城市的洪涝和水污染问题;通过建设生态池和植物净化系统,可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减少污水的排放和污染。

给水AVT(O)处理技术在350 MW超临界机组的应用

给水AVT(O)处理技术在350 MW超临界机组的应用

doi:10.3969/j.issn.1009-3230.2020.05.005给水AVT(O)处理技术在350MW超临界机组的应用达振伟ꎬ董永会ꎬ郑㊀峰ꎬ宋昭辉ꎬ常志伟(河北建投任丘热电有限责任公司ꎬ沧州062550)摘㊀要:简要介绍了不同给水处理方式的选择及特点ꎬ对河北某350MW超临界供热机组给水AVT(O)处理的控制㊁效果和效益进行了详细讨论ꎮ实践证明该厂的给水AVT(O)处理是可靠的ꎬ机组FAC情况已得到了一定的抑制ꎮ关键词:超临界机组ꎻ给水处理ꎻ氧化性全挥发处理(AVT(O))中图分类号:TK223 5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9-3230(2020)05-0019-04ApplicationofWaterSupplyAVT(O)TreatmentTechnologyin350MWSupercriticalUnitDAZhen-weiꎬDONGYong-huiꎬZHENGFengꎬSONGZhao-huiꎬCHANGZhi-wei(HebeiJiantouRenqiuThermalPowerCo.ꎬLtd.ꎬCangzhou062550ꎬChina)Abstract:TheselectionandcharacteristicsofdifferentwatersupplytreatmentmethodsarebrieflyintroducedꎬandthecontrolꎬeffectsandbenefitsofwatersupplyAVT(O)treatmentfora350MWsupercriticalheatingunitinHebeiarediscussedindetail.Practicehasprovedthattheplant'swatersupplyAVT(O)treatmentisreliableꎬandtheFACconditionoftheunithasbeensuppressedtoacertainextent.Keywords:supercriticalunitꎻwatertreatmentꎻoxidativefullvolatiletreatmentAVT(O)0㊀引㊀言收稿日期:2020-04-12㊀㊀修订日期:2020-04-20作者简介:达振伟(1974-)ꎬ男ꎬ本科ꎬ从事电厂化学技术工作ꎮ河北某电厂为2ˑ350MW的超临界湿冷双抽供热发电机组ꎬ锅炉为超临界参数㊁对冲燃烧㊁一次中间再热㊁单炉膛平衡通风㊁固态排渣㊁半露天布置㊁全钢构架的Π型煤粉直流炉ꎮ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1103.2t/hꎻ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571ħꎻ过热器出口蒸汽压力25.4MPaꎻ给水温度283ħꎮ汽轮机为超临界参数㊁一次中间再热㊁单轴㊁双缸两排汽㊁双抽供热凝汽式汽轮机ꎮ两台机组于2013年投产发电ꎬ给水加药系统设计了全挥发处理(简称AVT)以及加氧处理(简称OT)两种方式ꎬ机组在运行初期采用了还原性的全挥发处理(简称AVT(R))ꎮ1㊀给水处理方式的选择1.1㊀给水处理的标准要求根据«火电厂汽水化学导则第4部分:锅炉给水处理»(DL/T805-2016)[1]中的要求ꎬ给水处理方式应根据机组的材料特性㊁炉型及给水水质按下列原则选择:(1)对于有铜给水系统ꎬ宜采用还原性全挥发处理AVT(R)ꎻ(2)对于无铜给水系统ꎬ宜采用氧化性全挥发处理AVT(O)ꎻ(3)对于设置凝结水精除盐装置且给水氢电导率符合给水加氧处理要求的无铜给水系统ꎬ宜采用加氧处理OTꎮ1.2㊀不同给水处理方式的特点给水处理的作用是抑制给水系统腐蚀的一般性腐蚀和流动加速腐蚀FACꎬ减少随给水带入锅炉的腐蚀产物和其他杂质ꎬ防止因减温水引起混合式过热器㊁再热器和汽轮机积盐ꎮ所谓流动加速腐蚀FACꎬ是一种由于受液体流动的影响而产生的腐蚀ꎮ其中包括了浸蚀和流速差腐蚀ꎮ包含金属氧化㊁金属阳离子迁移㊁金属阳离子溶解的纯电化学腐蚀过程ꎬ流体只是加速了这一过程ꎮ最新的研究表明ꎬFAC不应只被简单视为一种炉管腐蚀损坏的机理ꎬ它还是热力系统中的基础腐蚀及其产物输送的根本过程ꎬ而这些腐蚀产物及其传质过程则被认为是电厂其他许多故障和损坏机理的核心ꎮ在超临界机组的运行过程中ꎬFAC表现得较为明显ꎬ它发展速度相对较低ꎬ直接危害相对较小ꎬ往往不会直接造成泄漏事故ꎬ而是展示出其他较轻微和隐蔽的特征(如堵塞㊁沉积㊁锅炉压差上升㊁清洁度较差等)ꎬ故日常的技术监督和运行管理容易将其忽视ꎬ但若放任其发展和累积ꎬ则会对超临界机组的长周期安全经济运行造成不利影响ꎮFAC形成的胶体态四氧化三铁具有较强的磁性ꎬ易在一些铁磁性材质的阀门和孔洞处(如高加常疏门㊁减温水调门㊁取样门等处)ꎬ形成沉积和堵塞ꎬ对机组的调节性能造成影响ꎮ如果高加常疏门㊁减温水调门周期性地发生堵塞ꎬ表明高加疏水和给水中FAC腐蚀产物含量较高ꎮFAC的发生与发展与诸多因素有关(流体温度㊁受热情况㊁材质成分㊁水汽品质㊁流体溶解氧含量㊁流体pH值㊁组件的几何形状等)ꎬ其中材质㊁受热㊁几何形状等已确定因素是难以进行调控和改变的ꎬ对于运行人员而言ꎬ自由度最大的控制方式即是对流体化学状态的调整ꎬ亦即化学水工况的调整ꎮ不同的化学水工况决定着水汽接触界面氧化膜的结构和状态ꎬ从而进一步对FAC的程度与趋势造成影响ꎮ与FAC关系最密切的水汽化学参数为pH㊁DO(溶解氧含量ꎬDissolvedOxygen)和ORP(氧化还原电位ꎬOxidation-ReductionPo ̄tential)ꎮ用氨水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全挥发性处理AVT(R)ꎬ氧化还原电位ORP的范围在-300mV到-350mVꎮ氧化性全挥发性处理AVT(O)ꎬORP在0mV周围ꎬ但可以稍正或稍负ꎮ在给水中加入氧气和氨水的加氧处理ꎬORP在+100mV到+150mV附近[2]ꎮORP每提升0.1Vꎬ铁的氧化物的溶解度降低一个数量级ꎬ当电位升至0以上后ꎬ溶解度再次发生数个数量级的降低ꎬ说明ORP的提升在降低水汽Fe含量的同时改变氧化物的形态ꎬFe含量的降低与氧化物形态的改变又相互促进ꎬ共同对系统FAC形成强有力的抑制ꎮ即将机组采用的AVT(R)给水处理方式改为AVT(O)或OT方式ꎬ是降低汽水铁含量的有效途径ꎬ根据标准要求[3]ꎬ锅炉水冷壁垢量达到250g/m2时ꎬ采用OT运行方式前应进行化学清洗ꎬ由于机组不具备进行化学清洗的条件ꎬ因此机组选择了采用AVT(O)处理ꎮ2018年的4月中旬开始ꎬ机组仅在启动阶段和凝结水溶氧偏高时投加联氨ꎬ其它正常运行时间段内不再向水汽系统中加入联氨ꎬ即氧化性全挥发处理AVT(O)ꎮ2㊀给水AVT(O)处理工况控制2.1㊀给水AVT(O)处理运行要求(1)给水质量控制要求见表1㊀表1AVT(O)时某电厂机组给水质量控制要求氢电导率(25ħ)μS/cmpH溶解氧μg/L铁μg/L铜μg/L钠μg/L氯离子μg/L二氧化硅μg/LTOCiɤ0.109.2~9.6ɤ10ɤ5ɤ2ɤ2ɤ1ɤ10ɤ200㊀㊀(2)蒸汽质量控制要求见表2㊀表2㊀㊀㊀AVT(O)时某电厂机组蒸汽质量控制要求氢电导率(25ħ)μS/cm铁μg/L铜μg/L钠μg/L二氧化硅μg/Lɤ0.10ɤ5ɤ2ɤ2ɤ102.2㊀给水AVT(O)处理机组启动要求采用给水AVT(O)处理机组启动时ꎬ给水处理应采用与正常运行时相同的方式ꎮ机组启动时ꎬ给水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ꎬ在机组并网后8h内应达到正常运行时的标准值ꎮ㊀表3㊀㊀AVT(O)时某电厂机组启动时给水质量标准氢电导率(25ħ)μS/cm铁μg/L硬度μmmol/L二氧化硅μg/Lɤ0.50ɤ50ʈ0ɤ302.3㊀给水AVT(O)处理时机组给水水质异常处理㊀表4㊀㊀㊀AVT(O)时机组给水水质异常的处理值项㊀㊀目标准值处理值一级二级三级氢电导率(25ħ)μS/cmɤ0.10>0.10>0.20>0.30pH(25ħ)9.2~9.6<9.2 溶解氧μg/Lɤ10>10>20 2.4㊀给水AVT(O)处理转化操作化学专业:将凝结水及给水加联氨系统停运ꎬ并严格按照上文所述的控制质量要求进行水汽品质的监测和控制ꎮ机组停炉保护时ꎬ请在机组停运前4小时ꎬ加氨提高给水pH值至9.4~10.0ꎬ热炉放水ꎬ余热烘干ꎮ汽机专业:暂不用对除氧器做任何调整ꎬ仅需控制给水溶氧在10μg/L以下即可ꎮ3㊀给水AVT(O)处理效果分析3.1㊀水汽铁含量情况分析日常报表显示该电厂一年来两台机组水汽铁含量在2.0~5.0μg/kgꎬ处于标准要求[4]的合格范围ꎬ与采用给水AVT(R)处理的机组相比ꎬ铁含量明显要低一些ꎬ说明该电厂的机组通过一年多的给水AVT(O)处理ꎬ机组FAC情况已得到一定的抑制ꎬ采用给水AVT(O)处理具有一定效果ꎮ3.2㊀水冷壁氧化膜微观形貌分析该电厂2号机组水冷壁管氧化膜的微观形貌见表5ꎮ㊀表5该电厂2号机组水冷壁氧化膜的微观形貌水冷壁㊀㊀主要的微观形貌特征如下:(1)水冷壁管氧化膜晶粒呈现细密的四氧化三铁的尖晶石结构ꎬ颗粒性明显ꎮ(2)水冷壁晶粒之间空隙较大ꎬ氧化膜晶粒粒径较小ꎬ表面较疏松ꎮ㊀表6机组水冷壁管形貌部㊀位晶粒大小晶粒形态孔隙率水冷壁5~8μm左右四氧化三铁与三氧化二铁粒径较小ꎬ较疏松㊀㊀结合表5和表6的典型化学工况水冷壁管氧化膜晶粒结构ꎬ对2号锅炉水冷壁管氧化膜耐蚀性能进行评价:水冷壁氧化膜晶粒约5~8μm左右ꎬ属于典型的给水AVT(O)工况特征ꎬ氧化膜晶粒为磁铁矿和赤铁矿混合形态ꎬ耐蚀性高于AVT(R)工况ꎮ4㊀效益分析4.1㊀化学清洗节省费用稳定实施AVT(O)后ꎬ可延长机组化学清洗周期ꎬ每年因清洗频率降低而节省的费用可观ꎮ4.2㊀节省联氨药品费用稳定实施AVT(O)后ꎬ机组停止加入联氨ꎬ年节省联氨费用预计达十万元ꎮ4.3㊀除氧器排汽量减少稳定实施AVT(O)后ꎬ热力系统处于氧化性状态ꎬ减少了除氧器排汽ꎬ每年可因此减少热量损失ꎮ4.4㊀缩短启动冲洗时间稳定实施AVT(O)后ꎬ热力系统氧化膜致密㊁耐蚀ꎬ停炉期间不易受到腐蚀ꎬ机组启动时ꎬ冷态冲洗和热态冲洗水质合格的时间与AVT(R)处理时相比明显缩短ꎮ5㊀结束语(1)该电厂两台机组采用给水AVT(O)处理后ꎬ水汽铁含量降低ꎬ水冷壁管表面磁铁矿和赤铁矿混合形态氧化膜ꎬ机组FAC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抑制ꎬ机组采用给水AVT(O)处理是完全可行的ꎮ(2)当超临界直流炉机组在不具备给水OT处理条件时ꎬ可以考虑采用AVT(O)方式替代AVT(R)方式ꎮ参考文献[1]㊀DL/T805.4-2016ꎬ火电厂汽水化学导则第4部分:锅炉给水处理[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ꎬ2016.[2]㊀张国军.电站汽水系统流动加速腐蚀机理及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ꎬ2014.[3]㊀DL/T805.1-2011ꎬ火电厂汽水化学导则第1部分:锅炉给水加氧处理导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ꎬ2011.[4]㊀GB/T12145-2016ꎬ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ꎬ2016.。

现代给水处理新技术的应用

现代给水处理新技术的应用
维普资讯


市{ { { { 政 与 路 桥
黑 龙 江——
技 信 总
现代 给 水处 理新 技 术 的应用
高 洋 刘东心 。
( 、 尔滨供排 2哈 尔滨市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 5 00 、 黑龙江 哈 尔滨 10 0 ) 5 00
摘 要: 绍 了现代给水处理新技术 的发展 和应 用 , 介 着重讨论常规工 艺的优化处理 , 给水的深度 处理, 给水 的生物 预处理技 术, 给水一体化设 备, 优质 水处理技 术, 中水 回用技术等的发展应用 , 并提 出给水处理技术 的新方案。 关键 词 : 水 处 理 ; 给 中水 回 用 ; 处 理 ; 度 处 理 ; 方 案 预 深 新 1 给水常规工艺的优化处理 处 理中, 成为处理微污染源水 的有效手段之 一。 适用于在 只有常规处理工 艺 、原水 氨氮较高 、 我 国一直使用混合 、絮凝 、沉淀、过滤等 生 物处 理方法 包括生 物接 触氧化 法 、生物转 C D n 高, 用生物预处 理后整个工艺就 O M 较 当采 组成 的常规水处理工艺, 这种工艺在广泛 的实践 盘 、生物流化床 、生物滤池氧化法、生 物活性 能较好去除氨氮与 C D m O M 使出水达标 的情况 。 应 用 中被 证实 为可行 的 ,并 为世界 各 国所接 炭 滤池和膜 生物反应器等多种形 式。生 物预处 当有深度处理 0一 A B C时, 如氨氮并不很高 ( 如 受 ,该工艺虽以去 除浊度为主要 目的, 随着 理借助微生物 的生命活动对水中的氨氮 等有 机 小于 3 g ), 以不设生 物预 处理 , 用预 0 但是 m/ 可 L 采 浊度 的降低, 吸附于胶体颗粒的有 机物也相应降 污染物和铁 、 等无机物进行去除, 锰 从而改善水 氧化 ( 如上海周 家渡水 厂)使后续混凝沉淀 过 , 低, 各种微生 物和病 毒也能 随浊度 的去 除而减 的混凝沉淀性 能, 续工艺较好 的发挥作用 , 程 、过滤 滤料 层与 B C发挥生 物降解作用, 使后 A 有 少 ,从而满足用水水质的各项要求 。不过该工 提高 出水的水质 。 效 去除氨氮。深度处理技术 的应用拓展 了水处 艺仅 是一 种给水 处理 的通 式具 有一 定 的局限 3 给水深度处理技术 理 的工艺 环节 , 并大量应用 的新技术 ,不但 能 性 ,特别 是对某 些特 殊水 质 的处理 能力 有限 31 . 臭氧——生物活性 炭工艺 。臭 氧一 有 效的完成对相关污染物 的去除 ,而且便于水 如 :低温低浊水 、高浊度水 、有机污染物过多 生物活性炭工艺是将活性炭物理化学吸附 、臭 厂改造 和应用 ,现在各个城市给水处理厂 的改 的水等等 。即使对常规水质的处 理在供水水质 氧化学氧化 、生 物氧化 降解及 臭氧灭 菌消毒 4 造 中,深度处理技术广泛应用 ,并取得 了良好 标准 日 趋严格的情况下也变得力 不从心。因此 种技术合为一体 的工艺。利用臭氧预氧化作用, 的效果 ,这也成 为未 来给水处理 的一种 趋势 。 对给水常规工艺的优化处 理已经 成为一个 重要 初步氧化分解水 中的有机物及其它还原性物质, 3 . 4中水 回用技术 。中水 处理技 术是对水 资源 的课题 。给水常规工艺的优化处 理包括加强混 以降低生 物活性炭滤池的有机负荷, 同时臭氧氧 循 环利用 和改善城市用水的重要方法 ,是将经 合、絮凝、沉淀和过滤等工艺, 对各个工艺单元 化能使水 中难 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断链 、开环, 过使用而未遭到严重污染的水进行再处理同时 进行优化 ,并改善 工艺流程 , 在工 艺形式 不变 使它能够被生物降解。另外, 臭氧化工艺还能在 回用为 冲厕 、绿化等作用的过程。中水处理技 的情况下 ,提高各 流程的处 理效果从而增 加处 处理水中起到充氧作用, 使生物活性炭滤池有充 术根据水处理的分类 ,按处理机理不同可分为 理能力 。其 中加强 混合、絮凝 、沉淀就主要是 足的溶解氧用于生物氧化作用。这样可 以扬长 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 理法、膜处 理法 3大 指采用高效混凝剂 、采用 合理助凝剂等措施来 避短, 充分发挥各 自所长, 克服各 自之短, 这一工 类 。341 ..物理化学处 理法 。物理化学处理法是 提高絮凝效果 ; 强过滤 主要是指改进滤池 形 艺可以使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发挥得更好, 加 活性炭 以混凝沉 淀 ( 浮)技术 和活性 炭吸附技术 相 气 式、改变滤料 ( 如均质 滤料等 ) 、强化反 冲洗 能够迅速地吸附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 同时也能 结合 的基 本方式 ,主要 用于处理优 质杂排水 。 等方 法提 高过滤效果增强 出水水质 ;强化消毒 富集水中的微生物 。活性炭表面吸附的大量有 该处理法适用于处 理规模 较小 的中水工 程 ,主 包 括控制消毒 副产物等 ,保证 供水 的安全性 。 机 物也为微 生物提 供 了良好 的生存 环境 。3 要特点是 处理工 艺流程短 ,运行 管理 简单 、方 . 2 对 常规处理工艺优化具有操作简单 、技术可行 膜技术 的应 用 。各种 膜技术 : 、超 滤 、纳 便 ,占地相对较 小。但相对生物处理来讲 , 微滤 运 等特点 , 适用 于现有水厂 的该造 以及新水 厂技 滤、反渗透在分质给水系统制取纯净水 与饮 用 行费用较大 , 并且 出水水 质受 混凝剂种 类和数 术 的应用。 净 水中都 已有效地应用。在污水 回用、工业 给 量 的影 响 ,有 一定 的波动 性。342生 物处 理 .. 2 给水预处理技术 水 中也已有应用实例, 惟在市政供水中尚未见报 法。污水 中含有 大量 的有机物 质和无机 物质 。 下面我们来介绍 一下给水预处理技术 的几 道 。广东东莞虎 门曾建成 1, 0 3 0 0 m/ 0 d的微滤工 污水 的常规生物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 中的可 降 种有 关技术 121 学氧化 。水质预处理 常用 程净化受污染的东江水, .化 但因去除溶解性有机物 解的有机物 质,利用好氧微生物 的吸附 、氧化 氯氧 化, 当有机 污染 尚未得到 去除时, 生较 不 理想并未成功 。但在国外某些水 厂中有 过成 作用。降解污水 中有机物 。生物处理法包括好 会产 多 的有害 消毒副产 物 。 目前采 用 K n 4 M 0 与其 功 经验 ,并在小 型给水 系统 中应 用较多 。3 氧微生物 、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处理 。中 _ 3 复合剂 ( 一种专 门商品)的应 用逐渐展开, 对氧 关 于净化工艺 中氨 氮的去除。在具有 预处理 、 水 处理多采用好氧生物膜微生物处理技术 。主 化有机物 、改善混凝取得较好效果。根据当地 常规处理、深度处理 ( B c 0 A 】综合工艺 中, 水 要包 括活性 污泥法 、接触氧化法等 。生物处理 水质采 用 K 是 否会产生有 害氧化物, 否 中 N 4 N有可能在 以下环节去除:3 1 Mn 是 H+ 一 3 . 在预加 法 的特点是适用 于较 大处理规模 的处理 工程 。 降低 A e 致突活性, ms 报道甚少 , 仍需作针对性的 氯 过程 中氯与氨的化合或在生物 预处理 中得到 近年来 ,开发 出了小型 的生物处理设施 ,适用 研究 、测试 。臭氧预氧化可 以提高有机物的可 去除;3 在混凝沉淀过程 中去除 以悬浮颗粒 、 于较小水量 的工程 ,可同样获得较好 的经济效 3. .2 生物降解性, 除嗅、脱色, 叉可 去除铁 、锰, 但往 胶体态存在的有机氮与氨氮; 3 在滤池滤层 中 果 。生物处理法的出水水质较为稳定 ,运行费 3. .3 往结合后续 深度处 理臭氧一活性炭 时才采用 。 长有生物 膜 的砂 粒层 的生物 降解作 用:3 3. . 4经 用相对较小 ,尤其对于大型污水处理工程 ,生 2 加吸附剂粉末 碳 。粉 末碳 ,具有 吸附 能力 0 氧化得 到充氧的水再流过生物碳层被生 物降 物处理法显得尤为突出 。3 . 膜处理法 。膜处 . 2 .3 4 好 、投 加灵 活 、对 污染物处理效 能高等优点 , 解; 3 最后加 氯消毒时部分 氨被化合 。原水 理法属于物理处理或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是指 3. .5 但 由于耗费较高 ( 约需 00 元, 15 m 左右) ,一般 中氨氮经过 以上多级屏障得到去除, 中伴随着 利用膜技术来处理水 ,使之符合一定 的水质标 其 只有在 消除 冲击性 污染 时采用 , 加量需 1 ~ N 2N被生物氧化成 N r 投 0 O- O- N的作用。因此不用 准 。当前膜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 ,即连续 微过 2 m / 现在一些水 污染事件 中就曾应 用过此技 过分强调生物预处理 的氨氮去除率, 0g L 而采用诸如 滤和膜生物反应器。连续 微滤系统是 以微滤膜 术 ,此外

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场景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稀缺性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处理技术也成为了一个广受关注的领域。

水处理技术根据应用范围、工艺原理和处理目的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从分类和应用场景两个方面对水处理技术做简要介绍。

一、分类(一)按应用范围分类1.城市给水处理。

这是指将城市的供水中含有的悬浮物、有机物、微生物、重金属等杂质去除,使水质符合饮水卫生标准,确保用户用水的安全和质量。

2.工业水处理。

这是指对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这是指对农村社区、学校、乡镇等集体生活区内产出的污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农村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二)按工艺原理分类1.物理处理技术。

包括过滤、沉淀、吸附、膜分离等方法,通过物理过程去除水中的杂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化学处理技术。

常见的包括混凝、氧化还原、中和、浸渍等方法,使用化学药剂改变水中物质的性质,帮助去除污染物。

3.生物处理技术。

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生物膜反应器等方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净化水质。

4.光学处理技术。

使用紫外线、臭氧等光学氧化还原法对水中的杂质进行处理,达到去除污染物的效果。

5.电化学处理技术。

使用阳极和阴极对水质进行电解处理,获得高纯度水,对去除水中的杂质也非常有效。

二、应用场景不同的水处理技术适用于不同的水资源类型和处理问题。

1.地下水。

地下水资源通常优秀,但也会因各种原因受污染。

通常采用物理过滤和化学处理的方式对地下水进行处理,使其成为安全的饮用水。

2.表面水。

这种水资源通首污染的情况相对较多,不仅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还会受到天然因素的影响。

表面水的处理常常需要使用多级过滤和化学处理方法。

3.工业用水。

工业生产中污染物种类繁多,难以简单处理,通常需要结合不同的处理技术,例如物理过滤、生物降解、化学处理等。

给排水工艺中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给排水工艺中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给排水工艺中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不断提高,给排水工艺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满足人们对清洁水源的需求,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传统的给排水工艺正在不断升级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给排水领域中的一些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一、雨水利用系统雨水是宝贵的水资源,传统的排水系统往往将雨水排放到污水管网中,导致浪费。

而雨水利用系统则能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浇灌植物、冲洗马桶等非饮用水用途。

雨水利用系统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降低人们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

二、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污水处理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给排水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为了更高效地处理污水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一些新技术被引入到污水处理过程中。

比如,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有机物质和微生物。

同时,一些新型的氧化技术,如臭氧氧化、超声波氧化等也被用于加强污水的处理效果。

三、智能化管理系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排水工艺中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控给排水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维护。

此外,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智能化管理系统还能够优化给排水的运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低影响开发传统的城市开发往往会对给排水系统造成严重的压力。

为了保护环境,低影响开发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发展趋势。

低影响开发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达到雨水的最大保持和地下水的最大再生利用。

五、海水淡化技术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海水淡化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海水淡化技术能够将咸水转化为可供饮用和农业灌溉的淡水。

目前,反渗透膜技术是海水淡化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逆渗透膜将盐分从海水中分离出来,从而得到淡水。

六、能量回收利用给排水系统中的一大问题是能源消耗较高。

为了降低能源的消耗,一些新技术被引入到给排水工艺中,以实现能量回收利用。

比如,蓄能式下水道系统能够通过蓄能装置收集下水道中的动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供给给排水设备的运行。

给排水工程中的新技术及应用

给排水工程中的新技术及应用

给排水工程中的新技术及应用第一章引言在建筑设计中,给排水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主要包括水供应系统、废水排放系统、雨水处理系统等。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往往只重视给排水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而忽略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认识逐渐加深,给排水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第二章新技术及应用2.1 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建筑行业的面貌,给排水领域也不例外。

目前,智能化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给排水管理中,比如自动泵房控制系统、远程监测系统等。

这些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便于人们对整个给排水系统的管理。

此外,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去除杂质、调节温度、节约能源等功能,节约用水成本。

2.2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雨水是免费的天然资源,而现在雨水资源被浪费的情况还很普遍。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在现代城市化的背景下,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有趣的话题,如何建立一个双管道系统来收集雨水并将其用于灌溉、清洗、冷却等用途。

这项技术可以提高城市弹性,保障城市足够的供水。

2.3 省电技术给排水领域的省电技术主要指的是水泵设备的能效提升。

当前,低头自吸泵已成为节电新宠,其功率等级从千瓦级开始,一直到数十千瓦,特别是在大型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更能够显著地带来能源的节省和环保效益的提高。

此外,近年来,给排水系统在运行时通过智能电控技术实现对设备的自动断电关停、超负荷保护等,也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第三章应用案例3.1 武汉市给排水系统智能化改造武汉市给排水系统智能化改造项目于2016年正式投入运行。

该项目主要实现对15个监测点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包括水压、流量、水质等参数。

同时,系统还实现了智能调节、实时警告、数据管理等功能。

通过该系统的运行,武汉市成功解决了以往给排水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人为操作和数据处理不及时等问题,使得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工作效益和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

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

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发展,给排水系统成为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给排水系统的性能和效益,建筑行业一直在寻找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建筑行业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并探讨其在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

新材料的应用PVC管道PVC管道是一种新型的给排水系统材料,具有重量轻、安装方便、耐腐蚀等特点。

由于其较低的成本和高强度,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选择使用PVC管道。

在给排水系统中,PVC管道可用于排水管道、雨水管道等。

PE-X管道PE-X管道是一种新型的塑料管道材料,具有耐高温、抗冲击、耐化学腐蚀等特点。

PE-X管道适用于冷热水管道、供暖管道等。

与传统的金属管道相比,PE-X 管道不易生锈和磨损,使用寿命更长。

不锈钢管道不锈钢管道是一种优质的给排水系统材料,具有耐腐蚀、抗压强度高等特点。

不锈钢管道常用于建筑物的内部给排水系统,如卫生间、厨房等。

不锈钢管道的使用寿命长,能够满足建筑物的长期使用需求。

树脂管道树脂管道是一种新型的给排水系统材料,主要由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组成。

树脂管道具有重量轻、耐腐蚀、绝缘性能好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给排水系统。

树脂管道的独特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新技术的应用小区集中供水系统传统的建筑物供水系统通常是通过各自的自来水管道供水,这种方式存在着浪费和管理不方便的问题。

小区集中供水系统是一种新技术,通过在小区内建立统一的供水系统,可以提高供水效率,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下水道智能监控系统建筑物的下水道系统是排水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但其管理和维护常常面临挑战。

下水道智能监控系统是一种新技术,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可以对下水道系统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这种智能监控系统可以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保证下水道系统的正常运行。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是一种新技术,通过收集和储存建筑物的雨水,可以在需要时进行利用。

EDI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EDI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EDI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EDI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分离技术,可连续深度去除并回收废水中的离子态物质。

目前各国学者专家对EDI技术在废水重金属回收、高纯水制备和脱盐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综述了目前EDI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应用现状,并介绍了在工程实践中EDI技术存在的技术难题和常用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EDI 重金属高纯水电去离子净水技术是一种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水处理新工艺,其英文名称为electro deionization,缩写成EDI。

它具有不用使用酸碱药剂再生,没有二次污染,自动化程度高,降低劳动强度,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各行各业的水处理,运行成本低,稳定性好,易于普及推广等优点。

50年代起,美国Walters等[1]曾首先论述过电去离子过程,并用它来进行放射性废水的浓缩处理,但以后它在水处理脱盐领域应用的进展不大。

30多年后,Millipore公司才推出以商品名为Ionpure TM CDI的第一台电去离子净水器;同时又研制出电去离子原理工作的ELIX组件,将它作为Milli-RX TM分析级纯水器配件一起投放国际市场。

1990年,Ionpure公司又制造出改进组件[2]。

近年来,加拿大E- Cell 公司还推出EDI产品组件E- Cell TM,并组合成最大产水量达450m3/ h的整套装置。

目前国际EDI在重金属回收、氨氮回收、水质脱盐软化和纯水制备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E DI技术的基本原理EDI技术是指将传统的电渗析工艺和离子交换技术结合起来的水处理工艺。

图1为EDI工艺的示意图。

采用一般的电渗析脱盐处理来制取超纯水的进程中,当淡水室溶液中电解质离子的浓度极低时,电渗析过程就难以再进行下去。

当电解质浓度过低时,溶液电阻升高,耗电量增加,效率下降,以至实际上无法用一般的电渗析脱盐来制得高质量的纯水。

而EDI是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如图1所示,在电渗析器中的淡水室填装了阴、阳混合离子交换剂(颗粒、纤维或编织物)[3],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置于一种容器中,两者内在地联合成一体. 由于纯水中离子交换剂的导电能力比一般所接触的水要高2~3个数量级,由于交换剂颗粒不断发生交换作用与再生作用而构成了“离子通道”,结果使淡水室体系(溶液、交换剂和膜)的电导率大大增加,从而减弱了电渗析器的极化现象,提高了电渗析器的极限电流,达到高度淡化。

电渗析技术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电渗析技术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电渗析技术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电渗析是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来分离不同的溶质粒子(如离子)的方法称为渗析。

在电场作用下进行渗析时,溶液中的带电的溶质粒子(如离子)通过膜而迁移的现象称为电渗析。

利用电渗析进行提纯和分离物质的技术称为电渗析法。

电渗析与近年引进的另一种膜分离技术反渗透相比,它的价格便宜,但脱盐率低。

当前国产离子交换膜质量亦很稳定,运行管理也很方便,自动控制频繁倒极电渗析(EDR),运行管理更加方便。

原水利用率可达80%,一般原水回收率在45-70%之间。

电渗析主要用于水的初级脱盐,脱盐率在45-90%之间。

它广泛被用于海水与苦咸水淡化;制备纯水时的初级脱盐以及锅炉、动力设备给水的脱盐软化等。

实质上,电渗析可以说是一种除盐技术,因为各种不同的水(包括天然水、自来水、工业废水)中都有一定量的盐分,而组成这些盐的阴、阳离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会分别向相反方向的电极移动。

如果在一个电渗析器中插入阴、阳离子交换膜各一个,由于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即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自由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以通过,这样在两个膜的中间隔室中,盐的浓度就会因为离子的定向迁移而降低,而靠近电极的两个隔室则分别为阴、阳离子的浓缩室,最后在中间的淡化室内达到脱盐的目的。

实际应用中,一台电渗析器并非由一对阴、阳离子交换膜所组成(因为这样做效率很低),而是采用一百对,甚至几百对交换膜,因而大大提高效率。

电渗析—水处理设备基本性能(1)操作压力0.5─3.0kg /cm2 左右(2)操作电压、电流100─250V,1─3A(3)本体耗电量每吨淡水约0.2─2.0度电渗析法的特点①可以同时对电解质水溶液起淡化、浓缩、分离、提纯作用;②可以用于蔗糖等非电解质的提纯,以除去其中的电解质;③在原理上,电渗析器是一个带有隔膜的电解池,可以利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效率高。

在电渗析过程中,也进行以下次要过程①同名离子的迁移,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往往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因此总会有少量的相反离子透过交换膜;②离子的浓差扩散,由于浓缩室和淡化室中的溶液中存在着浓度差,总会有少量的离子由浓缩室向淡化室扩散迁移,从而降低了渗析效率。

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的人工智能应用

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的人工智能应用

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的人工智能应用摘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

其中,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是人工智能应用的热门领域之一。

本文将介绍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发展趋势。

1. 引言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是指用于建筑物内外给水、排水和雨水收集、排放和处理的系统。

在传统的建筑行业中,给排水系统设计、运维和维修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算法和技术被应用于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中,为其带来了许多优势和新的发展机遇。

2. 人工智能在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2.1 数据分析与预测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的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收集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的各类数据,如用水量、水质、水压等,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建立模型,并通过聚类、分类、回归等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从而实现对给排水系统的优化和改进。

2.2 智能监控与管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的智能监控与管理。

通过将传感器与人工智能系统相连接,实时收集给排水系统的各项指标数据,并通过自动化算法进行分析和判断,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此外,人工智能系统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根据历史数据和模型预测,提前预警给排水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和修复。

2.3 智能决策与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支持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的智能决策与优化。

通过对建筑物内外给排水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算法的应用,人工智能系统可以为建筑行业提供最优的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案和运维决策。

此外,人工智能系统还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和模型,自动调整给排水系统的工作状态和参数,实现系统的自动优化和节能减排。

3. 人工智能应用的优势人工智能在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带来了许多优势。

给水排水杂志投稿模板

给水排水杂志投稿模板

给水排水杂志投稿模板关键词: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智能化,可持续性,技术趋势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给水排水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当前给水排水行业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1. 传统系统的局限性传统给水排水系统在供水效率、能耗和维护成本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

例如,管网老化导致漏水率高,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在处理效率和能耗上难以达到现代需求。

2. 新兴技术的应用3. 智能化与数字化的影响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不仅改善了系统的运行效率,还提升了管理的精确度和实时性。

通过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者可以及时响应问题并进行调整,从而降低了人为操作失误的风险。

4. 可持续性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给水排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如何在保障供水质量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问题。

新型材料的应用、能源回收利用技术的推广以及碳足迹的监测和减少,都是解决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

5. 未来发展方向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给水排水系统将迎来更多创新。

例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水管理平台、全面智能化的污水处理厂和更高效的水资源利用技术,都有望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论:现代给水排水系统正经历着从传统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未来的发展将依托技术创新和全球合作,致力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在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同时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关于现代给水排水系统发展趋势的全面理解,并为行业专家和决策者提供启发。

6. 技术与管理的融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给水排水系统的管理模式也在发生深刻变革。

传统的人工操作逐渐被智能化管理所取代,管理者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和预测性维护,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营管网和处理设施。

例如,利用实时数据分析和预测算法,管理者可以预测管网漏损点并提前采取修复措施,从而降低维护成本和资源浪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给水处理新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8-13T14:07:30.99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黄金婷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国家对居民饮用水质量的重视,以及给水企业对安全、优质给水的重视,
惠州市供水有限公司 516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国家对居民饮用水质量的重视,以及给水企业对安全、优质给水的重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层出不穷,给水技术在各方面均有着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但是我国给水处理技术还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很多,很有必要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

本文结合自己工作经验,对国内外给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便今后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饮水质量;给水处理;技术
一、给水处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短缺与水源污染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问题,但对于我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说,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我国的水资源呈不均匀分布的状况,部分地区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长距离的建设引水工程,来保证饮用水的供应。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工业的发展速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激增,导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不断的增加,但我国在对污水处理技术上还存在着较多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导致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即被排入水域当中,严重的污染了水体,使水的致突变活性阳性率不断增高,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速度,使我国地面水源很难达到饮用的标准。

同时使水体更富于营养化,导致水中氨氮的含量在不断的升高,另外水中藻类的增加,不仅影响到了水处理的效果,同时所产生的藻毒素也严重的危及饮用水的安全,影响人们身体的健康和水的口感。

在我国很大一部分水厂的技术水平仍处于较落后的状态,传统的处理工艺主要适合用于未受过污染的水,对于目前的水质,传统的处理工艺无法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彻底的清除,残留的这些有机物严重危及人们身体的健康,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如何有效的清除饮用水中的有机物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氯化消毒副产物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给水处理中采用氯化消毒,此种消毒办法不仅经济、有效,还易于管理,同时还可以防止水管网内细菌的繁殖,保证了水质的质量。

但是随着水质污染的加剧,近些年来,由于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增加,这样采用氯化消毒时氯则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直接反应,生成一系列的卤代有机副产物,从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目前在卤代有机副产物中挥发性三卤甲烷和难挥发性卤乙酸占有很大的比例,同时还有许多其他的氯化消毒副产物,严重威胁着人们身体的健康。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很严重,这样地表面一些腐植性的物质随水土流入水体中,从而使水中的有机物浓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这样就使氯化消毒过程中不仅要消耗大量的氯,同时对水处理的效果也达不到预想的目标,卤代有机物的数量也在大量的增加,严重影响到了水质的质量和饮用水的安全,所以当前如何控制与消除卤代有机副产物已成为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

3、病毒及致病微生物的去除或灭活
传统的氯消毒不仅有会产生一定量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同时在常规的处理工艺当中,氯虽然能有效的灭活细菌,但氯还无法有效的杀灭病毒,只有当水的浊度降到较低水平时,氯才能有效的杀灭病毒,但通常情况下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饮用水的浊度都无法降到能保证氯杀灭病毒的标准,所以这些没有被消灭的病毒则对人体的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

因此当前的处理工艺中应着力于研究消毒工艺,强化混凝与过滤工艺,有效的降低饮用水的致病微生物,从而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4、给水管网输送过程中水质的污染
自来水都需要经过管网才能输送到千家万户,但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腐蚀性,从而导致细菌滋生,使水质受到较大的影响。

二、给水处理工艺系统分析
给水处理工艺系统的分析成为当前市政取水的重要应用。

从系统优化的角度分析,由于不同区域水质污染情况不同,因此,其水质处理方式也不同。

就笔者的工作经验来看,对于特定水质的处理工艺选择可从处理单体和总体工艺流程两方面进行分析。

下面,笔者体就给水处理工艺系统进行分析。

1、给水处理单体工艺系统分析
给水处理单体工艺系统是指水质整体区域受到特点的污染而导致的微污染或者是富营养化的特征。

给出处理单体工艺系统主要是针对于特定性的水质污染给出的一种处理方式。

这样背景下,对于水源的处理可以采取同一性质的处理方式与处理流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地表水源出现絮凝沉淀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地表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对混凝、沉淀、过滤和生物活性炭等各环节进行不同程度的强化。

针对这样污染的水质,实际处理中,因为地表水有较大的颗粒存在,因此,首先我们就是对地表水进行高效的混凝搅拌。

这样较大的颗粒就会沉底。

在这个流程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高密度沉淀池进一步将污水混合絮凝分离。

这样的处理不仅可以增强地表水稳定,而且可以提高颗粒絮凝的效果。

一般来说,在实际的处理中,我们都是采用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来分离水质中存在的高浓度絮体,絮凝效果比较好。

2、给水处理总体工艺系统分析
在实际的运用中,同一区域的地表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污染情况。

这样,为了更好地处理水污染情况,我们对于地表水采取总体工艺系统的方式进行处理。

就笔者的工作经验来看,我们主要通过物理原理、化学原理以及生物原理进行处理。

一般给水处理总体工艺系统技术包括: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预处理工艺深度处理技术等。

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技术的主要应用组合就是物理-化学类组合。

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指通过物理意义上的混凝-沉淀-过滤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

在对水质进行初步处理的过
程中,对水质进行化学脱稳,进一步确保水质的处理效果和处理质量。

预处理工艺主要是指通过使用氨氮和有机物等有机指标的去除处理水污染。

深度处理技术相对来说是针对污染比较严重的水质来说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大面积严重污染的水域,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大量投加活性炭和高锰酸钾等氧化吸的方式来将水质恢复到生产构筑物可承受的范围内。

在这个基础上对于水质进行处理。

三、在常规水处理的基础上进行预处理和深度处理
为了去除有机物、病毒,去除水中嗅、味、色,在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前后增加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措施。

目前主要有:(1)生物的预处理:当水样有机物存在或者有轻度微污染情况时,可以采取生物预处理降解去除。

(2)利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或用臭氧作为氧化剂,以及消毒剂改善处理水的水质。

(3)活性炭过滤: 活性炭过滤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去色、嗅、味,改进饮水的质量和口感。

设置颗粒活性炭滤池是深度处理的工艺措施之一。

(4)慢滤处理:利用慢滤池所具有的生物过滤的作用进一步降低浊度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由于慢滤池占地面积大的原因不如活性炭滤池应用普遍,有的国家是把水送入地下进行天然过滤,然后再抽上来利用。

臭氧、活性炭过滤深度处理在欧美等许多国家采用普遍,而国内一些发达城市也有利用生物预处理装置和臭氧活性炭过滤工艺的实例。

结束语: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基本物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人们对饮用水水质也日益关注。

喝上“健康水”,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希望。

因此,必须积极发展饮用水处理新技术提高饮用水水质,保障饮用水供水安全。

参考文献:
[1]丛梅.给水与用水处理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2
[2]汪亮.饮用水水质处理技术研究水利水电建设,2016.25
[1]张光辉.反渗透浓水处理现状与研究进展中国给水排水,201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