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损伤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这个一定要看!!!)60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这个一定要看)60(1)颞叶前部:刺激性病变产生颞叶性癫痫,主要为;(3)颞叶后部(37区)受损后产生遗忘性失语或命;4.枕叶损害:主要引起视觉障碍;九、中枢神经损伤病例分析举例;1.病例分析(1):张××,23岁,主因发热、双;(2)症状体征分析:①运动障碍:双下肢肌力Ⅱ级,;(3)损伤定位分析:根据有双下肢瘫痪,乳头水平以;(1)提出问题:①有哪些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1)颞叶前部:刺激性病变产生颞叶性癫痫,主要为精神运动性发作。
(2)Vernick区(颞上回后部):产生感觉性失语,患者能听到言语的声音,但不能理解言语内容,自己发言虽仍流利,但内容不正常,因为他也不能理解自己所言,在发音用词方面有错误,别人完全听不懂。
(3)颞叶后部(37区)受损后产生遗忘性失语或命名不能患者称呼物件及人名的能力丧失,但能叙述是如何使用的。
别人告知名称时,他能辨别对方讲的是否正确。
(4)颞叶深部或视辐射受损可产生偏盲或象限性盲。
4.枕叶损害:主要引起视觉障碍。
中枢性偏盲、幻视、视觉认识不能、视物变形。
九、中枢神经损伤病例分析举例1.病例分析(1):张××,23岁,主因发热、双下肢无力3天,排尿困难1天入院。
神经系统检查:双下肢肌力Ⅱ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消失,病理征末引出。
无肌肉萎缩。
乳头水平以下痛觉减退,关节位置觉、音叉振动觉消失。
膀胱充盈不能自己排尿。
(1)提出问题:①有哪些神经系统障碍(运动、感觉、植物神经)。
②定位诊断。
(2)症状体征分析:①运动障碍:双下肢肌力Ⅱ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消失,病理征末引出。
①感觉障碍:乳头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均消失。
③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
(3)损伤定位分析:根据有双下肢瘫痪,乳头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均消失,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
这三大障碍定位在脊髓,为T4节段横贯性损害。
脊休克期。
2.病例分析(2):王××,69岁,主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天入院。
实用总结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之各部位损害表现及定位
实用总结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之各部位损害表现及定位上次,我们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颅神经(实用总结 |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之颅神经篇)以及感觉、运动及反射(实用总结 |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之感觉、运动系统与反射)进行了总结。
那么今天,我们将带来最后一块内容——各部位损害的表现及定位。
大脑半球额叶a. 外侧面:以脑梗死、肿瘤和外伤多见•额极病变: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思维下降•中央前回病变:刺激性病灶:对侧上下肢或面部的抽搐(jackson癫痫)继发全身性癫痫发作破坏性病灶:多引起单瘫,上部受损产生对侧下肢瘫痪,下部受损产生对侧面,舌或上肢的瘫痪,严重而广泛的损害可出现对侧偏瘫•额上回后部病变:强握反射,摸索反射•额中回后部病变:刺激性病灶: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破坏性病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额中回后部病变时书写不能•优势额下回后部病变:运动性失语b. 内侧面:多见于大脑前动脉闭塞、矢状窦旁脑膜瘤旁中央小叶病变:对侧膝以下瘫痪,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压迫两侧下肢运动区而使其产生瘫痪,伴有尿便障碍c. 底面:多见于额叶底面的挫裂伤,嗅沟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病损主要位于额叶眶面,表现为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多尿,高热,出汗,皮肤血管扩张等症状•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顶叶主要产生皮层性感觉障碍,失用和失认症a. 中央后回和顶上小叶病变:•破坏性病灶:病灶对侧肢体复合性感觉障碍如实体觉,位置觉,两点辨别觉和皮肤定位觉得减退和缺失•刺激性病灶:病灶对侧肢体的部分感觉性癫痫如扩散到中央前回运动区,可引起部分性运动性发作,也可扩展为全身抽搐及意识丧失b. 顶下小叶(缘上回和角回)病变:•体象障碍•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syndrome):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读•失用症指脑部疾患时患者并无任何运动障碍,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和感觉障碍,也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等原因,在企图做出有目的或精细动作时不能准确执行随意性动作,有时也意味着患者不能在全身动作的配合下正确使用一部分肢体功能去完成本来已经形成习惯的动作,如不能按要求做伸舌,吞咽,洗脸,刷牙等简单动作左侧缘上回是运用功能的皮质代表区,由该处发出的纤维至同侧中央前回,再经胼胝体到达右侧中央前回,因此左侧缘上回病变可产生双侧失用症颞叶听觉、语言、记忆及精神活动障碍•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损害:感觉性失语•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损害:命名性失语•颞叶钩回损害:钩回发作(幻嗅和幻味,做舔舌、咀嚼动作)•海马损害:可发生癫痫,出现错觉,幻觉,自动症,情感精神异常,内脏症状和抽搐,还可导致严重的近记忆障碍•优势侧颞叶广泛病变或双侧颞叶病变:精神症状•颞叶深部的视辐射纤维和视束受损:视野改变,表现为两眼对侧视野同向上象限盲枕叶a. 视觉中枢病变:刺激性病变:出现闪光,暗影等幻视现象破坏性病变:出现视野缺损,视野缺损的类型取决于视皮质损害范围的大小•双侧视觉中枢病变:可产生皮质盲,表现为全盲,视物不见,但对光反射存在•一侧视中枢病变:可产生偏盲,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而中心视野不受影响,称为黄斑回避•距状裂以下舌回损害: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距状裂以上楔回损害: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b. 优势侧纹状区周围病变:患者并非失明,但对图形,面容或颜色等失去辨别能力,有时需要借助触觉方可辨认→视觉失认c. 顶枕颞交界区病变:视物变形,患者所看物体发生变大,变小,形状改变等现象,有时是癫痫的先兆岛叶刺激性病灶可引起内脏运动改变,如唾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加等;破坏性病灶多引起内脏运动和感觉的障碍边缘叶边缘系统:边缘叶、杏仁核、丘脑前核、下丘脑、中脑被盖、岛叶前部、额叶眶面等结构,边缘系统与网状结构和大脑皮质有广泛联系,参与高级神经,精神和内脏的活动,边缘系统损害时可出现情绪及记忆障碍,行为异常,幻觉,反应迟钝等精神障碍及内脏活动障碍内囊•完全性内囊损害:三偏综合征•部分性内囊损害:由于内囊前肢,膝部,后肢的传导束不同,不同部位和程度的损害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偏身共济失调,一侧中枢性面舌瘫或运动性失语中 1-2 个或更多症状基底节•新纹状体病变: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综合征•旧纹状体及黑质病变: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间脑丘脑i. 丘脑综合征:对侧感觉缺失和/或刺激症状,对侧不自主运动,可有情感与记忆障碍丘脑外侧核群尤其是腹后外侧核和腹后内侧核受损产生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各种感觉均发生障碍•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重于浅感觉•肢体及躯干的感觉障碍重于面部•可有深感觉障碍所导致的共济失调•感觉异常•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丘脑痛):疼痛部位弥散,不固定;疼痛的性质多难以描述;疼痛可因各种情绪刺激而加剧;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ii. 丘脑至皮质下(锥体外系统)诸神经核的纤维联系受累:产生面部表情分离性运动障碍,即当患者大哭大笑时i,病灶对侧面部表情丧失,但令患者做随意动作时面肌并无瘫痪iii. 丘脑外侧核群与红核,小脑,苍白球的联络纤维受损:产生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可出现舞蹈样动作或手足徐动样动作iv. 丘脑前核与下丘脑及边缘系统的联络纤维受损:产生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及强哭强笑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及其纤维束→中枢性尿崩症•散热和产热中枢→体温调节障碍•饱食中枢和摄食中枢→摄食异常•视前区与后区网状结构→发作性睡眠综合征•腹内侧核和结节区→生殖与性功能障碍•后区和前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上丘脑帕里诺综合征(Parinaud syndrome)•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受损)•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向上的凝视麻痹(上丘受损)•神经性聋(下丘受损)•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底丘脑偏身投掷运动脑干脊髓1. 前角损害: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脊髓前角灰质炎2. 后角损害:分离性感觉障碍(病灶侧相应皮节出现同侧痛温觉缺失,触觉保留)脊髓空洞症/髓内胶质瘤早期3. 中央管附近的损害:双侧对称的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减弱或消失,触觉保留)脊髓空洞症,脊髓中央管积水或出血4. 侧角损害:C8-L2: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泌汗障碍、营养障碍C8-T1:Horner 征:眼裂缩小,眼球轻微内陷,瞳孔缩小,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 S2~S4: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5. 前索损害:脊髓丘脑前束受损:对侧病变以下粗触觉障碍刺激性病变:病灶对侧水平以下难以形容的弥散性疼痛,常伴感觉过敏6. 后索损害:薄束楔束损害: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由于精细触觉障碍不能辨别在皮肤书写的字和几何图形刺激性病变:相应支配区可出现点击样剧痛7. 侧索损害:对侧肢体病变水平以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和痛温觉障碍8. 脊髓束性损害:薄束,楔束损害:深感觉障碍锥体束损害:中枢性瘫痪脊髓小脑束损害:小脑性共济失调9. 脊髓半侧损害:脊髓半切综合征10. 脊髓横贯性损害:受损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均消失或减弱、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括约肌障碍策划 | 江十一。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神经系统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是神经学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
根据病史、病情和神经系统体征,综合分析来确定神经系统的损害程度、部位和类型,从而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神经系统体征是通过神经系统检查获得的信息,医生可以通过体征的表现来确定神经系统是否损伤。
常见的神经系统体征包括:感觉障碍感觉障碍通常表现为疼痛、麻木和刺痛。
医生可以通过触觉、热觉、冷觉、震动感觉和深反射等检查方式来确定感觉障碍的存在和程度。
运动障碍运动障碍通常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肉痉挛、震颤和运动失调。
医生可以通过肌张力、反射和肌力等检查方式来确定运动障碍的存在和程度。
自主神经障碍自主神经障碍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体温异常、尿频和便秘等症状。
医生可以通过心率、血压和瞳孔等检查方式来确定自主神经障碍的存在和程度。
神经系统定位神经系统定位是指确定神经系统损伤的具体部位。
通常的方法包括:局限性症状法局限性症状法是根据特定神经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来确定损伤部位的方法。
例如,单侧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通常是大脑半球后内侧区的病变所致。
神经系统图谱法神经系统图谱法是通过观察乃至标准化分析神经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的分布规律,来确定损伤部位的方法。
例如,颞叶癫痫发作通常具有头部偏向、口部自动运动和突发性认知障碍等特征。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神经系统定位中最精准的方法,通常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脑电图和神经肌肉电图等检查来确定损伤部位。
神经系统定性诊断神经系统定性诊断是指确定神经系统损伤的类型。
通常的方法包括:损伤性疾病损伤性疾病是指神经系统被外界物理和化学因素损伤导致的疾病,如脑外伤、吸毒等。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指神经系统因代谢异常而导致的疾病,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指神经系统被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导致的疾病,如脑膜炎、脑炎等。
免疫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是指由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周围神经损伤定义以及鉴别诊断
臂丛神经损伤
病因:牵拉伤,使头部与肩部向相反方 向分离
上臂丛:C 5,6,7 三角肌肉和肱二头肌肉麻 痹
下臂丛:C8T1,尺神经和部分正中神经和 桡神经麻痹
全臂丛:迟缓性瘫,
周围神经损伤定义和鉴别诊断
臂丛根性撕脱伤
C5-7:肩胛提肌,菱形肌及前锯 肌麻痹
C8T1:Horner征: 感觉支配丧失
二、诊断 Diagnosis
1、外伤史:部位、性质、时间。 2、临床表现: ①运动:主动运动、肌力。 ②感觉:深、浅感觉 ③植物N功能:皮肤营养状态
淀粉碘试验 茚三酮试验 ④Tinel征(N干叩击试验) ⑤ 神经电生理检查
周围神经损伤定义和鉴别诊断
周围神经损伤定义和鉴别诊断
周围神经损伤定义和鉴别诊断
水平的改变(近年的研究观察) ③神经(干、束)暂时性失去传导功能。
A肌肉运动障碍,但无肌肉萎缩 B感觉迟钝,但无消失。 C有生物电反应。
周围神经损伤定义和鉴别诊断
周围神经损伤定义和鉴别诊断
④临床伤情:手术牵拉,挫伤、止血带压迫。 ⑤可自行恢复,无需手术。 一般几周后恢复,最迟不超过6个月。
周围神经损伤定义和鉴别诊断
周围神经损伤定义和 鉴别诊断
周围神经损伤定义和鉴别诊断
什么是周围神经 What is peripheral nerve
在中枢神经以外的,连接神经细胞与终末器 官的神经纤维集束和神经结缔组织组合的束干结 构。
作用:传导神经细胞和末梢感受器的生物电冲动 (刺激)
特点:1、传导性 2、混合性 3、再生性
周围神经损伤定义和鉴别诊断
坐骨神经损伤
➢ 组成: ➢ 分支: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 高位损伤:股后肌肉、小腿及足部肌肉全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 体格检查:体温36.8℃,呼吸18次/分,脉搏76次/分,血 压175/96 mmHg。
神经系统检查:
• 嗜睡状,混合性失语,查体不完全合作; • 双眼向左侧凝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0mm,对光
反射存在,双侧眼底检查:视网膜动静脉比例1:3,动脉僵 直,动静脉交叉后之小静脉曲张,视乳头边缘清;双侧额纹 对称,右侧鼻唇沟变浅,示齿时口角偏左,伸舌偏右; • 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上肢肌力Ⅱ级、下肢肌力Ⅲ级、 • 腱反射较对侧活跃,右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 右侧偏身痛刺激反应较对侧迟钝, • 脑膜刺激征阴性。
上睑下垂, ➢完全损害时 眼球向外下斜视、复视,
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
(2)滑车神经麻痹
➢眼球外下方活动受限, ➢下视时复视
(3)展神经麻痹
➢内斜视,复视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 核性眼肌麻痹
特点: ① 双侧眼球运动障碍 ② 脑干内临近结构的损害 ③ 分离性眼肌麻痹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双眼向对侧注视时,患侧 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 可外展,伴单眼眼震
两眼同侧注视时,患 侧眼球不能外展,对 侧眼球内收正常
图2-28 核间性眼肌麻痹
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 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 注视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 但有水平眼震
2. 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
视力减退或消失,瞳孔扩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 失。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神经损伤平面的确定----基本定义
神经损伤平⾯的确定----基本定义⽪区:指多个神经段(神经根)内感觉神经轴突所⽀配的⽪肤区域。
肌节:指受每个节段神经根运动轴突所⽀配的⼀群肌纤维。
神经平⾯指脊髓具有⾝体双侧感觉、运动功能的最压节段。
⽤右侧感觉节段、左侧感觉节段、左侧运动节段、右侧运动节段这四个节段来判断神经平⾯。
感觉和运动平⾯指具有⾝体两则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椎⾻平⾯:指X线检查发现损害最严重的椎体平⾯。
不完全损伤:如果发现损伤神经平⾯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这种损伤为不完全性损害,骶部感觉包括肛门粘膜⽪肤联接处和深部肛门的感觉。
运动功能检查是⽤⼿指肛检确定肛门外括约肌的⾃主收缩。
完全性损伤:指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
部分保留区域(ZPP):指仍保留部分神经⽀配的最低神经平⾯、⽪区和肌节。
在最低正常平⾯以下发现受损感觉运动功能时,应记录⾝体两侧的部分保留区域的受累平⾯。
本术语只⽤于完全通损伤。
骶部保留(Sacrsl Sparing)。
脊髓损伤时最低的保留区域为会阴部的组织边缘,因为此处的⾎液是由根动脉(Radicular arteries) 所供应。
此处的感觉是由最低的骶段神经⽀配。
因此,没有鞍区感觉者均为完全性能脊髓损伤,损伤平⾯以下的感觉完全丧失。
神经根逃逸。
如果脊髓损伤⾄该节段并涉及到神经根,且该神经根没有还未分离时,可以有最接近的1—2个节段神经恢复。
该⽔平的恢复是低位运动神经元的。
脊髓震荡。
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理功能丧失可见于只有单纯性压缩性⾻折,甚⾄放射线检查阴性的病⼈。
⼀般认为这种情况脊髓并没有机械性压迫,也没有解剖上的损害。
另⼀种假设认为脊髓功能丧失是由于短时间压⼒波所致。
缓慢的恢复过程提⽰反应性脊髓⽔肿的消退。
此型病⼈常见反射亢进但没有肌⾁痉挛。
采⽤深肌腱反射鉴定与脊髓节段相应的反射弧。
C5:肱⼆头肌反射 C6:旋后肌反射 C7:三头肌反射 L3股四头肌反射 S1:腓肠肌反射 S2,3,4:球肛门反射四肢瘫:指由于脊髓腔内脊髓神经组织的损伤造成颈段运动感觉功能的损害和丧失,四肢瘫引起上肢、躯⼲、⼤腿及盆腔脏器的功能损害,不包括臂丛病变或椎管外周围神经的损伤。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这个一定要看!!!)
神经系统疾病分析诊断一、分析诊断步骤1.定向诊断: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有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2.定位诊断:病变部位何在,即解剖诊断。
是从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推断其受损的部位。
3.定性诊断:决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即病因诊断。
(血管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变性、外伤性、遗传性、占位性、发育异常等)A.血管性:急性起病,速达高峰。
B.感染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数日至数周发展至高峰。
少数暴发性起病,数小时至1天达高峰。
伴有感染症状。
C.脱髓鞘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缓解~复发。
D.变性: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但主要侵犯某一系统,如ALS、AD、PD等。
E.外伤性:明确外伤史。
F.肿瘤性: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
G.遗传性:儿童或青春期起病,部分成年期发病。
H.发育异常。
二、分析诊断原则1.意义:定位诊断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核心和基础,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最具有特色之处。
2.原则: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临床诊断多从此二大障碍着手分析。
三、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特征1.缺损症状:如感觉丧失、肌肉瘫痪等。
2.释放症状:如锥体束损害后瘫痪时肢体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巴彬斯基征阳性;基底节病变所产生的手足徐动症等。
3.刺激症状:如癫痫、灼性神经痛等。
4.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时丧失。
如脑休克、脊髓休克等。
四、定位诊断的步骤1.归纳:根据病史以及查体所见,归纳提取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体征和症状。
2.分析:损伤哪些结构可导致出现这些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体征和症状。
3.定位:什么部位损伤最能满足临床所见的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结构基础(即在有限区域内能造成相关结构的同时损伤)。
根据中枢神经各部分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点,推测最为可能的损伤部位;并根据在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伤后临床表现的特点不同,推断损伤部位的高低(阐述做出定位诊断的理论基础)。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是一种医学诊断方法,通过对神经系统病变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方法包括:
1.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分析: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感觉障碍、肌力减退、反射异常等,可以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
2.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直接显示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对于脑卒中、脑肿瘤、脊髓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神经肌肉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可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对于癫痫、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神经系统病理学检查:包括脑组织活检、脑脊液检查等,可以直接观察和分析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于神经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应用以上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思路
二、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易疲劳是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临床特征,肌肉活动时无力加重而休息时恢复。在病史采集中病人也通常会诉及活动后疲劳的休息后缓解的病史。查体时应能显示易疲劳性肢体近端对称性无力,没有感觉丧失,重复性动作试验肌力下降,短暂休息肌力恢复;持续向上凝视造成上睑下垂;无力常呈极端近身体中央性的,肌肉形态正常,没有萎缩或肌束颤动,肌张力和反射正常。
3、运动和感觉缺损的模式。皮质损害累及面部、上肢和躯干,但不累及下肢。即使小的皮纸下损害也累及全部联合纤维,因此皮质下损害引起完全性半侧瘫痪,累及面部、上肢和下肢感觉。
4、视野缺损的表现。视觉通路大部分长度在皮质下,皮质损害一般不影响视觉纤维,视野缺损提示皮质下损害。
小结:神经解剖重要部位的疾病的特点
一、肌肉疾病
肌肉疾病往往引起肌肉近身体中央的对称性无力而无感觉丧失。例如当病人诉及双下肢或双上肢的近端对称性无力时,应观察或询问病人能否不用双手从轿车里出来,蹲下能否自行站起;或病人能否抱动小孩,能否抬起提起重物或者挑水等。值得注意的是肌病造成的无力很少局限于一侧,且真正的感觉障碍不应发生于任何局限于肌肉的疾病。体格检查中应可发现肢体近中央的无力,无感觉丧失,肌肉形态一般正常,没有萎缩和肌束震颤,肌张力通常正常或轻度降低,发射也正常或轻度降低。医.学.全在线
1、皮质损害的特殊表现。主侧半球皮质疾病最有帮助的症状是语言不能。非主侧半球皮质机能障碍常造成视空间障碍,病人常有忽略和否认意识。痫性发作几乎总是起源于皮质。
2、感觉缺损的类型。大多数初级感觉形式影响“丘脑”的意识而不需要皮质的感觉,因此有明显麻木、感觉丧失的提示为皮质下损害。皮质性感觉丧失更为精确,比如两点辨别觉,精确定位觉,实体觉,图形觉。
五、脊髓疾病
神经损伤鉴定标准
神经损伤鉴定标准
神经损伤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于正常人,表现为神经功能异常,如痛觉、触觉、运动功能受限等。
2. 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可靠的神经损伤鉴定方法,包括电生理检查和神经肌肉检查。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确定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3.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神经损
伤的位置和程度,对于某些部位的神经损伤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4. 凝视定位试验(Fixation test):该试验是在显微镜下进行的,通过观察双眼在凝视一个物体时的角度差异来判断神经损伤的位置和程度。
综上所述,神经损伤的鉴定应综合采用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凝视定位试验等多种方法,以达到最准确的诊断效果。
法医鉴定神经损伤的标准(一)
法医鉴定神经损伤的标准(一)
法医鉴定神经损伤的标准
简介
•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人身伤害,对受害者的身体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法医鉴定在神经损伤的诊断和赔偿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神经损伤的定义
•神经损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病理改变。
神经损伤的分类
1.轴突损伤
–轴突尽头损伤
–轴突完全断裂
–轴突局部断裂
2.神经鞘损伤
–部分鞘损伤
–鞘完全断裂
3.神经元损伤
–神经细胞体和突起受损神经损伤的鉴定标准
1.受损神经部位的检查
–神经损伤部位的触诊
–神经受刺激时的反应
–神经电活动检测
2.病理改变的检查
–神经病理解剖学检查
–神经组织镜检
3.功能状态的评估
–神经病理生理学检查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量表4.辅助检查手段
–磁共振成像
–神经病理生理学检测方法
–神经肌电图检查
神经损伤的评估指标
1.受损程度
–神经损伤的轻重程度
–受损面积或长度
2.功能损伤
–感觉功能受损程度
–运动功能受损程度
–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
3.功能恢复预后
–神经损伤后的康复可能性
–功能恢复的时间和进程
神经损伤的鉴定误差与争议
•神经损伤的鉴定存在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差异,导致争议和误差。
结论
•法医鉴定在神经损伤的诊断和赔偿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需要注意其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差异,以减少鉴定误差和争议的发生。
神经定位诊断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了解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并学会运用临床体征进行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
实验时间:2023年11月X日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实验材料:人体神经解剖模型、神经学检查工具、解剖图谱、实验指导书实验方法:1. 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学习:- 通过解剖图谱和神经解剖模型,详细学习神经系统各个部分的结构,包括脑、脊髓、颅神经、脊神经、周围神经等。
2.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学习:- 学习神经损伤的基本原理,包括脊髓、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的损伤特点。
- 学习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3. 临床体征观察与诊断:- 观察并记录实验对象的各种临床体征,如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反射改变等。
- 结合神经解剖知识,分析临床体征,进行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4. 实验操作:- 使用神经学检查工具,对实验对象进行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 记录检查结果,并与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步骤:1. 神经系统解剖结构观察:- 观察大脑、脊髓、颅神经、脊神经、周围神经等结构的位置、形态和分布。
2.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学习:- 阅读实验指导书,学习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
3. 临床体征观察与诊断:- 观察实验对象的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 结合神经解剖知识,分析临床体征,进行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4. 实验操作:- 使用神经学检查工具,对实验对象进行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 记录检查结果,并与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1. 神经系统解剖结构观察:- 成功识别大脑、脊髓、颅神经、脊神经、周围神经等结构的位置、形态和分布。
2.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学习:- 掌握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3. 临床体征观察与诊断:- 观察到实验对象存在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反射改变等临床体征。
- 结合神经解剖知识,成功进行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题目: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内容摘要:神经系统定性、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即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是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提供的线索,确定神经系统疾病损害的部位。
定性系统是为了确定疾病的病因,因不同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有各自不同的演变溃规律,根据病人主要症状体征的发展变化,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通常可对疾病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定位诊断:1、首先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辨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神经根、神经丛和周围神经),还是肌肉系统(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以及是否为其他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如:脊髓前脚细胞以上的上运动神经元症状主要是:①肌张力②病理反射是否存在③腱反射是否亢进。
一些大脑病变,如右侧上肢瘫痪,考虑左侧大脑深部的中枢病变;大脑中动脉堵塞出现三偏症状;额叶损伤出现一些精神症状;运动性失语为优势额叶下回病变引起。
小脑梗塞出现眩晕、共济失调等症状。
外周神经病变如背神经、臂丛神经、腰丛神经、坐骨神经的病变,如腰椎椎间盘突出等。
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如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包括: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呈晨轻暮重的波动性变化,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2、其次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为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或系统性。
3、通常定位诊断要遵循一元论的原则。
4、定位诊断应高度重视病人的首发症状,可能提示病变的主要部位,有时还可指示病变的性质。
5、定位诊断重应注意的问题: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在相应的病灶;疾病在发病之初或进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所在;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的某些先天性异常;临床上经常遇到无任何病史、体征,但辅助检查确意外的发现确切的脑不病。
二、定性诊断:从病因学上分类1、血管性疾病: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起病急骤,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若年轻人考虑颅内动脉瘤,更年轻的考虑动-静脉畸形。
常见神经损伤定位
常见神经损伤定位①挠神经损害:挠神经主要支配上肢伸肌肌群,损害后突出表现为手腕下垂,腕及手指不能伸直,感觉障碍仅见于拇、食指背侧小三角区。
高位损害时则上肢伸肌全瘫痪,前臂挠侧感觉亦受累。
如果是肘上损伤那么前臂中立位屈肘(肱桡肌)和桡侧伸腕(桡侧腕长、短伸肌)的动作明显受限或者出现功能障碍,出现垂腕状态和户口区麻木。
如果在肘下,则上述情况不明显,而主要是尺侧伸腕和伸指伸拇受限或者功能障碍。
垂腕状态下,可以有桡侧伸腕能够完成的体征肘下可以借助是否有旋后动作以及尺侧腕伸,各指背伸的功能检查进行进一步的定位诊断。
②尺神经损害:尺神经主要支配尺侧腕,指屈肌和骨间肌,损害后表现为掌屈力弱,小指活动和拇指内收不能,各指分开、拼拢不能,骨间肌、小鱼际肌萎缩而呈爪状。
③正中神经损害:正中神经属臂丛,掌长肌腱外侧行;此处浅表损伤,鱼际萎缩猿爪样。
正中神经主要支配前臂的旋前、掌屈、指屈和拇指对掌等肌肉,损害后出现前臂旋前困难,手腕外展屈曲以及第一、二、三指屈曲不能,鱼际肌明显萎缩形成“猿手”,伴第一至三指及无名指的挠侧感觉减退,早期可有灼性神经痛。
外伤及压迫性病多见。
腕部操作时主要表现为拇指运动障碍,见于腕管综合征。
④坐骨神经干损害:坐骨神经主要支配股后侧肌群和小腿肌肉,损伤后的主要特点有:沿坐骨神经走行(从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的放散性疼痛,股后侧肌群、小腿和足部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致屈膝及伸屈足困难。
小腿外侧痛觉减退,牵拉坐骨神经时出现疼痛,故Kernig 征Laseque征等阳性。
多见于炎症、梨状肌综合征等。
⑤腓总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支配下肢的腓骨肌及胫骨前肌群,损伤后出现足下垂(致行走呈跨阈步态),足、趾不能背屈,足不能转向外侧,小腿前外侧肌肉萎缩,小腿前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障碍。
常见于外伤。
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感觉及颅N
• 4. 疼痛:局部、放射、扩散性痛、牵涉性、 灼性神经痛、幻肢痛、闪电样痛等。
36
2020/11/3
36
感觉障碍的性质-破坏性症状
• 1.感觉缺失: 对刺激的感知能力丧失。
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在同一部位各种感觉全 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 在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 失,而其他感觉保存。
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的诊断 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
2020/11/3
1
神经系统的症状
• 缺损症状:神经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如 内囊损伤的偏瘫
• 释放症状:高级中枢受损后,原受抑制的低级中枢出 现功能亢进。如锥体束受损的、张力增高
• 刺激症状:神经结构受刺激后所产生的过度兴奋活 动。如肿瘤刺激大脑的癫痫发作
• 味觉纤维于面神经管内膝
状神经节发出-成鼓索神
经-支配舌前2/3味觉
• 脑桥上涎核发出副交感纤维 -舌下腺、下颌下腺、泪 腺。
25
2020/11/3
25
面神经损害症状
• 膝状神经节前损害:舌前2/3味 觉障碍、听觉过敏过度回响。
• 膝状神经节病变:周围性面 瘫+听觉过敏+舌前2/3味 觉+外耳道疱疹称Hunt综合 征
• 外展神经:眼球内斜视。不能外展,病侧注 视时复视。
• 滑车神经:(少见)向外下注视时复视。
12
2020/11/3
12
13
2020/11/3
13
核性眼肌麻痹
• 核性眼肌麻痹 特点:“交叉瘫”,即同侧眼 肌麻痹,对侧肢体偏瘫。见于脑干病变。
• 单纯滑车神经及展神经核损害少见,常伴有 桥脑和脑桥损害的体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
概述
⏹神经损伤,包括脊髓、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的损伤。
⏹人体有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和5对骶神经。
⏹C5-T1神经支配上肢,T12-S4神经支配下肢
运动肌力:
⏹支配运动肌力的冲动在脊髓内是通过皮质脊髓束传递的。
⏹神经根断裂引起它肌节失神经支配,使其所支配的肌肉麻痹,皮质脊髓束断裂则产
生痉挛性瘫痪
感觉:
⏹人体痛温觉是在脊髓内经外侧脊髓丘脑束传送的
⏹触觉是在脊髓内经腹侧脊髓丘脑束传送
⏹脊髓或神经根病变首先导致触觉丧失,随之痛觉丧失。
⏹在神经根损伤的恢复过程中,则应痛觉比触觉先恢复
⏹检查感觉时,触觉与痛觉应分别检查,前者用棉拭,后者用针进行检查。
⏹感觉检查结果以感觉正常、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迟钝或感觉消失,并按其范
围记录于图表上。
反射:
⏹牵张反射弧是由能够对牵张产生反应的器官(肌梭)、周围神经(轴突)、脊髓突触
和肌纤维组成。
⏹冲动从大脑向下沿上运动神经元来调节反射。
⏹基本反射弧中断引起反射消失;
⏹神经根受压则出现反射减弱;
⏹上运动神经元对反射有规律的控制中断,最终将导致反射亢进。
反射的检查结果用正常、增强、减弱来表示。
⏹神经定位诊断应用于脊髓损伤、发育异常、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神经根撕脱和
脊髓本身的病变。
⏹注意:脊髓或神经根病变与周围神经干损伤两者之间的区别,表现在运动肌力、感
觉和反射的变化在肢体上分布范围不同,两者各有自己的特殊表现形式。
⏹脊髓或神经根病变引起节段性的运动肌力,感觉和反射改变;
⏹周围神经干损伤时,由于一个周围神经干有来自于多个神经根的神经纤维组成,损
伤后则以每一神经的特殊支配区的运动肌力、感觉和反射改变为特征。
上肢神经根定位:
C5-T1神经根的定位:
C5神经根的定位:
⏹C5神经根定位的主要标志性表现为:
运动(三角肌)-肩外展
反射-肱二头肌反射
感觉:上臂外侧
肌肉检查:
⏹三角肌:C5神经根(腋神经)
肱二头肌:C5-6神经根(肌皮神经)
反射检查:
肱二头肌反射:
感觉检查:
上臂外侧(腋神经):C5神经根支配上臂外侧的感觉,从肩部顶端至肘部。
而腋神经的感觉绝对支配区位于三角肌外侧部之上。
C6神经根的定位:
⏹C6神经根定位的主要标志性表现为:
⏹运动(挠侧伸腕肌)-伸腕
⏹反射-肱挠肌反射
⏹感觉-前臂外侧、拇、示指
肌肉的检查:
⏹挠侧腕伸肌:挠侧腕长短伸肌(挠神经)C6
⏹尺侧腕伸肌:C7挠神经
⏹肱二头肌:C6神经(肌皮神经)。
肱二头肌除了有C5神经支配外,部分由C6神经
支配。
主要检查其屈肘功能。
⏹反射检查:
⏹1、肱挠肌反射:肱挠肌是通过挠神经由C6神经支配的。
⏹2、肱二头肌反射:
⏹感觉的检查:
⏹前臂外侧(肌皮神经):C6神经支配前臂外侧,拇、示指和中指挠侧一半的皮肤感
觉。
C7神经根的定位诊断:
⏹C7神经根定位的标志性表现为:运动(屈腕肌)-屈腕、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感
觉:中指
肌肉检查:
⏹肱三头肌、屈腕肌和伸指肌虽然有部分又C8神经支配,但他们主要是由C7神经支
配的肌肉,可通过检查这些肌肉来确定C7神经的定位。
⏹肱三头肌的检查:C7神经(挠神经),主要的伸肘肌
⏹挠侧屈腕肌:正中神经C7支配
⏹尺侧腕屈肌:尺神经C8支配
⏹指伸肌:C7神经(挠神经),包括指总伸肌、示指固有伸肌和小指固有伸肌
反射的检查:
肱三头肌反射:由挠神经中的C7神经支配
C8神经根定位:
⏹C8神经根的定位主要标志性表现为:运动(屈指肌)-屈指、感觉-环、小指及前
辈内侧的远侧一半
⏹肌肉的检查:
1.指屈肌:指浅屈肌:正中神经C8神经支配;指深屈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C8神经。
2.蚓状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C8(T1)神经
屈曲远侧指间关节的指深屈肌和屈曲掌指关节的蚓状肌,通常是手的尺侧一半接受尺神经的支配,挠侧一半接受正中神经的支配。
屈曲近侧之间关节的指浅屈肌仅由正中神经支配,C8神经根和正中神经损伤时可使其功能受到影响。
⏹感觉检查:前臂内侧(前臂内侧皮神经)环小指
小指尺侧是尺神经的感觉绝对支配区(主要是C8神经支配),是C8神经感觉定位检查最
可靠的部位。
T1神经根定位:
⏹T1神经根定位的主要的主要标志性表现为:运动(骨间肌)-手指内收外展;感觉
-前臂内侧的上半部和臂内侧的下半部
躯干和下肢神经的损伤:
⏹T2-T12神经根定位:
1.肋间肌:肋间肌的神经支配是呈节段性的,因此难于对肋间肌进行单个神经根定位。
感觉检查:T4的感觉支配区横过乳头,T7平剑突,T10平脐,T12平腹股沟.
T12-L3定位诊断:
1.肌肉检查:髂腰肌(T12/L1-L3)是主要的屈髋肌
髋关节的内收群:由L2-L4(闭孔神经)支配.
L4神经根定位:
⏹L4神经根定位的主要标志性表现为:运动-胫前肌-足内翻反射、反射-膑腱反射、感
觉-小腿内侧,足内侧。
1.运动肌力的检查:
⏹胫前肌:由L4神经(腓深神经)支配
反射检查:膑腱检查
膑腱检查(膝反射):是一种深反射,它的神经支配是L2L3和L4神经根,主要是L4神经根。
⏹ 3.感觉的检查:L4支配的皮肤感觉区包括小腿内侧,并一直延伸到足内侧。
L5神经根定位:
⏹L5神经根定位诊断主要标志性表现为:运动-趾长深肌-伸趾、感觉-小腿外侧和
足背
⏹ 1.肌肉检查:
(1)、深拇长肌:L5神经(腓深神经)支配;
(2)、伸趾长肌、短肌:由L5神经(腓深神经)支配
(3)、臀中肌:由L5神经(臀上神经)支配。
感觉检查:L5支配的皮肤感觉区覆盖于小腿内侧和足的背侧。
S1神经根的定位:
⏹S1神经根定位的主要标志性表现为:运动-腓骨长、短肌-足外翻,反射-跟腱反
射,感觉-足外侧和足底。
⏹ 1.肌肉检查:腓骨长短肌S1神经(腓浅神经),腓肠肌-比目鱼肌S1-S2神经(胫
神经)支配
⏹臀大肌:由S1神经(臀下神经)支配
跟腱反射:
反射检查:足外侧和足底
S2-S4神经根定位:
⏹支配足的内在肌
⏹反射:肛门浅反射
⏹感觉检查:环绕肛门的皮肤感觉区被排列成三层同中心的环状。
外环,接受来自S2
的神经支配;中环受S3神经支配;内环受S45神经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