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 课桌有多长教案1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桌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桌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桌有多长》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长度与测量》第三节《课桌有多长》。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2.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能用厘米和米作单位进行记录;3.通过测量课桌长度,加深对长度单位及测量方法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分享在测量过程中学到的方法和技巧。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解释:
(1)在讲解长度单位换算时,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图示或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1米=100厘米的关系,并通过练习巩固换算能力;
(2)针对读取直尺刻度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准确读取刻度;
(3)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拓展到不同物体的测量,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长度测量是用来确定物体长短的方法,它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今天我们会学习如何使用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测量我们的课桌长度,了解如何使用直尺和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度单位换算和正确使用直尺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演示和步骤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 课桌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课桌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

课桌有多长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

”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

”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1.说一说(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2.找一找(1)认识刻度尺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课桌有多长》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长度单位,学习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于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他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测量的重要性以及测量方法的规范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规范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和规范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正确的长度比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动手操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课桌、课件等。

2.学具:尺子、练习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如桌子、书本、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使用尺子测量教具(如桌子)的长度,并记录在黑板上。

其他学生也在自己的座位上用尺子测量课本或其他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相互测量并比较彼此的长度,然后选代表进行汇报。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长度的问题,如:“哪组的长度最长?哪组的最短?”、“你可以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来回答这个问题吗?”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第3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课桌有多长》(厘米的认识)二、设计理念: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我让学生先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课桌有多长,出现不同的答案,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接下来认识尺子,进而认识1厘米,体会1厘米有多长,接下来认识2厘米、5厘米。

然后用尺子测量小棒的长度。

认识尺子之后,是练习巩固。

小熊测量同一支铅笔却出现不同答案时,由学生讨论找出原因:怎么会这样?起点位置对吗?无论讨论是否能立刻给学生一个结果,起码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考了这个问题,达到了讨论的目的——参与、思考。

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

三、教学目标: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3.初步会用刻度尺中的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仅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五、教学难点:能正确地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准备:课件、直尺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学校新买了一批课桌,每天的学习都要用到课桌,你想不想知道课桌有多长呢?(生答)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课桌有多长》。

师:看,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他们正在量课桌。

同学们仔细观察,女生是用什么工具来测量的呢?(生答:手)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

女生的测量工具是手,她的测量结果是课桌有6拃长。

你们知道1拃有多长吗?一起来跟老师比划一下,像这样伸出我们的小手,大拇指朝下,大拇指和中指,这之间的长度是1拃,这是古时候人们会常用到的测量工具。

原来我们的小手也能来测量物体。

现在把手放下。

师:再来看看男生,他的测量工具是什么?(生答:铅笔),他的测量结果是课桌有4支铅笔长。

师:那老师有一个疑问?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会不一样呢?生:因为测量工具不一样。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单元,主要内容是长度单位的学习和应用。

本单元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学会用这些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他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和几何图形,对数学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学会用这些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学会用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并能够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测量工具、实物模型等。

2.学具:尺子、测量工具、练习本等。

3.教学资源:教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并通过实物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这些单位的大小关系。

二年级数学《课桌有多长》教案

二年级数学《课桌有多长》教案

二年级数学《课桌有多长》教案二年级数学《课桌有多长》教案二年级数学《课桌有多长》教案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P51-52页。

(厘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软尺、卷尺等学生:尺子、铅笔、橡皮、曲别针、小棒1根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课桌,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课桌的面是什么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样摸一摸桌子的长,用手比划一下桌子的长。

那除了我们能用手比划桌子的长,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师:说一说你用什么工具量的?师: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

量的结果是多少?(预设如下)1:我用手量的,有5个手掌那么长。

2:我用书量的,有2本半书那么长。

3:我用铅笔量的,有3枝铅笔那么长。

4: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还多一点那么长。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

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尺子。

(教师出示实物直尺。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出示课件尺子图:观察尺子,你看到了什么?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两个人比一比,数字0到数字1之间的1格,是不是一样长?2、认识厘米这1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厘米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课桌有多长”二、教学目标:1、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的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四、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长度。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谜语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测量“课桌有多长”。

(引进课题)二、自主探索,讲授新知师:同学们,要想知道课桌有多长,我们得先知道课桌得长在哪儿?师:红线经过的地方就是课桌的长。

师:你能想到用什么工具测量出它的长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师顺势提问:为什么同样长的课桌,所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设计意图:让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引导生体会到测量同一物体时应先统一测量标准作为长度单位。

师: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尺子。

说到尺子, 尺子的种类就有很多。

(介绍尺子的种类,丰富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从而引出直尺的测量工具)活动一:看一看师:请你仔细观察,在尺子上你能发现有哪些秘密呢?(引导生观察交流,老师借机补充与小结)活动二:找一找师:尺子上有厘米,那1厘米有多长呢?(通过在尺子上找一找,让生领悟:每相邻的数字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用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捏一捏1厘米的小棒等操作活动,让生感知1厘米的长度,从而将抽象概念更加具体形象化。

师:尺子上有1厘米,生活中哪里藏着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活动三:说一说师:认识了1厘米,那从刻度0到刻度2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3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生发现从刻度0开始量,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长)从刻度1到刻度4之间有儿个1厘米?是几厘米?活动四:量一量、画一画师:认识了测量工具一-尺子,我们就要学会用它来测量我们所要测量的物体。

课桌有多长(定稿教学设计)

课桌有多长(定稿教学设计)

课桌有多长(定稿教学设计)第一篇:课桌有多长(定稿教学设计)《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参赛号:0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中《课桌有多长》。

【教材分析】《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测量》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尺子是每个学生必配的学习用具),他们已经初步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

但1厘米有多长还不是很清楚,还没有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1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教学目标】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有多长;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

3.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产生讨论和思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行为习惯和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地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便利贴。

【学具准备】直尺、橡皮、铅笔、1米以上的软尺【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展示淘气和笑笑遇到的问题,追问: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小结:因为测量工具不同,所以测量结果就不同。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课桌有多长》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并学会用长度单位来测量物品的长度。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来进行实际测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用长度单位来测量物品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

2.如何用长度单位来测量物品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物品的长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2.实践法:通过实际的测量,让学生学会用长度单位来测量物品的长度。

3.合作学习法:通过团队合作,让学生学会分享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模型、测量工具、物品。

2.学具:测量工具、记录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长度。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长度单位来表示这些物品的长度。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并展示长度单位模型。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理解长度单位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测量工具来测量教具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学生相互之间也可以进行测量和记录。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测量过的物品,让学生再次进行测量,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长度单位来测量教室的长度、桌子的长度等。

让学生尝试进行实际测量。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用长度单位测量家里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二年级数学上册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教案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教案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桌有多长说课稿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交流,了解课桌的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交流的习惯,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 学习如何用尺子测量课桌的长度。

3. 交流和分享测量结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度。

难点:准确地用尺子测量长度,并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准备:1. 每组准备一把尺子和一张课桌。

2.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长度单位的图片和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一些长度单位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基本技能训练:教师示范如何用尺子测量课桌的长度,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自己的课桌长度。

3. 交流分享:学生分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交流。

4.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尺子测量教室里的其他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测量长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长度单位的兴趣。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尺子测量家中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第二天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测量课桌长度时的操作是否准确,是否能够熟练使用尺子。

2. 关注学生在交流分享时的表达是否清晰,是否能够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描述。

3.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积极参与程度。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测量结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测量方法进行指导。

2. 在交流分享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学生的描述进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的概念。

3. 在实践活动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合作学习和积极参与的重要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1.教师详细讲解厘米和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2.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强调测量时要对齐尺子的零刻度线,以及读取数据时的注意事项。
3.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准确测量课桌的长度,以及如何处理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4.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测量方法和技巧,强化学生对新知的掌握。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长度测量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家庭作业:
a.请学生在家中选取三种不同长度的物品,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要求写出测量过程和心得体会。
b.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测量过程和结果,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测量中的问题,增进亲子互动。
c.请学生将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在作业本上,培养孩子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2.课堂作业:
a.根据课堂练习的测量活动,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测量报告,内容包括:测量物品、测量方法、测量结果、误差分析等。
b.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准确读取数据。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估算等手段,对物体长度进行初步判断和测量的能力。
3.能够运用已知的长度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课桌的长度、宽度等。
4.培养学生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课桌有多长》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长度单位,学习测量和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

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可能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有的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学会测量和比较物体长度。

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进行准确的测量和比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

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出长度这个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介绍长度单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和比较,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测量和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测量方法尺子比较方法 > <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课桌有多长》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以及长度测量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厘米、米等长度单位,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长度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长度单位的学习和测量方法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如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长度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2.难点: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测量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测量工具、课件等。

2.学具:尺子、测量工具、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和小红比身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身高,引入长度单位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度单位厘米、米,让学生观察并简要介绍。

然后,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选取教室中的物体进行长度测量,如课桌、黑板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长度比较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共6篇)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共6篇)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课题:课桌有多长教学目的:1、再次经历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能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局部作为测量的长度单位。

快看!〔播放古时候人们测量长度的视频〕师:同样的一匹布,为什么两个人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生:...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发现了测量标准不统一是没有准确和公平可言的,所以后来人们就统一了长度单位。

总结:也就是说测量之前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桌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认识刻度尺。

师:你们知道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比拟准确吗?如今就让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在尺子上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预设: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

〔ppt:介绍0刻度,表示起点〔开场〕;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刻度线〕师:这些数字、线有什么规律吗?生1:3种长度的线都叫刻度线。

生2:数字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生3:cm就是厘米。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一般用来测量较短的物体,是较短的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

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的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

你还能再直尺上找到哪段1厘米的长度呢?〔课件演示1cm〕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就是1厘米。

师:请你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是1cm的小棒,用大拇指和食指这样夹住,手指不动,让我们轻轻撤出小棒,看,这个长度就是1cm,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用手比一比,感受一下1厘米大概有多长?生操作。

《课桌有多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课桌有多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课桌有多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在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的课堂上,我以《课桌有多长》为主题,展开了一堂生动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章《我们身边的图形》,主要讲述了长度单位以及如何测量课桌的长度。

我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们了解到了米、厘米、毫米这三种长度单位,并学会了使用尺子和卷尺来测量物体长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学会使用尺子和卷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卷尺、多媒体课件学具:每人一把尺子、一张白纸、一支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把尺子,问学生们:“你们知道尺子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们积极回答,我引导他们认识到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长度。

2. 讲解长度单位我讲解了米、厘米、毫米这三种长度单位,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

3. 测量课桌长度我让学生们分组合作,使用尺子和卷尺测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们兴致勃勃,纷纷动手操作。

在测量过程中,我巡回指导,解答学生们的问题。

4. 例题讲解我出示了一道例题:“一张桌子的长度是120厘米,换算成米是多少?”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换算知识来解决问题。

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5. 随堂练习我给出了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

学生们通过练习,巩固了长度单位换算知识。

6.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板书了长度单位换算公式,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学生们可以根据板书内容,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7. 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请你用尺子和卷尺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并换算成米。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教案:课桌有多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材。

教材中介绍了长度单位以及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理解数值与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2.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每人一把尺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讨论课桌的长度。

2. 认识长度单位:介绍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展示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

3. 学习测量长度:教授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生动手实践,测量课桌长度。

4. 讲解与练习: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如1米=10分米=100厘米。

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知识点。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测量课桌长度的方法,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换算关系:1米=10分米=100厘米测量方法: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尺子测量家里的茶几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学会了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但在长度单位换算方面仍需加强练习。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设计一些有关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家长指导学生用尺子测量家庭物品的长度,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并讨论课桌的长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课桌有多长》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课桌有多长》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如在长度单位学习环节,让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学会长度单位的?有哪些困难和收获?”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例如,让学生评价自己在测量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如在评价环节,教师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积极的反馈。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概念、换算方法和测量技巧。
2.总结学生在测量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给予肯定和鼓励。
3.强调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教室的长度,并写出测量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创新、克服困难的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首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再次,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最后,注重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讲述“小蚂蚁找家”的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课桌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个单元,主要围绕长度单位的学习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长度概念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培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操作活动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自测量和比较长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长度不同的物体,如课桌、书本、铅笔等,以及尺子、测量工具等。

2.教学场地准备:教室空间足够,能够容纳学生进行测量和比较的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长度不同的物体,如课桌、书本、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觉得这些物体哪个最长,哪个最短呢?”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长度概念的思考。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课桌有多长》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以及长度单位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长度有一定的感知,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长度观念。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感受长度单位,培养长度观念,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提高学生的测量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理解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培养长度观念。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理解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测量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长度单位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尺子、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课桌有多长?”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关注,进而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尺子,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并讲解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用尺子测量教具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学生相互交流测量结果,培养长度观念。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长度比较题目,让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教室的宽度是多少米?”让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