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顾恺之的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家顾恺之的简介
顾恺之是东晋非常著名的画家和作家,他被成为中国绘画和书法的鼻祖。
顾恺之博学多识,擅长于山水画和人物画,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画家顾恺之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顾恺之(约348年-409年),字长康,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约364年在南京为石棺寺画维摩诘像,引起轰动。
366年当上大司马参军,392年为殷仲堪参军,405年升为散骑常侍。
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他的画线条连绵流畅,如“春蚕吐丝”。
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摹拓妙法)》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以上三篇文章现今存在最早版本由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抄录以传),提出“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
其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的艺术特色工诗词文赋,尤精绘画。
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
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
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画裴楷像,颊上添三毫,顿觉神采焕发。
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
画谢鲲像于岩壑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志趣。
其画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畅。
顾恺之的作品无真迹传世。
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本。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有突出成就,今存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画论。
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即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即以形写神。
顾恺之的绘画及其理论上的成就,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顾恺之著有《启蒙记》3卷,另有文集20卷,均已佚。
但仍有一些诗句流传下来,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若云兴霞蔚”等,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秀丽景色,充满诗情画意。
东晋兴宁年间(公元363;365年)顾恺之在金陵(今南京)瓦棺寺所画的维摩诘像,有“清羸示病之容,凭几忘言之状”,画出了维摩诘的病容及病中与人对谈时的特殊神色。
这一幅维摩诘像,虽没有流传下来,但受到称颂。
同时,这一记载也说明中国流传的佛教图像,不是完全模仿外来的艺术。
另外,顾恺之曾在画裴楷的肖像时,颊上加了三毫,据说他就是这样简单地借助于细节,加强肖像的神态。
也有记载,他故意把谢鲲画在岩石中间,可见他曾企图用环境来烘托人物的性格。
而且我们知道他在揣摩如何表现嵇康的诗句的时候,他体会到:画“手挥五弦”弹琴时的外形姿态,虽然是手的细小动作,也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画“目送飞鸿”,想凭目光的微妙表现传达出对于天边云际有所眷恋的、捉模不定的迷惘的心绪,则是比较难的。
这些就都是顾恺之作
为一个人物画家,企图细致地描绘微妙的心理变化时,真正认识到了自己工作的界限。
另外,他也曾明白地谈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提出了描绘眼睛是人物画艺术中的最重要的技巧。
以上都说明顾恺之代表了这一时期人物画艺术的新发展。
顾恺之的作品真迹,今已无传。
只有若干流传已久的摹本。
其中最精美的是《女史箴图》(隋代摹本,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和《洛神赋图》(宋代摹本,故宫博物院藏),都很能说明顾恺之时代的画风和艺术水平。
《女史箴图》可以算作一篇文章的几段插图。
《女史箴》一文是西晋张华所作,他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据说是用以讽刺放荡而堕落的皇后贾氏。
其内容是教育封建宫廷妇女们如何为人,如何自保的一些人生经验和道德箴条。
顾恺之这一《女史箴图》画卷,描绘一系列的动人形象,从她们的身姿仪态中透露出了这些古代宫廷妇女的身份和丰采。
画家的笔墨是“简澹”的。
古人称其勾勒轮廓和衣褶所用的线条“如春蚕吐丝”,也形容为“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在《女史箴图》中保留了这些线条的联绵不断、悠缓自然、非常匀和的节奏感。
《洛神赋图》,古代有名的诗人曹植用神话隐喻着失落了爱情的感伤的诗篇《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
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
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她死后,曹丕把甄氏遗留的玉镂金带枕给了曹植。
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
余作了一篇《感甄赋》,塑造了洛神(传说伏羲的女儿,在洛水溺死后为神)的动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儿子曹叡将它改名为《洛神赋》。
《洛神赋图》在古代曾被很多画家画过,而且有很多宋代摹本,都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摹本。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两卷,人物形象基本上类似,只在构图上有景物繁简的不同。
那一景物较简的,在风格上具有更多的六朝时代的特点。
画卷的开始便是曹植和他的侍从在洛水之滨遥望,那寄寓着他的苦恋的、美丽的洛水女神,出现在平静的水上。
画面上远水泛流,洛神含情脉脉,似来又去。
洛神的身影传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的情意。
这样的景象正是诗人多情的眼睛之所见。
曹植在原来的诗篇中曾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来形容洛神在水上的飘忽往来。
这两句充满柔情密意和微妙的感受的诗句,成为长期传颂的名句,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画中的诗意。
这一富有文学性的《洛神赋图》,描写了人的感情活动,所以在古代绘画发展上有重要的地位。
《列女图》(故宫博物院藏,宋人摹本)从图卷的人物形象,动作,服装构图及风格上看,似是以魏晋之际的手笔为根据的。
宋代版画插图本的《列女传》曾经清代阮元翻刻,其每页上端的插图人物动态都与此图卷相似,但增加了背景。
也标为顾恺之图,这一插图与这一画卷相印证,至少可以看出,魏晋之际(或汉魏之间)的绘画艺术的一部分面貌,而助有于了解南北朝绘画的历史渊源。
南北朝的道教徒宗炳、王微的论述山水画的文章也保留了下来,可以看出也是从求仙访道的思想出发的。
早期山水画的古拙的风格,
我们从南北朝一些石刻以及敦煌壁画中都可以得到相似的,进一步的认识顾恺之之所作人物画,善于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运用“铁线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细线,人物五官描写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
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情感;衣服线条流畅而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
晚年笔法如春蚕吐丝,似拙胜巧,傅以浓色,微加点缀,而神采飘然,饶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南朝陆探微、唐代吴道子等皆临摹过他的画迹。
现今传世的顾恺之作品摹本有歌颂曹植与甄氏爱情的《洛神赋图》,和劝诫妇女德行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顾恺之的历史评价顾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
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
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他的画师法卫协而又有所变化,他的画有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特点。
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画家顾恺之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