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信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九年级语文上册讲义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珐琅、眼花缭乱、瞥见、箱箧、制裁、荡然无存”等词语。
2.了解相关的历史与艺术知识点。
3.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
过程与方法1.培养速读能力、捕获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
2.透过或热情赞美或冷静嘲讽的语言,深挖文章的意蕴,感受悲剧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朴素爱国情感及雨果伟大人格魅力的渗透。
2.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 1.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学难点 透过或赞或讽的语言,深挖文章的意蕴,感受悲剧的效果。
1、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
2.知识链接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
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风景。
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知识精讲目标导航大肆抢掠。
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
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
第8课 信
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
一诺千金 金口玉言 言而有信 表里如一 恪守不渝 一言九鼎
一心一意 言必信,行必果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释义
范 式 言 而 有 信
范式,字巨卿,山阳乡人也,一名汜。 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二人并告(请假)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 尊亲,见孺子。”乃共克期日。后 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酒 食)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 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诚)邪?” 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 曰:“诚如是(若然),当为尔酝 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 尽欢而别。
朗读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 信则以为谤己也。” 释义
子夏说:“君子只有得到老百姓信任,才能 让他们去劳作;否则,老百姓就以为你在折 磨他们。只有得到国君的信任,才能去劝谏; 否则,国君就会以为你在诽谤他。”
中和乐九章(节选) (唐)卢照邻 若有人兮天一方, 忠为衣兮信为裳。 餐白玉兮饮琼芳, 心思荃系阻路长。
诚信小故事之曾子杀猪
朗读
子曰:“人而/ 无信,不知/ 其可也。大车/ 无 輗,小车/ 无軏,其何以/ 行之 哉?”
释义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 真不知道那怎么可以呢?如同大 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靠什么 走呢?
诚信小故事之鸡黍之约
朗读
子曰:“古者言之不 出,耻躬之不逮也。”
孔子说:“古人不 肯轻易说话,是担心说 出来了却做不到。”
朗读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 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圆明园
总评 : “世界奇迹”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分说 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概述耗费劳动之巨 总述:亚洲文明杰作
充满 赞美 之情
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
句分别画出来。
赞美圆明园的语句(1)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 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 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 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 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 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 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合作探究 朗读第三段
1、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 ①是世界奇迹 (总称)
园的?可以看出雨果对 圆明园是怎样的态度?
②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③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
④恍若月宫的建筑
⑤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
⑥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⑦是亚洲文明的剪影(总评)
合作探究
2、既然是:“幻想的”、“言语无法形容”,那雨果是 如何描述圆明园的绚丽辉煌?具体从哪些方面描述?
细读分析
品味语言
4.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以“赞誉”一词作结,既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又具有极其尖锐的嘲讽 意味。该句鲜明地表达了雨果对远征中国之举的态度——强烈谴责。 同时,也表现了雨果正直、公正、人道的伟大品格,摒弃了狭隘的民 族主义,胸怀博大。
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请体味这句话的含义。
交代写信的缘由
文体知识
书信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 名、日期六部分。
5年级创意作文写作课-上册第8课书信
五年级创意作文写作课第八课 鸿雁千里寄相思——应用文之书信致妈妈的一封信亲爱的老妈:您好!曾经多少次想对您说一声“妈,我爱你!”。
曾经多少次想在您生日那天说一声:“妈,生日快乐!”。
曾经多少次想在母亲节、妇女节那天说一声“妈,节日快乐!”。
却总是因为不好意思,所以几乎从小到大都没有对您说过一句感恩的话。
今天,在信中,我好好的跟您说说心里话。
首先,我要向您说声“妈,对不起!”。
也许从前那些我惹您生气的事,您早就忘记了。
但那一件件事,经常在我脑海浮现。
我很后悔,我恨自己不孝顺,恨自己不争气,没有给您带来欢乐,反而惹您生气。
记得那是一个冬天,雪下了一整天,下午放学后,雪停了,路上堆积着厚厚的雪层。
每天放学,您都会在校门口接我。
但那天,我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时,没有见到您。
我只好一个人去奶奶家。
到了奶奶家,却见你在屋里和别人聊天,我顿时很生气。
这么冷的天,这么滑的路,你不去接我却和别人聊天。
我二话不说,转身就往家里跑去。
您赶紧跑着追了出来,还一个劲的在后面喊我。
我没有搭理你,只是头也不回的往前跑。
由于积雪路滑,您又穿得是高跟鞋,渐渐得,我把您越落越远。
我回到家好一会后您才气喘吁吁的回到家。
您回来时,眼睛红肿着,我一看就知道您是哭过了,但我还是没有理您。
第二天,您依然笑着和我说话,为我做早餐。
我当时没有向您道歉。
在这里,我真诚的向您说一声:“妈,对不起!”。
在我的记忆中,您从来没有打过我,甚至没有骂过我。
每当我犯了错,您总是耐心地教育我,给我讲道理。
我知道您是世界上最了解我的人,知道我想什么,知道我会做怎么。
您总是以我为自豪,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您总是鼓励我,相信我。
我能有今天的优异成绩,是与您的教导和鼓励分不开的。
在这里,我对你说一声:“妈,谢谢您!”。
您总是那么的勤劳。
每天早上早早的起来,为家人做好早饭,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
您又是那么的孝顺,家里有好吃的都要给爷爷和姥爷那边送去一些,还经常教育我们要孝顺长辈。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19张ppt)
拓展延申 大家设想一下,当巴特勒读到雨果的这封信的
时候,他会有怎样的感受?假设你就是巴特勒 本人,从两个句式任选一个,试着说一说。 句式① 我真__________,我竟然______________ 句式② 我真__________,雨果竟然_____________
第二组句子正话反说,即反语(反讽),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反语就是反讽,咱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 刻的运用反语的句子?
比如:鲁迅在《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写清国留学生的头 发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 极了。
研读课文:
二、雨果对圆明园的赞誉 1.画句子,读画面。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第3自 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描绘 圆明园的句子,用波浪线划 出作者赞美圆明园的句子。
2.书信要给具体收信人阅读,也许收信人可能并不了解 圆明园的价值。
三、雨果的情怀值得我们赞誉
请阅读下面两则补充材料,结合文章相 关语句,说说你读到了怎样的雨果。
补充材料 1. 维克多·雨果:19世纪前期法国积极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贯 穿他一生活动与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 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被后人赞 誉为“法国的良心”。 人道主义:一种关怀全人类幸福的博爱 的世界观、价值观。 2.圆明园1860年被毁,雨果1861年写下 这篇文章,而他,正处于流亡生活的第 十年。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 元瓷器等,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
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 物馆。
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 圆明园的建筑样式,几乎囊括了
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 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
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布局和造型式样:既有常见的单檐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24张PPT
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普遍被认为是高尚和伟大的 道德信仰,他主张的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关爱 弱势群体,帮助有困难的人。
本课小结
就英 法联 军远 征中 国给 巴特 勒上 尉的 信
交代写作缘由:征求远征中国的意见
博
大
盛赞圆明园的艺术价值
赃物
zhì cái
制裁
dàng rán wú cún
荡然无存
fù lì táng huáng
富丽堂皇
fēng gōng wěi jì
丰功伟绩
荡然无存:荡然:完全消失。形容原来有的东西全部消失, 完全不复存在了。也作“荡然无余”。 制裁:强制管束、处分违法乱纪的人。 瞥见:一眼就看见了。 惊骇:惊慌害怕。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形容、描绘或说出。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 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 浪漫主义的宣言。其代表作品 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九三年》。
圆明园历史资料
历史上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 余亩(350公顷),有著名景群上百处。自清代康熙四十六 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雍正)的 “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 建设。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 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 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役使无 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 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 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 园林的典范”。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共28张ppt)
学习目标
1.能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 2.赏析文章中铺陈和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的语言 3.能评价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1885 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 义的代表人物。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 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 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被人们称为“法兰 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 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短 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新课导入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 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 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 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举步其中, 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 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 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整体阅读
(2)书信的格式: ①称呼。顶格。 ②问候语。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 ③正文。在问候语下面一行,两格起笔。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若干段来定。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一般在正文之下另起 一行空两格书写(常用)。“敬礼”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 上一个感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在写信 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你的朋友×××等。在署名下 一行右侧写上日期。
重点研讨 5.第3段中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新编阿拉伯语第二册第八课 老师给学生的信
第八课老师给学生的信对话:1-万事开头难前不久,一名中国学生进了大马士革大学,这是他第一次看到阿拉伯国家。
星期五早晨他去公园,走了一会就坐在树下,观望到处的人流和树木,手学生:在我国学的阿拉伯语。
我每天尝试着学一些生词,并把我看到的听到的记录在本上。
男士:这太好了。
你叫什么名字?学生:我叫伊哈桑。
阁下大名?男士:阿卜杜·阿齐兹,我在做生意,是一名商人。
你学阿语几年了?学生:在大学里已学阿语两年,也学英语。
男士:很好!学生:政府派我来这里完成学业,我努力在学,可还是发现很多不能理解的东西。
男士:这是自然,因为你初来这里,万事开头难。
学生: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我已承诺父母亲,要勤奋好学,掌握阿语,因伊哈桑:你太勤奋好学了,愿我能向你学习。
阿齐兹:我认为你不要经常和你的中国伙伴们坐,和他们在一起你讲汉语,而不讲阿语。
伊哈桑:你说的有道理,但是谈何容易,我们背井离乡,远离亲人,思念祖国,自然就和同胞聚们在一起。
阿齐兹:但是,与你的同乡们在一起是学不好阿拉伯语的,你要试着结交一些阿拉伯朋友,以便和他们讲阿语。
伊哈桑:这对一个外籍人容易吗?阿齐兹:嗯,很容易,你现在就和我做起,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请你去我家,认识下家人,我有一个儿子也上大学,希望你俩你好!亲爱的朋友,别忘了你仅学习了两年阿语。
不错,你已对阿拉伯语有了很好的认识,但是,如果你想精通这种语言,这还远远不够。
我相信你将继续精神饱满地学习。
你已学习了一种美好的语言,随之你学到了新的文化,认识了新的世界。
当人们懂得一门语言,就会了解讲这种语言的人民,因为语言是联络的工具,是认知的中介,它也是文学家、哲学家、作家用之交流的舌头。
阿拉伯语也是你理解尊贵的古兰经和伊斯兰文化的媒介,也是你和阿拉伯国家兄弟们联系的媒介。
现在再来回答你的问题:我要怎么做?首先我告诉你的是:不要放下在大学里学习过的阅读书!你要反复地阅读…我能给你说的就这个,你要大声朗读,力所能及地背记,书写你所忘记的词汇、短语,搜集你喜欢的句子和句型。
三年级国学第8课《信》教案
第15课: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第15课四海之内皆兄弟二、教学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读出文言文的古典韵味。
2、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意义,懂得只要自己踏实认真,对他人有礼貌,就能交到好朋友的道理。
3、抄写并记诵自己喜欢的话。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口头作文引入到“友情”的话题上来二、学生疏通课文,教师巡视,逐段展示原文与译文三、学生在课本上翻译习题中的例句,然后重点提示,并展示如下:思考·探究①焉知来者不如今也?翻译:怎么知道后来的人不如现在的人呢?(疑问)②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翻译: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
(判断句)③异乎吾所闻。
翻译:和我听说的不一样。
(倒装句)仁者,其言也讱。
翻译:仁义的人,他说话很谨慎。
能使枉者直。
翻译:能够使邪恶的人变得正直。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
翻译:那求名声的,表面追求仁义行为上却总违背。
富而好礼者也。
第15课: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第15课四海之内皆兄弟二、教学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读出文言文的古典韵味。
2、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意义,懂得只要自己踏实认真,对他人有礼貌,就能交到好朋友的道理。
3、抄写并记诵自己喜欢的话。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一、小组合作1、结合书中提示,初步理解语句。
2、教师适时点拨,简要讲解文意,对学生的理解加以提炼和补充。
3、齐读,加深理解。
二、联系生活,感悟体会。
1、说一说,在大家的生活中,你们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2、师小结:是啊,无论到哪里,要受到欢迎,得到重视,交到好朋友,做人就必须踏实认真,对他人文明有礼。
三、诵读课文,拓展延伸。
1、齐诵课文,读出韵味。
2、课外延伸第15课: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三课时)一、教材内容:第15课四海之内皆兄弟二、教学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读出文言文的古典韵味。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成园春是史“家圆
。(园由上万园明
万、圆的园林园
, .
春 园 )
绮 春
明 园 、
圆 明 园
之 园 ”
号 称
是 一 座
组 长,历 皇
圆明园还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 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被毁前的大水法 被毁后的大水法
被焚毁之前的圆明 园海晏堂照片,堂 中的12生肖铜像栩 栩如生
尉的一封信。在信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立场明确、态度 鲜明地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课文整体感知
2.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来写的?表达了什么情感? 作者围绕“正义感、良知”来写,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
和敬重,对人类文明成果的无比珍视。
一课一法
一法
对比,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 思或事物,或把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本文 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充分显示了雨果的爱憎分明、凛然正气和 博大胸怀。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 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 巴特勒上尉的信
阅读目标 1 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语言。
2 了解这封书信表达的观点,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
3 体会铺陈、对比、反语的表达效果。
同学们这些人在这里看到 的是什么?残垣断壁这里可 是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如果 是你也在这里,心中会不会 有失落,伤心?我们一起来 回忆下,八年级历史上册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这课吧。
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点圆明园吧圆明园是圆明、万春、 长春三园的总称。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始建于 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 皇家营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匠填湖堆山,种植 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 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 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世人冠以 “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 多美名。下图大约是圆明园的原建筑设计样式。
人教统编版语文九上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解析版)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夯实基础1.识音恍.若()绸缎..()..() 瞥.见()劫掠..() 惊骇.()珐琅赃.物()制裁..()【答案】恍.若(huǎng)绸缎..(fà láng)瞥.见(piē)劫掠..(jié lüè )赃.物(zāng)..(chóu duàn)惊骇.(hài)珐琅制裁..(zhì cái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
2.辨形(1)誉()誊()(2)脏()赃()(3)骇()骸()(4)辍()缀()【答案】(1)誉(赞誉)誊(誊写)(2)脏(肮脏)赃(赃物)(3)骇(惊骇)骸(骸骨)(4)辍(辍学)缀(点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形近字的掌握。
3.释义(1)荡然无存:(2)富丽堂皇:(3)丰功伟绩:(4)眼花缭乱:【答案】(1)荡然无存: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2)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
(3)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4)眼睛看见纷繁复杂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意思的掌握。
二、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绸缎野蛮.(mán)典.范(diǎn)B.劫掠琉.璃(liú) 缀.满(chuò)C.制栽箱箧.(qiè) 予.以(yǔ)D.恍若给.予(ɡěi) 珐.琅(fà)【答案】A【解析】B.缀zhuìC.栽→裁D.给jǐ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赞誉奇迹典范笑嘻嘻B.耗费赃物洗劫不可明状C.制裁野蛮剪影眼花潦乱D.绸缎震憾宫殿富丽堂皇【答案】A【解析】B项“不可明状”应为“不可名状”;C项“眼花潦乱”应为“眼花缭乱”;D项“震憾”应为“震撼”。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最后,我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对部分难点内容的讲解不够细致,课堂互动环节未能充分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这些问题,以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获满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书信的基本格式、表达技巧以及鲁迅先生在课文中的观点和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技巧,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解释:
-通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性质及其对中国的危害,强调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对这场战争的反对态度。
-指导学生关注书信的格式,以课文为例,明确写信的各个部分,并通过练习加强记忆。
-引导学生识别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和效果,如课文中对英法联军的讽刺描写,增强了作者观点的表达力。
2.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培养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责任感;
3.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国内外历史事件,激发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5.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掌握书信格式,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这是一封关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信件,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信件格式和修辞手法是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观点和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的案例分析。课文展示了如何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规范地书写信件。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语言素养: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本、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观点的能力。
2.增强历史意识:使学生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认识到历史事件对现实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培养跨文化素养: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信件格式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为了巩固这些知识点,我计划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所学。
最后,我认为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反思,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我会继续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体验。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有效的。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关注,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够,导致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前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历史背景的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文。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但我注意到有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更多地采用轮流发言和小组互动的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讨论中。
新编阿拉伯语第二册第八课 老师给学生的信
精心整理第八课老师给学生的信对话:1-万事开头难前不久,一名中国学生进了大马士革大学,这是他第一次看到阿拉伯国家。
星期五早晨他去公园,走了一会就坐在树下,观望到处的人流和树木,手男士:你曾在哪里学的阿拉伯语?学生:在我国学的阿拉伯语。
我每天尝试着学一些生词,并把我看到的听到的记录在本上。
男士:这太好了。
你叫什么名字?学生:我叫伊哈桑。
阁下大名?男士:阿卜杜·阿齐兹,我在做生意,是一名商人。
你学阿语几年了?学生:在大学里已学阿语两年,也学英语。
男士:很好!学生:政府派我来这里完成学业,我努力在学,可还是发现很多不能理解的东西。
阿齐兹:我曾每天学习生词,我没有阿拉伯朋友,我的所有朋友都是英国人,我和他们讲英语,在家里、在学校、在街市、在路上……伊哈桑:你太勤奋好学了,愿我能向你学习。
阿齐兹:我认为你不要经常和你的中国伙伴们坐,和他们在一起你讲汉语,而不讲阿语。
伊哈桑:你说的有道理,但是谈何容易,我们背井离乡,远离亲人,思念祖国,自然就和同胞聚们在一起。
阿齐兹:但是,与你的同乡们在一起是学不好阿拉伯语的,你要试着结交一些阿拉伯朋友,以便和他们讲阿语。
伊哈桑:这对一个外籍人容易吗?昨日已收悉你的来信,为此非常高兴,谢谢你的好意,我希望能到到访你们国家。
旅行会增进对国家和人民的了解。
亲爱的朋友,别忘了你仅学习了两年阿语。
不错,你已对阿拉伯语有了很好的认识,但是,如果你想精通这种语言,这还远远不够。
我相信你将继续精神饱满地学习。
你已学习了一种美好的语言,随之你学到了新的文化,认识了新的世界。
当人们懂得一门语言,就会了解讲这种语言的人民,因为语言是联络的工具,是认知的中介,它也是文学家、哲学家、作家用之交流的舌头。
阿拉伯语也是你理解尊贵的古兰经和伊斯兰文化的媒介,也是你和阿拉伯国家兄弟们联系的媒介。
流。
取的阿拉伯报刊杂志,你要从阿拉伯网站上看新闻。
在阅读期间,你应拿着笔记一些词汇和句型,摘抄一些你觉得优美的表述方式。
第8课 致女儿的信
曙shǔ光
指全部消失。乌有:不存在。 化为乌有: 没有能比得上的,多指好的东西。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è: 愤怒得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勃然大怒: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勃然:突然。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旨 是用怎样的一种形式来显现的? 故事的 中心情节是什么? 讲故事的形式 上帝三次来到人间视察。
3.你是如何看待 爱情的? 爱情是爱人之 间的彼此忠诚,永 远思念,是理智的, 聪明的,审慎的。
致 女 儿 的 信
第一次 第二次
爱情 忠诚 爱情是人独有 的体现人类美 和力量
第三次 心灵追念
当你老了
叶芝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过去的浓重的阴影
•
爱的初体验
张震岳
•如果说你要离开我,请诚实点来告诉我, 不要偷偷摸摸的走,像上次一样等半年, 如果说你真的要走,把我的相片还给我, 在你身上也没有用,我可以还给我妈妈,* 什么天长地久,只是随便说说,你爱我那 一点,你也说不出口,你认识了帅哥,就 把我丢一旁,天气热的夏天,心像寒冷冬 夜,想要买酒来浇忧愁,却懒懒不想出去 走,想要来一包长寿烟,发现我未满十八 岁(music) (重复)是不是我的十八岁, 注定要为爱情流泪,是不是我的十八岁, 注定要为爱掉眼泪。
2.“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 人,才成为真正的人。”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 深刻的含义? 真正的爱情远大于生理的需求,爱情饱含 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 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标志。 3.作者提出:“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 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结合本文的观点, 应如何理解? 根据作者对爱情的解释:真正的爱情远远 高于生理需要,体现人性的光辉。因此,在异 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 慎重和机警,才可能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 野蛮所干的事情。
按照常理,文明人应该有文明的样子,但是自称文明人的英 “文明”“野蛮”运用反语,深刻揭露了侵略者强盗罪行的实 法两国却对中国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动——侵略,对 圆 明 园 这个 质——毁灭人类文明,表达了作者的强烈谴责和无比激愤之情。 人类文明的典范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径——劫掠和焚毁,这里作 两词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揭露更深刻,鞭挞更有力。 者用讽刺辛辣的语言道出了英法侵略者野蛮、无耻的实质。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雨果文集》第十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程曾厚译。有改动。
1856年 1861年
英国借口“亚罗号事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件”,进犯广州,挑起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 对圆明园进行了震惊
中外的洗劫和焚烧。
洗劫、焚烧圆明园后,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 “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
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均 为反语,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 丑恶行径。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
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用嘲讽、揶揄的口吻,以漫 画的形式形象地再现强盗相互勾 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鄙 行径,讽刺力极强。
考点 提炼、概括议论性文章的观点
常见的考查形式
这篇文章(这段文字)表明了作 者怎样的观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
准确的一项是( )。
答题技法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学生版)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作者简介雨果(1802一1885),________作家,________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作品梗概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联军头目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威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的“胜利”捧场。
雨果站在人类正义的高度,于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的一年后,写下了这封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信,作为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文题不仅明确指出了本文的体裁——书信,而且全面交代了这封信的主要内容——评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更指出了信件的收件人——巴特勒上尉,一举三得,清晰明了。
三、字音词义赞誉________:恍________若:惊骇________:瞥________见:劫________掠: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丰功伟绩:一、作品结构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3):第三部分(4~9):第四部分(10):二、品读鉴赏1.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作者极力赞美圆明园的美好秀丽有什么作用?3.“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4.“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两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5.为什么说这篇文章体现了雨果精神的难能可贵?三、主题概述本文通过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高度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二、朗读第3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一下圆明园的美,再想一想: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三、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四、作者善于运用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例如:“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雕制者……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
字词梳理
字音字形
yù 赞誉
hài 惊骇
jié lüè 劫掠
liú li 琉璃
piē 瞥见
zāng 赃物
字词梳理
词语释义
恍若
仿佛。
不可名状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瞥见
一眼看见。
荡然无存 空荡荡的什么东西也不存在。
富丽堂皇 多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豪华。
丰功伟绩 伟大的功绩。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用恰当的词语说一说你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细读分析 3.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英国和法国。 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 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细读分析
4.文中的两个强盗做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例。
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 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 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作者并非不爱国。 其一,在文中,作者说“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 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可见,作者清楚地知道这是政府的错误,而非法兰 西人民的错误,以正当的理由为人民辩护正是作者爱国的表现。 其二,作者敢于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国家的长远计,也是爱国的体现。 其三,作者的爱国主义并不只站在狭隘的民族观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 上看待劫掠圆明园问题,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
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也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与巴特农神庙进 行比较,可以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让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
细读分析
揣摩语句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结底,是属于人类的,雨果的这种见解是非 常深刻的,这表现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结 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径,义正言辞,批判力强。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思考探究
6.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 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主场上揭露和批判 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否不够“爱国”?对此, 谈谈你的看法。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这个句子运用反语,句末连用感叹号,模拟 强盗的口吻,写出掠夺者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 饱含着作者尖锐的嘲讽意味,也表现了作者强烈 的正义感。
人 部教 编部 版编 九版 上《语就文英九法上联第7军课远《征就中英国法给联巴军特远勒征上中尉国的给信巴》特P勒PT 上课尉件的 信》课 件( 共4 6 张P P T )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维克多·雨果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超链接
上
首
下
文体知识
亲爱的爸爸妈妈:(称呼)
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问候语)
我现在广州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
我很想家……
(正文)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欧洲。”
以漫画的形式 形象再现强盗相互 勾结的丑恶嘴脸、 肆意掠夺的卑鄙行 径,讽刺力强。
人 部教 编部 版编 九版 上《语就文英九法上联第7军课远《征就中英国法给联巴军特远勒征上中尉国的给信巴》特P勒PT 上课尉件的 信》课 件( 共4 6 张P P T )
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我”的全部赞誉
分明
盛赞圆明园的艺术价值 抨击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 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木车没 有活销,它靠什么行走呢?”
yue
\
如 何 成 为 一 个 有 诚 信 的 人 ?
孔子说:”不轻易 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 以自己做不到为耻啊。 “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一定的 道德、正义,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 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之后才 去役使百姓,否则百 姓就会以为是在虐待 他们。要先取得信任, 然后才去规劝;否则, 君主就会以为你是在 诽谤他。”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 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 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 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 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 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 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 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 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 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 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 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 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 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 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 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 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77 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的宣言 中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 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 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就要从《论语》里面去寻找智慧。 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位对中国乃至 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同学 们,你们对孔子和《论语》还有哪 些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