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络_奇病和缪刺_朴镐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中医药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9年8月第26卷第4期Aug .2009,Vol.26No.4

·留学生园地·

《素问·缪刺论》曰:“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

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这段话论述了邪气侵袭人体后的病理传变和治疗方法,要准确理解这段话,则有必要对大络、奇病和缪刺展开深入的探讨。1大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经脉是人体运行气血的主干,络脉是由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正如《灵枢·脉度》所言:“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而大络的具体内涵《内经》没有给出确切的

描述。《黄帝内经太素》[1]

注解曰:“大络,十五络也。”但十五络脉有自己的循行、主病、络穴,而且《灵枢·经脉》中十五络脉的大部分主病与《素问·缪刺论》中的病候不合,而《素问·缪刺论》中病候没有一条用络穴治疗。所以大络究竟有什么特点,仍然有必要探讨。《灵枢·逆顺肥瘦》和《灵枢·动输》在论述冲脉循行的时候均提到了少阴之大络,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邪入腘中”,可见少阴之大络是由深处的腹腔浅出体表,并呈离心性循行。《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说明胃之大络既能加强脏腑之间的联系,同时也由体腔浅出体表,并有“宗气”运行其中,且根据其搏动情况可对人体的气血及其运行状况进行诊断。《灵枢·周痹》曰:“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这里大络是可以目视到的,必定循行在身体浅表部位,既可能呈现“结而不通”的状态,也可能有“脉陷空者”

的表现。《灵枢·经脉》曰:“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

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

纵。”

这一论述表明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呈向心性循行,而脾之大络发生病变则有虚实之分。《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和《灵枢·四时气》指出,三焦病腹满而胀,治疗取太阳之大络,刺委阳穴(三焦经的下合穴)。《灵枢·刺节真邪论》论述狂证的治疗,当取足阳明及大络,但未明言所取具体部位。

综合以上《内经》中关于大络的论述,可将大络的特点归纳如下:大络既可行于体表,也可行于体内,加强脏腑表里内外的联系;大络的循行方向是双向的,既有向心性循行,也有离心性循行;大络不单运行血液,也有气循行其中,胃之大络运行宗气的状况同时具有诊断价值;大络的病变不单有局部“血结”的实证和“脉陷”的虚证,尚且有“身尽痛”或“百节尽皆纵”之类的全身性虚、实证;大络循行于体表的部位可以根据病情而选择用来进行针刺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2

奇病

奇病在《内经》中有专门的论述,具体集中在《素问·病能论》、《素问·奇病论》和《素问·大奇论》中。《素问·病能论》曰:“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表明奇病和四时阴阳密切相关,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则更支持了这一观点。《素问·玉版论》曰:“阴阳反他,治在权衡相夺,奇恒事也云。”《素问今释》认为“阴阳反他”应为“‘阴阳反作’,乃阴阳的反常变化,也即本篇所说的‘奇恒事也’”。[2]何希捷等认为:1)“奇病”奇异广大,病种多,范围广。2)“奇病”异乎寻常,病因出多端,病变更复杂。3)“奇病”脉证乖常,复杂多变,预后较作者简介:朴镐骏(1968-),男,天津中医药大学2005级研究生,从事针灸推拿专业。

论大络、奇病和缪刺

朴镐骏1,李

平2

(1.韩国;2.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

300100)

摘要:《素问·缪刺论》是《内经》中论述刺法的重要一篇,其中涉及到大络、奇病和缪刺,从病位、病机和刺法3个方面完善了对奇病的诊断和治疗。就大络、奇病和缪刺这3个概念展开分析与探讨,以期有裨于理论认识和临床实践。

关键词:缪刺论;大络;奇病;缪刺中图分类号:R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19(2009)04-0346-02

346

2009年8月第26卷第4期Aug.2009,Vol.26No.4

天津中医药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差[3]。所以,“奇病”的发生是由于悖逆了四时阴阳而生,病理机制往往不循常规,常规治法难以治愈,必须“权衡相夺”而使阴阳归复平衡。

3缪刺

缪刺是古代针刺治病方法之一,其专论见于《素问·缪刺论》,提及缪刺治疗疾患的论述也散见于其他篇章中。《素问·汤液醪醴论》云:“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讲述以缪刺法治疗水肿,而《素问·大奇论》开篇即言:“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可见缪刺治疗水肿也属于某些“奇病”的治法之一,对具有全身性的水肿而言,缪刺在此时并无“左取右,右取左”的特点可言。《素问·三部九候论》曰:“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素问·调经论》曰:“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这两篇中对缪刺的论述均表明缪刺的选用当根据脉象来决定,或者根据“奇邪之脉”决定,或者根据“身形有痛”而脉象正常决定,总之均是脉证不符,具有“奇病”脉证乖常的特点。

《素问·缪刺论》则专门论述了缪刺的适应证和治疗原则及方法。“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杨上善注:“缪,异也。”[1]说明缪刺针对的是络病,其名称之由来是因病痛部位和经脉不同处,且以特定的外显之浮络为具体操作部位。“邪客于……之络,令人……”的关于络病的描述,则说明络病包含了脏腑病。该篇的结语曰:“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循之,审其虚实而调之,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杨上善注:“数,法也”[1](在此指针刺的法则),意即采取局部放血的方法就是缪刺的治疗大法,而“左取右,右取左”只是缪刺的操作方法之一,而并非所有的缪刺都遵循“左取右,右取左”。对于临床上病机复杂的缠绵痼疾(符合“奇病”的某些特点),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采用“左取右,右取左”的刺络方法,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这也验证了经文所言的“不已,左取右,右取左”,但是切不可因此而将缪刺理解为单纯的“左取右,右取左”。

4结语

“大络”具有“支而横者”的络脉特点之外,尚有纵行的双向循行,出入脏腑表里内外,外邪入侵人体的皮毛、孙络后,传变留滞于大络则导致气血运行出入障碍,产生各种虚实证候,外及支节,内扰脏腑,病势缠绵;由于胃之大络和胃气是脉诊的重要生理依据,因而邪留大络可致脉证乖常,加之病机错综复杂而成“奇病”。既然奇病的发病部位责之大络,而大络又纵横上下、出入表里,故奇病“其气无常处”,治疗当采用“缪刺”,以局部刺络放血为大法,对于表现为肢体单侧的疾患,除了刺患侧络脉外,尚可“不已,左取右,右取左”。所以大络、奇病和缪刺之间形成了有机的联系,大络是奇病的病位,奇病是和大络相关的具有某种病机和病势特征的一类疾病,而缪刺则是根据奇病发生病机而设定的刺络方法。

参考文献:

[1]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42-

141,372.

[2]王琦.素问今释[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78-78.

[3]何希捷,王惟衡.《素问》奇病辨析[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7,9

(4):109-110.

(收稿日期:2009-04-12)

Discussion on Daluo,Qibing and Miuci theory

PIAO Gao-jun1,LI Ping2

(1.Korea;2.Tianjin Nankai Hospital,Tianjin300100,China)

Abstract:Suwen Miaocilun(contralateral insertion theory in plain questions)was an important article of Neijing(Internal Classic of Medicine),involving Daluo(the large collateral),Qibing(extra disease)and Miuci(contralateral insertion).It improve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xtra disease from disease location,pathogenesis and needling method.In this article,the concept of Daluo,Qibing and Miu-ci was expensively analyzed and explored,hoping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theory and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Miaocilun;Daluo;Qibing;Miuci

3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