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之我见——关于李普曼《公众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舆论之我见——关于《公众舆论》的一点浅见

公众舆论无疑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着海量讯息的狂轰滥炸,对各种信息作出取舍,而且,公众舆论也正左右的我们的思维走势,判断习惯。我们有时不得不跟着大队走,否则我们将成为“局外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迷雾中?公众舆论是如何进入我们的“情感视野”?谁在制造并控制着公众舆论?公众舆论一直都是正确的吗?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把钥匙,虽然时代已经急剧变迁,传播的方法方式也在不断地旧貌换新颜,但我们仍然能够从本书中看到种种智慧与端倪。

一、公众舆论的来龙去脉

毫无疑问,公众舆论来源于公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李普曼的观点论述上可以看出,舆论的起点应当是认识活动舞台、舞台形象和人对那个活动舞台上自行产生的形象所做的反应之间的三角关系;他人脑海中的图像——关于自身、关于别人、关于他们的需求、意图和人际关系的图像,就是他们的舆论。进一步说,所谓的舆论即是虚拟环境。

生活的图景的构成公众舆论的最基本的内容,即他们亲身的所见所闻。对于在视觉之外的东西,他就只能通过其他媒介去获取或通过抽象性的思维来建构一个原本不曾存在的或者与生活图景不对等的图景。而人与环境之间,永远都存在着一层隔膜——虚拟环境,这便使得人们的认识范畴与现实世界存在着距离,无法接近世界的本相。

李普曼说,因为“直接面对的现实环境实在是太庞大、太复杂、太短暂了”,所以“虽然我们不得不在这个环境中活动,但又不得不在驾御它之前使用比较简单的办法去对它进行重构”,就此看来,“每个人的行为依据都不是直接而确凿的知识,而是他自己制作的或者别人给他的图象”。

而就现在看来,公众舆论是一种群体性的意见表达,它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导向性。

二、公众舆论的迷雾或障碍

在李普曼看来,政府的信息审查与保密制度,人们所在的交际圈子和交往机会的限制,人们用于获取信息的时间多少和注意力的强弱,以及事实本身的朦胧与复杂,“它们共同损害着感性认识的清晰度和公正性,用误人视听的虚构替代切实可行的理念,使我们无法对那些有意误人视听的人进行充分的核查”。当然最需要警觉的就是,“我们对信息的理解受到了我们的成见的深刻影响”。

再者,“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置身于庞杂喧闹的外部世界,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早已为我们定义好的自己的文化,而我们也倾向于按照我们的文化所给定的、我们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因此我们接近的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真相,而是我们所认为的真相。”因此,我们不可能接近事实的真相,首先它在源头上就是一种给制造出来的假相、渠道、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很难去查证这件事情的真实性,我们没有有利的手段和充足的精力、时间。种种障碍都如横杠在我们面前的鸿沟,而我们却永远无法跨过去。

就我们的实际生活来说,我们经常被混淆视听,我们无法辨别哪个是真哪个是假。特别是网络上的信息让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往往处在事实的边缘,我们只能通过字里行间以及他人的评论去构造事实的本来面目。而当我们认为自己快要接近事实的时候,突然另外一个报道出来,将之前的事实全盘否决掉,呈现给我们的已是面目全非的另外一个事实。而公众舆论却没有立即转换方向,固执的民众仍然怀疑媒体的不真实性,仍然忠于之前的那个事实。

三、谁在左右着舆论

在公众意见庞杂、非理性的情况下,作为领导者的人通过制造同意、制造模糊概念、寻找共同情感等一系列手段,将公众的情绪和意见整合起来,形成了所谓的公众舆论,因此公众舆论是可以被操纵、可以被疏导、可以被利用的。而在公众之中走出来的领导者,并非是民主制度的坚定执行者。很多看似民主的、顺应民意的决定和决策,很多时候是通过暗地操

纵、疏导公众舆论造成的。

书中所提出的技术精英治理国家的思想其实也是精英主义在现当代的一种延续,即:不相信公众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具有治理国家的智慧,实际上也不能自发的形成对于一个公众问题的共同认识。

所谓精英控制着舆论,即指舆论被少数的人所控制。比如意见领袖、比如媒介、如何权威人士等。而事实上也是这样,我们沦为大众媒介的传播者,为其形成一种舆论导向,而且我们一直也是这样做的,但也有意外,即是人们对于不实的信息或者对某一事件表示出极大的愤慨,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媒体的报道方向。

四、其他

本书并不是一部绿纯粹的新闻传播的作品,其主要目的是从民主政治如何旅行的角度对舆论问题进行探讨,是为了更好地赢得战争服务的。但即便如此,并不影响它成为新闻传播领域里的经典。而它提出了在大众传播领域流行甚广的“虚拟环境”“刻板成见”,以及“议程设置”,虽然他并没有明确提出这个词。

最后,本书我的的感觉是思想跳跃性太强,以致思维有些混乱,很难把握它的主旨,再者,在翻译上,译者是按照西方的那种思维习惯来译著的,所以感觉读起来有些困难,有时很难转过弯来。

但无论如何,李普曼已成为那个时代的标签,成为公众舆论的代名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