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复习提纲修正版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单元复习课件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单元复习课件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图 4-T-1
A.幼根的生长主要依赖于 a 区和 b 区 B.c 区细胞能进行①过程,所以 c 区属于分生组织 C.②表示分化过程,它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各自具有了不
同功能,从而形成组织 D.a 区表皮细胞形成根毛,扩大了吸收面积
[答案]A [解析] 图中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分化,a是根毛 区、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 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 积的增大,即图中b区和c区。c区分生区细胞能不断分裂产 生新细胞,属于分生组织。②表示细胞分化过程,它使细胞 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从而形成组织。 根毛区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扩大了吸收 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意义 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
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及对无机盐的运输
考点一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考点分析::通常以选择题结合图形的形式考查根的生长原因,根 生长过程中根尖各部分的变化及各部分的功能。
典例 1 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其营养成分丰富,对癌症、 心血管疾病等有预防作用。图 4-T-1 是洋葱根尖的结构及部分生 理过程,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
考点四 茎的输导作用
考点分析: 通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导管和筛管中运 输的物质以及运输的方向。
典例 4 如图 4-T-4 表示果树的一段枝条,其上长有大小相同的
两个果实。现对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枝条上两个果实 A、
B 的长势会是 ( A )
A.A 长 B 不长
B.B 长 A 不长
液,在乙中倒入缺N元素的营养液

(2)选取生长旺盛的小麦幼苗 4 株,小心洗去其根部附着物,最后 用蒸馏水洗净,并分别将它们“种植”在装有不同溶液的 2 只锥 形瓶中,如图 4-T-2。“小心洗去其根部附着物,最后用蒸馏水洗 净”,这样做的目的是 排除根部附着物中N元素的干扰 。

第4章植物与土壤复习课件—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备考

第4章植物与土壤复习课件—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备考

例17.给植物打针输液是植物施肥和防治病虫
害的常见方法。打针输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针
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质部,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B
A.输液液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有机物
B.过程不易污染环境保护了人畜安全
C.液体进入木质部中的筛管往上运输
D.此方法操作简便但肥料利用率不高
例例185.. 在探究植物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和蒸腾作用活动中, 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 方案,请你
应采用的对照实验是( B ) A.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作肥料
当细胞液的浓度

C.移栽时剪去幼苗所有叶片
④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A.①和② 3.水分的利用和散失
知识点4: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3.种子处理:成熟的活种子,时刻进行
作用,
B.②和④ (1)运输水分的部位是木质部中的

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①取一段柳的枝条,将其下部
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 状,加快繁殖速度
C.向上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C.移栽时剪去幼苗所有叶片
B.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气孔是两个

细胞之间的小孔,
D.农业生产中多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
下列是白枇杷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有错误的是( )
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后,插入装有土壤浸出液(无色透明,其成分
例11.已知白菜叶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 现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质量相同 的新鲜白菜叶,作如表处理。
甲乙

涂凡士林的 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丁 上、下表皮
再将四片叶置于通风处,5小时后称重,其重 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 丁→丙→。乙→甲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复习(K12教育文档)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复习(K12教育文档)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复习(word 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复习(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复习(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四章知识点复习第三章一、空气1、空气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必须物质,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按体积分数计算,约为: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1%(二氧化碳0。

03%).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 2P2O5)二、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氧气无色无味,通常情况下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液态是淡蓝色液体,固态是蓝色雪花状的化学性质: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2、供给呼吸.3、氧气能够助燃.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 SO2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体生成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氧气中 C+O 2 CO2 木条复燃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4P+5O2 2P2O5 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粉末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4Al+3O2 2Al2O3 剧烈燃烧,产生白色固体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铁生锈 4Fe+3O2 2Fe2O3(氧化铁:红棕色)缓慢氧化三、反应类型:(1)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可用C=A+B+……来表示(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可用A+B+……=C来表示(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4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4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

第1、2 节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A. 土壤中的生命和非生命物质土壤生物: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土壤固体成分矿物质颗粒腐殖质: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非生命物质液体:水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气体: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B. 从岩石到土壤1. 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1) 物理因素——风、流水、温度等2) 化学因素——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3) 生物因素2. 岩石变为土壤: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成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过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形成土壤C. 土壤的结构和类型1. 土壤的结构1) 土壤主要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使土壤形成一定的结构2)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3) 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粒2. 土壤的类型1) 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2) 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3) 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D. 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1. 土壤的性状土壤名称性状砂土类土壤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

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

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壤土类土壤不太疏松、也不太黏。

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2. 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土壤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第3 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A. 植物的根系1. 植物根的分类1) 主根:由胚根直接生长形成的根,数量只有一条,向下生长2) 侧根:从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与主根相比,又细又短,但数量众多3) 不定根:从植物的茎或叶上长出的根2. 植物根系的分类1) 直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为直根系2) 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为须根系B. 跟的吸水和失水1.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根毛区:根毛区细胞是由伸长区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内涵丰富的细胞液,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分生区: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细胞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外观呈黄色根冠:细胞壁薄,外层排列比较疏松,内部细胞小,排列紧密。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下册 第04章 植物与土壤(复习课)(教师版含解析)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下册 第04章 植物与土壤(复习课)(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4章植物与土壤复习课目录 (1) (2) (8)【知识网络构建】【重难点突破1:土壤】1.土壤的成分(1)土壤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空气、水、腐殖质和矿物质颗粒。

2.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1)土壤的颗粒按直径大小可分为砂粒、粉砂粒和黏粒三类。

(2)根据三类土壤颗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土壤也有相应的三种类型:砂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

(3)三类土壤的性状:通气性、渗水性、保水性、保肥性等各不相同,其中壤土类土壤因为其颗粒大小适中,故其通气性、渗水性、保水性、保肥性都较好,最适合植物生长。

3.土壤污染与保护(1)从全球的范围上讲,土地资源(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我国更紧缺。

目前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

造成土壤污染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和性质;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会对土壤造成生物污染。

(2)保护土壤资源的主要做法是严控污染源、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植树造林等。

【例1】(2019·成都模拟)我国各类土地资源,不仅比例构成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

读“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表”,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B.南方地多水多C.北方地多水少D.北方地少水多(2)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

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②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③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⑤污水处理,达标排放⑥推广节水器具A.②④⑤⑥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答案】(1)C(2)A【解析】我国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其中耕地资源北方多于南方,而水资源南方明显多于北方。

浙江版科学八下第四章按章节知识点详细总结

浙江版科学八下第四章按章节知识点详细总结

第4章植物与土壤第1节土壤的成分第1课时土壤中的生命与非生命物质1.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土壤生物是指__生活在土壤中的各类生物__,包括__动物__、__植物__、__细菌__、__真菌__等。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1)土壤中的空气土壤中的空气基本上来自于大气,但也有一部分气体是由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的,所以土壤中空气的成分和大气成分不完全相同。

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__根呼吸__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2)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主要来自降雨、降雪和灌溉;此外,若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也可上升补充土壤水分;地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也可转变成土壤水分。

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3)土壤中的有机物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__排泄物__和死亡的生物体。

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的__腐殖质__。

有机物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2课时土壤中的无机盐以及土壤的形成1.土壤浸出液在培养皿中经过加热蒸发后,发现蒸发皿内有残留物,这证明土壤中有__无机盐__。

2.构成土壤的物质有__固体__、__液体__和__气体__三类。

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__矿物质颗粒__和__腐殖质__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__95%__左右。

3.岩石在长期的__风吹雨打__、__冷热交替__和__生物__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4.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主要有__风__、__流水__、__温度__。

5.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十分__缓慢__的。

形成1cm厚的表土,一般情况下大约需要__100~400__年,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大约需要__1000__年。

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的结构和类型(1)土壤主要是由__矿物质__、__腐殖质__、__水__和__空气__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的。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阶段专项复习(八)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阶段专项复习(八)
物的根部。_韧__皮__部___(填“外树皮”“木质部”或“韧皮部”)
阶段专项复习
(4) 一 段 时 间 后 , 研 究 小 组 在 容 器 A 外 的 空 气 中 发 现 了 14CO2 , 请 运 用 所 学 的 知 识 解 释 这 一 现 象 _该__植__物__中__含__有__1_4_C__同__位__素__的__有__机__物__通__过__呼__吸__作__用___被___ _氧__化__分__解__成__含__有__1_4_C__的__二__氧__化__碳__,__并__通__过__气__孔__被___释___ _放__到__周__围__的__空__气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段专项复习
1.柳树、樟树等木本双子叶 植物的茎能不断增粗,是 因为它们的茎中具有( D ) A.表皮 B.韧皮部 C.木质部 D.形成层
阶段专项复习
2.如图所示为某种植物茎的横切面,已知某种蝉是专以 这种植物韧皮部中有机物汁液为食。若要分析该汁液 的成分,则应该选取的部位是图中的( D ) A.甲 B.乙 C.丙 D.丁
阶段专项复习 13.【中考·杭州】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
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 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 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测 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据此回答。
阶段专项复习
(1)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__气__孔____结构,进入到叶片中。 (2)写_二_出_氧_1_化4_C_碳O__2+在__水叶__叶―_肉_光 ―绿_细_→体_胞_有_中_机_被_物_合_+_成_氧_有_气__机__物__的__文__字__表__达。式 (3)叶片中的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哪一部分结构送到该植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基本内容复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基本内容复习

第四章基本内容复习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7.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8.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有明显主根和侧根之分叫做直根系,例如大豆。

没有明显主根和侧根之分叫做须根系,例如小麦。

9.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除了与植物的种类有关以外,还与土壤结构、肥力、通气状况10.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最主要部位是根尖,它的表皮细胞突起叫根毛。

11.根尖分为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四部分。

其中根毛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根能不断长长,主要依靠伸长区和分生区两个部位。

12.植物吸水和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液浓度和土壤溶液浓度,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

13.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其中含氮(N)、磷(P)、钾(K)元素的无机盐最重要。

氮——叶——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磷——花、果实——植株暗绿带红钾——根茎——植株矮小,叶片上带褐斑14.水中出现水华现象,引起富营养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元素。

即氮磷含量大增使水中大量藻类繁殖(富营养化:水华、赤潮),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死去茎的类型:直立茎:蒲公英、桃、向日葵、棉、松、柏、杨,柳、柏、甘蔗攀缘茎:黄瓜,葡萄,南瓜、丝瓜、豌豆、爬山虎、苦瓜葫芦匍匐茎:番薯、狗牙根、草莓、鸭跖草、竹叶梅缠绕茎:牵牛花、菜豆块状茎:马铃薯、芋头块状根:番薯16.双子叶植物的茎由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组成。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基本内容复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基本内容复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基本内容复习第四章基本内容复习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形成土壤的物质存有液态、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液态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共同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到液态部分的95%左右。

5.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存有细存有细,通常分成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相同,可以将土壤分成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是壤土类土壤,原因就是壤土类土壤的保肥、保水、透气、透水性能够最出色。

土壤的保水、丘间、通气、沥青能力主要与土壤的结构有关。

7.植物生长须要土壤提供更多充份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8.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有明显主根和侧根之分叫做直根系,例如大豆。

没有明显主根和侧根之分叫做须根系,例如小麦。

9.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原产除了与植物的种类有关以外,还与土壤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有关。

一般地说,地下水位越高,则根系的平均值长度长。

植物的根存有稀释(水和无机盐)和紧固的功能10.植物变硬的主要器官就是根,最主要部位就是食道,它的表皮细胞凸起叫做根毛。

11.根尖分为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四部分。

其中根毛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根能不断长长,主要依靠伸长区和分生区两个部位。

12.植物变硬和脱水主要依赖于细胞液浓度和土壤溶液浓度,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变硬;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脱水。

13.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其中含氮(n)、磷(p)、钾(k)元素的无机盐最重要。

氮――叶――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磷――花、果实――植株暗绿带红钾――根茎――植株矮小,叶片上带褐斑14.水中发生水华现象,引发富营养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水中所含大量的氮、磷元素。

浙教版八下科学 植物与土壤复习

浙教版八下科学 植物与土壤复习

3、现象:?
4、结论:?
5、解释:?
实验报告单4:
验证的猜想: 土壤里是否含有可溶性无机盐
1、实验器材: 燃烧后土壤的浸出液玻璃棒、 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放大镜
2、实验步骤: 将土壤浸出液倒入蒸发皿中
加热蒸发结晶
3、现象:
溶液蒸发后,蒸发皿中有白色小颗
粒的晶体析出
4、结论: 土壤中含有可溶性的无机盐
2.土壤环境特点
土壤的湿度
主 要
土壤疏松程度
指 土壤温度 的
是 光照
植物生长状况
动物、植物、显放微线微镜菌下生的 物
猜想 :
验证的猜想: 土壤中是否含有水
1、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
2、实验步骤:将适量土壤放入烧杯,进行加热
3、现象: 4、结论:
加热土壤后,烧杯壁上出现水珠 土壤中含有水
⑴若土壤中有一种大分子有机物(C6H12)n
和一种小分子有机物C4H10。请写出在加热过
程中小分子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⑵同学们在取用题目中的三种子选手干燥 土壤样品放在细铁丝网上加热,发现使用 其中一种土壤样品实验时,加热过程既无 燃烧现象,又发现在加热前后质量保持不
B 变,这种土壤样品可能是( )
关于有机物: 有机物的种类占物质种类的80%以上, 是生命产生、存在、发展不可缺少的 一类物质 大多数的有机物一般具有难溶于水, 熔点低, 易受热分解,易燃烧炭化,生成二氧 化碳, 燃烧时常有一股焦味。
请你根据有机物的性质, 来设计实验证明 “土壤中含有有机物”?
猜想1:
验证的猜想: 土壤里是否含有有机物
物光合作用养料的是______。
有机物
无机盐

浙教版八下第4章植物与土壤(中考复习)

浙教版八下第4章植物与土壤(中考复习)
第1节 土壤的成分
①知道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 a ②知道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及实验鉴定方 法 a
第3节
动物:
蚂 蚁 及 卵
蝼蛄
蜈蚣
丽金龟子
鳃金龟子 蜗牛
蚯蚓
地 老 虎 幼 虫

微生物
细菌
真菌
显微镜 下的放 线菌
土壤中的生命
——土壤生物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有 机 物
有机物一般具有 可燃性----燃烧干 土壤,称量质量 水会蒸发---试管壁 看有没有水珠
①是植物吸收水和促使水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 力; ②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③可以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因 强烈阳光照射而造成灼伤。
思考:我们在移栽植物时,你认为如何进行可提 高成活率? (1)带土移栽浇水,增强吸水功能。
(2)剪去部分枝叶,遮阳,尽量在傍 晚移栽——减弱蒸腾作用,防止植物失 水枯死。
4.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 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据图推断下列哪一项 是正确的( D ) A、在光照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光照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C、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D、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5.如图是测定蒸腾作用与叶片的关系实验装置,图 中锥形瓶里盛有同样多的水,两枝枝条生长情况大 致相同,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将装置放在阳光较强, 空气干燥而流通的环境中,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016湖州-14)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 春泥更护花。”诗中蕴含了科学道理:落在地上的 “红”(花瓣)通过微生物分解,产生水、无机盐 和二氧化碳等物质重新被植物吸收。下列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B) A.落“红”的植物属于被子植物 B.花瓣中的有机物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C.二氧化碳能进人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用于光 合作用 D.无机盐能被根毛区细胞吸收并通过导管运输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课课件第4章植物与土壤本章复习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课课件第4章植物与土壤本章复习

有保护作用;
第 4 章 钾植物的与土无壤 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
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
功输能送: 到光植无合物作的机用各、个盐蒸器腾官可作的用。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
导管 输送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
第 4 章 植物与土壤
( 2)图(二)中的 3 是 形成层 ,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看,属 于 分生 组织,该组织细胞经过分裂向外可形成[ 4 ] 韧皮部 。 ( 3)该实验中,将带叶的茎放在阳光下照射,其目的是让叶片中 的气孔 张开 ,以利于水分的散失,从而提高植物的 蒸腾 作 用,缩短实验时间。
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
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 【考点扫描】 列举土壤是由水分、空气、矿物质和腐殖质等构成的,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识别不同的土壤类型,说出不同性状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点扫描】 列举土壤是由水分、空气、矿物质和腐殖质等构成的,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识别不同的土壤类型,说出不同性状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知道植物对土壤
有保护作用;
结构与 第 4 章 植物与土壤
形态结构:各种各样的茎,茎的结构
第 4 章 植物与土壤 第 4 章 植物与土壤
功能
植物
形态结构:各种各样的茎,茎的结构 茎 功能: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
【考点扫描】 识别图中绿色植物根、茎、叶的结构,概述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利用, 概述植物的蒸腾作用及意义。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
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与运输。 【考点扫描】 列举土壤是由水分、空气、矿物质和腐殖质等构成的,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识别不同的土壤类型,说出不同性状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知道植物对土壤

八年级下科学浙教基础知识复习四.doc

八年级下科学浙教基础知识复习四.doc

乂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

壤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砂土类土壤第四章《植物与土壤》1. 土壤生物有哪些?把生活在土壤中_、和 等称为土壤生物 2.土壤中非生命物质有哪些? a (四个实验请看书)(把泥土放入水中,水中有气泡,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把泥土放入试管中加热后,发现试管 壁上有水珠出现说明土壤中含有水.;用燃烧法来验证土壤中存在有机物,土壤变黑,有焦 味,土壤质量减少(因为有机物易燃烧);用溶解、过滤、结晶法来判断土壤中有无机盐。

(因为有一部分无机盐易溶于水) 3.土壤中有机物来源于哪儿?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 和 0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成, 储存在土壤中。

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通过养分。

4.土壤如何形成? 土壤的组成成分?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及其复杂的过程。

即存在岩石 风化过程和有机物在岩石颗粒中的积累过程。

岩石的风化作用指在_、_、—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岩石碎裂的过程。

土壤的组成:十•壤是由空气、丞、腐殖质和矿物质颗粒组成的。

这些成分是相互影响的,并 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0构成土壤的物质的状态有-、、和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 的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土壤主要是矿物质颗粒构成的,矿物质颗粒的和 是影响土壤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

6.矿物质颗粒的种类? 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拉,细的叫做孕,介于两者之间的叫桓。

砂粒空隙大,通气、透水性能,但保水性能。

黏粒空隙小,通气、透水性能,但保水性能。

7.土壤分类及质地特点?土壤的分类: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类据壤、类 土壤、类十•壤砂土类土壤通气性能最砂十•类土壤透水性能最, 土壤通气性能最差。

土壤保水性能最强,土壤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 总体积的%,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 %。

第四章植物与土壤复习课教学课件共31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

第四章植物与土壤复习课教学课件共31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

1、根据图回答问题:
1)A、 树皮 B、 木质部 C、 髓 。 A

2)其中B中有 导管 ,可以输送水分 和无机盐.A中_韧__皮___部_有 筛管 ,可 C
以运输有机物.
3)图中茎能逐年加粗,是因为A和C之间有 形成层 ,能分裂产生新细 胞,向外增补___韧___皮__部____,向内增补___木___质__部_______。
实验题、如图是测定蒸腾作用与叶片的关系实验装 置,图中锥形瓶里盛有同样多的水,两枝枝条生长 情况大致相同,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将装置放在阳 光较强,空气干燥而流通的环境中,据此回答下列 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天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发生 的变化情况是 天平将向甲倾斜
2、对上述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乙叶片较多,蒸腾作用散失的 水分多,以致整个装置变轻。
返回
读图
上表皮 叶肉
下表皮
叶脉 表皮细胞
气孔 保卫细胞
上 表皮 无色透明,不规则形状 下 细胞
叶 表 保卫 呈半月形,有叶绿体、


细胞 成对形成气孔。
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

气孔 气孔水分、氧气和二氧
化碳等气体进出的门户。

且下表皮气孔多。
叶肉 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叶脉
支持、输 导作用
导管 筛管
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砂土类土壤
旱地作物玉米等适宜在较干 燥的旱地上生长,如果种植在湿 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 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 须根“霉根”。在 砂土类 土壤 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因缺水干 旱枯死,在 黏土类 土壤中种植 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
甘蔗在水分充足通气性能好 的土壤中,比较适宜生长,你 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 蔗的是( 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科学第四章植物与土壤复习提纲
班级 姓名
一、土壤的成分
1、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
(2)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放入体积相同的
正方体铁块和土壤,慢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正好把它们浸没为止,
注水量的差值即为土壤中空气的体积
(3)土壤中的有机物:称取一定量干燥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
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
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
很细的结晶物
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爆裂
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3、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土壤的组成 固体 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
土壤非生物 腐殖质(有机物)
液体:水
气体:空气
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
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二、各种各样的土壤 5、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有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矿物质颗粒的 多少和排列方式
6、土壤矿物质颗粒的分类:砂粒(最粗)、粉砂粒、黏粒(最细)
7、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能力主要与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大小有关
8、
三、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9、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土壤分类 土壤性状 砂土类土壤 通气、透水性最好;保水保肥性差; 黏土类土壤 保水、保肥性最好;通气透水性差; 壤土类土壤 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最适于耕种
(1)图 (3)图 (2)图 (4)图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如:水稻、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
10、根具有固定和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①植物的根十分发达,生长范围比枝叶大,把植物牢牢固 定在地上;②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进入植物体的。

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受土壤的结构、肥力、水份和通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12、植物根吸收水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

在农业生产中,移植作物幼苗要带土移植的原因:①以免损伤根尖;②是植株移栽前仍能吸收土 壤中的营养物质
根 冠:位于根尖顶端的帽状结构。

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输送,内部细胞小、 排列紧密。

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生长
分生区:位于根冠内侧,长约1-3毫米。

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排列紧
13、根的结构 密。

分裂能力强,大部分成为伸长区细胞,进而形成根的各部分结构 (自下而上) 伸长区: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
根毛区:由伸长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根的 吸收面积)。

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注: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器官是根,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

14、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原理): 一般情况下,当植物根毛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高于土壤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
15、植物放入清水中,吸水;放入盐水中,失水,出现萎蔫现象(失水造成的)。

因此,施肥过多使土 壤中溶液浓度过高,容易造成“烧苗”
16、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根据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差异,逐渐进入跟内部(根部内层细胞溶液比外 层细胞溶液浓度高) 土壤 根毛皮层细胞 另一个根毛皮层细胞
根木质部的导管 上升到其他结构 17、植物的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份外,还需要
吸收无机盐,特别需要较多的含有氮、磷、钾
三种元素的无机盐。

18、不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起不同作用:①氮、镁:
合成叶绿体的原料;②氮、硫:合成蛋白质的原料;③钾: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 ④磷: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
→→→→
19、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的缺乏症状:①缺氮的症状:植株矮小,叶片发黄;②缺磷的症状:植株暗
绿带红;③缺钾的症状:植株矮小,叶片上带许多褐斑
20、植物和土壤的关系:(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和无机盐;(2)植物可以帮助土壤积累有机物,
使土壤更为肥沃。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常提倡“秸杆还田”,以提高农田的肥力。

注:植物无法直接吸收有机物。

但是动植物尸体、排泄物等有机物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变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后,然后才能被植物吸收
21、长期施用化学肥料的危害: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
四、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22、茎的分类
(1)按生长方式不同分:
①直立茎:最常见,直立向上生长如:果树
②缠绕茎: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如:牵牛
③匍匐茎: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匍匐生长如:草莓、甘薯
④攀缘茎:借助他物,常借助茎,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上升如:丝瓜
(2)按组成成分分:草质茎(单子叶植物,一般为绿色,较细),木质茎(双子叶植物,较粗)注:无论茎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即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23、茎的功能:①输送作用;②支持作用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间隙小,起保护作用
树皮筛管:长筒形活细胞,向下运输有机物
韧皮部:韧皮纤维:机械组织,支撑作用
24、茎的结构形成层:分生组织,只有2-3层细胞,筒状,较小,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
(从外向内)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
木质部:导管:长筒形死细胞链接形成,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木纤维:机械组织,增加茎的强度,支撑作用
髓:茎最中央,储藏营养物质
注:(1)木质茎(双子叶植物)有形成层,因此茎能不断加粗;草质茎(单子叶植物)没有形成层,它们的茎不会加粗生长,如:水稻、小麦、毛竹等
25、年轮:木质部生长,由于气候等条件的不同,尤其是温带地区,在气温、降水、光照等外界气候
因素呈现周期性变化影响下,前一年的秋材和后一年的春材,有比较明显的分界线,每年生成一轮,(只在木质部中,不包括树皮、韧皮部、形成层等环状结构),其中较光亮且宽的线条生长于春季,较暗且窄的线条多生长于秋季。

26、年轮的作用:①根据木质部中年轮书可推算树的年龄;②推断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气候状况;③
识别方向:环境越好,光线越充足,植物生长越快,年轮越疏松,故,年龄较稀疏的地方为南方,较狭窄密集的地方为北方
27、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注:①刀片切成斜面:增大面积,有利于物
质运输;②横切面现象:木质部被染色;
③纵截面现象:越向上,染色越浅
(说明水分和无机盐运输是自下而上)
28、筛管:位于韧皮部(树皮),运输有机物,自上而下运输
注:树皮环切后,伤口的上部出现膨大的瘤状物(有机物不能向下
运输,在伤口的上方积存,导致上方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
五、植物的叶和蒸腾作用
29、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与植物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

如:潮湿、阴暗环境下,叶片一般较大且叶表面无角质层,
增大换气面积;干旱环境中,植物叶片较小且退化成刺状
或小鳞片状,叶表面覆盖有蜡质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叶柄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保护作用分上下30、叶的结构表皮保卫细胞:半月形,两个形成气孔表皮
叶片叶肉: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主要场所
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输送水分和养料
31、蒸腾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
(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
大气中的过程。

事实上,根吸收的
99%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出去,
极少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
32、蒸腾作用的意义:①在高温时降低
叶片的温度;②是根吸水的动力
③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
植物体内的运输
33、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大气温度、湿度和气体流速(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气流越大,蒸腾作用
越强)
34、蒸腾作用的水分是由上下表皮中的气孔散发出来的,且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多。

注:蓝色的氯化钴试纸遇水变红色,水越多,颜色越深
35、气孔: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水分和气体(氧气、二氧化碳)交换的门户
水份充足→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
水份缺少→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
36、气孔的开闭可调节蒸腾作用的快慢,使植物体内始终保持着适量的水分
37、水从植物吸收到蒸腾散失的途径:
土壤→根毛→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柄中导管→气孔→叶外
六、保护土壤
38、目前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是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39、化学污染: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
生物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污染
40、土壤资源的流失: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
41、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黄土高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