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备氧气教案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精选6篇)教案是教师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导工具,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篇1】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案(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案一、学习目标:1.练习仪器装备、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搜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根本操作。
2. 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用实验探究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加深对氧气化学性质的认识。
3.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用实验探究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加深对氧气化学性质的认识。
难点: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动手的能力。
三.自主预习:1.观看35页图确定制取氧气所需的仪器,怎样用简单的方法检验氧气的气密性?2.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搜集氧气?依据是什么?3.铁丝再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为什么要预先在瓶中放一些水?四、课堂助学:1.制取氧气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按图连接仪器〔3〕加热试管〔4〕搜集气体〔5〕把导管口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总结归纳。
2.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的产物。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结论和实验中的注意现象。
交流商量〔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握住的方法以外,还有什么简便方法?〔2〕加热高锰酸钾时,为什么开始产生的气体不宜搜集/〔3〕停止加热之前,为什么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假设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4〕把加热到发红的木炭插入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时为什么由瓶口缓慢插入?〔5〕在实验中你发觉的问题与想法?〔6〕你能否用一些代用品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氧气的发生装置?选用的物品及药物:----------------------画出你的示意五、课堂练习:1、常温下,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不易溶于水,该气体泄漏时对人体有害,搜集该气体的最适宜的方法是〔〕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2、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图,请按要求把装置的编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实验活动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ABCD E〔1〕指出有编号仪器的名称。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2、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解设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创新仪器药品:高锰酸钾、大试管、酒精灯、棉花、橡皮塞(连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小烧杯、火柴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再现【提问】【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课件展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团棉花(3)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在对准药品加热(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6)把导管拿出水面(7)熄灭酒精灯【讨论】1、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4、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5、为什么要有连续气泡时才能收集?6、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陈述】(口答上述问题,略)【讲述】你们想试试如何制取氧气吗?下面我们将亲自体验制取并收集氧气,再用收集到的氧气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注意事项:1、操作顺序(1)检查气密性(2)装药棉花(3)倾斜固定试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热再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拿导管后熄灯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面【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章节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等,这为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提供了必要的认知基础。
然而,由于该章节涉及实验操作较多,且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安全问题也较为复杂,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部分学生在实验设计上可能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启发。
同时,由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此外,学生在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验证方法时,也需要教师的耐心讲解和示范,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多媒体展示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包括其助燃性等化学性质。
掌握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固体等基本操作。
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科学思维】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三、设计思路本教材章节内容详实,结构清晰,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取方法。
教材开篇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氧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逐步深入讲解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化学实验教案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化学实验教案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氧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许多化学实验和工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关于制取氧气和其性质的化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氧气的制取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氯酸钾的热分解,另一种是通过高锰酸钾的酸性分解。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氧气的制取。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准备1. 器材:烧杯、锥形瓶、导气管、蜡烛、火柴等。
2. 药品:高锰酸钾。
四、实验步骤1. 将适量高锰酸钾加入烧杯中。
2.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溶解高锰酸钾。
3. 将锥形瓶倒置于烧杯中,并确保锥形瓶完全被水覆盖。
4. 用导气管将锥形瓶的底部连接到蜡烛上。
5. 使用火柴点燃蜡烛并迅速将其放入烧杯内。
6. 观察锥形瓶内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1. 实验表明,高锰酸钾酸性分解产生氧气,并且可以通过该方法制取氧气。
2. 锥形瓶内的火焰会变得更大更明亮,表明产生了较高浓度的氧气。
3. 学生需要注意安全问题,操作时确保烧杯和锥形瓶的稳定性,以避免发生意外。
六、氧气的性质1. 氧气无色、无味、无毒,对大多数物质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2. 氧气是一种能够维持燃烧的气体,它能促进许多物质的燃烧反应。
3. 氧气也是呼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它能够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供人体使用。
七、实际应用1. 氧气广泛应用于医疗、矿山和紧急救援等领域,用于维持人体正常呼吸和提供供氧设备。
2. 在工业领域,氧气可以用作高温燃烧、氧化反应和金属冶炼等过程的氧化剂。
3. 氧气还可用于水处理、卫生防疫等方面。
八、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应谨慎,避免高锰酸钾溅入皮肤或眼睛。
2. 在进行实验时需注意火源,并保持通风良好的实验环境。
3. 学生操作时需要佩戴安全眼镜和手套,保证个人安全。
结论:通过本实验,学生了解了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认识到氧气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掌握了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与性质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用品大试管、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125毫升)、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镊子)、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细沙。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三.实验原理2KMnO4==K2MnO4+MnO2+O2↑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O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O2的密度(1.429g/L)比空气的平均密度(1.293g/L)大。
不易溶于水(每升水溶解O2约30mL)。
所以通常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2.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
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物体在纯氧中燃烧非常剧烈,可以产生很高的温度。
四.实验装置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固体+固体;加热型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五.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1.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制取:(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图)(1)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检查装置是否漏气,不漏气的装置才能进行实验。
拔开橡皮塞,在试管里放进约15克高锰酸钾。
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然后把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口。
(2)将2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盖瓶口时,先盖住一小部分,随后推切动玻璃片把瓶口全部盖住(注意不要让瓶口水面处留有气泡)。
然后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3)给试管加热。
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
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氧气的制取教案(通用11篇)
氧气的制取教案氧气的制取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氧气的制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氧气的制取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
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在学生掌握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氧气支持燃烧的原理是什么?”等,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可以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收集方法和化学性质。同时,教师可以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规程、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等,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实验习惯。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固体加热的分解反应原理。
2.学会使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能够比较两种收集方法的优缺点。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氧气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性质。
4.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氧气的性质,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2.问题导向: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通过实验现象去寻找答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讨论问题等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意识。
(五)作业小结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可以包括实验报告、问题解答和思考题等形式。同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最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活动1__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活动是学生接触化学、理解化学、学习化学后的第一个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实验探究课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和探究精神,也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制取和氧气性质等实验的综合应用。
它是在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后,对氧气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很想自己动手操作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氧气的制取是初中必须掌握的八个基本实验操作的第一个。
本实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既是对前面的基本操作、氧气的相关知识的一个小结性的实践活动,也为以后实验活动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对学生来讲是进入实验室的开始,学生通过课题2的学习与探究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并对氧气性质验证的实验现象充满了好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初步理解制取气体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等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实行美育教育。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四、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五、教学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六、教学方法预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升兴趣。
七、仪器准备实验仪器:大试管、塞子(带导管)、集气瓶(3个)、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燃烧匙、酒精灯、药匙。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木炭、硫、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实验材料:火柴、棉花、小木条;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预习提问】1.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3. 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学生回答】1.实验室能够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教学用具:药品:高锰酸钾仪器:试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导管、烧杯用品:火柴、棉花、玻璃片教学过程:【预习案】: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____ 体,密度比空气略,溶于水。
2、实验室中氧气是怎样制得的?常采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得氧气。
3、KMnO4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H2O2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5、KMnO4是一种色的体,H 2O2是一种色的体,MnO2是一种色的体。
【教学案】:环节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几种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结合上节课的所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KMnO4制O2的过程。
用KMn O4制O2,第一过程应考虑实验原理,即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请位同学上黑板来书写我们上节课学过的KMnO4制O2的表达式)环节2: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我们知道任何一套制气体的实验装置都可以分为二个部分,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
下面让我们探究KMnO4制O2应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什么样收集装置?①多媒体投影:气体发生装置的二种类型呈现:KMnO4的外观问:KMnO4是什么状态?KMnO4制O2的反应条件是什么?思考:KMnO4制O2应选择哪一套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②多媒体投影:三种收集方法及相应的装置复习:这三种收集方法分别可以收集什么样的气体?问:O2应该怎样收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环节3: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
1、实验室制取O2,第一步操作应该做什么?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请一位同学上台进行操作。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范文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3学会氧气性质实验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2.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3.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氧气的存在和作用。
1.2提问:你们对氧气有什么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知识讲解2.1讲解氧气的性质,包括无色无味、助燃性等。
2.2讲解氧气的用途,如呼吸作用、氧化反应等。
2.3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包括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等。
3.实验操作3.1分组实验:每组同学按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进行操作。
3.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4.实验分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4.2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巩固练习5.1教师布置关于氧气性质和制取方法的练习题。
5.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反馈。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7.作业布置7.1布置关于氧气性质和制取方法的课后作业。
7.2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氧气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后作业要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讲解氧气的性质时,通过互动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能在空气中呼吸?空气中有哪些气体?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不到气泡的原因 讨论小结:便于排出管内的空
气, 和导出氧气。
在实验桌上找出高锰酸钾药品观察药品的颜色、 巩固如何取
【教师指导】装高锰酸钾药 品, 检查学生是否把试管 横放先装药品,并加以指 正,提醒学生在试管口放团 棉花提问为什么要在管口放 团棉花? 定 【教师指导】固定仪器 提 示学生注意装仪器顺序,铁 夹夹试管的位置,试管的方 向 提问试管口为什么要稍 为向下倾斜? 巡视学生实验情况 点 【教师指导】提问试管的加 热方法?点燃酒精灯,巡视 学生实验情况, 再次提问 为什么要在管口放团棉花?
放好药品仪器,清洗有关仪器和实 验
桌面,
【课件展示】实验步骤歌 收集氧气做备用
掌握制取氧
诀
读“歌诀”
气的操作步
一要检查气密性
读“查、装、定、点、收、离、熄”
骤。
二装药品试管中
“茶庄定点收利息”
三把仪器固定好
四再点燃酒精灯
注意:实验
五用排水集气法
完毕,整理
六把导管撤离水
桌面。
最后熄灭酒精灯
【课件展示】总结制取氧气
1、查—茶 2、装—庄 3 、定—定 4 、点—点 5 、收—收 6、离—利 7、熄—息
教学反思:
课前修改建议:
1.微课实验拍摄要用高清镜头,尽可能短小精干,配音要简洁。
2.课堂实验时要组织好学生,特别是实验程序的设计,是保证实验有效开展的前提。
3.课堂实验后要及时引发学生谈论总结。
课后的评价意见:
掌握加热 试管的方法
掌握收集气 体的方法和 注意事项
离--“利” 【教师指导】将导管移出水 面巡视学生实验情况 熄--“息”
将导管移出水面。 讨论:为什么先撤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呢?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及其基本性质。
通过实验,学生能直观感受氧气的特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氧气的基本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
-学生能熟练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氧气性质的观察与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释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氧气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氧气的思考,提问:“宇航员在太空中为什么需要氧气?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重要作用呢?”引导学生回顾八年级所学的氧气的性质。
2. 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以此引入《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二)、新知探究1. 理论学习:展示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如高锰酸钾分解法),解释为何选择这种方法,并介绍实验装置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
2. 观察演示:教师进行氧气制取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如固体颜色变化、气泡产生等。
(三)、实践操作1. 安全指导:强调实验安全,如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避免接触化学药品等。
2.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实际操作。
3. 数据记录: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如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等。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2)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并能正确组装实验装置。
(3)学生能够理解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通过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2)氧气的性质实验及现象观察与分析。
2、教学难点(1)实验装置的组装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2)氧气性质实验中现象的准确描述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大试管、铁架台、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导管、橡皮塞、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火柴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氧气相关的图片,如人类呼吸、植物光合作用、金属的氧化等,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二)讲授新课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反应原理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常用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重点讲解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₄加热 K₂MnO₄+ MnO₂+ O₂↑。
(2)实验装置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向学生介绍各部分仪器的名称和作用。
讲解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3)实验步骤详细讲解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离:将导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学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学习目标】1.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并选择合适物质 , 研究 ( 或考证 ) 氧气的性质。
2.初步学会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在实验室中制取并采集气体。
3.经过着手实验,培育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全面察看与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发展科学研究能力。
【学习重难点】氧气的制取与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化学反响原理: _________。
(2)实验装置:写出图顶用到的仪器名称:。
图 3-6(3)采集方法①_________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②向 _________排空气法,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②先加入少许固体二氧化锰,后从分液漏斗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③采集氧气:排水法,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④查验: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⑤验满:排水法采集时,_________时已满;向上排空气法采集时,_________。
⑥撤退,将用剩的药品倒入废液缸,清洗仪器。
二氧化锰答案:(1)过氧化氢水+氧气(2)长颈漏斗、锥形瓶、水槽、集气瓶、导气管(3)①排水②上氧气密度比空气大(4)①将导气管放入水中,用双手捂住试管,导气管处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优秀⑤集气瓶内的水被排尽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满2.催化剂(1)定义:能 _________其余物质的化学反响速率,而自己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在反应前后不变,这样的物质叫催化剂。
(2)催化剂在化学反响中所起的作用叫做_________作用。
答案:(1)改变质量化学性质(2)催化3.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在往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___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_________, _________溶于水。
(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______气体,在必定条件下,可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响。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1 课题分析^p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气体制取实验,是学生详细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场。
通过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p ,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才能和创新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根底。
本教学设计为此课题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内容主要有:1、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用到催化剂,2、介绍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分解反响的概念。
学情分析^p :1、本班学生根底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和鼓励;2、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化地认识。
3、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一些体验。
在本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展分析^p ,后加以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响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和分解反响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
(2)、通过对分解反响与化合反响异同点的比拟,让学生初步学会比拟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演示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制备氧气教案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
天星中学杨志国
【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学生学完第一、二单元后的实验活动,在学习了氧气的制法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自己动手独立完成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制取和氧气性质等实验的综合应用。
本实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既是对前面的基本操作、氧气的相关知识的一个小结性的实践活动,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它对以后学习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节内容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核心,穿插了—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建立,把描述实验部分与理论部分联系起来,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学情分析】
实验室制取氧气对学生来讲是进入实验室的开始,学生通过课题
2的学习与探究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
瓶纯净的氧气,并对氧气性质验证的实验现象充满了好奇,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在化学实验基础操作的基础上学习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的基础上研究氧气的收集方法,可以说不是很难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 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重点】(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
本节实验课“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采用复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教学方式。
方法主线是“注重实验操作”,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出疑问,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结果,然后上升到组与组之间交流讨论,共同探讨解答。
【教学过程】
2
3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活动与探究课,学生动手又动脑,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动手能力较强,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融为一体,通过实验活动熟悉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室制氧气原理的理解。
在以后的中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
4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