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用】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古文二则导学案语文版8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3古文二则伯牙善鼓琴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3古文二则伯牙善鼓琴教案语文版

伯牙善鼓琴课题伯牙善鼓琴主备人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音乐导入:播放古筝曲《高峰流水》导入。

学生听完后,畅聊感觉——师:听完这首古筝曲后,你从这悦耳的音乐中感觉到了什么?/ 你听到了什么?师: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由来呢?2、介绍俞伯牙与钟子期。

(故事形式)春秋期间,伯牙从小就酷热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师傅带他领会大自然的壮美奇特,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理。

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悦耳,如同高峰流水一般。

固然,有很多人赞叹他的琴艺,但他却以为向来没有碰到真切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一天,他坐船到达了汉阳江口。

遇风波,停靠在一座小山下。

夜晚,伯牙琴兴大发,取出随身带来的琴,全神贯注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好陶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忽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伯牙吃了一惊,手下使劲,“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伯牙正在猜想岸边的人为什么而来,就听到那个人高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怀疑,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抚琴,感觉琴声绝妙,忍不住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认真一看,那个人身边放着一担干柴,果真是个打柴的人。

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谈谈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方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乐谱,只惋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由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叙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钦佩。

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别此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伟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峰的宏伟气概。

”当琴声变得清爽流利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古文二则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古文二则导学案

《古文二则》讲学案科目:七年级语文执笔者:朱舒婷审核者:杨丽梅课型:讲读课执教时间:2011年11月21日(第13周星期一)一、课题:《古文二则》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2. 过程与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学习重点:掌握必要的文学知识;四、学习难点:体会古人的文学思想。

五、教法:讲授法、串讲法、讨论法、研究法、问答法、情境教学法等。

六、学法:七、课时: 2 课时八、教学环节(一)课前预习导学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敦风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千金寄之______________(3)且父未尝语我______________ (4)卒辇而致之______________5)先生是年乃能言____________ (6)就傅读书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责诺,敦风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学习研讨(包括老师和学生活动、小结及板书等)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设置情境:老师向学生借一笔钱,问需不需要打一个借条。

师:在现今社会,借贷巨款,即使是再要好的朋友,都会签合同或立字据以防不测,但是在我国古代,就有一个叫蔡勉旃的人,他的一个好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却没有立下任何的字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同步练习 语文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同步练习 语文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 古文二则同步练习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 古文二则同步练习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 古文二则同步练习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古文二则》同步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10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

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

⑤操:琴曲。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伯牙善鼓琴善:(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2。

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3分)译文参考: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 23《古文二则》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3《古文二则》教案 语文版

23 古文二则第一课时《伯牙善鼓琴》【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善、阴、卒、辄等。

(重点)2.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理解知音难得的道理。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师问:刚才听到的这首乐曲是什么?从这委婉动人的旋律里,我们似乎倾听到了一段委婉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在这段音乐的引领下走进《伯牙善鼓琴》的故事。

二、自主预习1.作品介绍《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著。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歧路亡羊》《九方皋相马》《纪昌学射》《齐人攫金》《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2.人物介绍(1)俞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

擅弹古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2)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3.字音字形峨.峨(é)卒.逢暴雨(cù)更.造崩山之音(gēng) 舍.琴(s hě)4.积累文言字词伯牙善.鼓琴(擅长)志.在登高山(意念,心情)卒.逢暴雨(通“猝”,突然)乃援.琴而鼓之(拿,拿过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好啊)三、合作探究(一)理解内容1.“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明确:六次;“善鼓琴”“善听”中的“善”:擅长;“善哉”中的“善”:好。

2.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请结合课文内容说明。

明确: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3.后人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

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明确: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练习 语文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练习 语文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 古文二则练习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 古文二则练习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 古文二则练习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23 古文二则积累运用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峨.峨(é)卒.逢暴雨(cù)霖.雨之操(lín)辄.穷其趣(zhé)郢.人(yǐng)斫.之(zhuó)寡.人(guǎ)垩.(è)慢.(màn)其鼻端2。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伯牙善鼓.琴(弹奏) (2)志.在登高山(意念,心情)(3)峨峨..兮若江河(盛大的样子)..兮若泰山(山高)(4)洋洋(5)钟子期必得.之(领会,明白)(6)顾.谓从者曰(回头看)(7)使匠石斫.之(砍,削)(8)听.而斫之(听信,听任)(9)尝试..为寡人为之(试验) (10)臣则尝.能斫之(曾经)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A.伯牙善.鼓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B.伯牙乃.舍琴而叹曰乃.援琴而鼓之C.臣之质.死久矣吾无以为质.矣D.鼻端若.蝇翼峨峨兮若.泰山((解析:A句中的两个“善”字分别是“擅长、善于"“好”的意思.)4.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A.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B.尝试/为寡人/为之C.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D.洋洋兮/若/江河5.对于《古文二则》的内容,以下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A.《郢人》的作者庄子(约前369-前286),汉族,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散文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宋国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古文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古文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文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文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文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古文二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理解课文主旨,探究古文所蕴含的道理.[自主预习](师徒合作,师傅检查徒弟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评价等级.)1。

回顾学过的知识,将你学过的关于友情的诗句积累在下面.(师徒对比后,相互补充)2.了解作者作品(方法指导:在相关书籍、网络上查阅资料.将查阅的资料整合归纳,提炼出关键信息。

)庄子(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__________的代表人物。

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3.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句意, 并熟读课文.(学法:a、不认识或不能确定字音的字查字典。

b、边读边在练习本上写,力求能准确书写.)(1)给下面加点词注音并解释.郢.( )人垩.()斫.()之(2)默读课文,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用“|”表示。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古文二则导学案语文版8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古文二则导学案语文版8

23.古文二则学习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故事。

2.理解两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

学法指导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故事。

通过反复诵读,领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自主学习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郢.人()白垩.()斫.()峨.()卒.()援.()霖.雨()辄.()3.一词多义尝①尝试为寡人为之()②臣则尝能斫之()然①虽然,臣之质死久矣()②慭慭然()质①臣之质死久矣()②黑质而白章()操①初为霖雨之操()②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4.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故事。

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堪称伯牙的“知音”?探究二:拓展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第二课时探究一:整体感知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2.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探究二:理解提高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我的收获学习了本文,你收获了什么?23.古文二则自主学习1.周战国道家《庄子》;寇(又名御寇)战国《列子》2. yǐng è zhúo éxī cù yuán lín zhé3. 动词,试,试探副词,曾经代词,如此,这样形容词词尾,……样子名词,对象,搭档名词,花纹的衬托面,底色名词,琴曲名动词,持,拿4.略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1. 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探究二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第二课时探究一1、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没有志趣相投的人,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古文二则》课件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古文二则》课件 语文版
示例: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为我送来芬芳。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 为我送来温暖。
慢.其鼻端(màn) 援.琴(yuán)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伯牙善鼓.琴( 弹
)
(2)峨.峨.兮若泰山( 山高的样子 )
(3)钟子期必得.之( 领会,明白 )
(4)初为霖雨之操.( 琴曲名 )
(5)顾谓.从者曰( 对……说 )
(6)使匠石斫.之( 砍,削 )(7)听.而斫之( 任意 Nhomakorabea)
(8)尝.试.为寡人为之( 试验
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都
)
(2)语.时了不悲( 说话 )
(3)子敬素.好琴( 向来,一向)
(4)月余亦卒.( 死
)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_为__什__么__总__听__不__到__(_子__敬__的__)消__息__?__这__(_一__定__)_是__他__已__经__死__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_拿__过__子__敬__的__琴__来__弹__,__几__根__弦__的__声__音__已__经__不__协__调__了__,__(_子__猷__)把__琴__扔__在__地___ _上__说__:__“__子__敬__啊__,__子__敬__,__你__的__人__和__琴__都__死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3古文二则学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3古文二则学案语文版

伯牙善鼓琴课课时2设计者备课时间月日[题伯牙善鼓琴周节课型新讲课使用者学生使用时间月日目学习目标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全诗,熟读成诵。

标2、理解“知己”一词,建立正确的交友观。

导重点经过频频朗读、品析、累积诗句,掌握诗歌内容,人物形象。

学难点理解“知己”一词,建立正确的交友观。

教师调学习过程控【原文】伯牙善鼓琴《列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峰。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自【说明】1、善:善于。

鼓,弹奏。

2、志:志趣,情意。

3、峨峨:高耸的样子。

4、洋洋:宽主广的样子。

5、得:领会。

6、卒:通“猝”,忽然。

7、操:琴曲。

8、逃:隐蔽。

预【译文】伯牙善于抚琴,钟子期善于聆听。

伯牙抚琴,内心想着高峰,钟子期说:“好学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领会。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乐,忽然碰到暴雨,在岩石边停下;心中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初是绵延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味。

伯牙放下琴叹息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抚琴时所想到的。

我从哪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选自《列子?汤问》【赏读入境】:(一)情境导入:“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子气度豪迈,贫富不移,荣辱不惊。

因家中贫困,经常吃不饱肚子,致使面黄肌瘦。

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一再道谢,却不愿收受实物。

老婆埋怨说 : 我听闻有道的人,老婆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此刻我却经常受饿。

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古文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古文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古文二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理解课文主旨,探究古文所蕴含的道理。

[自主预习](师徒合作,师傅检查徒弟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评价等级。

)1.回顾学过的知识,将你学过的关于友情的诗句积累在下面。

(师徒对比后,相互补充)2.了解作者作品(方法指导:在相关书籍、网络上查阅资料。

将查阅的资料整合归纳,提炼出关键信息。

)庄子(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__________的代表人物。

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3.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句意, 并熟读课文.(学法:a、不认识或不能确定字音的字查字典。

b、边读边在练习本上写,力求能准确书写。

)(1)给下面加点词注音并解释。

郢.()人垩.()斫.()之(2)默读课文,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用“|”表示。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3)结合文章注释,自行翻译文章,并用红笔勾画下列加点字词并解释。

顾.谓从者曰斫.之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失容..为.寡人为.之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4)翻译下面句子。

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课后巩固[基础巩固]1.从这则故事中后来引申出一个成语是,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能力提升]读《管鲍之交》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管仲①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②游,鲍叔知其贤。

已而鲍叔事③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④管仲。

古文二则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古文二则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古文二则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
册)
学习目标:
1.正确、通顺、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语。

(学习重点)
3.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习难点)
一、预习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①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
②匠石运斤成风()③吾无以为质()
④顾谓从者曰()⑤卒逢暴雨()
⑥伯牙善鼓琴()()
⑦泰山之阴()⑧钟子期辄穷其趣()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尽垩而鼻不伤。

②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③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⑤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二、探究案
1.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匠石和郢人非常默契和互相信任?(口头展示)
2.匠石和郢人为什么如此默契和互相信任?
3.匠石为什么不愿为宋元君尝试?
4.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6.伯牙如何“善”鼓琴?伯牙如何“善听”?
7.从本文归纳出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8.本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三、检测案
1、做课本“思考与练习三”。

2、做同步学习“第二课时”。

3、背诵《伯牙善鼓琴》。

四、我的感悟和反思
侯晓旭。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古文二则同步练习题 语文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古文二则同步练习题 语文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文二则同步练习题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文二则同步练习题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文二则同步练习题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古文二则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峨.峨兮()卒.逢暴雨()霖.雨之操()辄.穷其趣( ) 郢.人( )垩.( )斫.之()寡.人(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兮若泰山____________(1)伯牙善鼓.琴____(2)峨峨..(3)初为霖雨之操.________ (4)钟子期必得.之____________(5)顾谓.从者曰__________ (6)听.而斫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寡人为之_______(7)使匠石斫.之__________ (8)尝试..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异义基本一致的是( )A.虽然,臣之质.死久矣B.郢人立不失容.犹吾心也C.伯牙游于泰山之阴.D.想象..4.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伯牙善.鼓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B.臣之质.死久矣吾无以为质.矣C.伯牙乃.舍琴而叹曰乃.援琴而鼓之D.若.蝇翼峨峨兮若.泰山5.下列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自夫子之.死也A.听而斫之.B.伯牙游于泰山之.阴C.乃援琴而鼓之. D.子之.听夫6.下面两个句子各包含一个成语,请把它找出来,并解释它的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古文二则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古文二则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古文二则导学案《古文二则》讲学案科目:七年级语文执笔者:朱舒婷审核者:杨丽梅课型:讲读课执教时间:2011年11月21日(第13周星期一)一、课题:《古文二则》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2. 过程与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学习重点:掌握必要的文学知识;四、学习难点:体会古人的文学思想。

五、教法:讲授法、串讲法、讨论法、研究法、问答法、情境教学法等。

六、学法:七、课时: 2 课时八、教学环节(一)课前预习导学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敦风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千金寄之______________(3)且父未尝语我______________ (4)卒辇而致之______________5)先生是年乃能言____________ (6)就傅读书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责诺,敦风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学习研讨(包括老师和学生活动、小结及板书等)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设置情境:老师向学生借一笔钱,问需不需要打一个借条。

师:在现今社会,借贷巨款,即使是再要好的朋友,都会签合同或立字据以防不测,但是在我国古代,就有一个叫蔡勉旃的人,他的一个好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却没有立下任何的字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七年级语文下册23古文二则导学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23古文二则导学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23古文二则导学案(语文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23古文二则【课前寄语】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有形象深刻的阐释,“运斤成风”“高山流水”的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郢人》和《伯牙善鼓琴》【学习目标】.读准字音,掌握字词的含义,翻译重点句子。

2.读懂课文,读出自己的感悟。

3.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背诵《伯牙善鼓琴》,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教法指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奉晋国国君之命出使楚国,有一天,他乘船来到汉阳江口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打柴人钟子期,两人相谈甚欢,彼此视为知音。

于是约定,明年的这个时候再相聚于汉阳江畔,畅谈对音乐的理解。

可是第二年,当俞伯牙再次来到汉阳江畔时,迎接他的却是钟子期的一座孤坟,俞伯牙在钟子期坟前弹完一曲《高山流水》后,把三尺瑶琴摔碎,从此不再弹琴。

这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有关古人友情的故事。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作者与作品庄子,名周,宋国蒙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3古文二则说课稿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3古文二则说课稿语文版

伯牙善鼓琴一、说教材古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它以其超凡而不俗的想象,奇特而奇妙的构想,启示、开辟着人们的思想,它对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有着不行代替的作用。

同时,正确地指引学生多读一些诗文佳作,还可以够增强学生道德涵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所以,古典诗文的教课,在初中阶段据有重要的地位。

今日我代表十三中语文组谈谈《伯牙善鼓琴》这一课。

《伯牙善鼓琴》是语文版七年级放学期第七单元《古文二则》中的第二篇文言文。

本文不足一百五十个字,叙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峰流水遇知己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友谊令人感人。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绚烂文化的载体,本课依据文本的特色,在教课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诵,增强感悟、着重累积的策略,采纳情形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率领学生去读,去思虑,去汲取,力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二、说教课目的联合本单元教课目的和教材自己特色,我们把本课教课目的定为: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能利用上下文、课文说明和工具书等疏导文意。

3.认识传说故事的内容及其蕴涵的深刻含义,感觉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

三、说教课重点、难点依据大纲领求,我们把指引学生借助课下说明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作为教课重点。

而文言文教课,不单要让学生经过掌握必需的文言知识,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的,还应学习文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知识、意会体会此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真理,以培育审美鉴赏能力。

而文言文反应的时代距今长远,文本作者的写作企图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定的语言环境,并不是为了此刻的“教” 与“学”而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要让他们经过文言文去感觉文本作者的特定语境,并不是易事。

所以我们把理解“知己”的含义,领会伯牙,子期之间诚挚的友谊,作为教课难点。

四、说教法1.朗读法:“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叩门砖”。

从教课过程来看,教课中将朗诵教课贯串到讲堂一直,教师示范朗诵,指引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感情意蕴,到交替运用个读、齐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指引学生真实学会念书,赏识、意会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藉此落实教课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古文二则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故事。

2.理解两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

学法指导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故事。

通过反复诵读,领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自主学习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郢.人()白垩.()斫.()峨.()
卒.()援.()霖.雨()辄.()
3.一词多义
尝①尝试为寡人为之()②臣则尝能斫之()
然①虽然,臣之质死久矣()②慭慭然()
质①臣之质死久矣()②黑质而白章()
操①初为霖雨之操()②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4.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故事。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堪称伯牙的“知音”?
探究二:拓展
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第二课时
探究一:整体感知
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2.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
探究二:理解提高
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我的收获
学习了本文,你收获了什么?
23.古文二则
自主学习
1.周战国道家《庄子》;寇(又名御寇)战国《列子》
2. yǐng è zhúo éxī cù yuán lín zhé
3. 动词,试,试探副词,曾经代词,如此,这样形容词词尾,……样子
名词,对象,搭档名词,花纹的衬托面,底色名词,琴曲名动词,持,拿
4.略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1. 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
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探究二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第二课时
探究一
1、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没有志趣相投的人,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了。

2. 庄子想象奇特,拿匠人石和郢人的寓言比喻自己和惠子的特殊关系,表达对朋友怀恋和惋惜
之情。

探究二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我的收获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