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学PPT

合集下载

端午的鸭蛋上课课件PPT

端午的鸭蛋上课课件PPT
• 停止。 • 有文言色彩,比较典雅。
请再找出几个有文言色彩的句子
1.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 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 使人惊奇不已。
2.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 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3.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 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与其它地方一样的 高邮独有的
介鸭
绍蛋
描 绘 端 午 气
预 设 背 景



介绍这些习俗与后文的鸭蛋有关系吗?
1、系百索子
2.做香角子
3.
贴 五 毒 , 贴 符
4、喝雄黄酒,画“王”字
线



结 成

的 网

状 的


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 外地一样。
“很多”可以删去吗? • 不可。“很多”一样,并
春七重元节夕阳宵节节清明
端午节 中 秋 节
端午
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 相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 “五”字 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 “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 五日,两个五,故称重五。
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 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纪 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 恶月恶日驱避说等。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 念屈原说。
本文通过描写家乡端午的风俗,写家乡的鸭 蛋,写端午的鸭蛋,表达的就是作者对家乡 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怀念)。
(回顾)行文思路如何?
思路: 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

端午鸭蛋的独特制作工艺
精选原料
制作端午鸭蛋的原料通常选用新 鲜、优质的鸭蛋,以保证产品的
品质和口感。
独特腌制工艺
端午鸭蛋采用传统的腌制工艺,通 过腌制过程使鸭蛋呈现出独特的咸 香味道,同时赋予其丰富的营养价 值。
制作技巧
制作端午鸭蛋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如盐量的掌握、腌制时间的控制 等,以确保产品口感和品质的稳定 。
端午鸭蛋在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01
02
03
04
传统节日的象征
端午鸭蛋是端午节的重要食品 之一,是传统节日文化的象征

家庭情感的纽带
端午鸭蛋常常作为家庭聚餐或 亲友互赠的礼物,增强了家庭
和亲友之间的情感联系。
地域文化的展示
端午鸭蛋的制作和口味体现了 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是地域
文化展示的重要载体。
鸭蛋的营养价值与特点
01
02
03
优质蛋白质来源
鸭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是生长发育和维持身体机 能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矿物质与维生素
鸭蛋还含有钙、磷、铁、 维生素A、维生素B等多种 矿物质和维生素,对维持 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脂肪与胆固醇
鸭蛋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 量相对较高,适量食用有 益健康,过量则可能增加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敲击声
轻轻击鸭蛋,听其发 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者
为佳。
端午鸭蛋的品鉴方法与步骤
破壳
用小刀轻轻破开鸭 蛋的一端,将蛋清 和蛋黄倒入碗中。
品尝
用筷子轻轻搅拌, 品尝其味道和口感 。
准备工具
准备一把小刀、一 个碗、一双筷子和 一个碟子。
观察
观察蛋清和黄的颜 色、稠度和气泡情 况。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
15
.
3 贴 五 毒 , 贴 符
16
4、喝雄黄酒,画“王”字
17
线



结 成

的 网

状 的


18
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作者 对家乡的鸭蛋有怎样的感情?
家 乡
名声久远上问海起店籍里贯
会肃然起敬 会特别标明

双黄鸭蛋 会成批输出
蛋 的
质细而油多 引袁枚文作证
特 点
蛋白而柔嫩 以北京鸭蛋相比
端午的鸭蛋
1
端午的由来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
和“初”相同,称“端五” 如称
“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
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又称“重五”。
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 儿
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
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
10
❖ 2、 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有怎样的感情?
11
3. 写到“端午的鸭蛋”时,作者写了哪些 玩法?那一种玩法特别好玩?结合自己的生 活体验说说。
12
端午的风俗
1系百索子 2做香角子 3贴五毒
5喝雄黄酒 6放黄烟子
4贴符
7吃“十二红”
13
1、系百索子
14
2.做香角子
熏五毒 xūn 咂摸 zā·mo 避邪 xié
6
结构图 端 午 的 鸭 蛋
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7
合作探究
❖ (一)“端午的鸭蛋”读来让人满口生津,余 味无穷。你从中能品读出什么滋味呢?请同学 们一起从下面几方面细细品味、评说。

《端午的鸭蛋》课件(28张PPT)

《端午的鸭蛋》课件(28张PPT)

总结课文
《端午的鸭蛋》是由汪曾祺所写的散文,通过对端 午风俗的描写和对家乡高邮鸭蛋的介绍,表达出对 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端午的鸭蛋》告诉我们: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 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 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 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的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门楣: 门框上端的横木。 莫名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秘。 肃然起敬: 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与有荣焉: 与之同感荣耀。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 就难以看上眼了。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 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 书的故事。
汪曾祺
(1920~1997),江苏 高邮人,作家,资深文化 界名人。早年毕业于西南 联大,师从沈从文,曾长 期任职北京京剧院编剧。
代表作有:
小说:《受戒》《大淖 nào记事》 散文集:《蒲桥集》等。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 内容?请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端午风俗 (1)
家乡鸭蛋 (2、3)
端午鸭蛋 (4、5、6)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走进课文 道习俗
1. 系百索子 2. 做香角子 3. 贴五毒 4. 贴符 5. 喝雄黄酒 6. 放黄烟子 7. 吃“十二红”
1、系百索子
2做香角子
3、贴五毒
4、画“王”字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家乡鸭蛋有何特点?文字中透露出作 者对家乡鸭蛋何种感情?
家乡的鸭蛋
特色 挑鸭蛋 装鸭蛋
端午的鸭蛋
挂鸭蛋
吃鸭蛋
玩蛋壳
情感: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5 (共17张PPT)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5 (共17张PPT)

1、文章开始介绍了端午节的哪 些习俗?介绍这些习俗与后文的鸭蛋 有关系吗?
端 午 节 的 习 俗
系百索 子 做香角 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 酒 与其它地方一样的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高邮独有的
为介绍鸭蛋预设背景(引出)
2. 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 特点? 以“这是 的鸭蛋,因为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 为句式说一段话。
字词积累
腌鸭蛋 yān 门楣 苋菜 mé i xià n 籍贯 jí ng 粽子 zò 门槛 kǎn n 车胤 yì 避邪 xié 蝎子 xiē
ng 肃然起敬 sù 囊萤映雪 ná ng 城隍庙 huá
整体感知
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哪几 方面内Βιβλιοθήκη ?分别用小标题概括。品味语言
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 得好的语句,有感情地 朗读并说说喜爱的理由。
示例: 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出双
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 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语言特色
1、口语色彩浓厚 2、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 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 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4、淡淡的幽默
课文小结
这篇民俗散文,以闲适自由, 平淡有味的语言介绍了家乡 高邮的端午风俗,表现了作 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故 乡的热爱之情。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猜猜是哪个节日,来历如何?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边贡
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 1997),江苏高邮人 ,作家。 文风闲适自由,平淡 而有味,用适当的方 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 色,有淡淡的幽默。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 》《大淖nào记事》散 文集《蒲桥集》等。

《端午的鸭蛋》-八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

《端午的鸭蛋》-八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

汪曾祺曾说过: “我 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 挺大的人, 说些姑娘似的 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 平淡一点, 自然一点, 家常一点的。 ”因此品读 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 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 谈话, 虽然话语平常,
但饶有趣味。
整体感知
文章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对家乡端午节风 俗的描写, 十分富有地方特色, 同时表现了 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描述家乡最 有名的是咸鸭蛋, 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 写孩子们如 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口语色彩浓厚。 首先表现在好用 短句, 有时一句一断, 大有生活中 说一句停一下, 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 神态。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 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 出了名。 ”其次, 文中时时穿插十分 朴素的“大白话”, 这使文章生活气息 更为浓厚: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 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 的咸鸭蛋, 蛋黄是浅黄色的, 这叫什 么咸鸭蛋呢!”均是信口而出, 自然而 然, 让人倍感亲切。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 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 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 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发表小说《受戒》、《大淖 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 曾祺自选集》。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中国最 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 夫。 ”
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争议?
课文结尾, 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 夜读的故事。 有人认为, 这段话与课文主要 内容无关, 是赘笔; 也有人认为, 由萤火虫 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 囊萤, 很自然, 很随意, 正体现了汪曾祺 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 你看呢?

《端午的鸭蛋》课件

《端午的鸭蛋》课件
随着时代的发展,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也将不 断变化和丰富,我们应该探索更多创新性的 庆祝方式并加以传承。
3
端午节的习俗
饮雄黄酒、吃雄黄饼、挂艾草、赛龙舟、吃粽子等等都是适用于不同地区的传统 壮观独具的活动。
鸭蛋与端午节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鸭蛋
鸭蛋的皮色呈现蓝黑色,与端午 节恰逢汛期之相宜,而且鸭蛋蒸 熟后具有较好的保存性。
鸭蛋的寓意与象征意义
草叶包裹的鸭蛋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寓意着吉祥、平安、幸福。
鸭蛋的制作方法及食方式
3
如何传承和弘扬端午节文化
保护和传承端午节文化,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从小事做起,包括传承家族的 陈年老粽、体验端午节的独特活动等。
结束语
1 总结端午节和鸭蛋的相关内容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国粹,鸭蛋是端午节的 关键元素之一,我们一起了解了关于端午节 以及鸭蛋的历史、文化和食用方法。
2 展望未来端午节的发展与文化传承
鸭蛋的食用注意事项
需要掌握煮鸭蛋的技巧,避免食用过量,因为食用过量可能会损伤人体的肝胆实.
端午节的文化传承
1
端午节的历史变迁
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在传统社会中的传承方式发生变化。现代人们的生活方 式和价值观也影响着端午节的庆祝方式。
2
端午节的文化表现形式
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美食、竞技活动、文化遗产等都是端午节文化的表现形 式。
悠久的历史和传承,使得不同地 区具备了各自独特的鸭蛋制作方 法,并配合着各种不同口味的粽 子来享用。
鸭蛋的营养价值
鸭蛋的营养成分分析
热量含量约138千卡,蛋白质含量约10.9克,脂肪含量约9.3克,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 相比鸡蛋更为丰富。
鸭蛋的功效与作用
有益于补气养血、健脑益智、滋阴壮阳、润肺止咳、美容养颜等多种保健作用。

课件《端午的鸭蛋-》(共25张PPT)

课件《端午的鸭蛋-》(共25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四 单元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课堂·导入
新年吃饺子、放鞭炮、拜年;元宵节观 灯会;端午节吃粽子……这些传统节日给每 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喜庆和团圆。是我们难忘 的记忆。下面我们随作家汪曾祺一起感受浓浓 的民俗风情。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 苏省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 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 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 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 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字·词·音 1.注音。 腌鸭蛋 yān
门楣 méi
苋菜 xiàn
籍贯 jí 粽子 zòng 门槛 kǎn
车胤 yìn 避邪 xié 蝎子 xiē
肃然起敬 sù 囊萤映雪 náng 城隍庙 huáng
字·词·音
2.理解词义。
• 门楣: 门框上的横木。 •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
第三部分(第4-6段): 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 午的鸭蛋。
新课·讲解
1.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
端 午 节
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一是 个为 总介 体绍 背鸭 景蛋 引设 出
这和其它地方一样
不一样的较为独特的
这些习俗的介绍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方式?
介绍这些习俗与后文的鸭蛋有关系吗?
好处是:使文章增添书卷气和典雅之美 4.有点幽默。
课堂·小结

这篇民俗散文,以闲适自由,平淡有味的语
言介绍了家乡高邮的端午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儿时

《端午的鸭蛋》精品ppt课件

《端午的鸭蛋》精品ppt课件

合作交流(从写作的特点来说)
1.写端午的鸭蛋却为什么要先写端午节的风俗? 2.为何引用袁枚的《腌蛋》,还否定北京的鸭端午节的风俗?
从文章思路来看,先谈端午风俗很有必要。 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 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 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 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从写作 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 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 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正是 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
端午的鸭蛋
第一课时
1、识记并积累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 4、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
格。
自学指导
1、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 课后“读读写写”和课下注解 里的字词,做到会读会写。 2、借助导学资料,了解作者 及背景。 要求:小组合作,时间5分钟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 玩端午的鸭蛋。
合作交流
说端午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说鸭蛋
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 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 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 并找出相应的语句。并以“这是……的鸭蛋,因 为……”为句式说话。
说人生
在这些特有的风俗中,作者为什么只对小小的 鸭蛋感兴趣?这其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拓展训练
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 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 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 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 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 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 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 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 并于2005年通过申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 和无形遗产。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PPT课件

字词积累
腌鸭蛋 yān 门楣 méi 籍贯 jí 粽子 zòng 门槛 kǎn 车胤 yìn 避邪 xié 蝎子 xiē
苋菜 xiàn 肃然起敬 sù
囊萤映雪 náng
城隍庙 huáng
整体感知
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哪几 方面内容?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方面内容?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结构 道习俗( ) 道习俗(1) 说鸭蛋(2-3) 说鸭蛋( ) 品端午鸭蛋( ) 品端午鸭蛋(4-6)
形象地写出了吃鸭蛋的动感和快感。 形象地写出了吃鸭蛋的动感和快感。
4、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 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 为别处所不及。 为别处所不及。
作者运用了古汉语,使文章显得典雅,同时作者写出了了 作者运用了古汉语,使文章显得典雅, 高邮咸鸭蛋与众不同的特点,让人一读,就忍不住想飞到 高邮咸鸭蛋与众不同的特点,让人一读, 高邮去品尝这人间美味。 高邮去品尝这人间美味。
作者运用了古汉语,使文章显得典雅,同时作者写出了了 作者运用了古汉语,使文章显得典雅, 高邮咸鸭蛋与众不同的特点,让人一读,就忍不住想飞到 高邮咸鸭蛋与众不同的特点,让人一读, 高邮去品尝这人间美味。 高邮去品尝这人间美味。


3、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 、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 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 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 红油就冒出 来了。 作者写了鸭蛋的吃法,尤其是一个“ 来了。”作者写了鸭蛋的吃法,尤其是一个“吱”字,
学习目标和重点、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 追求。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精彩语句,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 能力目标 足的语言特色,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激起 情感目标 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珍惜热爱传统文 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重点: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 学重点 求。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 教学难点 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端午的鸭蛋教学PPT课件(端午节习俗)

端午的鸭蛋教学PPT课件(端午节习俗)

2019/8/14
《端午的鸭蛋》教学ppt
8
作者简介
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 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 活的妙处。文风闲适自由,不做 刻意的雕凿加工,不刻意追求结 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了整 体的严谨与和谐。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 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蒲桥 集》等散文集。
2019/8/14
《端午的鸭蛋》教学ppt
15
课文分析(结尾是狗尾续貂么?)
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孩子们装萤与蛋壳之 中自然想到的,表达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限 眷恋,虽然对于全文结构的严谨性看来是不 那么完整了,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艺术 氛围。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 文闲适自由的风格。。
2019/8/14
2019/8/14
《端午的鸭蛋》教学ppt
12
汪之作品特点
有人说汪曾祺 身兼“二美”:美文家, 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 然别具一格,寻常小物,但细细地品尝, 却常有味外之味。
——《四方食事》
2019/8/14
《端午的鸭蛋》教学ppt
13
课文分析
写端午节的鸭蛋时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 你体会出了哪些味外之味?
2019/8/14
《端午的鸭蛋》教学ppt
5
端午习俗知多少?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 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 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 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2019/8/14
《端午的鸭蛋》教学ppt
6
端午习俗知多少?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 家很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音 1.注音。 腌鸭蛋 yān
门楣 méi
苋菜 xiàn
籍贯 jí 粽子 zòng 门槛 kǎn
车胤 yìn 避邪 xié 蝎子 xiē
肃然起敬 sù 囊萤映雪 náng 城隍庙 huáng
字·词·音
2.理解词义。
• 门楣: 门框上的横木。
•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我对家乡鸭蛋的情感 曾经沧海难为水.
1. 打络子
3. 2. 挑鸭蛋 (详)
怀
趣 3. 装鸭蛋

பைடு நூலகம்事 4. 挂络子

5. 吃鸭蛋 (详)

6. 玩蛋壳 (详)
新课·讲解
4.课文以什么样的线索展开的?你认为这样的行文线索 严谨吗?为什么?
线索——作者从端午的风俗写到家乡的鸭蛋。
行文——作者行文自然,如同随意聊天,但自由之中 透出严谨和谐。 作者写端午的风俗是介绍总体背景——由其中一个风 俗十二红引出家乡的鸭蛋——自然引出端午节的鸭蛋, 环环相扣,徐徐道来,一丝不乱。
新课·讲解
挂“鸭蛋
1. 系百索子
端 午
2. 做香角子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 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 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 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风情
吃粽子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
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 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

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
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整体·感知
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 第一部分(第l段): 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
怀念。 第二部分(第2-3段): 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

这和其它地方一样
不一样的较为独特的
这些习俗的介绍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方式?
介绍这些习俗与后文的鸭蛋有关系吗?
2.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家 乡 鸭 蛋
名声久远 问起籍贯 会肃然起敬 上海店里 会特别标明
热 爱 家
双黄鸭蛋 会成批输出 乡
的 特
质细而油多 引袁枚文作证
点 蛋白而柔嫩 以北京鸭蛋相比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四
端午的鸭蛋
单元
汪曾 祺
课堂·导入
新年吃饺子、放鞭炮、拜年;元宵节观 灯会;端午节吃粽子……这些传统节日给每 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喜庆和团圆。是我们难忘 的记忆。下面我们随作家汪曾祺一起感受浓浓 的民俗风情。
端午风情
香包除外形活泼多样之外,也有趋吉避凶的含意。 这一 天,家家户户门口都挂艾草或蒲草,小孩子身上挂着「艾虎」 的香囊,男人喝雄黄酒,传说有避邪、求吉祥的作用。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 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 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风情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 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 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 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 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 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 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 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 邪魔。
端午·简介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和“初”相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 又与“午”相通,又因 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 个五,故称重五。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 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源, 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 恶月恶日驱避说等。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 原说。
1.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4.感悟作者浓浓的乡情。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 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 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 美特征。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 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 事”。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 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 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 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 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 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 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 媚“大”。
端午节包粽子、吃鸭蛋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 苏省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 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 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 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 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赛龙舟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 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 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 以纪 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 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 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 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段): 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一(1)家乡的端午习俗
二(2-3)家乡的鸭蛋
三(4-6)端午的鸭蛋
文章中介绍了 哪些端午节的 习俗?
新课·讲解
1.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
端 午 节
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一是 个为
总介 体绍 背鸭 景蛋 引设 出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