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_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杭州方言饮食词汇与普通话对比分析研究

杭州方言饮食词汇与普通话对比分析研究

杭州方言饮食词汇与普通话对比分析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课题从语言角度和文化角度对杭州方言饮食词汇与普通话词汇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杭州方言饮食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存在的明显差异。

通过这些差异现象的分析,表明杭州方言饮食词汇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

关键词:杭州方言;饮食词汇;普通话;对比;分析一、相关概念界定1.1方言人类社会在繁衍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化,生存环境的变化逐渐产生了方言。

方言的产生因素很多。

社会历史的因素如社会的割据、人口的迁徙、交通的阻隔等。

语言本身的因素如不同民族语言的影响等。

中国方言的地域分布很广,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

其中语音是方言的主要差异。

目前,中国语言主要分为北方话,即现代汉语(Mandarin-Chinese)。

北方话以普通话为主,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目前使用分布也最广的语种(全国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使用人群)。

北方话又细分为华北官话、冀鲁官话、东北官话、西北官话、胶辽官话等。

除官话外,还有分布较广的赣语、客家语、湘语、吴语、粤语、闽语。

1.2杭州方言杭州方言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但受官话的影响很大,其人称代词、名词等中的官话成分相当大,杭州方言受外来影响最大的要数宋朝迁都临安。

成为吴语中的“异类”。

杭州话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区和杭州近郊,不包括杭州远郊以及新近并入的萧山、余杭、滨江三区。

保守估计,中国以杭州话为母语的人口在120万~150万之间。

1.3普通话195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正式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

在中国分布广泛的语言中,语音是方言的主要差异。

现代汉语(Mandarin-Chinese)以普通话为主,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目前使用分布也最广的语种(全国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使用人群)。

本研究通过语言角度、文化角度对杭州方言饮食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汉语方言的沿革,近些年,随着普通话的进一步普及,尤其是普通话的根源在北方。

《杭州方言儿缀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600字》

《杭州方言儿缀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600字》
杭州方言的文白异读与早期官话、现代周边吴语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独特的文白异读现象在汉语方言中是绝无仅有的,对社会语言学语言接触的研究、汉语方言发展演变中逆化现象的研究都具有典型意义。鼻音增生在杭州方言中也表现得很突出,可分为鼻音声母的增生和鼻音韵尾的增生两类,这对汉语方言特殊音变现象的研究具有普遍意义,一些例外现象因此有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1]鲍厚星.湖南邵阳方言音系[J].方言,1989,(3).
[2]蔡勇飞.杭州方言儿尾的作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3).
[3]曹广衢.温岭话入声变调同语法的关系[J].中国语文,1958,(7).
[4]曹志耘.汉语方言区、方言岛和混合语的文化语言学考察[M].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徐越在2002年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上的《杭州方言儿缀词研究》一文中,重点探讨了杭州方言中的儿缀词结构与周边吴语的比较、杭州方言中儿缀词的读音、来历以及杭州话中儿缀词的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并就杭州方言中儿缀词的“儿”出现的后缀“儿”、中缀“儿”具体现象进行了研究。在2006年又分别发表了《杭州方言儿缀的修辞功能》和《杭州方言儿缀词的构造》两文,在《杭州方言儿缀的修辞功能》一文中,着重研究了杭州方言中儿缀词象生动六个方面对词语的修饰作用;在《杭州方言儿缀词的构造》一文中,从“儿”在构词中所处的后缀、中缀位置进行了具体研究,分析了在中缀、后缀位置的一些构词形式。2011年徐越又发表了《杭州方言儿缀的构词、构形功能》一文,重点探讨了杭州方言中的儿缀具有构成新词、区分词义和词性、变换词形等构词构形功能,他认为,词根的重叠多、词形变化丰富是杭州方言儿缀在构词与构形中两个显著的特点,尽管杭州方言中的儿缀读音改变了,但其主要的构词、构形功能没有变,仍然保持着吴语的特点。

方言于普通话的对比反思与改进

方言于普通话的对比反思与改进

方言于普通话的对比反思与改进
根据自己半年的学习,我觉得要学好普通话会比方言更重要一些,有这么几条要领:第一,学好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对于局部个别的方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

第二,多读些拼音报上的文章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

第三,不懂就查。

字典是我们很好的老师,若有不懂,定要虚心请教,直至完全正确为止。

第四,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

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

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即使你家乡的口音浓重,逐渐你也会受感染的。

只要我们大家一齐努力,同心携手,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使她真正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交流的普通语言、通用语言。

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我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半年的普通话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方言研究开题报告范文---方言研究开题报告范文(.doc

方言研究开题报告范文---方言研究开题报告范文(.doc

方言研究开题报告范文|||方言研究开题报告范文(2)7300字题目:扬州方言研究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⑴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普通话的逐步推进,许多地方的家乡话已逐步被汉语普通话同化,但作为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方言,不应随之消失。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有责任的文化人的社会责任。

⑵国家政策的导向近年来,随着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重视扬州独特的文化遗产,包括扬州方言在内的许多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整理工作已受到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3)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文明要进步,文化要发展,这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党和政府对扬州古城文化保护措施的进一步到位,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和现今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⑴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研究,在扬州方言研究方面,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扬州方言语音的历史演变轨迹,准确描写扬州方言语音特点及内部差异;二是研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层次扬州方言词语运用的异同;三是研究扬州方言语法特点,初步建立扬州方言语法研究架构。

⑵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扬州文化研究方面,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挖掘扬州传统文化,作到古为今用,在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作出贡献;二是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整理扬州文化典籍,为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扬州弹词整理出版提供语言学支撑;三是研究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下,如何保护传统扬州方言特色。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为了了解扬州方言研究这一课题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我们首先借助络系统,在搜狐易新浪雅虎等页上搜索了部分资料;其次,我们查阅了近20年的国内外近10种方言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报纸和期刊,如《中国语文》、《方言》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学类)、省内外高校学报等;再次,我们课题组骨干成员,还先后到维扬区、广陵区、开发区、邗江区等老城区和乡镇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收取了有关信息。

方言课题研究报告

方言课题研究报告

方言课题研究报告引言方言是指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或社会群体中所出现的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差异。

方言的存在对于文化的传承、社会交流以及语言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方言的研究,深入了解方言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保护与传承的方式。

背景方言是语言沿着地理、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下生成的不同变体。

不同的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既反映了地域特色,也反映了群体间的文化和社会差异。

在现代社会中,方言受到了大规模的语言同化和文化冲击,亟需保护与传承。

方言的特点方言有着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 1. 语音差异:方言在语音方面的差异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发音不同、声调差异以及语音规律的不同。

2. 词汇差异:方言在词汇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词汇来表示相同的事物或概念。

3. 语法差异:方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句法结构、语态以及语序的差异。

4. 土地文化:方言承载着地域的文化,通过方言可以了解到当地的历史、地理、风俗等方面的信息。

方言的影响因素方言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环境:地域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会影响方言的形成,如山区、河流等地方会产生相应的方言差异。

2. 社会因素:社会群体的组织形式、交流方式等因素也会影响方言的形成及演变。

3. 历史文化:方言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历史变迁、文化交流对方言的形成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4. 语言本身:每种语言内部有自己的规律和发展趋势,这些规律和趋势也会对方言的形成和演变产生影响。

方言的保护与传承面对方言的逐渐消失和流失,保护与传承方言变得日益重要。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保护与传承方言的方式: 1. 记录与收集:通过采集、整理方言资料,制作方言词典、方言语法等形式,保留方言的文化价值。

2. 教育与培养:通过方言教育、方言课程的设置,培养年轻一代对方言的认知和兴趣,促进方言的传承。

3. 媒体与文化传媒: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传播和弘扬方言文化,增强对方言的认同感。

方言代词研究的开题报告

方言代词研究的开题报告

方言代词研究的开题报告方言代词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方言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词作为语言的一种重要词类,在方言中也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然而,目前对方言代词的研究相对较少,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深入的实证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方言代词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期能够揭示方言代词的特点和规律,为方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方言代词的研究,探讨方言代词在语言交际中的功能和意义,以及方言代词与普通话代词之间的异同。

具体目标如下:1. 系统梳理方言代词的分类和特点,探索方言代词的语法和语义特征。

2. 分析方言代词在方言社区中的使用情况,探讨方言代词的社会语言学意义。

3. 比较方言代词与普通话代词的异同,探讨方言代词与普通话代词的相互影响和互补关系。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证研究:1. 田野调查: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方言区域,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收集方言代词的语料,包括口头问卷调查和语言样本采集。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语料进行录音和转写,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包括频率统计、语义分析和语法分析等。

3. 社会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方言代词在方言社区中的使用情况、意义和态度,探讨方言代词的社会语言学意义。

4. 对比研究:通过对比方言代词与普通话代词的差异和联系,分析方言代词与普通话代词的相互影响和互补关系。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方言研究领域:通过对方言代词的研究,可以为方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丰富方言研究的内容和深度。

2. 探索方言代词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对方言代词的分类和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揭示方言代词的规律和特点,为方言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框架。

3. 促进方言保护和传承:方言代词是方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方言代词的研究,可以促进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推动方言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4. 拓宽语言学研究领域:方言代词的研究不仅对方言学有重要意义,也对语言学的其他领域有启示和借鉴作用,可以拓宽语言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

汉语方言研究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

汉语方言研究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

汉语方言研究开题报告范文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普及,方言的生存空间日益遭受排挤。

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中,方言研究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很少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遍观国内的方言研究,一般都着眼于宏观的方言区语言演化传播史,较少着眼于某一特定的县域,更难见到研究者本身就是这一地域方言的实践者。

白河地处秦头楚尾,是南北方言天然过渡地带,本地区的方言既极富地域特色,又有力地见证着南北文化互溶交汇的过程。

搞好本地区的方言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掘地域文化,明晰本地区的文化定位,提升地区文化品质,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事白河方言研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充分了解当地情况,深入把握当地文化精髓。

通过网络和期刊查询,我们能够找到的关于白河方言研究的文献资料并不多。

因此,早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挖掘白河方言的文化瑰宝成为提升我县文化品位的当务之急。

我们作为白河方言的实践者,同时对普通话也有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为开展白河方言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们决心深入县域各地,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搜集查询相关资料等方式,深入广泛掌握第一手资料,夯实研究的各个环节,积极梳理本地的方言特色,确保研究成果,提升当地普通话推广水平,为“水色白河”系列文化活动提供文化支持,最大限度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一方水土一方言,白河方言是陕南方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的某些特点,又深受邻近湖北方言及自身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之处。

但是在白河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语言的规范化使方言逐步走向了濒临“灭绝”的地步,县域之内尤其是接受了现代文明的年轻人能够熟练运用方言者越来越少,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深的担心。

在与其他亚文化的碰撞下,在白河地域经济实力和人们文明意识被唤醒之后,尤其是时下提出打造“秦楚边城,白河水色”的生态旅游,那么保护发扬最彰显地域特征的方言,保护方言中所隐匿的深层次的地域历史和文化特色,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汉语方言研究开题报告范文2

汉语方言研究开题报告范文2

汉语方言研究开题报告范文(2)四、研究的步骤及过程本课题研究时间为8个月,自2013年9月起,于2013年5月结束。

具体步骤分为三个阶段:1.申报阶段 2013年9月上旬之前:选题并搜集材料,立项申请,制定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这一阶段我们花费了较大的精力去搜集相关的资料。

我们学校的学生基本来自县域内的11个乡镇,他们平时交流大多数时间都使用着方言,而相当一部分方言具备白河方言的地域特征,为我们搜集相关资料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具代表性,我们将搜集资料的视野尽可能扩大,我们深入县域内的中厂、茅坪、西营等乡镇,与各种职业、各种阶层的群众深入交流,搜集到为数众多、鲜活生动的方言词语,为我们后期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实施阶段 2013年9月下旬---2014年2月(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课题组各成员按照分工,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形成理论构思,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结合“白河水色”歌舞剧,感受白河方言的魅力。

为了充分发掘地域文化的特色,擦亮白河生态旅游的名片,在白河县政府和相关单位的大力协作下,一台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陕南风情歌舞《白河水色》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惊艳登场。

《白河水色》充分彰显了白河本地民俗,弘扬着人文精神,将多彩的汉江与白河女子的魅力融为一体,集中展示了白河优秀的传统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

全剧全部使用着依然鲜活的白河方言,为我们勾画着一个个勤劳善良、美丽姣好的白河汉子和白河姑娘,再一次将白河方言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余音绕梁,久久难忘,客观上也是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暖场”和造势。

(3)向学生发放方言使用情况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为了确保调查问卷的针对性,我们对相关问题事先精心选择设计。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调查问卷的激情,我们将发放调查问卷的时间安排在学生欣赏了方言舞剧演出的《白河水色》之后,学生带着刚刚欣赏完《白河水色》的余温,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调查问卷之中,一鼓作气回答了问卷上诸如“您觉得传承方言和推广普通话矛盾么?白河方言是否可以传承下去?”“您赞同我们现在的人就只应该会说普通话吗,遗忘方言吗?为什么呢? ”“ 请问您通常在何种场合下使用白河方言?”“你觉得说家乡话会有一种土冒的感觉吗?”等十多个问题,让我们知晓了广大青少年对白河方言的看法,更为我们深入搞好这项研究(4)调查走访本校学生及附近居民,了解白河方言的使用情况及人们的认识态度,调查结束作分析总结。

方言论文开题报告

方言论文开题报告

方言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方言是指一种地域性的语言变体,通常在特定地域或特定群体中使用。

我选择以方言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方言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方言不仅反映着地理环境和历史演变,还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通过对方言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研究方言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防止方言的逐渐消失。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标准普通话,方言的使用范围和传播途径越来越狭窄。

通过对方言的研究,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方言的魅力和独特之处,为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此外,方言研究对于语言学和社会学领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言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方言的系统研究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语言的结构和变异规律。

同时,方言也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视角,通过对方言在社会群体中的使用情况和影响的研究,可以揭示社会变迁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综上所述,方言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我选择以方言为研究对象进行论文研究。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论文将以方言研究为主题,通过对中国方言的调查和分析,旨在达到以下几个研究目标:1.探索中国方言的分布和变异规律: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方言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了解中国方言的分布和变异规律,揭示方言在空间维度上的差异和联系。

2.研究方言与社会因素的关系:通过对方言在社会群体中的使用情况和影响的研究,探讨方言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如方言与社会地位、年龄、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关联。

3.分析方言的演变和保护:通过对方言的历史演变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方言的保护和传承策略,为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方言调查和样本选取:在研究过程中,将选择不同地区的方言进行调查,并合理选取样本,以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和代表性。

2.方言的分布和变异分析:通过对方言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了解方言的分布和变异规律,绘制方言地理分布图和变异图。

方言和普通话对比

方言和普通话对比

目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普通话课程作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是高校素质基础课程改革的重点,但当前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表现出明显的缺陷。

提出了普通话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新方案,旨在通过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前,普通话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一张重要“名片”,很多职业对普通话能力的要求越来越明确,普通话表达能力强的人在当今的社会中更具有竞争力。

因此,职业院校大学生出于长远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考虑,对普通话越来越重视,参加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也越来越多。

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对普通话等基础课程不够重视,普通话教学软硬件条件不高,师资水平有限等诸多因素影响,现阶段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一般作为公共基础课,课时十分有限,大多为30~40 学时,加上主要目的是参加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所以教学内容主要以语音为主,并且将语音作为单项训练加以机械地实施,主要采取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方式,导致教学方法单调,忽略了口语的综合表达能力训练。

普通话课程教学内容几乎都会偏向语音,完全忽略了口语的综合表达能力训练。

但后者恰恰是普通话口语课的教学目的之所在。

正是这种教学内容安排的偏颇,让学生有了重语音、轻表达的错觉。

只讲语音部分,不讲词汇和语法。

这就导致不少学生在说普通话时经常出现方言词语与方言语法,尽管是普通话读音,但它们仍然不是普通话,当然也影响普通话测试成绩。

(二)教学组织不科学,教学针对性差高职院校由于入学的分数相对较低,学生的文化水平比较弱,语言基础差,很多学生的识字量只停留在初中阶段,语言贫乏。

同时,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自于农村,有的甚至是边远的山区,有的学生上大学之前一直处在自己家乡的方言区域环境内,从小就没有说过普通话,对这部分学生来讲普通话课程毫无意义。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汉语方言的开题报告

汉语方言的开题报告

汉语方言的开题报告汉语方言的开题报告一、引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然而,中国的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导致了汉语的方言众多且复杂。

本文将探讨汉语方言的现状、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二、汉语方言的分类汉语方言主要分为七大类:官话、粤语、吴语、湘语、赣语、闽语和客家话。

其中,官话是中国的国家语言,也是北方地区的主要方言。

粤语则是广东省及香港地区的主要方言。

吴语在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广泛使用。

湘语是湖南省的方言,赣语是江西省的方言,闽语是福建省的方言,而客家话则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和江西等地。

三、汉语方言的特点1.音韵特点汉语方言在音韵上有明显的差异。

例如,官话中的韵母发音清晰,而粤语中的韵母发音模糊。

吴语则以浊音和轻声为特点,湘语则有连读现象,赣语则有浓重的喉音。

这些特点使得不同方言之间的交流产生一定的障碍。

2.词汇差异汉语方言在词汇上也存在差异。

同一个概念在不同方言中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吃饭”在官话中是“吃饭”,而在粤语中是“食饭”。

这种词汇差异使得不同方言的使用者在交流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理解。

3.语法结构汉语方言的语法结构也存在差异。

例如,官话中的语序为主谓宾,而闽语中的语序为主宾谓。

这种语法结构的差异使得不同方言的句子结构有所不同,对于非本方言使用者来说,理解和运用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四、汉语方言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1.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汉语方言的存在使得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

每个方言背后都有着独特的历史、传统和习俗。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地域间的交流和融合尽管汉语方言之间存在差异,但中国人民通过各种交流途径实现了地域间的交流和融合。

例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的普及,使得不同方言使用者能够更加方便地了解其他方言的使用和表达方式。

3.方言的保护和传承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汉语方言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威胁。

方言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

方言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

方言调查报告方言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在不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且最后的结果会记录在调查报告中。

现在你是否对调查报告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言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方言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背景1956年2月6日,国务院成立了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发出了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然而普通话的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方言区的人不可能一下子放弃本族语完全接受普通话。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普通话的使用比方言更加方便人们的交流和生活,其优越性愈来愈明显。

因此,很多方言区的人逐渐对普通话的某些语音和词汇产生了认可并应用于生活中,一些地方土话也逐渐消失,方言与普通话之间逐渐产生融合。

二、调查目的了解普通话工作开展以来普通话对四川方言的影响三、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月四、调查地点四川省xx市五、调查对象该地区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六、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用一系列词组,分别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通一个词的读音与说法。

七、调查内容在普通话影响下发生变化的语音和词汇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八、调查结果经调查发现,在三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老年人话语中的地方土话比较多,受普通话的影响较小;中年人话语中的地方土话较少,受普通话的影响居中;青年人的话语中很少出现地方土话,受普通话的影响较深。

其原因是,三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从青年到老年逐渐减弱,并且青年人在学习以及使用普通话的时间和范围上比其他两类人群更加长和广泛。

由于四川方言其本身就属于北方话,而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所以大多数词语在普通话与四川方言语音的区别下,其写法相同但是读音不同。

加之笔者所调查的彭州地区的四川方言是有翘舌音,在语音上与普通话相似程度较深,所以本地区的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大的相似性。

在这样的条件下,理论上本地区应该是受普通话影响很大的。

方言开题报告答辩演讲稿

方言开题报告答辩演讲稿

方言开题报告答辩演讲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评委老师对我的方言开题报告的关注。

我今天将就方言的研究意义、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演讲,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意见。

一、方言的研究意义方言是中国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

方言研究对于了解地域文化、推动语言发展以及保护语言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

每个方言都有独特的发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反映了当地的社会风俗、历史沿革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

通过方言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地区的独特文化,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方言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参考。

方言是语言变异和演变的产物,它反映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通过研究方言,可以了解语言的起源、发展和变迁过程,对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和语言教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最后,方言是语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全球化的趋势,方言正面临着濒危和消失的困境。

研究方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方言资源的分布情况、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利用策略,促进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二、方言研究的现状目前,方言研究在中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

由于方言的庞大数量和地域分布,方言研究主要以区域为单位进行,如粤语、闽南语、四川话等。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音系分析、语法研究等。

首先,田野调查是方言研究的基础和核心。

研究者通过深入到方言区进行实地调查,记录方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特点,了解方言的使用情况和沿革过程。

其次,音系分析是方言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音系分析,可以揭示方言的音韵规律和变异情况,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变化特点,为方言分类和比较提供依据。

此外,语法研究也是方言研究的重要内容。

方言之间的语法差异主要表现在句法结构、词序和时态等方面。

研究方言的语法现象可以拓展我们对语言的认识,探索语言变异的规律。

三、方言研究的方法在方言研究中,研究者常常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首先,田野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杭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杭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综述摘要: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在五代时是钱氏吴越国的首府;南宋建都于此历时148年;明、清至今,杭州一直为浙江省会.在地理上,杭州位于浙江北部,南接绍兴,北连湖州、嘉兴,处于江浙吴语区的中心地带.但是今天杭州市区方言与普通话相比,显得比较特殊,带着浓厚的官话色彩,有人干脆将其称为半官话区.语言不可能是孤立的,它的现象及演变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针对杭州方言与普通话进行了各种对比研究。

关键词:杭州方言;普通话;语言;研究一、引言杭州方言作为浙江省的一大基础性方言,在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颇有特色。

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杭州方言的由来、特点、规律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与此同时,将杭州方言与普通话做了基本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杭州方言的词汇特点。

此外,本文还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对杭州方言和普通话做了定性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一)方言普通话与方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虽然,汉民族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共同语,但是许多方言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山高水长,交通阻隔,方言比较复杂。

语言学家根据方言的不同特征,划分了七大(八大、十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

在各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占人口总和的 73%。

(2)吴方言:沪、苏长江以南、浙,以苏州话为代表,占总人口的 7.2%。

杭州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但受官话的影响很大,其人称代词、名词等中的官话成分相当大,成为吴语中的“异类”。

杭州话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区和杭州近郊,不包括杭州远郊以及新近并入的萧山、余杭、滨江三区。

杭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杭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杭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学年论文开题报告表格不对,现在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 杭州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研究学生姓名俞浩文指导教师郭振伟分院人文与艺术分院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班级 10文学1班学号 10209001412013年 12 月 17日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学年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俞浩文学号1020900141 分院人文与艺术班级 10文学1班论文(设计)题目杭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指导老师姓名郭振伟职称讲师指导老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等)(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普通话的逐步推进,许多地方的家乡话已逐步被汉语普通话同化,但作为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方言,不应随之消失。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有责任的文化人的社会责任。

国家政策的导向:近年来,随着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重视杭州独特的文化遗产,包括杭州方言在内的许多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整理工作已受到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文明要进步,文化要发展,这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党和政府对杭州古城文化保护措施的进一步到位,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和现今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研究,在杭州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研究方面,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二者的历史演变轨迹,准确描写二者语音特点及内部差异;二是研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层次对杭州方言与普通话词语运用的异同;三是研究杭州方言与普通话语法特点,初步建立杭州方言语法研究架构。

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杭州文化研究方面,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挖掘杭州传统文化,作到古为今用,在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作出贡献;二是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整理杭州文化典籍;1三是研究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下,如何保护传统杭州方言特色。

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分析

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分析

(长炭)长叹 冇得顶 鬼买 (无发无天)无法无天 (烧云)销魂 一脚踢 (妻凉)凄凉 (阴公) 不用多(盐)言 未够斤两 无(四)事 走下坡
精选PPT
30
广东歇后语
1、生虫拐杖 2、竹织鸭 3、阿聋送殯 4、卖鱼佬洗身 5、黄皮树了哥 6、阿聋养鸡 7、秋蝉跌落地 8、牛皮灯笼 9、指住棺材叫捉贼 10、隔夜油炸鬼 11、单眼佬睇女婿 12、航空母舰 13、黄鱔上沙滩 13、深海石斑
策变化给他们造成的损失应该由谁来“埋
单”?
精选PPT
28
你知道吗? 是“买单”还是“埋单”?
1、特指在饭馆吃完饭后结账、付款。 2、泛指在一切消费场所消费后结账、 付款。 3、指与金钱支付有关的活动。 4、指承担责任。精选PPT Nhomakorabea29
小试身手:广东歇后语
火烧旗杆―― 扁鼻佬戴眼镜―― 阎罗王开摊―― 和尚打伞―― 飞机着火―― 铁拐李打足球―― 老公拨扇―― 老婆担遮―― 咸菜煮豆腐―― 二打六―― 一二三五六―― 和尚出山――
留下来的古语词汇已经很精少选PP被T 使用。
20
广东话
绍菜 椰菜 芽菜 大豆芽菜 通菜 信瓜 凉瓜 蕃薯 薯仔
国语
大白菜 包心菜
黄豆芽 空心菜
苦瓜 红薯 马铃薯、土豆
日常用语 中粤语不 同于普通 话的词汇 多达50% 以上。
精选PPT
21
• “有点怪”的结构
怪不得 「唔怪之得」或「怪唔之得」
我先走了 我走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高考链接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禅让 阐明 嬗变 煽风点火 潸然泪下 B.庇荫 纰漏 毗连 筚路蓝缕 蚍蜉撼树 C.侍奉 对峙 吞噬 恃才傲物 舐犊情深 D.湍流 祥瑞 揣摩 惴惴不安 气喘吁吁

方言 开题报告

方言 开题报告

方言开题报告方言开题报告一、引言方言是指在同一语言系统内,由于地理、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不同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的语言变体。

方言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地域文化、历史传承和社会认同等多重功能。

本文旨在探讨方言的起源与发展、方言的分类和特点以及方言的保护与挑战等方面内容。

二、方言的起源与发展方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

在人类社会形成初期,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不同地域的人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语言系统,这些语言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方言。

方言的发展受到地理、历史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和交通等,这些因素影响了人们的语音发音和词汇选择。

历史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这些因素塑造了方言的发展轨迹。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群体的交流和迁徙等,这些因素促进了方言的传播和变异。

三、方言的分类和特点方言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有地理分类和语音分类。

地理分类是根据方言的地理分布来进行划分,比如北方方言、南方方言等。

语音分类是根据方言的语音特点来进行划分,比如浙江方言、四川方言等。

方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语音方面,方言的语音发音存在差异,比如普通话的“sh”音在一些方言中发音为“s”音。

词汇方面,方言的词汇选择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比如北方方言中的“馍馍”在南方方言中称为“馒头”。

语法方面,方言的语法结构也有所差异,比如某些方言中的否定句结构与普通话不同。

四、方言的保护与挑战方言的保护是重要的语言文化遗产保护任务之一。

方言的保护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学校的方言教育和社会的方言认同等。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方言的使用和传承,同时加强方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学校可以将方言纳入语言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对方言的兴趣和认同。

社会可以通过方言文化节庆、方言歌曲等形式,增强方言的传播和认同感。

然而,方言的保护也面临一些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院
人文与艺术
班级
10 文学 1 班
论文(设计)题目
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指导老师
郭振伟
职称
讲师

指导老师研究方向
应用语言学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外的研究现状及
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等)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普通话的逐步推进,许多地方的家乡话已逐步被汉
语普通话同化,但作为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方言,不应随之消失。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有责任的文化人的社会责任。
国家政策的导向:近年来,随着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的进一步
加大,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重视独特的文化遗产,包括方言在的许多文化
遗产的保护挖掘整理工作已受到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方言与普通话对比在国已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鲍士杰在《方 言略说》中对方言的声韵调作了详细的探讨;徐静茜在《方言的社会变体及双 语现象》中对方言(地方方言)部的两个支派、分化因素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朱海滨在《方言分布的历史人文背景——兼论语言底层与南方方言区的形成》 一文中,主要针对普通话与方言的存在形式做了一个对比研究,并且表明方言 就是语言存在的唯一形式,方言的分布与地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甚至可 以说,一地总有一地相应的方言,方言就是该地独特地域文化的显性体现;徐越 在《方言语音的部差异》中指出方言语音的部差异,并把这些差异归纳为单项 型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和多项交叉型的年龄-地域差异、年龄-性别差异。指 出老派方言中残存的某些与宋代汴洛雅音有关的特点正在流失,新派方言官话 化和土白化的演变趋势都很明显;同时,徐越还在《方言儿缀的修辞功能》中 指出了方言的儿缀词因数量多、能产性强、读音与众吴语不同而成为方言的一 个重要特点。“儿”的本义是“小孩儿”,转为词缀后,其基本意义或初始意义 是指小,在指小过程中自然衍生出表示喜爱、戏谑、轻蔑等功能,有时其本身 “指小表爱”的功能已经不重要了,但能使表达更加轻松。
这一系列研究成果,主要对方言的产生、形态、特点以及运用做了系统的 分析,与此同时,将方言与普通话做了一些巧妙的对比研究。
(三)主要参考文献
[1] 蔡勇飞.方言儿尾的作用[J].师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 年 03 期 [2] 吕洁丽,顾秋丽.方言语法中的官话成分[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 年
财经学院学院学年论文 开题报告
表格不对,现在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研究
学生
俞浩文
指导教师
郭振伟
分 院 人文与艺术分院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10 文学 1 班
学 号 1020900141
2013 年 12 月 17 日
财经学院学院学年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
俞浩文
学号
1020900141
普通话普及与方言保护的关系就像是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两者不 能舍其一。虽然方言的萎缩是推广普通话的客观结果,但是我们可以为方言留 下一方生存的空间。普通话可以作为工作语言,公众语言;而方言可以用于家 庭生活和民间艺术。人类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很强的,有些人能掌握多种语言, 所以我们完全有能力同时掌握普通话和方言。
方言与普通话在语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也是区分二者的基本方法。 劲松在《话的语气和语调》中从同异两个方面谈了汉语的字调和语调:“在汉 语中,字调和语调具有共同的本质,即都是使用音高及其变化的手段起辨别意
义的作用。在话中,它们又属于不同的系统,在形式上它们各有不同的调阈; 在结构上字调与每个音节和语素联系在一起,而语调只出现在特定位置的音节 上;在意义上,字调表示词汇意义,而语调则表示语法和情感意义。”(劲松 1992:113-114)
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是国家法定的语言,又是全国通用的语 言,它是在北方话和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 它有比较明确的规标准,语言规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 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而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 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它在普 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 普通话。因此我赞同“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的说法,也可以认 为普通话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分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 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文明要进步,文化要发展,这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
要。随着党和政府对古城文化保护措施的进一步到位,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焕
发出勃勃生机,和现今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研究,在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研究方面,解决三方面的
问题:一是研究二者的历史演变轨迹,准确描写二者语音特点及部差异;二是
研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层次对方言与普通话词语运用的异同; 三是研究方言与普通话语法特点,初步建立方言语法研究架构。
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文化研究方面,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 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作到古为今用,在传统文化的保护 方面作出贡献;二是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整理文化典籍;三是研究在大 力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下,如何保护传统方言特色。
普通话其实是中国北部方言,因为北部大部分地区发音等等基本差不多, 所以国家讲其定为普通话,南部方言没有多大规矩,可以分为若干个语系,比 如这里统称为吴越,包括近全部地区,南部地区。江北部地区为淮扬语系,就 是淮河以南,长江以北。而吴越虽然只集中在江浙一代,但是发音却千差万别, 南部的音实在听不懂。北面,好懂多了,但是但外人看来,听懂已属不易。
05 期 [3] 王群力.方言基石上的苔藓—关于方言的普世性[J].通讯,2006 年 09 期 [4] 周思源.方言何需保护[N].中华读书报,2004 年 [5] 王启龙;方言音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年 01 期 [6] 徐越.从宋室南迁看方言的文白异读[J].师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