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历史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历史使命
作者:何军卿李和平
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年第03期
教育,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文化传承、文明延续的最佳途径和必由之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永恒主题。实践证明,人才培养最关键的就是培德。《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是人们对德才教育的共同认知。
古今中外,“立德树人”理念屡被一些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论及。在当代,这一理念更是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说,立德树人是我们党对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性回答。
一、“立德树人”思想的历史渊源及意义
民间有这样一句顺口溜:“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这是对“立德树人”重要意义的生动表达。在我国,“立德”这一思想,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文中范宣子谈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称为“三不朽”。这种“三不朽”思想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人生理想和价值标准体系。在这三者中,以立德为最高,是修身之根本、价值之基石,是中华民族关于人生价值的基本理念和核心观念,奠定了中华文化体系的价值观基础,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树人”理念最早出现于《管仲·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段话集中体现了培养人才的长期性和重要性。管仲的“树人”思想是对“立德”思想的极大丰富和拓展。同样,孔子在《论语》中也从人的德行品质出发将人划分为三类——圣人、贤人、君子。经过长期探索,他继而设定了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圣人、贤人和君子,意图通过“立—育—评”的闭环教育(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相统一的过程),实现完整的教育过程。三国时期魏人刘劭(思想家)在其所著《人物志》中,讲述了识别鉴定人才之术和量能用人的方法,并对人性进行了深刻剖析,在今天选拔人才、任用干部方面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晚清时期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其代表作《曾国藩家书》成为立德树人及家庭教育的传世典范,他还从治国角度提出了“树人立法”问题。其树人之道有二:一曰知人善任,一曰陶熔造就。在“立德树人”思想引导下,曾氏家族八代之内培养出240多名人才,硕士、博士、院士等不胜枚举。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用400封家书造就“一门三院士”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他以身作则,集慈父、严师和朋友于一身,把自身伟大的人格修养、博大坦诚的胸怀格局和爱国情怀作为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传递给了子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一种“活”的教育学,他提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就是把生命交给孩子,重视并培养儿童的精神世界”,这与我们今天谈的“立德树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其教育思想享誉世界并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二、“立德树人”思想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流价值观
华夏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时刻都在昭示印证着立德树人的普世价值。不管是人文故事、文献记载,还是脍炙人口的历史典籍,都在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尧舜禹时期,“禅让制”也是按照推举贤良有德、孝悌之人标准推行的。汉代选拔人才的“举孝廉”制度也是如此。《弟子规》《三字经》作为儿童启蒙读本流传至今,更是华夏文明立德树人的典型例证。
如今,“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5月2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不仅对我国教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要求,而且为我们在新时代牢牢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环节,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更是以“德”为先,我国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再次印证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和时代标准。
在新时期,中职教育要着重强化“全面育人、人人成才”“科学育人、多样成才”“特色育人、尽展其才”的理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立德树人之基。为此,我校恪守“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的宗旨,本着“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培养目标,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融入每学年开展的学生全员技能竞赛周活动,搭建“全员展示、特长展示”的平台,通过竞赛,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单一技能到职业素养,都得到质的飞跃和提升。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主题板报活动、主题征文活动、十八岁成人礼活动以及国旗下的演讲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深刻阐释,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将个人的人生价值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正是在“立德树人”思想的引导下,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校毕业生万伟丽到许昌市商委幼儿园实习后,凭着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扎实的专业特长,自己创办幼儿园。通过十几年的打拼,她在许昌市创办了6所幼儿园,初步形成了许昌民办幼教集团,她对孩子们的爱心、对家长的诚心和孜孜以求的教育初心,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她却谦和地说:“感谢这个时代,感谢我的中职生涯,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三、“立德树人”思想是职业院校开展德育的重要支点
“立德树人”其本质是培养学生良好德行和优良品质,形成健康的人格。学生只有坚定了理想信念,确立无私奉献的初心,才能实现精神的丰盈,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因此,“立德树人”思想是职业院校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支点和初心教育(理想教育)的起点,是学生实现人格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价值和人生幸福快乐的源动力。在落实“立德树人”方面,我校实施多项“文化育人”工程,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学校实施了班级文化墙工程,做到“一班一景一特色”,班级内有名言警句、班训、队训以及“个性角”“读书角”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示区。学校实施了“三四五育人工程”,即培养学生“合作、创新、奉献”的三种精神,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信心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的“四种教育”,推行以校园环境治理、仪容仪表治理、卫生习惯治理、安全隐患治理和校园文化治理的“五项治理”活动,以此引导学生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这种养成教育造就了学生走向社会的成才之路。如我校幼师专业毕业生孙雁斌主演的小品《乡村趣事》,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届CCTV小品大赛中荣获业余组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她主演的小品《局长家事》被邀请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展演;她导演的少儿群口快板《六一畅想》、小品《酒嫂》《一束康乃馨》《隔离》等节目多次荣获省、市级奖项。她总是说:“没有母校的教育,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为自己是一名中职生而骄傲!”
“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国家大计和民生之本,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和生生不息、健康發展的国家战略。尤其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环境和国际形势,“立德树人”这一理念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秉承中华民族立德树人的优良传统,并将其不断发扬光大,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责编; 李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