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探索历程
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的比较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展。
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军事
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增强军事力量。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同点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感念深入人心相同点背景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结果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戊戌变法法令及评价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经济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
器物(技术)
政治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
制度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思想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文化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不同点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主张
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影响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感念深入人心
相同点
背景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结果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戊戌变法法令及评价:
类别
颁布的新法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思想解放潮流
热点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思想解放潮流【专题考点】1、思想家:魏源、严复2、近代化的探索(学习西方三步走);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政治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思想的近代化。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专题线索梳理】鸦片战争后,西学大量传入,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一方面加速了封建制度崩溃,一方面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反映在思想领域中就是把“孔孟之道”作为革命的主要对象。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对传统儒学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触及与批判;新文化运动更是把斗争锋芒直接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播,从根本上冲击与动摇了儒学在中国思想领域中的统治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废除了尊孔读经,儒学不再作为社会统治思想而主要是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和反思。
一、列举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著名思想家:魏源、严复。
见《突破与跨越》P34(1)魏源:鸦片战争时期,主张(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的长处,抵抗外国的侵略);(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之法(侧重军事技术)。
著作:《海国图志》—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意义:激发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科技,有利于人们研究现实问题。
林则徐、魏源由此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严复——被梁启超称为“中国西学第一”,:戊戌变法时期,主张:效仿西方,推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译著:《天演论》;意义: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书的按语里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见《突破与跨越》P24、27、29(一)近代化的含义:1、“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上的含义(核心):经济的工业化(是洋务运动);政治上的民主化(是戊戌变法。
)2、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强,寻求新出路的过程。
近代化是指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和法治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和科学化,以及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近代中国几次思想解放运动
工商C111 金炳华118143近代中国几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时间:1895年,目的:救国图强,在保留清朝的统治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
背景:面对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代表人物:梁启超,康有为,戊戌六君子。
性质和意义:它具有重要的爱国救亡意义,它把民族救亡意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
戊戌变法是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变革运动,它并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一次质的飞跃。
洋务运动仅仅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代表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辛亥革命:时间:1911年,目的: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的运动。
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背景:中国深陷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将革命风暴推向前台;代表人物:孙中山。
性质和意义: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时间:1915年-1923年,目的: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背景: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直接原因)。
性质和意义: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②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材料: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 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 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的话体现了康有为思想有什么特点?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结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
二、仿行制度
2、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共和思想
代表人物: 孙中山 时间: 19C末20C初 主张:主张资阶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活动:辛亥革命(1911年) 结局:建立中华民国,但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双半状况依然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 的运动。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 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 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 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 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三、思想救国
1、资产阶级激进派: 民主、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时间: 1915——1918
主张: 提倡民主科学,思想救国
活动:新文化运动 影响:
三、思想救国
2.无产阶级: 宣传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 李大钊、陈独秀 时间: 1918——1919
主张: 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救国
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 A、进步性: 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中国近代以来有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代以来有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以来有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演变历程:(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92;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
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最新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专题解读】中国近代史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即外国列强不断地对中国进行侵略,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同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外来侵略者,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争取民族独立。
这些斗争是要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问题。
二是“近代化探索”,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推动中国迈向现代化,这主要是解决富强问题。
这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就必须赢得民族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民族独立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时解决了,国家富强的任务现在仍在继续。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就是中国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西方化的过程,同时也给中国的教育体制、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古老中国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迈向新生的重大转机。
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又是探索强国道路的过程。
其中重大事件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过程。
从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命题展望】关于中国近代化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热点。
复习时应注意整合近代化探索活动四个事件代表的主张、主要活动、历史作用等,同时要注意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早期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结合。
【考点导学】仔细阅读《掌控中考》PA61—62,圈、点、批、画出重要的知识点并识记。
时间8分钟【梳理点拨】易混知识点: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区别: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启性事件。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二、归纳总结1.中国近代化的四步探索有何不同?(学习的内容不同)2.以上四步探索的共同点是什么?(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之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以上探索从总体上看呈现了什么特点?4、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联系:世界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三、感悟历史1.以上四步探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忧国忧民等)2.从上述探索中得到什么启示?上述探索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仍然没有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①鸦片战争中抵抗派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魏源在他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代表人物: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作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大,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 .地主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1 )近代前期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①边疆地区危机时,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
②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战斗,壮烈殉国。
( 2 )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
①背景:鸦片战争的炮声,使一些封建士大夫开始放眼世界,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了。
②代表:林则徐、魏源。
③思想:放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结果:其理论没能彻底付诸实践,后来的洋务运动实践了他们的主张。
⑤影响: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开启了向西方学习以救国的大门,为中国早期近代化作了思想准备。
☆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张謇提出“实业救国”(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用“上帝”和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来拯救中国社会( l )太平天国运动(1851 一1864 年)①背景:发生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②主要原因:封建剥削沉重,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重人民负担,加剧阶级矛盾。
③新特点:①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肩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使命;②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③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失败的原因:①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②领导集团内的分裂,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③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失败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不能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领导集团不能争权夺势,甚至发生内讧;生活上不能腐化堕落、脱离群众。
最新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专题解读】中国近代史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即外国列强不断地对中国进行侵略,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同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外来侵略者,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争取民族独立。
这些斗争是要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问题。
二是“近代化探索”,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推动中国迈向现代化,这主要是解决富强问题。
这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就必须赢得民族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民族独立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时解决了,国家富强的任务现在仍在继续。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就是中国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西方化的过程,同时也给中国的教育体制、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古老中国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迈向新生的重大转机。
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又是探索强国道路的过程。
其中重大事件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过程。
从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命题展望】关于中国近代化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热点。
复习时应注意整合近代化探索活动四个事件代表的主张、主要活动、历史作用等,同时要注意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早期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结合。
【考点导学】仔细阅读《掌控中考》PA61—62,圈、点、批、画出重要的知识点并识记。
时间8分钟【梳理点拨】易混知识点: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区别: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启性事件。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二、归纳总结1.中国近代化的四步探索有何不同?(学习的内容不同)2.以上四步探索的共同点是什么?(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之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以上探索从总体上看呈现了什么特点?4、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联系:世界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三、感悟历史1.以上四步探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忧国忧民等)2.从上述探索中得到什么启示?上述探索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仍然没有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
赋予一切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 个人及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 主义
相同:主张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 “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
四、从“兴民权”到“民主、科学、启蒙”—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辛亥革命使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人文主义精 神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区别:代表阶级利益、学习内容、根本目的 洋务派:地主阶级、学科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维新派:资产阶级、学科技和政治制度、发展资
本主义
(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
1、提出的背景:
(1)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救国方案相继失败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 断壮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1894年 兴中会成立; 1895年 广州起义)
是否要进行维新变法,是否要实行君主立宪、 变革政治制度,是否应进行教育改革
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 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康有为披着孔子外衣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原因
(1)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刻 (2)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 有软弱性和保守性 (3)与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有关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阶段
内容
代表作
作者
前期 (1915 —1919)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 专制和愚昧、迷信
(核心)
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 (前提)
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 (传播载体)
《敬告青年》
《狂人日记》 《文学改良刍议》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999上海)“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 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洪仁玕《资政新篇》
A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 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 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师夷长技以自强”
(3)活动: 洋务运动 (4)结局: 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1、(2003上海)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 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管增设天文算学馆, 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的干涉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 D、维新人士的抵制 2、(2002江苏河南综合)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 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三、提倡思想解放 1、前期新文化运动
思想特点:资本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2、后期新文化运动
思想特点:宣传马克思主义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有了进一步发展;
②.政治上 袁世凯 专权;
③.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但同时,袁 世凯掀起了 尊孔复古 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标志:
•军事工业
京师同文馆 京师 天津武备学堂 天津
旅顺
北洋海军
•民用工业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威海卫
•近代海军
上海广方言馆 上海 江南制造总局
•近代教育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二]嘉约翰:1859年在广州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教 会医院——博济医院。“挖肝剖腹”,这个血淋淋的 词现在已经很少被提到,但在100多年前,刚刚由传 教士们带进中国的西医就被视为这样的“巫术”。 19世纪中期他在广州行医时,也受到过这样的指责 。他的诊所之所以能生存下来,一是靠了传教士的执 著精神……三是有留美回国的中国学者的帮助。他的 功绩还在于设立了西医学校,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西 医大夫。西医进入中国,当然不只是带来了一种新的 治病方式,它还带来了一种生命观人生观,一种哲学 或是生活的理念。
思想
五四运动后
无产阶级(中共) 毛泽东思想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四个阶段
1、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习器物
2、甲午战争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习制度
3、1915-1919年:资产阶级学习思想文化 4、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流的特点
(09广州一模〃27)(1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
过去一个半世纪,总体看来,是世界影响中国的时代 ……2006年,《环球时报》评出对中国近现代发展影响 最大的50名外国人。重温这50人与中国的关系,可以清 楚地发现,中国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有时是主动的,但也 有很多时候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 [材料一] 马克思:他为共产主义者所塑造的共产主义信仰 鼓舞着千百万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为推翻一个旧世界而英 勇奋斗。他所缔造的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使成千上 万的苦难中国人获得了精神上的涅盘,坚定地走上了寻求 救国救民救自己的道路。
(2)你如何看待外部世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3分) 积极影响:给中国带来先进的技术;改变了中国人的 观念,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分,每点1分,答 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消极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和屈辱。(1分, 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鸦片战争前夕(19世纪中叶之前):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思想的起步阶段,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仁爱亲近、礼法秩序等,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1840-1911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和割地,国家面临深刻危机。
这一阶段,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中国社会的根源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变法方案和现代化思想。
其中代表性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等,在思想上探索了近代化的途径。
3. 辛亥革命至新文化运动(1911-1919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进入近代化进程。
这一时期,一些思想家如陈独秀、胡适等开始倡导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革新理念。
4. 新文化运动至五四运动(1919年以后):这一时期,新的文化思潮兴起,主要代表为胡适、鲁迅等人。
他们批判了传统文化,提倡科学、民主、启蒙主义等思想,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封建思想和旧道德观念的运动。
5. 五四运动至抗日战争(1919-1945年):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青年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思想家们投身于社会革命和思想解放的运动。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开始引领共产主义思潮,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6. 抗日战争至建国初期(1945-1949年):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这一阶段加深了人们对民族独立和社会解放的追求。
毛泽东等人在思想上更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传统思想的挑战和思想解放的过程,逐渐从儒家思想转向了现代化、民主化和社会主义化的思想倾向。
这一过程不仅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的发展走向提供了思想启示。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的重要历程。
在这一时期,封建主义的束缚逐渐被打破,传统观念和道德观念受到了颠覆,新的思想和文化观念开始兴起。
本文将从鸦片战争开始,逐步介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一、鸦片战争:思想观念的颠覆鸦片战争于1840年爆发,是现代中国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的开端。
由于中国队伍的战败,中国人开始思考传统观念的固步自封导致国家衰落的原因。
这场令人痛苦的战争激起了一些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们对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渴望。
二、戊戌变法:知识分子的觉醒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旨在推行一系列革新政策,以振兴中华民族。
这一运动是一批知识分子对封建主义体制的反叛,他们推崇西方的政治、法律、教育等体制,并积极倡导思想解放和民主自由。
戊戌变法尽管失败,但却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对旧体制的意识觉醒。
三、新文化运动:传统观念的冲击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二十世纪初期最重要的社会文化运动之一,对中国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个时期,一批知识分子,如陈独秀、胡适等,通过创办刊物、发表文章等方式,公开批评封建礼教、主张科学、民主、平等、自由和女权等观念。
这场运动不仅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激烈争论,也为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进步奠定了基础。
四、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思潮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社会运动之一。
在这个运动中,一批年轻知识分子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传统的束缚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以现代西方文化为借鉴,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
这场运动不仅对中国的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中国的文学、艺术和社会制度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知识界的开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在1956年至1957年的一场知识界的开放运动。
这场运动积极鼓励知识分子自由思考、发表批评意见。
在这个时期,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些著名学者和作家被重拾,他们的思想发表得到了重视和承认。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主旨解读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
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则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中相继创立了重要思想理论成果。
线索一:开明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线索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变革。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线索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无产阶级有了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线索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线索1西学东渐——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发展线索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四五十年代“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2)代表:林则徐、魏源(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2)代表:奕 、曾国藩、李鸿章(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4)主张:自强、求富(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世纪60~90年代维新思潮(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初民主、科学(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2)代表:李大钊(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深化历史理解1.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始于19世纪,当时中国正处在封闭和思想上的僵局之中。
一位英国传教士马克思·毛斯说:“中国人以前没有任何概念,也没有对自己和外界的认识,而是一种被动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文明的强势扩张成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一种动力。
19世纪初,随着外国企业的进入,西方文明开始侵入中国,并把外来文明带入中国,中国近代化探索就此开始。
同时,西方宗教和政治思想也开始影响中国社会,使得许多中国人意识到西方文明的优势,并开始学习借鉴西方的文化、科学和技术。
19世纪中叶,洋务运动及大清政府的改革给中国近代化探索增添了新的力量。
1860年,洋务运动正式启动,目的是通过改革和创新的政策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改革。
随着新的政策的实施,西方文明的影响加深了,中国开始尝试现代化,并开始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加强科技教育,开展现代农业,实施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建立行政机构,改善道路交通,建设火车等。
继洋务运动后,清朝末期的改革也为中国近代化探索提供了机会。
1911年,清朝宣告灭亡,民族解放运动也开始了,革命党人开始推行民主政治,尊重人权,改善民
生,推进社会进步,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把现代化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进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从而确立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基本框架。
从18世纪到21世纪,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最根本的特征没有改变。
中国始终坚持将西方文明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和拓展,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
这一历程,也让中国探索出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演变: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侵略的逐步加深,中国的思想界围绕着“向西方学习”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先后涌现出许多思想流派。
(1)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揭开了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序幕。
(2)洋务思想: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突破了封建顽固派的陈腐观念,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3)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人和洋务运动的兴起,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4)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形成并得到发展。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和中国国情结合,提出“三民主义”,并以此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6)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先以“民主”和“科学”为号召,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成为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指引中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丰硕成果。
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思想,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
(完整word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学器物”到“仿制度”、“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1。
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此外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
这些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2。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
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背景: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深重 ②洋务运动的兴起发展; ③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2)代表及其主张:王韬、郑观应、薛福成 ①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 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3)局限:没有理论体系和付诸行动。
二、近代资产阶级探索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 2、维新思想的发展 (1)背景 ①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深重。 ②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 断壮大 ③早期维新思想成为康梁思想的先声。 世界形势: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垄断和垄断组织出 现,资本、原料和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新兴工业国 家加入世界争夺的行列,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争夺的主 要手段,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政治民主化(资产阶级代议制)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经济工业化(工业革命)
洋务运动 民族工业兴起和发展
思想文化理性化(启蒙运动);近代自然 科学发展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指西方文明向中国传 播的渐进历史过程,就时 间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 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西方 文明的传入。
一个主题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
二、近代资产阶级探索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 2、维新思想的发展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9世纪末)
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废八 股,倡西学
二、近代资产阶级探索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 (3)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
二、近代资产阶级探索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 (4)维新思想的影响 ①政: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制度改 革的闸门; ②思:起到了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的作用,进一步促 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③经: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
三个阶段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维新变法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君主立宪)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 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 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
量。
——《大国崛起》
一、近代地主阶级探索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 1、背景 (1)清王朝危机四伏,国势日衰,矛盾尖锐; (2)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资本主义发展; (3) 西学东渐思潮;
【历史现场】 《海国图志》的遭遇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 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 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 来, 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 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 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守旧官吏为什么认为它是一本大逆不道的书?
千年传统观念(“贵华夏”“贱夷狄”) ;长 期闭关锁国政策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一、近代地主阶级探索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可略)
以封建伦理纲常作为治国之根本, 采用西方先进科技挽救统治危机
将“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迈 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失 败
二、近代资产阶级探索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 1、早期维新思想
林则徐(1785—1850年), 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一、近代地主阶级探索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 2、代表 (2)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 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 法。”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 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②目的:抵抗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这一思想的提出,表明在中西 ③评价: 文化的最初碰撞中,中国士大 夫已经开始认识到,“夷狄” A、进步: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引导人 们关注世界形势;具有爱国心。 也有可取之处,要以夷之“长 技” 来弥补未真正 实践;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有阶级的局 限性。
单元十九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及 探索历程
(1)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魏源的 《海国图志》 (2)维新思想 (3)三民主义 (4)新文化运动 (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近代世界之潮流:资本主义的发展 (迈向欧美西方式的近代社会)
(4)鸦片战争,民族危机深重,先进知识分子开始 觉醒;
一、近代地主阶级探索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 2、代表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四 洲志》 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中国官府,全不知外国之 政事,又不询问考求,故至 今中国仍不知西洋。”“惟 林总督行事全与相 反。” ——《海国图志》
▲康个人因素;
维新思 ②梁 想主要 启超 宣传者
主张变法图存,顺应时代潮流;
(2)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 地位 主要思想
③ 谭 嗣 同
维新派 中的激 进派
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 胆批判。
④ 严 复
中国启 蒙思想 第一人
①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 ②意义:成为批判封建思想,激发变 法的理论武器。
(19世纪末)
二、近代资产阶级探索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 2、维新思想的发展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9世纪末)
(2)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 地位 主要思想
维新变 法第一 ①康 人
有为
A、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变法理论. B、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 符合历史潮流。
▲资级力量小;
▲维新派理论认识低。 ▲封建思想牢固,西学传播水平低;
(2)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①含义:学习西方的长处; ②目的:抵抗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③评价: A、进步: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引导人 们关注世界形势;具有爱国心。 B、局限:只学技术,较为肤浅;并未真正 实践;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有阶级的局 限性。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 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序》 ①含义:学习西方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