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共66页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的应用课件
可能导致心肌穿孔、膈肌刺激等 并发症,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 尚不明确。
02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的应用场景
适应症
1 2 3
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
对于因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导致心动过缓的患者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可作为替代方案,以维持 正常的心率。
心脏传导系统异常
对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的患者,如房室传导阻滞 等,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可以改善心脏的传导功 能。
患者B患有房室传导阻滞,经过右心 室间隔部起搏术后,心脏传导功能得 到改善,未再出现心动过缓的症状。
03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的手术操作
手术前的准备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 查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 情、心功能状况和手术风 险。
术前准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手术方案和风险控制措 施,准备好手术器械和药 品。
手术后护理
术后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功 能状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 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凝药等。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促 进术后恢复。
04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的并发症及处 理
常见并发症
出血
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出血,需及时止血并密 切观察。
兼容性和可升级性
提高起搏器与其它医疗设备的兼 容性和可升级性,方便患者进行
其他必要的医疗检查和治疗。
临床应用前景
扩大适用人群
随着技术的进步,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有望应用于更多不同年龄 和病情的患者,满足更广泛的临床需求。
优化手术效果
通过改进手术技巧和植入技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术后恢复 和生活质量。
术前宣教
右室心尖部与间隔部起搏对室壁运动的影响
右室心尖部与间隔部起搏对室壁运动的影响右心室尖部(RV A)起搏引起心肌电激动顺序异常以及心室运动不同步,最终导致心肌舒缩功能的下降;而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因起搏点接近希-蒲系统,与RV A起搏相比能更好地恢复心肌正常的电-机械活动,使心室运动同步化增加,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
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能够定量分析局部心肌长轴方向的运动,结合同步记录心电图可提供心肌电-机械藕联的准确信息。
基于TDI的组织速度成像(TVI)技术更可同时清晰获得多部位室壁运动的多普勒频谱,子1992年由McDicken等提出后,已被广泛应用于贫家心脏机械活动。
本研究采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来比较RV A与RVS起搏心肌的舒缩活动,进而评价其对心肌各室壁运动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择2007年8越至2008年8月本院行起搏器植入术后一周内的住院患者40例,其中RVS起搏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69.44±8.78岁;RVA起搏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69.19±7.70岁;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构成无差异(P>0.05)。
其基础疾病为病窦综合征14例,高度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7例,心房颤动伴长间歇9例,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构成无差异(P>0.05)。
所以患者均符合2008年ACC/AHA永久起搏器植入Ⅰ类或Ⅱa类适应症,所以入选患者排除影响心肌运动的疾病。
植入的起搏器为Medtronic公司、Botronic公司及STJude公司生产,其中DDD起搏28例,VVI起搏12例,主动固定电极采用Medtronic5076及ST Jude1688T,被动固定电极采用Botronic SX-BP60及ST Jude1646T。
1.2 心室电极的植入所有患者心室电极的植入均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
RV A电极的植入:穿刺右锁骨下静脉,在X线正位选电极头端指向RV A;RVS电极的植入:先将电极植入RV A,然后将引导钢丝前端塑性弯曲,回撤电极,在X线左前斜位45°下电极头端近似水平指向脊柱方向,结合起搏心电图提示(QRS波形较窄,Ⅱ、Ⅲ、aVF导联呈R型)确定电极位于间隔部。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的应
稳定性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能够提 供更稳定的电信号刺激, 减少心律失常的风险。
持久性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电极 不易脱落,能够提供持久 的起搏效果。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适用于各种原因引 起的心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等病症 ,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 滞等。
禁忌症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禁忌症包括急性 心肌梗死、严重心衰、严重电解质紊 乱等病症,以及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 。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的应用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的基本原理 •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的临床应用 •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的最新进展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是一种治疗心律 失常的方法,通过在右心室间隔部植 入起搏器来刺激心脏的电信号传导, 以改善心律失常的症状。
03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的临 床应用
临床应用范围
适应症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 等心律失常疾病,以及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极导线拔除后需要重新植入的情 况。
禁忌症
对于存在急性感染、严重心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等病症的患者,应谨慎或避 免进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的增加,心律失常成为一种常见疾病 ,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是治疗心律 失常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的和意义
目的
探讨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在心律 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治疗 效果和安全性。
意义
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方法,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和生存率。
02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的基 本原理
治疗效果和影响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近期心功能影响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近期心功能影响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主动(螺旋)电极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与被动电极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近期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慢性心房颤动(房颤)伴R-R长间歇或缓慢心室率需安置永久性体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用主动螺旋电极固定于RVOTS(主动电极组),20例用被动电极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被动电极组)。
比较两组近期心功能各项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各参数比较:主动电极组QRS波时限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及6min步行试验均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左室短轴缩短率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行RVOTS起搏心室激动的电同步性优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改善患者近期心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心室电同步性近期心功能指标当今心脏起搏的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纠正心动过缓,更重要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这与植入起搏器后的心功能受影响状况密切相关。
对于同时合并慢性房颤的病人,因为房颤患者已经丧失了20%-30%的心房辅助泵功能,这时射血分数的维持显得更加重要。
传统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改变了心脏的正常激动顺序,导致了左右心室激动失同步,使得血流动力学受损,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2]。
而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靠近希氏束,可以直接实现“近希氏束起搏”,从而获得接近生理状态的心室激动顺序[3]。
本研究采用对比观察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实施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相关指标,探讨两个不同部位的心脏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差异。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我院2007年01月至2011年06月收治的40例需要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66—84(77.32±6.30)岁。
所有患者均为房颤合并长R-R间歇或者为房颤合并缓慢心室率<50次/分,同时符合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心脏病协会(ACC/AHA)起搏器植入的Ⅰ或者Ⅱa类适应证标准。
心室间隔部起搏
中间隔
X影像_左侧位(Left Lateral)
LL
右室间隔部
LL
右室游离壁
X影像_左侧位_RVOT间隔 vs 中间隔
● 只有通过标准化RVOT间隔部的起搏位点,才能进一步通 过有意义的临床研究来验证此位点是否是真正的最佳右室 选择起搏部位2
实际上,众多的临床研究并没有在文献中详细定义 右室RVOT间隔部起搏时电极导线固定所在的位置!
1Lieberman RA, et al. Circulation 2004;110(17,Suppl.)III-606. Abstract 2815 2Harry G Mond, et al. PACE 2007;30:482-491
性关系
● Wilkoff -DAVID 试验(JAMA 2002)
○ 左心功能不全但无起搏指征的ICD植入患者,DDDR 70 vs VVI40 ○ 结果: DDDR 70右室心尖部起搏导致更多死亡率和因心衰的住院
率
综上所述,RVA起搏对患者左室功能可能带来的危害
● 左室功能不全 ○ 舒张功能不全 ○ 收缩功能不全
● 目标:回顾性研究来评价长期RVOT vs RVA起搏在永久起搏患者左室功能 和房室瓣返流状况方面的表现
● 方法: ○ 1996-97年植入,随机分成RVOT和RVA两组 ○ 2004年,共统计27位患者,RVOT(13),RVA(14) ○ 比较植入前和7年后的心超参数、QRS宽度和NT-proBNP水平
● 重构 ○ 室间隔不对称肥大 ○ 肌原纤维排列混乱 ○ 分子重构
● QRS宽度 ● 灌注紊乱 ● 心室扩张
右室间隔部起搏是否能近似于患者自身的心室激动?
● 右室流出道间隔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Septum)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应用体会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应用体会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是一种心脏起搏技术,通过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植入起搏器,以改善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并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在应用这种起搏技术过程中,我有以下体会:
1. 改善心脏功能: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可以帮助心脏重新获得正常的节律,提高心脏的收缩功能,从而改善心脏整体的功能。
2. 提高生活质量:对于一些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的患者来说,常常会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可以有效地减轻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减少心脏病发作风险: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可以帮助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从而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4. 需要定期随访: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需要定期进行电极检查和起搏器功能评估,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因此,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保持起搏器的正常运转。
5. 过程较为安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起搏技术,手术风险相对较低。
然而,在手术过程中仍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心脏情况,确保手术安全。
综上所述,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在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脏病发作风险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应用效果。
然而,由于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决策。
右心房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应用
注 :与 R A 组 比较 P 00 a A < .5
23 R S组与 R A组 术 中及术 后随访起 搏参数 比较 : . A A 2组 间起 搏参 数 比较 见 表 2 2组 比较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义 ( > , P
0 5。 . ) 0
●
1 . 手术方法 : .1 2 2组均先植入心室电极导线 , 根据术 中情况
1 8T 68 Te dnl n S T 1 8 88 TC BI OTRONI K S to er x ¥ 60
表 1 2组手术时间 曝光时间 (±)
mn i
BO R N KS t x¥ 3主 动 固定 起 搏 电极 导 线 。 I T O I e o 5 r
1 研 究方 法 . 2
1 资料 与 方 法
11 研究对象 .
入选患者 5 例 , 20 O 为 0 8年 7月 至 2 0 0 9年 1 于 山西 2月
医科 大学第一 医院收治 的病态窦 房结综合征 (S ) 者 , SS患 符 合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指征 (0 8 A CA AHR 2 0 年 C / H / S心脏起 搏器植入指南 I 类或 Ⅱa )其 中男性 2 类 , 7例 , 女性 2 3例 , 年 龄 3 一 8岁 , l8 平均 ( 1 1 ) , 7  ̄ 1岁 均为第一次植入心脏永久起搏
『 ] 钱保 娟. 5 急性心肌梗死猝 死 2 例 l床分析与前瞻性健康教 育. O } 缶
哈尔滨 医药 ,0 9 2 ( )2 —2 2 0 ,9 6 :12 . [ ] 陆再英 , 6 钟南 山内 科学. 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0 8:1—1 . 人 2 0 2 02 2 『 ] 晁红 民. 7 浅析 急性 心肌梗死心脏性 猝死 的危 险因素. 齐齐 哈尔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临床研究
血 流 动 力 学 和左 室 功能 。
RV S起 搏 极 大 地 改 善 了起 搏 患 者 的
【 关键 词】 右心室间隔部 ; 起搏 ; 改善 ; 左室 功能
122 电极 植 入 ..
在 局 麻 下 以 Sligr 行 左 ( 右 ) e ne 法 d 或 锁
骨下静 脉穿刺 , 循动 脉鞘 在 x线 引导 下将 心室 电极 送至 有 心 室流出道 ( V T) R O 。通过 x线 和 心 电图确 定 电极位 置 。
在左 前斜 4 。 定 导线头 端和 心室 间隔部 垂直 , 前 斜 3。 5确 右 O 来 判 断 右 心 室 流 出 道 高 位 或 低 位 间 隔 部 , 量 定 位 在 高 位 尽 间隔部 。R O V T间 隔 部 电极 定 位 成 功 指 标 ( ) 1 x线 表 现 : 左 前 斜 位 ( A 投 照位 电 极 头 端 垂 直 指 向 约 8胸 椎 体 上 下 水 L O) 平 ; 2 腔 内心 电 图 s () T显 著 抬 高 ;3 电 极 参 数 检 测 : 知 R () 感 波 高 度 , 搏 阈 值 , 极 阻 抗 , 电 流 刺 激 膈 肌 运 动 在 标 准 起 电 强 范 围 内 。心 电 图 主 要 参 照 Ⅱ 、 、V Ⅲ a F和 a L导 联 , a V Q S波
录起 搏 心 电 图 ; V R A直 接 把 电极 放 至 心 尖 部 。
起 搏 器 植 人 术 I 或 Ⅱa 适 应 证 的 住 院 患 者 4 类 类 2例 , 中 男 其 2 7例 , 1 女 5例 , 均 年 龄 (3 5 平 6 .6±83 ) , 功 能 均 为 l .7 岁 心 ~2 级 , 无 心 室 内传 导 阻滞 ( R 皆 Q S时 限 ≥10m ) 2 s 。其 中 病 态 窦
(完整版)【心律学】右室间隔部起搏的植入技巧
【心律学】右室间隔部起搏的植入技巧今天小弟就带各位看官一起来学习一下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Doctor MOND带来的间隔部起搏的植入技巧。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了右室间隔部起搏尤其是右室中低位间隔与右室流出道间隔更加的符合生理化的起搏部位,相比右室心尖部可以实现更佳的电传导和机械同步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右室间隔部的解剖组成。
左边是起搏电生理医生眼中的间隔部解剖结构,右室间隔我们又可以分为右室流出道间隔,右室中位间隔,以及右室低位间隔。
在解剖学上ROVT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含了ROVT间隔与ROVT游离壁,将电极放置于ROVT游离壁并不能使患者获益,我们必须通过技术手段将电极放置于ROVT间隔或者中位间隔才能取得更生理的效果。
了解了间隔部的见剖结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在影像下进行电极的定位。
为了判定电极所处的位置,在术中我们一般需要用到三个体位来进行电极的定位。
正位是引导电极至右室RVOT间隔和中位间隔的最简便的方法,在到达目标起搏部位后,我们可以通过右前斜排除电极进入冠状窦和心大静脉。
而左前斜40度则是术中鉴别电极究竟位于间隔、前壁以及游离壁的最佳选择。
在右前斜下电极头端不会紧贴心缘(紧贴心缘:很大可能电极头端在室间隔和前壁交界处)左前斜下电极指向脊柱,但不会穿过脊柱。
在左前斜40度下,起搏位置位于间隔时,电极指向脊柱方向;而当电极指向上时,则提示电极位于前壁;当电极指向脊柱相反方向则提示电极位于游离壁位置。
在术后,我们还可以应用90度左侧位(LL)进行电极位置的判断左侧位(LL)可以精准的帮助我们判断电极是在右室间隔部还是位于右室游离壁,而且可以实现100%的特异性。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在同一个病人的四个体位下,RVOT间隔部起搏的影像表现如何。
在正位下和RAO 40度下可以确认电极位于RVOT;电极头端在LAO 40度下指向脊柱方向帮助我们确认电极位于间隔部;在左前斜和左侧位可以帮助我们鉴别电极位于间隔还是前壁以及游离壁。
图解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心电图
起搏电极置于心室不同部位(无论心室内膜或心室外膜)起搏时,起搏脉冲刺激心室肌使之发生除极和复极,心电图上表现为在起搏脉冲后紧跟Q RS波及T波,即呈“脉冲信号-QRS波-T 波”顺序。
心室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是自起搏刺激点开始向周围心肌扩散,由于心室肌除极顺序改变及时间延长,故其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120mS;又由于除极异常致使复极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其后的T波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图1)。
心室起搏时Q RS波群的具体形态及电轴随电极刺激心室的部位不同其心电图形态亦不同。
图1 心室起搏(患者,窦性房律,完全性房室阻滞,VVI起搏。
P波与起搏的QRS-T波无关,图中每个QR S波前有一起搏脉冲[↑所指处],脉冲后QRS主波向下,其后的T波向上)1右心室起搏起搏电极置于右心室起搏时,由于右心室先除极,左心室后除极,因此其QRS波呈类似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图形,即在右侧胸前导联(V1-V3)上QRS主波向下。
右心室起搏的QRS波电轴与起搏电极在右心室的部位有关。
1.1右室心尖部起博心室的除极过程自右室心尖部开始向左后上方进行,心电图表现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图形,伴以QRS波电轴显著左偏(-30°~-90°)即“CLBBB+LAD”图形。
右室心尖起搏时右侧胸前导联(V1-V3)上QRS主波向下,但左胸前导联(V4~V6)的图形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V4~V6导联呈宽阔向上的R波或Rs波,即典型左束支阻滞的图形(图2);另一种类型则是以S 波为主或R波与S波相近的图形,即不典型左束支阻滞的图形(图3),其产生机制可能是由于心室除极以向后为主之故。
临床上这两种类型均可见到,但以后一种类型更为多见。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临床研究比较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临床研究比较目的:探讨经右心室心尖部与间隔部行心脏永久起搏器起搏对心脏形态、起搏参数、QRS波时限的影响。
方法:32例患者分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11例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21例,并进行研究和随访。
回顾性比较两者术中心室电极植入过程所需射线辐射时间。
随访术后不同时期两者起搏部位对左室舒张末内径、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及左室射血分数情况的影响。
对患者行起搏器治疗即刻起搏参数及3个月后的电压、阈值、阻抗测定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传统右室起搏内部心尖部起搏较间隔部起搏对心脏LVEF及QRS时限影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尖部和间隔部心室电极植入过程中,介入手术所需射线辐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部位心室电极植入手术患者所需的平均辐射时间不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后QRS波时限较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QRS波时限短,表明室间隔起搏对心功能(LVEF)改善要明显优于心尖起搏。
【關键词】心尖部;间隔部;心脏起搏器【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right ventricular apex and the spacing unit cardiac pacing on cardiac morphology permanent pacemaker pacing parameters influence,QRS wave duration.Method:A total of 32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11 patients with right ventricular cardiac apex and 21 patients with 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division,and the study and follow-up were carried out.A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the radiation time required for the process of the electrode implantation in the central ventricle.The influence of the pacemaker site on the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e,second and third pointed petals and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were perform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follow-up operation.The parameters of the pacemaker and the voltage,threshold and impedance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Result:The differences in the duration of cardiac LVEF and QRS between two objec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 the course of the implant,the difference in the amount of radiation time required for interventional surgery between two object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Different parts of the ventricular electrode implant different average time required for radiation surgery.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 QRS duration compared with 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 group QRS duration is short,it showes septal pacing on cardiac function (LVEF)improve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apical pacing.【Key words】Apical;Septum;Cardiac pacemakerFirst-author’s address:Heze Municiple Hospital,Heze 274000,China传统右室心尖部及心尖以外其他部位的起搏,如右室希氏束起搏、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其不同起搏部位各有弊端及局限性。
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与间隔部起搏(RVSP):争议与共识
Am J Cardiol 2010;105:1426 –1432
33
RVSP VS RVAP的临床试验
目前正在进行2个RVSP VS RVAP多中心、随机、 对照研究有望提供更多信息 Protect Pace研究中间隔电极定位在高位间隔 RASP研究定位在右心室流入道中间隔 主要终点均为射血分数,随访时间24~36个月
研究表明在RVOT起搏的患者中仅有61%是在间隔部起搏。 因此,在试图证实RVSP的生理或血流动力学获益时,选 择RVOT(游离壁和间隔的混合)是不合理的, RVSP的 获益可能被游离壁起搏所抵消
目前公布的6个RVSP VS RVAP随机试验: 5个试验提示RVSP 较 RVAP有一定获益 1个相似 但样本量小,随访时间较短,最长18 均为软终点
1426143234rvspvsrvap目前正在进行2个rvspvsrvap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有望提供更多信息protectpace研究中间隔电极定位在高位间隔rasp研究定位在右心室流入道中间隔主要终点均为射血分数随访时间2436个月35高比例rvap是有害的目前x线联合心电图是最可行的电极定位方法特定形状钢丝指引的电极植入方法是安全可行的新的电极和输送系统需特殊培训有明显学习曲长期rvsp是安全可靠的小规模随机试验证实rvsp好于或等于rvap仍需大规模长时间随访证实36
循证医学结果
DDD 有较高比例右室心尖部起搏 造成的危害抵消房室同步所带来的益处
DAVID
MOST Sub-Study
一个相同结论:
高比例RVA起搏, 是HF和AF重要预测因子
Danish I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肌损伤情况、心功能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 52 -①清远市人民医院 广东 清远 511500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肌损伤情况、心功能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李妍妍①【摘要】 目的:探讨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肌损伤情况、心功能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心尖组(起搏部位为心尖部)和间隔组(起搏部位为右心室间隔部),各80例。
观察两组心肌损伤情况、心功能、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并发症。
结果:术后,两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低于术前,间隔组NT-proBNP、CK-MB 水平低于心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术后,两组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低于术前,间隔组CO、LVEF、LVEDD 高于心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术后,两组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LVESV)、舒张末期左心室容积(LVEDV)、左心室18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p-SD)、QRS 均高于术前,间隔组LVESV、LVEDV 高于心尖组,Tp-SD、QRS 低于心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间隔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与心尖组的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与心尖部起搏相比,右心室间隔部起搏能减轻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心肌损伤和对心功能的影响,提高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 心尖部 右心室间隔部 心脏同步性 doi:10.14033/ki.cfmr.2024.05.0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4)05-0052-05 Effects of 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 on Myocardial Injury, Cardiac Func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LI Yanya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4, 22(5): 52-5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 on myocardial injury, cardiac func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Method: A total of 80 patients undergoing permanent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Qingyuan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1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computer grouping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pical group (pacing site at the apical) and septal group (pacing site at the 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80 cases in each group. Myocardial injury, cardiac function,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synchrony an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Result: After operation, the levels of 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 (NT-proBNP) and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 in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 levels of NT-proBNP and CK-MB in the sep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apica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fter operation, the cardiac output (CO),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 CO, LVEF and LVEDD in sep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apica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fter operation, end-systolic left ventricular volume (LVESV), end-diastolic left ventricular volume (LVEDV),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18-segment peak time (Tp-SD) and QR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 the LVESV and LVEDV of the sep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apical group, Tp-SD and QR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apica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eptal group was 7.50%, which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12.50% in the apica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apical pacing, 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 can reduce myocardial injury and influence on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implanted permanent cardiac pacemaker, improve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and do not increas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Permanent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Apical 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Cardiac synchrony First-author's address: Qingyuan People's Hospital, Qingyuan 511500, China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在体内人工植入电子治疗仪,用特定电脉冲经导线刺激电极所接触心肌来代替心脏起搏点,使心脏刺激收缩,用以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和不可逆性心脏疾病的一种手术。
右心室心肌起搏的原理
右心室心肌起搏的原理
右心室心肌起搏的原理如下:
1.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自动性及传导系统控制心脏的激动。
2. 起搏的基本过程是细胞内存在自发去极化和再极化。
3. 右心室起搏位于右心室流出道近端,称为窦房节点。
4. 窦房节点细胞膜上的电压敏感钙通道周期性开闭,引起膜电位自发性地去极化和再极化。
5. 膜电位去极化时,打开L型钙通道,Ca2+内流形成去极化动作电位,激动心室肌细胞。
6. 右心室起搏的频率较左心室的窦房节点慢,约每分钟60-100次。
7. 如果窦房节点功能失常,右心室起搏将成为维持心跳的次要起搏器。
8. 右心室起搏的异常可引起心律失常,需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
综上,右心室起搏是心脏传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正常心律非常重要。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 导线到位后,先不旋出,保持导线稳定,测阈值 (<1.5v@0.4ms,阻抗300~1000)
• 观察起搏心电图是否符合标准
– II、III、AVF呈R波,大多数情况下I导负向波 – QRS较窄
植入步骤(4)-导线固定
• 顺时针旋转10~12圈,X线下,确认螺旋旋出(如, 1888TC可见螺旋旋出2圈,5076电极可见gap分开,最好有 正位及斜位的确认)
• 再次测试阈值(稍微回抽钢丝),是否符合要求 • 缓慢抽出钢丝,轻轻推送和拉动导线,观察头端是否稳定,
有无移位,以确定固定牢靠 • 调整导线张力,避免在三尖瓣处过紧或过松,影响三尖瓣
的功能
植入步骤(5)-重复调整
• 若螺旋旋出后,导线测试不符合要求,置入导引钢丝,逆 时针旋转10~12圈,观察X影像,螺旋回缩复位
植入常见问题
• 置有钢丝的导线下落并指向心 尖部时,该如何操作才能恢复 原有形态? – 此时,导线头端并未指向 心尖部,而是随钢丝第二 弯指向心脏后方 – 只需向前推送导线即可轻 易形成天鹅颈形态,不会 造成穿孔
植入常见问题
• 预留多少导线长度才能保证适 合的导线张力?
– 在释放导线头端螺丝后, 撤除Mond Stylet的同时, 推送尽量多的导线余量直 至出现三尖瓣曲度
• 当心室起搏 > 40%: 患者心衰住院风险相对于VP小于40%的患者,危险比稳定在2.6 (例如, 45%的VP和85%VP心衰住院相对风险相同)
• 当心室起搏 < 40%: 心室起搏比例每增加10%,心衰住院相对风险增加54%
Risk of HFH relative to DDDR patient with Cum%VP=0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的应用课件
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确保无菌操作。同时,对手 术室环境进行消毒,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器械准备与消毒处理
器械准备
根据手术需要,准备起搏器、电极导线、穿刺针、扩张器、 止血带等手术器械。确保器械齐全、功能完好。
消毒处理
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确保无菌操作。同时,对手 术室环境进行消毒,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施
介绍右心室间隔部的位置 、结构、功能以及与心脏 其他部位的关联。
阐述起搏器的工作原理ຫໍສະໝຸດ 包括脉冲发生器、电极导 线和起搏器程序控制等方 面的内容,并介绍不同类 型的起搏器及其特点。
详细列出右心室间隔部起 搏术的适应症,如病态窦 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 滞等,并指出禁忌症,如 严重心力衰竭、心脏瓣膜 病等。
提高随访效率。
心电图监测与起搏参数调整
常规心电图监测
术后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了解 心脏节律和起搏器工作情况。
起搏参数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和起搏器工作状况, 适时调整起搏参数,如起搏电压、 脉宽等,以确保起搏器发挥最佳
效能。
遥测功能应用
利用起搏器遥测功能,远程监测 起搏器工作情况和患者心脏节律,
提高随访效率。
01
02
03
导线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电极导线,如螺旋 电极、翼状电极等。
放置位置
将电极导线放置在右心室 间隔部,通常选择在室间 隔的右侧或左侧。
固定方法
采用缝合或螺旋固定等方 式将电极导线固定在心肌 上,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 靠性。
电极导线放置技巧
01
02
03
导线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电极导线,如螺旋 电极、翼状电极等。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的应用课件共19页文档
示例
心尖部起搏
间隔部起搏
示例
患者 女 68岁 Ⅲ度AVB 右房靠近间隔部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
示例
患者,女,68岁,Ⅲ度AVB,右房靠近间隔部,右室 流出道间隔部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的应用课件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心尖部起搏
• RVA起搏对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造成不利的 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研究显示长期 RVA起搏会导致心肌组织学的改变、心肌内 儿茶酚胺含量增加、室间隔非对称性增生、 左室壁局灶性变薄和心肌血流灌注减少。临 床试验证实无论是心功能正常还是心功能降 低的患者,长期RVA起搏都会影响心功能。
右室起搏部位的选择
• 在心脏解剖上以圆锥乳头肌为 界限,瓣叶侧为右心室流入道, 另一侧为右心室流出道。右室 流入道间隔部的解剖部位是右 心室流入道三尖瓣瓣环下方, 隔瓣与前瓣的交界处,圆锥乳 头肌的瓣叶侧心内膜部位,其 后下方为膜部室间隔。右心室 前、后和内侧乳头肌与三尖瓣 连接在流入道部位形成许多交 错排列的肌小梁。
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与间隔部起搏(RVSP):争议与共识
目前公布的6个RVSP VS RVAP随机试验: 5个试验提示RVSP 较 RVAP有一定获益 1个相似 但样本量小,随访时间较短,最长18 均为软终点
体表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经胸超声术中进行困难,心内超声
增加费用
17
RVSP定位- X线
18
RVOT上下限定位
PACE 2004; 27[Pt. II]:883–886
19
LAO电极在RVOT低位间隔
PACE 2004; 27[Pt. II]:883–886 20
RVSP定位-体表心电图
1. 右室间隔起搏的QRS时限较右室其它部位尤其是游离壁更窄
AV和心室传导均正常 (房起搏) 计时周期和起搏模式
AV传导不可靠或没有,而心室传导正常 寻找理想的替换起搏部位 RV Outflow Tract RV Septum His Bundle/ParaHisian Dual Site RV (Bifocal) LV
7
争议一 右室间隔何处起搏效果最好?
10
右室间隔何处起搏效果最好?
11
12
争议二 RVSP用何种植入技术?
RVSP用何种植入技术?
关键:向后的角度
新的电极和输送系统:Medtronic公司生产的 3830电极导线和相配套的可控式指引导管 (Model 10600 Select Site, Medtronic Inc.) 特定形状钢丝和传统主动固定电极(术者制作或 Models 4140, 4150; St. Jude Medical, Sylmar, CA, US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Hale Waihona Puke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