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第十三章~第十五章 【圣才出品】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公共危机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公共危机管理14.1 本章要点■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14.2 重难点导学一、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1)危机①在英文韦伯辞典中,“危机”被定义为“有可能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或关键时刻”。
②中文中,“危机”更为简洁——“危险与机遇并存”。
③研究危机的先驱查尔斯·赫尔曼(C.F.Hermann)认为,危机事件的发生通常有三个认定标准:突发性、威胁性、决策时间短。
④尤里埃尔·罗森塔尔(Oriel Rosenthal)等人: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机制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2)公共危机公共危机是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介入,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
(3)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4)公共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危机前的预警管理、危机中的应急处理,以及危机后的善后处理,是全方位的管理行为。
公共危机管理指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运用公共权力、整合公共资源,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公共危机的一种动态的、全方位的管理过程。
2.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1)公共危机的分类(见表14-1)①据公共危机产生的诱因分类a.外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危机。
b.内生型危机,指由于内部原因所引发的危机。
c.内外双生型危机,指由外部环境与内部原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危机。
②据公共危机发生的领域分类a.政治性危机,如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等。
b.社会性危机,如社会骚乱、罢工等。
c.宏观经济性危机,如恶性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失业率居高不下、股票市场大幅变动等。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教授-第五版笔记
行政管理学第一章导论一、名词1、行政管理: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2、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二、问答1、社会主义条件下,行政管理不上轨道和管理不善,必将产生的两种严重不良影响:一是严重影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声誉和形象,直接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和形象,大大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始终体现民主法治的原则精神。
2、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行政学最先创立于美国的原因。
(1)与欧洲各国相比,美国立国较晚,历史还不太长,因而较少受旧传统的约束和影响,不那么保守,容易发挥在发展资本主义条件下优越于封建社会的创新、进取精神;(2)科学技术和工商业都很发达;(3)美国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但在实际运作中,强总统制较为突出,行政权力和行政作用不可低估,人们通常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于行政方面,并在行政方面多下功夫,包括对行政管理改革的研究;(4)美国政治学和法学领域,有一批重量级学者,在酝酿和创立行政管理学的早期,起了决定性的积极作用。
3、我们把研究行政管理学的视野放宽一些,需注意的是:(1)学科的综合性要求吸收临近、边缘、相关、交叉、渗透学科的知识,这是学科发展的需要;(2)在同类即管理类学科中,尤其是管理科学和企业管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颇有可以相通之处,应对他们的发展动态密切留意,从而受到启发;(3)学科的国际化使我们眼界大开,看到各国学者的意见和经验,大可参考借鉴;(4)学科的应用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在弄清国情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这门学科。
4、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对象:我们要研究的是行政组织的构成、运作、执行过程和效果,以及内部管理等的规律。
公共管理综合考研夏书章《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集
公共管理综合考研夏书章《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集公共管理综合考研夏书章《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集一、概念题真题解析1新公共管理(中央民族大学2020年研)答:新公共管理是指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政府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以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以在公共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为核心的学术思潮。
新公共管理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引入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倡导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是人们不断改进政府,实现理想政府治理的一个努力方向。
2行政道德(南航2018年研)相关试题:行政价值与行政道德(南京大学2017年研)答:行政道德是指行政系统成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行政系统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这种行为规范不是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而是通过社会舆论确立的,它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①行政道德指导着行政系统成员的政治方向。
②行政道德制约着行政系统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
③行政道德影响行政系统成员的社会地位。
3外部性(南航2018年研)答:外部性又称外溢性、溢出效应,是指个人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
如某人承担了成本,但是没有获得对应的利益;或获得了好处,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
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即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
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4公共组织(厦门大学2020年研;南京大学2018年研;华侨大学2018年研)答:公共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
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国家机关组织。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行政公共关系与行政协调)【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行政公共关系与行政协调13.1 复习笔记一、行政公共关系1.行政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征(1)行政公共关系的含义行政公共关系是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
从静态上看,行政公共关系主要指发生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的行为及状态。
从动态上看,行政公共关系即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沟通活动。
从管理角度看,行政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即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行为和状态进行管理。
(2)行政公共关系的特征①主体的权威性行政公关的权威性来源于政府所拥有的权力,其可以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对社会公共事务做出权威性决定和强制性管理,可以制定政策、颁布法令,并运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
②对象的复杂性行政公共关系的对象,即行政管理工作中信息沟通与传播的公众对象,包括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个方面。
内部公众是指政府行政机构内部的一切工作人员。
外部公众泛指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广大公众,包括各民族、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种社团组织等,此外还包括广泛的国际公众。
③传播的优越性a.政府的组织传播严密有效政府机构虽然庞大复杂,但组织严密,信息的传输网络四通八达,其信息末梢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无论纵向传播还是横向传播,无论上行传播还是下行传播,信息都能畅通无阻,准确及时到位。
b.政府控制着大众传播媒介,把握着国内社会舆论的绝对主导权我国的大众传媒体制决定了大众传播媒介首先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要为传播政府的政策服务。
报刊书籍的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的制作播放都由政府严格管理。
c.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使政府网络公关成为可能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和传送信息,在电子空间中实现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可以在网上介绍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机构职能、人员配置;公布官员的讲话和政策公告,使政府的公共传播效率大大提高。
(完整word版)行政管理学-夏书章教授-第五版笔记
行政管理学第一章导论一、名词1、行政管理: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2、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二、问答1、社会主义条件下,行政管理不上轨道和管理不善,必将产生的两种严重不良影响:一是严重影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声誉和形象,直接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和形象,大大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始终体现民主法治的原则精神。
2、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行政学最先创立于美国的原因。
(1)与欧洲各国相比,美国立国较晚,历史还不太长,因而较少受旧传统的约束和影响,不那么保守,容易发挥在发展资本主义条件下优越于封建社会的创新、进取精神;(2)科学技术和工商业都很发达;(3)美国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但在实际运作中,强总统制较为突出,行政权力和行政作用不可低估,人们通常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于行政方面,并在行政方面多下功夫,包括对行政管理改革的研究;(4)美国政治学和法学领域,有一批重量级学者,在酝酿和创立行政管理学的早期,起了决定性的积极作用。
3、我们把研究行政管理学的视野放宽一些,需注意的是:(1)学科的综合性要求吸收临近、边缘、相关、交叉、渗透学科的知识,这是学科发展的需要;(2)在同类即管理类学科中,尤其是管理科学和企业管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颇有可以相通之处,应对他们的发展动态密切留意,从而受到启发;(3)学科的国际化使我们眼界大开,看到各国学者的意见和经验,大可参考借鉴;(4)学科的应用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在弄清国情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这门学科。
4、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对象:我们要研究的是行政组织的构成、运作、执行过程和效果,以及内部管理等的规律。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公共预算)【圣才出品】
第七章公共预算7.1 本章要点■公共预算的含义、目标与特点。
■预算的参与者与职能有哪些?■预算的编制与审批程序及方法是什么?■我国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政府决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7.2 重难点导学一、公共预算概述1.公共预算的含义(1)现代公共预算的含义现代公共预算是指必须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机关在一定时期的财政收支计划。
公共预算需提交立法机构审查,必须经立法机构批准与授权后方可实施,并公之于众。
现代公共预算制度是现代国家进行国家治理的基本制度。
2.现代公共预算的特点①现代公共预算是“控制取向”的,它希望通过建立两种基本控制机制构建对公民负责的政府。
②现代公共预算的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控制机制确保政府各部门对政府首脑负责,政府整体对立法机构负责,进而确保整个政府对公民负责。
③现代公共预算是必须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机关在一定时期的财政收支计划。
④19世纪的现代公共预算最后形成一种基数加增长的资源分配模式。
3.公共预算的发展①20世纪50年代:绩效预算,将资源分配与产出绩效联系起来。
②20世纪60年代:计划—项目预算,将战略计划引入资金分配。
③20世纪70年代:零基预算,直接挑战预算基数对资金分配的影响。
④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绩效预算,将预算资金分配的重点转到最终结果,也被称为结果导向预算。
4.公共预算的功能(1)控制功能(19世纪形成)控制功能是指为确保有效实施特定工作任务而对具体人、财、物的控制。
(2)管理功能(20世纪50年代出现)管理是指确定了组织目标后,项目管理者确保有效地获得和利用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关注管理绩效。
(3)计划功能(20世纪60年代出现)计划是指确定组织目标、测算为实现组织目标需要的资源,以及决定怎样获取、使用这些资源等一系列的决策过程。
5.公共预算的目标(1)总额控制总额控制是指对收支总额的控制,确保日常财政能平稳运行、财政在长期中有可持续性和财政健康。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3章~第14章【圣才出品】
第13章行政监督一、选择题1.在行政监督制度与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近代西方的卢梭、潘恩等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基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提出应当属于人民的权利的是()。
(北理2004年研)A.民主权利B.自由平等权C.国家主权D.生存发展权【答案】BD2.行政内部监督包括()。
(东北财大2007年研)A.一般监督B.特殊监督C.专门监督D.业务监督【答案】ACD3.属于行政组织的内部监督机制的是()。
(上海交大2003年研)A.司法监督B.社会监督C.行政监察D.立法监督【答案】C4.在下列各项职权中,不属于行政监察机关的职权的是()。
(北理2004年研)A.检察权B.建议权C.行政处分权D.调查权【答案】A5.行政系统内的监督主要有行政监察、一般监督和()。
(北理2004年研)A.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的监督B.职能监督C.主管监督D.审计监督【答案】D6.《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组织领导全国的审计工作。
(北理2008年研)A.海关总署B.审计署C.新闻出版总署D.最高人民检察院【答案】B7.行政监督对于行政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有()。
(北理2007年研)A.预防作用B.改进作用C.督促作用D.补救作用E.评价作用【答案】ABCDE【解析】行政监督是指一切行政机构的活动同时受到来自行政机构内部的监督以及整个政治体系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利益集团、公众舆论的监督。
行政监督作为行政管理具有的独特职能,其作用是其他行政管理环节不能代替的:①行政监督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②行政监督有助于激励行政工作人员成为人民勤务员,即社会公仆;③加强行政监督是发展民主政治、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④完善和执行行政监督是惩治腐败、克服官僚主义、推进廉政建设的必要措施;⑤加强行政监督有助于支持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法定权力,保障宪法、法律、法规实施。
二、判断题1.从监督的目的和方法来看,行政监督分为积极性监督和消极性监督。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说明:☆表示重点√表示次重点)第一章:行政和行政管理学1。
行政管理的特点及其涵义P62。
行政管理与各学科的关系P73。
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P84.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P9-105。
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历史背景P116。
行政管理学的发展趋势P13√7。
我国行政管理学获得迅速和健康发展的体现P168。
行政管理的二重性P18☆9。
我国行政管理与封建社会和西方国家的行政体制相比,有哪些特点(五点)P20☆1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原则(四点)P22第二章:行政环境1。
行政环境的内容P262行政系统和行政环境的关系P28—29☆3.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三点)P30☆4。
行政管理和行政环境平衡的主要特点P31☆5。
行政管理满足的需要有哪些情景(四点)P34概念:行政环境P26 行政生态平衡P30第三章:行政职能1.行政职能的特点P402.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P413。
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P434。
行政职能研究的意义P45√5.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职能呈现出哪些发展趋势P486。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P507.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P518.我国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P519。
我国行政职能关系的转变(08年论述)P52√10。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社会的弊端及政府社会管理的三个转变P55☆11。
当前发展形势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哪些更高的要求(弱化、强化、增添某些职能)P56 概念:行政职能P40第四章:行政组织1.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P562。
行政组织的特性P593.行政组织的类型P62√4.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09年论述有关)P63—645.编制管理的具体内容P71☆6。
编制管理的意义(三点)P72☆7.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三点)P728.编制管理的基本方法P73概念:行政组织P58 行政组织结构P63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P63 编制管理P71第五章:人事行政☆1.人力资源开发和人事管理的关系/有什么作用(三点)P76-78☆2.人事行政与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异同(对象、管理权、法律规范和宗旨不同)P78-793.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点P80☆4。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
第十章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10.1 复习笔记一、政府公共关系1.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征(1)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①政府公共关系特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管理活动。
②政府公共关系(简称政府公关)是公共关系学的一般理论在政务活动中的运用。
a.从静态看,政府公关主要指发生在政府与公众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的行为与状态;b.从动态看,政府公关即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间的双向传播沟通活动;c.从管理角度看,政府公关是一种管理职能,即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间的传播沟通行为与状态进行管理,以提高政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理解和支持,最终达成政府目标。
③政府公关是特殊的管理职能a.从管理活动范围看,政府公关对外传播政府的信息,代表政府组织与公众沟通;对内表达公众意见,代表公众与政府组织沟通,有中介性的特征。
b.从管理方式上看,政府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体去实现政府与公众间的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传播甚至强制性灌输。
c.从管理内容和过程看,政府公关是对政府组织与公众间信息互动的目标、对象、媒体、资源、过程和效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整合、实施、控制、评估和监督。
d.从管理价值取向看,政府公关追求的是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和支持,即政府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和信誉。
(2)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①主体的权威性政府公关的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主体即各级政府机关和全体公务员。
狭义主体有两类:a.公关性质很强的政府机构;b.直接以“公共关系”命名的政府机构。
与企业、社团等公关主体相比,政府公关的主体更具有权威性。
这种权威性来源于政府所拥有的公共权力。
政府的权威性使之习惯于采用强制手段来推行其“产品”(最主要的是公共政策),容易疏忽交流、沟通等。
②对象的复杂性政府公关的对象,即行政管理工作中信息沟通与传播的公众对象,包括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个方面。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行政职能)【圣才出品】
第三章行政职能3.1 本章要点■行政职能的含义是什么?■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西方国家行政职能转变的历史。
■转型时期我国行政职能发生了哪些转变?3.2 重难点导学一、行政职能概述1.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点(1)行政职能的含义职能也称功能、职责,是指人、事物、机构及方法所具有的功效、能力与作用。
行政职能又称政府职能,是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行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行政职能的行使受立法机关的监督;反之,行政职能发挥的程度又制约和影响其他国家职能的实现程度。
注意:行政职等≠国家职能行政职能≠政府能力(2)行政职能的特点①执行性。
从行政与立法的关系看,行政职能是一种执行性职能。
行政职能的行使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其具有明显的代表国家意志的权威性。
②多样性。
行政管理的范围性质上可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从范围上可分为对外职能和对内职能;从具体领域上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从运行过程上可分为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从管理层次上又有高、中、低层次行政职能之别等。
③动态性。
行政职能随着国家社会生活及行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行政职能的范围、内容、主次关系、作用、对象等也必然发生变化。
2.行政职能体系(1)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政治统治,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
国家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统一。
行政管理要履行国家职能的这些要求,这构成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①政治职能。
维护国家统治的一项基本职能,其核心在于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包括:a.专政职能。
表现为政府承担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和反社会分子,保障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的职责。
b.民主职能。
表现为政府必须进一步完善各种民主制度,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程序,不断扩大政府同群众联系的渠道,完善公民参政议政的机制等。
②经济职能。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6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三章~第十五章 【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行政监督一、概念题1.分权制衡理论(山东师大2013年研)答:分权制衡理论又称权力制约论,是西方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和均衡的理论。
强调为防止政府权力的腐败或滥用,必须进行合理分割,建立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关系。
分权制衡论对权力的制约最为直接有效。
分权制衡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是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和监督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既为西方国家的权力架构提供依据,又为各种监督方式的拓展奠定基础,从而成为西方国家重要的行政监督理论基石,并受到后世很多西方思想家的推崇、继承与发展。
在实践中更成为西方国家普遍的政府组织原则,对近现代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局限性是分权制衡论主导下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模式虽能有效制约权力,但不可能解决所有的权力滥用问题。
就三权分立自身而言,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虽是并列的,但在事实上,司法权是其中最弱的,而行政权则是其中最具有扩张性的,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制衡效果。
2.人民主权理论(青岛大学2016年研;中国地大2013年研)答:(1)人民主权理论的含义人民主权理论是西方思想家基于社会契约论和主权论提出的民主理论,是近代西方政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理论成果,它认为人民拥有主权,国家的主权源于人民权利的让渡,因此人民对国家有天然监督权。
人民主权论是人类在对政治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获得并经检验为真理的认识,是对“家天下”和野蛮政治的否定,这种观念显然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是较好的解释权力来源的观点。
(2)人民主权与政府权力人民主权是政府权力的逻辑基础,没有人民主权就不可能有政府权力。
政府是人民缔结契约、转让权力的结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行政管理者只是人民权利的具体执行者,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他们必须承担维护人民权利的义务;为防止政府滥用职权和侵犯民权,人民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监督政府行为;在公共权力体系中,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政府的各种行为。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夏书章《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行政0803班第二章行政环境一、名词解释1.行政环境指政府管理的环境,即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2.自然环境指在行政系统外、未经人工制作存在的事物。
它包括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两方面。
3.社会环境指在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活动并决定其兴衰存亡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
4.经济环境指行政系统外部环境中最基本的方面,是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次环境,它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经济要素的总和。
二、问答题1.简述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外部环境创造了行政系统,而行政系统反过来又改变了外部环境.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外部环境的需要制约着行政系统及其价值观、目标、规模、结构与行为方式;行政系统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都要从外部环境输入。
行政系统作为开放系统,必然要从外部环境中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投入。
行政系统不仅选择外部环境,更要设法改善、控制外部环境。
2.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经济环境中的各经济要素可概括为生产力(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与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两方面.生产力发展状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另外,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
3.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①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②政体决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③政党体制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④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⑤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⑥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⑦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补:广义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政党、法律、选举和官吏制度等;国家制度包括政体、国体(基本政治制度)4.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个国家行政系统的民族环境是由民族的人口与分布、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与传统、民族的矛盾与斗争等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圣才出品】
第九章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9.1 本章要点■政策过程的不同阶段及阶段任务■政策分析方法9.2 重难点导学一、公共政策的含义1.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是政府、执政党或其他社会公共权威部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解决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当下的社会需求,制定并执行的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包括法律、法规等)。
是政策主体对社会价值的一种权威性分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表现为对政策的创立、政策执行、政策调整、政策监控、政策评估、政策终止等若干环节。
2.公共政策的性质与分类公共政策是政府施展其职能的主要手段,属于一种公共物品。
美国公共政策学者西奥多·罗维(Theodore J. Lowi)于1960年代从利益分配的角度将公共政策分为分配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管制性政策。
后来美国政治学学者罗伯特·索尔兹伯里(Robert Salisbury)又在罗维的理论基础上补充了一项自我管制性政策。
二、政策过程(见图9-1)图9-1 政策过程图1.政策议程建立(1)政策问题的确认政策问题是指那些引发部分或全部公民需求或不满的条件和状况,而这些公民追求的是状况的改善或矫正。
成为政策问题的问题都必须具备一定范围和强度的影响力。
案例美国每年进行的大约2000万人次的标准化考试中出现了一些种族及性别歧视问题,80年代后期,这一问题被置于一些州的立法议程当中。
在宾夕法尼亚州,这一假设为分析家们所质疑。
他们综合分析并系统评估了与考试有利害关系者有关考试偏见的调查结果之后,重新解释了这个问题。
少数民族学生与白人学生在考试分数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并不构成考试偏见问题,它只是少数民族学生与白人学生之间教育机会持续性严重不平等的一个指标器。
政策建议:继续使用标准化考试方式,同时注重减少明显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
(2)建立议程的途径①外在发动型。
常由政府以外的社会团体或公众提出,首先成为公众议程,引起广泛讨论或较大反响,然后以社会舆论或建议的方式被政府采纳,从而进入正式的政府议程。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第十章~第十二章 【圣才出品】
第十章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视频讲解]10.1本章要点■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特征与任务■行政沟通■行政协调10.2重难点导学一、政府公共关系1.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征(1)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政府公共关系特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管理活动。
从管理角度看,政府公关是一种管理职能。
(见图10-1)图10-1管理职能角度下的政府公关(2)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①主体的权威性政府公关的主体是各级政府机关和全体公务员。
他们更具有权威性。
这种权威性来源于政府所拥有的公共权力。
权威性使之习惯于采用强制手段来推行其“产品”(最主要的是公共政策),容易疏忽交流、沟通等。
②对象的复杂性政府公关的对象,即行政管理工作中信息沟通与传播的公众对象,包括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个方面。
内部公众是指政府行政机构内部的一切人员;外部公众泛指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广大公众。
③传播的优越性a.政府的组织传播严密有效;b.政府控制着大众传播媒体,把握国内社会舆论的绝对主导权;c.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使政府网络公关成为可能。
④目标的独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a.促进公众认知;b.提高政府美誉度;c.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其价值追求表现为公共取向。
2.政府公共关系在中国(1)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动力①经济市场化是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基础;②政治民主化为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③行政改革的突破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直接动力。
(2)我国推行政府公共关系的意义①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②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③有利于维护转型期社会秩序的稳定;④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国际形象。
3.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1)把握公众舆论,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①了解舆论。
政府公关部门要了解舆论产生的全过程,把群众的意见、愿望和呼声集中,从中发现问题,并作为决策依据。
②引导舆论。
舆论导向是对某些舆论成分加以疏导,分析产生的背景,消除成为隐患的原因,使舆论朝正确方向发展。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课程教案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行政管理学》是研究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和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行政管理能力。
本课程以夏书章教授的《行政管理学》教材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行政管理学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 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3. 了解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和改革。
4. 提高分析和解决行政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行政管理学导论1. 行政与行政管理2.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3.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4. 行政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与地位第二章行政组织1. 组织与行政组织2. 行政组织的类型与结构3. 行政组织的运作机制4. 我国行政组织的改革与发展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系统地讲授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使学生全面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3.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锻炼:组织学生参加行政管理实践,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行政管理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行政管理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行政管理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占总评的40%。
六、第四章行政行为1. 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2. 行政行为的种类与过程3.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有效性4. 行政行为的改进与创新七、第五章行政管理过程1. 行政决策2. 行政执行3. 行政监督4. 行政评估八、第六章行政伦理与行政责任1. 行政伦理的概念与内涵2. 行政伦理的原则与标准3. 行政责任的概念、类型与承担4. 行政伦理与行政责任在实践中的应用九、第七章公务员制度1. 公务员的概念与特征2. 公务员的分类与管理3. 公务员的考试、录用与培训4. 公务员的考核、激励与惩戒十、第八章行政法律制度1. 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2.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3. 行政行为的法律审查与监督4. 行政诉讼与行政赔偿十一、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1. 公共政策的概念与特征2. 公共政策的类型与制定过程3. 公共政策的分析方法与技术4.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实施十二、第十章政府与市场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 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方式3. 我国政府与市场的互动与发展4.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国际比较十三、第十一章政府与社会1.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2. 政府社会管理的内容与方法3. 我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发展4. 政府与社会合作的国际经验十四、第十二章政府与企业1.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2. 政府对企业管理的手段与方法3. 我国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发展与改革4. 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国际案例十五、第十三章行政管理现代化1. 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2. 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内容与目标3. 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现状与挑战4. 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途径与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夏书章《行政管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十五个章节。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课程教案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课程教案第一章:行政管理学导论1.1 教学目标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定义、特点和意义掌握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2 教学内容行政管理学的定义和特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行政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讨论法:探讨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管理学的实际应用案例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报告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第二章:行政环境2.1 教学目标了解行政环境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行政环境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理解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2.2 教学内容行政环境的概念和特点行政环境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行政环境的概念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环境的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行政环境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报告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第三章:行政组织3.1 教学目标了解行政组织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行政组织的结构和管理体制理解行政组织的行为和绩效评估3.2 教学内容行政组织的概念和类型行政组织的结构和管理体制行政组织的行为和绩效评估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行政组织的概念和类型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组织的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行政组织的结构和管理体制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报告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第四章:行政领导4.1 教学目标了解行政领导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行政领导的原则和技巧理解行政领导的影响因素和效果评估4.2 教学内容行政领导的概念和类型行政领导的原则和技巧行政领导的影响因素和效果评估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行政领导的概念和类型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领导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行政领导的原则和技巧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报告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第五章:行政决策5.1 教学目标了解行政决策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行政决策的原则和程序理解行政决策的方法和影响因素5.2 教学内容行政决策的概念和类型行政决策的原则和程序行政决策的方法和影响因素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行政决策的概念和类型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决策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行政决策的原则和程序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报告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第六章:行政伦理与行政责任6.1 教学目标理解行政伦理的概念和内容掌握行政责任的原则和履行了解行政伦理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6.2 教学内容行政伦理的概念和内容行政责任的原则和履行行政伦理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行政伦理的概念和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伦理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行政责任的原则和履行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报告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第七章: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法制7.1 教学目标了解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内容掌握行政法制的基本原则和组织体系理解行政法制对行政管理的规范作用7.2 教学内容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内容行政法制的基本原则和组织体系行政法制对行政管理的规范作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法制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行政法制的基本原则和组织体系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报告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第八章:行政管理过程8.1 教学目标了解行政管理过程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和方法理解行政管理过程的优化和效率提升8.2 教学内容行政管理过程的概念和特点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和方法行政管理过程的优化和效率提升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行政管理过程的概念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管理过程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和方法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报告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9.1 教学目标了解公共政策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理解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9.2 教学内容公共政策的概念和类型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公共政策的概念和类型案例分析法:分析公共政策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报告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第十章:行政监督与行政改革10.1 教学目标了解行政监督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行政监督的机制和手段理解行政改革的原因和路径10.2 教学内容行政监督的概念和类型行政监督的机制和手段行政改革的原因和路径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行政监督的概念和类型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监督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行政监督的机制和手段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报告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第十一章:电子政务与行政管理11.1 教学目标理解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和作用了解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和挑战11.2 教学内容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和作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和挑战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子政务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和作用1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报告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第十二章:公共危机管理12.1 教学目标理解公共危机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和程序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方法和手段12.2 教学内容公共危机的概念和特点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和程序公共危机管理的方法和手段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公共危机的概念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公共危机管理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和程序1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报告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第十三章:人力资源管理与行政管理13.1 教学目标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内容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技巧13.2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技巧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力资源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1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报告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第十四章:财务管理与社会治安管理14.1 教学目标理解财务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概念和内容掌握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了解社会治安管理的意义和任务14.2 教学内容财务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概念和内容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社会治安管理的意义和任务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财务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概念和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财务管理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1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报告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第十五章:行政管理学研究方法15.1 教学目标理解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行政管理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了解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5.2 教学内容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行政管理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管理学研究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行政管理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1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报告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夏书章《行政管理学》课程教案》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行政管理学的导论、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伦理与行政责任、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法制、行政管理过程、公共政策分析、行政监督与行政改革、电子政务与行政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与社会治安管理、行政管理学研究方法等核心内容。
《行政管理学》(第五版)课件第13章
2.国家检察 机关的监督
• 实施法纪检察 • 提出司法建议
13.2.4 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指包括非官方的各社会团体、群众 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等在内的社会各界对政府行 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施的监督。
1.各人民团体、群 众组织的监督
• 收集要求、意见、 建议,以口头或文 字等形式向政府行 政机关反映、转达。
行政管理学(第五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行政管理学(第五版)
郭晓聪 主编
13.1 行政监督概述 13.2 行政监督的类型 13.3 行政监督制度的完善
13.1 行政监督概述
13.1.1 行政监督的含义和特点
为了保证行 政管理活动 的合法性、 合理性和公 正性,由国 家中各种政 治团体和社 会力量对行 政机关及国 家公务员运 用行政权、 开展行政管 理活动所实 施的监督, 这种监督称 作行政监督
对政府行政机关提出质询
检查行政机关的工作 受理人民群众对政府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 的检举与控告
13.2.3 司法监督
司法监督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和国家 公务员实施行政行为的监督。
1.国家审判机关 的监督
• 审理行政案件 • 审理与国家公务员
的行政行为有关的 刑事案件 • 审理与国家公务员 有关的民事案件
健全 监督 保障 制度 和行 政诉 讼制
度
保障 监督 主体 的合 法权 益
关键术语
检查监 督
行政监督
立法监督
复习思考题
1.行政监督有什么特点? 2.行政监督应遵循哪些原则? 3.立法监督包括哪些方式和内容? 4.试结合我国的实际谈谈如何完善行政监督制度。
感谢聆听
加强行政监督,是提高行政效率的 需要。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
第十五章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15.1 复习笔记一、办公室工作的性质与任务1.办公室工作的性质(1)政策性办公室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办公室作为行政机关、行政领导的综合管理机构,是各级行政机关和领导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法令,以及制定政策的重要部门。
它在政策和法令的贯彻、执行过程中起辅助性作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协调功能。
(2)协调性办公室的工作与仅负责某一方面工作的职能部门不同,其要协助领导者协调其他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协助领导者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协助领导者办理涉及全局的任务或事务。
2.办公室工作的基本任务(1)日常性工作①公文处理。
包括对外公文、内部公文的撰制和外来公文的处理工作。
②会议工作。
包括协助领导确定会议的议题和日程,发送会议通知及入场券,安排会议日程与布置会场,起草、处理和归档会议文书,安排食宿、交通,管理财务、医疗卫生以及会议的保卫工作等。
③信息处理。
办公室的信息处理,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传递和反馈、信息网络、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等。
④机关事务管理。
包括物资、财务、服务后勤管理和协助接待工作等。
⑤印章管理。
包括印章的刻制、颁发、保管、使用和销缴等。
⑥文书档案工作。
包括文书档案的管理与利用等。
⑦信访工作。
包括来信、来访的受理、处理、查办等。
⑧机要保密工作。
包括各种密级文件、资料的管理。
⑨公关工作。
包括处理与外单位或群众的关系、联系工作。
公关工作事关本机关、本单位的形象,事关本机关、本单位的工作能否与社会公众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是否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2)综合协调工作①工作任务的协调。
办公室或其工作人员常以参与或牵头的方式,组织有关部门完成各项工作或任务。
②管理事务的协调。
这是办公室通过联系、沟通、调解、协商等方式,以解决领导机关及其所属机关之间,机关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冲突的一种管理工作。
③领导关系的协调。
办公室工作人员,特别是秘书长和办公室负责人,通过协调以沟通领导者之间的联系,消除误会或隔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夏书章 行政管理学 行政监督
行政 监察 的权 限
《行政监察法》规定行政监察 机关有权检察监察对象贯彻执 行国家政府、法规情况,查处 违法行为;受理对监督客体违 法、违纪行为的申诉和控告; 审议本级政府任命人员的纪律 处分事项;教育监察对象遵纪 守法等。
第十三章 行政监督
31
长春市朝阳区违法强拆致人死亡一案中,长春市 科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未与居民签订补偿安 置协议情 况下,组织雇佣 数百人、18台钩 机进入拆除现场, 采取暴力手段强 行拆除,致使一 名被拆迁人被埋 窒息死亡。
行政复议
特种监督
第十三章 行政监督
28
行政 机关 内部 一般 监督
基于组织层级和隶属关系,上下级行 政管理机关间、同级行政管理机关间 以及行政管理机关对其自身或公务员 进行的监督活动。 可分为以下二种: (1)直线监督:上级对下级、下级对 上级(违法违纪,检举、控告) (2)职能监督(业务内容为核心的专 项监督,如人事部、财政部的监督)
5
第二种观点
凡是行政机关所实施的监督行为都是行
政监督。 它包括行政机关内部上级对下级的检查 督促,行政组织内部专门的监督机构所 进行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对整个社会 组织和公民个人所进行的监督。
第十三章 行政监督
6
第三种观点
行政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上的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内
第十三章 行政监督 38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 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 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定程序对被 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 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行政监督法律制度。
(1)行政复议的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行政监督[视频讲解]
13.1本章要点
■行政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
■行政监督体系
■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13.2重难点导学
行政监督是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一、行政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
1.分权制衡理论:以权力制约权力
(1)分权制衡理论又称权力制约论,是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和均衡的理论。
(2)分权制衡理论是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和监督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
分权制衡论对权力的制约最为直接,也最为有效。
(3)不足:就三权分立自身而言,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虽是并列的,但在事实上,司法权是其中最弱的,而行政权则是其中最具有扩张性的。
很难达到理想的制衡效果。
2.人民主权理论:以权利制约权力
(1)人民主权理论是西方思想家基于社会契约论和主权论提出的民主理论。
(2)理论内容:认为人民拥有主权,国家的主权源于人民权利的让渡,因此,人民对国家有天然监督权。
人民主权是政府权力的逻辑基础,没有人民主权就不可能有政府权力。
(3)在现实中,政府作为代理人在实际上很难做到按其委托人——人民意志行事,原因有三:①代理人的目标函数并不总是与委托人相一致;②人民或代议机构与政府间信息始终是不对称的;③在承接公共权力的代理中,不存在代理权的竞争,政府独家垄断。
3.社会契约论:以道德制约权力
(1)各种契约理论形式在契约价值上的共同点
①契约签订的直接动力在契约双方当事人间要达到某种目的。
②契约意味着双方当事人间权利义务的对称。
政府掌握管理社会的公共权力,同时必须负起维护公共利益的义务、责任,公民有服从政府公共权力管理的义务,同时公民有被保护公共利益的权利,有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的权利。
(2)布坎南的观点
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模式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对权力的约束,即权力主体的自律和他律。
由于权力主体的道德水平无法衡量,而且道德的约束是软约束,缺乏刚性,因此,道德虽是对权力制约必不可少的因素,但其制约能力并不十分理想。
二、行政监督体系
行政监督体系是指具有法定监督权的多元监督主体在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时的任务和权限划分体系。
根据行政监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可将行政监督体系分为内部监督体系和外部监督体系。
1.行政监督的内容
行政监督的对象是一切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工作人员和一切行政管理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
(1)监督决策是否科学、合法
当前对决策监督的重点应是:防止主观盲目决策,尤其要防止一些行政领导为追求政绩而做出急功近利的决策,坚决杜绝“三拍现象”和“形象工程”。
(2)监督行政管理行为是否合法、合理
行政管理行为可分抽象的行为和具体的行为,两种行为都必须受到有效监督。
(3)监督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廉洁勤政、不滥用权力
(4)监督自由裁量权是否被违规滥用
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部门及工作人员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依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则自行判断行为的条件、自行选择行为方式和自由作出相应决定的权力。
2.行政管理内部监督体系
(1)行政管理内部监督
指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对一般行政管理机关以及行政部门对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它是行政管理系统内部建立的检查、督促等自我约束、制衡等自体监督体系。
其中,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在中国主要指行政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
行政管理内部监督体系的优势和特点有:
①监督内容更具全面性
行政管理系统内部的监督既包括对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也包括对行政行为合法性与合理性的监督,还包括对政府公务员的监督。
②监督方式更具多样性
行政管理系统内部的监督既可依职权采取积极主动方式,也可应相对人申请被动地进行监督;既可用法定的正式监督方式,也可用非法定的监督方式;既可撤销违法或不当的决定,也可直接变更违法或不当的决定;既可通过法律手段来惩罚作出违法行为的行政管理机关或公务员,也可以内部纪律处分的形式来规范公务员行为。
③监督程序更具时效性。
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和监督方式的多样性特征,可以使行政管理内部监督更为及时、高效地发现并处理行政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中国行政管理内部监督体系的基本形式
①一般监督
一般监督指基于组织层级和隶属关系,上下级行政管理机关间、同级行政管理机关间以及行政管理机关对其自身或公务员进行的监督活动。
从管理层级上看,主要包括:上下级间的监督、一级政府内部平行机关间的监督和行政管理机关对其自身或公务员的监督。
②专门监督
专门监督指在行政管理主体内部设专门监督机关,即专门监察机关实行的监察活动。
我国行政管理专门监督中,最为核心、常用、有效的专门监督是国家行政监督机关实行的行政监察活动。
③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行政监督法律制度。
④特种监督
特种监督指行政管理主体内部依法实行的针对某种专门的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的专业性监督,如审计监督、物价监督等。
3.行政管理外部监督体系
行政管理外部监督是指行政管理组织以外的各种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管理活动所进行的多渠道的、多种形式的异体监督。
外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等形式。
(1)权力机关监督
权力机关监督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对行政管理机构及其活动实施的监督,是有法律效力的
最高层次的异体监督。
①权力机关监督的方式
权力机关监督的监督方法主要有质询、诘问、不信任表决、弹劾、审批、调查等。
②我国由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进行监督的主要工作方式
a.听取和审议同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
b.审查并撤销本级行政机关发布的不适当的法规、规章、命令和决议。
c.向政府及所属部门提出质询和询问,发表意见,同级政府组织的有关人员必须负责答复。
d.视察和检查政府工作,处理公民对政府的申诉、控告和检举。
e.罢免政府组成人员。
(2)司法机关监督
司法机关监督指司法机关作为监督主体对机构及其活动实施的强制性监督活动。
我国司法机关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它们对政府机关及公务员的具体的、违法的行政行为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3)政党监督
我国实行的是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监督是以共产党监督为主,各民主党派监督为辅的政党监督形式。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方式:
①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来规定行政活动的方向。
②通过党的纪检机关检查处理组织中党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③通过对党员的教育,促进和保证公共组织中的公务人员依法办事,自觉履行党的义务和职责,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