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创新教学》作业及答案
(全套)2021年春期国开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网上形考试题及答案(任务一至六)
(全套)2021年春期国开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六)答案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在班级学习报告会后,提交一份独立撰写的学习和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报告。
要求字数:800字。
学习和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报告。
通过学习,我对语文的概念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语文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人内在修养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手段,甚至对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都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如今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同时也要求人类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就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谈一谈几点体会:(一)重新认识语文的重要性。
一位大教育家曾说过,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进行全面剖析,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阶段尤为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学段都设置了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而小学年级则侧重于识字与写字。
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其次,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再次,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最后,能借助汉语拼音独立识字。
(二)转变教育理念。
更新课堂授课模式目前最迫切转变的是老师的教育理念,要由“满堂灌“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轴助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能与老币平等对话: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主动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的探讨性课堂,开拓学生的视野,变更学生的学习心态,提高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提高评价建议。
在语文课堂中的地位以往教学特别重视在考试中对人才选拔,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而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现在社会不仅仅要求与文人才具备于好字,一手好文章,更需要的是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语言文字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社会各种文化的相互冲击下,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当然与之并存的还有新的挑战,对此,我们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的修养,促进自身精神的成长。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试卷A参考答案.pptx
.能动性:实践是一种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活动.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人类在实践中不仅遵循自然规 律和社会规律•还通过自身的智然和创造力•积极改造自然和社会.
论述了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他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只从客体和直观的形式 理解对象、现实和感性,而不是把它的看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即实践。这一观点深刻影响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 特别是毛泽东,他在£论持久战3中强调了人的“自觉的能动性”,即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性,
实践的基本内通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试卷A参考答案
2024年国索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蓦本夙理低论》形考大作业参考答案 试卷A
一、的述■(本・共1小■,每小・100分,共100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笔记,它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 的第一个文献”.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系统论述了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他指 出:“从的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法点是:对对思、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 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毛泽东在£论持久战 2中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椰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 日‘自觉的能动性‘,地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为克思之前的唯物主义者,如费尔巴哈,虽然也生调物质 第•
教材教法考试公共题部分(附答案)
教材教法考试公共题部分(附答案)1、理想的课堂应当具备的参照条件包括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练度和延展度。
这些条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与教师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进行练和延展,以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2、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讲授教材上的内容,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或补充教材上没有的内容,或者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以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3、新课程倡导发现研究、探究研究和研究性研究。
与接受性研究相比,这些研究方式更加问题性、过程性和开放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接受性研究和发现性研究的主要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同。
接受性研究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而发现性研究则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
学生进行研究的心理机制或途径也不同,接受性研究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发现性研究则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5、探究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学生是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新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重视证据在探究中的作用,重视合作研究,以及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6、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
这三个核心要素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
7、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反思时反省、思考、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通的形式。
8、新课程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
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
2024春期国开电大专本科《教育学》在线形考 (形考论坛2)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专本科《教育学》在线形考形考论坛2 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4月;适用于2024春季学期国开电大专本科学员一平台在线形考考试。
形考论坛2试题及答案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指向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道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请同学们观看北京十一学校课程改革视频《我们的一天》之后,就下面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与大家开展讨论。
思考:(1)〃上什么课学生做主"好不好?请你谈谈理由。
(2)关于新课程改革方面你有哪些思考?(1)”上什么课学生做主”好不好?请你谈谈理由: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决定他们所学的课程内容可以带来一些好处。
下面是一些支持这种做法的理由:是高学习动机:当学生有机会参与决策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时,他们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探索。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b.个性化学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天赋和学习需求。
让学生参与课程选择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和兴趣领域。
c.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有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时,他们需要学会做出理性的决策,学会管理时间和资源,以及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也需要注意平衡和限制。
学生参与课程选择的范围和程度应该有所限制,以确保他们获得全面的教育和必'要的基础知识。
(2)关于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思考: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举措,旨在更新和改进传统课程模式,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和学生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与新课程改革相关的思考:a.综合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思维、问题解决、合作能力、社交情商等。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语言之美,加深对诗歌意象、意境、哲思以及情感的理解。
2.感受诗人对人生哲理和真情的深刻思考,领略古代文化中的审美观念、人生哲学和真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对人生哲理和真情的深刻思考,领略古代文化中的审美观念、人生哲学和真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诗人灿若繁星的唐代,有一位叫张若虚的诗人,仅凭一首诗,就获得了世人的赞誉。
这就是被后人誉为“孤篇压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蒋勋走进张若虚的辽阔世界。
注:本教案一部分内容出自蒋勋《谈谈春江花月夜》二、朗读,文本感知1.正音滟滟皆似霰纤尘扁舟捣衣砧碣石2.解释词义①滟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②霰:此处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③汀:水边平地,小洲。
④月轮:指月亮。
⑤穷已:穷尽。
⑥但见:只见、仅见。
⑦悠悠:渺茫、深远。
⑧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⑨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⑩月华:月光。
3.朗读指导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是一个韵,一共用了九个韵,构成了非常完整的结构形式。
第一句的“平”,第二句的“生”,以及第四句的“明”,都是用同一个韵。
4.解题《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相传由陈后主创制,属宫体诗。
张若虚却完全突破了宫体诗的藩篱,语言清新,叙写了民间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面貌为之一新。
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春江花月夜”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五个字全部是名词: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
有五个主题,春天是一个主题,江水是一个主题,花是一个主题,月亮是一个主题,夜晚是一个主题。
五个主题在交错,它们中间发生了三棱镜般的折射关系,假设春天是一面镜子,花是一面镜子,江水是一面镜子,镜子中间产生了多重投射与折射的关系。
[答案][福建师范大学]2021春《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法》在线作业二-6
1.()既要论证课题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又要说明课题研究的意义、应用前景、特色与创新之处。
[答案:B]A.研究题目B.对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的简要说明C.课题的研究思路D.结题报告2.时间取样法的不足之处是()。
[答案:D]A.受观察时间的限制B.受主观因素的影响C.受偶然因素的影响D.不适于观察学生的内隐行为3.观察强调在()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扰和控制是观察的特点。
[答案:A]A.“自然发生”B.“结构设计”C.“条件设定”D.“客观定量”4.根据____可以讲经验总结法划分为群体经验总结和个体经验总结。
[答案:B]A.经验包含的内容B.经验创造者C.经验反应的时间D.经验包含的空间5.()是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整理而形成的文字材料。
[答案:B]A.调查报告B.经验总结报告C.实验报告D.个案研究报告6.根据____可将访谈调查分为定向型访谈和非定向型访谈。
[答案:A]A.提问方式B.访谈时间或次数C.参加访谈的人数D.访谈对象7.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时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答案:BCD]A.理论联系实践B.实践第一C.辩证发展D.系统整体8.观察材料的记录方法有:()[答案:BCD]A.快速记录法B.评等法C.频数记录法D.连续记录法9.根据回答问题的方式不同,问卷中的问题可分为____。
[答案:ABC]A.结构性问题B.非结构性问题C.半结构性问题D.完全结构性问题10.由实验设计和操作带来的误差,主要包括____。
[答案:ACDE]A.选择误差B.霍桑效应C.程序编排不当D.中途失控E.测评误差11.发现问题的思维策略包括____。
[答案:ABCD]A.怀疑B.逆向思维C.类比与移植D.深入探究现象12.要注意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需要注意的是()。
[答案:ABC]A.要认识总结自己经验的必要性B.要认识经验的丰富性C.要重视平时材料的搜集D.要有意识的记录教学实践中的问题13.因变量的确立与分解的步骤包括____。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创教案及教学反思
1《三衢道中》创新教案【教学设想】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
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对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三衢山的道上)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板书:补换查看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4.反馈:齐读1、2句。
(设计意图:高年级写字教学不该忽视,更不该遗忘。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来汇报一下。
“泛”“添”分别解释成什么?辩析“泛”的字义,根据下句的意思来确定。
让学生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该怎么读这两句诗?(2)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美丽的黄鹂,听到它的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
齐读。
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不但)添得黄鹂四五声。
17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7 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2.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古诗中的生词、成语和修辞手法。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古诗,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对古诗的语感和节奏感。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巧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学生通过理解诗人的情感,培养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学生通过创作古诗,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首古诗:《静夜思》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李白和创作背景。
2. 诗歌大意:解释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 生词和成语:解释生词和成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
4. 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二首古诗:《登鹳雀楼》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王之涣和创作背景。
2. 诗歌大意:解释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 生词和成语:解释生词和成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
4. 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第三首古诗:《春晓》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孟浩然和创作背景。
2. 诗歌大意:解释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 生词和成语:解释生词和成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
4. 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大意和诗人的情感。
3.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古诗中的生词、成语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对古诗中的生词和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古诗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古诗课件、黑板、粉笔。
朱自清的《春》教案
朱自清的《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
(2)理解并掌握朱自清散文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2)学会欣赏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春》。
(2)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2.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情感表达。
(2)欣赏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配乐朗诵《春》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散文的美感。
(2)引导学生关注朱自清这位伟大的散文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2)讨论:作者是如何描绘春天的?他的描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春天的感受。
(2)课外作业: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要求用上节课学到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文的写作水平,看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写作技巧。
3. 课后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具体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创新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含答案
3.水循环的类型,重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的组成及特征(1)组成:由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
(2)特点:连续但不规则。
2.水体空间分布(1)海洋水:储量最多,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2)大气水:分布最广。
(3)陆地水:储量较少,但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3.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源相互补给。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字母类型主要环节A 海陆间循环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B 海上内循环①蒸发,⑦降水C 陆地内循环⑧蒸腾和蒸发,③降水3.意义(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1.地球上最多的水体是冰川水。
(×)2.井水不犯河水。
(×)3.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4.塔里木河河水主要参与的水循环是( B )A.海陆间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D.大循环5.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所以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知识点一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有雨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
下图为某河流补给类型示意图,探究有关问题。
探究1 河流的几种主要补给类型分别受什么因素影响?提示:雨水补给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冰川融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均受气温影响;湖泊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则主要与彼此间的水位高低有关。
探究2 图中4种河流补给分别发生在什么季节?提示:①发生在6~9月的夏季;②发生在5~10月的春末至秋初;③发生在3~5月的春季;④全年均发生补给。
初中美术教师业务考试及答案
答案一题、 填空:(每空1分 共30分) 1、《舞蹈》是法国著名画家(《舞蹈》是法国著名画家( 马蒂斯马蒂斯 )所创作,他是(野兽)派画家。
)所创作,他是(野兽)派画家。
2、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全图长1119.5厘米,高51.5厘米,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画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3、用笔,中国画技法属于。
在技法上,笔不是指毛笔,而是指( 勾 )、(皴(皴 )、(点)、(染) 、(描)等方法。
(描)等方法。
4、毕加索是(、毕加索是( 西班牙西班牙 )籍的画家、雕塑家、版画艺术家,是(立体派 )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人物。
5、《岩间圣母》是(达。
芬奇)所绘的宗教故事,描绘的是圣母和圣婴。
《岩间圣母》是(达。
芬奇)所绘的宗教故事,描绘的是圣母和圣婴。
6、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 鲜 浊 )。
7、在色环中,互成(150°——180°)的色,为强烈对比。
位于(60°)以内的色,为柔和对比。
和对比。
8、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9、美术史是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息、阐释和评价。
10、美术媒材是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粘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
像带、木材和塑胶。
11、“颜筋柳骨”中的“颜”和“柳”是指代(“颜筋柳骨”中的“颜”和“柳”是指代( 颜真卿)颜真卿) 、(柳公权)两位大书法家。
(柳公权)两位大书法家。
12、在我国传统画论中对于五官位置有、在我国传统画论中对于五官位置有 ( 三庭五眼)三庭五眼)三庭五眼) 之说,眼在头高的眼在头高的 (二分之一)(二分之一) 处。
13、雕塑的种类繁多,从表现技法形式上来看,可以分为:(.圆雕圆雕 )、(.浮雕)浮雕) 、(透雕)、(线刻 )14、篆刻的表现形式有(朱文)、(白文)也称为((白文)也称为( 阴文)、(阳文)(阳文)二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1、 中国联通公司标志的创意源于( )A. 双钱 B.中国结 C.方胜 D.太极图太极图2、最早明确提出“以形写神”为中心的传神论的画家是( )A. 吴道子 B. 张璪 C.顾恺之 D. 谢赫谢赫3、描绘叔齐、伯夷拒绝降周而逃至首阳山以野菜充饥最终饿死的历史故事的作品是( )A. 《采薇图》 B. 《泼墨仙人图》 C. 《溪山行旅图》 D. 《屈子行吟图》《屈子行吟图》 4、能表现出人物头部特征的是脸型、五官以及( )A 、手势 B 、道具 C 、 发式 D、眼神D、眼神5、“造型•表现”领域7-9年级的阶段性学习目标是( )A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创新思维开发与落地答案
创新思维开发与落地答案创业思维开发与落地高校邦创新思维与落地答案篇一:创新思维开发与落地答案创新思维与创新力开发课程作业答案(90分以上)_2k篇二:创新思维开发与落地答案A、市场效应B、风险竞争C、资源条件D、可持续发展E、创新技术3、根据奥斯本检核表法,下列创新案例属能否替代的案例有()。
A、曹冲称象B、田忌赛马C、阿基米德测王冠的含金量D、折叠床的发明E、用脚写字4、创新成果筛选的风险竞争类评价因素包括()。
A、竞争能力B、技术情况C、市场状况D、抗风险能力E、持续创新能力5、根据奥斯本检核表法,下列创新案例属能否扩大的有()。
A、芭比娃娃B、迷你复印机C、傻瓜相机创新力开发与创新案例-创新思维答案篇三:创新思维开发与落地答案一、单选1. 惯性思维是思维沿着前一个思考路径,以线性的方式继续延伸并且封闭了其他的思考方向。
下列哪个案例体现了惯性思维?()B:阿西莫夫的智商2. 狗鱼综合症的特点是()。
A:拒绝变化3. ()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点。
A:独创性二、多选1. 创新思维作用()。
A:不断增加人类的总量B:不断推进人类认识世界的水平C: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D:为时间开辟新的局面2. 创新思维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
B:独立性C:新颖性D:发散性3. 定势思维思维包括()。
A:有笼必有鸟——心理图式B:狗鱼思维——拒绝变化C:阿西莫夫的智商——惯性思维D:猴子实验——群体惯性E:引火烧身——线性思维F:大象的悲剧——惰性思维三、判断正确1. 惯性思维是思维沿着前一个思考路径,以线性的方式继续延伸并且封闭了其他的思考方向。
正确2. 思维是联系人类大脑内部与外部世界的桥梁,人类通过这个桥梁来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
错误3. 知识增多,创新能力一定会提高,循规蹈矩的教育方式使一个人的思路打开,更使一个人在社会上出类拔萃。
()正确4. 一般认为人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切对创新成果起作用的思维活动,均可视为广义的创新思维。
关于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关键点的几点建议
关于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关键点的几点建议众所周知,思维是语言的核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乌申斯基说:谁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要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离开思维单纯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
同样语文教学脱离发展学生语言去单纯地搞思维训练也是不可取的(这个语言,是指语法规范、用词准确、表达生动的语言,而非生活中的一般的谈话语言)。
那么,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在于思维的强化训练,还是在于对语言的独特运用,两者孰轻孰重,如何摆正它们之间的位置呢?一、走出一味强化思维训练的片面认识当前创新教育搞得如火如荼,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强化思维训练。
!"为展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鼓励质疑,大胆问难案例:有位教师准备用“质疑———释疑”教学模式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人教版十一册),上课伊始让学生大胆质疑。
“小女孩生活痛苦,为什么却带着微笑离开人间?”“世界上还有个卖火柴的小男孩,叫小珊迪,命运也很悲惨,这个小男孩与小女孩有没有关系?”“上帝是什么?”“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是真的吗?”•教师为显示其创新教育程度深,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为迎合老师绞尽脑汁一节课提了#$多个问题,耗时十多分钟,虽然其中不乏有质量的问题,是属于语文本身的东西,但更多的是有关语文的问题。
既然问题提出来了,教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解决这些有关语文的东西,而语文本身的东西却因课堂时间有限,得不到充分落实。
%"为显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尽情发散,热烈讨论案例:跳水》中当船长的孩子为了追赶抢去他帽子的猴子而爬上桅杆顶端,情势十分危急时,除了船长用开枪的办法命令他跳水外,还可以有哪些方法救孩子下来?《跳水》“向海里跳,不然我开枪啦!一、二、三••”假如孩子不往海里跳,船长会开枪吗?《乌鸦喝水》学完了,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喝到水?谁能想到比乌鸦更好的喝水方法?在这种围绕故事情节、局限于课文内容漫无边际的“讨论”“发散”中,教师有时为追求见解的新颖,方法的独特,往往在学生作交流时只注重学生思维结果的新颖、独特而不注重具体生动的描述过程,不注重及时对学生遣词造句准确传神的点拨、引导,虽然得出了多种“救法”、多种“喝法”,强化了思维训练,但是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又有多大益处呢?可见,只注重思维的内容而不注重语言的表达,不注重积累内化课文语言,变创造性思维为创造性的表达是不行的。
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寓言四则《呆若木鸡》教案2长春版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引导思考如何避免过度沉迷,实现适度原则。
5.创新教学(5分钟)
-情境模拟:学生扮演故事角色,表演寓言故事,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思维导图:利用软件绘制思维导图,总结寓言故事的学习要点。
6.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讨论寓言故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和意义,促进文化理解。
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寓言四则《呆若木鸡》教案2长春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呆若木鸡》选自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为寓言四则之一。本故事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因过度专注而陷入呆滞的状态,寓意着做事情要适度,不可过分沉迷。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理解寓言的文学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从中领悟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关,旨在巩固和拓展学生寓言文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3.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呆若木鸡》这一课的深层含义时,学生可能难以把握适度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此外,对于寓言中所隐含的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背景,学生可能感到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于如何将故事中的教训与个人成长相结合,可能会感到困惑。部分学生可能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方面存在挑战。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学生用平板电脑。
总用时:45分钟
说明:教学过程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主动探究,培养核心素养。在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双边互动,鼓励学生表达和思考,提高课堂氛围和教学质量。
拓展与延伸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学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及意义②学会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③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朗读借助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与主旨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景物,哲理与情感浑然天成之美③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习诗歌,增强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树立远大的生活理想教学重点、难点: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②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进入高二,在此之前已学习了许多古代诗词,背诵了许多名家名篇,但还只是初始阶段,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拓展阅读,学生通过诗歌语言的感知,展开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及主旨,提高学生的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境界。
文本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1、课前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与本课学习有关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配乐朗诵,感受诗歌形象,用中国古筝经典名曲——春江花月夜,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3、欣赏诗歌景物美时,出示幻灯字幕及配画,引领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4、领悟诗的哲理美时,出示幻灯字幕及配画,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那种历史的沧桑和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感慨。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分析1、问题探究法。
根据本课学习的目标与重点,教师用提问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寻问题答案,教师适时点拨,总结归纳。
2、品读鉴赏法。
采用录音范读,个人自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思路:课前预习——课时研讨——课后拓展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活动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上网查找本文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古今评价;上网查找有关“月”的诗句,领悟“月”在中国人情感世界中的意义。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考模拟试题(全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考模拟试题(全优)单选题(共30题)1、下列选项中,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淮(2017 年版2020年修订)》,不属于学科核心素养育人价值的是()A.正确价值观念B.必备品格C.关键知识D.关键能力【答案】 C2、明代中期逐步取代浙派在画坛上霸主地位的是(),此画派因地域而得名。
这一画派由画家沈周首先开创,他们师法元人,远追唐宋名家,形成了自己的画风。
A.江夏派B.院体派C.皖派D.吴派【答案】 D3、美术教材的编写要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
A.实效性B.开放性C.美观性D.发展性【答案】 B4、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有()。
A.西涅克B.达?芬奇C.鲁本斯D.高更【答案】 D5、“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是()说的。
A.谢赫B.曹不兴C.顾恺之D.张僧繇【答案】 C6、下列不属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的是()A.根据课标要求、教学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和特点B.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认知水平C.根据学校的特点D.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答案】 C7、在《多彩的学习生活——校园伙伴》一课中,“了解人体比例和动态线并掌握表现方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D.“体验与创造”【答案】 A8、吴老师在上《火火的向日葵》一课时,“通过解读凡· 高的《向日葵》认识线条和色彩所表现出的节奏与韵律”教学环节体现的目标维度是()。
A.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体验与创造D.过程与方法【答案】 A9、韩老师引导学生赏析凡.高的作品《星月夜》后,安排拓展学习活动。
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是( )A.评述作品写实技巧B.个性化临摹C.校园风景写生D.写鉴赏报告【答案】 A10、下列选项中,符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对学分修习要求的是()。
A.学生必须修习美术课程18学时。
2019年(春)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 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 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
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应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6《我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6《我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我看》:春的赞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分析诗歌意象,感受诗人笔下春天的特点以及大自然的美和活力。
2.结合背景,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领会诗人的生命感悟,获得启迪。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意象,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背景,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领会诗人的生命感悟。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2 分钟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经典名篇《春》一文中对于春天的赞颂吗?“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其实啊,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春"都是生机和活力的象征。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现代诗人穆旦也特别喜欢春天,据统计,他的诗歌中以春为主题或涉及春的诗作多达32 首,约占诗作总量的四分之一。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穆旦的诗歌《我看》,看看诗人赋予春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命体验。
8 分钟___二、把握意象, 感受意境, 赏“自然之春”同学们,咱们已经学习了三首现代诗了,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不少阅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我们一起回顾下:阅读诗歌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寻找诗歌意象,分析意象特点,感受意境画面,初步把握诗歌情感;然后,,通过分析表现手法和关键词,以及借助必要的背景材料,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去阅读诗歌。
(一)初读诗歌,把握内容诗歌的标题是“我看",那么我看到什么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找出诗歌中哪些部分写的是“我看”。
朗读时注意语速、停连和重音。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统编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夏秋冬》教学设计(内含创新作业)
统编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夏秋冬》教学设计(内含创新作业)一、教材分析本课为看图识字。
课文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插图以扇形图画呈现,文字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
整个识字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一组与四季相关联的词语以及由这些词扩展的短语组成,表现了四季最有代表性的季节特点。
第二部分借鉴了传统文学的一些表达方式,呈现的是两行意义相关联的词和短语,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
这些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图文对照,便于诵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识记字形,感受汉语言文化之美。
二、教学目标1.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三、重点难点重点:认识15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其中7个生字能按照笔顺正确书写。
掌握两种偏旁部首,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并学会书写。
难点:借助插图和拼音,结合生活场景和整体语境,引导学生将图中事物、词语的读音及意思与文字符号整合起来,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好。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四季》这篇课文吗?我们一起来背一遍。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识字1 春夏秋冬)3.(出示图片)谁能说说这四幅图是哪个季节的景物?看了之后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哪儿美?4.小朋友们,四季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它们还有一些汉字朋友呢,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春夏秋冬》。
(二)指导看图,认识事物1.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你看到了哪些事物?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让学生结合图画,结合生活积累,认识事物。
春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轻轻的、柔柔的)夏雨:夏天的雨是怎样的?(边打雷边下雨,又急又大)秋霜:谁来说说“秋霜”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秋霜”吗?(下霜时,地上都是白白的一层,薄薄的小冰晶)冬雪:“冬雪”大家比较熟悉,下雪时,我们都做些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雪)(三)图文对照,识字识词小朋友们,你们看,它们正排着队,等着小朋友去认识呢!1.分别出示,逐行认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3 春季《创新教学》作业第一次作业(第1-2章)一、填空题:1、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于1912年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
[答案:熊彼特]2、创新作为一种能力,它的特性包括:、、原则性。
[答案:敏锐性、变通性]3、对创新一词的解释,一般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的创新,;二是个人价值的创新。
[答案:社会价值]4、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组织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分为和整体创新。
[答案:局部创新]5、影响创新的各种因素,概括起来包括内在因素和两大方面。
[答案:外部因素]二、简答题1、创新的动态性表明了哪些含义?[答案: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世界和社会的变化刺激我们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
由于组织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我们就应相应地调整影响创新的各种因素。
随着其它组织和个体对该组织创新的模仿、学习,必然使该组织的创新成果不断扩散,使得自身初始的创新优势逐步消失,组织要谋求长期的竞争优势,就势必要进行不断的创新。
因此,创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创新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改变、调整影响创新的内外部因素,组织的创新才能有日新月异的发展。
]2、组织结构对创新具有哪些显著的影响作用?[答案:(1)灵活的有机式组织结构对创新有着正面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应变能力和跨职能工作能力,从而更易于发动和实施组织创新;(2)富足的组织资源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基础。
(3)多向的组织沟通有利于克服创新的潜在障碍。
]三、分析题1、陶行知在20年代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主张。
1943年他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
”创新与创造是完全可以等同吗?为什么?试分析之。
[答案:两者不能等同。
创新和创造的区别包括以下几点:(1)主体上的差异:创造的主体是多重的,它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自然界,如自然创造了沟壑山川、奇峰异谷等美景;创新的主体专指人类,它是人的社会特质。
(2)开端上的差异:创造起始于无,它开端于一片空白,是无中生有;而创新起始于创造的成果,开端于已有的积累,是有中生无,具体地说,就是在人类已有的成果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事物。
(3)过程上的差异:创新与创造的基本意义是一致的,但创造更为侧重创造性产品,即创造的结果;而创新更强调的是过程及其效果。
]3、开放性原则就是一切开放而无限制。
这句话是否正确?试分析之。
[答案:开放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向广大师生开放,向现代社会开放,要敢于面对国内外一切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成功的教育经验。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虽然始终强调开放性,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限制。
我们要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也要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此,强调开放性要注意学会“扬弃”。
]第二次作业(第3-4章)一、填空题1、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提出的第一层次的要求。
[答案:参与学习]2、“教育即生活”,是以为代表的教育家提出的重要观点。
[答案:杜威]3、发展性学习能力的目标主要在于能以积极态度探索性地获取,形成技能。
[答案:知识]4、创新教学要研究教师、、教材、四大要素。
[答案:学生、环境]5、间接性和是思维的基本的也是重要的特征。
[答案:概括性]二、简答题1、什么是创新教学的社会性价值?它包含哪几个方面?[答案:所谓创新教学的社会性价值,是指创新教学对一定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呈现出的意义。
创新教学表现出很高的社会学价值,主要有两点。
(1)创新教学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2)创新教学可以促进国家、民族的富强]2、头脑风暴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案:首先使头脑兴奋起来,要使与会人员进入“角色”,需先热身,制造出激励活跃的气氛,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此阶段只需要几分钟即可,具体做法提出一个与会上所要解决的问题毫无关联的简单的问题,促使与会者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次应遵守四个原则:严禁批评;畅所欲言;追求数量;相互启发。
]三、分析题1、开发人脑的潜能依靠教学中的不断创新。
这里所说的全面开发人脑,它的含义有哪几层?试分析之。
[答案:一是指以人脑为核心的整个身心潜能的全面开发;二是指脑的各个部分的全面开发,就是大脑,也不只是左半球与右半球某一侧的开发,而就是左右两半球整体功能的协调开发;三是指人脑在现有水平(显有)、潜能水平(潜能)和自我调控水平(“反思”功能)三个层次水平的全面开发,这里的“反思”不仅是人脑功能的核心,也是全身心开发的核心,是一种自觉的自我调控过程,是人类高级智能活动的核心。
]第三次作业(第5-6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创新教学方法包括创新教法和两个方面。
[答案:创新学法]2、创新教学方法的设计,是围绕基于为出发点的设计。
[答案:人]3、主体性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所具有的本质规定性,即、选择性、和创造性。
[答案:自主性、能动性]4、人们通过语言、行为或其他方法去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能力即。
[答案:参与主体性]5、创新型教师的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人格。
[答案: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二、简答题1、什么是创新教学方法?如何正确认识创新教学方法?[答案:创新教学方法,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素质培养为目的,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1)创新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与改革(2)创新教学方法是对教学方法的整合与优化]2、在创新教学实践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答案:(1)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2)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3)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3、教师的创新人格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教师创新人格建塑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创新教学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需要。
(1)强烈奉献精神(2)良好的合作意识(3)顽强的意志]三、分析题1、试分析创新教学方法是对教学方法的整合与优化。
[答案:(1)创新教学的方法必然也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方法不是与以往不同就属于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应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能够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最佳环境。
这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与优化,剔除不利于创新教学的方法。
(2)整合与优化应来自于创新教学的内在要求,它不是大杂烩,创新教学方法是众多方法的结合应用,它的表现是在创新教学过程各环节上对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3)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单一化,造成固定与僵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缺乏生气,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往往还会抑制创新,因为创新教学方法本来就是要求多样的,不是唯一的。
]第四次作业(第7-9章)一、填空题1、是创新教学的基本环境。
[答案:创新型学校]2、具有创新意识的是创新学校环境的主体。
[答案:教育管理者]3、家庭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一个非物质环境,是一个。
[答案:软环境]4、教学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有系统地对教学活动所作的判断。
[答案:价值]5、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有功能和功能。
[答案:强化、反馈]二、简答题1、政府的创新教育观念对创新教学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教育行政部门对创新教育的影响,包括政府对人才的要求,政府对推进学校改革的支持。
(2)政府的资金投入对创新教学的影响(3)政府的舆论手段及政策手段对创新教学的影响]2、诊断性评价的功能有哪些?[答案:确定学生入学或升学的准备程度;确定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的适当安置;找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3、创新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及创新教学评价原则有哪些?[答案:(1)现代教育科学理论。
这包括教育社会学、集体教育和创新教育等现代教育科学理论。
(2)评价方法理论。
这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理论等。
创新教学评价原则包括多元化开放性评价原则和创新化激励性评价原则。
]三、分析题1、“家长的职业或文化程度问题等是家庭环境的一部分,但与创新教学没有正相关”,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试分析之。
[答案:家长职业状况、家长文化程度的高低,只是反映出家庭氛围的一种特定现象,一般并不能够将这种现象显性地反映在子女身上,即家长的职业或文化程度与子女学习的创新过程成正向趋势,由此,家长的职业或文化程度对创新教学的间接影响,也不具有正向趋势。
例如,一些教师子女的创新能力并不等同其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长也不一定教育出同等文化程度的子女。
反之,一些创新能力较好的学生并不受家长职业和文化程度的局限。
家长是学校的教育伙伴,“少提意见,多提建议”是大家的共识,继而形成“学生更像教师,家长更像校长,社会更像学校”的人文环境。
] 2、结合实际,论述良好校风班风对创新教学的作用。
[ 答案:(1)同化作用。
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形成的推崇创新、勇于创新的氛围中,能够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教育导向,在耳濡目染中,好比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感化,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
(2)促进作用。
一所学校如果有着推崇创新的学习风气,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能够带着宽松愉悦、不畏艰难的心情,接受教学中的任何创新。
(3)约束作用。
一所学校,如果有创新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可以改变教师和学生拘泥保守的不良习惯,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