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2.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神经调节 精品讲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3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件(共13张PPT)
课堂小结
传导类型 离体神经纤维上 神经元之间
方向
双向
单向
形式
局部电流的形成 神经递质的扩散
结构基础
神经纤维
突触
速度
快
慢
其他
在同一细胞内电信号 的传导,不能间断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实验:
+
+
+
-
a
图1
b
a
图3
b
刺 激-
+
+
-+
a
图2
b
a
图4
b
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
结论: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件(共13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件(共13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件(共13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件(共13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件(共13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件(共13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件(共13张PPT)
通通过过神神经经系统系的统调的节 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件(共13张PPT)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优秀课件
➢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 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 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 分类: 感觉神经元: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运动神经元: 传导兴奋,支配肌肉或腺体等活动 中间神经元: 连接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
〔2〕突触延搁
✓ 因为兴奋由突触前膜传导突触后膜,需要 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 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时间,这段时间 叫做突触延搁。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要慢。
小结 分析比较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区别
比较项目 方向 速度
传导形式
兴奋在神经纤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维上的传导
2、假设刺激b点时,电流表指针: 先向左再向右,偏转两次
3、假设刺激c点时,电流表指针: 只向右偏转一次
思考
1、突触小泡的形成最可能与哪个细胞器 有关?
高尔基体
2、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是、物质运输的哪一种方 式?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它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 有关?
➢ 胞吐
➢ 需要消耗能量,由突触小体内 的线粒体提供
B 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 感觉神经中枢在大脑皮 层,机体的痛觉、冷觉 等都是大脑皮层产生的。
✓ 痛觉产生的过程:感受 器—传入神经〔—神经 中枢〕—大脑皮层。
➢ 反射弧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 既无感觉又无反响
内正外负
产生
Na+内流
电位差 形成 局部电流 新的刺激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中生物精品公开课件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刺激做出应答。
“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 一共有多少个神经元参与?
膝跳反射(2个)
中间神经元
缩手反射(3个)
如何区分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感受器与效应器?
感受器
神经节 传入神经
效应器
传出神经
后角
灰质 白质 前角
反射弧各部分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窄“入”(传入神经)宽“出”(传出神经) (3)根据突触结构简图:与 相连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为传出神经
思考: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就一定能产生反射活动吗?
优化设计 探究点一 活学活练2
反射发生的条件: 1.完整的反射弧 2.适宜强度的刺激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 条件(自然和人为)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
吃梅止渴
望梅止渴
谈梅止渴
3.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感觉神经元的树突末稍,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反
射 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中,神经元的细胞体聚集在
弧
一起形成的对信息分析综合和功能的结构。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 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其次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整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学问点一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1)结构(如下图所示)神经元{细胞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起{树突:短儿多。
将兴奋传向细胞轴突:长而少。
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其中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树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称为髓鞘。
髓鞘与这些突起共同组成了神经纤维;很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了一条神经。
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就像是细铜丝与导线的关系。
2.神经调整的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更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①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如膝跳反射。
②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望梅止渴。
【提示】 1.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无反射,但具有应激性,如草履虫。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分(如下表)获得刺激参加反射的中枢反射弧是否需强化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是先天性的非条件刺激(干脆刺激)脑干和脊髓固定不变不须要条件反射通过学习获得,是后天性的条件刺激(信号刺激)大脑皮层不固定,可变需不断强化叫干脆刺激,即这种刺激是一些详细的事物,与反射之间有干脆的关系;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条件刺激,也叫信号刺激,这种刺激是某些事物的一些信号,这种刺激与反射之间没有干脆的关系,而必需经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才能引起反射。
3.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1)组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将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传向效应器效应器将传出神经传来的兴奋转变成肌肉或腺体的活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图所示。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 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
突触小体
突触
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 相接触,形成突触。
突触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总的过程
兴奋 轴突
突
突触前膜(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触 间
隙
作
用
于
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抑制)
形成时间 刺激
神经中枢 神经联系
举例
生来就有 非条件刺激 (直接刺激)
大脑皮层以下中枢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 永久、固定,反射
永不消退 膝跳反射
出生后获得 条件刺激
(信号刺激) 高级中枢在大脑
反射弧及神经联 系暂时、可变,
反射易消退 望梅止渴
思考与讨论4
概括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 弧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4、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时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
A 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 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 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3、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中,正确是( A)。 A.甲神经元轴突→突触→乙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 B.甲神经元树突→突触→乙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 C.乙神经元树突→突触→甲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 D.乙神经元树突→突的某些组织( 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 ,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 的过程。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
2019-2020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2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及答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如图)①突触由图中的b 突触前膜、c 突触间隙以及d 突触后膜组成(填字母及名称)。
②其他结构a .图中a 是指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的膨大部分为突触小体。
b .图中e 、f 、g 分别是指突触小泡、神经递质、受体。
(2)传递过程神经冲动→神经末梢→[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扩散到[c]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d]突触后膜上的[g]受体→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3)传递特点 ①特点:单向传递。
②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e]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4)常见突触类型从结构上来说,突触主要分为两大类:A.轴突—树突,图示为:。
B.轴突—细胞体,图示为:。
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3.人脑的高级功能(1)大脑皮层的功能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大脑皮层言语区①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②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a.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b.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
()2.兴奋在突触小体中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3.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4.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5.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是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直接联系的活动。
() 6.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提示:1.√2.√3.√4.×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高中生物必修3精品课件7: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Ⅱ)
2、单胺类: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 多巴胺、组胺、5-羟色胺
3、氨基酸:r-氨基丁酸、甘氨酸、丙氨酸 谷氨酸、天冬氨酸
小结:神经递质 ①递质产生: 由内质网、高尔基体产生 ②释放方式: 胞吐(外排) ③分泌结构: 突触前膜 ④递质受体: 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蛋白结合 ⑤传递方向: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轴突——细胞体型)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轴突——树突型)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 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会释放神经递质,经扩散 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 冲动。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 到另一个神经元。
不同形式记忆的关系: 外界信息输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
瞬间记忆
遗忘(信息丢失)
注意
不重复
重
短期记忆
遗忘
复
长期记忆
永久记忆
突触前膜: 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
突 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
触
内有组织液。
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另一个神经 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 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突触小泡:在突触小体内靠近突触前膜处含有 大量的小泡。其内含有神经递质。 主要突触组成:
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的 突触小泡释放的一种化学 信使物质,使有相应受体 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的 反应(兴奋或抑制)。
A神经元 轴突兴奋
突触小体 释放 突触前膜
(突触小泡) 神经 胞吐
递质
突触间隙
突 触
B神经元 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兴奋或抑制 引发后膜电位改变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2讲课文档
第十三页,共27页。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模拟
局部兴奋电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四页,共27页。
(3)研究发现,学习和记忆涉及脑 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 蛋白质的合成。
(4)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
效应 器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
神经 中枢
第七页,共27页。
神经节
白质
后根 后角
灰质
前角
前根
反射弧完成反射需要有结构的完整性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
×
感受 器
1.无感觉,能运动
×
神经
中枢
效应
×
器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
2.有感觉,不能运动 3.既无感觉,又不能运动
第八页,共27页。
感 受 兴奋
器
兴奋在神经纤
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 之间的传递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刺激作 出应答反应。
第五页,共27页。
3.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细胞——神经元
胞体
一般可接受另一神经 元的信息
树突
数量多而短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学习 目 标核 心素 养1.结合突触的结构图,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和特点2.结合“资料分析”,概述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并能以言语区为例,了解大脑的高级功能1.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观2.通过反射弧中兴奋传递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如图)①突触由图中的b 突触前膜、c 突触间隙以及d 突触后膜组成(填字母及名称)。
②其他结构a .图中a 是指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的膨大部分为突触小体。
b .图中e 、f 、g 分别是指突触小泡、神经递质、受体。
(2)传递过程神经冲动→神经末梢→[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扩散到[c]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d]突触后膜上的[g]受体→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3)传递特点①特点:单向传递。
②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e]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4)常见突触类型从结构上来说,突触主要分为两大类:A.轴突—树突,图示为:。
B.轴突—细胞体,图示为:。
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3.人脑的高级功能(1)大脑皮层的功能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大脑皮层言语区受损功能区障碍症特征功能障碍症①S区不能讲话(听得懂、看得懂)运动性失语症②W区不能写字(听得懂、看得懂)失写症③V区看不懂失读症④H区听不懂(会写、会讲、会看)听觉性失语症(3)学习和记忆①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②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a.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b.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神经调节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难点)
2、举例说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4、重点理解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
(1)类型: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仅表现为彼此接触,局部电流沿着轴突一直传到其分支的末端,这些轴突可与其他神经元的树突、胞体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两类:轴突——树突型和轴突——细胞体型两种。
(2)结构
突触前膜: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的突触小体膜。
突触后膜:一般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其上有受体。
突触间隙:充满组织液
(3)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
(4)神经递质传递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神经冲动的传递
传导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要点诠释:
(1)递质传递
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
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传导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即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注意:有些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并不一定都是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 氨基丁酸,甘氨酸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使Cl-内流,下一神经元细胞膜发生超极化,不能形成兴奋性神经冲动。
(2)突触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
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
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
后膜作用的过程。
某些化学药品能阻止兴奋递质与受体结合,使兴奋不能传递到下一神经元,导致反射不能完成。
要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比较
要点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人脑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划分:
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又称“第一运动区”一般支配对侧运动。
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一般支配对侧感觉
(2)言语区
①视运动性语言中枢——又称“书写中枢”,位于额中部接近中央前回手部代表区的部位(W区)。
若受损伤,会引起“失写症”,即病人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说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绘图能力。
②运动性语言中枢——又称“说话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
若受损伤,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即病人能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
③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颈上回后部(H区)。
若损伤,会引起“听觉性失语症”,即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谈话,能听懂别人发音,但不懂其含义,可模仿别人的谈话,但往往是答非所问。
④视觉性语言中枢——又称“阅读中枢”(V区)。
若损伤,会引起“失读症”,即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含义,变得不能阅读。
(3)学习和记忆
【典型例题】
类型一: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例1、(2014海南卷,)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入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答案】C
【解析】由牵拉肌肉可引起神经冲动并传到d处,并且神经节位于传入神经可知a(骨骼肌中)位于感受器,b位于传入神经,c位于神经中枢,d位于传入神经,AB正确;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D正确;图中a到d不包含效应器,不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及兴奋的传递,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及运用。
【举一反三】:
【变式一】
(2014 上海卷)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此时
A.瞳孔缩小B.胆汁分泌增加
C.支气管扩张D.唾液淀粉酶分泌增加
【答案】C
【解析】人在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通过交感神经的调节,使肺和支气管扩张,加快呼吸频率,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因此C项正确。
【变式二】
图示表示三个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现于箭头处施加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A.a和b处B.a、b和c处
C.b、c、d和e处D.a、b、c、d和e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传导情况及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时,离子的变化情况。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K+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比Na+向内扩散更容易。
当神经纤维受到刹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表面离子的分布情况是内正外负。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突触间的传导则是由长的轴突到短的树突或细胞体,则由图中可以指出,若在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是b处、c处、d处和e处。
当动作电位刚通过神经纤维,细胞膜又恢复为静息电位时,发生的离子移动主要是Na+经主动运输到膜外。
类型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例2、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答案】C
【解析】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只受低级中枢脊髓的调控;B、C选项内容只能说明这两项生理活动只受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调控;排尿反射中枢在脊髓,有无意识排尿受大脑皮层调控,因此D项内容体现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低级中枢与高级中枢的关系。
【举一反三】:
【变式一】
某人因受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脑干和脊髓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D.只有脊髓
【答案】C
【解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
不同的神经中枢功能各不相同。
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中枢,调节机体最高级活动,同时拉制脑干、小脑、脊髓等低级中枢的活动。
小脑有维持躯体平衡的功能。
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中枢,所以又称为“活命中枢”。
脊髓中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各个中枢的功能不同,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植物人”失去所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说明大脑皮层受损伤,身体基本不能动,说明小脑也失去功能,但是一些必要的生命活动还在进行,说明脑干正常,脑干要通过调控脊髓来完成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说明脊髓也没有受损伤。
【变式二】
下列哪一项活动没有大脑皮层上有关的中枢参与()
A.感觉B.非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思维【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