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之思维毙考题
实验心理学期末试题

实验心理学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分析法2. 下列哪个术语描述的是心理学实验中的自变量?A. 依变量B. 刺激变量C. 反应变量D. 环境变量3. 在心理学实验中,控制组的作用是:A. 提供实验效果的基准B. 增强实验的可重复性C. 减少实验误差D. 所有以上选项4. 双盲实验的主要目的是:A.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B. 保护实验对象的隐私C. 增加实验的难度D. 提高实验的趣味性5. 下列哪个效应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A. 霍桑效应B. 观察者期望效应C. 参与者效应D. 所有以上选项6. 在心理学实验中,随机分配的目的是:A. 确保每个参与者都有平等的参与机会B. 减少选择偏差C. 提高实验的公平性D. 所有以上选项7. 下列哪个不是实验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A. 实验组B. 对照组C. 双盲设计D. 调查问卷8. 在心理学实验中,操作定义的作用是:A. 精确描述变量B. 增加实验的灵活性C. 减少实验的复杂性D. 避免实验的重复性9. 以下哪种实验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外部变量?A. 因子设计B. 混合设计C. 单一案例设计D. 纵向设计10. 在心理学实验中,统计显著性检验的主要目的是:A. 确定实验结果是否可靠B. 评估实验设计的合理性C. 判断实验是否成功D. 预测实验的未来趋势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心理学实验中,________是用来描述实验结果是否由偶然因素造成的指标。
2.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人类,也包括________。
3. 实验中的________是指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预期可能影响结果的现象。
4. 在实验心理学中,________是指参与者对实验目的和过程的了解程度。
5. _________是一种实验设计,其中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下。
6. _________是一种实验误差,指的是实验条件本身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之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学地位_毙考题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之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学地位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学地位一、观察法:通过一定程序收集材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一)观察法的类型:1.主要有三种:自然观测法【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2.自然观察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观察法为随后进行的控制更严格的研究提供重要资料;巴克及其同事所作的新生儿测验研究,就是自然观察法应用于不同背景下人类行为研究的首次尝试;3.个案研究是指深入的研究单个或者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就是来自于他对个案研究的临床于研究】个案研究除了能够提供描述性的资料外,还能进行初步的比较,但是它所作出的推论范围很有限的。
4.调查研究往往比个案研究更加可靠;(二)观察法的要点:1.研究者首要要明确观察目标,也就是观察什么的问题;【即:目标明确】2.在观察过程如何保证观察本身不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即:确保观察不受干扰】确保观察不受干扰的技术:(1)无干扰观察;(2)无干扰测量;无干扰观察:主要是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的状态下的行为,而采取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著名实验:艾布尔-艾贝斯费特尔关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表情的研究。
】参与性观察:应用于野外性观察场所;【福塞观察大猩猩实验】无干扰观察与无干扰测量的区别:在于是否被试和研究者在同一个时间处在同一个地点;无干扰观察是一种直接测量;无干扰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因为它要测量的是行为的结果,而不是所要研究行为的本身;反应性是在观察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的问题;(三)对观察法的评价:观察法的特点主要是:直接和描述性;正是由于它的的描述性,给它带来限制:1.观察法无法让研究者对各因素间的关系作出推论;2.有时,观察法所提供的资料并不充分;3.观察法的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4.观察法本身并不一定客观无偏;二、相关研究法;(有预测功能)也是基于描述性的科学研究方法;但是它能够描述事物间共同的变化关系;一般情况下,相关研究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指标,用以评估并且说明两个或者多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这个指标就叫做相关系数【r】(一)相关研究法的指标及其意义;1.相关研究法通过相关系数这一个指标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变化范围是【-1.00至+1.00】之间;数字越高,相关越高;2.最常用的是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它适用于两个连续变量的线形相关描述;3.连续变量是指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是连续的量变而不是跳跃式的质变;4.线形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基本上符合线模型,或者说变量间的函数关系一定是一次函数;相关:正相关【A 则B 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密切;负相关【A 则B 两个变量之间没有什么要紧的关系;(1)高相关:高相关不一定意味着正在研究的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因果的关系;有三种可能性:是因素X作用于Y;是Y作用于X;是某种潜在的第三个因素同时作用于X和Y;(2)低相关:(在作出低相关-即变量之间没有关系的判断时,要考虑几个问题)①一个是全距限制问题;②研究者常常想当然的认为所用的相关系数的前提假设已经被满足;(二)对相关法研究的评价:1.优点;在于可以显示变量之间的共变关系,从而提示研究者注意到各种现象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2.缺点:(1)相关研究法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研究法的前提是否得到了满足;(2)相关研究法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3. 改进的办法:(1)将相关研究法建立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2)利用交叉-滞后法;【一般策略是:首先获得随时间变化的若干相关系数;然后依据这些相关系数的大小和方向,确定什么因素导致了什么结果。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之实验研究的设计_毙考题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之实验研究的设计实验研究的设计实验设计: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主要是用来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目的是在于尽可能减少额外的或未控制的变量,从而增加实验生产有效的一致性的可能性;一、多变量设计:【多因变量和多自变量】(一)多自变量实验设计;指的是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实验设计;1. 当自变量超额的时候,会产生交互作用;【是指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2.记忆测验的类型:(外显记忆测验和内隐记忆测验)3.多自变量实验的优点:(1)效率高;(2)试验控制较好;(3)可以获得交互作用;(二)多因变量实验设计;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因变量的实验设计;【通常以行为指标表示】二、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一)被试间设计;特点:是每一个被试只是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1. 优点:这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者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2. 缺点:很难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3. 减少被试差异的办法:(被试间等组处理) 匹配和随机化;(1)匹配:是指将被试按某一个或者几个特征上水平的相同或者相似加以匹配,然后再把每一对中的每一个被试随机分配到各个组别;步骤:A、先对所有被试进行前测;B、然后根据前测的作业分数进行匹配;(前测作业有:与实验作业有高度相关的和利用被试试验作业初期的表现)对动物被试间进行匹配的技术是:拆窝技术匹配技术存在的问题:1.匹配往往不是完全的;2.往往消耗大量的工作量;3.在实验者同时匹配多个特征的时候,如果存在交互作用,可能会混淆实验结果;4.匹配技术需要防止回归假象的介入;(2)随机化;1.前提:各随机被试组在未经受不同处理之前是平等的;2.优点:避免了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等实验顺序造成的误差;3.缺点:一、需要被试量大;二、由于接受不同处理的总是不同的个体,因此被试间设计从根本上不能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混淆;(二)被试内设计;练习效应:指的是被试的表现因为逐渐熟悉实验情境而有系统的提升;疲劳效应:指的是被试的表现因为连续作业的疲劳而系统的下降;1.被试内设计的平衡技术;平衡是指:在实验中为了消除或者减少实验顺序效应而采取一些系统地改变实验处理顺序呈现技术的设计;两种常见的平衡技术:【ABBA设计和拉丁方设计】(1)ABBA设计在理论上能有效的平衡线性系统变化的时间顺序误差;(2)拉丁方设计:是一个两维矩阵,其中表示列自变量水平,行表示被试;建立的拉丁方的第一行公式为:1.2.n.3.n-1.4.n-2.,如此类推下去;n 表示试验条件的总数;拉丁方设计是多自变量水平时的理想平衡方法;2.被试内设计的局限;差异延续效应:【自变量中一个水平的处理可能会完全改变其另一个水平处理时发生的情况;】优点:更有力或者更加敏感,其由被试变异性而导致误差的可能性比被试间设计小;三、小样本设计;是指被试内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向人数较少的被试或者单个被试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者处理方式;(一)ABA设计(基线期;消退期)可以有效的区分实验自变量的效果和时间顺序等其他因素的效果;【本中的实验,指的是,先治疗,然后强化行为,使得个体回到原始的状态,最后再次治疗矫正;】ABA设计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B阶段治疗效果不应该是持久的;(二)多基线(可能会考这个设计的概念)实验设计的程序:找到一个或者若干个与所要研究的行为(被试)接近的行为(被试),在不同的时间内对它们引入同一个自变量的处理,也就是说不同的行为(或者不同的被试)在引入自变量之前有长短不等的基线期,;多基线期设计的内在逻辑是:当一种行为或者一个被试正在接受处理时,另一种行为或者另一个被试仍然处于基线期条件下。
实验心理学课后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课后试题及答案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索和验证心理过程和行为。
以下是实验心理学课后的一些试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复习和测试自己的理解。
一、选择题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系统性答案:C3. 实验心理学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误差C. 使实验结果更难以解释D. 使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答案:B二、填空题4. 实验心理学中的“双盲”设计指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都不知道实验条件。
答案:实验者;被试5. 心理实验中,为了减少被试的期望效应,研究者通常会采用_________。
答案:随机分配三、简答题6.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
答案:实验心理学侧重于通过控制变量和实验设计来研究心理现象,而相关学科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可能更侧重于理论的构建和描述性研究。
实验心理学强调可重复性和客观性,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
7. 描述实验设计中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答案:内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实验变量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实验设计能够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外部效度则是指实验结果的普遍性,即实验结果能否推广到其他人群或情境中。
四、论述题8.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实验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基石。
它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来验证或推翻心理学理论。
实验心理学推动了心理学的科学发展,帮助心理学家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
此外,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为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实验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2017实验心理学之实验设计_毙考题

2017实验心理学之实验设计第二章实验设计有关实验效度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1、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变量(处理)能被精确估计的程度。
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1)历史(经历)(2)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3)选择(4)测验(5)被试的亡失(6)统计回归(7)仪器的使用(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2、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实验研究的外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条件以外的程度。
(1)测验的反作用效果(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4)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
这两种效度的相对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要求。
一般而言,在实验中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越大,则对因果关系的测量就越有效。
因此,可以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以提高外部效度。
有关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研究者针对需要验证的实验假设,为有计划的搜集观察资料而预先建立和依据的设计模式。
被试内设计真实验设计单因素设计被试间设计准实验设计多因素设计混合设计非实验设计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组)都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相同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种处理,而另一被试(组)接受另一种处理,然后比较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混合设计在一个实验中同时采取两种基本设计的实验设计。
一、非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是一种对现象的自然描述,一般用于识别和发现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它可以为进一步实施更严格的实验设计积累资料。
1、单组后测设计:(1)设计的模式只有一个实验组,而对实验组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然后通过测量得到一个后测成绩。
XO(2)设计的评价不足:①无对照组比较。
②无前测。
③没有考虑对机体变量、自变量及其他无关变量的控制。
④很难排除历史、选择和成熟等内在无效来源的作用。
实验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位心理学家的工作?A. 威廉·詹姆斯B. 约翰·华生C. 弗朗西斯·高尔顿D. 卡尔·荣格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系统性3. 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减少实验误差C.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D.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4. 下列哪项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定性分析D. 定量分析5.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参与者的疲劳B.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C. 增加实验的难度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观察心理学的区别。
7. 解释什么是实验变量,并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8.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误差及其控制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0. 以一个实验心理学研究为例,分析实验设计、实施过程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1. 阅读以下实验案例:研究者想要了解音乐类型对人们情绪的影响。
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听古典音乐、摇滚音乐或无音乐的组别,并测量他们的情绪变化。
请分析这个实验的设计,并讨论可能的变量和结果解释。
实验心理学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B. 约翰·华生2. C. 主观性3. B. 减少实验误差4. B. 推断性统计5. B.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二、简答题6. 实验心理学与观察心理学的区别在于,实验心理学通过控制和操纵变量来测试假设,而观察心理学则通过观察自然行为来收集数据。
7. 实验变量是在实验中被操纵或测量的因素。
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变量,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而变化的变量。
8. 实验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差异。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某研究者为了研究自变量 x (三种水平,X1,X2,X3)和自变量(两个水平Y1,Y2)对某种心理活动的影响,抽取若干名大学生,随机分成第一,第二,第三组,实验安排是:、第一组:先做x1y1,在做X1Y2.第二组:先做Y2X2,后做X2Y1第三组:先做X3Y1,后做X3Y2此实验设计为( )A、混合设计B、组间设计C、区间设计D、组内设计正确答案:A2、在真实验设计中,研究者主动操纵( )的变化,观察因变量相应的变化A、因变量B、自变量C、额外变量D、无关变量正确答案:B3、在研究中自变量是指( )A、受结果影响的因素B、研究想要观察的结果C、导致研究结果产生的因素D、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正确答案:C4、某研究者进行一项以教学方法维持变量学习成绩为因变量设立,偶尔为额外变量的实验,下列选项中能有效控制外变量的方法是( )A、恒定法B、消除C、等组匹配法D、双盲实验法正确答案:C5、实验中由于研究者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是( )A、因变量B、额外变量C、自变量D、无关变量正确答案:A6、下列哪项不是心理资料的类别( )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计分资料D、等级资料正确答案:C7、下列有关反应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感受器适应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强反应时越长B、复杂反应中的刺激越相似辨别反应时间越短C、反应时总是随练习的次数增加而减少D、反应时的长短因刺激通道的不同而不同正确答案:D8、时间知觉是对( )A、事物空间关系的反映B、事物的位移和位移速度的反映C、事物的空间关系和连续性的反映D、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E事物的空间关系和位移的反映9、下列哪个实验设计是准实验设计?( )A、年龄对智力的影响B、教学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C、动机对完成任务绩效的影响D、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正确答案:B10、下列哪种情况适合采用被试内设计( )A、两种方法抚育婴儿的效果的差异B、当被试很少的情况下C、自变量的一种水平可能会影响另一种水平D、内倾与外倾的人在幸福感上的差异正确答案:B11、内隐联想测验使用的因变量指标是( )A、被试的外显态度B、反应时多选C、正确率D、被试的内隐态正确答案:B12、被试间设计采用的同质化分组技术,除了匹配技术之外,还有( )A、恒定法B、抵消技术C、随机化法D、消除法正确答案:C13、加工水平效应的研究表明:最初知觉的加工水平越深,对经验的记忆越好。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A. 自变量B. 因变量C. 常量D. 参与者3. 在实验心理学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难度B. 减少实验误差C. 增加实验成本D. 提高实验趣味性4.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B. 提高实验成本C.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5.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A. 问卷调查B. 心理测试C. 访谈D. 以上都是6. 实验心理学中的“反应时间”通常指的是什么?A. 实验者的反应时间B. 参与者的反应时间C. 实验准备时间D. 数据分析时间7. 在心理学实验中,随机分配参与者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C. 提高实验的趣味性D.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8. 哪种实验设计可以最有效地控制实验变量?A. 非实验设计B. 相关设计C. 实验设计D. 描述性设计9. 实验心理学中的“操作性定义”是什么?A. 根据概念的内涵定义B. 根据概念的外延定义C. 根据实验操作定义D. 根据理论定义10.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A. 参与者偏差B. 实验者偏差C. 随机偏差D. 顺序效应偏差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 简述实验心理学中的“独立测量误差”和“依赖测量误差”的区别。
13. 解释“实验伦理”在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并列举至少两条实验伦理的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变量”分类及其在实验设计中的作用。
15. 描述一个完整的实验心理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问题的形成、假设的提出、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pdf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pdf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A. 自变量B. 因变量C. 参与者D. 环境变量答案:D3. 在实验中,实验者效应是指什么?A. 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 实验者对实验过程的控制C. 实验者对参与者的指导D. 实验者对实验设计的规划答案:A4. 双盲实验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实验误差B. 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C. 避免实验者效应和参与者效应D. 增加实验的难度答案:C5.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相关性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相关心理学的区别。
答案:实验心理学侧重于通过控制变量和实验操作来研究心理现象,而相关心理学则侧重于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涉及变量的因果关系。
7. 解释什么是安慰剂效应,并举例说明。
答案:安慰剂效应是指在没有实际治疗的情况下,由于参与者相信他们正在接受有效治疗而产生的积极反应。
例如,在药物测试中,即使给予的是无药效的安慰剂,部分参与者也可能报告症状有所改善。
8. 描述实验设计中的随机分配的重要性。
答案:随机分配是实验设计中确保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的过程,这有助于减少选择偏差,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实验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基石,它通过精确控制实验条件来揭示心理现象的内在机制。
实验心理学的方法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帮助研究者验证假设,发现新的心理学规律,以及发展和验证理论。
10. 讨论实验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答案:实验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参与者的知情同意、隐私保护、避免对参与者造成心理伤害等。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下列哪个变量不是实验心理学中的自变量?A. 刺激强度B. 被试年龄C. 被试性别D. 反应时间答案:D3.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实验误差B. 增加实验的可重复性C. 避免主试和被试的期望效应D. 以上都是答案:C4. 以下哪个实验设计可以控制顺序效应?A. 完全随机设计B. 配对设计C. 拉丁方设计D. 交叉设计答案:D5. 以下哪个统计方法不适用于实验数据分析?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相关分析D. 回归分析答案:D6. 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被试的数量B. 被试的参与次数C. 被试是否接受所有实验条件D. 实验材料的不同答案:C7.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实验心理学中的控制变量?A. 环境温度B. 被试的健康状况C. 被试的动机水平D. 实验材料的一致性答案:D8. 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A. 实验设计不严谨B. 测量工具不准确C. 被试的反应不一致D. 以上都是答案:D9.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内部效度?A.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B. 实验结果的普遍性C. 实验结果的稳定性D. 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答案:A10.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如何避免被试的期望效应?A. 使用双盲实验设计B. 提供虚假的实验目的C. 增加实验的难度D. 减少被试的参与度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实验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学习、思维、语言、情绪以及社会行为等。
这些领域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来探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内在机制。
2.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设计原则。
答案: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控制变量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原则和盲实验原则。
2017北大实验心理学之思维_毙考题

2017北大实验心理学之思维
第七章思维
第一节问题解决
一、影响问题解决的一些因素
1. 刺激物的名称是否呈现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2. 噪声
3. 定势的作用
4. 解决问题的策略
5. 个性的影响
第二节概念的形成
概念就是对具有相似特征的一组刺激所作的同样反应。
概念形成就是去发现那些相似特征的过程。
l 年龄的确对辩别学习有巨大影响。
一种策略是,刚才圆的是对的,三角形是错的。
现在反过来了,圆的是错的,三角形是对的了。
这样的策略属于逆转换,因为被试只在图形这个维度上作了改变。
还有第二种策略,刚才圆的是对的,现有红的对了。
这样的策略属于额外因素转换,因为被试转换了维度把图形换成了颜色。
第三节决策
卡尼曼和底沃斯基: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受一些与作出决定无关的信息的影响,但是又常常忽略了一些与作出决定至关重要的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代表性搞错而在决定概率的犯错误。
可利用性也常常导致人们的错误判断。
样本的大小是一个正确的线索,但人们没有好好利用它。
小样本的数据更容易偏离平均数。
二、影响决策的因素
1. 年龄的差别对人们作出决策的影响
青年人更敢于冒风险。
老年人使用的标准较高,较保守。
2. 性格特点对决策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系统性答案:C3. 实验心理学中的控制变量是指什么?A. 研究者想要测量的变量B. 研究者想要控制的变量C. 研究者无法控制的变量D. 研究者认为不重要的变量答案:B4.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实验误差B. 增加实验成本C. 提高实验难度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答案:A5.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相关性统计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误差及其控制方法。
答案:实验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偏差。
控制方法包括使用标准化的实验程序、控制实验条件、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等。
7. 解释什么是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并举例说明。
答案:内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实验变量之间的关系。
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推广到其他人群或情境。
例如,一项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试了音乐对学习的影响,具有高内部效度;如果该研究结果在不同学校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也能被复制,那么它具有高外部效度。
8. 描述实验设计中的随机分配和匹配分配的区别。
答案:随机分配是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以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匹配分配则是根据某些关键变量将参与者配对,然后将配对中的一个分配到实验组,另一个分配到对照组,以确保两组在关键变量上的相似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领域。
答案: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它通过控制变量和精确测量来探究心理过程。
在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实验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的科学。
以下是一套实验心理学的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随机性C. 系统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3. 心理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C. 使实验更有趣D. 减少实验的成本答案:B4. 实验心理学中的“双盲实验”指的是什么?A. 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条件B. 实验者和被试都知道实验条件C. 只有实验者知道实验条件D. 只有被试知道实验条件答案:A5. 以下哪个不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常用统计方法?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相关分析D. 描述性分析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________年,由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创立。
答案:1879;威廉·冯特7. 心理实验中,为了减少误差,通常采用________法来平衡实验条件。
答案:拉丁方8. 实验心理学中,________是指在实验中被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被试效应9. 在实验设计中,________是指除了自变量以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
A. 无关变量B. 自变量C. 因变量D. 环境变量答案:A10.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__是指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答案:实验效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实验心理学中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案: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控制变量、随机分配被试、重复实验、双盲实验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2. 描述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误差”及其控制方法。
答案:实验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中的非系统性变异,它可能由测量误差、被试差异、实验条件变化等因素引起。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心理现象B. 生理现象C. 社会现象D. 自然现象答案:A2. 以下哪项是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C3. 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弗洛伊德B. 冯特C. 皮亚杰D. 斯金纳答案:B4. 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C.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答案:C5. 以下哪项不属于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则?A. 系统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主观性原则D. 重复性原则答案:C6. 实验心理学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是什么?A. 因果关系B. 无关关系C. 并列关系D. 互补关系答案:A7.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效应指的是什么?A. 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 实验者对实验过程的控制C. 实验者对实验材料的选择D. 实验者对实验对象的指导答案:A8. 以下哪项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伦理要求?A. 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B. 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C. 确保实验材料的可靠性D. 确保实验方法的创新性答案:B9. 实验心理学中,双盲实验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C. 减少实验的外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可重复性答案:B10.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控制组的作用是什么?A. 提供实验结果的比较基准B. 提供实验过程的指导C. 提供实验材料的来源D. 提供实验方法的参考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设计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准备、实施、分析2.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是实验者对实验对象进行操纵或控制的变量。
答案:自变量3.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是实验者希望测量或观察的变量。
答案:因变量4.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是实验者希望排除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及详解(思维)【圣才出品】

第10章思维1.陈述定势在问题解决中的利弊。
答: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陈述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利的一面①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②当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2)陈述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弊的一面①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②容易使人们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
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
③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思维定势会使解题者墨守成规,难以涌出新思维,作出新决策,造成知识和经验的负迁移。
2.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3.什么是Turing检验?答:A.Turing是杰出的英国数学家,1950年在其发表于Mind杂志上的名作《计算机与智力》一文中提出了一种特殊的思维实验,研究了一种特殊的模拟游戏。
其过程称为Turing检验,用其来说明计算机是否能思维的问题。
其具体内容如下:(1)参加游戏的有3个游戏者——计算机、人和“试验者”。
有2个联系渠道把“试验者”跟人和计算机联系在一起。
计算机装有相应的程序,游戏示意图如图10-2:图10-2 Turing的模拟游戏图(2)试验者游戏的目的是,通过电传打字机提出问题,根据对这些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作出结论,是谁回答了这些问题,是人,还是装有“思维程序”的计算机。
容许“试验者”提出任何问题。
人当然会尽可能好地向“试验者”证实他是“真正的”人,而计算机的任务则是尽可能逼真地模拟人的思维。
朱滢《实验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思维)【圣才出品】

第10章思维10.1 复习笔记一、问题解决(一)功能固定化功能固定化是指只看到某种物体常用的功能,而很少认为它还有别的用途。
如认为锤子就是用来订钉子的,盒子是用来装东西的。
其实锤子和盒子在不同的场合还有许多的用途,但是通常人们却意识不到这些功能。
(二)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一种活动的准备状态或行为倾向,通常是意识不到的。
心理定势表现在不同的方面。
运动定势指个人从事某种运动反应的准备状态;注意定势指观察者准备接受特定信息的状态;知觉定势指人们按照期望和背景而不是按照实际物理刺激去感知刺激。
问题解决定势则指心理定势对思维活动的影响。
心理定势可以影响人的知觉过程,也影响人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使人按照常规不费力地解决问题,但也妨碍创造性的发挥。
创造性往往要求打破定势。
如问题解决中,经典的Luchins水壶问题。
(三)噪声Glass等人认为噪声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是很复杂的。
1.实验过程实验中使用的噪声是油印机、计算器、打字机工作时发出的噪声的录音,再加上一个人说西班牙语,一个人说亚美尼西亚语的录音。
总共有4种噪声条件:强噪声;弱噪声;事先告诉有噪声;事先不告诉有噪声。
在这4种条件下,要求被试解决4个猜谜问题,两个是可能解决的,另外两个是不能解决的。
2.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能够解决的猜谜问题,4种噪声条件下各被试需要尝试的次数没有显著差别。
然而,4种噪声条件对被试解决另外两个不能解决的问题的努力却产生了重大的不同影响。
当料到有噪声时被试能更长时间地去尝试解决问题(尝试次数多),而在没有料到有噪声的情况下,被试的这种努力就大大减少了,并且还出现了交互作用:当噪声可被预料时,它的强度是不重要的。
但当噪声不能预料时,强噪声比弱噪声影响更大。
最后料到有噪声的情况比无噪声的情况似乎更能使被试坚持尝试解决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一)出声思维出声思维是一种用口语记录分析被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让被试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头脑内进行的一切活动,并对予以记录,然后加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心理学之思维毙考
题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2017实验心理学之思维
第十章思维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性和间接性认识,它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
一、问题解决
思维的普遍形式是问题解决。
当我们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这些问题时,我们就开始了思维活动。
(一)问题解决的早期研究
问题解决的研究在心理学中有较长的历史。
试误说与顿悟说
功能固着(定势)
功能固着研究的问题情境设计需要注意:
(1)问题的成功解决必须涉及某一事物的特殊性用途,而不是通常用途。
(2)问题情境设计必须要诱发被试的习惯性思维。
(3)问题情境的设计不宜过难,解决方案必须是被试通过适当的努力就能发现的。
蜡烛问题
问题的任务是用从0到9的数字分别代替这些字母并要求算式计算正确,作为提示,D=5。
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个人面对问题是怎样试图发现其解决方式的是怎样试图发现更简单的解决方式的?
(二)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认知心理学假定,人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也叫符号操作系统,而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
将人脑比喻为计算机,就可以从一个已知的系统去加深对一个不甚清楚的系统的理解。
这样,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
如果我们想了解被试在解决问题时头脑内发生的情况,则可以用口语记录分析的方法,即出声思维的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让被试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头脑内进行的一切活动,予以记录,然后加以分析。
口语记录分析法是认知心理学进行思维的计算机模拟收集经验数据的方法。
独粒钻石棋的计算机模拟
首先,让被试一边玩棋一边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口语分析记录总结被试所使用的不同策略。
其次,研究者将不同位置的棋子赋予不同的权重,对三种策略进行形式化。
后,研究者将计算机程序的运行结果与原始结果作比较,来考察是否成功模拟。
(三)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
Turing实验:试验者来辨别他在和人对话还是在和计算机对话。
中文屋剧情:支持弱人工智能,反对强人工智能。
计算机模拟应当是把人类的一种认知理论通过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与人类行为进行比较,来检验这一认知理论,并对行为进行预测。
但计算机模拟人类思维过程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人脑是千百万年进化的产物,而计算机只是人脑的产物。
其次,仅在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方面模拟人的思维结果是不够的。
第三,计算机无法对人的形象思维(不使用符号的思维)进行模拟。
第四,虽然1997年美国深蓝计算机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对弈有输有赢,但专家预测,要使计算机与围棋世界冠军比赛达到现在的水平,至少还需要100年时间。
二、推理
推理是指从若干已知判断得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它借助已有的知识对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逻辑学家把推理分成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事例上升到一般的原则。
(结论不肯定)
演绎推理:即从一般原则得出关于具体事例的结论,其主要形式为三段论。
(结论肯定)
命题:
一面是A的卡片背面一定是数字7。
(找出可以证明命题是错误的卡片)
形式规则理论:演绎推理依赖于推理的形式规则,是一种类似于逻辑证明的语法过程。
心理模型理论:演绎推理类似于搜寻反例的语义过程。
[page]
(一)关系推理的研究
两维空间推理的问题,即物体之间不仅有左右关系,还有前后关系。
单一分布问题
伴有效回答的多分布问题
伴无效回答的多分布问题
(二)内容与推理
推理过程极大地依赖于有关的内容,推理的难度更多地依赖于前提的内容与个体已有知识的关系,而较少依赖于推理涉及的逻辑形式。
前提内容可以影响结论的抽取
选择任务中内容对推理的影响
三、决策
决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决定就是决策,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大大小小的决策。
心理学研究决策不同于其他学科研究决策。
第一,心理学研究决策策略,人们为什么用这种策略而不用那种策略来解决某一问题。
第二,概率论是心理学研究决策的出发点,是研究问题的框架,而心理学则研究人们的判断怎样常常违反概率论的。
第三,心理学研究决策者的心理品质对决策的影响,强调人的主观方面对决策成败的决定性作用。
许多决策都是根据人们对不确定性情形的可能性的判断而作出的。
人们在不确定性情形下通常采用什么样的办法或直观推断来作出判断,这些直观推断的方法又会带来怎样的偏差与错误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因为判断中的偏差正好揭示了人们在不确定性情形下思维的一些重要特点。
1、代表性
2、可利用性
可利用性在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上是一个有用的线索,因为频频发生的事件的例子通常都要比少发生的事件的例子能更快更好地回忆出来。
但是事件可能性大小本身并不影响可利用性,影响可利用性的是另外一些因素。
因此,对可利用性的依赖也就导致了判断的偏差。
3、顺应
Tversky和Kahneman发现,起点常常影响人们的概率估计,实际上起点与事件的概率是无关的。
顺应不仅发生在有起点的情形,当被试根据尚未完成的计算去估计后结果时也会发生。
思维研究的主要方法
行为测量出声思考建构模型
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去记忆、把握好普通心理学的每一个章节重点要点,争取为心理学专业考研打好基础,赢得理想的分数,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