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合集下载

汉代文学课件

汉代文学课件
◆中土流行的五言歌谣引起文人的模拟兴 趣,促进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第五章 东汉辞赋
第一节 京都赋的崛起 一、《两都赋》
◆光武帝的定都洛阳,直接激发了文人京都赋的创 作热情。
◆《两都赋》的体制,分为《西都赋》与《东都赋 》两篇,实为上下两章;
◆虚拟“西都宾”与“东都主”两个人物,通过谈 话结构全文;
◆在《史记》中,有一定的伦理评价 标准、褒贬意识。但它的标准并不完全 符合统治阶层的利益原则或世俗的道德 意识 。
张裴
守 节 的 正 义 合 刻 在 一 起 。
駰 的 集 解 、 司 马 贞 的 索 隐 、
南 宋 黄 善 夫 私 刻 本 , 首 次 将
二、《史记》的叙事艺术 ◆以类相从 ◆有分传,有合传。 ◆追根溯源 ◆叙事有详略之分 ◆条理清晰,游刃有余。
◆表达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这一主题主 要表现在丧歌与游仙诗中,如《薤露》、《蒿 里》、《艳歌》、《长歌行》、《董逃行》、 《日出入》等。
第三节 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善于选择生活场景 《羽林郎》、《艳歌行》、《上山采蘼芜》 、《天马》、《陇西行》等均富代表性。
◆故事情节完整而曲折
《孤儿行》、《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 飞》
第三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人物刻画
◆为各种身份的人物立传。 ◆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
多维透视展现人物的多方面特征,采用 互见法完成人物形象塑造。 二、浓郁的悲剧气氛
形象寄寓着司马迁的深切同情,暗含了 他对自己人生的感慨
第四节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一、《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 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传文 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二、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 动力。

汉代作家群体名词解释

汉代作家群体名词解释

汉代作家群体名词解释汉代作家群体是指在汉武帝时期活跃于文坛的一批文学家和历史学家。

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汉朝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代作家群体主要包括司马迁、班固、扬雄、张衡、杨雄和邓禹等人。

司马迁是汉代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史记》被誉为中国史学史上的巨著。

他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事迹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清晰地展示了汉代历史的发展轨迹,成为后人研究汉代历史的宝贵资料。

班固是汉代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汉书》是对汉代历史的官方编年史。

他通过对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的扫描,全面而又深入地呈现了汉朝的兴衰历程,被后人称为“百代史之终篇”。

扬雄是汉代文学家和音韵学家,他的《太玄经》等著作为史学、文艺和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他通过对古代文学、音韵和哲学思想的探究,形成了独特而又深刻的学术观点,被后人尊称为“太玄学派创始人”。

张衡是汉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张衡志》等著作为中国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提出“地动说”和“天动说”,为后世的天文学和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杨雄是汉代文学家和音韵学家,他的《太和正音韵表》等著作成为汉代音韵学的重要代表。

他通过对古代文字和音韵的研究,确定了汉字的读音和发音规则,被后人誉为“篆书、音韵二绝”。

邓禹是汉朝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创作的《凉州词》、《临江仙》等文学作品为后世文学写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他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的描述,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汉武帝时期,这些文化名人共同努力,推动了汉朝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他们在文学、历史、音韵、哲学、天文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简述汉代出现的作家群体

简述汉代出现的作家群体

简述汉代出现的作家群体
汉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作家群体,其中最著名的有:
1.七子之谈:由司马相如、贾谊、董仲舒、阳朔、公孙谷、崔鹤及司
马迁组成的文化名流群体。

他们致力于推崇儒家经典的思想及其修辞艺术,并有着深远的影响。

2.新儒家:由郑玄、王充、扬雄、扬子法等一批学者组成的群体。


们不仅研究经典,还注重科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3.乐府诗人:乐府诗是一种民间音乐形式,汉代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乐
府诗人,如刘禹锡、司马承祯、张籍等,他们用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
表达了对生活和情感的感悟和思考,被后世广泛传诵。

4.历史学家:汉代历史学家有司马迁、班固、班昭等。

他们创作了具
有巨大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史书,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记载和思想
资源。

这些作家群体在汉代文化繁盛发展的历史时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试卷答案真题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试卷答案真题

中国古代文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20分)1.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汉书》B.《宋书》C.《文选》D.《玉台新咏》2.按照作品内容的主要特点来分类,《水浒传》属于( )一类。

A.历史演义小说B.英雄传奇小说C.神魔小说D.侠义公案小说3.红拂妓是唐传奇( )中的人物。

A.《南柯太守传》B.《柳毅传》C.《李娃传》D.《虬髯客传》4.离骚二字,王逸解释为( )。

A.离别的忧愁B.遭受忧患5.清代开创常州词派的是( )。

A.张惠言B.朱彝尊C.汪中D.袁枚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一语出自( )。

A.孔子B.庄子C.老子7.在戏剧史上,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是( )。

A.《玉簪记》B.《浣纱记》C.《娇红记》D.《牡丹亭》8.离骚二字,司马迁解释为( )。

A.离别的忧愁B.遭受忧患9.下列作品中内容不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

A.《听颖师弹琴》B.《李凭箜篌引》C.《子夜吴歌》D.《琵琶行》10.《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的题材是( )。

A.反映婚姻爱情问题B.反映市民生活C.反映明代政治斗争D.神怪传奇故事11.唐代传奇创作的繁荣期是在( )。

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一语出自( )。

A.孔子B.庄子C.老子13.《赵氏孤儿》刻画最突出的一个英雄人物是( )。

A.赵朔B.程婴C.公孙杵臼D.韩厥14.在中国戏曲史上被称作“曲祖”、“南戏之祖”的是( )。

A.《张协状元》B.《琵琶记》C.《宦门弟子错立身》D.《小孙屠》15.《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的()。

A.抒情诗B.理趣诗16.宋代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的词人是( )。

B.贺铸17.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是指( )。

A.吴文英词B.姜夔词18.“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出自( )。

中国国学网-浅析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中国国学网-浅析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中国国学网-- 浅析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浅析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地作家的出现,产生了一批把文学创作当作生命寄托以实现人生价值的文人。

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

作家群体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汉代社会为作家群体的持续生成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五经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因此,师生在诵读五经的过程中,自然受到文学方面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事实上,汉代士人的阅读范围并不限于五经,而是广泛得多,尤其是解读辞赋的社会风尚,对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起到催化作用。

西汉时期,解读楚辞是一种专门学问。

严助向武帝推荐他的同乡硃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汉书·硃买臣传》)硃买臣同时向汉武帝讲解《春秋》和楚辞,因此得到提拔。

武帝还令淮南王刘安为《离骚》作注解,“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

”(《汉书·淮南王传》)宣帝修武帝故事,“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

”汉赋和楚辞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这种新文体确立之后,也和楚辞一样成为士人贵族的诵读物,汉宣帝时还有过这样的事情:王褒等人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其中的奇文当有楚辞类作品。

这种精神疗法效果明显,不但太子得以康复,而且经他倡导在后宫形成了诵读王褒赋的风气。

(事见《汉书·王褒传》)到了东汉时期,人们诵读辞赋的兴趣依然很浓,就连贵族妇女也主动参与,出现了像王逸《楚辞章句》这样的专门著作。

诵读辞赋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吕氏春秋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李斯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__________李斯__)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4.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____文帝与景帝________)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

5.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___五经_________)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6.西汉时期,解读(《楚辞》)是一种专门学问,例如武帝时的朱买臣、淮南王刘安都擅长此学,宣帝亦修武帝故事,深推重之。

7.汉宣帝时,宫中曾经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的方法,这种精神疗法效果明显,不但太子得以康复,而且经他倡导在后宫形成了诵读(王褒赋)的风气。

8.诵读(辞赋)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9.因擅长文章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扬雄)等。

10.自武帝起,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的是创作辞赋,由此形成了向天子(进献辞赋)的制度。

11.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

12.西汉武、宣、元、成诸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武帝)还有诗赋传世。

13.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辞赋)创作的群体。

14.东汉后期,长期把持政权身居显位的(外戚),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

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出自(《出师表》)。

秦汉文学史绪论

秦汉文学史绪论

③ 诗歌
主要是乐府诗和五言古诗。 五言诗开始主要见于西汉的歌谣和乐
府诗,到东汉时,文人的五言诗创作 也逐渐兴起。
五言诗领域出现了《孔雀东南飞》这 样的叙事名篇,以及《古诗十九首》 这样抒情典范。
④ 汉代文学的阶段性
高祖至景帝时期,多承战国余绪,而 新的因素也在萌生之中。
武帝至宣帝时期,汉代文学自家面貌 形成。汉大赋和史传都是与时代状况 相称的典范之作,政论文也呈现出汉 代经学笼罩下的自家风貌。
E、东汉后期,游学于都城以及太学的 文人。
② 汉代文人群体的生成条件:
A、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培养了文人的 文学素养。
B、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录用人才方法 中,注意及文学创作的才华。
C、诸侯王、天子、外戚等权贵对文人 的招揽。
D、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等文化机构 的设立。
E、游学游宦风气的盛行。
大赋、骚体赋、七体、九体等,都留 下了前后蹈袭的痕迹。
汉代经学重承袭,前汉重师法,后汉 重家法,都强调传授先师之言。
汉代文学的摹拟风气和经学注重师法 家法的习气互为表里。
④ 文学和经学的从繁到简
从大赋到抒情小赋; 从《史记》到《汉书》; 短小精练的五言诗从附庸变为大国,最终
取代了辞赋的文坛霸主地位。
和汉代文学铺张扬厉风气相映成趣的 是汉代经学的繁琐解读习尚。
秦近君解释《尚书·尧典》标题两字 之义,竟至十万言。
汉代文学具有浪漫性,汉代经学也带 有很大的虚幻性。
汉代经学以阴阳灾异解说时事政治, 后来又一度兴起谶纬之学。
刘勰称纬书“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 (《文心雕龙·正纬》)。
Hale Waihona Puke ③ 文学重摹拟与经学固守师法家法
⑤ 士人的群体自觉与个体自觉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第一章绪论二、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一)解读辞赋文学的时尚1、解读辞赋的社会风尚,对汉代作家的群体生成起到催化作用2、汉赋和楚辞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诵读辞赋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社会活动(二)献纳辞赋的风气1、汉采用考试、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提供了很多机遇2、两汉选拔人才注重学问品行,以文采录士作为补充手段,对两汉作家群体的生成起到了推动作用3、自武帝起,形成向天子进献辞赋的制度(三)乐府、东观、鸿都行学等文化机构的设立1、乐府是西汉长期设置的机构,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组织文化创作诗歌2、东观东汉官方校书处,原为班固写《汉记》出,书成即名《东观汉记》在洛阳南宫,后改为藏书处,刘向等人在此校书3、鸿都门学灵帝时在洛阳设置的皇家学校学生专注于辞赋书画的学习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习,在历史上是首创,是汉代作家群体生成期的一件大事(四)游学游宦的兴盛1、西汉早期,文士的游宦活动等多在诸侯王之间进行2、武帝朝至东汉初期,游宦之风稍衰3、东汉中、后期,游宦再次成为社会风尚4、通过游宦进入仕途的文人,多成为侍从、幕僚文人,未入仕文人或滞留大学,或穷居野处,和侍从文人、幕僚文人鼎足而立,是汉代作家群体生成的重要成分三、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一)审美风尚:追求崇高感的巨丽之美1、作家充满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情怀产生了包括宇宙总览天下、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2、对作品都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弘的气势,欣赏使人产生崇高感的巨丽之美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司马相如《西京杂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二)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理想1、汉代文人普遍都有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怀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2、汉代文学作品中,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着激扬高昂的格调3、两汉盛世的作品,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即使到了东汉王朝的衰落时期,文人们念念不忘的依旧是扬名后世。

论汉赋作家群体的生成

论汉赋作家群体的生成
虽湮没不传名存史籍亦厚三辞赋作家群体的生成一藩国辞赋作家群汉初实行诸侯王分封制各诸侯王皆自治聘贤招延四方豪杰汉书邹阳传于是辞赋作家凭着游士的自由身份效命各诸侯国创作了不少辞赋形成了一些作家群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吴王濞的游士辞人群体梁孝王刘武梁苑辞人群体淮南王刘安宾客辞赋群体
2006 年 7 月 第 22 卷第 4 期
一 、帝王好辞赋 ,催生了作家群体
西汉武 、宣之时 ,解读楚辞成了一门学问 ,同时也是一种 时尚 。汉武帝和汉宣帝对能解读《楚辞》的学者大加赏识 ,提 拔重用 。朱买臣就因会“说春秋 ,言楚辞”而使武帝“甚说 之”,拜他为中大夫 “, 与严助俱侍中”《( 汉书·朱买臣传》) 。 汉宣帝“修武帝故事”,也同样征召能诵读楚辞的九江被公到 宫中侍读《( 汉书·王褒传》) 。
唐诗千余家 ,宗室与列者不能屈全指 。先秦汉 赋六十余家 ,而刘氏占籍者十数人 ,东汉不与焉 。 是唐宗室能诗者 ,不过百之一 ,而汉宗室能赋者 ,几 得十之三 ,何其盛也 ! 虽湮没不传 ,名存史籍 ,亦厚 遇矣 。《( 诗薮·外编卷 1·周汉》)
三 、辞赋作家群体的生成
(一) 藩国辞赋作家群
汉初实行诸侯王分封制 ,各诸侯王“皆自治聘贤”“, 招延 四方豪杰”《( 汉书·邹阳传》) ,于是辞赋作家凭着“游士”的 自由身份效命各诸侯国 ,创作了不少辞赋 ,形成了一些作家 群 ,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吴王濞的游士辞人群体 、梁孝王刘武 梁苑辞人群体 、淮南王刘安宾客辞赋群体 。汉初辞赋作家群 首先在三位诸侯王那里生成 。
由于汉初帝王喜好楚辞 ,与楚辞有很深的渊源关系的汉 赋这种新文体一旦产生之后 ,他们也就顺理成章地喜欢上 了 。武帝早慕辞赋 ,听说“皆善属辞赋”的梁客中 ,枚乘“尤 高”,于是“以安车蒲轮征乘”,惜其“道死”。后来得到枚乘之 子枚皋而大喜 ,枚皋虽不通经术却擅写辞赋 “, 召入见待诏 , 皋因赋殿中”。武帝巡狩 、猎射 、封泰山而有所感 “, 辄使赋 之”。枚皋才思敏捷 “, 受诏辄成 ,故所赋者多”《( 汉书·贾邹

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

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

大家好
33
贾谊的散文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专题性的政论文,如《过秦》、《大政》 等篇。《过秦》分上、中、下三篇,是贾谊 最著名的作品,其中心思想是总结秦代兴亡 的历史原因。
二是针对各种具体问题而发的疏牍文,所谓 《陈政事疏》及《新书》前四卷“事势”类 就是这种文章。
三是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理的文章, 《新书》后六卷的“连语”、“杂事”大都 属于这一类。
大家好
28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 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李斯,楚 人,曾师事荀卿。入秦为吕不韦舍人, 后为秦丞相。作于始皇十年的《谏逐客 书》是李斯的一篇名作。它首先历叙秦 穆公以来,都以客致富强而成霸业,以 见用人惟材,不必限于本土。然后列举 种种器物玩好,虽不产于秦,而秦用之, 以与异国人材相比,揆之以事理,说之 以利害,更加强了说服力:
大家好
19
第四节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秦及汉代文学分期。
大家好
20
秦汉朝代情况
大家好
21
汉帝世代与文学分期(一)
政论散文:贾谊、晁错等;赋:贾谊、枚乘 等。
大家好
22
汉帝世代与文学分期(二)
汉大赋:司马相如、扬雄等。散文:司马迁等。
大家好
23
汉帝世代与文学分期(三)
大赋:班固、张衡等。散文:班固、王充等。诗 歌:汉乐府诗、班固等。
大家好
6
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中央政权设立的文艺机构。
大家好
7
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东汉盛行游学游宦。
大家好
8
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武帝宣帝时期“盛世之音”。
大家好
9
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文人的理想与命运感慨。

古代文学笔记

古代文学笔记

古代文学笔记秦汉文学汉代文学的文体及其嬗变一、辞赋方面:战国后期成为一种独立文体,内容侧重于状物叙事,形式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不能入乐歌唱。

1、赋的起源:①源于《诗》的不歌而颂;②出于《诗》的“六义”之一;③本于《诗》《骚》出于战国诸子;④来自战国纵横家;⑤始于俳隐;⑥不同赋体渊源不同。

2、辞与赋:词指楚辞,又称“骚”,词比赋与音乐的关系更为密切,词多抒情,赋多状物。

3、赋与颂:颂在东汉以后逐渐独立,颂德为主,典雅清丽。

二、散文1、汉代散文的主要形式有政论散文、史传散文、记事散文和书信体散文。

2、汉代政论散文,以西汉年初最为发达,能关注现实中重大问题,议论风发,畅所欲言,富于文采,颇有战国纵横家气息,从武帝到东汉中期,政论散文衰落,东汉后期,政论散文再兴,内容多指陈时弊,抒写政见,感情激愤,但较少文采,不及西汉初年。

汉代政论散文的主要形式是朝中大臣所写的论、疏、章、表、奏等。

3、汉代记事散文,与先秦记事散文相比有较大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史传作品的文学性,在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时,杂入了民间传说,有时还不乏作者想象和虚构,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三、诗歌1、先秦诗歌的主要样式是四言,这种题材在汉代继续沿用,但已不再居于主要地位,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

2、汉代乐府民歌,以叙事为主,善于通过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多用比兴和铺陈,多用整齐的五言,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文人五言诗:最早的完整的是班固的《咏史》,《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4、七言诗开始孕育。

西汉中后期散文的整体特征1、奏、议、疏、策等形式在仍然占很大比重,但记事散文,书信体散文也进一步发展;2、内容讨论如何巩固新兴和建立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后期更就具体政治问题展开论述;3、艺术上向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方面发展,由越世高谈转向本经立义。

东汉散文的整体特征1、东汉散文虽气势不如西汉,但批判力度和深度有所加强,而记事散文与西汉相比,有的样式则有所突破,游记、碑文等散文样式也崭露头角;2、东汉散文向着骈骊化方向发展,同时,不少作家也在刻意追求通俗易懂、浅显明快的语言风格。

古代文学史 秦汉编 第一章至第三章_

古代文学史 秦汉编 第一章至第三章_

古代文学史秦汉编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1.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儒家经典——五经为主,解读辞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对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起到催化作用(诵读辞赋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汉代采用推荐和考试相互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提供了许多的机遇;汉代诸侯王、天子和外戚对文人的招纳任用,对广大士人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使得他们把文学创作当成博取功名的一种手段,并借助上层贵族的权势而聚集起来;两汉某些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地作用(乐府是西汉长期设置的机关,它的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组织文人创作诗歌);汉代时断时续的游宦风气,也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注入了我活力。

2.汉代文学的基本趋势:批判——赞颂——批判的发展道路。

(汉朝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疆域的扩展使得当时的作家充满豪迈的情怀就是古往今来、天上人间的万事万物都要置于自己的观照之下,加以艺术地再现;对作品都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弘的气势,欣赏那种士人产崇高感的巨丽之美。

汉代文学的巨丽之美体现的是对大一统帝国辉煌业绩的充分肯定,它的表现对象、领域和范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

)汉代文人的地位也经历了一个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演变过程。

(汉初的枚乘、邹阳等人游食于诸侯之间,为大国上宾,他们来去自由,具有独立的人格,兼有文人和纵横家的品性;从汉武帝开始,朝廷对文人以倡蓄之,侍从文人很大程度上为了迎合天子的口味而创作;东汉后期的文人任性使气,耿介孤傲个性回归到汉初的那种独立的状态。

)西汉文学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而东汉的文学理性的精神日益增强。

3.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汉代文学与经学的交流是相互的,经学作用于文学,文学也影响经学,二者彼此渗透,双向互动,呈现出许多相似的特征。

汉代文学以铺张扬厉著称与之相映成趣的是汉代经学的繁琐解读习尚;汉代文学具有浪漫性,汉代经学也带有很大的虚幻性,汉代神秘化的经学为浪漫文学提供素材和动力,而神秘化的经学也借鉴了浪漫文学的精神和表现手法;汉代文学重视摹拟,缺少创造性,许多文人不但摹拟前代的作品,而且同时代的文人也是相互的模仿,汉代经学重承袭,前汉重师法,后汉重家法(汉初儒家传授经学,都由口授,数传之后,句读义训互有歧异,乃分为各家。

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

四、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一)汉赋的演变(嬗革) 汉赋的演变(嬗革) 枚乘《七发》:标志着新体赋正式形成 枚乘《七发》:标志着新体赋正式形成—— 》:标志着新体赋正式形成 司马相如赋作:代表新体赋最高成就 司马相如赋作:代表新体赋最高成就——扬 扬 班固、 雄:西汉后期新体赋的主要作家——班固、 西汉后期新体赋的主要作家 班固 张衡: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班固《 张衡: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班固《两都 张衡《 赋》、《二京赋》)——张衡《归田赋》开 》、《二京赋》) 二京赋》) 张衡 归田赋》 创了抒情小赋先河
三、汉代文学的特点 1、汉代文学的巨丽之美。(史134—135) 。(史 、汉代文学的巨丽之美。( ) 司马相如: 赋家之心,苞括宇宙, 司马相如:“赋家之心,苞括宇宙, 总揽 人物。 所谓“赋家之心” 指的是辞赋家 人物。”(所谓“赋家之心”,指的是辞赋家 创作时神思自由驰骋心灵飞跃的神态。 创作时神思自由驰骋心灵飞跃的神态。“宇 一指天地, 庄子》 宙”一指天地,如《庄子》“余立于宇宙之 一指时空,《淮南子•齐俗 齐俗》 中”;一指时空 《淮南子 齐俗》“往古来今 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人物” 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人物”是人 与物的合称。 苞括” 总揽” 与物的合称。“苞括”和“总揽”是指作家 要胸怀宇宙万物,《西京杂记》卷二) 要胸怀宇宙万物 《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宗旨是“ 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 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 书》)。


武帝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帝
全盛期

元帝至东 汉和帝
中兴期

抒情短赋陆续出现; 由盛转衰 抒情短赋陆续出现;京都大 期 赋发展到顶点 安帝至灵 帝 转变期) (转变期) 辞赋更加贴近现实 五言古诗进入成熟阶段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一、解读辞赋的风尚。

二、汉代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西汉朝廷诏举贤良方正,州郡举孝廉秀才,东汉又增加敦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等科目。

两汉拔人才重学问品行,也不排斥对有文学创作才能者的录用。

三、诸侯王招致文士;皇帝爱好词赋,进献辞赋之风;外戚招纳文学家做幕僚。

四、某些文化机构的设立,如乐府(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组织文人创作诗歌);东汉洛阳东观(主要工作是校雠经书);鸿都门学是灵帝光和元年(1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专门学习辞赋书画(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在历史上是首创)。

五、游宦风气。

西汉早期游宦活动主要在诸侯王间进行;武帝朝至东汉初,游宦风稍衰;东汉中后期又成为时尚。

2秦汉中国古代文学

2秦汉中国古代文学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一、填空1、西汉作家群体的再度生成大约在和时期。

2、汉赋和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汉宣帝时,等人用诵读奇文等方法为太子治病。

东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一书。

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

7、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因此他们的作品贯穿着一种、的精神,保持着的格调。

8、汉代文学从对的批判发轫,经昌盛期的,最后以对的批判而告终。

9、汉代文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到、再到的演变过程。

10、汉代文学与先秦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具有色彩。

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精神日益增强,辞赋创作中,班彪的《》、班昭的《》、的《述行赋》、的《刺世疾邪赋》都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

11、西汉的学校教育是时期经倡导后发展起来的。

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的藩篱,《》中主张诗歌“,”等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

12、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和之间。

骚体赋的代表作有贾谊的《》,的《》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的《归田赋》则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3、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文学的新纪元,《》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的《》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游记。

14,汉代文学的发展可划分为期、期、期和期四个阶段。

二、简答1、试析秦代文学创作的情况及其原因。

2、简述汉代文人地位的演变过程。

3、简析汉代文学经由批判,到歌功颂德,再到批判的发展演变历程。

4、简述汉赋的源流、分工和合流。

5、简述汉代文学的分期及其代表文学样式、作家和作品。

三、论述1、试述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2、分析汉代文学激扬高昂格调的形成原因。

汉代文学的生成背景

汉代文学的生成背景

汉代文学生成的背景:
1.汉代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疆域的扩展,增加了文学发展
的热情和活力
2.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五经为主,其中包
括了<<诗经>>等经学作品.师生在诵读五经的过程中,自然受到文学方面的熏陶,提高了自身的文学素养.
3.汉代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为作家群体
的生成提供了许多机遇.
4.汉代诸侯王和天子和外戚对文人的招纳任用以及对文学
的提倡,对广大士人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5.两汉某些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汉代文学的生成也发挥
了积极作用.例如:乐府是西汉长期设置的文化机关,以及后来的鸿都门学等.
6.汉代时断时续的游宦风气,以及游学的兴盛,为汉代文学的
生成注入了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二、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一)解读辞赋文学的时尚
1、解读辞赋的社会风尚,对汉代作家的群体生成起到催化作用
2、汉赋和楚辞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诵读辞赋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社会活动
(二)献纳辞赋的风气
1、汉采用考试、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提供了很多机遇
2、两汉选拔人才注重学问品行,以文采录士作为补充手段,对两汉作家群体的生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3、自武帝起,形成向天子进献辞赋的制度
(三)乐府、东观、鸿都行学等文化机构的设立
1、乐府是西汉长期设置的机构,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组织文化创作诗歌
2、东观东汉官方校书处,原为班固写《汉记》出,书成即名《东观汉记》在南宫,后改为藏书处,向等人在此校书
3、鸿都门学灵帝时在设置的皇家学校学生专注于辞赋书画的学习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习,在历史上是首创,是汉代作家群体生成期的一件大事
(四)游学游宦的兴盛
1、西汉早期,文士的游宦活动等多在诸侯王之间进行
2、武帝朝至东汉初期,游宦之风稍衰
3、东、后期,游宦再次成为社会风尚
4、通过游宦进入仕途的文人,多成为侍从、幕僚文人,未入仕文人或滞留大学,或穷居野处,和侍从文人、幕僚文人鼎足而立,是汉代作家群体生成的重要成分
三、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一)审美风尚:追求崇高感的巨丽之美
1、作家充满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情怀产生了包括宇宙总览天下、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2、对作品都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弘的气势,欣赏使人产生崇高感的巨丽之美
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司马相如《西京杂记》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理想
1、汉代文人普遍都有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怀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
2、汉代文学作品中,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着激扬高昂的格调
3、两汉盛世的作品,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即使到了东汉王朝的衰落时期,文人们念念不忘的依旧是扬名后世。

汉代文人积极的入世精神,在汉末再一次放出异彩,并产生了锋芒毕露的作品
(三)抒发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
1、汉代文学在表现士人进取精神时,把圣主贤臣的结合作为自己的理想
2、处于历史上升时期时,抒发人生的失意和抑郁之情的作品以“遇”“不遇”
3、两汉后期开始,文人的感叹更多地集中于对自己命运的关注
4、东汉的衰落期,文人们由功名未立专向嗟叹生命的短促
(四)对历史与现实的批评与赞颂
1、总结朝迅速更亡的教训,对历史进行了高屋建瓴的反思,是汉初文学的重要容
2、从武帝开始,文学界的批判潮流再渡涌动,批判的对现实的关注,歌功颂德、润色鸿业成为西汉盛世文学的重要使命
3、从东汉开始,文学界的批判潮流再渡涌动,批判的对象包括神学目的论、识维宿命论、鬼神迷信、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
(五)文人地位:独立与依附
1、汉文人地位经历了人格独立-依附-独立的演变过程
2、汉初文人具有独立人格、兼文人、纵横家的品性
3、武帝始,侍从文人多迎合天子口味而创作,东汉时幕僚文人也要为主人唱赞歌
4、西汉末年起向慕人格独立的精神,又在文人队伍中萌芽,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程度不同的摆脱依附性,努力按照自己的理想从事创作
(六)创作方法:浪漫与现实的更替
1、汉代文学和楚地的先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从一开始就有浓郁的浪漫色彩,西汉作品中,多有人神同游。

人神同乐的画面
2、东汉后,文学作品浪漫色彩渐渐减弱,理性精神上升,道教兴起,佛教传入,使作品的现实性更进一步的强化
(七)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
1、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互渗互动,在汉代诗歌中尤为明显
2、两汉时期存在采诗制度,五言歌谣大量才入乐府中,成为乐府歌词,文人在自创中有意模仿,于是出现了文人五言诗,民间五言诗在悯人五言诗影响下日益成熟
3、汉史传文学,例如《史记》《吴越春秋》等,吸收了民间传说的容,具有传奇色彩
四、汉代文学样式改革
汉代是各种文体的发端期五言诗、七言诗是后代诗歌的重要形式
山水游记、人物传记、对策文、书信是后世单篇散文的重要形式;正史野史是历史著作的重要形式;辞赋是格律散文的重要形式。

他们都在汉代产生而在后代发展
(一)赋的多源性
1、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介于诗歌散文之间,韵散文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2、借鉴辞赋、战国纵横之文,吸取先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并将诗歌融入其中,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学形式
(二)辞赋的分工与合流
1、汉盛行解读楚辞文学的风气,许多楚辞文学都依傍于屈原,重在咏物抒情,多抒抑郁之情
2、新体赋主要用于正面的赞颂讽喻
3、发展过程中,楚辞类作品与新体赋合流,总称为辞赋,楚辞类成为骚体赋
(三)史传文学:从《史记》到《吴越春秋》
1、《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言文学的新纪元
2、《汉书》继承《史记》体例,并使之更完善
3、《吴越春秋》进一步强化史传作品的文学性,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四)五言诗与七言诗
1、四言诗在汉已非主导
2、五言诗是汉出现的诗歌样式
3、七言诗句在汉时出现
五、汉代文学的成就
1、两汉在文学史上居于继往开来的地位
2、两汉文学开始表现出与学术脱离而走向独立的趋势,人们在观念上开始把文学和学术著作加以区分,出现了“文章”、“文学”两个的概念
3、汉代文学创作成就可观,散文创作继先后再次繁荣,论说散文式样丰富,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史传散文树立典;汉赋作为一代文学的代表,高度成熟和繁荣起来。

第二章代文学
一、《吕氏春秋》
1、代文学的代表:统一六国前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成的《吕氏春秋》和斯的《谏逐客书》
2、《吕氏春秋》为吕不韦以国之势从文化思想上和诸侯
3、《汉书艺文志》将《吕氏春秋》列为“杂家”
4、《吕氏春秋》中不乏优秀的文学散文和寓言
二、斯之文
1、斯的只要作品是《谏逐客书》善于铺,极富文采,有纵横家之文
2、出自斯之手的刻石是文学的独创
三、简的文学价值
1、睡虎地简《为吏之道》
2、放马滩简《墓主记》
3、简的神话学价值
第三章汉赋
赋是汉代最具时代特色的文学样式之一,后人常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作为一代文学的代表汉代的赋大致分为散体和骚体两大类。

两类赋的特点不同,起源也不同,但在发展过程中二者又相互交融。

赋作为一种文体,出现于战国后期,宋玉和荀卿的作品以及到了汉代司马相如等人的散文体赋和屈原的《离骚》等作品都被称作赋。

赋诗是一种不配乐歌唱的口头诵读,所颂之诗,可以是即兴创作的作品,也可以是《诗经》现成的诗篇。

从语言形式上看,《离骚》等作品和楚歌没有区别,但楚歌是唱的,所以称为歌;而《离骚》等作品是用来诵读的,因此称作辞或赋。

散体大赋更是不能唱的,所以只能称作赋,而不能称为诗或是歌。

汉赋的分期
1、西汉初期至武帝即位为汉赋形成期,赋体形式称为骚体赋或辞赋,其特点是模仿楚辞体句式,手法上多偏于抒情。

2、汉武帝即位至东汉和帝时为兴盛期,赋体形式称大赋。

是一种典型的赋体文学形式。

3、东汉和帝为转型期,赋体形式为抒情小赋,形式短小,侧重于咏物抒情。

一、汉赋形成期:从贾谊的骚体赋到枚乘的散体赋《七发》
(一)汉初文坛与贾谊
骚体赋直接起源于楚辞。

汉代人模仿屈原的作品进行创作,在形式上接近《离骚》,以“兮”字句为主,因此成为骚体赋。

汉初作家集纵横家。

文学家的品格于一身,他们的修养、素质对汉初文学的影响至深,其中贾谊是促进汉初文学繁荣期早日到来的重要作家。

(二)梁园文学群体
汉初为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氏集团广建同姓诸侯。

此时的诸侯国还有养士遗风,其宾客把注意力主要转移到文学方面,形成以诸侯王为中心的勤学群体,如梁园文学群体、文学群体等。

梁孝王筑有梁园,其名望极高,又着意招揽士人,除枚乘、田忌、邹阳自吴王处转投其门下外,羊胜等人也齐聚梁园,世称“梁园文学群体”。

(三)枚乘与“七发”
1、《七发》的艺术成就
(1)对先文学的借鉴:逐步攀升手法的运用、移步换形和铺夸手法的运用
(2)以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
(3)汉大赋也叫散体赋、新体赋,是汉赋的主要代表,武帝至东汉初期最盛,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奠基之作为《七发》
2《七发》的艺术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