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细菌部分笔记整理
病原微生物第三章 常见病原性细菌的整理笔记
病原微生物第三章常见病原性细菌的整理笔记球菌:球菌是细菌中的一大类,根据革兰染色可分为G+和G-两类,对人致病的球菌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及淋球菌,此类球菌能引起化脓性炎症,所以又称为化脓性球菌。
葡萄球菌: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典型的葡萄球菌呈球形,直径0、4-1、2Hm,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可看到葡萄串样的排列。
革兰染色阳性,无鞭毛和芽孢。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摄氏度,最适ph为7、4左右。
3、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金黄色色素,致病性较强);表皮葡萄球菌(产生白色或柠檬色色素)。
4、抵抗力:葡萄球菌的抵抗力較强;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伤口、裂口以及消化道而感染,其产生的毒素和酶主要有血浆凝固酶、溶血毒素、肠毒素和杀白细胞等,所致疾病有:化脓性感染;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防治原则: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处理伤口,避免感染。
链球菌:化脓性球菌中的另一大类细菌,此类细菌种类多,型别复杂,广布于自然界和人与动物的咽腔、胃肠道等部位。
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到呈球型或卵圆形,链状排列;革兰染色阳性。
菌体无芽孢和鞭毛,有的可以形成由透明质酸组成的荚膜;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需要在含有血清、血液的培养基上生长。
生长温度37摄氏度,最适ph为7、4左右3、分类(根据溶血能力和溶象)分为三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4、抵抗力:抵抗力不强,60 摄氏度30min可杀死,对消毒剂敏感。
致病性:致病性链球菌课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吸入或皮肤、黏膜等伤口侵入机体,产生多种毒素和侵袭性酶,所致疾病有:化脓性感染:猩红热;链球菌性变态反应疾病。
防治原则:注意环境卫生,对病人和带菌者及早治疗,减少传染源。
淋病奈瑟球菌:简称淋球菌,是我国目前发病人数最多的性传播性疾病(STD, 性病) 淋病的病原体。
微生物笔记
微生物学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1、微生物定义:形态微小、数量众多、结构简单。
2、三大类微生物:(1)非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病毒、朊粒。
---形体最小,纳米为单位,只有一种核酸。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记忆:原(衣原体)来荔(立克次体)枝(支原体)一裸(螺旋体)放(放线菌)就长细菌(细菌)(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真菌。
----人体属于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或称粘肽,肽聚糖----细胞壁特有,肽聚糖β-1,4糖苷键为抗生素作用部位。
(2)细胞膜:形成中介体(参与细菌分裂繁殖)(3)细胞质(4)核质2、细菌细胞壁结构差异在医学意义:PG和头孢-----抑制G+菌肽聚糖的五肽交联桥;溶菌酶-----可水解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发挥抗菌作用;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杆菌肽-----抑制四肽侧链的连结;磷霉素-------抑制聚糖骨架的合成。
3、胞质颗粒------用于细菌鉴别诊断。
异染颗粒:鉴别白喉,鼠疫,结核4、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1)荚膜:具有粘附宿主细胞核抗吞噬等致病作用,具有侵袭力。
(2)鞭毛:是运动器,具有抗原性并与致病性有关。
(3)菌毛:普通菌毛可促使细菌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而致病;性菌毛----噬菌体吸附于F+菌,并使后者获取致病物质。
(4)芽胞:抵抗力强,耐高温。
内含生命物质,可以再生。
通常以杀死芽胞作为灭菌指标。
1.05kpa,121.3℃,15-20分钟------灭除第三节细菌的生理1、细菌繁殖方式: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并向不同平面分裂而形成细菌排列方式的不同。
细菌的分裂周期所需时间,称为代时。
2、热源质----引起人体发热的物质,如脂多糖。
3、细菌素:细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只对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
用于细菌的分型和流行病学追踪调查。
第四节消毒与灭菌1、消毒:杀灭物体上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不一定杀灭芽胞2、灭菌:指杀灭所有微生物,--------一锅端3、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等(1) 巴氏消毒法:加热62℃----30分钟、71.7℃----15~30秒。
细菌知识点总结
细菌知识点总结1.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形态主要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和不定形菌四种。
球菌即球形细菌,主要有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杆菌即棒状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等;螺旋菌即螺旋形细菌,主要有梭菌、钩端螺旋体等;不定形菌则是细菌形态特殊的一类,如放线菌、支原体等。
2. 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质粒等。
细菌细胞壁是由肽聚糖构成的,可以分为厚壁菌和薄壁菌。
薄壁菌主要指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厚壁菌主要指革兰氏阴性菌。
细菌的细胞膜包裹在细胞壁的外层,起着细胞保护和物质交换的作用。
细菌的细胞核包含有遗传信息,如DNA和RNA等。
细菌的质粒是一种环形DNA分子,负责细菌的遗传传递。
3. 细菌的代谢功能细菌的代谢功能与生存、繁殖密切相关。
细菌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获取能量。
光合作用主要存在于一些光合细菌中,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
呼吸作用则是通过氧化有机物质来释放能量,细菌会根据氧气情况选择进行有氧呼吸或厌氧呼吸。
4. 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二分裂和真核分裂两种。
二分裂是细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细菌通过细胞分裂,原细胞分裂成两个后代细胞。
真核分裂则是一种非常规的繁殖方式,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核分裂和质体分裂,形成两个后代细胞。
5. 细菌的生态作用细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可以分解有机物质、氮素转化、硫循环、碳循环等。
细菌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促进有机质的降解和循环。
氮素转化则是指细菌通过硝化、还原等过程,帮助植物获取氮素。
硫循环和碳循环是指细菌通过还原硫酸盐和二氧化碳,促进硫和碳的循环和转化。
总的来说,细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具有多种形态、结构和功能,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对细菌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奥秘,也对促进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对细菌有更深入的了解,促进细菌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
细菌病毒生物知识点总结
细菌病毒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细菌的生物知识点总结1. 细菌的结构细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其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质粒等。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胞外聚糖构成,这使得细菌在染色时能够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种类型。
2. 细菌的功能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其功能非常多样。
细菌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一氧化碳还原作用等。
此外,细菌还可以进行分解和合成有机物的代谢作用,参与氮循环、硫循环等。
3. 细菌的生命周期细菌的生命周期包括生长期、滋长期和分裂期等。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会进入生长期,细胞数量会迅速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的消耗和废物的积累会导致细菌数量的平稳状态。
最终,细菌会进入分裂期,进行细胞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细菌。
4.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是一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很多传染病。
细菌引起疾病的主要方式有直接侵袭、产生毒素和引起过敏三种途径。
常见的细菌性感染包括结核病、大肠杆菌感染、沙门氏菌感染等。
5. 细菌的防治方法细菌的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卫生,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避免细菌的传播。
另外,对于细菌引起的疾病,可以采用抗生素和疫苗进行治疗和预防。
二、病毒的生物知识点总结1. 病毒的结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其结构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的核酸可以是DNA或RNA,它们包裹在蛋白质的外壳中,形成病毒颗粒。
某些病毒还具有包膜,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2. 病毒的功能病毒是一种寄生微生物,它们需要依靠寄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会利用寄主细胞的生物合成系统制造新的病毒颗粒,最终破坏细胞并释放新的病毒颗粒。
3. 病毒的生命周期病毒的生命周期包括吸附、穿透、解包、复制、组装和释放等阶段。
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病毒都需要依靠寄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制才能完成复制和传播。
4. 病毒的致病性病毒是一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很多传染病。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推荐文档
②化学渗透趋势转运系统;③基团转移。
四、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简答)1、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为细菌的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2、酸碱度(pH):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而结核杆菌最适pH值为6.5--6.8,霍乱弧菌最适pH值为8.4--9.2。
3、温度:病原菌最适温度为37度。
4、气体:O2: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四类:①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
②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
③兼性厌氧菌:兼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在有氧、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
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
④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进行无氧发酵,必须在无氧环境中生长。
CO2:对细菌生长也很重要,大部分细菌在代谢中产生的CO2可满足需要,个别细菌初次分离时需人工供给5-10%CO2。
5、渗透压:五、细菌的生长繁殖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繁殖方式----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繁殖速度----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代时)约20-30min。
但少数细菌代时较长,如结核分枝杆菌代时为18小时。
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繁殖规律----生长曲线迟缓期:细菌被接种培养基的最初一段时间,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同时为分裂繁殖作物质准备,此时细菌体积比较大,含有丰富的酶和中间代谢产物。
对数期:细菌分裂繁殖最快的时期,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
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堆积,繁殖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
活菌数保持稳定。
一些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稳定期产生。
衰退期:繁殖变慢,死菌数超过活菌数。
细菌形态发生改变,生理活动趋于停滞。
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一、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能量代谢活动中主要涉及ATP形式的化学能。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细菌: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单细胞,以无形二分裂方式繁殖的原核细胞微生物。
2.发酵:发酵是以有机物为基质,并以其降解的中间产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过程。
3.生长曲线:描述细菌群体在整个培养期间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的曲线。
4.培养基:培养基是通过人工配置的满足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5.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6.细菌L型:指那些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7.凝固酶:能使含有柠檬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8.结核菌素实验: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实验,48-72时间后检查局部皮肤红肿和硬结的大小9.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仅单一核算,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10.HBsAg:HBsAg具有抗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保护性HBs,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
11.质粒:是一种染色体DNA遗传物质,呈双链,超螺旋,闭环装能进行自主复制。
12.转化:指受体菌直接从周围环境中吸收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二.选择题1.革兰阳性菌有磷壁酸含有外毒素(蛋白质),革兰阴性菌有外膜含有内毒素(LPS脂多糖)2.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区别是五肽交联桥不同。
3.磷壁酸可储存磷元素,构成重要抗原成分,作为吸附的特异性受体,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4.LPS由脂质,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组成,具有抗热的作用。
5.青霉素破坏细胞壁的合成过程,干扰DAP与四肽侧链丙氨酸的连接,阳性菌对青霉素更敏感。
6.L型细菌需要在高渗培养基培养7.荚膜,芽胞,鞭毛,菌毛是细菌的特殊结构,不是所有细菌都有。
8.细菌生长繁殖需要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9.外毒素经甲醛灭活后保留免疫原性成为类毒素10.葡萄球菌能产生SPA,有肠毒素,表皮脱落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
初中生物细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细菌知识点归纳总结细菌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细菌的基本特性、生存环境、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对初中生物课程中细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细菌的基本特性1. 形态:细菌的形态多样,包括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2. 细胞结构: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胞质和核糖体等基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 大小:细菌的体积微小,一般在1-10微米之间,需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4. 繁殖方式:细菌主要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繁殖速度快。
二、细菌的生存环境1. 营养需求:细菌需要水分、碳源、氮源、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2. 温度:细菌的生存温度范围广泛,有的细菌在低温下生存,如冷藏食品中的细菌;有的则在高温下生存,如热水中的嗜热菌。
3. 氧气:根据对氧气的需求,细菌可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三、细菌的分类1. 根据形态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2. 根据生存环境分类:土壤细菌、水生细菌、寄生细菌等。
3. 根据氧气需求分类:需氧细菌、厌氧细菌、兼性厌氧细菌。
四、细菌与人类的关系1. 有益细菌:部分细菌对人类有益,如乳酸菌可用于制作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
2. 致病菌:有些细菌能引起疾病,如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3. 细菌与环境保护:细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分解有机物、净化污水等。
五、细菌的控制与利用1. 控制细菌繁殖:通过高温、紫外线、化学消毒剂等方法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繁殖。
2. 细菌的应用:在食品工业、医药制造、生物工程等领域,细菌的利用十分广泛。
六、细菌的实验室培养1. 培养基的制备: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为细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 接种与培养:将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上,并在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3.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七、细菌的防治1. 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食物清洁等个人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细菌感染。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医学微生物学总结得跟教材一样的哦真的省了不少力气1.微生物: 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3.病原微生物: 少数具有致病性, 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 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 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 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 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 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 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 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2.革兰阳性菌(G+): 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 显红色。
3.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 核心多糖, 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LPS): 即G-菌的内毒素。
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 使白细胞增多, 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 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 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 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 无种属特异性, 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 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微生物与免疫笔记
1.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核糖体。
2.细菌的特殊结构: 鞭毛、菌毛(纤毛)、性菌毛、荚膜、芽孢。
3.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4.细菌分为: 球菌、杆菌、螺旋菌。
5.细菌的形态:菌落: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菌苔:当固体培养基形成的菌落连成一片是, 便形成菌苔。
6.细胞壁主要有肽聚糖(又叫黏肽)--------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区别肽聚糖的不同。
7.磷酸壁时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
细胞壁有缺陷仍然能生长的细菌称为 L形细菌。
8.细胞壁的主要功能: 1.保持细菌的一定外形。
2.保护细菌免受外界渗透压和有害质的损害。
3.与细菌的致病性、抗原性、对噬菌体和药物的敏感性有关。
4.与革兰氏染色特性反应有关。
9.脂多糖内毒素的主要成分。
外毒素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0.细胞膜是半渗透性的生物膜。
11.荚膜的作用 1.保护细菌免受干燥。
2.储存营养。
3.有助于细菌粘附。
4.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抵抗抗体, 使细菌发挥致病性, 是细菌致病的重要因素。
12.鞭毛 1.细菌运动有关。
2.与细菌的粘附有关。
13.性菌毛: 传递遗传物质。
14.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芽孢杀灭方法: 160℃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
15.对数期:细菌生长最快, 大小基本一致。
对外界最敏感。
药敏试验对数期。
16.细菌的合成产物1.致热源(本质是多糖)。
2.毒素。
3.侵袭性酶类。
4.细菌素。
5.色素。
6.抗生素。
7、维生素(大肠杆菌合成维生素B.K)。
17.培养基分类: 1.基础培养基。
2.营养培养基。
3.选择培养基。
4.鉴别培养基。
18.正常菌群的作用: 1.营养作用。
2、刺激免疫应答。
3、生物拮抗作用。
19.致病性:一定的病原微生物, 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特定的寄住体内引起感染过程的性能。
20.毒株: 同一种病原微生物的不同分离病原珠。
(精选)细菌总论笔记
---------------------------------------------------------------最新资料推荐------------------------------------------------------(精选)细菌总论笔记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绪论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 概念特点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旺盛容易变异第二章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和形态概念: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生物。
测量单位:微米(m) 细菌的基本形态球形:球菌(coccus) 杆形:杆菌(bacillus) 螺形:弧菌(vibrio) 弯曲菌(campylobacter) 螺菌(spirillum) 螺杆菌(helicobacter)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一.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一)细胞壁(cell wall) 1. 细胞壁化学组成►基本成分: 肽聚糖► G+菌特有成分► G-菌特有成分肽聚糖(peptidoglycan) 聚糖骨架★小结:① 细菌细胞壁基本成分是肽聚糖 G+菌和 G-菌肽聚糖的主要区别: 四肽链的连接方式肽聚糖含量② G+菌细胞壁特有成分:磷壁酸(teichoic acid): G+菌表面抗原: 血清分型依据与致病性1 / 13有关: LTA, 黏附细胞表面蛋白质: M 蛋白: 抗吞噬, 与 LTA 共组微荚膜 SPA: 抗吞噬, 抑制抗体调理作用③ G-菌细胞壁特有成分: 脂蛋白----固定外膜外膜脂质双层脂多糖(LPS)----细菌内毒素(脂质 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 2. 细胞壁主要功能: 保护细菌维持细菌固有形态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L 型) ⑴ 概念⑵ 生物学特性◉多形性◉革兰染色多为阴性◉高渗培养基◉菌落(2-7d):油煎蛋样(常见) ◉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耐药⑶ 致病性: 临床慢性感染 (二)细胞膜细胞膜功能:物质交换生物合成呼吸作用形成中介体(mesosome) 中介体 (三)细胞质(cytoplasm) 核糖体(ribosome)--70S 蛋白质合成场所核质(nuclear material) 细菌遗传物质质粒(plasmid) 细菌核质外遗传物质胞浆颗粒----贮存的营养物质异染颗粒 (metachromatic) 质粒(plasmid) 概念:核质外的遗传物质,双股环状 DNA。
笔记整理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整理结论和细胞的形态结构绪论部分微生物是自然界中许多微小生物的总称,其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肉眼不可见,必须借助肉眼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个体微小(<0.1mm),结构简单,种类繁多,繁殖迅速,数量巨大,分布广泛,容易变异。
微生物种类: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bacteria)、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3.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virus)(仅有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最小的微生物)等。
微生物作用:1.参与自然界物质循环2.用于工农业食品生产3.用于医药生产4.构成人类正常菌群5.引起人类疾病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一种单细胞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进行二分裂增殖。
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通常以微米(u m)为单位。
细菌的分类:1.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2.杆菌3.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特例:支原体没有细胞壁)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一、细胞壁1. G+细菌细胞壁(cell wall):肽聚糖、磷壁酸、特殊的表面蛋白。
厚度20~80nm 10-50层肽聚糖G+细菌肽聚糖组成连接聚糖骨架N-乙酰葡糖胺(G)N-乙酰胞壁酸(M)B -1,4糖苷键15-50层,占细胞干重的50-80%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丙氨酸、谷氨酸、赖冬酸、丙氨酸.......‘甘氨酸’(青霉素抑制甘氨酸合成)②磷壁酸分为膜磷壁酸和壁磷壁酸。
作用:表面抗原、黏附细胞③表面蛋白质如:SPA—与IgG结合G-菌肽聚糖组成连接聚糖骨架N-乙酰葡糖胺(G)N-乙酰胞壁酸(M)B -1,4糖苷键1~2层,占细胞干重的5~20%四肽侧链没有五肽交联桥!丙氨酸、谷氨酸、…DAP、、丙氨酸.... “所以只能形成1~2层①肽聚糖外膜层。
微生物重点笔记
1.质粒(plasmid):细菌染色体外的闭合环状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自主复制;可通过接合和转导传递遗传信息;非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
2.易染颗粒(metachromatuc granules):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酶的颗粒,其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是着色较深,呈紫色,称为易染颗粒3.中介体(mesosome):4.鞭毛(flagellum):是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5.芽胞(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软圆形的小体,见于革兰阳性菌,如需氧芽胞菌和厌氧芽胞杆菌。
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休眠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6.细菌L型(bacterial L form):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推动细胞壁,此现象首先由Lister研究发现,故称细菌L型。
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L型可回复成原细菌型.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供给的物质称为生长因子热原质(pyrogen):即细菌中的脂多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
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引起发热反应。
细菌素(bactericin):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称为细菌素。
菌落(colony):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培养基(medium):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抗生素(antibiotics):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纯培养(pure culture):一个培养基中,生长出来的细菌均为纯种,称为纯培养消毒(disinfection):灭杀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灭细菌芽胞,病毒和霉菌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经典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经典整理微生物是一类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生物体,它们通常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研究。
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多个类群。
以下是对微生物的知识点进行经典整理:一、细菌1.细菌的结构:细菌通常为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核酸、质粒和多种细胞器等结构。
2.细菌的分类:根据细菌的形态、结构、生长条件和营养特性等特征,可以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和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等多个类群。
3.细菌的繁殖:细菌可以通过二分裂、芽生和孢子形成等方式进行繁殖。
4.细菌的代谢:细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化学能源代谢来获得能量,并进行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
5.细菌的作用:细菌在自然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参与有机物的分解、氮循环、产生抗生素等。
二、真菌1.真菌的结构:真菌通常为多细胞生物,具有菌丝体、菌丝和孢子等结构。
2.真菌的分类:根据真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特性等不同,可以将真菌分为子囊菌、担子菌、接合菌和糖霉菌等多个类群。
3.真菌的生活方式:真菌通常以异养方式获取营养,它们可以通过产生酶分解有机物,然后吸收分解产物来获取能量。
4.真菌的作用:真菌在自然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参与生物降解、食物发酵、肉类加工和药物合成等。
三、病毒1.病毒的结构:病毒通常为非细胞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病毒颗粒的形态。
2.病毒的分类: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外壳形态和寄生范围等特征,可以将病毒分为DNA病毒、RNA病毒、裸病毒和包膜病毒等多个类群。
3.病毒的寄生方式:病毒不能独立生存,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它们可以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并释放核酸,利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制来复制自身。
4.病毒的致病性: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会破坏宿主细胞的功能,导致宿主细胞受损甚至死亡,从而引发疾病。
四、原生动物1.原生动物的结构:原生动物通常为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核、溶液质和纤毛等结构。
微生物笔记
1菌落:细菌等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时,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群2孢子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其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3同宗配合:是单一的孢子囊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菌丝,甚至同一菌丝的分支相互接触,形成的接合孢子的过程4同宗配合:是单一的孢子囊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菌丝,甚至同一菌丝的分支相互接触,形成的接合孢子的过程5烈性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后,造成细菌裂解的噬菌体6一步生长曲线:用群体病毒一次性侵染群体细菌,得到的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温和噬菌体:噬菌体侵入细菌,并不造成细菌裂解,而是将DNA整合到宿主核酸分子中37原噬菌体:整合在溶源性细菌核酸分子上的噬菌体或病毒核酸38溶源性细菌: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菌39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后,其DNA随着苏辙细胞DNA的复制而复制,不造成细菌的裂解40噬箘斑:敏感细菌被噬菌体裂解后形成的透明空斑41溶源性细菌的特性:溶源性,自发裂解,诱发裂解,具免疫性,溶源性细菌的复愈42温和噬菌体的三种存在形态: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原噬菌体,营养期噬菌体43亚病毒:类病毒,卫星病毒,卫星RNA,朊病毒44类病毒仅含有一个单链环状RNA分子,没有蛋白质和脂类,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生命体45病毒包涵体:寄主细胞中,由寄主蛋白质包裹着病毒形成的聚集体46分辨力:显微镜能分辨的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48速效氮源:无机氮源或以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的有机氮源,可以直接被吸收利用50迟效氮源:蛋白胨必须通过水解后讲解形成胨,肽。
氨基酸,等才能被吸收利用51生长因子: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而需求量又不大但微生物自身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集体生长需要的有机营养物质。
生长因子包括:嘌呤和嘧啶碱基,氨基酸,维生素52氨基酸缺陷形:有些微生物缺乏或丧失合成某些氨基酸的酶,所以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氨基酸53野生型(原养形):不需要生长因子而能在基础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54营养缺陷型:由于自发或诱发突变等原因从野生型菌株产生的需要提供特定生长素物质才能生长的菌株55培养基:应科研或生产的需要,由人工配制的,适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用的营养基质56天然培养基:利用化学成分还不完全清楚或不恒定的天然物质,玉米粉制成的培养基61合成(组合)培养基: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62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计数等方面的研究。
细菌总结知识点
细菌总结知识点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和我们自身的身体内。
细菌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总结细菌的知识点。
一、细菌的基本特征 1. 细菌的结构:细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通常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组成。
2. 细菌的形态:细菌根据形态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多个类别。
3. 细菌的分裂方式:细菌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即一个细菌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菌细胞。
二、细菌的生活方式 1. 自养细菌:自养细菌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自行合成有机物质,如蓝藻细菌。
2. 寄生细菌:寄生细菌依赖于其他生物体的营养而生存,如病原细菌引起的疾病。
3. 腐生细菌:腐生细菌以分解有机物质为生,起到自然界中分解死物质的重要作用。
三、细菌的作用 1. 有益细菌:有些细菌对人类和环境有益,如某些细菌可以帮助人类消化食物、制造食品和药物。
2. 有害细菌:一些细菌对人类健康具有危害,如致病细菌引发各种传染病,如肺炎球菌引发肺炎。
3. 工业应用:细菌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制药、食品加工和环境修复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四、抗生素的作用与抗生素耐药性 1. 抗生素的作用: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对细菌感染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2. 抗生素耐药性:由于滥用抗生素和细菌突变等原因,一些细菌逐渐产生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使得治疗感染变得困难。
五、细菌与人类健康 1. 食物安全:某些细菌可以引发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因此保证食物安全十分重要。
2. 免疫系统:细菌是人类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挑战对象,我们的免疫系统通过抗体和白细胞等手段与细菌进行斗争。
3. 疾病控制:了解细菌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控制和预防细菌引发的疾病。
六、细菌与环境保护 1. 水体净化:某些细菌可以分解和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对水体净化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学复习笔记重点:细菌分解代谢产物检测
微生物学复习笔记重点:细菌分解代谢产物检测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因各种细菌具备的酶不完全相同,而有所差异。
各代谢产物可通过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通常称为细菌的生化的反应。
1.糖代谢测定(1)糖发酵试验:细菌对各种糖的分解能力及代谢产物不同,可借以鉴别细菌。
一般非致病菌能发酵多种单糖,如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有乳糖,产生甲酸等产物,并有甲酸解氢酶,可将其分解为CO2和H2,故生化反应结果为产酸产气,以“⊕”表示。
伤寒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但无解氢酶。
故生化结果为产酸不产气,以“+”表示。
伤寒杆菌及一般致病菌大都不能分解乳糖,以“-”表示。
(2)VP试验:大肠杆菌与产气杆菌均分解葡萄糖⊕,为区分两菌可采用VP试验及甲基红试验。
产气杆菌能使丙酮酸脱羧、氧化(在碱性溶液中)生成二乙酰,后者可与含胍基的化合物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阳性。
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VP阴性。
(3)甲基红试验:产气杆菌使丙酮酸脱羧后形成中性产物,培养液pH>5.4,甲基红指示剂呈桔黄色,为甲基红试验阴性,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培养液呈酸性pH<5.4,指示剂甲基红呈红色,称甲基红试验阳性。
(4)枸橼酸盐利用试验:能利用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碳源的细菌如产气杆菌,分解枸橼酸盐生成碳酸盐,同时分解培养基的铵盐生成氨,由此使培养基变为碱性,使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BTB)由淡绿转为深蓝,此为枸橼酸盐利用试验阳性。
2.蛋白质代谢测定(1)吲哚试验:含有色氨酸酶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可分解色氨酸生成吲哚,若加入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与吲哚结合,形成玫瑰吲哚,呈红色,称吲哚试验阳性。
(2)硫化氢试验:变形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等能分解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甲硫氨酸等,生成硫化氢。
在有醋酸铅或硫酸亚铁存在时,则生成黑色硫化铅或硫化亚铁,可借以鉴别细菌。
3.尿素分解试验变形杆菌具有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培养基呈碱性,以酚红为指示剂检测呈红色,由此区别于沙门氏菌。
七年级上册生物《细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细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生物《细菌》知识点总结细菌,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七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学习要点教给我们的就是这些,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基本形态(1)球菌:按其排列方式又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2)杆菌:细胞形态较复杂,有短杆状、棒杆状、梭状、月亮状、分枝状。
(3)螺旋状:可分为弧菌(螺旋不满一环)和螺菌(螺旋满2~6环,小的坚硬的螺旋状细菌)。
此外,人们还发现星状和方形细菌。
细胞大小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球菌直径一般为0.5~1微米,杆菌直径与球菌相似。
细胞壁细胞壁厚度因细菌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nm。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构成双糖单元,以β-1,4糖苷键连接成大分子。
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有四肽侧链,相邻聚糖纤维之间的短肽通过肽桥(革兰氏阳性菌)或肽键(革兰氏阴性菌)桥接起来,形成了肽聚糖片层,像胶合板一样,粘合成多层。
细菌结构图肽聚糖中的多糖链在各物种中都一样,而横向短肽链却有种间差异。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有15-50层肽聚糖片层,每层厚1nm,含20-40%的磷壁酸(teichoicacid),有的还具有少量蛋白质。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仅2-3层肽聚糖,其他成分较为复杂,由外向内依次为脂多糖、细菌外膜和脂蛋白。
此外,外膜与细胞之间还有间隙。
肽聚糖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有抑菌或杀菌作用。
如溶菌酶是N-乙酰胞壁酸酶,青霉素抑制转肽酶的活性,抑制肽桥形成。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包括:①保持细胞外形,提高机械强度;②抑制机械和渗透损伤(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能耐受20kg/cm2的压力);③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侵入宿主)④;防止大分子入侵;⑤协助细胞运动和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
⑥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一)细菌(bacterium)的大小——微米(μm)(二)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弧菌、螺菌)二、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一)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1)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peptidoglycan)▲肽聚糖(peptidoglycan)(粘肽/胞壁质)是一类复杂多聚体,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原核细胞特有组成及结构:革兰阳性菌G+: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革兰阴性菌G—:聚糖骨架、四肽侧链(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分类:壁磷壁酸、膜磷壁酸(或脂磷酸壁LTA)作用:1 G+菌重要表面抗原 2参与调节细胞外离子平衡 3与细菌粘附致病有关(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组成: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LPS)(有些细菌为脂寡糖LOS)▲脂多糖(LPS):脂质A(无种属特异性)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特异多糖(有种特异性,即G-的菌体抗原O抗原)▲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G+ G-肽聚糖厚、多层,50层薄、层少,1-2层糖脂含量糖多脂少糖少脂多特殊成分磷壁酸外膜意义:导致两类细菌在染色性、抗原性、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不同。
例如:青霉素(破坏肽聚糖),溶菌酶(破坏聚糖骨架)均作用于G+(4)▲细胞壁的功能a. 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b. 构成细菌的重要抗原c. 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A群链球菌膜磷壁酸——粘附作用革兰阴性菌脂多糖——多种生物学效应d. 参与营养物质的交换(5)▲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含义:细菌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后,可使其细胞壁肽聚糖结构破坏或合成抑制,在高渗环境下,多数细菌可存活而成为细胞壁缺损的细菌。
特点:细菌L型呈高度多形性;独特的培养特性:高渗透压、高营养、低琼脂;L型菌仍有一定的致病性;有些L型菌在去除诱发因素后,能回复为原菌。
2、细胞膜:1物质转运2呼吸分泌3生物合成4参与细菌分裂▲中介体(mesosome) /拟线粒体:细菌细胞膜折叠、陷而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G+功能:与呼吸有关、与细菌分裂有关3、细胞质/原生质(1)核糖体: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70S(50S+30S)链霉素结合30S 红霉素结合50S(2)质粒(plasmid):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3)胞质颗粒:大多为营养储存物▲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迂回体: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故称。
功能:鉴别细菌(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储存营养和能量。
4、核质:环状双股DNA 细菌的遗传物质,控制细菌的遗传性状(二)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 (capsule)——墨汁负染可见含义:包绕在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厚度在0.2um以上则光镜下清晰可见。
功能: 1抗吞噬作用2粘附作用:参与生物被膜形成3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2、▲鞭毛 (flagellum)含义:在某些细菌菌体上附着有细长的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功能: 1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动力试验;2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3鞭毛蛋白具有免疫原性,称为鞭毛抗原(H抗原)3、▲菌毛 (Pilus/fimbriae)含义:某些G-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有比鞭毛更细短而直的丝状物。
分类:普通菌毛、性菌毛功能:与细菌致病性有关、与细菌变异有关4、▲芽胞 (spore)含义:主要都是G+在一定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形成一个圆或椭圆小体。
特性: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而不是细菌的繁殖现象;抵抗力强意义: 1芽胞抵抗力强,是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2芽胞有助于细菌的鉴别大小、形状、位置等随菌种而异,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三、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一)显微镜放大法(二)染色法1.单染法2.鉴别染色法▲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制片:涂片、干燥、固定染色: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95%乙醇复染:稀释复红结果判定:篮色为G+菌红色为G-菌意义:1鉴别细菌2药物选择3了解细菌的致病性第二章细菌的生理细菌新代的特点:1、代活跃2、代类型多样化一、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一) 细菌的营养类型•自养菌•异养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所有的病原菌均为异养菌,大部分属寄生菌。
(二)细菌的营养物质:1. 水2. 碳源3. 氮源 4. 无机盐5. 生长因子(三)细菌代的能量来源大多数细菌通过生物氧化获取能量,细菌的生物氧化根据受氢体不同分为:1、呼吸:以无机物作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称为呼吸。
需氧呼吸——以游离的分子氧作为受氢体厌氧呼吸——以无机化合物为受氢体2、发酵:以各种有机物为受氢体。
(四)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物质2、PH3、温度4、气体环境:CO2,氧气5、渗透压根据细菌对氧的需要不同将细菌分为四类: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厌氧菌厌氧机制1缺乏氧化还原电势(Eh)高的呼吸酶:即缺乏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2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
(五)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和速度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二分裂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生长曲线分为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二、细菌的代产物(一)分解性代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糖发酵试验:鉴别不同细菌对糖的分解能力:产酸产气⊕只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硫化氢试验:鉴别是否分解含硫氨基酸黑色沉淀+吲哚试验:细菌分解色氨酸吲哚(靛基质)+柯氏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玫瑰吲哚复合物(玫瑰红色+)(二)合成性代产物1、热原质(pyrogen)2、毒素和侵袭性酶3、色素4、抗生素5、细菌素6、维生素三、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细菌的分类:属、种、型、株标准菌株(模式菌株)细菌的命名:拉丁双命名法第四章噬菌体一、噬菌体(bacteriophage)的生物学性状概念:是一类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特性:◆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严格活细胞寄生◆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分布广泛蝌蚪形噬菌体结构:头部:核酸+蛋白质外壳尾部:蛋白质二、噬菌体与宿主菌的关系1、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含义: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能在宿主菌复制、增殖并使宿主菌裂解。
溶菌现象: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2、温和噬菌体与溶原性细菌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不增殖,而是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可随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分裂进入子代细菌细胞中,宿主菌细胞不裂解,这类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
溶原性细菌:带有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前噬菌体(prophage):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遗传性变异(基因型变异)非遗传性变异(表型变异)一、细菌变异的现象(一)形态结构的变异:1. L型变异 2. 荚膜的变异 3. 芽胞的变异 4. H—O变异(二)菌落变异(S-R变异)(三)毒力变异(四)耐药性变异二、细菌的遗传物质(一)染色体(二)▲质粒(plasmid)含义: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存在于胞质中。
特性:1. 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2. 可编码细菌某些性状特征3. 可自行丢失与消除4. 具有可转移性5. 分为相容性和不相容性两种举例:F质粒——决定性菌毛产生R质粒——决定细菌耐药性Vi质粒——决定毒力(三)噬菌体(四)转座因子概念:能够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噬菌体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组中一段独特的DNA序列,又称跳跃基因或移动基因。
意义:转位因子的转座行为可以改变遗传物质的核苷酸序列插入突变基因重排插入位点附近基因表达改变三. 细菌变异的机制◆遗传性变异:基因突变基因的转移与重组(一) 基因突变:指细菌遗传物质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改变,导致细菌性状遗传性变异。
突变与选择:突变在前,选择在后。
(二) 基因转移与重组◆基因转移和重组(gene transfer& recombination):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进入某受体菌细胞,并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某些特性的过程。
◆外源性遗传物质:供体菌染色体DNA,质粒DNA及噬菌体基因等。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方式: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等方式。
1. 转化(transformation)(1) 概念:供体菌裂解,其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2) 举例:Griffith肺炎球菌转化实验(1928年)进一步证实引起转化的物质是DNA2. ▲接合(conjugation)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过程。
接合性质粒——F质粒、R质粒、Col质粒等。
(1) F质粒的接合:F质粒编码性菌毛(有F质粒为F+菌)(2) R质粒的接合:R质粒耐药性传递因子(resistance transfer factor,RTF) ——其功能与F质粒相似,可编码性菌毛的产生和通过接合转移耐药性决定因子(r决定子)(resistance determinant)——能编码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3. ▲转导(transduction)概念: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使其获得新性状。
1普遍性转导:通常是溶原状态终止时,组装子代噬菌体时错误的装入了供体菌的DNA,当它再感染受体菌时,将供菌的DNA带入受菌。
普遍性转导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药性传递的主要方式2局限性转导:所转导的DNA片段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基因。
4. ▲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无毒白喉杆菌——感染β棒状杆菌噬菌体——有毒白喉——产生白喉外毒素而致病。
四. 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作用;在测定致癌物质中的应用;在流行病中的应用;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第七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一)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正常情况下,寄居于人体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表面的微生物对人体无害,这些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或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1、生物拮抗作用2、营养作用3、免疫作用4、抗衰老作用5、抗肿瘤作用(二)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概念:正常菌群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人体致病,称机会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
致病条件: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宿主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常见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等二、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微生态平衡:是指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微生态失调:是指正常微生物群之间及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包括:微生物本身的失调微生物与宿主的失调微生物与宿主的统一体与外环境的失调三、▲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又称医院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概念:在医院活动的各类人群在医院获得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