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详解100篇(提高篇修订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孙叔敖埋蛇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
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
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刘向《新序》
【注释】
1、婴儿:古代的婴儿可以指幼儿,年幼的儿童。
现在指一岁以内的孩子。
2、故:原因。
3、对:回答。
4、者:……的人。
5、向:以前,之前。
6、去:离开。
7、安:哪里。
8、及长:等到长大。
9、为:担任。
10、阴德:暗中做的好事。
佛教中指在世时候做的可以在阴间记功的事情。
【常识拓展】
1、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
善于治水,曾经主持修筑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què ),借淮河古道泄洪,筑
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
后来又修建了安丰塘等大量水利
工程,2600年过去,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曾经担任楚国的令
尹,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中,曾说“孙叔敖举于海”。
2、令尹:楚国的丞相叫令尹。
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了。
3、古代年龄称谓:
序号年龄古代称谓、
称呼
解释
1 0-1 孩提襁褓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未满周岁的婴儿。
2 2-
3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3 7(女) 髫年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也称作“垂发”。
4、孙叔敖埋蛇看似是小事,却体现了叔敖善良、仁义,能为他人着想的优良品质。
这也是能成大事者的先决条件。
故事包含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
【练习题】
请回答:孙叔敖出游回来后为什么哭泣呢?
孙叔敖是一个具备什么品质的人?为什么?
【译文】
孙叔敖幼年的时候,出去游玩时,看见一条长着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
回到家里孙叔敖哭泣了,他的母亲问他哭的原因。
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是要死的。
之前我看了它,所以我恐怕会离开母亲而死去。
”他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把它杀了埋起来了。
”他母亲说:“我听说做了积阴德的好事的人,老天会报答他的好处的.你不会死的。
”等到孙叔敖长大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上任,人们就已经知道他是个仁义的人了。
2、欧阳询观碑
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书林记事》【注释】
1、尝:曾经。
2、行:走,此处可以理解为赶路。
3、书:写。
古文中“书”另一个比较特殊的意思是“书信”,比如《诫子书》、《与妻书》、《与朱元思书》等。
4、驻:停留。
咱们现在有词语“停驻”、“驻车”等保留了原义。
5、良久:许久、很久。
6、去:离开。
“去”古文中另一个意思要注意:“距离”,比如“去此处三百里”。
7、复:再。
“复习”就是再学习一遍。
8、反:通“返”,返回。
9、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10、及:等到。
11、乃:就。
12、布:摊开;铺开。
(名词作动词)
13、裘:皮衣;皮草。
14、因:于是。
15、宿:过夜。
16、三日:泛指多日。
古文里的“三”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实指,是虚数。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是几个人在一起走。
17、方:才。
【拓展】
欧阳询:
唐代著名书法家,所写的字被称为
“欧体”。
和唐朝颜真卿(颜体)、唐
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的书法】索靖:西晋著名将领,书法家,擅长章草。
【索靖书法】
中国汉字的演变
咱们中国的汉字经历了从商朝的甲骨文开始,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草书以及行书的基本演变。
使人们越来越
便于使用,成为了我们中国民族优秀文化
的标志之一。
【练习】:
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晋索靖所书。
因宿其旁 三日方去。
【译文】
欧阳询曾经行走在路上,看到一块古碑。
(上面的字)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
他停下马观看这石碑上的字,看了很久后才离开。
他走了几百步后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看,等到疲乏了,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于是又露宿在石碑前,好几天才离开。
3、乐不思蜀
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 郤x ì
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
’因闭其目。
”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
——《三国志》
【注释】
1、王:指司马文王,就是《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
咱们经常听到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指的他。
2、禅:刘备的儿子刘禅(shàn),蜀国后主。
小名阿斗,就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
后来蜀国灭亡,刘禅投降后被送到了洛阳居住,封为“安乐公”。
3、颇:很,甚。
4、郤正:蜀国的大臣,后来跟着刘禅到了洛阳。
5、闻:听说,听到。
6、之:代词,指刘禅的话。
7、若:如果。
8、宜:应该。
9、陇、蜀:陇指甘肃东部;蜀指四川中西部。
成语“得陇望蜀”意思是:已经取得陇西,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得寸进尺,贪心不知满足,贪得无厌。
10、西:向西,对着西方。
11、会:正好,正赶上。
12、对:回答。
13、何乃:1、怎能,何能。
2、何况。
3、何故,为何,为什么。
这里是第三个意思。
14、邪:耶,通假字。
语气词,“吗”或“呢”。
15、诚:确实。
16、左右:旁边的人。
【拓展】
《三国志》:
这是晋代史学家陈寿写的一部记录三国时期历史的断代
史。
分为《魏书》、《吴书》、《蜀书》三部分。
后来,裴
松之给做了注,使它更加详细。
作为史书,和《史记》、《汉
书》、《后汉书》一起被列为“前四史”。
后来,罗贯中在
此基础上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练习】
1、出自本文的成语是。
2、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宜泣而答曰会王复问
【译文】
司马文王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
”郤正听说了这件事,就请求拜见刘禅,说:“如果以后司马昭(文王)再问起时,你应该哭泣着回答说:“先父的坟墓都葬在蜀地,你心里面对西方就悲伤,没有一天不思念的。
然后趁机闭上眼睛(表示悲伤。
)”正好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着之前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说:“为什么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说的话呢?”刘禅听了大惊,看着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
”旁边的人都笑了。
4、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hu àn
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 苏轼《东坡全集》
【注释】
1. 昼:白天。
2. 置:安放。
放置。
3. 浣衣:洗衣服。
咱们在古诗文中经常见到浣纱这个词,比如西施就是浣纱女。
4. 驰:奔驰,跑。
5. 仓皇:匆忙而且慌张的意思。
6. 之:这里是代词,指老虎。
注意“之”这个词的几种常见的意思:
a 代词,指人或物或事情。
b 动词,到,往。
b 的。
d 无意义。
7. 戏:嬉戏,游戏。
8. 自若:神情不紧张。
比如咱们现在的成语:泰然自若。
9. 熟: 仔细。
10. 视:看。
比如:非礼勿视。
11. 久之:很久。
之在这里就无意义。
12. 以:用。
13. 首:头。
比如:割发代首。
14. 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
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15. 寻:随即,不久。
16. 卒: 最终。
17. 去:离开。
18. 意:估计,推断。
19. 被:施加,给......加上。
20. 欤:句末语气词。
很多时候相当于吗。
【拓展】
庶几:
I.差不多,近似。
II.希望,但愿。
III.或许,也许。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
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苏
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
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
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
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
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
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
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
木等。
【道理或启示】
1、面对困难,只要不畏惧,就一定能够战胜。
2、无知者无畏。
3、初生牛犊不怕虎。
【练习】
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虎熟视久之,虎亦寻卒去。
2、本文说明的道理是:面对困难,。
【译文】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自己去河边洗衣服了。
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沉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泰然自若在沙滩上嬉戏玩耍。
老虎仔细地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傻乎乎的),竟然还是不感到奇怪、害怕,老虎没多久最终离开了。
我推断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
可是对于不害怕老虎威风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地方施展了吗?
5、诸葛恪得驴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
恪父瑾面长似驴。
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
”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之驴”。
举坐欢笑。
乃以驴赐恪。
——《三国志》
【注释】
1、诸葛恪: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
据说诸葛瑾长得丑,脸是驴脸。
2、似:好像。
3、会:宴请,聚会,集会。
4、使:派,让。
使其他的意思还有:名词,使者。
动词,出使。
5、检:标签。
长检:长长的标签。
这里是动词,贴着长长的标签。
6、益:增加。
7、因:于是。
8、听:听从。
9、与:给。
10、举:全。
比如“举世无双”、“举国闻名”都是这个意思。
11、坐:通“座”,座位,举坐是全部在座的人。
12、以:把。
【拓展】
1、名与字。
古人除了名之外,还有“字”。
一般平辈之间或者自己尊重的人,在提到名字
时要叫他的“字”,表示尊重。
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等可以直
呼其名,否则的话直呼其名有不尊重的意思在里面。
2、《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中对此事的描述:
恪字元逊,身长七尺,极聪明,善应对。
权甚爱之。
年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在座。
权见诸葛瑾面长,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
众皆大笑。
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
满座之人,无不惊讶。
权大喜,遂将驴赐之。
3、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地面对,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
想不到的结果。
【练习】
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
翻译句子。
乃以驴赐恪。
【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瑾的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样。
有一天,孙权聚集(宴请)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来,贴了一张长的标签在驴的脸上,写着: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您给我笔来增加两个字。
”孙权于是就听从了他,给他笔。
诸葛恪接着(诸葛子瑜)的下面写了:“之驴”。
全部在座的人都笑了。
(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6、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适鬻(yù)金者之所,见人操金,因攫(jué)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
官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耳。
”
——列御寇《列子·说符》
【注释】
1.昔:以前。
现在有词语“往昔”也是这个意思。
2.欲:想要。
者:……的人。
3.旦:早晨。
4.衣冠: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穿衣戴帽。
这里是名词作动词用,属于词类活用。
5.之:到,去。
6.适:往,到。
注意“之和适”两个字的意思有时候是相同的。
“适”也有正好的意思。
7.所:地方,……地方。
8.因:于是。
9.攫(jué):夺,抢。
10.去:离开。
11.鬻(yù):出售.卖。
成语:卖官鬻爵。
12.焉:那里,这里。
13.子:您,对人的尊称。
14.徒:只,仅仅。
15.何:为什么。
16.对:回答。
17.取:拿。
18.徒:只,仅仅。
【拓展】
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利欲熏心,做事胆大妄为的人。
成语“齐人攫金”: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利欲熏心,不顾一切。
《列子》,作者列御寇,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
家、文学家。
【练习】
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清旦衣冠而之市。
适鬻(yù)金者之所,翻译句子。
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耳。
【译文】
以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去了集市。
他到了卖金子的地方时,(看见别人买金子,)于是就抢了那人的金子离开。
官吏抓住了他,审问他说:
“人都在那儿(这里),你为什么还抢别人的金子呢?”齐人回答他说:“我抢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
”
7、商鞅立信
(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史记》
【注释】
1、令:命令。
2、既:已经。
3、具:具备,准备好。
4、布:发布,公布。
5、已乃:不久。
6、市:集市。
7、募:招募。
8、徙:迁徙,搬。
9、置:放置。
10:予:给,赐给。
11、怪:感到奇怪。
12、辄:就。
13、以:来。
14、卒:最终,最后。
【拓展】
1、商鞅: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卫国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
又称卫鞅、公孙鞅。
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
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
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
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
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后来因得罪了秦国的大人物,被处以车裂的酷刑。
2、金:
古代的货币单位,据说一金为二十两银子。
3、卒的几种意思。
a“步兵”b“末尾,结局”c“终止,尽,完毕”,
d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统称e“终究,
终于”f通“猝”(通假字):g突然,仓猝。
4、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诚信很重要。
要想让
别人相信自己,自己必须先做到守信用。
【练习】
翻译句子。
民怪之,莫敢徙。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准备好了,还没公布,担心(害怕)百姓不相信自己,不久,(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集市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有能力(将木头)搬动立到北门的人,给予(他)十金。
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
(商鞅)又说:“有能力搬(木头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
”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商鞅)就立即给了他五十金,用(这件事)来表明不欺骗(百姓)。
百姓相信了商鞅,最终颁布了那法令。
8、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j ù
,妻善织缟(g ǎo),而欲徙(x ǐ)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xi ǎn)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p 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韩非子》 【注释】
1. 徙:迁徙。
2. 身:自己,本人。
还可以理解为:亲自。
3. 善:擅长,善于
4. 屦:古代的一种鞋子,用麻、葛等制成。
5. 缟:白绢,鲁人用缟做帽子。
这种白绢被称为鲁缟,很出名。
古人说过“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也。
”的话。
6. 或:有人,有的人。
7. 子:您,对人的尊称。
8. 穷:穷困,贫穷。
9. 履:鞋,这里用作动词,穿鞋。
10. 跣行:赤脚走路,跣,赤脚,光着脚。
11. 为:是。
12. 被(p ī)发:被:通假字,同“披”;披头散发 。
13. 其:作副词用,同“岂”,难道。
14. 冠:帽子。
15. 以:凭借,依靠,用。
16. 长:擅长。
这里是长处,(擅长的技能技能)。
17. 游:游历 18. 其:怎么
【拓展】
1、其:其一般情况下是代词,相当于他(它、她),他(它、她)们或他(它、她)的,他(它、她)们的。
还有一种情况下是语气助词,可以表示揣测、反问或者祈使、命令、劝勉等语气,可以翻译成怎么、一定、大概等。
其他还有其中的意思。
2、本文说明的道理:做事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练习】
翻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译文】
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鞋子,妻子擅长编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很贫穷。
”鲁国人问:“为什么呢?”这个人回答说:“鞋是(人们)用来穿它(来走路的),但是越国人光脚走路;白绢(做成帽子)是(人们)用来戴的,但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
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能办得到呢?”
9、徐有功秉公执法
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狱,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
武后特出之。
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
或曰:“彼曩n ǎng
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
安可以私害公?” 【注释】
1. 皇甫文备:人名,复姓皇甫。
2. 武后:指武则天。
3. 徐大理:指徐有功。
大理,官名,主管刑法。
4. 论狱:判决案件。
狱:案件。
《曹刿论战》中有“小大之狱”。
5. 诬:诬陷。
6. 党:意见相合的人或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团体。
成语:结党营私。
7. 逆人:叛逆分子。
8. 党逆人:和叛逆分子勾结。
9. 特:特地,特意。
10. 出: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徐有功脱离被诬陷的罪状。
和后面的不一样。
11. 无何:没多久。
12.为……所:被动句的标志。
为人所告:被人告发。
13.宽:宽松。
14.曩:nǎng ,以往,过去,从前。
以后学《捕蛇者说》会看到这个字。
15.反:反而。
16.出:脱离。
17.安可:怎么可以。
【拓展】
1、狱:现在的意思是监狱。
在古文中有个特殊的意思是“案件”,这个意思一定要注意。
比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就是指大大小小的案件。
2、为……所:被动句的标志,要翻译成“被字句”。
比如:张飞为手下所杀。
就是:张飞被手下人杀死了。
3、酷吏:残酷的官吏。
武则天时期酷吏的代表人物是来俊臣,可以读读“请君入瓮”的故事。
中国姓氏中的复姓:
复姓: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
如欧阳、
司马等。
复姓的来源较多,从官名来的,如太史等;
以封邑命名的,如令狐、羊舌等;有些以居住地
而来的,如东郭、南郭和闾丘等。
也有如公良、公
羊和颛孙等以先祖名字而来的。
有些则源于少数民
族改姓,如拓拔和尉迟、万俟等,也有以物品名称
而来的谷梁姓。
【启示或道理】
为人要大度。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自己的个人恩怨而公报私仇。
做事要秉持公正,不能因为个人恩怨而公报私仇。
【练习】
徐有功是个的人。
【译文】
皇甫文备,是武后(武则天)时代残酷的狱吏,和徐有功讨论案件,诬蔑徐有功与叛逆分子勾结,呈报皇上他的罪状,武则天特意让徐有功解脱被诬陷的罪责。
不久,皇甫文备被
人告发,但徐有功却按正常的制度来处置他,有的人说:“他先前诬陷你,想要置你于死地,现在你反而想放了他,为什么呢?”徐有功说:“你说的是私仇,我所坚守的是公正的法律,怎么可以因为个人的恩怨而去危害司法公正呢?”
10、陶母责子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
尝以一坩鲊饷母。
母封鲊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1.鱼梁吏:主管河道渔业的官吏。
鱼梁,一种捕鱼的
设施,用土石横截水流,留一个缺口,让鱼随水流入竹
篓一类器具中。
2.坩鲊zhǎ:坩,盛物的陶器。
类似于坛子或缸之类
的。
鲊,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如腌鱼、糟鱼之类。
3.饷:用食物送人。
4.反书:回信。
书,书信。
5.为:担任。
6.益:好处。
【拓展】
1、陶公,这里指陶侃,著名将领。
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
就是写《桃花源记》的那一个。
2、见饷:送给我。
见在这种情况下是表示他人的行为涉及自己。
再比如:请见谅。
就是请原谅我。
3、“非惟…乃…”这是一组关联词,也称为文言文的固定句式,相当于“不仅…而且”。
【中心思想】
孝敬要公私分明。
陶母教育有方,让陶侃成为了栋梁之才。
【练习】
翻译句子
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译文】
陶公年纪轻时担任负责河道和渔业的官吏。
曾经把一坛腌鱼赠送给母亲。
母亲将腌鱼封好交给使者,回信责备陶侃说:“你身为官吏,把官府的物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而且增添了我的忧愁啊!”
11、刘备托孤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ch ì
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
1. 先主:指刘备。
先:死去的。
如先皇、先帝、先父等。
2. 永安:地名,白帝城。
李白《早发白帝城》也是这里。
刘备在这里去世。
3. 笃:重,病重。
4. 属:通假字,通“嘱”。
嘱托。
5. 嗣子:继承(皇位)的儿子。
这里指刘禅。
6. 不才:没有才能。
7. 涕:眼泪。
千万不要理解为鼻涕。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8. 股肱:大腿和手臂。
比喻辅助的大臣。
注意股是大腿,否则悬梁刺股就会出笑话了。
9. 诏:诏书。
10. 敕:通常情况是皇帝的诏书,命令。
这里是告诫的意思。
11. 事:侍奉。
12. 咸:全,都。
【拓展】
1、刘备:字玄德。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史学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早年家境贫寒,卖过草鞋。
后来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
与孙权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趁势
夺取荆州进取益州。
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三国志》评刘备的权谋干略比不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
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
小说《三国演义》中对刘备的很多描述都是虚构的,不可全信。
2、诸葛亮接受托孤后,努力辅佐后主刘禅,历史上对诸葛亮的评价经常用这个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练习】
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曹丕是曹植的儿子,和曹操父子三人合称为“三曹。
”
B 刘备字玄德,和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情同手足。
C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 头悬梁锥刺股是说把头发悬挂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译文】
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白帝城)病情危重了。
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死后的事情嘱托给他。
(刘备)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够安定国家,最终完成统一的大事。
如果继承皇位的孩子(刘禅)可以辅佐,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能,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取代他自己当皇帝)。
”诸葛亮哭着说:“我将会尽我作为辅佐大臣最大的力量,奉献我忠贞的节操,一直到死为止。
”先主又写了诏书告诫后主说:“你和丞相一起共事,要像对父亲一样侍奉他”。
朝廷政事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做决定。
12 海瑞清廉
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
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民怀一人。
苏检点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
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y ú
之,能加于此评乎?
【注释】
都御史:官职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
察官吏。
刚峰海公:即海瑞,字汝贤,号刚峰。
明朝著名清官。
解放后历史学家吴晗写
了《海瑞罢官》,后来给彭德怀元帅的
人生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海瑞曾经做过都御史。
1. 卒:死。
2. 宦:做官。
宦南京:在南京做官。
3. 惟:只有。
4. 检点:检查点视,检查。
5. 宦囊:做官的俸禄。
6. 金:银子。
7. 葛布一端:麻布两丈。
8. 而已:罢了。
9. 那:哪。
10. 司寇:官职名。
11. 党:同伙的人,集团 。
12. 谀:本意是阿谀奉承,这里是赞美的意思。
13. 加:超过,胜过。
注意他另一个主要的意思:好处,益处。
孟子的《鱼我所欲也》里面
的“万钟于我何加焉”的“加”就是这个意思。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