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回顾_翁德修

合集下载

美国黑人女性双重身份的寻回_论_紫颜色_主人公的觉醒历程

美国黑人女性双重身份的寻回_论_紫颜色_主人公的觉醒历程

个体和身份,因此在面对养子哈波向她讨教如何对付不听话的妻子索非亚时,她竟然站在男权者的立场,唆使哈波“打她”。

就在西莉任由生命在浑浑噩噩中流逝时,一个坚强的女性闯入了她的生活,将她从迷失中唤醒,她就是黑人女歌手一莎格。

莎格与西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她放荡不羁,胆大妄为,离经叛道,敢做敢为,坚强勇敢,对传统的教条不屑一顾,每晚都在酒吧唱歌调情,公然勾引有妇之夫,对于旁人对她的指指点点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

作为某某先生的情妇,她曾经一度想要与西莉为敌,但是西莉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她了解到西莉的善良而改变了初衷。

勿庸置疑,西莉和莎格的感情不同一般,是朋友之情,姐妹之情甚至可以说是爱情,这是因为在莎格之前西莉从没真正感受到关怀和爱。

父亲的早逝,母亲的疯癫,妹妹的过早离开使她没有享受过亲情,而丈夫又不把她当作人,总是讽刺她:“你是黑人,你很穷,你长得难看,你是个女人……你一钱不值”,因此在西莉心里自己是个丑陋的黑女人,在继父和丈夫对她的一次次施暴后,她厌恶自己的身体,认为性爱只能带给自己痛苦,因此不再相信男人,也更不会爱上他们。

此时,同性爱“虽然是女性之间友爱的极端方式,但不能不说它是一种有效的反抗父权制压迫的方式。

”③在和莎格之间的交往中,西莉克服了对自己身体的憎恶,第一次感受到了作为女性的尊严,从而开始重新认识自我。

西莉在莎格身上体验到了一名女性所应享受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来自于对自身的喜爱,西莉通过莎格找到了作为一个人,一名女性的身份。

当西莉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人,不是工具,奴隶,她才有了足够的勇气表达自己的愤怒,斥责丈夫的卑鄙行径,面对自己的丈夫勇敢地反驳:“我穷,我是个黑人,我也许长得难看……不过我就在这里。

”虽然莎格帮助西莉找回了作为女性的身份,但是作为一名美国黑人女性,她血液里的黑人天性依然被埋没着,等待着被唤醒。

法农曾指出,在殖民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侵略下,黑人无疑变成了劣等民族,他们为了获得白人的另眼相看,挣脱自己劣等民族的枷锁,抹去自己与身俱来的黑色身份的耻辱,就在无意中对自己的肤色面貌产生憎恨。

文学毕业论文论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与现状论文

文学毕业论文论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与现状论文

论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与现状论文论文关键词:黑人文学;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论文摘要:作为身份与边缘写作批评的先声——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发人深省的理论与实践开创了美国文学和文化领域最新思潮和理论前沿。

从长远意义来说,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们深层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加深了人们对边缘文学和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文学的理解、认识与探究。

一、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美国黑人妇女文学和女性主义批评是最切近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发展轨迹的新兴批评流派。

以白人男性为主的主流文学批评和以中产阶级白人女性为主的女性主义批评均忽视了黑人女性作家。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标识,是黑人女性作家、黑人女性意识、黑人女性主题和黑人女性语体的确立和发展,建立了黑人女性主义文艺批评的理论,探索性别和种族在黑人妇女文学中所形成的明显的文艺传统。

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不仅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种族、性别等问题,同时也研究作品中的阶级、历史和文化。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反种族运动开始兴起,邓巴、杜波伊斯、哈里斯、华盛顿、凯布尔等具有民族责任感的黑人作家和理论家的作品,加深了人们对有色人种以及妇女和少数族裔的种族意识。

到20世纪70年代,黑人文学迎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黑人女性作家群体出现。

1970年,民权运动的活跃分子、诗人、表演艺术家玛雅·安吉洛出版系列自传的第一部《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立刻畅销;艾丽斯·沃克和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出版,开始了她们辉煌的文学事业。

她们均摆脱了那种表层的社会抗议方式,有机地结合两种传统和语言特征,从不同角度将种族道义责任提升到弘扬生命意义的层面上,最终达到在融合中确立自身地位的目的,激励黑人女性作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重建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流派。

在70年代后期,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以其独特的面貌崛起于美国女性主义批评界,成为美国文学批评界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被认为是美国黑人文学、黑人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崭新的能量中心”。

二十世纪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研究

二十世纪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研究

二十世纪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研究二十世纪后期美国文坛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黑人女作家,虽然受到种族歧视和压迫,但她们以独特的视角,探索并挖掘美国黑人社会中的多种关系,构建出自身独特的文化身份,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标签: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文学;爱丽丝·沃克;托尼·莫里森2014 — 01 — 13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语用学,英美语言文学。

一、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概况二十世纪初期美国黑人文学迅速崛起,它兼具美国黑人民族与美国文化的双重特征,因而它既是独具魅力的黑人女性文学,又是美国文学的一部分。

在这个作家群体中,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自始至终积极地参与了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并在各个阶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她们以美国黑人群体生活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民族历史与种族身份形成了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特色。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杰西·福塞特、内拉·拉森等女性作家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代表,她们在自己的作品中认同自己的民族身份及文化,这是美国黑人文学的第一次高潮;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赖特、埃利森等为代表的美国黑人作家的作品表现了强烈的种族意识,其作品大多体现反抗与斗争这一主题,为美国文坛带来了新鲜血液,美国黑人文学再次迎来了文学创作高潮。

赖特等人成为美国文坛上“抗议小说”的先驱。

七十年代后,美国社会不同的种族可以和谐共处,多元文化逐渐融合,黑人在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为被白人主流社会认可和接受,黑人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为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客观条件,黑人女性文学取得长足进步,美国黑人文学尤其是黑人女性文学迎来创作辉煌时期。

在这一时期,许多优秀的黑人女作家如莫里森、沃克、安吉萝等为人们所熟识。

她们强调“自身的融合”,结合黑人民族的传统与文化,塑造追求平等、自由的黑人女性形像,并直面黑人群体内部的种种矛盾,从而确立了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在美国文坛上的重要地位。

二十世纪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研究

二十世纪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研究
份, 为 美 国 文 学 的发 展 做 出 了 巨大 的 贡 献 。
【 关键 词 ] 美 国黑 人 女性 作 家 ; 文学 ; 爱丽丝 ・ 沃 克; 托 尼・ 莫 里 森
[ 中 图分 类 号 ] I 7 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9— 2 2 3 4 ( 2 0 1 4 ) 0 2— 0 1 0 4— 0 2
( 齐齐哈尔大 学大学英语教研部 。 黑龙江
[ 摘
齐齐哈 尔
1 6 1 0 0 6 )
要] 二 十 世 纪后 期 美 国 文坛 涌现 出 了很 多优 秀 的 黑人 女 作 家 , 虽 然 受的 视 角 , 探 索 并挖 掘 美 国 黑人 社 会 中 的 多种 关 系 , 构 建 出 自身 独 特 的 文 化 身
了 新鲜 血 液 , 美 国黑 人 文 学 再 次 迎 来 了 文 学 创作 高潮 。 赖 特
等 人成 为美 国文 坛 上 “ 抗议小说” 的先 驱 。 七十年代后 , 美 国
等 。它 声 讨 男 性 中 心 主义 传 统 文 化 对 女 性 创 作 的 压抑 , 提倡 种 女权 主义 写 作 方 式 ” ( 朱立元 , P 3 4 2 ) 。
2 0 1 4年 第 2期
理 论 观 察
Th e o r e t i c Ob s e r v a t i o n
No . 2 , 2 0 1 4 S e r i a l No . 9 2
( 总第 9 2期)
●●文学视线
二十世纪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研 究
张 国 华
十年代初期 , 第 三代 黑 人 女性 作 家 的先 驱 艾 丽 丝 ・ 沃 克 在 美

三、 当代 美 国 黑 人 女性 文 学 作 品评 析

美国黑人批评文学概述

美国黑人批评文学概述

美国黑人批评文学概述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摘要: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在20世纪70年代崛起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代西方文学与批评领域的新思潮。

它引入了性别、种族、阶级等共时性话语,并借鉴其它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特色,丰富了女性主义的内涵,不仅推动了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的发展, 也是美国文学批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性别;种族;阶级(一)女性主义运动在历史上经历了很长一段发展、成熟的过程。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薄迦丘、乔叟等人文主义者已开始呼吁家庭婚姻中的“男女平等”。

1729年,英国的克雷弗特(Mary Wollstone Craft)发表了题为《女性权利》的论著。

19世纪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的萌芽。

20世纪初开始了更积极争取男女平等和选举权的运动,被称为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

在这期间也出现了女性主义批评的声音。

以弗吉尼亚·沃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1929)为先声,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49年出版了《第二性》,大大深化了女性主义思想,这对以后的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的女性主义运动进入“第二次浪潮”,主要以反对男性在家庭的统治为核心,强调男女平等,鼓励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工作,实现经济独立。

这个时期的女性运动主要是争取白人妇女的权利,白人女性主义者成为所有女性的代言人,她们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观点普适化,而忽略了黑人女性和其它第三世界女性的差异性。

莫汉蒂在《在西方注视下:女性主义学术研究与殖民话语》一书中指出,西方女性主义者在提到“妇女”这个范畴时,不约而同的把它看作一个先验的、统一的、有一致利益和欲望的整体,而有意忽略它内部包含阶级、种族、文化等差异。

美国的白人妇女很难将黑人妇女视为平等的姐妹,甚至很难视她们为女人,这就导致了白人女权主义者不可能真正站在黑人妇女的立场上为她们谋求福利。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文化身份批评研究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文化身份批评研究

第34卷第1期Vol.34N o.1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14年1月20日Jan.20201320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4.01.010所谓“文化身份”是指某一特定族群其整体的价值观、道德品行的凝聚,并被外界所认同,它是一个民族思想意识的苏醒,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在其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历史积淀。

“文化身份”问题探讨建立在一定的民族文化基础之上,有了良好的民族文化才能为其身份发展提供条件。

在研究文化身份问题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某一民族如何在非本族环境中保证自身文化有一席之地,不被忽视。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文化身份就是衡量某一群体或民族的根本标志,它象征一个群体的根本特点。

在当今多元的价值观社会中,保持本民族或种族的文化身份是十分必要的。

显然,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各类文化特点,因此,对于文化身份问题的探讨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每个部分。

尤其在多民族社会中,人们对于文化身份问题更加重视。

在美国,“困扰少数族裔美国人的一个历史性的集体经历即文化身份的认同。

文化身份既是一个族群和个体支撑性的内核,又作为一个种族精神领域里的鲜明标识而存在,所以,一些身份认同与身份定位如我究竟是谁、是什么,我的归属在哪里等问题一直是少数族裔女性文本关注的焦点。

”[1]黑人女性作家的作品会很自然地同当代美国种族和女权问题相联系。

文化身份批评使黑人女性作家与作品重新被挖掘和解读。

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学界开始对传统的美国文学中的种族、性别、身份问题进行了反思。

一、在不断探索中提升黑人女性文学的地位事实上,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一直致力于探索黑人女性在美国的境遇和身份处境,黑人解放进程经历了早期的黑人争取自由和权利阶段;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开始为他们的人格和身份独立而奋斗。

爱丽丝沃克、托尼莫里森、玛雅安吉罗和佐拉尼尔霍斯顿等黑人女作家的代表作品皆获得了学界的高度肯定,这些黑人女性作家在寻求和构建黑人女性文化身份,并在不断探索中寻找方法以提升黑人女性文学的地位,改变以往被排挤、被忽略的情形。

当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当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2003年12月学术交流Dec.,2003总第117期第12期Academic Exchange Serial No.117No.12当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修树新(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要]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

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批评家。

芭芭拉・史密斯、奥吉・劳德、爱丽斯・沃克、芭芭拉・克里斯汀等代表人物各自从不同的侧重点阐发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理论和方法。

她们的理论、观点体现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两大任务———寻找、建构一个内涵丰富的黑人女性文学传统;考察并消除文学作品中有关黑人女性气质和黑人女性神话中的女性形象的刻板模式。

[关键词]当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0312-0165-0320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异军突起,成为评论界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和英美派、法国派并驾齐驱。

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崛起有着必然的历史原因。

首先,黑人妇女遭受着双重压迫,即来自白人世界的种族歧视和黑人世界的男性压迫。

出于这种特殊体验而写出的黑人文学作品必然和白人女性及男性的作品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其次,在男权中心社会中,黑人女性文学一直被忽视、曲解或视为异端。

直到20世纪70年代,黑人女性形象在评论中仍被歪曲、排斥;甚至到了70年代末期,各类版本的文选选集要么对黑人女作家的作品闭口不谈,要么就对像佐拉・尼尔・赫斯顿(Z ora Neale Hur2 ston这样的黑人女性文学史上重要的先驱轻描淡写,几笔带过。

即使大多数当代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对黑人女性作品的关注也不够。

“由于黑人女批评家和作家意识到白人男性和女性,黑人男性都在将自己的经验作为标准而视黑人妇女的经验为异端,这就促成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诞生。

”[1](P3561974年在美国文学界发生了两大标志性的事件。

美国黑人文学初探

美国黑人文学初探

在黑
,
人 文 学发展 中是 一 个新 的突破
哈莱姆文 艺复兴 运 动 是第 一 次 由美 国 黑 人 白 己主 动掀 起 沉一 场 文 学 运 动
们 的 作 品反 映 了 美 国 黑 人 的悲 惨处 境

,
总 的说米

,
揭露 了 广 泛存在 的种 族 歧 视 问题 和 对 种 族 平 等 的 渴
,


休斯
朗斯顿 的 文 艺 思 想 和 文 体 方 面 在 文 学 上 造
就了
;
批黑人 作家
,
,
但 他并 没有 得 到美 国 全 社会 的承 认
,
,
在 美 国本土 的读 者
,
,
尤其 是 自人 读
,
音 扛 公目 中
至 今 地 位 也不 是很 高的
除 了 社会 原 因 外
,
人 们 也不得 不 承 认在文 学 艺术 上
他 的 作 品 通过 黑 人 题
从 而 削 弱 了 作 品 的战
,
材来揭 示 种族 的普 遍 问题 斗性 的杜 波依 斯 作品《


但 是他 努力 迎合 白人编 辑

取悦 白人读 者
反映 了 黑人 知 识分 子当 时 的 思 想 倾 向 威廉
(D

u
在 当时诸 多 的 黑 人 作家 中
1 8 6 8一 1 9 6 3 )
望 黑 人 作家 的作 品 也 摆脱 了 内容上 低声 下 气 与 形式 上 的单 调 模仿 以强 烈的 异 国情 调 引人 瞩 } 1在 语言 交 际 中所采 用 的热情
, ,
奔 放 的不 同 韵律
。 。

美国黑人文学中女性身份认知与抗争

美国黑人文学中女性身份认知与抗争

美国黑人文学中女性身份认知与抗争摘要:作为身受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双重压迫的特殊群体,美国黑人女性的身份认知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

黑人女性作家显示出惊人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塑造了一系列光辉动人的形象,反抗种族及男权社会强加给她们的不公共形象,在完成黑人女性文化身份认证的同时,也以自己的创作为黑人文学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美国黑人女性身份Abstract: As the community which has long-been-oppressed by racialism and sexism, Afro-American female has been through a long road full of hardship on their way of ego-identification. Female Afro-American writers created countless glorious Afro-American women with tremendous courage and strong wills, fighting against the unfairness given by the racial and sexist society. They fulfilled their destiny of ego-identification, meanwhile giving magnificent, beautiful colors to the Afro-American literature.Key words: Afro-American, Females, Identity身份问题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其文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这种身份并非由血统决定,而是社会与文化作用的结果。

被迫从非洲迁徙到美国、被割裂了与自身文化环境的联系后又被嫁接到西方文化的土壤中来,在社会生活中又一再被拒绝、被排斥――这一独特的历史和现实处境决定了身份问题对于非洲裔美国黑人来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及评论研究

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及评论研究

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及评论研究/h1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英语论文英美文学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及评论研究前言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主要是在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中逐渐发展生成,这种文学主义打破了美国黑人女性无法参与文学及文学创作的传统,为美国女性文学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以黑人女性作家和黑人女性意识为文学的根本,将黑人女性作为文学的主要内容,对黑人女性的发展进行展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文学发展观念及文学发展视角,已经成为世界文学文化中的瑰宝。

1.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 1.1文学诞生之自我画像17世纪的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主要是将非洲的民间歌谣、民间故事和当前的女性状况为蓝本,对非洲女性被贩卖、被奴役的状况进行“复述”。

这种“复述”只具有初步的文学主义灵魂,但整体上较为空洞,不能真正称得上是文学作品。

该时期的初级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主要是通过歌谣、圣歌等对黑人群体的内心状况进行剖析,达到对黑人群体的鼓舞和安抚。

18世纪40年代,美国黑人女性口头文学逐渐向书面文学转变,逐渐形成基本的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体系。

该时期的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主要是以诗歌和女奴的自述体小说为基础,对女奴的形象和地位进行纠正。

该时期的代表作为露西·特力的《监狱斗争》。

《监狱斗争》主要描述了印第安人对白人居住地袭击的场面,这部作品开启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的新纪元,成为最早收录到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诗歌作品。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促进了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

与此同时,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理论上也促进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

西方女权运动不断地开展促进了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形成。

顺应了历史的发展,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了,正是在这过程中,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经过了由萌发到发展最后到繁荣的过程。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础是建立在以白人男性主流文学与批评和以中产阶级白人女性为主的女性主义批评之上的,种族、性别、阶级及历史与文化压迫是它所批评的范畴。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以特有的视域和启发性的文学研究引领了美国文学领域的新思想和新理论。

在持续的发展和实践中,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形成特殊的言说方式并使人们的认知模式与思维方式彻底被改变,从而有利于人们认识与探究边缘文学与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并对第三世界女性文学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定义“黑人女性主义”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纽约,时间为1973年8月15日。

由创始人之一的玛格丽特斯洛恩同爱莲诺霍尔姆斯诺顿共同宣布“国家黑人女性主义组织”成立。

“黑人女性主义”这一术语即便早已应用广泛,但因为它的含义充满矛盾且有多种解释,因此仅被少数学者给予界定。

在给黑人女性主义定义的时候许多批评者需要选用不同标准。

如麦克道威尔认为“黑人女性主义是指从政治角度分析黑人女性作家作品的黑人女性批评家们”。

目前的文学批评家普遍认为“黑人女性主义者”是指特定的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非洲裔美国女性。

美国著名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芭芭拉史密斯和贝尔胡克斯也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提出了对黑人女性主义这一概念进行明确定义的主张。

当前,被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黑人女性主义”指黑人女性主义者提出的观点与主张;“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指用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研究方法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历史发展20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的兴起促进了当代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迅速发展。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研究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研究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研究作者:赵春花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8期摘要: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在20世纪末期崛起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今美国最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之一。

黑人妇女长期处于被迫沉默的状态,她们的作品不是被抹煞,就是被误读。

要改变这一状态,只有发展一种针对黑人女作家的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对美国黑人文学的流变和美国黑人文学与批评的研究,旨在说明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很长时间里被排斥在以男性文学为中心的所谓主流文学之外,一直处于弱势话语的地位。

关键词:黑人女性文学;黑人女性文学批评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057-02一、美国黑人文学的流变美国黑人文学由黑人作家创作,而且和黑人的悲惨经历有关,所以它不同于其他文学流派。

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史实际上是美国黑人向整个白人世界呼吁,寻求帮助、接纳、认可和尊重的历史。

道格拉斯的自传向白人社会发出了求救的信号,华盛顿的演讲表达了黑人向白人社会靠拢的愿望,理查德.赖特的故事描述了黑人争取白人社会接纳的努力,拉尔夫.艾里森的独白乃是黑人未得到白人社会认可后义愤,托尼.莫里森的小说道出了黑人妇女捍卫尊严、赢得白人尊重的心声。

美国黑人文学记录了美国黑人不卑不亢、自强不息地挤入白人社会的奋发精神。

黑人文学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历史。

总的来说,黑人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早期的黑人文学;19世纪上半期的黑人文学;南北战争时期的黑人文学;黑人文艺复兴(1920s);二战后的黑人文学。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有密切的联系。

黑人文学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是深受社会现实和政治背景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黑人的心声以及当时黑人所处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

二、美国黑人文学与批评黑人文学作品的一个极其重要主题是贯穿在作品中那种强烈的反种族压迫、反种族歧视的呐喊。

这一主题从起源时期的作品开始,历经二百多年,直至今日,一直是黑人文学作品的中心话题。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模式和潮流的西方女性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理论热”进入中国。

并在之后的二三十年里,被深深地植入中国当今文艺理论批评的话语体系中并逐渐成形。

近来,国内批评界对美国黑人文学作家的关注日益加剧。

同时,也有少量研究黑人女性主义特征文学作品的文章见诸报刊。

但是这些作品仍然停留在“经典女性主义”层面上,大多把作品与作者的生物身份——女性联系在一起,强调其与男权对抗中的女性之主体性,并以此对黑人女性作家及其作品进行“女性主义”分析。

然而,如果仅仅把黑人女性主义作品归为简单地与男权对抗的问题,就大大忽略了其在反对性别歧视的同时,也在挑战着其所归属的西方主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黑人女性作家在其创作中往往强调的是其作为女性身份的复杂性与多重性,她们反感并拒绝使用所谓的西方白人女性主义话语来表述自己的经验。

对她们而言,一个女人的社会身份不仅仅是女人,她还隶属于某个阶级,来自于某个民族,并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

继而在种族、文化、阶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于性别经验中进行探索,并在其作品中得以体现。

这种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领域中引入种族加性别的新式理念,为我们研究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现状,从而为国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本土化提供借鉴。

本文概要介绍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史并分析其对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可或缺的贡献。

一20世纪60年代,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深入和发展,这场为女性谋求平等和权利的斗争成为了中产阶级白人女性的护身符,她们在建立“姐妹共同体”(sisterhood)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黑人女性或其他少数裔女性在种族、信仰等等上的差异。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文学史上陆续出现了获得普利策、诺贝尔文学奖等重要奖项的黑人女性作家,如沃克、莫里森等。

但是,这些日益取得的巨大成功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所主控的批评界的境遇却经历着忽视、贬低、指摘甚至谩骂,即便在当时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世界中也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或一席之地。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主题特征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主题特征

2442019年13期总第453期ENGLISH ON CAMPUS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主题特征文/李玉珠【摘要】在20世纪之前,美国的黑人文学作品大多数男性作家写成的,很少有女性作家写作,所以在作品中,人物也多以男性为主,以女性作为主角的作品所占的比重并不大。

又由于美国以白种人为主,所以白人作家相对较多,就此而推,有关黑人女性的文学作品相对较少,黑人女性群体一直没有被人们群了解。

然而到了20世纪,一大批黑人女性作家涌现在文学舞台之上,这批优秀的黑人女性作家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不同形象的黑人女性,将那时黑人女性的生活状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促进了女性的觉醒,让世人对黑人女性这个群体更加了解,并且熟悉了非洲文化。

本文主要分析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主题特征。

【关键词】美国黑人;黑人女性文学;主题特征;题材【作者简介】李玉珠,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

这部由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创作的小说,完美的将黑人女性的特点和优点展示在了世人面前,还继承了黑人的传统文化。

3.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精神信仰中选取题材。

美国黑人群体其实有很多来自不同部落,因为部落不同,所以他们的信仰其实也有所不同,但是核心内容大致是一样的,比如有信仰的黑人群体相信上帝和祖先。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这种信仰重新被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所运用起来,她们敏感的意识到了精神信仰,将其与文化结合,运用到小说创作之中,既能对黑人群体传统文化进行解说,又为黑人女性带来了精神力量。

总之,这种精神信仰方面的选材,不仅将黑人文化的影响力提升起来了,而且还与黑人产生了共鸣,提升了种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信仰经常体现在黑人作家的文学作品中,比如,他们会将大炉灶作为聚会、洗礼和祭祀的地方,这种地方在黑人女性文学作品中也有体现。

并且在她们的文学作品中,处处体现着群体的力量,大多数黑人认为,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群体大于个人。

二、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主题选取的意义在二十世纪前,由于文化和历史的不同,黑人们的传统文化曾经被不理解。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创作主题分析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创作主题分析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创作主题分析作者:罗禄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第03期内容摘要: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作为少数族裔体系的重要内容与边缘文化的延续,不仅承接了以往黑人文学对种族歧视的批判,又从独特视角挖掘黑人社会内部的性别歧视,构建基于黑人女性身份和种族文化的文学创作话语中心,改变了黑人女性边缘创作的局面,推动了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创新发展。

本文就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创作主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创作主题一.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概述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作为边缘文化的延续,与男性文学主义共同构成了黑人文学的殿堂。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在20实际60年代得以兴起,莫里森、安吉罗、马歇尔、乔瓦尼等人佳作跌出,掀起了美国文坛上的一股新黑色浪潮。

从小说创作的层面来说,与传统的男性作家相比,当代黑人女性作家不再停留于控诉美国社会对黑人的种族歧视,而是从女性的独特视角来反应黑人女性争取妇女平等权利的斗争,不仅抨击种族歧视,同时也对性别歧视加以揭露[1]。

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为美国女性主义批评界开启了全新的天地,如艾丽丝·沃克和托尼·莫里森等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揭示黑人女性实现自我、追求平等的心路历程,展现出强烈的反种族和性别歧视的思想,致力于构建族群文化身份。

由于历史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女性基本被排挤在外,社会地位卑微,逐渐失去话语能力,特别是黑人女性,遭受性别歧视的同时也承受着外界的种族歧视,在社会生活中处于权利边缘。

因此黑人女性在边缘写作中,通过对生命的真切体验,始终坚持移植和传播民族精神,为美国文学注入了新鲜的动力,使其更为完善,更好地体现出对女性生存空间问题的探索。

二.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创作主题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试图反对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构建本民族的文化身份;同时黑人女性作家也期望构建与白人平等的政治文化身份,提高本民族的社会地位。

身份自我建构: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历程

身份自我建构: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历程

鉴赏身份自我建构: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历程刘志宇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早在其诞生之日开始就被排斥在男性文学主流之外,长期处于一种弱势的话语地位。

从其发展历程可以管窥到当时美国黑人女作家所面临的双重困境: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这双重压迫下屹立不倒,经受住了十分困苦的磨难,最终在美国文学园地里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女性意识;身份建构自我画像的萌生阶段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产生于17世纪初期,此时的作品以非洲民间歌谣、民间故事和当时女性的生存状况为素材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展现出了当时黑人女性内心的压抑情感。

这时期的文学作品发挥了符合当时需要的社会功能,因为广大黑人女性可以借此来安慰受伤的身体与心灵。

到了18世纪40年代初期,真正意义上的美国黑人女性纸质文学诞生了。

最早是以诗歌和女性自传体小说为主要题材。

最早被收录的黑人女性作品是路西特丽在1764年创作的诗歌集《监狱斗争》,它主要讲述了白人聚集地遭受美洲印第安人袭击的情景,在社会中引起了较大反响。

到了19世纪,随着废奴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以陈述客观事实为主要内容,描绘美国黑人女性悲惨生活的黑人自传体文学,有人称之为“黑人自述录”。

在此阶段,广大黑人女性作品对自身的悲惨遭遇进行了真实客观的描写,为读者还原了一幅真实的生活经历自画像。

但在这一时期,她们还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大多数人还是处于忍受不公待遇的阶段。

从其作品可以看出,广大美国黑人女性的自我身份还没有建立,或者可以说还处于比较早期的萌生阶段。

自我找寻的复兴阶段在美国内战期间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此步入了发展新时期。

但是奴隶制只是在法律层面得到了废除,在现实生活中美国黑人还是处于一种被压迫的遭受种族歧视大环境中。

到了19世纪末期,美国南方的种族关系恶化加速,许多黑人族群开始迁移到北方生活。

这批人后来成为了具有自我独立意识的自由人,逐渐融入了美国都市社会生活之中。

白人世界中的黑人女性成长历程

白人世界中的黑人女性成长历程

白人世界中的黑人女性成长历程【摘要】:《最蓝的眼睛》和《紫颜色》均出自非裔美国女作家之手。

尽管两部作品所描写的人物与故事情节不同,但是两部作品有很多相似性。

本文尝试从三个角度:白人世界的黑人审美观,父母对女儿的教育及影响,黑人女性间的姐妹情谊来列举两部作品的相似点,得出非裔女性在美国白人文化的冲击下已迷失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融入社会的主流生活。

【关键词】:相似性黑人女性姐妹情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民权运动的影响下,妇女解放运动曾有过高潮。

但是那场运动的主体是白人女性,目的是争取家庭内外一切平等,不做“超级妇女”,即在外工作同时又操持家务的女性。

然而当时美国黑人女性的境遇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她们长期遭受着来自三个方面的压迫:首先,作为黑人,她们遭受着种族歧视;作为穷人,她们遭受着阶级压迫;作为女人,她们还遭受着男性的压迫。

作为黑人女性作家的托尼?莫里森与艾丽丝?沃克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先后于1970年和1982年先后发表了小说《最蓝的眼睛》和《紫颜色》。

两部小说虽出自不同的年代,但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都反映了黑人女性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氛围中的种种遭遇与困境。

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取材于作者童年时代的一位女友,她的这位女友极度厌恶自己的种族身份,整天向上帝乞求赐给她一双像白人姑娘那样漂亮的蓝眼睛,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她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佩克拉的11岁黑人小女孩由于个人身份得不到外界接受和承认,而渴望有一双蓝眼睛的悲惨故事。

她被自己的父亲强奸,并生下了一名死婴,最终她被逼疯——她感觉自己拥有了一双湛蓝色的眼睛。

艾丽丝·沃克在《紫颜色》中通过书信的方式刻画了西丽这样一个从忍气吞声的黑人女孩成长为自强自立的黑人女性形象。

小说集中描写了西丽的一生,她把自己的无奈首先写给上帝,然后写给作为传教士去往非洲的妹妹耐蒂。

最新-黑人女性文学创作 精品

最新-黑人女性文学创作 精品

黑人女性文学创作一、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的生存以及文学创作环境在美国,尤其是在20世纪以前,黑人女性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同样,在美国文坛上黑人女作家是不被承认的,黑人女作家长期处在文学创作的边缘。

甚至有人认为在这一时期黑人女性文学是不存在的。

而白人女作家是被文坛以及社会所接受的,比如斯托夫人、玛格丽特?富勒是家喻户晓的名字。

一些黑人女性作家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文学创作,但是她们认为自己只是在写作,却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作家。

这种非职业化的写作,也对她们的文学作品被认可造成了阻碍。

作为一名黑人女作家,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也是她们文学创作要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障碍。

在美国文坛评论界一些评论家对黑人女作家以及她们的作品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偏见,并且在这些评论家中不仅包括白人同行,也包括一些黑人男性评论家。

但是黑人女作家的作品不如同为黑人的男性作家的作品受重视。

原因有两个第一,在美国文坛有两种文学批评主流一是白人文学批评包括以白人男性为主流的文学批评和以白人上层社会女性为主的女性文学批评为主导。

这些批评家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比如身份、种族。

他们也就无法正确客观的讨论分析黑人女作家的作品,更有甚者他们连讨论黑人女作家文学作品的意愿和企图都没有。

二是黑人女作家的作品更倾向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强调女性主体意识,他们不愿屈服于现实生活中的大男子主义,而文坛的批评又大部分以男性为主流,评论家对她们文学作品的评价自然也不是很高。

三是黑人女权运动发展的缓慢,同样制约了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

美国黑人女作家由于自己的黑人身份与女性身份,深受社会各种不平等待遇。

社会上的一些出版商,对黑人女作家态度很不友好。

种族歧视制度限制了黑人女性受教育和实现自我的机会。

黑人女作家在艰难的条件下进行文学创作,很难摆脱自身所处的社会和文学环境的影响。

黑人女性文学要想有所发展,就必须提高黑人女性的社会地位。

20世纪末期妇女解放运动和民权运动的发展,使美国黑人妇女地位有所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