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考研习题及答案(大全) (1)

合集下载

考研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六艺”教育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礼B. 乐C. 射D. 书E. 数2.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开始实行?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E. 明朝3. 以下哪位不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A. 蔡元培B. 张伯苓C. 胡适D. 梁启超E. 鲁迅4. “五四运动”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提倡白话文B. 强调科学与民主C.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D. 所有以上选项E. 无影响5. 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全国性的教育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A. 1949年B. 1950年C. 1951年D. 1952年E. 1953年##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描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改革措施。

##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推动作用。

2.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体制的变革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E(数学)2. B(唐朝)3. E(鲁迅)4. D(所有以上选项)5. B(1950年)### 二、简答题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隋唐,终于清朝末年。

其主要特点包括:考试选拔、公平竞争、文官制度等。

科举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社会流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同时也为后世教育制度提供了借鉴。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改革措施包括: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推广普及教育;改革旧的教育体系,建立新的教育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

### 三、论述题1.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推动了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封建礼教,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的科举制度影响最为深远?A. 春秋战国时期B. 唐代C. 宋代D. 清朝答案:C. 宋代2. 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A. 名教B. 官教C. 儒教D. 法教答案:C. 儒教3. 古代中国文人雅士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接受教育?A. 私塾B. 儒家学堂C. 宫廷教育D. 藏书阁答案:A. 私塾4. 《高等学校法》是哪年出台的?A. 1901年B. 1912年C. 1949年D. 1978年答案:C. 1949年5.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下列哪所大学是第一所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现代大学?A. 北京大学B. 清华大学C. 复旦大学D. 上海交通大学答案:C. 复旦大学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1. √ 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2. ×科举制度始于唐代,结束于明朝。

3. √ 清朝时期,官方对基础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4. √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5.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教育进入了停滞状态。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

答: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经过宋代的大力推行,成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省试和殿试三个阶段,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儒家经典、文学诗词和策论等。

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1905年废止。

2. 请简要阐述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

首先,教育被列为国家的基本建设之一,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和普及教育,实现了初等教育全面普及。

其次,在高等教育方面,逐步建立起以大学为核心的独立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此外,还进行了教育思想的解放,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行素质教育。

3. 请探讨中国教育史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答:中国教育史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教育史(真题)

中国教育史(真题)

1.3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一、选择题1.根据传说,中国古代五帝时出现的学校是()。

A.庠B.序C.成均D.校〖答案〗C查看答案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物界B.模仿C.生产劳动D.动物本能〖答案〗C查看答案3.原始社会时期,开始出现了养老和教学兼行的机构(),这种机构是学校的萌芽。

A.庠B.序C.成均D.校〖答案〗A查看答案4.氏族公社时期,主要的教育活动不包括()。

A.生产劳动的教育B.生活习俗的教育C.体格和军事训练D.六艺教育〖答案〗D查看答案5.原始社会的教育,以氏族公社阶段的教育为代表。

关于该时期教育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B.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C.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D.男女教育还没有区别〖答案〗D查看答案6.氏族公社末期,()成为教育的基本内容。

A.礼乐之教B.军事教育C.劳动教育D.宗教教育〖答案〗B查看答案7.氏族公社末期,()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

A.仁B.义C.孝D.信〖答案〗C查看答案二、辨析题原始社会末期,教育逐渐分化为培养劳心者的专门教育和教化劳力者的社会教育两种类型。

答:此观点正确。

原因具体分析如下:(1)氏族公社末期,氏族首领的民主推选转变为世袭,形成最初的部落显贵。

这些显贵把权力和财富集中在手里,不断增强其特权,逐渐垄断了文化教育。

(2)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存在,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转为劳心者成为可能。

从政治需要来看,伴随军事民主制向君主制的逐步转化,培养劳心者成为官吏的需求与日俱增。

(3)适应社会劳心与劳力分工的需要,教育也逐渐分化为培养劳心者的专门教育和教化劳力者的社会教育两种类型,前者是教胄子,后者是教百姓。

两者都是施教,然而,一是专门教育,一是社会教育,教育的目的、内容都不相同。

对不同等级实施的教育,势必造成它们朝不同的方向发展。

教育的早期分化,还使教育设施开始呈现出等级差别。

中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打印

中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打印

中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第一篇中国古代教育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一、选择题1.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阶级性B.有组织性C.有等级性D.无目的性2.我国教育萌芽于()A.原始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中期C.原始社会末期D.奴隶社会3.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4.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学校的形态()A.辟雍B.瞽宗C.序D.庠5.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A.大学和小学B.国学和乡学C.官学和私学D.上学和下学6.对“辟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西周国学中的大学B.是西周国学中的小学C.是西周的乡学D.是西周的一种私学7.西周时期诸侯所设的大学称为()A.辟雍B.泮宫C.瞽宗D.庠8.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B.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D.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二、简答题1.简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

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和传统思想的奠基一、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B.奴隶制的解体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2.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A.道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道家和墨家D.儒家和墨家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

()A.楚国B.燕国C.齐国D.秦国4.对稷下学宫的性质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由官方出资兴办的官学B.以私人讲学为主,因而是私学性质C.是在一种学术交流机构,而非学校的性质D.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5.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A.利B.仁C.德D.信6.“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对的概括。

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含答案解析)

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含答案解析)

1.(2016年教育学统考)在文献记载中的中国古代学校,与乐教最为相关的是( )。

(A)庠(B)成均(C)序(D)泮宫2.(2014年教育学311)中国近代最早以半工半读形式有计划地培养生产和技术骨干的学校是( )。

(A)福建船政学堂(B)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C)北洋大学(D)南洋公学3.(2012年教育学统考)黄炎培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其基本要求是( )。

(A)“博爱互助”(B)“谋生济人”(C)“敬业乐群”(D)“爱国崇实”名词解释题---为题目类型4.(2017年天津大学、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苏湖教法。

5.(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壬戌学制。

简答题---为题目类型6.(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简述学记的教学思想以及历史地位。

7.(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333)简述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异同。

8.(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632)简述明朝书院兴起的原因。

9.(2013年福建师范大学)评述梁肩超的教育思想及特点。

10.(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简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1.(2016年教育学统考)在文献记载中的中国古代学校,与乐教最为相关的是( )。

(A)庠(B)成均(C)序(D)泮宫【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原始社会:五帝时期的乐教机构——成均。

2.(2014年教育学311)中国近代最早以半工半读形式有计划地培养生产和技术骨干的学校是( )。

(A)福建船政学堂(B)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C)北洋大学(D)南洋公学【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政学堂。

在沈葆祯的苦心孤诣下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船政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中坚。

福建船政学堂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地将设厂造船和培养人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此本题选A。

3.(2012年教育学统考)黄炎培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其基本要求是( )。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辨析题 3. 简答题 4. 分析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 )。

(2008年)A.都学B.乡学C.国学D.官学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西周教育制度的掌握情况。

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总称为国学;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总称为乡学。

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中国教育史2.“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地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

(2010年)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教育起源说。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在其所著的《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从生物学的角度认为,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产生的基础,提出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在其所著《原始部落及其最简单形式的教育》一书中,对“生物起源说”进行批判,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产生的基础,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苏联的教育研究者对前两种教育起源说进行批判,他们依据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等著作,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提出了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因此,本题选B。

知识模块:中国教育史3.西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儿童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其最初阶段更为注重( )。

(2012年)A.学习计数和练习写字B.训练基本的生活技能C.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D.养成端正的道德品行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西周教育制度的熟悉程度。

西周时期,贵族子弟的训练过程,先经过家庭教育,然后才进行学校教育。

教育学考研真题中国教育史选择题

教育学考研真题中国教育史选择题

07年考研10 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叉要有—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这条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答案】D11.“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A,孔子 B.孟子C.荀子D.庄子【答案】B12.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A.分斋教学B.自由讲学C.注重考试D.藏书读书【答案】B13.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A.识字为主B.读书为主C.学事为主D.穷理为主【答案】C14.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A.京师同文馆B.湖南时务学堂C.福建船政学堂D.⒈海广方言馆【答案】A15.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A.政治家B.学术人才C.新国民D.实业人才【答案】C16.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法定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笞案】A17.“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体现了蔡元培主张A.教育独立B.教授治校C.思想自由D.文理沟通【答案】C18.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A.国民教育第一B.群众教育第一C.干部教育第一D.儿童教育第一【答案】C19.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著名大学西迁并进行合并。

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A,浙江大学 B.复旦大学C.天津大学D南开大学【答案】D20 集中体现我国新文化运动民主追求的教育思潮是A.平民教育思潮 B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C.科学教育思潮D.职业教育思潮【答案】A08年考研11.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

A.都学B.乡学C.国学D.官学12.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A.“达其辞”B.“口欲言而未能之貌”C.“开其意”D.“心求通而未得之意”13.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出对知识要坚持“效验”“有证”、对师长要敢于质疑问难的教育家是()。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1、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

5、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辨析题 3. 简答题 4. 分析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起源于人类( )的需要。

A.社会生活B.身心发展C.参与社会生活和身心发展D.人际交往正确答案:C解析:教育不仅是社会一切实践活动的需要,而且是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

生产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

人类自身的生产一方面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另一方面又必须以教育为条件。

人类参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经验、知识技能、生活范围等,并不是先天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获得的。

人类的生存发展不仅有物质的需要,而且还有精神的需要。

年青一代如果不经历人类社会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过程,如果没有年长者对自己的影响、传授、教育,就难以适应人类群体的正常生活.社会也将停滞不前。

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中国教育史2.据载,五帝时期,具有萌芽状态的学校是( )。

A.庠B.成均C.成均和庠D.氏族公社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状况的理解程度。

“成均”和“庠”都是原始社会末期开展多种活动的机构,它们虽然还不是正式的学校,但已开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为以后专门教育机构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中国教育史3.夏时,( )既是典型的教育场所,又是一种武备学校。

A.序B.庠C.成均D.射正确答案:A解析:关于夏代学校的设置,古籍中有些记载。

《古今图书集成.学校部》:“夏后氏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

”这些古籍都提到夏代有“序”这种学校,“序者,射也”。

序是教射的场所。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中国教育史4.与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史字的开始的是( )。

A.籀文B.甲骨文C.铭文D.石鼓文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商时期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理解识记状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总题数:31,分数:62.00)1.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 )。

(2008年)(分数:2.00)A.都学B.乡学C.国学√D.官学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西周教育制度的掌握情况。

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总称为国学;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总称为乡学。

因此,本题选C。

2.“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地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

(2010年) (分数:2.00)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教育起源说。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在其所著的《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从生物学的角度认为,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产生的基础,提出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在其所著《原始部落及其最简单形式的教育》一书中,对“生物起源说”进行批判,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产生的基础,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苏联的教育研究者对前两种教育起源说进行批判,他们依据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等著作,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提出了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因此,本题选B。

3.西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儿童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其最初阶段更为注重( )。

(2012年)(分数:2.00)A.学习计数和练习写字B.训练基本的生活技能√C.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D.养成端正的道德品行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西周教育制度的熟悉程度。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最早设立的学校是:A. 太学B. 国子监C. 书院D. 私塾答案:A2. 孔子提倡的教育思想是:A. 因材施教B. 有教无类C. 学而优则仕D. 以上都是答案:D3. 科举制度起源于:A. 汉朝B. 隋唐C. 宋朝D. 元朝答案:B4. 明清时期的教育制度中,最高学府是:A. 国子监B. 太学C. 书院D. 府学答案:A5. 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答案:B6.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于:A. 1949年B. 1950年C. 1951年D. 1952年答案:B7. 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是:A. 应试教育B. 素质教育C. 职业教育D. 终身教育答案:B8. 21世纪初,中国教育的重点是:A.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B. 发展高等教育C. 提高教育质量D. 促进教育公平答案:D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A.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B. 提高国民素质C. 促进经济发展D. 传承文化答案:A10. 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 课程改革B. 考试制度改革C. 教师教育改革D.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包括:A. 重视道德教育B. 强调经典学习C. 重视实践能力D. 重视师生关系答案:ABD2. 科举制度的主要影响有:A. 促进了社会流动B. 强化了儒家思想C. 限制了科技发展D. 削弱了地方势力答案:ABD3. 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A. 废除科举制度B. 建立新式学堂C. 推广白话文D. 实施义务教育答案:ABC4.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包括:A. 普及基础教育B. 建立高等教育体系C. 实施素质教育D. 推动教育公平答案:ABCD5. 当前中国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A.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B. 应试教育倾向严重C.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D. 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打印

中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打印

中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第一篇中国古代教育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一、选择题1.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阶级性B.有组织性C.有等级性D.无目的性2.我国教育萌芽于()A.原始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中期C.原始社会末期D.奴隶社会3.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4.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学校的形态()A.辟雍B.瞽宗C.序D.庠5.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A.大学和小学B.国学和乡学C.官学和私学D.上学和下学6.对“辟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西周国学中的大学B.是西周国学中的小学C.是西周的乡学D.是西周的一种私学7.西周时期诸侯所设的大学称为()A.辟雍B.泮宫C.瞽宗D.庠8.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B.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D.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二、简答题1.简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

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和传统思想的奠基一、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B.奴隶制的解体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2.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A.道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道家和墨家D.儒家和墨家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

()A.楚国B.燕国C.齐国D.秦国4.对稷下学宫的性质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由官方出资兴办的官学B.以私人讲学为主,因而是私学性质C.是在一种学术交流机构,而非学校的性质D.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5.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A.利B.仁C.德D.信6.“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对的概括。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附答案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附答案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一、单选题1.(2010年教育学统考)国子学始立于( )。

(A)西晋(B)东晋(C)南朝(D)北朝2.(2015年教育学统考)唐代中央官学体系中实施儒学教育的学校主要为( )。

(A)国子学,太学,四门学(B)国子学,太学,中书学(C)太学,四门学,中书学(D)国子学,四门学,中书学3.(2013年教育学统考)广文馆的设立表明唐代政府( )。

(A)重视来唐留学生的教育(B)加强教育的等级性(C)重视科举考试(D)加强博通人才的培养4.(2014年教育学311)中国近代最早以半工半读形式有计划地培养生产和技术骨干的学校是( )。

(A)福建船政学堂(B)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C)北洋大学(D)南洋公学5.(2010年教育学统考)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 )。

(A)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B)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C)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D)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6.(2011年教育学统考)192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接受蔡元培等人的提案,试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以实现教育行政机构的( )。

(A)科学化(B)集权化(C)学术化(D)法制化7.(2012年教育学统考)黄炎培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其基本要求是( )。

(A)“博爱互助”(B)“谋生济人”(C)“敬业乐群”(D)“爱国崇实”8.(2016年教育学统考)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

20世纪20年代后,他将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 )。

(A)使动手的去读书(B)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C)联络沟通各界(D)为个人谋生9.(2012年教育学统考)陶行知创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

(A)解决普及教育的师资问题(B)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C)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D)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二、简答题10.(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综合)简述孔丘的教学思想。

中国教育史习题(真已含答案)

中国教育史习题(真已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1.六艺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

2.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

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3.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基本主张(2 分),其内涵是指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不论贫富、贵贱和国别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有助于教育的普及(2 分)。

4.《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1 分),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2 分),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1 分)。

5.三纲领、八条目这是南宋朱熹归纳出来的《大学》中所提出的关于大学教育的纲领和目标。

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体现了儒家修已治人的理想目标。

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

实际上前五条都是修身的原则措施,后三条是修身的扩展和递进,先到国家,再到国,再到整个世界。

6.《大学》《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 。

7.稷下学官是战国时期齐国创办的高等学府,因设在齐国稷下而名。

是当时文化教育的中心,也是百家争鸣的中心,对我国文化教育和学术思想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8.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由于不同阶级利益的驱使和学术资料源流的不同,形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中国教育史题库附参考答案-全(1)1111

中国教育史题库附参考答案-全(1)1111

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就起源于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社会生活和群体生产劳动的需要,起源于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

2.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是与社会生活需要相应的,教育的基本方式为言传与身教,这两方面通常是相辅而行。

3.原始公社时期主要的教育活动包括: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与军事训练教育。

4.文字的产生,文字的需要,不仅对学校的产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来文化科学及社会发展也有重大促进作用。

5.古史中关于学校萌芽有多种传说,如五帝传说时期的成均,有虞氏之学庠等。

6.夏代教育工作是国家的重要事务,由国家行政管理机构中六卿政务官之一的司徒主管教化。

7.夏代王都所在地有序这种学校,但它并非独立的、纯粹的教育机关,教育只是其重要职能之一。

8.夏代据说不仅国都有学校,地方也有学校,据《孟子》,这种地方学校就是校。

9.从有大学小学或右学左学之分,表明商代已根据不同年龄,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实际划分了教育阶段。

10.在文化教育上,西周时代的历史特征就是“学在官府”。

11.西周时期的贵族子弟的训练过程,先经过家庭教育,然后才进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包括小学和大学教育两个阶段。

12.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总称为国学,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总称乡学。

13.六艺教育起源于夏朝,商代又有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它更为发展和充实。

14.“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结果是打破了“学术官守”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到民间,这种历史现象,称为“文化下移”。

15.春秋时期200多年,官学见于史传记载的只有两件事而已,一是鲁僖公修泮宫,一是郑国的子产不毁乡校。

16.私学的出现,有其多方面的社会原因,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

17.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将士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君子。

18.孔子提出由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这条培育人才的路线,可简括称之为“学而优则仕”。

中国教育史最新考研题目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最新考研题目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最新考研题目及答案中国教育史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不仅涵盖了古代的教育制度、思想和实践,还包括了近现代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以下是一些模拟的考研题目及答案,供参考:题目一:简述中国古代教育的“六艺”教育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教育内容。

“礼”指的是礼仪教育,强调社会规范和道德修养;“乐”是音乐教育,培养人的审美情操;“射”是射箭技艺,体现军事技能;“御”是驾驭马车的能力,也是军事训练的一部分;“书”是书法教育,包括文字书写和文学修养;“数”是数学教育,培养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六艺”教育对后世影响深远,它不仅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东亚地区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儒家思想中,“六艺”被视为培养君子的重要途径,强调全面发展和个人修养。

题目二:论述清末民初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答案:清末民初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包括废除科举制度、推行新学制、引入西方教育理念和科学知识。

科举制度的废除打破了传统的选拔官员的方式,为教育的现代化铺平了道路。

新学制的推行,如设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使得教育体系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

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强调了实用主义和民主思想,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解放。

这些改革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它们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人才支持。

题目三: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国家发展的贡献。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

初期,政府重视扫盲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普及,以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随后,重点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专业人才以支持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后,教育制度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这些演变对国家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增强了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教育史考研历年真题

中国教育史考研历年真题

中国教育史考研历年真题1.“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2.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A.分斋教学B自由讲学C.注重考试D.藏书读书3.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A.识字为主B读书为主C.学事为主D.穷理为主4.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A.京师同文馆B.湖南时务学堂 C福建船政学堂 D.海广方言馆5.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A.政治家B.学术人才C.新国民D.实业人才6.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法定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7.“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体现了蔡元培主张()A.教育独立B教授治校C.思想自由D.文理沟通8.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A.国民教育第一B.群众教育第一C干部教育第一D.儿童教育第9.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著名大学西迁并进行合并.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A浙江大学B复日大学C.天津大学D南开大学10.集中体现我国新文化运动民主追求的教育思潮是()A.平民教育思潮B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C.科学教育思潮 D.职业教育思潮11.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12.试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内涵,并比较其异同。

参考答案1.B2.B3.C4.A5.C6.A7.C 8C 9.D 10.A11.参考答案要点:(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以身作则(3)爱护学生。

12.参考答案要点:(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①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教育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③教育是为了改进生活。

(2)杜威“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①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②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③学校生活要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

《中国教育史》作业参考答案(1)

《中国教育史》作业参考答案(1)

《中国教育史》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六艺: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是西周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了西周教育讲求文武兼备,重视礼乐道德教育,知识和能力兼求的特点。

2. 有教无类:是著名教育家孔子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的一个观点。

他主张任何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问题上不应该有种类、族类的区别。

这种观点,主张把教育普及到一般民众,对于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冲破“学在官府”的格局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3. 《千字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本蒙学课本,由梁武帝时学者周兴嗣编写。

全书共一千字,以押韵的方式组成连贯通顺的四字句,便于儿童朗读背诵。

该书内容丰富,包括了天文、地理、历史、动植物、农业和封建道德等方面,是一本十分流行而且相当有影响的蒙学课本。

4. 六经:是经过孔子整理和编撰的文化经典,具体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

5. 教学相长:是《学记》概括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可以助长学,学也可以助长教,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

6. 乡三物:是西周乡学的教学科目,它包括三个方面: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7. 太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朝廷为博士置弟子50人,标志着太学的正式建立。

太学是汉代的最高学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以研究学术、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大学。

8. 《三字经》: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著,全文三字一句。

从教育的重要性开始,随即提出封建教育纲领,然后介绍一些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勉学好学故事等。

该书文字简练,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背诵。

9. 白鹿洞书院:宋代著名书院,位于江西庐山。

唐贞元间,洛阳人李渤及其兄李涉曾在此读书,并养一白鹿相随。

其后,李渤做了刺史,在其当年读书之处建亭榭,名其地曰白鹿洞。

其后又几经变迁。

北宋初年成为著名书院。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试卷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试卷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试卷1(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我国教育发畏史上,响亮地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生追求的思想家是( )。

(分数:2.00)A.周敦颐B.程颐C.张载√D.朱熹解析:3.强调读书穷理,提出“居敬持志”主张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程颢解析:4.明代书院在采元基础上又有了新发展,其重要表现是在书院原有的职能上又增添了( )职能。

(分数:2.00)A.祭祀B.藏书C.议政√D.育才解析:5.存我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一件大事是在“路”一级设置提举学事司,作为主管”一路州县学政”的专门教育行政长官,这是( )时期的一次创举。

(分数:2.00)A.北宋√B.唐代C.元代D.南宋解析:6.我国早期启蒙教育思想出现在( )。

(分数:2.00)A.唐宋时期B.明清之际√C.宋代D.元代解析:7.下列学校中,不属于清代官学所独有的是( )。

(分数:2.00)A.国子掣√B.觉罗学C.八旗官学D.俄罗斯文馆解析:8.早期启蒙思想的一大特点,就是展开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其中,提出“取士八法”的思想家是( )。

(分数:2.00)A.颜元B.王夫之C.黄宗羲√D.顾炎武解析:9.在我国教育史上,自号“习斋”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A.王守仁B.朱熹C.黄宗羲D.颜元√解析:10.早期启蒙思想家都不约而同地展开了对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其中喊出宋儒“以理杀人”响亮口号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P17)
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2、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P22)
A、射
B、御
C、诗
D、数
()3、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P41)
A、孝
B、礼
C、忠
D、仁
()4、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30)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二、判断题
()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P20)
()2、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按年龄大小入不同类型学校的情况。

(P20)
()3、孔丘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是《诗》《书》《礼》《乐》。

(P34)
( ) 4、孔丘提出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思想中,
“性”是指先天素质,“习”是指行为习惯。

(P31)
( ) 5、私学是出孔子首创的,这也是孔子中国传统教育的杰出对贡献之一。

(P47)
六、论述题
1、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

2、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单项选择题
( C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 C )2、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 D )3、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P41)A、孝 B、礼 C、忠 D、仁
( B )4、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P30)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二、(╳)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2、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按年龄大小入不同类型学校
的情况。

(√)3、孔丘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是《诗》《书》《礼》《乐》。

( ╳ ) 4、孔丘提出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思想中,“性”是指先天素质,“习”是指行为习惯。

(╳ ) 5、私学是出孔子首创的,这也是孔子中国传统教育的杰出对贡献之一。

六、论述题
1、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

答:(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贵族统治力量衰落,无暇顾及教育,官学教育因此衰弱。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由于对人才的需求强烈和掌握文化的人沦落到社会下层,使私学的兴起成为可能。

(2)孔子是私学创办者中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代表,是中国古代办学的典范。

私学的兴起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它冲破了西周以来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其次,私学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从政治中分离出来,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其三,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时期教育理论的发展;最后,私学的发展,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

(4)总之,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

2、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