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考研真题)

合集下载

考研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六艺”教育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礼B. 乐C. 射D. 书E. 数2.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开始实行?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E. 明朝3. 以下哪位不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A. 蔡元培B. 张伯苓C. 胡适D. 梁启超E. 鲁迅4. “五四运动”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提倡白话文B. 强调科学与民主C.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D. 所有以上选项E. 无影响5. 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全国性的教育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A. 1949年B. 1950年C. 1951年D. 1952年E. 1953年##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描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改革措施。

##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推动作用。

2.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体制的变革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E(数学)2. B(唐朝)3. E(鲁迅)4. D(所有以上选项)5. B(1950年)### 二、简答题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隋唐,终于清朝末年。

其主要特点包括:考试选拔、公平竞争、文官制度等。

科举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社会流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同时也为后世教育制度提供了借鉴。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改革措施包括: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推广普及教育;改革旧的教育体系,建立新的教育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

### 三、论述题1.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推动了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封建礼教,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试卷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试卷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试卷6(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我国教育史上,深刻阐述“深造自得”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A.孟子√B.荀子C.孔子D.老子解析:3.在先秦诸子中,最为提倡尊师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解析:4.孟轲的教育理论基础是( )。

(分数:2.00)A.性善论√B.明人伦C.盈科而进D.大丈夫解析:5.在先秦诸子中,提出绝对“性恶论”的学派是( )。

(分数:2.00)A.儒家B.法家√C.道家D.纵横家解析:6.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 );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 );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 ( )。

(分数:2.00)A.孟轲、墨翟、荀况B.墨翟、荀况、孟轲C.墨翟、孟轲、荀况√D.孟轲、荀况、墨翟解析:7.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对社会文明进行猛烈批判的学派是( )。

(分数:2.00)A.儒家B.道家√C.法家解析:8.“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 )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

(分数:2.00)A.儒家B.法家√C.墨家D.兵家解析:9.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 )的一所著名学府。

(分数:2.00)A.鲁国B.秦国C.齐国√D.魏国解析:10.在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中,系统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是( )。

(分数:2.00)A.《中庸》B.《大学》√C.《学记》D.《论语》解析:11.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的是( )。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试卷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试卷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试卷4(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升舍”制度是( )创立的。

(分数:2.00)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解析:3.“庆历兴学”的发起者是( )。

(分数:2.00)A.司马光B.蔡京C.范仲淹√D.王安石解析:4.“学田”制度是在( )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分数:2.00)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解析:5.殿试制度作为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定型于( )。

(分数:2.00)A.明代B.元代C.唐代D.宋代√解析:6.“苏湖教法”的创始人是( )。

(分数:2.00)A.孙复B.石介C.胡瑗√D.范仲淹解析:7.作为对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改革,“三年大比”制度确立于( )。

(分数:2.00)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8.“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正式形成是在( )。

(分数:2.00)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解析:9.宋代“熙宁兴学”的发起者是( )。

(分数:2.00)A.欧阳修B.王安石√C.范仲淹D.蔡邕解析:10.作为我国科举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弥封”制度是在( )时确立的。

(分数:2.00)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解析:11.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誊录”制度是在( )时确立的。

(分数:2.00)A.宋代√B.唐代C.元代D.明代解析:12.程朱理学控制科举与学校始于( )。

(分数:2.00)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解析:13.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锁院”制度是在( )时确立的。

中国教育史(真题)

中国教育史(真题)

1.3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一、选择题1.根据传说,中国古代五帝时出现的学校是()。

A.庠B.序C.成均D.校〖答案〗C查看答案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物界B.模仿C.生产劳动D.动物本能〖答案〗C查看答案3.原始社会时期,开始出现了养老和教学兼行的机构(),这种机构是学校的萌芽。

A.庠B.序C.成均D.校〖答案〗A查看答案4.氏族公社时期,主要的教育活动不包括()。

A.生产劳动的教育B.生活习俗的教育C.体格和军事训练D.六艺教育〖答案〗D查看答案5.原始社会的教育,以氏族公社阶段的教育为代表。

关于该时期教育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B.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C.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D.男女教育还没有区别〖答案〗D查看答案6.氏族公社末期,()成为教育的基本内容。

A.礼乐之教B.军事教育C.劳动教育D.宗教教育〖答案〗B查看答案7.氏族公社末期,()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

A.仁B.义C.孝D.信〖答案〗C查看答案二、辨析题原始社会末期,教育逐渐分化为培养劳心者的专门教育和教化劳力者的社会教育两种类型。

答:此观点正确。

原因具体分析如下:(1)氏族公社末期,氏族首领的民主推选转变为世袭,形成最初的部落显贵。

这些显贵把权力和财富集中在手里,不断增强其特权,逐渐垄断了文化教育。

(2)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存在,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转为劳心者成为可能。

从政治需要来看,伴随军事民主制向君主制的逐步转化,培养劳心者成为官吏的需求与日俱增。

(3)适应社会劳心与劳力分工的需要,教育也逐渐分化为培养劳心者的专门教育和教化劳力者的社会教育两种类型,前者是教胄子,后者是教百姓。

两者都是施教,然而,一是专门教育,一是社会教育,教育的目的、内容都不相同。

对不同等级实施的教育,势必造成它们朝不同的方向发展。

教育的早期分化,还使教育设施开始呈现出等级差别。

中国教育史真题

中国教育史真题

北师大教育学考研之中外教育史历年真题(96-05)中国教育史 1996年一、简释下列各词(每题4分)1、有教无类2、三纲领八条目3、鸿都门学4、四书五经5、朱子读书法6、“师夷之长技以制夷”7、同文馆8、癸卯学制9、杨贤江10、陕北公学二、回答下列各题(第一、四题必答;第二三题中选答一题;第五六题中选答一题;每人共答四题,每题15分)1、试述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及其意义。

2、简述隋唐科举考试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和对教育的影响。

3、简评宋代三次兴学及其意义。

4、简述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5、试述严复在教育的作用及学习西方方面的主张,你有何评价。

6、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你有何评价。

1997年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孔子的“求放心”2、荀子的“化性起伪”3、教学相长4、九品中正制5、苏湖教学法6、洪仁玕7、京师大学堂8、康有为的“废八股”“变科举”的主张9、中华基督教教育会10、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二、问答题(第一三题各15分,第二四题各20分,共70分)1、谈秦皇汉武文教政策指导思想的演变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2、朱熹是怎样用理学观点阐述教育作用的3、试述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的理论并加以评价4、试述清末教育制度的变革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地位1998年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六艺2、稷下学宫4、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5、《三字经》《千字文》6、 1872年幼童留学美国7、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8、京师大学堂9、晏阳初的乡村平民教育10、抗大的教育方针二、问答题,(从1、2、3题中选答2题,从4、5、6题中选答2题;共答4题,每题15分,共60分)1、从对人性论的不同观点,比较孟子、荀子的教育主张2、简述唐代中央官学制度的构成,并分析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明末清初启蒙教育思想有何共同特点?试举例加以阐明4、简述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并加以评价5、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并予以评价6、评述杨贤江在教育理论上的贡献1999 年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指出下列各书的作者《春秋繁露》、《论衡》、《师说》、《四书章句集注》、《明夷待访录》、《变法通议》2、在先秦诸多私学中,被称为“显学”的两家分别是和3、中国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4、北宋六大著名书院分别是:、、、、、5、中国近代最早颁布的两个学制分别是:、6、京师同文馆始建于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始建于年。

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 (含答案解析)

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 (含答案解析)

1.简述墨家与儒家教育方法的不同。

(2011/2015年湖南师大)2.简述《中庸》的基本教育思想。

(2020年北京师大)3.简述东林书院的讲学制度。

(2016年福建师大)4. 简述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的特点。

(2018年中央民族)5.简要评述癸卯学制。

(2018年东北师大、2017年北京师大)6.简述1922年“新学制”在中等教育方面的改革举措。

(2020年南京师大)名词解释题---为题目类型7.学在官府(2017年华中师大、2015年山东师大、2013年西南大学、2013/2015年浙江师大)8.有教无类(2020年华中师大、2018年北京师大、2011年东北师大、2011年浙江师大、2011/2012年华南师大)9.《论语》(2017年西南大学、2013年湖南师大、2010年东北师大)10.《学记》(2020年陕西师大、2017/2019年中央民族、2014年西南大学、2013/2017年东北师大、2010年华中师大)11.以吏为师(2019年福建师大、2017年华东师大)12.《颜氏家训》(2019年北京师大)13.监生历事(2011年湖南师大、2011/2013年浙江师大)14.书院(2017年东北师大、2015年南京师大)15.京师同文馆(2019年上海师大、2018年南京师大、2015年东北师大、2012年北京师大、2010年华东师大)16.中华职业教育社(2013年湖南师大、2013年东北师大)17.平民教育运动(2020年华东师大)18.生活教育(2015年南京师大、2012年北京师大、2012年东北师大、2011年华东师大)19.小先生制(2019年浙江师大)论述题---为题目类型20.试论述《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

(2011/2014/2018年东北师大、2010年南京师大)21.评述韩愈《师说》中的教师观。

(2018年北京师大、2011年华东师大)22.简述隋唐学校教育体制的特点。

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

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

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题 3. 简答题 4.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 )。

【2014年-重庆师大】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广州同文馆D.福建船政学堂正确答案:A解析:京师同文馆是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知识模块:中国教育史2.由维新派创立的学校是( )。

【2013年-华中师大】A.京师同文馆B.万木草堂C.爱国学社D.南洋公学正确答案:B解析:备选项A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产物;备选项C“爱国学社”是中国教育会创办的著名革命学校;备选项D“南洋公学”是盛宣怀创办的。

知识模块:中国教育史3.我国首次提出义务教育的学制是( )。

【2015年-陕西师大】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寅学制正确答案:A解析:“壬寅学制”规划义务教育性质为“无论何色人等皆应受此七年教育”,它是首次提出义务教育的学制。

知识模块:中国教育史4.近代第一个实行的学制是( )。

【2016年-重庆师大】A.壬戌学制B.癸卯学制C.壬寅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正确答案:B解析:由张百熙、张之洞等人拟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正式颁布并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知识模块:中国教育史5.为蔡元培所独创并被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的是( )。

【2017年-南京师大】A.军国民教育B.公民C.世界观D.美育正确答案:C解析:五育当中,世界观教育为蔡元培所独创并被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

知识模块:中国教育史6.把造就“完全人格”即发展个性和群性作为其民主教育思想的核心的教育家是( )。

【2016年-南京师大】A.洛克B.陶行知C.蔡元培D.杨贤江正确答案:C解析:蔡元培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五育”并举思想。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
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20.60)
27.【2013-51】简述梁启超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 (分数:10.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010-50】简述杨贤江“全人生的指导”的目标和内容。 (分数:10.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宋代教育制度 D.元代教育制度 8.【2019-17】按照唐代礼制,学生初入学约定时日,身着礼服,隆重举行拜师礼。还要求向学官敬献礼物, 表示尊师。这一学礼制度称为( )。 (分数:10.40) A.束惰礼 B.释奠礼 C.释菜礼 D.乡饮酒礼 9.【2008-15】下列传统蒙学教材中,重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是( )。 (分数:10.40) A.《蒙求》 B.《名物蒙求》 C.《童蒙须知》 D.《三字经》 10.【2010-19】王守仁“致良知”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 )。 (分数:10.40) A.《论语》和《孟子》 B.《论语》和《中庸》 C.《孟子》和《中庸》 D.《孟子》和《大学》 11.【2017-14】“物理不外于吾心”,“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持 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 (分数:10.40) A.孟轲 B.荀况 C.朱熹 D.王守仁 12.【2019-16】汉代的识字教材有( )。 (分数:10.40) A.《急就篇》《三字经》《千字文》 B.《仓颉篇》《凡将篇》《急就篇》 C.《仓颉篇》《凡将篇》《三字经》 D.《仓颉篇》《凡将篇》《千字文》 13.【2017-17】颜元特别强调学校应该培养( )。 (分数:10.40) A.“实才实德之士” B.“读书明理之人” C.“博学笃行之士” D.“明体达用之才” 14.【2012-22】我国近代最早制定分年课程计划,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的新式学堂是( )。 (分数:10.30)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上海广方言馆 D.湖北自强学堂

教育学考研孙培青《中国教育史》考研2021考研真题与笔记

教育学考研孙培青《中国教育史》考研2021考研真题与笔记

教育学考研孙培青《中国教育史》考研2021考研真题与笔记一、名校考研真题1西周学校以“六艺”为课程,根据程度分别安排在小学或大学学习,其中被称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的是()。

[统考2015年研]A.诗书B.礼乐C.射御D.书数【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西周学校的“六艺”课程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有“大艺”和“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是西周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主要是大学的课程。

42《学记》所阐述的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早在孟轲就已提出,他将其阐述为()。

[统考2015年研]A.“不陵节而施”B.“学不躐等”C.“当其可”D.“盈科而后进”【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盈科而后进”出自《孟子·离娄下》,意思是流水在前进的过程中,要填满每一个坑,然后才能继续向前。

教学也应当像流水那样,注意每一个知识环节的掌握,注意知识的连续性,按照一定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

ABC三项,均出自《学记》,“不陵节而施”是指不能超过学习者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学不躐等”是指学习不能超越次第,都是阐述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当其可”是对于及时施教原则的阐述,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

43汉代实施察举制度,贯彻儒家“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的用人思想,其所谓“才”是指()。

[统考2015年研]A.经术之才B.吏治之才C.辞章之才D.货殖之才【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意为授人以官时,不要根据他当官时间的长短来衡量他功劳的大小,而应使用有德行才能的人,量度他的才能给他官职,根据他的德行决定他的位置。

如此,就能做到清廉者与无耻之徒不同路,贤能者与不肖之徒不会混在一起。

这句话出自董仲舒的对策。

汉武帝即位后,以任贤为题策问贤良文学之士,当时的博士董仲舒尽心对答。

中国教育史311考研题库

中国教育史311考研题库

中国教育史311考研题库中国教育史作为一门研究中国教育发展脉络的学科,对于考研学生来说,掌握其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供考生复习参考:# 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一、选择题1. 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什么?A. 仁政B. 礼治C. 德治D. 法治2.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多长时间?A. 1000年B. 1300年C. 1500年D. 1800年3. 以下哪部著作是中国最早的教育专著?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学记》二、填空题4.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______,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

5.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三、简答题6. 简述宋代科举制度的特点。

7. 阐述明清时期私塾教育的基本情况。

四、论述题8. 论述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9. 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10.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异同,并提出你对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看法。

参考答案:1. C2. B3. D4. 太学5. 乡试、会试、殿试简答题答案示例:6. 宋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包括:实行科举考试制度,选拔官员更加注重文化素养和才能;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强调文学和经学;考试形式多样,包括笔试和口试等。

7. 明清时期私塾教育以家庭或个人为单位,规模较小,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学修养,同时私塾教育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教学。

论述题答案示例:8. 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主要包括废除科举制度,建立新式学堂,引入西方科学文化知识,推广现代教育制度等。

这些改革对中国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和民主化,提高了国民素质。

9.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从重视基础教育到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再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些政策的演变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国民教育水平,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总题数:31,分数:62.00)1.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 )。

(2008年)(分数:2.00)A.都学B.乡学C.国学√D.官学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西周教育制度的掌握情况。

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总称为国学;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总称为乡学。

因此,本题选C。

2.“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地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

(2010年) (分数:2.00)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教育起源说。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在其所著的《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从生物学的角度认为,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产生的基础,提出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在其所著《原始部落及其最简单形式的教育》一书中,对“生物起源说”进行批判,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产生的基础,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苏联的教育研究者对前两种教育起源说进行批判,他们依据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等著作,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提出了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因此,本题选B。

3.西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儿童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其最初阶段更为注重( )。

(2012年)(分数:2.00)A.学习计数和练习写字B.训练基本的生活技能√C.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D.养成端正的道德品行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西周教育制度的熟悉程度。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试卷5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试卷5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试卷5(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 )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分数:2.00)A.商代B.夏代C.战国D.春秋√解析:3.教师作为独立职业在社会上出现,是在( )时代,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分数:2.00)A.夏B.春秋√C.西周D.商解析:4.在我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鼎盛时期是( )。

(分数:2.00)A.西周B.秦代C.战国√D.春秋解析:5.在我国,私学出现于( )时期。

(分数:2.00)A.西周B.夏C.春秋√D.战国解析:6.古代文献中所描述的“礼崩乐坏”的时期是指( )。

(分数:2.00)A.南北朝B.春秋√C.五代十国D.战国解析:7.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A.墨子B.孔子√C.孟子D.老子8.真正揭开“百家争鸣”序幕的是( )。

(分数:2.00)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解析:9.“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 )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

(分数:2.00)A.荀子B.孔子C.孟子√D.庄子解析:10.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 )。

(分数:2.00)A.孝B.礼√C.忠D.仁解析:11.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解析:12.“化性起伪”是( )提出的。

(分数:2.00)A.荀子√B.老子C.庄子D.孔子解析:13.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的是( )。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附答案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附答案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一、单选题1.(2010年教育学统考)国子学始立于( )。

(A)西晋(B)东晋(C)南朝(D)北朝2.(2015年教育学统考)唐代中央官学体系中实施儒学教育的学校主要为( )。

(A)国子学,太学,四门学(B)国子学,太学,中书学(C)太学,四门学,中书学(D)国子学,四门学,中书学3.(2013年教育学统考)广文馆的设立表明唐代政府( )。

(A)重视来唐留学生的教育(B)加强教育的等级性(C)重视科举考试(D)加强博通人才的培养4.(2014年教育学311)中国近代最早以半工半读形式有计划地培养生产和技术骨干的学校是( )。

(A)福建船政学堂(B)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C)北洋大学(D)南洋公学5.(2010年教育学统考)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 )。

(A)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B)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C)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D)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6.(2011年教育学统考)192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接受蔡元培等人的提案,试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以实现教育行政机构的( )。

(A)科学化(B)集权化(C)学术化(D)法制化7.(2012年教育学统考)黄炎培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其基本要求是( )。

(A)“博爱互助”(B)“谋生济人”(C)“敬业乐群”(D)“爱国崇实”8.(2016年教育学统考)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

20世纪20年代后,他将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 )。

(A)使动手的去读书(B)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C)联络沟通各界(D)为个人谋生9.(2012年教育学统考)陶行知创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

(A)解决普及教育的师资问题(B)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C)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D)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二、简答题10.(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综合)简述孔丘的教学思想。

中国教育史最新考研题目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最新考研题目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最新考研题目及答案中国教育史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不仅涵盖了古代的教育制度、思想和实践,还包括了近现代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以下是一些模拟的考研题目及答案,供参考:题目一:简述中国古代教育的“六艺”教育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教育内容。

“礼”指的是礼仪教育,强调社会规范和道德修养;“乐”是音乐教育,培养人的审美情操;“射”是射箭技艺,体现军事技能;“御”是驾驭马车的能力,也是军事训练的一部分;“书”是书法教育,包括文字书写和文学修养;“数”是数学教育,培养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六艺”教育对后世影响深远,它不仅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东亚地区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儒家思想中,“六艺”被视为培养君子的重要途径,强调全面发展和个人修养。

题目二:论述清末民初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答案:清末民初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包括废除科举制度、推行新学制、引入西方教育理念和科学知识。

科举制度的废除打破了传统的选拔官员的方式,为教育的现代化铺平了道路。

新学制的推行,如设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使得教育体系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

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强调了实用主义和民主思想,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解放。

这些改革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它们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人才支持。

题目三: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国家发展的贡献。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

初期,政府重视扫盲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普及,以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随后,重点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专业人才以支持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后,教育制度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这些演变对国家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增强了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教育史考研历年真题

中国教育史考研历年真题

中国教育史考研历年真题1.“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2.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A.分斋教学B自由讲学C.注重考试D.藏书读书3.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A.识字为主B读书为主C.学事为主D.穷理为主4.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A.京师同文馆B.湖南时务学堂 C福建船政学堂 D.海广方言馆5.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A.政治家B.学术人才C.新国民D.实业人才6.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法定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7.“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体现了蔡元培主张()A.教育独立B教授治校C.思想自由D.文理沟通8.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A.国民教育第一B.群众教育第一C干部教育第一D.儿童教育第9.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著名大学西迁并进行合并.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A浙江大学B复日大学C.天津大学D南开大学10.集中体现我国新文化运动民主追求的教育思潮是()A.平民教育思潮B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C.科学教育思潮 D.职业教育思潮11.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12.试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内涵,并比较其异同。

参考答案1.B2.B3.C4.A5.C6.A7.C 8C 9.D 10.A11.参考答案要点:(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以身作则(3)爱护学生。

12.参考答案要点:(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①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教育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③教育是为了改进生活。

(2)杜威“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①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②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③学校生活要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

中国教育史考研习题及答案(大全)

中国教育史考研习题及答案(大全)

中国教育史考研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A、射B、御C、诗D、数()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A、孝B、礼C、忠D、仁()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三、判断题()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总题数:34,分数:68.00)1.明代在城乡广泛设立了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它在招生择师、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这种教育机构是( )。

(2017年)(分数:2.00)A.书馆B.精舍C.社学√D.私塾解析:解析:社学是元、明、清三代的地方小学,创立于元二十三年。

元制50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施引教化,农闲时令子弟入学,读《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并以教劝农桑为主要任务。

明承元制,各府、州、县皆立社学,以教化为主要任务,教育15岁以下之幼童;教育内容更包括御制大诰、本朝律令及冠、婚、丧、祭等礼节,以及经史历算之类。

因此,本题目正确答案是C。

2.清朝地方官学实施严格的“六等黜陟法”,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 )。

(2017年)(分数:2.00)A.思想控制B.动态管理√C.分类教学D.身份限制解析:解析:“六等黜陟法”,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动态管理,生员的等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学业成绩或升或降。

把生员的等级与学业成绩管理挂钩,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六等黜陟法”是在明朝“六等试诸生优劣”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比明朝的方法更为周密、成熟,也更为有效,可以说,这是清朝在地方官学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创新。

因此,本题目正确答案是B。

3.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 )。

(2007年)(分数:2.00)A.分斋教学B.自由讲学√C.注重考试D.藏书读书解析:解析:“书院”这一考点历来是考试的重点,考生应该认真掌握。

本题主要考查书院的精神,考生同时要注意掌握书院的特点、历史影响等考点。

4.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 )。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_真题-无答案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_真题-无答案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总分300,考试时间180分钟)单项选择题1. 1.【2012-14】两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儿童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其最初阶段更为注重( )。

A. 学习计数和练习写字B. 训练基本的生活技能C.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D. 养成端正的道德品行2. 2.【2007-11】“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 )。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庄子3. 3.【2014-15】下列引语最符合孔子关于教育对象主张的是( )。

A.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B.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C. “仕而优则学”D. “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尝无诲焉”4. 4.【2018-14】“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这一观点出自( )。

A. 《墨子》B. 《荀子》C. 《庄子》D. 《韩非子》5. 5.【2010-15】汉代察举注重考察德行的科目是( )。

A. 孝廉B. 达于教化C. 贤良方正D. 茂材6. 6.【2008-14】科举考试中偏重测试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试方式是( )。

A. 帖经B. 策论C. 诗赋D. 经义7. 7.【2012-15】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崇文馆、弘文馆,属同类性质的学校,其设立体现了当时学校教育的( )。

A. 系统性B. 等级性C. 制度化D. 专门化8. 8.【2015-17】唐代中央官学体系中实施儒学教育的学校主要为( )。

A.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B. 国子学、太学、中书学C. 太学、四门学、中书学D. 国子学、四门学、中书学9. 9.【2007-12】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 )。

A. 分斋教学B. 自由讲学C. 注重考试D. 藏书读书10. 10.【2009-16】“熙宁兴学”之后,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的一种将学生平时品行、学业表现与考试成绩结合考查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称为( )。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总分:300.00,做题时间:180分钟)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7,分数:270.00)1.【2014-14】据《礼记.王制》记载,西周天子和诸侯所设大学分别称为( )。

(分数:10.00)A.成均、泮宫B.辟雍、庠序C.辟雍、泮宫D.辟雍、泽宫2.【2010-14】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

(分数:10.00)A.重视道德教育B.重视文史教育C.轻视礼乐教育D.轻视科技教育3.【2015-15】《学记》所阐述的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早在孟轲就已提出,他将其表述为( )。

(分数:10.00)A.“不陵节而施”B.“学不躐等”C.“当其可”D.“盈科而后进”4.【2019-15】孟轲认为人天生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其中恻隐之心是( )。

(分数:10.00)A.仁之端B.义之端C.礼之端D.智之端5.【2011-16】随着“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施行,中国经学教育制度正式建立,其标志是( )。

(分数:10.00)A.设置博士B.守师法家法C.建立察举制D.创办太学6.【2009-15】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在学校制度方面的一大改革是分科设学,设立( )。

(分数:10.00)A.玄儒文史四馆B.玄儒律算四馆C.文史律算四馆D.文史书算四馆7.【2013-15】在儿童学习语言的问题上,颜之推认为应该( )。

(分数:10.00)A.重视学习通用语言B.重视学习本地方言C.尽可能掌握多种方言D.尽可能掌握不同阶层的语言8.【2015-18】科举制度区别于察举制度的根本之处在于( )。

(分数:10.00)A.开设繁多的考试科目B.建立完备的防弊措施C.自愿报名,逐级考选D.地方推荐,中央考试9.【2007-13】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 )。

(分数:10.00)A.识字为主B.读书为主C.学事为主D.穷理为主10.【2009-17】王守仁的修养方法强调“事上磨炼”,其所谓“事”是指( )。

教育综合考研孙培青《中国教育史》考研2021考研真题库

教育综合考研孙培青《中国教育史》考研2021考研真题库

教育综合考研孙培青《中国教育史》考研2021考研真题库第_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据古籍记载,我国学校教育设立"小学"始于()。

[统考2019年硏]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汉朝【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礼记•明堂位》:"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

”《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在西郊。

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

,这些材料说明我国商朝时期已经在学校教育中设立"小学"。

2孟轲认为人先天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其中恻隐之心是()。

[统考2019年研]端B.义之端C .礼之端D .智之端【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孟子认为人性表现为四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汉代书馆常用的识字教材有()。

[统考2019年硏]A.《仓颉篇》《凡将篇》《千字文》B.《仓颉篇》《HW篇》《三字经》C.《仓颉篇》《凡将篇》《急就篇》D.《急就篇》《三字经》《千字文》【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汉代书馆常用的识字教材有《仓颉篇》《凡将篇》《急就篇》等。

《仓颉篇》是秦朝李斯颁发的字书,成为儿童习字的课本;《凡将篇》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所普;《急就篇》是汉代黄门令史游所编,一直使用到唐代才被新的字书取代。

《三字经》《百家姓》是宋元时期的识字教材。

4按照唐代礼制规走:学生初入学,约定时日,身着礼服,隆重举行拜师礼。

同时还要求向学官敬献不幽,以示尊师。

这一学礼制度被称为()。

[统考2019年研]A •束脩礼B .释奠礼C .释菜礼D.乡饮酒礼【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束脩礼主要指拜师礼,源于孔子,”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即只要本人有学习的愿望,主动奉送10条干肉以履行师生见面礼,就可以成为弟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53
1简述我过教育起源和学校萌芽的历史条件和过程2西周教育制度的概括和特点
二173
1试分析龢下学宫的性质特点和历史地位
2试述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
3试述墨子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
4试比较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异同
5简述《学记》在教学思想上的主要贡献
三183
1简评汉代文教政策
2简述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四194
1简述唐代教育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分析唐代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历史意义
3简评韩愈的教育思想
五208
1简述北宋三次兴学
2简述科举制度在北宋的发展和变化
3试述北宋书院产生的历史背景
4简要介绍《白鹿洞书院揭示》的主要内容5试述朱熹的教育思想及其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六214
1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有何主要特征?
2试述颜元的教育思想和特点
七220
洋务教育以及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八230
1简要介绍清末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2简述清末留学教育的概括
九242
1简述民国初年教育方针的内容和意义
2蔡元培的教育活动和主张
3简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4简要介绍1922年学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十250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改革
十一257
1简述根据地教育建设的主要经验
十二268、
1简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2试分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