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鱼我所欲也》复习提纲
鱼我所欲也复习资料
鱼我所欲也复习资料复习目标1、常识2、重点字词句前提测试1、本文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邑人,战国时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常常孔孟并称。
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申述了行“仁政”以统一天下的主张,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了艰难困苦造就人才的道理。
2、《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其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目标导学一:重点字词(一 )字音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二)、一词多义1.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2.而:蹴尔而与之连接两个动作: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3.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4.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作法5.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6.尔呼尔而与之助词与尔同销万古愁(《》)代词,你7.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三)、通假字1.“辟”通“避”,躲避。
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2.“辩”通“辨”,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3.“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与”通“”,语气词。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乡”通“向”,从前。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二:重点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然而)我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的呢?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求得生存,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去作。
(完整版)课内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2010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十四)■(十四)《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生字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二、重点词解释1、本心:天性,天良”2、患:祸患,灾难3、辟:通“避”,躲避4、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5、蹴:用脚踢。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7、乡:通“向”,从前 8、何加,有什么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丧:遗失 13、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三、重点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
* 前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因贪污巨额财产被枪决;某大学学生马加爵为泄私愤杀死自己同学而遭通缉;某明星参加义演假唱……
----这三个人的做法都是与《鱼我所欲也》一文所倡导的“舍生取义”的观点相违背。王怀忠见利忘义,贪污受贿;马加爵为一己私利而违法犯罪;明星追求金钱,不讲道德。他们的这些做法必将受到严惩。也为我们每一个人敲响警钟。
6、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7、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批评的是怎样的人?
赞扬的是舍生取义的人,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 “是心”指
9、读“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列举生活中的“一个贤者”并写出他具有怎样的“心“?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2分)
---论据一: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
论据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13列举三个含“义’的成语
——舍生取义、义愤填膺、义不容辞、
义正词严、义无反顾
《鱼我所欲也》复习提纲
《鱼我所欲也》复习提纲《鱼我所欲也》复习提纲一、基础部分。
1.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追求的;大义也是我追求的。
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追求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干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所以有些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所追求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种不可用呢?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灾祸的手段哪一种不可用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按照这种办法就可以求得生存但却有人不采用它,按照这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灾祸但却有人不采纳它。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因此,(人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可怕的。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丢掉它罢了。
一箪(dān)食(shi),一豆羮(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一盘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生存,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鱼我所欲也》大纲
《鱼我所欲也》大纲
一、教材简
《》选自《孟子?告子上》,这篇是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反复诵读中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本单元前面安排了二篇讲读课文墨子的《公输》和《〈孟子〉二章》,学生通过学习对先秦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之后是一篇自读课文《〈庄子〉两则》,所以这篇课文是由讲读向自读的过渡孟子主张人性善,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开篇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赋予了舍生取义以广泛的现实内涵,使这个道理更令人信服,再次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孟子的这一观点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后世许多仁人志士的行为准则。
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格标准,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⑴ 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⑵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⑶ 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2、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鱼我所欲也 复习汇总
《鱼我所欲也》复习一、文学常识1、《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孟子》是一本语录体散文集,有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一部记录了孟子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相称。
二、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1)生我所.欲.也:(欲,想要。
)(所欲:想要的东西。
)(2)二者不可得兼..:(同时获得。
)(得:获得。
)(3)舍生而取义者也.......:(舍,舍弃,不要。
)(生:生命。
)(取,取得。
)(义:道义。
)(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加重肯定语气。
)舍弃生命而取得道义。
(4)所欲有甚于...生者:(有甚于,超过,胜过。
)(5)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得到。
)(6)死亦我所恶..:(所恶,讨厌的事物)(7)故患.有所不避也:(患,祸患,灾难)(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仅)(是心,这样的思想)(9)一箪食...:一篮子饭。
(10)一瓢饮...:一碗汤。
(11)呼尔而与之.....:吆喝着给他,(尔,语气助词)(12)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
)(13)乞人不屑..也。
(不屑,认为不值得接受)(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万钟俸禄)(辩,通“辨”,辨别,区分)(15)于.我何加.焉:(于,对于。
)(加:好处,益处。
)(16)所识穷乏者得我..也:(得我:感激我)(17)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18)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之,接受了它。
)(19)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
)(20)此之谓...失其本心..:(此之谓,这就叫做)(本心,本性)2、通假字(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2)相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4)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复习资料
《鱼我所欲也》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强调“民贵君轻”。
二、重点字词①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害,灾难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③贤能勿丧耳勿丧:不丢掉④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⑤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⑥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何加:有什么益处⑦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⑧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三、通假字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德,课文中是感激的意思。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⑤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
四、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高官厚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高官厚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以前宁愿死去,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认识我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五、内容理解1、在文中“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本文的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作者是如何证明“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的:作者用“一箪食,……乞人不屑也”来举例论证。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复习
• 5题参考答案
• 只要能固守“本心”,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 能经受住考验,做到重义轻利或者舍生取 义。比如,新冠肺炎肆虐之际,很多爱心 人士捐献口罩,面对利益的诱惑,而没有 去提价倒卖从中获利。他们就是我们身边 的尧舜。
2019市二模答案
取义”的论点。2015年1.6九年级期末考试答案) • (运用了类比推理、比喻论证的方法,鱼
贱熊掌贵类比出义比生高贵,提出舍生取 义的中心论点2018吉大附中答案)
写法题3、论证方法
• 5.作者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
• 答:首先,以比喻论证,类比推理引出中心 论点——“舍生取义”。然后,从正反两方 面讲道理,运用道理论证,说明“义”重于 “生”,“不义”重于“死”,指出人人都 有向善之心,贤者更能保持而不丧失。接下 来,运用举例论证,论证论点。首先举“贫 者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人人 都有本心。然后举“有人不辨礼义接受万钟 ”的事例,从反面论证失去本心的人可耻可 悲。两个例子形成对比论证。
(4)力拔山兮气盖世,天欲坠时南山擎。 一盏仙壶济世悬,国有危难立钟鼎。
“把所有的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03非典 ,他冲在最前线;如今冠状肺炎, 钟南山明知 凶险却又逆行武汉,有人说,钟南山已经84岁 了,完全可以在家颐养天年,完全不用冒这个 险。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对此,你怎么看?
• 诚然,生命是宝贵的,但是义是人格的基 石,在国家和民族生死攸关之时,在大是 大非面前,挺身而出、舍生取义方是大丈 夫应有的行为。钟南山的行为令人高山仰 止。
考纲第一套
• 9。本文的作者(
)(人名)是战国时期著名
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
《鱼我所欲也》要点1、孟子、《孟子》及其主要思想核心内容,《孟子》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翻译课文(单个字解释、全文翻译)3、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我;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第一段分为3层一、(开头到“故患有所不避也”。
)用了比喻论证从正面理论,确立论点。
二、(到“所恶有甚于死者”。
进一步强调了为“义”,可以“不用”“生”;为了“义”也可以“不避患”。
三、(到结束)强调“义”的思想境界是人人都有的,只是道德高尚贤明的人没有丧失罢了。
5、第二段,用了举例论证,强调了要讲“义”,不能为了“生”忍受屈辱。
6、第三段,也是用了举例论证,讲接受优厚的俸禄也要讲“礼仪”。
二、三段结构上是并列的,不论关乎自己生存的东西,还是用来享受和秋的名利的东西,都要取之有“义”。
7、“本心”,“是心”都是指“舍生取义”的心8、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9、背诵默写例:(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开放性试题例:(1)、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
《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
《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一、重点词语解释1、一豆羹豆: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3、故患有所不辟也患:4、一箪食,箪:5、一豆羹豆:6、蹴尔而与之蹴:尔:7、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8、乡为身死而不受乡:9、不屑:10、贤者能勿丧耳贤者:勿丧:丧: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钟:12、二者不可得兼得兼: 13、故不为苟得也苟得: 14、妻妾之奉奉:15、呼尔而与之呼尔:与:1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乏:得:与:17、有是心也心:18、何不用也:19、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二、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十二、重点语句翻译(每有一个关键词没落实就扣半分,扣完为止。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是亦不可以已乎?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要点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入则无法家拂士(2)困于心衡于虑(3)曾益其所不能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所以动心忍性苦劳饿(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6)空乏其身(7)舜发于畎亩之中(8)人恒过(市士畎亩版筑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敌国法家曾益行拂乱其所为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6、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7、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8、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理解性默写。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一、前言本文档旨在对《鱼我所欲也》一文进行全面的知识点整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文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下文将按照文本的章节进行详细的内容剖析和解读。
二、第一章:鱼1.1 鱼的意象和象征意义1.1.1 鱼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象征含义1.1.2 与鱼有关的文化和宗教符号1.1.3 与鱼相关的民俗和传说1.2 鱼的生物学知识1.2.1 鱼的分类和解剖结构1.2.2 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1.2.3 鱼的繁殖和生长过程1.3 鱼类资源利用和保护1.3.1 鱼类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现状1.3.2 鱼类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1.3.3 鱼类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三、第二章:我2.1 个人意识和自我认知2.1.1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2.1.2 自我认知与自尊、自信的关系2.1.3 自我形象的塑造和自我实现的路径 2.2 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2.2.1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2.2 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和转换2.2.3 个人在社会角色中的责任和义务2.3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3.1 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2.3.2 个人发展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2.3.3 社会发展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四、第三章:所欲3.1 欲望的本质和分类3.1.1 欲望的心理基础和作用机制3.1.2 欲望的分类及其特点3.1.3 欲望对个人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2 欲望的满足和调适3.2.1 欲望满足的途径和方法3.2.2 欲望调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2.3 欲望导向与理性选择的平衡3.3 永恒欲望与个人价值追求3.3.1 永恒欲望的意义和表现形式3.3.2 个人价值追求与欲望的关系3.3.3 欲望的限制与个人的道德选择五、附件附件1:《鱼我所欲也》原文附件2:相关图片资料附件3:相关研究论文和专著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法律名词定义2.法律名词2:法律名词定义3.法律名词3:法律名词定义注:本文档仅供参考,若需详细解读和原文解析,请查阅正式出版物及相关学术资料。
《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
《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生字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二、重点词解释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2、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4、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
何加:有什么益处5、蹴尔而与之:践踏,助词。
6、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通“辨”,辨别。
7、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8、妻妾之奉:侍奉。
9、不屑:认为不值得,这里指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通“欤”,语气词。
10、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1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的思想,即义。
13、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15、万种则:丰厚的俸禄,表假设。
二、翻译下列句子1、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保持这种品德使它不丧失罢了。
《鱼我所欲也》导学提纲
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2、掌握“之”、“也”、“则”等文言虚词的用法,积累一些文言实词,正确翻译并背诵课文。
学法指导:1、根据注解,查阅字典,把握文言字音,自主朗读课文二遍,做到准确、流畅;2、依靠注解,查阅资料,弄清文言词语意思;3、共同体成员分任务互译课文。
自学检测:1、走近孟子与《孟子》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
《孟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孟子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一部书,是由孟轲及其门人共同编写的,全书共7篇。
此书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长于譬喻。
2、字音综合提升:1、通假字。
2、词类活用(标出活用的词,指明用法并解释)。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妻妾之奉(3)所识穷乏者得我欤3、一词多义。
得:(1)二者不可得兼(2)故不为苟得也(3)所识穷乏者得我欤生:(1)生,亦我所欲也(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于:(1)所欲有甚于生者(2)万钟于我何加焉为:(1)向为身死而不受(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重点句子。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当堂反馈:背诵课文。
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2、学习古人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3、了解并正确评价孟子阐述的“舍生取义”的观点。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20分钟)——以共同体为单位合作完成“综合提升”部分的问题(10分钟)——分组展示(15分钟)自学检测: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综合提升:1、梳理结构(逐段概括,总结列出提纲)。
第1段:第2段:第3段:2、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本文的论点是什么?3、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原句并说明其作用。
《鱼我所欲也》基础知识复习
《鱼我所欲也》基础知识复习一、本文选自,孟子是时期的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被后世人合称为“孔孟”。
二、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概括为四个字是。
本文以和为喻,说明。
三、文章第一段的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以设喻方式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对本文论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论证,这是全文的重点。
第三层(从“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到第一段结束)作者得出结论,其实人都有向善之心,但是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再一次论证了这一论点。
结尾一句话归纳了此段,照应了开头。
四、按照提示写出相应的拼音或汉字。
故患有所不bì()一dān()食一豆ɡēnɡ()cù()尔而与之不屑.()乡.为身死而不受()五、解释加点词语苟得故患.有所不辟如使何不用也勿丧呼尔.而与.之蹴不屑何加妻妾之奉.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六、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通,意思是。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意思是。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意思是。
通,意思是。
4.乡为身死而不受通,意思是。
七、句子翻译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如使人之所欲有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阅读本文第一自然段,回答: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意思A.故.患有所不辟()既克,公问其故.()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故不为苟.得也()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D.死亦我所恶.()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邪()2.翻译下面的句子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3.《鱼我所欲也》选自《》,此书与《》、《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打印《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上课讲义
《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2.语音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二、背诵课文(略)1、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三、句读停顿(略)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者/而有不为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5、是/亦不可以已乎?四、字词解释(1)、重点词语解释1、一豆羹(古代盛食品的器具)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3、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4、一箪食,箪:竹筐5、一豆羹豆:碗6、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践踏7、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好处8、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
9、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或仁义。
10、贤者能勿丧耳贤者:有道德的人。
勿丧:不丢掉,不遗失。
丧:遗失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2、二者不可得兼得兼:能够同时得到。
13、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14、妻妾之奉奉:侍奉。
15、呼尔而与之呼尔:没礼貌的吆喝。
与:给1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乏:贫穷。
17、有是心也心:本性(2)、通假字①“辟”通“避”,躲避。
(故患有所不避也)②“辩”通“辨”,辨别,(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③“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一、概述
《鱼我所欲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巨匠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一段描述。
该段文字出现于第五十二回中,是贾母询问宝玉的心愿时,宝玉回答的话。
这段文字精辟地揭示了人性欲望的本质和人们不同的追求。
二、主要内容
⒈人性欲望的本质
鱼我所欲也,乃鱼之欲自保全其性命而已。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追求欲望的本质,即追求自身的生存和保全。
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来追逐欲望,而这种欲望多是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
⒉人们的不同追求
吾所欲者,岂独鱼乎?宝玉接着说道,人的追求不仅仅是鱼所追求的生存,还包括其他更高层次的欲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无论是地位、权力、财富,还是美丽、智慧、爱情等等。
每个人对于欲望的追求都不尽相同。
⒊欲望之中的矛盾
人们的欲望常常会产生矛盾。
宝玉继续说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追求欲望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挑战。
即使在追求欲望的道路上面临巨大的困难甚至生死的抉择,人们仍然会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他们心中所认为最好的东西。
三、本文涉及附件
本文附带的附件内容包括《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完整的篇章内容和相关研究资料。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欲望
指人们对于物质享受或精神满足的强烈愿望。
⒉本能
指生物体内部拥有的自然而然的行为反应。
⒊追求
指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不懈努力的行为。
五、全文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复习提纲
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一、基础知识
1、通假字:“得”,通“德”,感激。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
“乡”同“向”,原先,从前。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2、古今异义:豆:古义: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例:一豆羹;今义:常为豆子的种类。
3、一词多义:①与: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给。
例句: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
例句: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是:指示代词,这个,这样。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4、重点字词
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通“避”,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
蹴尔而与之:用脚踢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通“辨”,辨别。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妻妾之奉:侍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通“欤”,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良,天性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三、课文理解
1、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
(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
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
2、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思考。
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2)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 向与今天比较等
4、联系。
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应用。
(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2)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
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3)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
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
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
(5)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