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国企改革.ppt
国企改革与公司治理(ppt 36页)
❖ 突破了公有制的惟一性。
❖ 突破了所有制的抽象论,提出所有制效率问题,对公有制也要从效率和 成本的角度去认识。
14.08.2020
4
突破了公有制的惟一性
❖ 一是在对公有制先进性的判断上,公有制并不当然就是最高级、 最先进的所有制形式,所有制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促进生产力 发展上,如果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样的所有制就是先 进的,否则就不一定是先进的。
❖ 二是公有制并不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同样也存在一个结构调 整问题,这样才能实现公有制结构的优化。
• 九、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
• 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5) • 十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4)
• 十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奋斗 (3)
14.08.2020
2
第一部分 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突破
提纲
❖第一部分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突 破
❖第二部分 国有企业的改革 ❖第三部分 公司治理结构
14.08.2020
1
第一部分 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3) • 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 •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3) • 四、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4) • 五、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3) • 六、继续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3) • 七、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5) • 八、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3)
社会主义国企改革
社会主义国企改革
目录
• 社会主义国企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 社会主义国企改革的政策与措施 • 社会主义国企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 社会主义国企改革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 社会主义国企改革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与贡献 • 社会主义国企改革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
01
社会主义国企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加强技术创新 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国 企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推动国企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 发展。
建议与措施
加强监管与考核
加强对国企的监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 核机制,确保国企的健康、稳定发展。
A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 治理结构,提高国企的管理水平际上的地 位与影响
在国际上的地位
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01
中国的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
全球企业治理的探索者
02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为
全球企业治理提供了新的探索和经验。
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03
中国的国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扩大市场和促进就业等方式,
监管不到位
一些国企在投资、经营等方面存在违 规行为,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较为突出 。
04
社会主义国企改革的未来展望与 建议
未来展望
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 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推进国企 改革,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效益 。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推进员工持 股等方式,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实现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深 度融合。
02
社会主义国企改革的政策与措施
政策层面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的需要!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企改革
集体企业 合资企业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1.背景: 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外资企业 个体企业 材料一: 1956 年夏,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 2.指导文件: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 内容: 企业没自主权,政企不分 ! 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 主动权。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 措施 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1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 所有制 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铜厂和电缆厂,这两个厂一 结构 有利于竞争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 1 企业没自主权, 管理僵化 ! 职权划分 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 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增强企业活力 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 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 1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分配方式 上的浪费。 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 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材料三:分配平均主义严重,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通 增强企业活力 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4.中心环节: 常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 吃大锅饭 ,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 5.意义: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 这是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6.成果: 城乡出现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1.提出: ②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 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国企改革ppt课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的转移
可分两个阶段 (1)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
重点围绕“管理科学”,抓减员增效,下岗分流, 推动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变; (2)2003年后 重点围绕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 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来进行。
• 总体来讲,前两个阶段国企改革是力图通过调整国 家与企业之间“集权”和“放权”的关系,重点调 整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生产管理权限和利益分配 关系,来增强企业管理层及职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 业绩的关联度,达到提升企业效率的目的。
• 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并为以后的改革提供了借 鉴之处,但由于改革是在原有体制框架内进行的, 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个符合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
27
• 第三个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是国企改革的 “分水岭”。
• 这一阶段的改革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改革。 改革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根本目的是使 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的细胞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微观 主体,中心是国有企业普遍的股份制改革。
• 1992年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新 的体制背景。
19
• 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国企改 革产生了很大的示范效应。
• 依据国务院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承包制、 租赁制、股份制等各种经营形式开始在各地推行, 其中承包制是主流。
• 承包制与利润包干责任制不同。
20
• 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指资产所有者(即发包人,一般 指政府)将自己的一定财产交给承包人(可以是厂 长或经理个人,也可以是集体)经营,通过谈判双 方达成协议,保证所有者得到固定收益,超额的部 分则归承包人所有或按比例在双方之间进行分配。 承包人具有独立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发包人不得干 预、或者只能有限干预承包人的生产经营活动。
国企ppt课件
05
国企的改革与展望
国企改革的背景与必要性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体制不灵活、效率低下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需要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
国有企业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作用,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 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
01
02
03
04
国有企业未来将继续深化改革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市
场化程度。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 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
竞争。
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保意识 ,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将在未来的发展中继 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 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THANKS
感谢观看
国企的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国企的创新发展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实现可 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发展的方向
国企的创新发展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 面,需要加强研发投入、人才培养和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创新发展的实践案例
一些国企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中国高铁、中国航天等 ,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国企提供借鉴和参考。
03
国企的经营模式与绩效
国企的经营模式
国企经营模式概述
国企经营模式是指国家通过国有企业来实现经济发展、社 会稳定和民生改善等目标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国企经营模式的类型
根据产权关系和经营权分离程度的不同,国企经营模式可 以分为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三种类型。
国企经营模式的改革
国企经营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和国家的战略需求,包括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现代 企业制度和加强国资监管等。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全面深化改革
固定资产投资
-13.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4 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
-20
2011
2012
-10
2013
进出口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 进出口总额全年目标7.5%,实际完成2.3%(出口增长4.9%,进口下降0.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
2014中国经济指数一览
2014年全国房地产市场
34.7 12 22.5 6.2
2009 2010 2014 2011 2012
7.6
2013
2.
201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09
2014
2010
(全国总投资50.2万亿,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6.2万亿元,增长13.0%;民间投资32.2万亿元,增长18.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1%)
中国制造之路
1
Page34
中国制造之路
1
1
Page35
欧美TPP和TTIP
TPP成员包括:澳 大利亚、文莱、智
GDP
-2 -3
2013
-1.7
2014
0
CPI
M2
2014中国经济指数一览
201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进出口总额对照表
固定资产投资
0.1
23.8
24
20
15.5 20.6 1519.6 15.7
10 5 0
18.4 17.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进出口总额
40 14.3 13.1 30 20 10 0
10.5
也发生一定变化。
-6.3 -7.6 -14
国企改革与经济发展
国企改革与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全球化的潮流,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探讨国企改革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改革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并探讨未来改革的方向和挑战。
一、国企改革的背景和动机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企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的转型过程,但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国企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国企改革的动机来源于多个方面。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通过提高生产率和优化资源配置来推动。
其次,市场竞争的压力持续增大,国有企业需要适应市场规则,提高效率和灵活性。
此外,国企改革也是适应全球经济变化和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二、国企改革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国企改革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首先,改革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社会总体效益。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国企可以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改革可以激发企业活力和创新潜能。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国企可以更加灵活和敏捷地应对市场需求,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最后,改革可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企业盈利能力。
通过深化改革,国企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
三、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在国企改革中,需要明确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以实现改革的目标和效果。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法制和市场环境,加强监管和约束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规和制度,规范企业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确保企业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发展。
其次,要推进企业治理机制和股权结构的改革。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决策能力。
改革开放史课件ppt下载
外资引进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还 促进了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加速了 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进程。
外资引进在改革开放初期发挥了重要 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 环境的变化,外资引进的规模和方式 也在不断调整。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 营方式,使其更加市场化和社会化。
社会进步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提 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了人民的 自由和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和 开放化。
对未来的启示
01
持续改革
改革开放的历史表明,只有持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应对时期的变化和
挑战,推动中国不断向前发展。
02
开放包容
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开放包容的态度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
02
改革开放的起步
农村改革
0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将土地使用权下放给家庭,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02 乡镇企业的崛起
农村地区开始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 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03 农村市场化改革
推动农村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农产品流 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政府 的作用不可或缺,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和市场监管,保护公平竞争和市场秩 序。
04
改革开放的成绩
经济快速发展
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 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全 球第二大经济体。
产业结构优化
从以农业为主向工业和服 务业转型,形成了完全的 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对外开放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 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 资便利化。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PPT课件
9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
3、国企改革与价格体制改革等 宏观经济改革同步进行
在流通体制上,1978年中国以计划管理的商品 将近400种到1990年底已经逐渐减少为9种。同时, 改变原来生产资料不能成为商品的现状,将近850 种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计划调拨的方式转变为市 场调控,生产资料正式成为商品。由于生产资料成 为商品,以它的有效和方便的运转支持和支撑了国 企改革的进行。
3、国企解困始终是20世纪90年代 国企改革的主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与非公经济迅速发 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有企业由于高负债率、冗 员多、社会负担重、摊派严重、员工积极性不高等 原因,陷入了发展的困境,效益逐年下滑,亏损面 逐年增大。
为了给国有企业解困,中央推出了多项政策, 包括兼并重组、主辅分离及债转股等。
2020/2/24
20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
中共十六大之后,现代企业制度 建设的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 的变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使我国的国 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20/2/24
21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
三、纵深推进
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2、国企改革以大企业、以产权多元化和治理结构为 中心
2020/2/24
11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制度下计划 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使改革陷入发展的僵局。 同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对社 会主义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触及计划体制 本身的改革势在必行,国企改革由此进入了 第二个阶段。
2020/2/24
12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
3、各种所有制企业关系的处理
4、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的改革同步进行
国资国企改革课件
02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国资国企改革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促
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0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资国企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发挥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未来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任 务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
鼓励国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权置 换等方式进行资本运作,优化国有资 本布局。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政策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引入非公有制资本,实现股权 多元化。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建立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和 经理层运作机制。
推动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 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体系, 激发企业活力。
THANKS
改革的历程和现状
改革的历程
国资国企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初步探 索阶段、制度创新阶段、分类改革阶段等。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逐步向市场 化、法制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国有经济的 布局和结构也不断优化。
改革的现状
目前,国资国企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得到提升。同 时,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 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然而,国资 国企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 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相关制度体系。
影响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的原则
国资国企改革应遵循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原则。市场化原则要求改革应充分发挥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破行政垄断,实现公平竞争。法制化原则要求改革应 依法进行,保障各方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际化原则要求改革应借鉴国际先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课件
混合所有制改革 推进
产权保护制度完 善
治理结构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董事会制度
推进监事会改革
加强党的领导和监 督
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推行股份制改革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优化企业内部管理
监管体制变革
监管方式创新:采用信息化手 段,提高监管效率和透明度
监管机构改革:建立独立的监 管机构,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 管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利益 冲突和阻力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加强监管和 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推动 市场化进程
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 制度
推动创新发展,提高核心 竞争力
加强国际化合作,拓展海 外市场
推动绿色发展,履行社会 责任
政策建议与措施
完善法律法规, 为国有企业改 革提供有力保
监管内容扩展:加强对国有企 业财务、人事等方面的监管
监管力度加强:加大对违法违 规行为的惩处力度,确保国有
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章
国有企业改革实 践
中央企业改革实践
中央企业概述:包括中央企业的定义、分类、数量等 中央企业改革历程:介绍中央企业改革的背景、目的、意义等 中央企业改革实践案例:选取几个典型的中央企业改革案例进行介绍 中央企业改革成果与展望:总结中央企业改革的成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社会效益评估
就业机会增加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居民收入提高 社会稳定和谐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评估结果:对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评估意义:为国有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ppt课件
9
五、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思路措施
1.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2. 分类改革(战略性重组、抓大放小)
10
表4-2 若干国家国有企业的主要分布领域(国有资产 占部门比重)
11
最新统计显示,2007年,中央企业实现
销售收入9.84万亿元,同比增长1
9.3%;实现利润9968.5亿元,同
比增长30.3%;上缴税金8303.2
亿元,同比增长23.8%;截至2007
年底,资产总额14.79万亿元,同比增
长20.5%。
18
表4-3 1984年国有与私有企业盈利率比较
12
表4-4国有经济适度规模测估值(%)
13
3.三改一加强
表4-5 1997年美国高级管理人员激励结构
14
4.优化资本结构 从1994年开始,国务院决定在一些城市进行
“优化资本结构”试点,1997年已扩大到 111个城市。试点的内容是通过“增资减债、 分离分流、减员增效、破产兼并” (1)兼并破产 (2)减员增效、分离分流 (3)增资减债 :“贷改投” 、“债转股”
国有企业改革初期,放权让利。
1979年,企业扩大自主权的试点扩展到全国,实行 利润留成,(难以成功原因:激励外在化)
1981年开始试行部分企业的利润(亏损)包干负责制。 (难以成功原因:负赢难负亏、短期行为、资源固 化、政企不分、谈判成本)
试行以企业交纳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占用费、销售 税(工商税)和调节税代替过去上缴利润的“利改 税”。1983年全面推行二步利改税,1985年, “拨改贷”。股份制和租赁制的试验也逐渐扩大范 围。
国企改革 PPT
国有企业为什么需要改革?
• 1、整体效率不如民营企业:因政府长期大力扶持,导致部分国有企业缺乏竞争力与创新精神。 很多国企的盈利效率并不强,从ROE上看无论是中央国企还是地方国企的ROE都低于非国有企 业的ROE。
六项重点任务
1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 2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3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4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5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6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05 改革阶段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一要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 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推进企业调整重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 做强做大;二要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投 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 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三要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四要抓紧解决国有企业 历史遗留问题等。
为什么要有国有企业?
• 1、有一些行业,在工业基础和社会经济比 较贫弱时,对社会是有益的,但是对企业来 说没有利润,或者成本收回时间太漫长,那 就有国企来做。比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 路,铁路。
• 2、国家认为需要自己掌握的经济命脉,如 果由私人掌握,会由于其自然垄断性对社会 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比如能源、金融、军工。
主要目标
到2020年,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 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 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 经营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 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 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 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 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 显增强。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探究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探究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农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贫富差距开始拉大, 随着农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 贫富差距开始拉大, 土地
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地主阶 级的长期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个体农民处于极端贫困之中, 级的长期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个体农民处于极端贫困之中,家底薄 缺乏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遇到天灾人祸更是难以维持, 弱,缺乏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遇到天灾人祸更是难以维持,因此 他们要求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 他们要求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 ——《国史通鉴(第一册) ——《国史通鉴(第一册)》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怎 样的措施? 样的措施?(4分)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的重 大意义。 大意义。(4分)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 决策的内容, 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 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过程, 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意义。 意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
提出目标:1992年十四大 提出目标:1992年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立法保障:1993年修改宪法 立法保障:1993年修改宪法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创新:1997年十五大 发展创新:1997年十五大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步建立:21世纪初 初步建立:21世纪初
国有企业改革PPT课件
• (2)各级国有企业只向联邦、州和市镇议会负责,其建立与撤销、经营范围 及领域、商品及服务价格制定、拨款贷款、高管任免及薪酬均必须由同级议 会审查批准,政府只能严格按议会发布的命令(法案)具体执行对所属企业 的监管。联邦大型国有企业(如成立于1826年的国家博物馆和成立于20世纪 30年代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甚至还设有由总统、副总统、民主党与共和 党代表、民众代表组成的董事会,企业除对联邦议会负责外还得接受该董事 会的监督。
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危机后,当时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计划经济。
革扩大了第一次国有企业改革的范围,中央 1、国有企业数量减少但控制力增强
一是为了支援战争和保障供给,各抗日根据地创办的一些公营企业; (4)停滞时期(1966~1978年)
开始彻底下放所属工业企事业单位,扩大地 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
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烂摊子,计划经济可以集中 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
国际背景
• 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危机后,当时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普 遍实行计划经济。
• 由于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我国经济接受苏联的援助,同时也接受了苏联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国营企业制度
满和汪伪政权的企业; • 四是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
国有企业。 • (2)成长时期(1953~1957) • 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有经济的总投资为612亿元,建
立起一大批工业化所需而在我国基础又十分薄弱的基础工 业,形成一批国家建设投资的国有工业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模式和前苏联、东欧的激 进的“休克疗法”
按照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中国采取了渐 进式改革模式。
渐进式改革模式可以避免社会震动过大,从而可以较好地处理体制改革、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实现平稳的经济转轨。有人认为,这是中 国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
“休克疗法”的要义是一步到位,迅速转轨,在短期
1990 9039 48.6 7105 38.2 2346 13.1
1995 22222 38.0 23274 39.8 12988 22.2
1997 30777 41.9 24900 33.9 17776 24.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1999年第9期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1978-1998年,中国国 有与集体工业的总产值比重由100%下降到67.1%,大约 下降3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工业总产值比重已超过 1/3。
▪ 先在一段时期内实行价格“双轨制”调放结合、先调后放、逐步放开”的方式,经历了一 个由“双轨”到“单轨”的过程。
▪ 先在东南沿海一带开放,取得经验后再推向沿海、 沿边和内陆地区
1980年8月,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 特区。
1984年5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 港口城市。
进入90年代,先后开放了长江沿岸的重庆、武汉等城市;开放了13个边 境口岸城市 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包括不同开 放层次和功能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在金融、能源、交通、邮电通讯、民航、军工等产业, 以及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精尖技术领域,国有经济
仍占主体地位。
在对国用经济进行调整和提高的同时,大力发展包 括个体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建立以公有制为 基础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混合经济。
1978-1997年,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在 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94.7%下降到75.8%。非公 有制经济占GDP比重由5.3%上升到24.2%,接近国民 生产总值的1/4(见下表)。
1978-1997年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在GDP中的结构变化
年份 公有经济
非公有经济
国有经 国有经 济总量 济比重
(亿元)(%)
集体经 集体经 济总量 济比重
(亿元)(%)
非公有 非公有 制经济 制经济 总量 比重 (亿元)(%)
1978 2092 57.7
1342 37.0
190
5.3
1985 4288 47.8 3632 40.5 1044 11.6
中国经济改革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实行计划经济的历史原因
➢ 意识形态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 历史条件
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烂摊 子,计划经济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 设。
➢ 国际背景
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危机后,当时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 家普遍实行计划经济。
▪
国民经济计划编制的程序:“两下一上”
第一步,国家制定计划的控制数字,下达给部门和
地方。
第二步,各部门、各地方根据计划控制数字,结合
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制计划草案,上报国家计
划委员会。
第三步,在各部门、各地区计划草案的基础上,国
家进行综合平衡。
➢ 基本上没有市场
通过计划手段和方式配置资源。财政按国家计划实 行统收统支;银行成为实行资金计划管理的出纳机构; 政府既管理宏观经济活动,又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 国家通过指令性计划直管企业,企业的人财物管理和产 供销活动,都要按国家计划进行。
➢ 基本上没有私营经济
在所有制方面,片面强调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 济的作用,排斥和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952-1978年城镇不同经济成分格局
经济类型 工业总产值比重(%) 从业人员数(万人)
1952
国营经济 41.5
私营经济 34.6 及公私合 营 个体经济 20.6
集体经济 3.3
1957 53.6 26.4
内建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在经济转
轨过程中实行“休克疗法”。
以俄罗斯为例,1996年和1991年相比,其国内生产总 值下降了45%。下降幅度大大超过了苏联卫国战争时 期(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5%)和美国1929-1933年的 “大萧条”时期(国民生产总值下降30%),整个国民 经济倒退了将近20年。
➢ 中国实行的渐进式改革模式的主要特点
▪ 先从计划经济体制比较薄弱的农村起步,再逐步向
城市推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过1979年在安徽、四川的 试点和逐步扩大,演变为1982—1983年在全国的推行。 截至1984年底,全国有1.8亿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98%)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改革在城市经济生活的各个层次上展开。城 市改革不像农村改革那样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一个 “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
到1957年,中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 基本建立起来。
2、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
➢ 计划当局制定生产和分配决策
1957年,国家计划管理的工业生产产品由115种增加
到290种;国家统一分配的物资由220多种增加到530多种。
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家财政收入所占比重约34%,其中有
75%由中央支配。
➢ 国家计划委员会全盘负责经济计划的编制、综合平衡等
其中,国有企业改革就经历了扩大自主权、两步利改税、 全面实行承包制、转换机制等政策调整,到目前正在进 行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
▪ 所有制改革先对国有经济进行调整提高,在调整中 发展非国有经济成份
国有经济布局按“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
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的原则进行调整,
0.8 19.0
1978 77.6 0
1952 1580 —
0.5 883 21.8 23
1957 2451 —
104 650
1978 7451 0
15 204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1)》第107页等
经济改革回顾
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揭开了 改革开放的序幕。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从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