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三章
教育技术学导论第3阶段练习题
第三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教育技术学导论》第四章至第五章(总分100分)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包括、、、、和评价六个层次。
2、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一个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该模型把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建立在信息加工心理学基础上,得到广泛认同。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主要有、、、、,以及等多种因素。
4、、、和是教学系统最基本的构成要素5、是教学系统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
6、两种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是和。
7、认为利用“先行组织者”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二、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美国教育学者柯拉斯霍等人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哪几个层次?2、加涅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特点,概括出哪几种学习结果?3、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4、“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是什么?5、“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原则有哪些?三、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试论述两种不同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2、试比较分析“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各自的优点及局限性。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2、加涅3、身心发展状况认知结构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外部环境4、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5、系统方法6、肯普模型史密斯—雷根模型7、奥苏贝尔二、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答: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以下五个层次:(1)接受:这是情感目标中最低层次的学习结果,是指对某种现象和刺激的感知。
先有感知,才能产生注意,然后,才能选择所要注意的刺激。
教师如果要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使学生愿意接受。
教育技术学导论
2020/4/24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24
renyj1019
最优化教学方案制定的原则:
(1)所选择的方案要完整地包括教学过程的所有基本成分; (2)选择方案时要依据教学论的全部原则; (3)选择方案时要循序渐进地考虑教学目的、系统的可能性,
教学任务、内容的特点及教学组织的形式; (4)应充分注意到,每一种教学的手段与策略都有其优缺点; (5)为了尽可能综合地实现全部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时,
20
renyj1019
范例教学法的不足:
怎样才能构成称之为学科的本质因素、基础因 素的“范例”,如何保证学生形成规律性认识, 如何编制适用的教材等等,多数教师是不易做 到的,也势必会束缚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能力的 发挥。
2020/4/24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21
renyj1019
五、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
2020/4/24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28
renyj1019
几种当代比较有影响的传播理论:
2020/4/24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3
renyj1019
本次讲授内容:
第一部分 现代学习理论 第二部分 现代教学理论 第三部分 教育传播理论
2020/4/24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4
renyj1019
第二部分 现代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应当是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概括性的 理论,其实用性表现在它能提供教师在教学时 如何安排教学情况以达到学校教育目的;概括 性是指它不仅限于探讨某一学科教育方法的理 论,而是原则上适用于所有学科的理论。
序列原则
学习的准备
2020/4/24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15
renyj1019
教育技术学导论要点内容图解
《教育技术学导论》要点内容图解2009-12-13,王佑镁制作说明:为方便大家整理各章知识点,同时收集老师增加的技术操作的内容,老师把每个教案的内容整理为一份知识小结,主要以图示方式表达,供大家系统学习。
大家以本小结为主进行学习,同时查阅教材和学习手册上的相关知识进行扩充学习。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1、技术的发展阶段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形态广义地说,教育技术就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有些学者将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从技术层面上看,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这是数字化聚合带来的直接结果。
从教案层面看,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案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7、教育技术的学科特征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案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理论——与知识体系有关的概念、理论框架和原理等➢实践——这些知识的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点在于为达到既定目标<即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采用的方法——系统方法,所着重研究的是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教案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及方法论。
➢教育技术学还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对其影响较大的理论有:传播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理论等。
2、三个传播模式拉斯维尔的5W模式贝罗传播模式3、传播学对教育技术学的价值和影响:◆奠定了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说明了教案过程的7W要素◆指出了教案过程的双向性◆确定了教案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揭示了教案传播过程的四大规律4、教育技术的系统论基础:教育传播环境构成要素1、加涅的“教案事件”。
“教案事件”<Instructional Events)这一概念是加涅<R·M·Gagne)在《教案设计原理》中提出的。
教育技术学导论1-3章内容整理
第一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第一节概述1、美国教育技术界把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领域兴起的视觉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但教育技术领域的形成并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域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事。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1972年10月发表了《教育技术的领域:定义的表述》,总结了以往50年来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一是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二是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论(斯金纳)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三是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节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1、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
2、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1)视听教学论(1)视听教学理论的主体:一、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二、各类视听教材与方法应按其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性质-----具体或抽象的程度来分类;三、视听媒体应与课程有机结合。
(2)“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的影响戴尔的“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
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
“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
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做”的经验:直接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学习旅行,参观展览,电视。
电影,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
在“经验之塔”中,学习者开始是在实际经验中作为一名参与者,然后是作为一名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接着是作为一名间接事物的观察者,观察到的是真实事物的替代物,最后,学习者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的抽象符号。
教育技术学导论
教育技术学导论
教育技术学导论是一门关于教育技术的学科,它研究教育技术如何能够支持实现优质
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它结合了传统教育学、研究方法学、人机界面技术以及教学文献评价
等课程,综合该学科中的知识,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学习资源
实现目标。
教育技术学导论涉及教育技术的各种应用环境,包括在线学习、移动教学、虚拟现实
教室、互联网教学环境以及语音识别系统。
它还探讨如何有效利用教育技术实现有效的学习,以及如何使用各种新兴技术(如增强现实、虚拟学习环境)支持教学和学习。
教育技术学导论还研究了由于教育技术的出现而对教育改革带来的影响,以及教育技
术对学习者身心健康及心理发展之影响。
它还着重探讨了如何利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习者学习兴趣以及提供有效的评估方法。
教育技术学导论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混合课堂模式,鼓励学生在授课的同时获取到可以
与课程相关的实时教学和交互式学习环境。
通过实时教学,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了解各种不同情境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工具,从而更加融入教学行为。
同时,在课堂上,
老师也可以利用交互式学习环境,通过调整教学收益和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反馈,从而更加
有效地利用教育技术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L6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in教育技术导论黄荣怀
三、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技术的教育应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当前教育中使用的技术 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形式 在教育中使用技术的策略 有关技术与教育的研究课题
教育技术人员的责任
技术发明的初衷并不是专门为教 育而设计的,从事教育技术的人就是 要在技术和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之间建立起桥梁,把技术的可能性演 变成或翻译成教学功能。
全面技术观
“全面技术观”,既看到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重
大促进作用,也看到了技术的负面影响。既看
到物化形态技术对教育的必要性,也不忽视智
能形态技术对教育的重要性。
应该努力掌握教学理论,汲取最新科技成果, 恰当、合理地运用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促进 学生学习,更好地完成国家和社会赋予教育的 责任和任务。
—技术究竟是什么,广义技术世界的理论阐释,王伯鲁,科学出版社
技术具有对象、过程、知识、意志等属性或特
点,不仅仅是其中之一,而是这些属性或特点
的综合。
作为物质工具的技术(工具、机器、装置)
作为意志的技术(动机、需要、期望)
作为知识的技术(技能、规则、理论)
作为活动的技术(发明、制作、使用)
技术要素
技术对教育技术学的影响
技术发展的水平以及技术在教育中应 用的水平,深刻地影响教育技术专业的发 展。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每当出现一种新 媒体,伴随着对它及其教育应用的研究, 都会在教育技术领域形成一股先进媒体热, 教育技术名称和内涵也跟随变化。
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
手工技术时代,教育中的主导技术是印刷材料、 黑板、粉笔等; 20世纪初,视听技术诞生,能够传递图像和声 音的视听技术成为了教育中的主导技术,如幻 灯、广播、电视、电影等; 如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成为教育 中的主导技术,出现了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 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等;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逐步 应用,人类教育将会越来越智能化。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大纲
理论类课程大纲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导论一、课程概况所属专业: 教育技术学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代码:开课学期: 1 学分: 2学时:34 核心课程: 是拟使用教材:黄荣怀.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国内(外)现有教材: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李思维.教育技术学导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李芒.教育技术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学习参考资料1. 专著教材类李艺.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2. 报纸期刊类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距离教育、中国远程教育3. 网络资源类微信公众平台:教育技术微课堂(微信公众号:vclassroom)二、课程描述“教育技术学导论”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最核心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引领学生步入该领域、了解该专业的导入性课程。
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刚进入大学不久的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了解该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5个主要研究方向。
三、课程目标“教育技术学导论”旨在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特征,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所了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正确引导学生设计其发展方向,并使学生在学习策略、学习能力上得到提高与改善。
到本课程结束时,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①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
②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学科性质、学科领域、学科研究方法等基本特征。
③了解本学科主要方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④能够设计本学科五个主要发展方向。
⑤提高自学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社交能力。
⑥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与反思能力,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将根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重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同时将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做好考核内容设计,并严格按照本大纲要求做好出勤率统计、作业评价等各项工作。
教育技术学导论前言
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导论授课题目:《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前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告诉大家该课程是什么样的课;2、怎样学这门课程;3、成绩如何评定4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育技术的五个方向教学要求: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学习方法;知道教育技术学的五个基本方向;了解成绩评定的办法等。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 MPC,黑板,投影等媒体辅助下,完成以教为主的课程前言介绍教学过程设计:一、什么样的课1、已修课程:大学数学、大学英语、基础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多媒体技术与网页制作、离散数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心理学概论、课程开发2、课程定位定位: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引领学生步入该领域,认识该领域的导入性课程。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五个主要就业领域(研究方向),了解该学科的核心思想。
对象:教育技术专业一二年级本科生3、专业方向:(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定义;学科建设及发展;专业课程体系;(2)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网络教学与学习,学科建设及发展,理论模型与技术应用;(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信息化,教材及资源开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4)数字媒体技术(5)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其他:知识工程与知识管理/企业电子培训与绩效技术4、课时分配第一章:教育技术及其发展简史(4课时)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4+2课时)第三章: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4+2课时)第四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2课时)第五章:教育技术基本理论(2课时)信息技术教育(2课时)数字媒体技术(2课时)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2课时)现代远程教育(2课时)第六章:教育技术学的新兴研究方向(了解)5、举例:第一章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本课程的作用●了解本专业的性质及其课程体系●体验以探究、协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进行预测二、怎样学1、三种学习行为类型(1)合作学习:同沉同浮(共同提高成绩)(2)竞争学习:你沉我浮(你降低成绩,我提高成绩)(3)个别学习:沉浮无关(大家相互无关)2、习得成果统计:学生会吸收:所读的10%,所听的20%,所看的30%,看听结合时的50%,所说的70%,说做结合的90%,教别人时的95%3、什么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的相关行为。
教育技术学导论-文档资料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科学 发展的重要成果,教育技术参与 教育过程,改变了整个教育过程 的模式,改题的思路。
.
4
视觉教育
17-18世纪,夸美纽斯和裴 斯泰洛奇等人倡导的直观教学主 要采用图片、实物、模型的直观 教具来辅助教学。
它们可以向学生提供生动的 视觉形象,于是产生了所谓经验 的视觉教育的概念。
.
5
视听教育
20世纪30年代后半叶,无 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 后在教育中获得运用,人们感到 视觉教育名称已经概括不了已有 的实践,并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 听教育的术语。1947年,美国教 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 听教育分会。
.
19
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实践操作流程
操作过程可分为六个步骤,即鉴定、 设计、选择、评价和修改与推广。亦可 概括为两个基本环节,鉴定问题和解决 问题,即首先确定要解决的是什么性质 的问题或需求,然后再根据问题的性质 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20
系统科学的“三论”的引入对教育技术学的意 义
信息论引入教育技术领域主要是其基本观点 与方法,它启发我们以信息方法来分析教育教学 系统。根据信息论的观点,教育活动中信息的传 递应该是双向的,即有教师向学生传输的信息, 也有从学生那里获得的反馈信息,并给予学生反 馈评价,只有这们,师生配合默契,才能获得较 好的教学效果。 由上述分析可知,如何对教学信 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如何分析教育教学系统中的 信息传播特点与规律,这都是教育技术关注的问 题。信息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 方法。
.
6
戴尔与1946年提出 了“经验之塔”理论成 为当时以及后来的视听 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
教师资格证考试现代教育技术导论
教师资格证考试现代教育技术导论第1章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1.1 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克瑞格.贝瑞特认为“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技术,与教育相关的技术都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P2 1.1.1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国际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简称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AECT94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AECT’94定义结构P2-3★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是⼀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学习过程是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教育技术绝不仅指⽤于教育的媒体和⼿段,⽽是指⼈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的⼀切技术⼿段和⽅法的总和,包括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形技术(智能形态)。
P3★有形技术是指体现在有形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包括从⿊板、粉笔等传统教具⼀直到计算机、⽹络、卫星通讯等各种现代教育教学媒体。
P3★⽆形技术是指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即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起作⽤的技巧、⽅法和理论,如系统⽅法等。
P3★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管理、评价。
P5★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涵义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国际教育传播与技术协P5★现代教育技术强调:(1)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树⽴应⽤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教育思想,重视运⽤现代认知理论和⼈本主义理论指导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
(2)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充分利⽤和发挥多媒体与⽹络技术的优势,建⽴以多媒体和⽹络技术为基础(3)以教和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对象,并以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标。
教育技术学导论 学习指南
“教育技术学导论”学习指南课程简介“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最核心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引领学生步入该领域、了解该专业的导入性课程。
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刚进入大学不久的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了解该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主要研究方向。
一、课程目标1、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专业范围及主要研究方向,掌握学科核心思想、基本概念、关键问题、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基本特征,形成广阔的学科视野;2、了解、体验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领域中的方法和成果,对专业产生兴趣,提高学习动机;3、通过项目研究,了解学科主要方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课程体系并做好自己的选课计划,实践常用的研究方法;4、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并行,反思已有学习策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与改善自己的学习能力;5、体验新技术带来的教学变革,分析其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课程对象1、大学二年级学生;2、学过《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数据结构》等专业基础课,第一次接触专业核心课程;3、课程学习和未来发展方向不清晰。
三、课程内容以《教育技术导论》内容为主体,增加综合活动任务扩展的内容,内容框架包括三个方面:1、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2、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研究方法;3、教育技术的专业方向与新兴方向。
四、活动形式课程划分为6个学习单元:课程学习指导和5个单元活动主题(任务)。
围绕每个单元活动主题,自学电子教材,完成协作学习任务,开展课堂研讨。
五、评价方式1、课程总成绩=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60%;2、考试内容:以电子教材和平时协作学习、自学和汇报内容为主;3、平时成绩的评价内容:每次小组协作学习成绩+个人成绩。
六、学习建议2学分,每周课上时间2小时,每周课下学习时间至少为2-3小时。
七、师资力量1、课程负责人:黄荣怀教授(huangrh@ );2、辅导老师:衷克定教授(zhongkeding@)、武法提教授(wft@)、庄榕霞博士(zhuangrx@)、朱京曦博士(zhujingxi@)、吴娟博士(wuj@)、李葆萍博士(libp@)、张进宝博士(zhangjb@)、陈桄博士(teastick@)、方海光博士(Hg.fang@)、龚朝花(gongchhua@);3、助教:郑兰琴老师(bnuzhenglq@)。
教育技术学导论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译文1:“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 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译文2:“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 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关于ACET94定义的深刻理解
教学硬件系统 的开发应用
教学过 程设计、 评价、 管理的 理论与 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管理
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科领域的一门分支学科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 育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合著的《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什么是教育技术?
广义的涵义: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 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技术的总和。 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狭义的涵义 : 指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 术和系统设计。
教育技术的ACET94定义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出版了西尔斯与里奇
教育哲学层次、教育科学层次、教育技术学层次
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着重研究的是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 操作方法及方法论
第三章 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第四节
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
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
购置现代化电教设备;编制发行电教教材; 电化教育深入课堂教学;电化教育著作的出 版;电化教育专门人才的培养 电化教育的定义;电化教育的本质;“电化 教育”与“教育技术”名称之争;电化教育 发展的新趋势。
电化教育理论的研究
1.购置现代化电教设备
3.电化教育深入课堂教学
80年代初,为了探索电化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中小学 有组织地开展了媒体对比实验和专题电教研究。 媒体对比实验:将电教媒体和传统教育媒体进行对比, 探讨其作用及在不同学科中的使用方法和教学效果; 专题研究:研究电教媒体在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实现 教学目标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如何发挥其作用。 通过实验和试验,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电教经验,提高 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电教积极性的发挥,推 动了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
兴办电教专业
随着电影和播音教学的开展,一些学校开始开 设电影播音课程,开办电影播音专业,培养专 门的电教人才。 1936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电影播音教育专科; 1939年,金陵大学电影播音专修科; 1940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 1947年,北平师范学院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选 修课。
开展电视教育
1960年起,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地相 继举办“电视大学”,开设数学、物理、化学、中文、 政治、俄语、英语等课程。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开 始,到1966年上述电视大学先后停办。
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
高教电化教育的恢复和发展
高教电化教育的开展包括两个方面:开设电教课程 (主要是师范大学教育系)和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 (主要外语电化教学实验)。并成立电教中心、电教 室、电教馆负责电教工作的开展。
教育技术学导论
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一章: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o▪ 1.1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技术,教育技术及其发展概述o教育技术o物化形态教育技术o观念形态教育技术•国外教育技术发展沿革o视觉教育o视听教育o视听传播o教育技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o电化教育的兴起o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o电化教育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o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政策支持下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远程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的发展演变o美国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o我国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o 1.2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分支学科•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技术学层次的学科•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与内容•设计o教学系统的设计o信息设计o教学策略o学习者特征•开发o印刷技术o视听技术o基于计算机的技术o整合技术•利用:媒体利用. 革新推广. 实施和制度化. 政策和法规•管理: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系统传递.信息管理•评价:问题分析.标准参照评价.形成性分析.结果性分析o▪ 1.3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教育技术学专业体系的发展o1983▪1986•1993•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o 2.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描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理论•人本主义学理论▪信息技术与有效学习•有效学习的特征o建构的o累积性的o自我调节的o目标定向的o情境性的o合作性的o 2.2教学与课程论▪教学过程▪教学结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o 2.3系统科学与传播理论▪系统学科理论概述•系统的概述和特征•教育系统方法▪传播的概念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系统学科与教育传播的关系•第三章: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o 3.1技术观与教育技术▪技术观的流派•技术决定论派•技术否定论派•全面技术观派o 3.2视听技术2018▪视觉性媒体▪听觉型媒体▪视听觉型媒体.视听媒体在电大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在三个方面o 3.3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概述▪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教育•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o虚拟实验室o虚拟学习社区o虚拟教室o虚拟图书馆o虚拟校园•第四章: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o 4.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研究方法的含义▪研究方法的分类•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任务•教育技术学常用研究方法o 4.2教育技术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人种志研究方法▪开发性研究方法的定西▪对话分析研究方法的定义与步骤▪调查研究方法o 4.3如何进行教育研究设计▪ 1.明确研究问题•迫矛焦学争空果o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教育研究问题o从教育实践的矛盾和困惑中寻找研究问题o凭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发现研究问题o从有争议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上选择研究问题o承袭有的研究成果来探究新的研究问题o在理论空白处挖掘问题o在理论观点的争议中寻找问题▪ 2.文献检索▪ 3.数据资料的分析▪ 4.研究结果的判断与推理•第五章:教育技术学的专业方向o 5.1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媒体理论与实践研究o媒体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媒体的概念和特征▪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分类o媒体的本质▪麦克卢汉媒体理论▪克拉克媒体理论▪安东尼贝茨的媒体观▪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o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o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o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内容•教育行业的电子政务▪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的研究•协作学习•虚拟学习环境•在线学习的定义,途径和作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o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定义o开展网络研究学研究性的必要条件▪教育系统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教学设计的概念,目标,研究对象,结果,主要特征•教学设计应用范围•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o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设计案例▪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育定义▪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教学设计的特点o基于活动的混合学习教学设计o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的一般过程/阶段o企业绩效与教学设计o 5.2信息技术教育▪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几个基本概念o信息技术定义o信息素质定义o信息技术教育定义o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范畴和模式•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简况▪怎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o任务驱动与问题激励相结合的原则o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o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相结合的原则o开放学习与统一互相结果的原则o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想结合的原则o以优化学习,培养信息素质为根本宗旨的原则o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o知识,情感,既能多目标同统一的原则o效益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信息技术教学方法o任务驱动教学法▪定义▪教学的步骤o范例教学法▪定义▪范例教学法的程序o基于信息技术的讲授法o演示法o自学辅导法o资源型教学法o研究型教学法o活动型教学法▪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基于问题的发展趋势•基于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o移动教育o人工智能教育o 5.3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概述•数字媒体定义•数字媒体的特征▪数字媒体的采集与制作•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数字媒体应用o 5.4教育配件的设计与开发▪教育软件概述•教育软件的定义•第三代教育软件开发与应用领域▪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基础▪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过程•教育软件设计原则o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可靠性,开放性,灵活性,整体性,安全性•教育软件设计开发技术•教育软件开发流程o环境分析o教育设计o系统设计o脚本设计o制作多媒体教育软件o教育软件的试用o教育软件的评价o 5.5现代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概述•远程教育的定义•远程教育的特征▪远程教育平台定义•第六章:教育技术的新兴研究方向o企业电子培训与绩效技术▪E-learning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开展电子学习(E-learning)的意义•简要说企业开展电子学习的系统框架o教与学的支持模块o教学管理模块▪学习管理系统o系统管理模块o同步课堂•企业E-learning的系统框架与实施的新思路o没正式学习o隐性知识获取o团体学习o以绩效为目标,与工作流程想结合▪绩效技术•绩效•绩效技术•简要说明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构成o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知识与知识管理•知识管理2019•显性知识的定义与特征•隐性知识的定义与特征•说明野中郁次郎SECI知识转化模型o社会化-隐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o外化-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o融合-显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o内化-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o知识管理的应用o知识工程简介▪知识工程定义与研究目标▪说明知识工程研究的领域•软计算•主体•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逻辑与推理•形象思维研究•基于事例的推理•机器学习•知识本体论•。
导论2007-3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
远程视频会议系统
/zhcn.p hp /mcs/fastlogin.asp?roomi d=2
Weboffice
网络实时多媒体系统
虚拟社区-网络学习共同体 虚拟社区 网络学习共同体
Vitrual commmunity Online learning commmunity 学术性支持 学术性支持 认知性支持 人际性支持
什么是CAI?
将计算机应用于教学以完成教学功能和解决教学 问题的形式,我们称之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 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在程序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
由CAI的发展,可以看出计 算机技术、学习理论对CAI 的巨大作用。
CAI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技术观对教育技术的启示
物化形态的技术
以实体形态出现,包括教学工具、 以实体形态出现,包括教学工具、教学机器等
智能形态的技术
以经验形态和知识形态两种形态出现
第二节 视听技术
视觉型媒体 听觉型媒体 视听觉型媒体
感知觉通道的偏爱与学生学习成果
学生会吸收
所读的10% 所读的 所听的20% 所听的 所看的30% 所看的 看听结合时的50% 看听结合时的 所说的70% 所说的 说做结合时的90% 说做结合时的 教别人时的95% 教别人时的 各种感官对人体获取信息、 各种感官对人体获取信息、建构知识所作贡献的相对 比率是不同的。 比率是不同的。 其中,视觉约占83% ,听觉约占11% ,嗅觉约占 其中,视觉约占 % 听觉约占 % 3.5% , 触觉约占1.5%,而味觉约占1%。 . % 触觉约占 . %,而味觉约占 %。 %,而味觉约占
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二十 多年时间,可以认为是CAI发展中的第一阶段。 在学习理论的应用上,多数CAI 软件采用行为 主义学习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PPT-第三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
5.学习情景设计 学习情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
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建立学习情景三要素: • 1)学习情景的上下文或背景. • 如问题的背景,利于控制、定义问题。 • 2)学习情景的表述及模拟。 • 学习情景有吸引力,真实或模拟真实性 • 3)学习情景的操作空间。 • 为学习者提供感知真实问题所需的工具、符号等。
1)先行组织者策略
(1)奥苏贝尔认为能促进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 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 以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引导性材料就称为 “组织者”。由于组织者通常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 又称“先行组织者”。
5. 教学策略的制定
1)先行组织者策略
基本过程: 提出先行组织者,然后逐步分化,综合贯 通。
如 • 给出字母b和与之相应的字母d/p/h,通过圈出b,以区分b. • 给予一组有关整除法的10个表达式。通过写出答案,演示除法,且无任何
特殊帮助的条件下,正确率100%。
4式目标编写
为了使行为目标与内在的心理变化有一个可以 观察到的对应关系,通过运用两个动词:一个定 义能力,一个定义可观察行为,五成分式的教学 目标陈述技术。
1)一类是“说明性组织者”,与新内容之间是一种 上位关系,适合讲授新内容。 ( 抽象—具体,由一般到特殊。)
2)另一类是“比较型组织者”,可用于新观念与认知结 构中基本类似观念的整合,又可用于增强新旧知识 间的可辨别性,适合有一定经验基础知识的学生。
5. 教学策略的制定
2)掌握学习教学策略
布卢姆提出的一种教学程序,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所学内 容。 基本过程: 学生常规授课,揭示差错,校正差错,再次测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教育技术是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吗? 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科领域中的现
代科学技术吗?
小结: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1. 教育学的二级分支学科 2. 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3. 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与内容
包括四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系统 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 者特征研究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包括分析、
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教学各 步骤的有组织的过程;(比如: 课堂教学系统、远程教学系统、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课堂教学系统
教
学
资
卫星传输平台
源
库
因特网/电信网
单终端用户 校园网
有线台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 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 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 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理论——知识体系包含的概念、理论框 架和原理等
➢实践——这些知识的解决问题上的应用
教育研究中存在三种不同的研究层次:
教育哲学的研究在于对教育本身进行反思,探讨 教育的本质、价值、目的,提出、设计和描述人 的发展理想。
(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01 基础心理学
0402 心理学
0402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40203 应用心理学
(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3 体育学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
(可授教育学、理学、医学学位)
远程教学系统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信息设计是运用有关心理学
原理来设计传递信息与反馈信 息的呈现内容、呈现方式以及 人机交互等;
传递信息的设计
传递信息的设计
反馈信息的设计
反馈信息的设计
反馈信息的设计
教学策略是对选择并安排某一课
的事件和活动的详细阐述; 了解哪些教学策略? 讲授式教学策略的例子 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例子
划的策略进行传播的过程,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引 起变革。
实施和制度化实施是在实际(非模拟)的
环境中使用教学材料或策略。制度化是在一 个组织的结构和文化中对教学革新成果的持 续常规的使用。
政策和法规是影响教育技术的推广和使用
的社团(或其他组织)的规则和行为。政策 和法规通常受到经济问题的限制。它们的产 生是领域中个人或团体的行为以及领域外行 为的结果。
(四) 管理
管理指的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 和监督来控制教育技术。
包括四个子范畴:项目管理、资源 管理、传送系统管理、信息管理
项目管理是指计划、监督和控制教学 设计和开发项目。
项目管理工具有哪些?
资源管理是指计划、监督和控制资 源支持系统和服务。
传送系统管理包括计划、监督和控 制教学材料分发的方法,是用于向 学习者呈现教学信息的媒体和使用 方法的组合。
第3章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与
专业发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与内容
(一)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性质:一种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 属性
学科性质:一门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 根本属性
教育技术学关注的焦点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时所蕴含的教育、教 学规律。
门类 04 教育学
一级学科 0401 教育学
040101 教育学原理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040103 教育史 040104 比较教育学 040105 学前教育学 040106 高等教育学 040107 成人教育学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 040109 特殊教育学 040110 教育技术学
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 内在关系和规律。
教育的技术学层次在于探索如何分析、解决具体 的教育、教学问题,获取改善教学的方法,并且 强调能够在相同教学情境中重复使用这种方法来 解决问题,体现了技术的本质----可重复性。
➢ 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 学习的质量。
➢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点在于为达到既定目 标(即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采用系统方 法,所着重研究的是运用“系统方法”解 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 方法及方法论。
基于计算机技术 整合技术
媒体利用 革新推广
实施和制度化 政策和法规
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讯息设计 教学策略
学习者特征
理论 与
实践
评价
问题分析 标准参照测量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管理
项目管理 资源管理 传送系统管理 信息管理
(一) 设计
生活中哪些领域有设计?设计什么?根 据什么设计?设计结果是?
教育技术学中的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 件的过程,其目的是生成策略和产品。
(二)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与内容
教育技术学是以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方 法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唯 一学科。
AECT的1994年定义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技 术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范畴涉及五个方面:设计、开发、利用、 管理和评价。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开发
利用
印刷技术 视听技术
传递式教学策略
抛锚式教学策略
学习者特征是指影响学习过程有
效性的学习者的经验背景的各个方 面,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文化背景、宗教背景等。
不同年龄阶 段的学习者 对颜色的偏
好不同
(二) 开发
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化产品 的过程。
开发范畴包括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的 各种技术:印刷技术、视听技术、 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整合技术
印刷技术是主要通过机械或照相印刷
过程制作或发送材料的方法,包括文本、 图形和照片等形式的呈示和复制。
印刷技术在教学材料中表现在哪些 方面?
视听技术是通过使用机械或电子 设备来制作或发送材料以呈现听 觉和视觉讯息的方法。
视听技术有哪些?
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是利用计算机 来制作和发送材料的方法,包括 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我们应该掌握哪些技术?
整合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下的几 种媒体形式的材料的制作和发送 的方法,主要特征是
学习者在各种信息资源中的高度交 互活动。
(三) 利用
利用是使用程序和资源以促进学习的活动。 可以划分为四个子范畴:
媒体利用是对学习资源的系统使用,是依据
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
革新推广是为了使革新能被采纳而通过有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