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破窗理论在预防国企腐败中的应用
浅析政府管理的“破窗效应”及预防
免要 为“ 破窗效应 ” 出惨 重的代价 。 付 在这方面 , 国一 些地 方 政 府 有着 惨 痛 的教训 。2 0 我 08
年 6月 2 2日, 贵州省 瓮安 县三 中初 二 ( ) 六 班学 生 、7岁 的 1 李树 芬被发现死于河 中。公 安 机关 作 出“自己跳 河溺 水 身 亡” 的结论 , 者家属对 此不满 。6月 2 死 8日 1 6时 , 者家 属 死
实社会 中的人 群 良莠不 齐 , 往往存 在着 一定 的从 众 心理 , 有
着若 干人 云亦 云 、 不分 善恶 、 目效仿 的习气 , 盲 所谓 “ 三人 成
报道 和论 证 , 使一起起 因简单 , 被少 数别 有用 心 的人员煽 但 动利 用 , 甚至是黑恶势力人员 直接插手参 与的 , 公然 向党委 、
所谓“ 破窗 效应 ”, 是关 于环境对 人们 心 理造 成 暗示 性 或诱 导性影响 的一种认识 。美 国心理学 家詹 巴斗 曾拿 A和 B两辆 完全相 同的汽车做过如下实验 : A车完好无 损地 停 将 放在秩序井然 的 中产 阶级社 区 , B车摘 掉车牌 、 打开顶棚 , 停
放在相对杂乱的街 区 , 察其变化 ; 果发现 , 车一 周后仍 观 结 A
安。信誉 危机时通 过开记 者招 待会 等公关 手段 与社 会公 众 沟通 , 澄清误会 , 以此来 求得社会公众 的普遍信任 和支持 。
二、 破窗效应的预 防
《 f q a i》 i ( h& o c) Jun齐齐 哈尔 hr nvr哲学社会科学版 ) ora o i 大学学报e( y P i ScSi l Q i U s t
2 1 年7月 00
Jl y2 1 u y Ma 0 0
浅 析 政府 管 理 的“ 窗效 应" 破 及预 防
运用破窗理论,预防违法犯罪
运用破窗理论,预防违法犯罪摘要“破窗理论”对我们如何预防干部员工违法犯罪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破窗理论;预防;犯罪胡锦涛总书记曾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再一次强调:“要坚持治标和治本、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惩治于已然,防患于未然,既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依法严惩腐败分子,又加大预防工作力度,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努力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
”我们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这段讲话,要坚持惩治、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但是如何做到惩治和预防两手抓又两手硬呢?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两辆汽车分别停放在治安管理不同的两个区域,停在治安管理差的那一辆,他不但摘掉了车牌,还把顶棚打开,意料之中,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
而停放在治安管理较好的那一辆,一个星期过去了汽车还是安然无恙的停放在哪里。
后来,这位心理学家用锤子砸破了那辆车的车窗,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仅几个小时,车子就不见了。
这就是我们常提到的“破窗理论”。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又没有及时去修补,隔不了多久,就会有更多的烂玻璃被人打坏。
我们的企业管理也是同样道理,在企业内部如果出现小的违法违纪问题,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防范,就会给一些不法之人,助长歪风邪气,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破窗理论”对我们如何预防干部员工违法犯罪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做好这项工作,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塑造“不敢砸”理念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各项法律法规、公司管理条例等约束了员工的行为准则,健全的基层组织管理体系,时刻规范和约束着员工的行为,不给违法犯罪的人可乘之机。
1.符合生产经营。
钻井行业是一个多工种联合作业的工程,每一个环节都与经营息息相关,企业规章制度的制订要根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程序、制约准则以及责任制度,贯穿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有章可循、制约有力、责任落实到个人。
廉洁风险防控建设的“破窗效应”解读
管理方略MODERNENTERPRISE CULTURE2912018.6MEC 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廉洁从业的决策部署,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
目前,在企业中仍然存在各种形式的腐败现象,要求不仅要加大查办惩处的力度,规范内部管理,更要积极营造清正廉洁、风正气顺的环境和氛围。
一、破窗效应解析及其启示“破窗效应”起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的一项实验。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行为就会迅速蔓延。
破窗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但是它所产生的效应对于惩治和预防腐败,推行廉洁风险防控也具有深刻的启示。
一是任何一种不良现象可能会给人类行为产生从众性和暗示性。
二是如果对一个违反规定的行为不闻不问、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其实际后果就是纵容更多的人去违反更多的规定。
三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的窗户”。
二、用破窗效应来指导实践中的廉洁风险防控工作通过对破窗效应及其启示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启示对于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和行之有效指导作用。
(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堵塞腐败的思想漏洞破窗效应认为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养成不去破坏的习惯能够有效防止破坏行为的发生。
在企业中,首先要重视加强廉洁风险教育的内容。
经常开展学习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和党的相关文件的活动,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廉洁防控工作有关要求等有关政策和规定,引导干部职工思考廉洁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必要性。
通过宣传发动,加强教育,并将这项活动建设成为一项长效机制。
其次要重视加强廉洁风险教育的形式。
在发挥好集中教育、经常性教育和激励警示教育等传统教育优势,着力引导干部职工对照先进典型学品德、找差距、看不足。
破窗效应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
破窗效应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
破窗效应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以下应用:
1. 维护环境整洁:根据破窗效应的理论,如果一个地方存在一个或多个破窗,那么其他人更容易对环境进行破坏。
因此,在工作场所和生活环境中,保持整洁和维护设施的良好条件非常重要。
及时修复或更换破损的窗户、家具或设备,可以帮助促进整个环境的整洁和维护。
2. 打破恶性循环:破窗效应也可以解释一种恶性循环。
在工作环境中,如果一个团队或一个员工表现出不负责任的行为,其他人也可能跟随其步伐,导致整个团队或组织沦陷。
因此,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非常重要,通过树立榜样,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促使员工产生积极的行为。
3. 注意小细节: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忽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会产生累积效应,最终导致整个环境或团队的质量下降。
因此,要重视并及时处理这些小细节,以防止他们成为破窗效应的源泉。
4. 培养积极的文化:如同破窗效应所描述的,环境的状态和行为模式会相互影响。
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文化和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正面激励、积极的沟通和团队合作,可以有效地减少负面和破坏性行为的发生。
总之,破窗效应的理论提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积极地处理
和修复破窗,及时解决问题,并建立积极的文化和环境,以防止负面行为和破坏性影响的扩散。
破窗效应的理解
破窗效应的理解破窗效应是犯罪学中的一个理论,它描述了一个简单的现象:当一个窗户被破坏时,如果不立即修复,会导致更多的犯罪行为和破坏行为出现。
这一效应由犯罪学家菲利普·泽姆博多在1982年提出,并结合了他对纽约市布朗克斯地区犯罪情况的观察而得出。
泽姆博多在观察中发现,一些建筑物在窗户被破坏后,业主们迟迟没有进行修理。
这导致了一个新的问题:街区中的其他业主也不再关注维持他们的建筑物的整洁和安全,进而引发了更多的犯罪行为。
过一段时间,整个街区开始变得破烂和不安全。
这个现象的原理可以用一种心理学上的叫做“规范约束”的概念来解释。
规范约束是指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无形力量,通过规范、道德和社会期望来约束个人和群体的行为。
在一个文明社会中,人们往往会严格遵守这些规则,因为他们知道违反规则会受到惩罚。
然而,当一个窗户被破坏且不被修复时,它给人们传递出一个错误的信号:这个地区的人们对整洁和安全并不在意。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人可能不再感到有义务去维持社区的规范和行为标准,因为他们认为这个地区已经不再需要这种规范了。
逐渐地,更多的窗户被破坏,街道上出现垃圾和破败的建筑物,以及更多的犯罪行为。
破窗效应的另一个关键概念是“环境错觉”,这意味着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对行为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
当人们看到周围有破窗户、垃圾和其他破败迹象时,他们会认为这是一个破烂的地区,不值得投入精力去改变它。
这种环境错觉有可能导致人们对社区的整体状况失去信心,从而降低对社区的投资和参与。
破窗效应的理论背后存在一种认为犯罪和社会不断恶化的过程。
一旦一个社区中出现了破窗户,这会逐渐导致更多的犯罪行为和社会衰退。
因此,破窗效应的目标是通过及时修复窗户,防止这种恶性循环的发生。
破窗效应的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根据这个理论,一些城市和社区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防止和修复窗户破坏。
这种举措通常包括加强社区巡逻、提高治安措施、加强房产管理、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等。
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实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原封不动的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朗街区。
结果真样呢?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一个星期后还完好无损。
而打开顶棚的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
后来詹巴斗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打碎了一块玻璃,结果仅仅几个小时那辆车就不见了。
管理寓言:以这项实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
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物上的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
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
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破窗理论”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反腐败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企业管理中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许多人认为,这样做太简单,芝麻小事,没什么意义,而且兴师动众,没有必要。
但是,一个企业产品质量是否有保障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生产现场是否整洁,也是“破窗理论”在企业管理领域中一个直观的体现。
更重要的可能在于,企业对待“小奸小恶”的态度,特别是触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一些“小奸小恶”,小题大做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老农与石头有一位老农的农田里头,多年来一直横亘着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几把犁头,还弄坏了他的耕种机。
老农对此无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他又一把犁头打坏之后,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麻烦,老农终于下决心要了结这块巨石。
于是,他找来撬棍伸到巨石底下,他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下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深,那么厚,稍使点劲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再用大锤打碎,清出地里。
老农脑海中闪过多年被巨石困扰的情景,再想到可以更早些的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禁不住一脸苦笑。
管理寓言:在企业里看似难以处理的事情,其实只要下决心去做,行动起来,困难并不会比想象的大。
破窗效应对企业和单位有何启发
破窗效应对企业和单位有何启发
“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破窗效应”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该效应在企业管理上经常被提及,你觉得了解了这个效应后对搞好企业或者单位的管理有何深刻启发。
破窗效应其实起的是一种迁移默化的作用。
人的大脑可以分成两个半球,一半是由中枢神经发出的指令,支配人的动作行为理念操守等等。
另一半是由周围神经给出的指令,起着消极冲动冷漠暴力等等。
当人积极向上,有着健康的心态的时候,司令部就会接受中枢神经发出的指令,破窗效应不功自破。
在现实生活中,工作问题子女教育问题,上有老下有小,压得我辈中人,疲于奔波在单位家庭中,必要的应酬形成了三点一线的工作方式。
这个时候人的想法很多,在岗位上不被重视,你做得最多最好,又有什么用呢?破窗效应适时发酵,上班只求得过且过,直属领导的官僚作风,体恤不到一二线员工的辛劳久而久之,破窗效应发芽生长,上班有迟到早退的现象也是能够理解的。
因为工作根本不能体现你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能给那些逢迎拍马的人,做垫脚石而已。
单位管理个人以为,应该从上抓起,负责人好比人的大脑,有着生杀预夺的权利,如果自身不能从严要求,那又怎么能严标准要求手下的员工去完善,这个企业的运作呢?再问。
企业和单位的管理还怎么有序健康的发展呢?。
破窗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启示(职场经验)
破窗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启示(职场经验)如果一栋大楼的玻璃窗有一块玻璃被人打坏了, 又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 别人就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 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久而久之, 这栋大楼的玻璃窗会被打得一片狼藉, 在这种麻木的氛围中, 犯罪就会滋生和蔓延。
这就是美国的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的“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1969年做过一项实验, 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 把车牌摘掉, 把顶棚打开, 一辆停在加州的中产阶级社区, 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结果后者当天就被人偷走了, 而放在加州的那辆无人理睬。
后来, 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砸了个大洞, 结果, 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偷车实验”和“破窗效应”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人是环境的产物。
粗鲁的人去了西餐厅也会有所收敛, 文明的人去地下游戏厅, 也会粗鲁。
如果大家都讲文明, 你不讲, 你好意思吗?如果你去了农村的田野, 你会随地吐痰吗?如果大家都不排队, 请问你还排吗?为什么英国人在新加坡的机场排队, 而到了白云机场就拼力气挤呢?环境的暗示。
人们都会爱护美好的事物, 但却不自觉的希望差的更差。
在干净的街道, 人们不会扔垃圾;在安静的图书馆, 人们不会大声喧哗;洁白的墙壁, 人们不会去涂鸦;修剪整齐的草坪, 人们不会随意踩上去;进别人一尘不染的客厅, 你会自动套上鞋套或脱下鞋子。
但是, 如果干净的街道出现了第一片垃圾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清洁, 很快地上将布满垃圾;如果图书馆的第一次喧哗没有得到及时制止, 整个图书馆将很快变得闹哄哄;如果墙上出现一个办假证的电话号码, 没有得到及时的清洗, 很快就会写满各种“书法”作品;如果有人踏进草坪没人管, 一定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人踏进去;如果你在你家客厅的地上扔一个烟头, 你的客人就会把烟头扔在地上。
这就是环境对人的暗示和诱导作用的结果。
浅谈破窗效应
浅谈破窗效应一、“破窗效应”的定义: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豫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二、得到的启示:一个小错误得不到及时的制止与纠正,就会引起更多的人去犯同样的错误甚至更大的错误,形成一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效果。
三、在企业中的应用“破窗效应”在在企业发展中往往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何有效的防止“破窗效应”的产生是企业不得不修课题。
1、做好控制事前控制:公司要做到“防患于未来”,有一种管理思想叫“预防性管理”,这种思想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管理控制中的时滞问题,要使控制有效,就必须控制未来。
事中控制:企业中常常会出现“第一扇破窗”,我们要做到及时发现“破窗”予以修补,防微杜渐,小题大做,不能让“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并对第一个打破“窗户”的予以制止,克服从众心理。
事后控制:对于“破窗”的行为企业内予以通告,防止未来在发生相同的错误,亡羊补牢,引以为鉴。
2、关注人的心理‘破窗”理论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心理暗示作用的图景,一扇破的窗户,或者是一个脏乱的公共场所,容易引起人们的消极猜测:即使做了违法的事情,也不会有事;而完整的窗户,或是有序的环境,则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它无言地告诉人们,别干坏事,有人在注意你呢!另外,“破窗”理论还揭示了“破窗”现象背后的从众心理,只要有一扇窗户破了,如果不及时修好,就会很快引发第二扇、第三扇窗户被破坏,从而导致更恶劣的事件发生。
在人力资源工作中,这种微妙的心理暗示更是无处不在。
四、总结“破窗”效应的本质是要求社会和企业以及任何一个管理主体建立一种防范“破窗”的机制、修复“破窗”的机制、严惩“破窗”的机制、保护“守窗”行为、确立人人“守窗”意识,从而实现全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转。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预防腐败的对策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预防腐败的对策》contents •引言•国有企业腐败现状及原因分析•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预防腐败的对策•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CHAPTER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CHAPTER国有企业腐败现状及原因分析涉及重大项目和资金内部管理混乱涉及高层管理人员010203加强监督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提高透明度加强教育引导国内外反腐经验及启示CHAPTER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预防腐败的对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利用科技手段,加强信息公开0203优化组织结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企业的良好风气和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氛围。
建立诚信经营的理念,强调诚信经营、廉洁从业的重要性。
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限,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CHAPTER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国有企业内部腐败的预防对策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2. 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度Array3. 建立反腐倡廉责任制4. 加强员工培训与教育案例二:某国有企业外部腐败的预防对策建立供应商信用评价体系,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和业绩进行评估,确保供应商的质量和交货期。
1. 加强供应商管理2. 实行公开招标制度3. 强化合同管理4. 加强监督检查对于重大采购项目或工程建设项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得到贯彻执行。
制定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防止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对于企业外部的业务活动,加强监督检查力度,防止外部腐败问题的发生。
1. 完善组织架构案例三:某国有企业整体腐败预防对策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3. 强化领导班子建设4. 建立反腐倡廉信息系统CHAPTER结论与展望1研究结论23主要包括内部管理缺陷、外部环境影响以及员工素质等方面的问题。
国有企业腐败成因针对不同成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完善内部管理、加强外部监督以及提高员工素质等,可有效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从“破窗效应”看“零容忍”腐败
到惩罚 的。其结 果就会 导致第 二扇 窗户、 三扇 窗户甚 第 至是整个建 筑物 都被损 毁。久 而久之 , 破窗 户会进 这些 步 给人 以错觉 : 就是 全社会都是处 于一种无人 管理或 者管理 无序 的状态 中的 , 从而刺激 了各种违 反社会秩序 和法律法规 的违法犯罪行为在 管理者不 作为的渎职失 职 的泛滥 中 , 在公众 的“ 容忍 ” 与麻木不仁 的氛 围中潜滋 暗 长 , 社会治安状况随之逐步恶化直至无法收拾 , 整个 最终 造成千疮百 孔积 重难返 的局 面。 “ 窗效 应” 破 理论的重要贡献在 于 : 该理 论体 现了事 件发生 开始时 的细节对人 的暗示 效果 , 以及这些 事发时 的细节对事 件结 果不容小视 的重要 影响作用。它还让我 们认识 到 : 完好的东西一般不会 有人去破坏 , 而一旦这个 东西被 破坏且 又未 得到及 时地修复 , 就很可 能会 遭受更 大 的破坏 。该理论令 人信服地 相信 : 在轻微 的违法行 为 与严重 的犯罪之 间有着重要 的联系。而当轻 微违法行 为 不受处罚的事实一再发生后 , 那它对社会上其他人就起 到 了极 大的暗示 和示范效应 , 就会有更多 的人敢于违法 。 甚至敢 于更严重 地违法 。法律对最 初的轻微 违法 行为的 视而不见最终会 导致严重犯罪 行为的泛 滥成灾。 因此 , 学者们指出 , 要对付 “ 窗” 象 。 效 的策 破 现 最有 略就是实施 “ 零容忍” 在全 社会形成 民众认可并 尊崇 的 , “ 容忍 ” 零 的法制文化 。只有这样 , 能从根上最 严厉地 才 打击一切违 法犯 罪行 为。而 “ 容忍 ” 零 法制 文化 发挥 的 最重要 的作 用则 是在违法违 规行为刚刚出现一点苗头的 时候 , 以成 功地 将其 扼杀 在萌 芽 状态 中 , 就可 真正 做 到
“破窗效应”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破窗效应”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一项试验,他找到两辆一模一样的车,把其中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
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
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
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影响深远的“小过错”要“小题大做”地去处理,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正是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的明智举措。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单位针对自身工作特点出台了各项规章制度,对规范管理工作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总有第一个怀有侥幸心理的人破之。
领导者破,为普通群众打开了一个“缺口”,群起仿之;普通群众破,领导者不及时采取有力的补救措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久而久之,再完整的各项规章制度必将重覆“破窗户”之辙。
“破窗理论”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一、“破窗效应”在企业安全文化中的应用同样一个中国员工,为什么到了外企就变得遵规守纪了,而在国企就经常出现三违情况,可能是安全文化氛围不一样,外企是那种人人相互监督、自我监督的机制,而国企是那种领导检查的机制!打个比方,就像我们晚上喝完酒回家,走着走着想上厕所,如果我们走的路边都绿化的非常好,灯光也非常明亮,估计都会找一个阴暗的犄角旮旯,因为大路上人来人往监督力比较强,而阴暗的犄角旮旯没有人管,结果你尿一次他尿一次,这个地方就会越来越脏。
反腐中的“破窗效应”与“寒蝉效应”
吴黎明:反腐中的“破窗效应”与“寒蝉效应”原标题:腐败是世界性现象,在反腐败警钟长鸣中,“破窗效应”与“寒蝉效应”值得关注。
所谓“破窗效应”是,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由此类推,一个腐败横行的地方,人们对腐败司空见惯,甚至群起仿效,变本加厉。
以欧洲为例。
欧盟官方报告称腐败每年给欧洲造成约1200亿欧元损失。
欧盟反欺诈办公室不久前公布了1999年至2012年法办公职人员腐败的一组数据:3500起案件,335人入狱,总共服刑900年,平均每年追缴1亿欧元赃款。
欧洲的腐败主要来自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希腊等东欧和南欧国家。
究其根源,可能是“破窗效应”在作怪。
由于历史和传统原因,希腊的腐败现象最为典型。
在欧盟的调查中,高达29%的希腊受访者称在过去一年中曾遭遇索贿。
在透明国际调查中,近88%的希腊民众认为本国政府“腐败”或“非常腐败”,在欧盟中垫底。
希腊的“小信封”最为出名。
到政府部门办事,塞个“小信封”已沦为常规。
要及时看病,得给医生“小信封”;要取得建筑许可,就得给颁证官员“小信封”……透明国际的调查显示,12%~14%的家庭有过给“小信封”的经历。
希腊全民偷漏税,希腊人做生意不喜欢顾客刷卡和索要收据。
为了“收买人心”,政府也纵容“逃税”。
按照2009年的纳税记录,全国只有1.5万人申报年收入超过10万欧元。
希腊财政部统计,2011年全国约有90万人拖欠税款近411亿欧元。
这几年,在欧债危机为何发源于希腊的反思中,人们认为腐败横行是其中因素之一。
所谓反腐的“寒蝉效应”,就是通过民众和媒体监督、纪律问责、司法查处等手段多管齐下,人们对腐败零容忍,让腐败分子始终犹如“寒蝉”,谈腐色变,不敢轻易踏红线一步。
前几天,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州长巴里·奥法雷尔因为被控收受水务公司一瓶价值3000澳元的红葡萄酒而被迫辞职。
为了区区一瓶酒而牺牲掉政治生命,其代价之高无疑让所有官员都在踏红线之前都得掂量掂量。
211240056_预防和纠治“窗口腐败”有哪些“窍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全力拼经济促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办事窗口是一个地方招商引资、人性服务的脸面,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窗口工作承担着为国履职、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最直接体现。
然而,各类“窗口腐败”层出不穷,严重破坏办事企业、个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必须以零容忍的决心加以整治。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告诉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窗口腐败’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问题,跟窗口机关和服务部门行政审批的机制、窗口人员工作作风、管理体制机制都直接相关。
”那么,预防和纠治“窗口腐败”究竟有哪些“窍门”,如何才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从源头提升服务能力从全国范围看,一些省区市进行了各类窗口领域的改革探索,采取各种措施优化窗口单位服务质效,特别是行政审批思路方面的改革,比如通过简化流程设计和电子化信息系统的推广,实行“最多跑一次”等减少审批环节,一定程度从源头上避免腐败问题的发生。
有些地方实行“码上监督”,强化对窗口部门的监督。
对此,庄德水说:“综合来看,窗口单位实行的这些改革性措施也是针对反腐败领域、解决腐败问题的。
”解决“窗口腐败”,首先要保证窗口实现从“办不成”到“能办成”的转变。
近日,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以下简称“省营商厅”)副厅长符革到该省药监局审批办开展“走流程”活动,符革与药品生产企业办事人员一起,以办事人员的身份走了流程。
事后他针对该省药监局不少政务服务事项没有材料补正通道的实际情况,要求省营商厅相关部门及时把在走流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并整改。
自2021年全国人社系统全面开展“厅局长走流程”工作以来,这两年,很多地方和部门都开展了类似的“干部走流程”活动。
海南省委优化营商环境领导预防和纠治“窗口腐败”有哪些“窍门”│文本刊全媒体记者曾那迦简阳市纪委监委在相关窗口开展“窗口腐败”专项监督。
27封面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海南省“厅局长走流程、促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围开展“厅局长走流程”活动,参与“走流程”的厅局长包括省级、各市县审批部门、执法部门和承担公共服务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厅局长们将体验坐窗口、跟踪执法、处理投诉三个“走流程”事项。
2021年浅谈如何推进国有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
当前,国有企业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与国有企业在毫不松懈抓惩治的同时注重抓预防工作有很大关系,经常开展正反典型教育,对领导干部勤打招呼、常敲警钟,使领导干部绷紧了廉洁自律这根弦,收到了防患于未然的效果;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研究制定相关的法规制度,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行为,初步形成了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围绕加强权力的监督,狠抓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政务,提高公开性和透明度等等。
但是,在国有企业严重腐败案件还时有发生,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仍然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
一、充分认识在国有企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大意义第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的新要求。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我们党执政50多年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要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紧紧抓住教育、制度、监督这三个关键环节,形成有机整体,发挥综合效能。
加强教育,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健全制度,提高反腐倡廉的法制化水平;强化监督,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更加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
第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客观需要。
坚定不移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法制化水平;有利于发展党内民主,强化监督,保证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这个党治国理政基本要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把党建设成为始终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防贪制度在企业中的应用
防贪制度在企业中的应用1. 引言防贪制度在企业中的应用是为了预防和打击腐败行为,保护企业的利益和声誉。
本文将探讨防贪制度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以及一些简单策略的应用,以提供给企业管理者参考。
2. 防贪制度的重要性防贪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保护企业利益防贪制度可以帮助企业防止内部腐败行为的发生,如贪污、受贿等,从而保护企业的财产和利益。
2.2 维护企业声誉腐败行为会给企业声誉带来严重影响,防贪制度的应用可以减少腐败事件的发生,维护企业的良好声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3 提升员工道德素质通过建立防贪制度,可以提高员工对腐败行为的敏感度,并加强对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员工养成廉洁自律的工作习惯。
3. 防贪制度的简单策略应用为了保证防贪制度的有效性,以下是一些简单策略的应用建议:3.1 审查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审查制度,包括财务审计、经营业绩评估等,以及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腐败行为。
3.2 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员工举报内部腐败行为,并确保举报者的安全和匿名性,以增加发现腐败行为的机会,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查和处理。
3.3 培训教育加强员工的反腐败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他们抵制腐败行为的能力。
3.4 奖惩机制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对反腐败表现出色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腐败行为严重的员工进行惩罚,以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道德风尚。
4. 结论防贪制度在企业中的应用对于保护企业利益和声誉,提升员工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简单策略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打击腐败行为。
企业管理者应重视防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并持续关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更新,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破窗理论在预防国企腐败中的应用[摘要]破窗理论认为无序的状态会引发犯罪,而前置性的规则设定、警察力量的提前介入对于防范犯罪有重要作用。
借鉴破窗理论对犯罪的防控,在预防国企腐败现象时我们就要加强对易引发腐败的相关行为进行提前规制,同时检察机关要对国企的重点人员进行提前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破窗理论;规则前置;犯罪预防一、破窗理论概述破窗理论(broken window theory)由美国的政治学家詹姆士·威尔逊和犯罪学家乔治·凯琳于1982年提出,该理论认为:一座大楼的几个窗户破了,如果无人修复这些破损的窗户,人们就会打破更多的窗户,最终这座大楼会成为所有人可以随意进住的场所。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纽约警局应用破窗理论来对纽约市地铁和城区的治安和犯罪进行了成功的防控,其效果之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此破窗理论成为了预防和控制犯罪的一个热点理论。
破窗理论对犯罪的控制可以用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概括:1.无序与犯罪之间存在关联性。
无序分为物理上的和社会上的无序,物理上的无序比如随地乱扔的垃圾、打碎的大厦玻璃等;社会上的无序是指不文明的违反道德的行为方式,比如高声喧哗、酗酒等。
无序的现象在心理上对人的反常行为和违法犯罪具有强烈的暗示性,一些社区混乱的迹象表明这些地方的犯罪控制很薄弱,潜在的犯罪者会利用这些无序来找机会进行犯罪活动。
2.大量的、集中的和被忽视的无序更容易引发犯罪,无序的状态一旦在某一个区域蔓延开来,这种无序就会增量发展。
3.警察通过实施规则性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区域性无序。
4.警察应该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强化社区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对某市国企腐败现象的分析对于国企相关人员腐败现象的预防和打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检察机关反腐工作的重点。
近几年来,我国在预防和打击国企腐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惩治了一大批腐败分子,但是国企腐败的顽疾却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笔者在办案中发现,国企腐败的很多现象可以用破窗理论来进行解释,并可以借鉴破窗理论来加以预防。
以T市检察院近几年办理的几起国企受贿窝案为调查对象我们发现,这几起国企受贿窝案有以下共同点:1.受贿人初次收取贿赂的数额一般较少。
大部分集中在1万元以下和1万元到2万元之间,占统计人数的71%,初次受贿5万元以上的仅占统计人数的14%。
2.受贿人受贿持续时间较长且受贿的总额较大。
截止到案发,受贿持续时间在2年到5年之间的占统计人数的71%,受贿总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占统计人数的57%。
3.受贿人职务和所负责的业务具有高度相似性。
在一个窝案中,有9人是担任母公司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经理,其负责的业务范围和日常打交道的业务单位基本相同,并且受贿行为也是高度相似,都是收受相关业务单位的回扣。
4.受贿人范围呈现“涟漪型”扩散的特点。
先是一两个高级别或资历较深的领导受贿,几年内逐渐发展到许多中层领导受贿,最后发展到刚担任领导职务一两年的人员受贿,这种扩散一般是在1到5年内完成。
5.受贿人对其受贿行为的认识有“误差”。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受贿人并没有对其受贿行为引起足够的重视。
和一般的受贿案件中受贿人受贿后心理负担较大不同,在这几起窝案中,很多受贿人认为其受贿行为是行业的潜规则,并且这种潜规则在整个公司甚至整个行业内都是心知肚明的。
同时以上受贿人在受贿之前都有接受行贿人宴请或接受行贿人赠送的土特产等违规行为,并且该行为没有受到纪律处分和追究。
三、这几起国企受贿窝案中相关人员职务廉洁性的“破窗”过程如果用破窗理论对社区无序化过程的描述来解析以上现象,可以发现国企受贿风气的形成与社区无序化的过程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假定某个国企为一个社区,这个社区的居民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社区的管理者代表整个社区与社区之外的人员打交道,行贿人是与这个社区有利益关系的心怀不正当目的的外部人员,这个社区对于接受外部人员贿赂有严格的规则性限制和处罚措施。
笔者发现,这个社区从有序变为无序可以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某几位社区管理者(国企的总经理、副总经理级领导)因为工作原因,接受了与本社区有利益关系的外部人员(有求于国企的相关业务单位)宴请(此时职务廉洁性的第一扇窗已被打破),接受宴请的社区管理者并没有遭到社区其他人员的反对,也没有受到社区的惩罚,外部人员也借此发现此社区的监管能力很薄弱,并有了进一步的打算(此时更多的窗户将被打破,社区开始向无序转变)。
第二阶段,因为没有处罚,接受宴请的社区管理者(分公司经理)越来越多,随着感情交流的增多,管理者和外部人员成为了朋友,这种宴请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变为后来的明目张胆再演变成整个社区居民都习以为常的现象,当接受宴请变为一种习惯之后,人们的内心开始变得虚荣和贪婪,甚至有些人开始互相攀比谁受到的招待更高档。
(此时职务廉洁性的玻璃已经被大量打破)。
事情的彻底变质发生在某天,某位社区管理者的儿子结婚,外部人员作为朋友被邀请参加婚礼,外部人员给了这位管理者1万元礼金。
收受礼金的管理者虽然心理上有负担,但并没有因此受到惩罚。
到最后,整个社区和外部人员有利益关系的居民都开始收受外部人员以各种名义所送的现金、购物卡等,收受贿赂逐渐演变成了这个社区的一种风气,他们中的很多人对这种违反社区规则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甚至不认为这是违反规则,更多的人开始对社区的其他规则也视而不见,更严重的犯罪行为在这个社区开始猖獗。
在这个社区沦陷后,外部人员利用相同的手段,陆续攻破了临近几个社区的防线,收取贿赂的行为在这整个地区就演变成了一种长期存在的风气(行业潜规则)。
四、破窗理论对我们预防国企腐败窝案的启示(一)国企腐败窝案预防的不足之处——用破窗理论进行反推根据上文的描述,不难看出,从涉案的受贿人接受不正当宴请开始,其职务廉洁性的玻璃已经开始被打破,虽然此时这种行为并不涉及犯罪。
如果从破窗理论在预防犯罪方面的措施进行反推,会发现这个社区的沦陷原因至少有以下三点:1.这个社区的管理者、普通居民对一些轻微违反社区整体利益但不违法的行为视而不见。
2.这个社区虽然设置了禁止受贿的规则,但是没有设置防范有可能引起受贿的其他行为的关联性规则(比如不准接受业务单位人员的宴请)或者虽然设置了关联性规则但没有引起认真对待。
3.监管机构在这个社区的变质过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规范、引导作用。
(二)做好国企腐败窝案预防工作的几点对策通过借鉴破窗理论的相关措施,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预防国企腐败,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还应重点加强下面几方面的工作:1.检察机关和企业提前做好国企相关人员的心理干预破窗理论中,一个社区由有序转变为无序最后导致犯罪行为在这个社区的大量发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社区的居民在心理上对破坏社区秩序的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并不重视。
而恰巧就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逐渐侵蚀了受贿人的心灵,使他们的心理防线出现了松动,最后导致严重的违法犯罪。
如果把企业相关人员心p在国企腐败窝案中,国企的相关人员从接受宴请和礼物到接受现金、购物卡等贿赂,从某一个人接受小额贿赂到受贿成为该行业潜规则往往是一个快速演变的过程。
实践中正是因为企业对某些人员接受业务单位宴请、土特产等小事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因为这些行为并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利于和客户沟通感情),甚至对某些活动能力强、业绩突出的人还给予不菲的奖励,导致了这些人认为这种行为是企业默许的,只要是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企业就不会对其进行干预。
当职务廉洁性的第一扇窗户被打破后,企业的其他人也会陆续的效仿,导致了整个企业的风气转向。
针对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提前预防:(1)把常见的拉拢、腐蚀国企领导干部的现象进行总结,根据总结的情况来设置和细化各种规章制度,做到只要是涉及到职务廉洁性的事情,再小也有相关制度来规范。
比如国企相关人员因为开展工作的需要参加业务单位的宴请,可以探索采取事先汇报、事后监督制度。
事先向其上级领导或单位纪检部门说明情况,经允许后才可以参加宴请。
在宴请结束后向单位汇报此次宴请的标准、参与人员等,杜绝非工作需要参加宴请、超标准接受豪华宴请的现象。
(2)相关国企要做到只要发现有违反公司程序或者廉政规定的行为,无论严重与否,对相关责任人一律进行严肃的处理。
国企监管者必须要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个别的、轻微的,但是触犯了企业的核心价值的“小过错”,并坚持严格依规依法处理。
3.检察机关应该与国企建立合作关系,指导国企强化自我控制能力(1)检察机关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对于发现的国企在防范员工腐败方面的规章制度、管理等方面的漏洞要及时指出并督促其整改,通过制度的完善来提高企业的自我防控能力。
在办理国企腐败案件时,不能为办案而办案,应充分发挥检察机关预防腐败的职能,帮助国企细化、完善相关反腐制度,从制度上刹住腐败的风气。
(2)借鉴破窗理论中关于警察进社区的措施,检察机关和辖区内的国企可以探索建立相关指导、交流机制。
检察机关的犯罪预防等部门工作人员定期以座谈会等形式对国企的员工进行职务廉洁性的培训,尤其注意对容易引起腐败的一些“轻微违规”现象进行重点提醒,提高国企相关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做到警钟早敲。
(3)检察机关和国企联手,对和国企有业务往来的已发案的单位和可能会拉拢、腐蚀国企相关人员的重点业务单位进行反腐宣传教育,可以探索由检察机关牵头,国企和相关业务单位双方签订廉洁保证书等形式来对潜在的行贿方进行提前约束。
[参考文献][1]李本森,破窗理论与美国的犯罪控制,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2]王秀梅,论贿赂犯罪的破窗理论与零容忍惩治对策,法学评论,2009年第4期。
[3]季建新,浅谈破窗理论给社区警务工作的几点启示,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