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1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3.使学生要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

4.使学生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环流的形成。

5.在等压线图上表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要会运用简单的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判断风向。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三、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

3.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1.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2课时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箭头第一课时热力环流我们学习了行星地球,知道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学生回答:因为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与其他行星一样,是物质的和运动的,所以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殊的天体?一(学生回答: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也是整个宇宙中惟一确知有生命物质的天体)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我们从这节课开始探讨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不仅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而且还是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教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教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运动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理解冷热不均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大气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解释冷热不均对大气运动产生的原因。

教学活动:1. 引入大气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大气运动的意义。

2. 讨论冷热不均对大气运动的影响,举例说明。

作业:1. 简述大气运动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解释冷热不均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第二章:热力环流教学目标:1. 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和过程。

2.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的条件。

教学内容:1. 介绍热力环流的原理和过程。

2. 探讨热力环流形成的条件。

教学活动:1. 演示热力环流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其原理。

2. 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条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作业:1. 描述热力环流的原理和过程。

2. 列举热力环流形成的条件。

第三章:大气压力和风向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压力的概念和分布规律。

2. 掌握风向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教学内容:1. 介绍大气压力的概念和分布规律。

2. 探讨风向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教学活动:1. 解释大气压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演示风向的形成和变化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

作业:1. 简述大气压力的概念和分布规律。

2. 解释风向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第四章:全球大气环流教学目标:1. 理解全球大气环流的分布和特点。

2. 掌握全球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全球大气环流的分布和特点。

2. 探讨全球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分析全球大气环流的分布和特点,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2. 讨论全球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

作业:1. 描述全球大气环流的分布和特点。

2. 解释全球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第五章:气候变化与大气运动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变化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2. 掌握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

教学内容:1. 介绍气候变化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2. 探讨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大气运动的现象,激发学生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1.2 教学内容:回顾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大气运动的原因。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大气运动现象,如风、云、雨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大气运动的原因。

采用案例分析法,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大气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1.4 教学步骤:1.4.1 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大气运动的了解和观察到的现象。

1.4.2 分析现象: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大气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第二章:冷热不均的理论基础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理解温度差异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冷热不均的概念,解释温度差异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介绍地球自转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如科里奥利力的概念。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冷热不均的概念和原理。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概念:讲解冷热不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温度差异的存在。

2.4.2 讲解原理:讲解温度差异对大气运动的影响,介绍科里奥利力的概念。

2.4.3 提问解答: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三章:热力环流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热力环流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机制。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热力环流现象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热力环流的概念,解释其形成机制。

分析热力环流在地球表面的具体实例,如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热力环流的概念和形成机制。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热力环流实例。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概念:讲解热力环流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形成机制。

3.4.2 分析实例:分析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形成和特点。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第1课时[含答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第1课时[含答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学习目标】1.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3. 掌握等压面的判读规律。

课前预习学案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①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②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③______、反射。

3.受热过程(1)大部分A ④______________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被加热,并以B ⑤______________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⑥______________。

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⑦______________,造成高低纬度间的⑧ 。

2.热力环流的形成【自主检测】1.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2. 造成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现象的天气原因是()A.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B.夜间大气的反射作用强C.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D.夜间大气的逆辐射强3. 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②地势高,空气稀薄③白天太阳辐射强④云层厚⑤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4. 下列关于近地面大气受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地面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是大气受热的主要方式B.近地面大气直接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是大气受热的主要方式C.近地面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受热的主要方式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然后以传导和对流形式传递给大气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空气受热后会膨胀下沉B. 空气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C. 地面间的冷热不均只能引起空气的上升运动D.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自我反思】——疑点: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河南省商丘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中地理《1.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河南省商丘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中地理《1.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1.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 太阳辐射B.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C. 同一水平面上的压差异D. 地转偏向力2. 有关低层大气增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主要是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的结果B. 主要是太阳晒热地面,地面又将热量传导给空气的结果C. 主要是太阳辐射被大气吸收的结果D. 主要是太阳光线直接照射的结果3.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A. 太阳辐射B. 地面辐射C. 大气辐射D. 大气逆辐射4. 太阳、大气、地面三者之间热量的传递过程依次是()A. 太阳、地面、大气B. 太阳、大气、地面C. 地面、大气、太阳D. 太阳、大气、地面5. 关于风向和气压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近地面风向最终垂直于等压线B. 风是由高压向低压流动的C. 高空风向最终和等压线相平行D. 摩擦力和风向方向相反6. 地球的大气圈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上来,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

图中①、③、④三个箭头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7.“月夜苦寒”是因为大气的()A. 反射作用弱B. 吸收作用弱C. 散射作用弱D. 逆辐射作用弱8.夏季的露水()A. 多出现在阴天的夜里 B. 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C. 大气逆辐射强的夜晚D. 风力较大的夜晚9.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成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 吸收作用B. 反射作用C. 折射作用D.散射作用10.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A.气旋B.水平运动C.垂直运动D.热力环流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天气预报也更为人性化,经常会出现晨练指数、防晒指数等名词。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导学案.doc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导学案.doc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导教学设计学编写人:车子文、徐仰理审察人:鞠玉明审批人:【使用说明】1、先认真阅读课本,用双色笔做好预习笔录,认真填写预习部分的内容并记忆。

2、经过小组合作部分,互相商议,答疑解惑,进一步深入所学知识。

3、五分钟完成【训练应用】题目。

[ 学习目标 ]案装订1、理解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讲解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3、讲解三个力作用下风的形成细风向变化[ 导学大纲 ]问题一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本源。

1、太阳暖大地: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能量被大气、、而削弱,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取拥有选择性:平流层中的臭氧可强烈吸取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CO2、和尘埃,主要吸取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集中的可见光部分吸取较少)2、大地暖大气:地面吸取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的形式把热量传达给大气。

线思虑:为什么说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3、大气返大地:大气吸取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的形式射向地面,对地面拥有作用.完成课本29 页活动题目思想拓展:1、夏季白天多云时,气温不太会高;冬季夜晚多云时,气温不会很低。

为什么?2、青藏高原太阳辐射特别强,而气温为什么比同纬度地区低?补充:大气的热力作用问题二热力环流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取、反射、散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1、大气运动的能量本源于,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源因是。

2、由于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的形式。

3、形成过程垂直方向上:地面,近地面空气就会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小,形成,上空空气聚积起来,密度增大,形成;地面,近地面空气就会冷却缩短下沉,近地面空气聚集起来,密度增大,形成,上空空气流出,密度减小,形成。

水平方向上: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教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教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冷热不均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现象。

2. 教学难点:大气运动的机制和过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大气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大气运动的现象和原理。

2. 实例素材:收集一些关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实例。

3. 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好小组讨论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利用课件展示大气运动的现象,引发学生兴趣。

1.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大气运动吗?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2. 讲解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2.1 讲解大气运动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2 强调大气运动在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实例3.1 展示实例素材,让学生了解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现象。

3.2 分析实例中冷热不均的原因和大气运动的后果。

4. 讲解大气运动的机制和过程4.1 讲解大气运动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4.2 引导学生了解大气运动的物理过程和能量转换。

5. 小组讨论5.1 发放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5.2 收集小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

6. 课堂小结6.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特点。

6.2 强调大气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7. 作业布置7.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2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观察生活中的大气运动现象。

六、教学延伸1. 利用互联网资源,介绍大气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气象预报、气候研究等。

2. 探讨大气运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

七、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的大气运动现象。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导入1.1.1 利用图片或现实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大气运动的现象。

1.1.2 提出问题:“为什么天空中有风?”,“为什么夏天热,冬天冷?”引发学生思考。

1.1.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

1.2 教学内容1.2.1 定义大气运动的概念。

1.2.2 解释冷热不均的概念及其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第二章: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1 教学内容2.1.1 讲解地面冷热不均的原因。

2.1.2 分析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实例,如热气球上升、冷空气下沉等。

2.2 互动环节2.2.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现象。

2.2.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三章:高空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3.1 教学内容3.1.1 讲解高空冷热不均的原因。

3.1.2 分析高空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实例,如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等。

3.2 互动环节3.2.1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天气预报图,分析高压和低压系统形成的原因。

3.2.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章:大气运动在天气系统中的应用4.1 教学内容4.1.1 讲解大气运动在天气系统中的作用。

4.1.2 分析大气运动在实际天气变化中的具体应用,如风速和风向的判断等。

4.2 互动环节4.2.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天气预报图,分析大气运动在实际天气变化中的应用。

4.2.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内容5.1.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5.1.2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气运动与其他自然现象的关系。

5.2 互动环节5.2.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大气运动与其他自然现象的关系。

5.2.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六章:实例分析:全球大气环流6.1 教学内容6.1.1 讲解全球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学案个人制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学案个人制版

自主学习案编号:NO.211 【知识梳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要求:结合课本知识与上图,请用简洁的语言口述大气的受热过程。

2、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二、热力环流1、当A地受热,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A地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会(上升、下沉);B、C两地冷却,近地面空气收缩,B、C两地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会(上升、下沉)。

请用箭头在图(1)中ABC三地的线条上标出空气的垂直运动状况。

2、A地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密度会(增大、减小),气压会(增大、减小),从而形成(高气压、低气压),A地高空空气聚积,密度会(增大、减小)形成(高气压、低气压);B、C两地近地面空气冷却收缩,密度会(增大、减小),气压会(增大、减小),形成(高气压、低气压),BC 两地高空空气下沉,空气密度会(增大、减小),形成(高气压、低气压)。

请在图(2)中将ABC三地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状况填在对应位置(1~6)。

3、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图(3)中,近地面水平方向上空气由(A、B、C)流向(A、B、C),高空水平方向上空气由(A`、B`、C`)流向(A`、B`、C`);请同学们在图三中将A、B、C三地近地面和高空空气水平运动状况用箭头表示出来。

效果评估案编号:NO.213 1、请将恰当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B 层A 、太阳短波辐射B 、地面长波辐射C 、大气辐射D 、大气逆辐射E 、大气吸收反射等削弱作用F 、保温作用 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A 、B 两点位于近地面)。

B 层(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

(2)A 、B 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地,空气__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_地,空气________。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班级 姓名( )课内探究案编号:NO.212 【学习目标】1、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并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保温作用;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原理。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一、课标解析课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进程。

知道这里的〝大气〞仅指低层大气。

了解大气的热量来源和大气的受热进程,掌握大气运动的主要缘由、热力环流的构成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 能量来源: 〔特点: 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方式: 、 等 影响要素: 、 等 空中辐射:空中吸收大局部 而发生大气对空中的 作用 大气辐射:大气吸收绝大局部而发生 辐射:对空中起到保温作用。

结论: 是近空中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概念: 。

构成:冷热不均惹起空气 的运动,招致同一水平面上的 差异,构成大气的 运动。

举例并图示: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基本缘由: 直接缘由: 受力: 风向: 受力: 风向:三、典题解析1、读图,判别A 、B 两处的温度差异。

解析:在垂直方向上,高度高那么气压低,高度低那么气压高。

故a >c ,b <d ,而c=d ,所以a >b 。

依据空中气压状况与空中相反的特点,可以确定A 处气压较低〔留意,A 处气压低不是与其空中的a 处相比,而是与近空中的B 相比而言的〕,B 处气压较高。

而AB 两处的大气的受 热进程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 冷热不均惹起大气运动基本进程 空中风 近空中风气压差异是由空中冷热不均惹起的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所致。

因此,可以依据空中气压上下,反推空中的冷热状况。

A处近空中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判别出A处温度较高,B处温度较低。

2、如下图,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判别〔〕A、顺风飞行B、顺风飞行C、风以南侧吹来D、风从北侧吹来解析:飞机在空中飞行故不思索摩擦力的影响,只思索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倾向力。

北半球空气在此二力作用下,风向右偏成与等压线平行,吹西风。

与飞机飞行方向相反,顺风飞行。

风向的判别依据是气压差异状况和所在半球,假定不思索摩擦力,那么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偏转90°,与等压线平行;假定思索摩擦力那么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偏转一锐角,与等压线相交。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3篇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3篇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3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下面是小编Wie大家准备收集了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供你参考,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秀教案3篇一本节教材主要由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三局部组成.第一课时中主要介绍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本课>的课程标准旨在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根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根底.因此本节内容是本单元学习的根底.〝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②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使地面增温,又以长波辐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④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⑤大气受热过程的重要性.核心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活动〞说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利用大气保温和削弱原理解释自然现象.由于大气的受热过程复杂,环节多,涉及到许多专业的术语和名词,需补充大气的根本组成及影响,强调三种辐射的性质,理顺太阳.地面.大气和宇宙四者之间的能量转换关系.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地理教材比拟强调知识的应用,这与初中地理学习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比拟多的问题,人教版的高中地理3本必修教材中,必修1是最难的,教材的重难点也教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处理好这些重难点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是学生对学习这些内容有很大的兴趣,求知欲也较高.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实的根底上,逐步学会运用根本的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教学目的,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的地理问题等.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开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①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原理,并能解释相关实际现象.②掌握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分析具体的地理现象,解释具体地理问题等.①列表比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通过读图.画图来分析解释大气热力过程.②运用大气热力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①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逐步的展开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②培养学生运用大气热力性质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难点: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理解.情景设问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新课导入:(板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师:同学们,请观察一下地球和月球两幅图片,注意地球与月球便面的温度有什么不同?生:月球外表温度的昼夜变化很大,地球却很小.递进:大家都知道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外表,也能到达月球外表,为什么地球外表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师:这是因为地球上有厚厚的大气层而月球没有.那么大气层是怎么影响地球外表的温度的呢?今天我们就先从大气的受热过程学起.(板书)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师:有请第一小组同学为大家展示他们的成果,大气的受热过程.(此过程主要是学生讲解,可采用板书.多媒体.挂图等方式.)四个小组展示完毕,大家就根本了解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的根本阶段,但教师要做总结,总结过程中将难点和重点再加以强调,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也要剖析清楚.师:同学们知道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是从哪儿获得的吗?生:太阳.递进:我们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太阳光热的重要性,而且太阳辐射能也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那么太阳辐射能够完全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吗?太阳辐射进入厚厚的大气层受到什么作用的影响呢?要答复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先看一下课本28页图2.1.递进:好现在请同学说一下,太阳辐射进入厚厚的大气层受到什么作用影响?递进: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外表.太阳辐射在传播的过程中一局部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大局部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所以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这个过程我们把它概括为太阳暖地面.(板书)太阳暖地面学生活动:在探究以下问题的根底上,画图说明地面辐射的形成过程.?问题探究:?3.地面辐射的能量是不是全部射向宇宙空间呢?师: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一个规律但凡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会以辐射的形式把热量散发出来.师: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教材28页页脚处的说明.太阳外表温度到达6_0K,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而地面温度和大气温度远远低于太阳外表温度,所以地面辐射.大气辐射都属于长波辐射.从太阳暖大地这个过程看,我们知道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比拟少,大局部太阳短波辐射能够穿透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比拟多,地面长波辐射只有一小局部能穿透大气层射向宇宙空间,绝大局部能够被大气截留下来,近地面大气中的CO2和H2O,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吸收率75%~95%,近地面大气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五个字把大气受热过程的这个环节概括一下.(板书)地面暖大气学生活动:在探究以下问题的根底上,画图说明大气辐射的能量去向.?问题探究:1.大气具有能量之后,会将能量如何处理师:大气增温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释放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的一小局部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局部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将热量还给了地面,下面我请同学说一下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有什么作用?生:保温作用.递进:非常好.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我们可以用五个字概括为大气还地面.(板书)大气还地面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刚刚提出的这个问题.同学们谁能具体答复一下.生:地球上有大气层.生递进: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地球的白昼温度不高;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球的夜晚温度不会过低.师:有大气的地球,白天一局部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反射.散射和吸收,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能全部到达地面,使地面温度不会上升太高.夜间大局部地面辐射被近地面大气吸收,然后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层层上传,使大气温度不至于降得太低.更重要的是大气在吸收热量的同时,又以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热量的损失,使地表夜间的降温速度减慢.正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得地表温度变化比拟缓和.没有大气的月球,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面,使月面温度迅速升高.夜晚,月球外表辐射强烈,没有大气对月球的保温作用,温度下降速度很快.所以月面温度昼夜变化比地球剧烈得多.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秀教案3篇二【教学内容分析】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是本单元的知识根底;在学习过程中,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寻找本课的最正确切入点,拓宽学生的思维是该教学内容的关键.所以本人采取了透析探究法教学,将教材的知识情景化.直观化,并以各节知识点为线索,通过设计问题将知识逐步联系和展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局部内容对学生而言在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上都是特别重要的,故应该重点讲解,注重探究.【学生情况分析】从知识储藏来看,由于初中地理的学习不是很系统,导致初中与高中地理的学习就缺少了连贯性,因此高中学生地理根底知识较差,加之这局部内容理论难度较大,故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从学习热情来看,学生比拟关注与这局部知识有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故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根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过程,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3.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上下气压的分布,判断某地风向.方法与能力1.教会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的学习方法.2.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问题的探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效劳于社会.【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过程.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3.大气的水平运动.难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引起的等压面的凹凸变化及上下压分布规律.2.影响风向的几种作用力.【教学方法与策略】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并因此获得开展2.多媒体展示教学法: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具.教学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同学们,你我相聚在白银,实属一种缘分,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中书写一段见证你我一面师生缘的契约,翻开日报(幻灯片开始放映>)一起走进属于你我的世界.请读报!(待学生读完报纸的最后一句话——〝那就让我们一起期待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后用迫切的语态衔接)而那一刻的恍然大悟就在今天这节课(板书课题)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二课时) 齐声朗读>头版头条——>全文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29页正文局部,思考并答复屏幕上的三个问题(板书) 一.大气运动?(一)概况(过渡)通过刚刚的阅读我们已经知道大气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到底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板书)(二)热力环流在地面受热均匀的情况下,空气没有上升和下降运动(幻灯片演示),但是如果当A.B两地冷却,C地受热时,即当地面受热不均时,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为了更直观的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观看下面的这个热力环流的实验视频(播放实验视频)(提问)1.通过观看这个实验视频大家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地理现象?2.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3.这种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4.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地面受热不均时,近地面受热多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受热少的地方空气就会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由于上下气压不同,于是形成一个由高压流向低压的空气环流圈.我们把这种简单的.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形式就叫做热力环流(边讲解,边动画演示)(合作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动画演示与讲解我们根本上了解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接下来我们分组完成一个探究活动:每四人一组,每人拿一本书充当一个等压面,依据我们得出的结论,相互配合,设计出热力环流的等压面模型(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并邀请其中一组到讲台上做示范)(承转)看来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很强,接下来检验大家的理论分析能力,看大家能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板书)(三) 常见的热力环流(探究活动)1.让学生在波涛的轻音乐中愉快的完成课本30_31页〝活动内容〞观看实验视频?,探讨原因?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秀教案3篇三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温室效应,它们是一个连贯的能量转换过程,因此要运用综合图表法学习这局部内容,抓住主干,化繁为简.例1(_?连云港调研)_年6月_日早,连云港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以下图为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假设隐假设现.答复⑴~⑶题.⑴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答案:⑴C⑵D⑶A探究点二:热力环流的形成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可采用因果联系法学习.复习时抓住气温上下→上升或下沉→密度差异→气压上下→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这条线索,分析气温.密度和气压三者关系,层层推进.由因及果.注意:①上下压的理解:所谓上下气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大气密度降低,气压逐渐降低.②等压面的凸向与气压上下的关系: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探究点三:常见的热力环流要学会解释生活中相关的问题.现象,并绘制相关的热力环流图.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和特点,并能根据热力环流的成因(受热不均)绘制热力环流图.1.山谷风: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底,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2.海陆风: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根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学生自绘示意图)3.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兴旺,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市区中心空气受热不断上升,四周郊区相对较冷的空气向城区辐合补充,而在城市热岛中心上升的空气又在一定高度向四周郊区辐散下沉以补偿郊区低空的空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局地环流,称为城市热岛环流,又叫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所以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例2(_年高考广东卷文科根底)以下对风向描述正确的选项是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A.①③B.①④C.②③C.②④命题意图:此题考查了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只有对原理深入理解的根底上才能对此题正确的作答.解析:晚上陆地由于热容量小,降温快,气温低,气压较高,而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气压低,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②正确;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气压低,极地地区终年寒冷,气压高,所以近地面风应由两极向赤道吹,即使没有地球白转也是这样,故③正确,选C.答案:C【变式训练】(_届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山谷风是由于山地热力原因形成的.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自由大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变大,因而流入谷底,成为山风.据此答复⑴—⑵题.减弱呼吸作用,有利于植物养分的积累,C正确;白天的谷风使坡面温度升高,夜晚的山风使坡面温度降低,故山谷风能扩大坡面温差,有利于作物的生长,D错误.答案:⑴B⑵D语文励志作文优秀范文5篇人生得意,可歌可贺;人生失意,亦需善待.人生难免不如意,要每个人的一生中,随最新幼儿园中班说课稿范文五篇说课稿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 ,说课稿那么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小学四年级科幻作文优秀范文五篇科幻作文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还能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创造。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2.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难点: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的大气为什么会运动吗?”引导学生思考。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能量来源。

(三)课堂实验1.实验一:热胀冷缩实验(1)准备材料:烧杯、水、酒精灯、木棒。

(2)实验步骤:将烧杯中注入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3)实验现象:水受热后体积膨胀。

2.实验二:气压差实验(1)准备材料:气球、气筒、细线。

(2)实验步骤:用气筒向气球内打气,观察气球的变化。

(3)实验现象:气球内气体受压,体积减小。

3.实验三:大气运动实验(1)准备材料:两个烧杯、水、酒精灯、木棒。

(2)实验步骤:将两个烧杯分别注入水和酒精,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烧杯内液体的运动情况。

(3)实验现象:加热后,烧杯内液体产生对流运动。

(四)课堂讲解1.讲解大气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上,从高压向低压运动;垂直方向上,从高温向低温运动。

2.讲解大气运动的特点:无规则运动、有规律运动。

3.结合实验现象,讲解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

(五)课堂小结2.强调大气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课后作业1.复习教材内容,理解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

2.观察生活中的大气运动现象,分析其成因。

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实验、课堂讲解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能量来源、规律和特点。

课堂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现象,对大气运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但在讲解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发言致辞、自我鉴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self-evaluation,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课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试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风和山谷风的形成
二、探究与突破
知识点二热力环流及其应用
☆探究:知识形成
(一)阅读教材P30”热力环流的形成”图及第一段,完成以下问题:
1、当A地受热,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
A地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会
(上升、下沉);B、C两地冷却,近地面空
气收缩,B、C两地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
会(上升、下沉)。

请用箭头在图
一中ABC三地的线条上标出空气的垂直运动
状况。

图一
2、A地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密度会
(增大、减小),气压会(增大、
减小),从而形成(高气压、低
气压),A地高空空气聚积,密度会
(增大、减小)形成(高气压、低气
压);B、C两地近地面空气冷却收缩,密
度会(增大、减小),气压会
(增大、减小),形成(高
气压、低气压),BC两地高空空气下沉,
空气密度会(增大、减小),形成
(高气压、低气压)。

请在图二中将ABC
三地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状况填在对应位
置(1~6)。

图二
3、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图三中,近地面水平方向上空气由
(A、B、C)流向(A、B、C),高空
水平方向上空气由(A`、B`、C`)流
向(A`、 B`、C`);请同学们在图
三中将A、B、C三地近地面和高空空气水
平运动状况用箭头表示出来。

图三
(二)归纳:
1、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气体受热上升,在高空形成气压,地面形成气压;气体冷却下沉,地面形成气压,高空形成气压。

高低压之间形成了。

☆突破:知识运用
(三)练习:
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A B、C两地,气压比B、C两地。

(2”画出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以正确表示热力环流。

(3)热力环流是指由于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空气运动的一种形式。

2、读图回答: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同一等压面上的点气压值是相同的,当地面受热均匀的时候如图一(ABC三地气温相同、气压相同),等压面是水平的,气压值在垂直方向上发生改变,从近地面向高空逐渐降低,等压面为互相平行的水平面。

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中海拔最高的是(1、2、3),气压最高的是(1、2、3)。

(2)图二中A、B、C、D四处气压值最低的是:
A.A B.BC.CD.D
(3)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
A.A B.BC.CD.D
(4)图一图二两图哪一个能正确表示热力环流气压分布状况(图一、图二)。

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例如市区和郊区之间、海陆之间山坡和
空中都有这种现象存在的可能。

①城市风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引起垂直方向上空气在城市中心地区,在郊区,下沉气流又在近地面由流向中心,因此在城市和效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如上图),称为城市风。

②海陆风(小组活动完成教材P30活动)
物理知识补充: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温降温较快。

白天(夏季),陆地受热升
温快,海洋受热升温慢,陆地温度相对较高,海洋温度相对较低,
在海洋与陆地之间就产生了冷热差异。

夜晚(冬季),陆地降温
较快,海洋降温较慢,陆地温度相对较低,海洋温度相对较高,
在海洋与陆地之间就产生了冷热差异。

③山谷风(课后探究)
白天,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爬升,形成;
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底,形成了
(如上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