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6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49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31张PPT)
在地方
加 强 对 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 设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收 地 方 的 缴地方官司的财财税权。 控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也造成了地方官 僚臃肿。
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 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相权大大被削弱)
三、重文轻武政策
材料一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 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 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 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 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
A.赵匡胤
B.李世民
C.刘彻
D.嬴政
4.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B ( ) A.削弱相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改革科举制度 D.重文轻武的政策
5.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对如图所示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
)
D
① 发动“陈桥驿兵变” , 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 通过“杯酒释兵权” , 加强了中央集权
赵匡胤与赵普议事图
吾欲息天 下之兵,为国 家长久之计, 其道何如?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同时给出
原因: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建议: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即夺其 权、制钱谷、收精兵。
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军事
上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控 制 对 军 队 的 调 动,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
(地方)
②实施三年 一换的制度, 频繁调动州 ③ 县长官
归纳总结
内容 目的 措施 影响
加强了对军队的 控制,但是消弱 了军队的战斗力。
军事方面 消 除 武 ①解除禁军将领 将 专 权 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的积弊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在中央 削弱宰 相的权 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9张PPT)
皇帝,以树枝指地方。
地 方
那么根据北宋的统治措
地 方
地 方
施,我们可以把北宋政 治的特点概括为:
强干弱枝
中 央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 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守内虚外
1、(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
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 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 将不识兵。
思
皇帝
三步走策略
2. 3. 夺其权 制钱谷 行政权 军权 财权 中书门下 枢密院 三司 (参知政 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三司使) (枢密使) 事、宰相) 增设多重机构(中书门下、枢密 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转 院、三司)分割宰相权利 运使,收缴地方财税归中央
B.实行更戍法 C.设置转运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A.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
B.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 C.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州的长官 D.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
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重 文 轻 武
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 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 军队战斗力减弱 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 政支出。
如果以树干指中央或
北宋建立 三要素
时间:
960年
宋太祖
建立者: 赵匡胤(yìn) 都城:
东京(开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3张PPT)
我们只统 兵,不能 调兵,真 悲剧!
我虽能调兵, 可我不会领 兵打仗啊!。
宋 将 领
枢 密 院 官 员
(二)在中央: 皇帝总揽大权 削弱宰相 权利 皇帝
财政 行政 中 书 门 下 军事
参 度 盐户 支 铁部知 政 (三司) 事
枢 密 院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 削弱相权。 皇帝
强化中央集权 相权
(三)在地方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A.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三年一换 B.设置通判。 分散知州的权力。 C.设置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史》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 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 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职权: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需要经过通判署名才 能生效。 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
宋将 领
注重文教,广开科举
材料一、 “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 每年360人。” “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年均5人。” ——《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 材料二、
重文轻武的 政策
读书风气浓厚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 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汪洙《神童诗》
我替您管钱
我烦你俩!
这回可以睡 个好觉了!
转 运 使 我替您“分 忧”!
赋税都上缴 了,下个月 的开支可咋 整?
知州
通 判
皇 帝
知州
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 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影响
我们是个摆 设?!真悲 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课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33张PPT)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尖锐,中央采取一 定措施,未能完全解决问题,地方势 力的存在影响中央统治。
中央采取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削 弱地方势力,基本解决地方对中央的 威胁。
“冗兵”的形成
126万
冗兵
116万 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
91万 民起义,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
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
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乎占到
王安石讲学处
变法的意义及评价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 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 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 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力量的 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 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 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 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王 安石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变法失败的原因
利: 从根本上解决了自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 地方分权问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太祖集权措施利弊
利: 从根本上解决了自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 地方分权问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此后再没出现过大范围的分裂叛乱。 弊: (1)皇权过于集中,行政效率低。 (2)为分化权力,机构臃肿,形成“冗官” (3)军制混乱,形成“冗兵” (4)政府财政开支巨大,形成“冗费”。
①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是变法失败的主要
原因。 ②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 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③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④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 法。
• (2009上海卷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 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 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触动了官僚贵族 特权,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同时又保障 了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 A.青苗法 B.募役法 •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36张PPT
(正因为强干弱枝)使皇权得以强化
但天有不测风云
大 9继7权 任6年在 者,握宋励在的太为精三宋宗完图征太成治北祖其,汉兄的宋征夙途太南愿中祖战,,暴北病,身开亡疆扩土, 续征南北,力完图成恢统复一盛大唐业之势
三、施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教开材疆P31扩材土料研,读武将们功不可没 无论重宋太文祖还“是宋万太般宗皆,乃下至品整,个唯宋朝有,读统书治者高都” 施行一轻个武政策—“—做人重莫文做轻军武,做铁莫做针”
4、通过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故事,感悟历史。 5、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利弊,反思 历史,汲取经验教训。
整体感知
一、北宋的建立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独学思考 问题呈现
1、宋太祖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2、为什么当上了皇帝的赵匡胤要收了功臣们的 兵权,削弱相权,分化地方权利?
枢密院掌调兵权。
收回兵权只是序曲,真正的乐曲 是——
宋材太料祖:强化中央集权
措天施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
1、收精兵(收—兵—权《)宋史兵志》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1)解—除—禁《军续将资领治的通兵鉴权长—编—》杯酒释兵权 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掌调兵权。
3、重文轻武对于宋朝的利弊与影响怎样?
对学群学
一、北宋的建立
问题呈现
1、宋太祖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赵 的镇 联 请99匡 周6五这战被5州 合 求09代 是胤恭年功周和南派年时 一春领帝赫世定下兵,期 个正命柴赫宗州,援周的 通月出宗的提报攻助世殿向初击 训赵 拔称 打宗前皇—二才匡 为北 后都帝日柴—七点宝胤 禁汉 周荣殿—检座岁军和 ,驾前,的。—首辽 声崩都官领陈国 势,点职的 浩桥继检军大位兵队,变
但天有不测风云
大 9继7权 任6年在 者,握宋励在的太为精三宋宗完图征太成治北祖其,汉兄的宋征夙途太南愿中祖战,,暴北病,身开亡疆扩土, 续征南北,力完图成恢统复一盛大唐业之势
三、施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教开材疆P31扩材土料研,读武将们功不可没 无论重宋太文祖还“是宋万太般宗皆,乃下至品整,个唯宋朝有,读统书治者高都” 施行一轻个武政策—“—做人重莫文做轻军武,做铁莫做针”
4、通过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故事,感悟历史。 5、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利弊,反思 历史,汲取经验教训。
整体感知
一、北宋的建立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独学思考 问题呈现
1、宋太祖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2、为什么当上了皇帝的赵匡胤要收了功臣们的 兵权,削弱相权,分化地方权利?
枢密院掌调兵权。
收回兵权只是序曲,真正的乐曲 是——
宋材太料祖:强化中央集权
措天施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
1、收精兵(收—兵—权《)宋史兵志》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1)解—除—禁《军续将资领治的通兵鉴权长—编—》杯酒释兵权 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掌调兵权。
3、重文轻武对于宋朝的利弊与影响怎样?
对学群学
一、北宋的建立
问题呈现
1、宋太祖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赵 的镇 联 请99匡 周6五这战被5州 合 求09代 是胤恭年功周和南派年时 一春领帝赫世定下兵,期 个正命柴赫宗州,援周的 通月出宗的提报攻助世殿向初击 训赵 拔称 打宗前皇—二才匡 为北 后都帝日柴—七点宝胤 禁汉 周荣殿—检座岁军和 ,驾前,的。—首辽 声崩都官领陈国 势,点职的 浩桥继检军大位兵队,变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8张PPT
多矣。
政府办事效率下降,朝廷财政困难----《包拯集》
材料三:赵宋王宋朝朝是的被重一文而轻再武,政再策而,三扭的转外了族五入代侵十势国力时所期颠尚覆文,但从王朝内部来说, 横亘两宋三百多轻年武始的终风没气有,一杜股绝政了治武势将力跋膨扈胀和到兵足变以政威移胁的赵情宋况皇位的稳固。
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十国(891—979)
前 蜀
后 蜀
吴
南 唐
吴 越
闽
楚
南 汉
南 平
北 汉
960兴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 2、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1、北宋的建立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影响 3、宋朝重文轻武的措施、影响
自主学习
1、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北宋实现 统一的策略。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造就了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 出的文治局面。
(二)重文轻武的利与弊
材料一:长久以来,人们都将宋代称为“弱宋”,总是求和……
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较之前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
政治特点: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这个时代—— 经济繁荣,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发展,却无力抵挡外敌。 北宋既辉煌过,却又无奈着。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却也是一个糟糕的时代。
国家大计“我”来定
如果你生活在宋代,你会如何治理国家?
原则: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②要综合、 全盘考虑战略问题;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 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 功的范例;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 国家林立、帝国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的时代, 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27张PPT)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的是( D )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3.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 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 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的官 员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 治国方略是( C )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
阅读P29相关史事“杯酒释兵权”
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
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
背景: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 的稳定,宋初统治者牢记这个教训。为了巩 固统治,宋太祖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1、军事上: 解除兵权,控制调动,调换将兵 2、政治上: ①在中央, 削弱相权 ②在地方, 文臣当官,调换知州,设置通判 3、经济上: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利,归中央管控 影响: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 典故,都与是中国历史上杰出君主宋 太祖有关,他建立的王朝在中国历史 上有举足轻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走进这个颇有特点的大宋王朝。
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事件:陈桥兵变 定都:开封
1.北宋的建立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5.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宣扬“富家不用买 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 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 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 勤向窗前读。”
3.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 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 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的官 员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 治国方略是( C )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
阅读P29相关史事“杯酒释兵权”
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
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
背景: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 的稳定,宋初统治者牢记这个教训。为了巩 固统治,宋太祖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1、军事上: 解除兵权,控制调动,调换将兵 2、政治上: ①在中央, 削弱相权 ②在地方, 文臣当官,调换知州,设置通判 3、经济上: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利,归中央管控 影响: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 典故,都与是中国历史上杰出君主宋 太祖有关,他建立的王朝在中国历史 上有举足轻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走进这个颇有特点的大宋王朝。
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事件:陈桥兵变 定都:开封
1.北宋的建立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5.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宣扬“富家不用买 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 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 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 勤向窗前读。”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6张PPT)
获得功名的人实际也占据了朝中的显要位置。文官制度成功地将大量人才收罗进了政府,同时通过诱人的仕途消除了才俊之士图谋不轨的威胁。1148年至1256年间的进士中,有一半以上三代均为布衣,可见科举制度网罗人才之力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文官制度的成功,后世再未发生陈桥兵变那样的篡位事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宋太祖的疑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治动荡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
话说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后,忽一日把老战友们召进宫来,把酒言欢。半酣之际,太祖从容坦言,担心诸位可能在下属的邪恶引导之下被迫篡权。功臣宿将慌忙请示该怎么办。太祖说:“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功臣如蒙大赦,双方成交,皆大欢喜。——赵冬梅《法度与人心》
重文轻武文昌盛
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了文臣统兵格局
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宋太祖为什么要让文官掌握军政大权?
实行了怎样的政策?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格局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格局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强化集权固中央
(宋)太祖既得天下,诛李筠、李重进,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戈不自,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为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涑水纪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共27张PPT)
皇权大大加强,军队的战斗力 有所减弱,随着官员的增加, 财政负担日益加重,人民的赋 税也不断增加。
三、重文轻武的时代 神童诗
汪洙(宋)
天子重英豪, 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想一想:宋太 祖重文轻武的 目的是什么?
防止武将对中 央集权造成威 胁。
(1)经济文化兴盛,但军事上却软弱至极。 (2)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甚至主 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3)遇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 (4)科举考试,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少。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 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了解北宋的建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
基本史实;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2.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归纳北宋政治的
特点。
3.认识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稳定。
认识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与执政者的政策紧密相关。
阅读材料,小组合作,分析宋朝的“重 文轻武”政策有怎样的影响?
材料: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 (gen)两宋三百多年 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政治方面: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一、北宋的建立
1.宋朝建立的概括。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 都城: 东京(开封)
太祖轶事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 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 典故又称黄袍加身。959年,后 周世宗病死,子柴宗训即位,年 方7岁,主少国疑。殿前都点检 、归德军节度使赵匡撤与石守信 、王审价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队 实权。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 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 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 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 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 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 上,拥立他为皇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8张PPT)
难点解析
▪中央集权消极影响
增设 官僚机构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 斗力弱
时空隧道
如果回到宋朝,你会选择过何种生活?(文人?军人? 还是其他?)结合教材第二个标题,说说你的理由。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2.表现:
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 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兵权
行政权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 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宋代的预设阵图作战法
材料:宋朝太祖时进士科最多一次是31人, 诸科最多是96人;到太宗时的977年,进士 109人,诸科200人,又赐进士180多人,总 录500多人。真宗时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 录取进士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两宋 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 士最多的朝代。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宋 汪洙
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
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从历史影 响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 。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 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 荣?
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 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而 且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掣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 因此发出这样的感慨。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 位降低,而且打仗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说课课件(共27张PPT)
0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从《大宋印象》导
入单元主题和主要人物, 以赵匡胤五个故事为明 线讲述措施,用范仲淹 承上启下,通过漫画和 图片对重文轻武影响进 行图史互证,以人文素 养为目标,培养“论从 史出”的思维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
认识到赵匡胤结束五代 十国战乱局面,理解他加 强中央集权思路的历史背 景,并能分析他开创文治 的一系列举措带来的积极 影响,也能辩证长远分析 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影 响深远。
三
教学过程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1 导入新课
微课《大宋印象》 课前故事《陈桥兵变》
设计意图:
单元主题和人物
民族关系的发展 和社会变化
激发探究疑问 培养时空观念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2 讲述故事 自学重点
第一目: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分析五代战乱原因 2、故事二:杯酒释兵权 3、故事三:降服节度使 4、故事四:圣旨废除“赋税留州”制度 5、故事小结:问计赵普收三权 6、文举武举数据对项改革
设计意图:
梳理重点 引入难点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3 图史互证 突破难点
第二目:重文轻武的影响
1、自学填表合作展示:交流分析利弊 2、探讨对当世影响:
“三冗”图片漫画(财政负担) 实证探究(军队战斗力和民族关系)
3、探讨对后世的影响:
三则历史学家交锋观点 史料分析利大于弊
故事五:撤宰相凳子
设计意图:
突出重点
以人带事 历史解释 历史理解 论从史出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2 思维导图 梳理重点
一、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设计意图:
梳理重点 分析特点
宋的政治特点?
北宋的政治教学过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9张PPT)
北宋的统一
宋
先南后北
979年,宋太宗(宋太 祖之子)消灭最后一 个割据政权北汉,结 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 局面,统一了中原地 区和南方。
北宋的统一
辽 西夏 吐蕃 大理
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 是消除了五代 十国分裂割据
的状态,不是 全国的统一
北宋的统治
太祖: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 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措施 (1)重用文官
表现: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 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 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将领的指挥权。
“重文轻武”
文臣统兵的代表: 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天 圣八年进士, 修《新唐 书》。宋英 宗时,官至 枢密副使 (兵权)、 参知政事 (行政权)古代史》
北宋的统治
影响:
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
军事方面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加强了皇权
削弱相权
机构繁杂,政出多门
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
加强了对地的方的程控度制 ,皇控权制地大方 大加机强构臃肿,官员冗滥
宋朝以前,宰相、大臣可以和皇帝对坐议事。相传,宋太祖有一次上朝,宰相
收兵权 夺相权 收财权
北宋的统治
政治上(地方)
钱
——
行政
1.派文臣做知州(地方长官)
路
2.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
州 (知消州除,通地判)方割3据.设的置通物判质,分基知础州权力
县 财,政中央加强1了.取对消节地度方使收控税制的权力
(转运使)
2.设转运使,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通判的权力很大,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知州所行文书必须
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5张PPT)
文人统兵,改革科举制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最明显)
(2019•甘肃武威)2.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 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 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 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A.秦王嬴政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2019•湖南岳阳)31.为避免武将专横导致割据分裂 局面的出现,北宋统治者确立的国策是( )
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
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
(2019•山东济宁)6.“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
(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
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唐玄宗统治后期,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北方战乱多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907亡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十国(891—979)
前 蜀
后 蜀
吴
南 唐
吴 越
闽
楚
南 汉
南 平
北 汉
南方相对安定
960兴
互动探究(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有一天,赵匡胤问赵普:“自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 帝王换了八个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我要想改变 这种局面,使宋王朝能够长治久安,有什么办法呢?”
A.重农抑商 B.重武轻文 C.重文轻武 D.休养生息
(2019·湖南益阳)3.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词汇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 ,是社会发展的-个个坐标。下表所列词汇中“重文轻武、交子”对应 的朝代是(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3张PPT)
4、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 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 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 《退将诗》 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 朝 武 将
宋 代 文 臣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材料一 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 入侵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 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 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政治方面: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 政权的稳固好社会的安定。
材料二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 技术史》中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 朝,已呈现巅峰状态。”
科技文化方面: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的文治局面
材料四 本朝鉴于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 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 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五 (仁宗时蔡襄曾经说)今世用人,大 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 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 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端明集》
一、加强中央集权
兵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一、加强中央集权 兵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2、控制调兵权;
使禁军将领有 握兵之重,而 无发兵之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控制军队; 2、控制调兵权。
部编(201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40张PPT
“就…由…不乞得骸你骨们,了归。丘”园石,守臣信之等 愿人也非。常”惶《恐宋,史跪纪倒事在本地末,》问该 太 AB、 、怎如受臣祖准 鼓之放么富之备 励间弃办贵“赏 诸互兵。,意赐 藩不权宋欢”开 为猜太乐,是国 国疑祖 一买(,说 世良宿操岂:田。旧劳D不美“ 这)很宅你 样好们, ,?不享 君” C、石表守白信歉等意领抚会 慰了 皇群帝臣的 用 意 , D、第暗二示天他全们都自称解病辞兵职权,交出兵
在宋代,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阶层是 [ ]
A.士人(即 读书人) B.农民
C.武将
D.商人
重文轻武政策:
1、 文臣 统兵,抑制武将。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 科举制 。如:提 高进士的地位,增加科举录取人数等。
三、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轻武的政策
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 的的弊端重现。
措施:1.宋太祖有
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 权。2.宋太宗继续采取 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 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 的格局逐渐形成。
资料 宋朝以前,宰相、大臣可以和皇帝对坐议事。 相传,宋太祖有一次上朝,宰相范质等仍坐着。宋 太祖说:“我眼花,你们把文书拿近来让我看。” 范质等起身呈递文书后,回到原处,发现座位已经 被撤走了。从此,宰相、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讲话。
么根据北宋的统治措施,
地 方
我们可以把北宋政治的特
地
方 点概括为:
强干弱枝
中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 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央
守内虚外
一、北宋建立:时间、人物、首都 960 赵匡胤 开封(东京)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在中央: 削弱相权
局部统一
在地方: 收行政权、财权、兵权
重文轻武政策: 文人统兵,改革科举制
在宋代,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阶层是 [ ]
A.士人(即 读书人) B.农民
C.武将
D.商人
重文轻武政策:
1、 文臣 统兵,抑制武将。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 科举制 。如:提 高进士的地位,增加科举录取人数等。
三、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轻武的政策
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 的的弊端重现。
措施:1.宋太祖有
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 权。2.宋太宗继续采取 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 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 的格局逐渐形成。
资料 宋朝以前,宰相、大臣可以和皇帝对坐议事。 相传,宋太祖有一次上朝,宰相范质等仍坐着。宋 太祖说:“我眼花,你们把文书拿近来让我看。” 范质等起身呈递文书后,回到原处,发现座位已经 被撤走了。从此,宰相、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讲话。
么根据北宋的统治措施,
地 方
我们可以把北宋政治的特
地
方 点概括为:
强干弱枝
中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 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央
守内虚外
一、北宋建立:时间、人物、首都 960 赵匡胤 开封(东京)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在中央: 削弱相权
局部统一
在地方: 收行政权、财权、兵权
重文轻武政策: 文人统兵,改革科举制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桥驿风景名 胜区位于河南 新乡市封丘县 的东南部,在 黄河北岸,与 七朝古都开封 隔河相望
新乡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宋
人
科
举
考
强化中央集权
试
图
(后)周世宗(柴荣) 改革,社会稳定,经 济发展。他英年早逝, 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 即位。节度使赵匡胤 掌握了军权。
而且在横向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积极影响: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 了中央,官员的权力比以往收到制衡和约束, 武人干政的风险降低,士人受到普遍尊重,中 央集权大大加强。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材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
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北宋灭亡的标志),虏骑(少数民族骑兵)所
宋太祖赵匡胤
誓碑遗训 (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 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赵匡胤温厚的个性透过这个石碑遗训,表现在整个宋王 朝的政治上。
北
宋
结
束
五
979
代
十 国
陈桥驿
局 面
北东
京
宋 965年灭 966
过,莫不溃散。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增设官僚机构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冗官
三冗二积
冗兵 积贫局面
冗费
军队战斗力弱
积弱局面
材料: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
年代
收入(贯) 支出(贯)
1021 1049 1065
15085万 12625万 11613万
12677万 “所出无余” 13186万
宋
枢
将
密
院
领
官
员
政治方面
1、中央 二府三司
皇帝
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
财政 行政 军事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参 知 政
中 书 门
枢 密 院
事下
(三司)
(对行政权的两种表述)
——强化君(皇)权
(汉)坐而论道
(宋)站议时政
政治方面
2、地方
①中央派文官任知府、知州,三年一换。
②还设置通判与知府、知州共同管理。
(2)军事上
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
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
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舒服了统军的指挥权。
宋 代 预 设 阵 图 作 战 法
思考: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 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1、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赵普
2、北宋怎样“尽夺藩镇之权”的?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具体措施有: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
目的
措施
军事
消除武将专权的 积弊
经济方面
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地方的财赋收入除留一 部分作为必要的开支外,其余收归中央。
(后又设立了转运使,把财权收归中央)
材料: 宋初﹐曾派若干转运使赴各地供办军需﹐事毕即撤。 宋太宗时﹐为削夺节度使的权力﹐于各路设转运使﹐称“某 路诸州水陆转运使” 。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 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 以后﹐陆续设立了提点刑狱司﹑安抚司等分割转运使的权力。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 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治 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 武臣的危害大。”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吸取武将专横导致藩镇割 据分裂的历史教训。
“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崇尚文治,优待文人。
2、目的: 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后蜀
978年
963年
970年
2、统一
背景: 五代十国分裂局
面出现统一趋势。
方针:先南后北,先 易后难。
李煜(南唐后主)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影响:结束了中原和南 方的分列割据局面。
宋太祖死 后,其弟赵 光义登基为 帝,称宋太 宗。 宋太 宗时,灭吴 越、闽南、 北汉, 979 年,北宋基 本上结束了 五代十国的 分裂局面, 实现局部统 一。
“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
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
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
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说,宋
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
A措施:①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
时代
唐朝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宋仁宗
统治(年)
290 17 21 25 41
录取进士 总人数 7448
188 1487 1760 4561
平均每年 录取人数
26 12 71 71 112
宋人科举考试图
材料:宋太宗在位22年,举行8次科举考试,共取中6000 余人。任用的宰相9人,科举出身的占6人。两宋300年间, 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
一天宋太祖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 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 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 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 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 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 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 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宋初统治者完成了全国统一的任务了吗?
部分统一,而非统一全国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
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北宋时期每届录取进士人数都在三四百名左右, 使北宋文化界出现了人才济济的局面。由于北 宋健全科举管理和考试制度,有效防止了徇私 舞弊和权臣把持科场的行为,使寒门子弟也有 机会通过公平公正的考试进入仕途,同时也保 证了取士的质量,把不学无术之辈拒诸门外, 使绝大多数文化精英集中在政府机构。
小结
夺其权(行政权):
1、任用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在
2、设 通判 ,牵制知州。
地
方
制钱谷(财政权):
设 转运使 ,收缴地方财税归 中央 。
收精兵(兵权): 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1、“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的兵权。
2、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掌调兵权。 3、禁军分 内外 驻屯,将领定期换防。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 军为荣?
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 (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 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 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 这说明了什么?
(3)文化上 重视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
柴宗训,坐上皇帝宝座。 黄袍加身
一、北宋的建立及统一
1、建立
方式: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东京(今开封) 国号: 宋赵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
使的藩镇是宋州(今商丘)
史称: 北宋
武功很高大上:太祖长拳应源于赵匡胤祖 训练士卒的遗法真传,综合士卒在战场上 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势长拳。 太祖盘龙棍亦称哨子棍,以其结构独特, 简练实用难防,演练威猛霸气闻名。 文采一般般: 《咏初日》 :“欲出未出 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 来,赶却残星赶却月。”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 军队的调动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政治
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②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经济
加强对地方的控 制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②设 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材料研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 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 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
答:职权:通判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的副官, 与知州共同掌管户口、钱粮、赋役和诉讼等行 政事务,并且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作用:分化了知州的权力,与知州形成制衡。
材料: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 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 政.基本政策是一年一考,三年一任,任满三年就要换地方 (也有很多由于当地父老强留朝廷恩准的时候) 包拯包青天为“权知开封府事” 就是“临时代管开封府那摊 子事的”。 宋代的官职分官、职、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 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官”就是官衔, “职”就是职务。 “差”,临时“差遣” 某项具体任务, “有官无权”,“有职无权”。差遣才是真正的职权所在。
新乡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宋
人
科
举
考
强化中央集权
试
图
(后)周世宗(柴荣) 改革,社会稳定,经 济发展。他英年早逝, 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 即位。节度使赵匡胤 掌握了军权。
而且在横向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积极影响: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 了中央,官员的权力比以往收到制衡和约束, 武人干政的风险降低,士人受到普遍尊重,中 央集权大大加强。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材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
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北宋灭亡的标志),虏骑(少数民族骑兵)所
宋太祖赵匡胤
誓碑遗训 (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 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赵匡胤温厚的个性透过这个石碑遗训,表现在整个宋王 朝的政治上。
北
宋
结
束
五
979
代
十 国
陈桥驿
局 面
北东
京
宋 965年灭 966
过,莫不溃散。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增设官僚机构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冗官
三冗二积
冗兵 积贫局面
冗费
军队战斗力弱
积弱局面
材料: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
年代
收入(贯) 支出(贯)
1021 1049 1065
15085万 12625万 11613万
12677万 “所出无余” 13186万
宋
枢
将
密
院
领
官
员
政治方面
1、中央 二府三司
皇帝
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
财政 行政 军事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参 知 政
中 书 门
枢 密 院
事下
(三司)
(对行政权的两种表述)
——强化君(皇)权
(汉)坐而论道
(宋)站议时政
政治方面
2、地方
①中央派文官任知府、知州,三年一换。
②还设置通判与知府、知州共同管理。
(2)军事上
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
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
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舒服了统军的指挥权。
宋 代 预 设 阵 图 作 战 法
思考: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 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1、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赵普
2、北宋怎样“尽夺藩镇之权”的?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具体措施有: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
目的
措施
军事
消除武将专权的 积弊
经济方面
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地方的财赋收入除留一 部分作为必要的开支外,其余收归中央。
(后又设立了转运使,把财权收归中央)
材料: 宋初﹐曾派若干转运使赴各地供办军需﹐事毕即撤。 宋太宗时﹐为削夺节度使的权力﹐于各路设转运使﹐称“某 路诸州水陆转运使” 。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 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 以后﹐陆续设立了提点刑狱司﹑安抚司等分割转运使的权力。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 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治 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 武臣的危害大。”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吸取武将专横导致藩镇割 据分裂的历史教训。
“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崇尚文治,优待文人。
2、目的: 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后蜀
978年
963年
970年
2、统一
背景: 五代十国分裂局
面出现统一趋势。
方针:先南后北,先 易后难。
李煜(南唐后主)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影响:结束了中原和南 方的分列割据局面。
宋太祖死 后,其弟赵 光义登基为 帝,称宋太 宗。 宋太 宗时,灭吴 越、闽南、 北汉, 979 年,北宋基 本上结束了 五代十国的 分裂局面, 实现局部统 一。
“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
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
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
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说,宋
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
A措施:①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
时代
唐朝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宋仁宗
统治(年)
290 17 21 25 41
录取进士 总人数 7448
188 1487 1760 4561
平均每年 录取人数
26 12 71 71 112
宋人科举考试图
材料:宋太宗在位22年,举行8次科举考试,共取中6000 余人。任用的宰相9人,科举出身的占6人。两宋300年间, 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
一天宋太祖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 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 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 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 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 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 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 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宋初统治者完成了全国统一的任务了吗?
部分统一,而非统一全国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
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北宋时期每届录取进士人数都在三四百名左右, 使北宋文化界出现了人才济济的局面。由于北 宋健全科举管理和考试制度,有效防止了徇私 舞弊和权臣把持科场的行为,使寒门子弟也有 机会通过公平公正的考试进入仕途,同时也保 证了取士的质量,把不学无术之辈拒诸门外, 使绝大多数文化精英集中在政府机构。
小结
夺其权(行政权):
1、任用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在
2、设 通判 ,牵制知州。
地
方
制钱谷(财政权):
设 转运使 ,收缴地方财税归 中央 。
收精兵(兵权): 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1、“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的兵权。
2、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掌调兵权。 3、禁军分 内外 驻屯,将领定期换防。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 军为荣?
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 (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 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 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 这说明了什么?
(3)文化上 重视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
柴宗训,坐上皇帝宝座。 黄袍加身
一、北宋的建立及统一
1、建立
方式: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东京(今开封) 国号: 宋赵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
使的藩镇是宋州(今商丘)
史称: 北宋
武功很高大上:太祖长拳应源于赵匡胤祖 训练士卒的遗法真传,综合士卒在战场上 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势长拳。 太祖盘龙棍亦称哨子棍,以其结构独特, 简练实用难防,演练威猛霸气闻名。 文采一般般: 《咏初日》 :“欲出未出 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 来,赶却残星赶却月。”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 军队的调动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政治
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②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经济
加强对地方的控 制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②设 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材料研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 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 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
答:职权:通判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的副官, 与知州共同掌管户口、钱粮、赋役和诉讼等行 政事务,并且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作用:分化了知州的权力,与知州形成制衡。
材料: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 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 政.基本政策是一年一考,三年一任,任满三年就要换地方 (也有很多由于当地父老强留朝廷恩准的时候) 包拯包青天为“权知开封府事” 就是“临时代管开封府那摊 子事的”。 宋代的官职分官、职、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 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官”就是官衔, “职”就是职务。 “差”,临时“差遣” 某项具体任务, “有官无权”,“有职无权”。差遣才是真正的职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