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微专题强化突破6喷泉实验的操作原理及拓展应用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收剂
水
水
水
水
NaOH 溶液
液
3.喷泉实验的发散装置及操作方法 以教材中的装置(发散源)可设计如图所示的多种不同的装置和 采用不同的操作(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或冷敷、生成气体等) 来形成喷泉。
设计说明: (1)装置(Ⅰ)改变了胶头滴管的位置,胶头滴管挤入少量水于试 剂瓶中,即可使少量溶液沿导管进入烧瓶中,导致大量的 NH3 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 (2)装置(Ⅱ)省去了胶头滴管,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气 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 泉(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中,瓶内氨 气溶于水,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
解析:选 B。氯气易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烧瓶中的气体压 强就会减小,故能形成喷泉;氢气不溶于水,也不会和氢氧化 钠反应,所以烧瓶中的气体压强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故不能形 成喷泉;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 a 处不断鼓入空气,使锥形瓶 中液体进入烧瓶中,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 减小,故能形成喷泉;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使得浓氨水受热 分解产生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减 小,故能形成喷泉。
5.如图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某同学用 烧瓶中盛不同成分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请帮助分 析实验后烧瓶中所得溶液的浓度。(假设是在标准状 况下完成实验,且溶质不扩散) (1)若用 HCl 气体,则 c(HCl)=________________。 (2)若用 NO2 气体,则 c(HNO3)=______________。 (3)若用 n(NO2)∶n(O2)=4∶1 的混合气体,则 c(HNO3)=_____。 (4)若用 n(NO2)∶n(O2)=2∶1 的混合气体,则 c(HNO3)=_____。
4.喷泉实验产物的浓度计算
关键是确定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标准状
况下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后物质的量浓度:
(1)HCl、NH3、NO2 气体或它们与其他不溶于水的气体混合时, 溶质的物质量浓度为221.4 mol·L-1。
(2)当是 NO2 和 O2 的混合气体且体积比为 4∶1 时,c(HNO3)=
解析:设烧瓶的容积为 V L,则气体的物质的量均为22V.4 mol。
(1)若是 HCl 气体,喷泉后,溶液充满烧瓶,则溶液的体积为
V V L,c(HCl)=22.V4 Lmol=221.4 mol·L-1。
解析:选 D。本题综合考查了喷泉实验的原理,即由于气体溶 于水或某种溶液,导致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与外界产生足 够的压强差,从而形成喷泉,A 正确;CO2 能与 NaOH 等强碱 溶液反应,从而被吸收,也能与外界产生很大的压强差,故能 形成喷泉,B 正确;NH3 和 HCl 属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SO2 可以与 NaOH 溶液等反应,故均能形成喷泉,C 正确;NO2 和 N2O4 与水反应后有 NO 生成,故液体不能充满烧瓶,D 错误。
3.中学实验中,通常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喷 泉实验,来验证气体的溶解性,下列有关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用胶头滴管加入液体后,由于气体的溶解, 使瓶内压强减小,导致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 从而形成喷泉 B.选用合适的溶液,CO2 也能用于做喷泉实验 C.HCl、NH3 和 SO2 均能用该装置做喷泉实验 D.用 NO2 和 N2O4 的混合气体做喷泉实验,烧瓶中将充满稀硝 酸
4.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 4 个喷泉实验方案。下 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 CCl4 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 止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 NaOH 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 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 a 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 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 是( ) A.CO2(NaHCO3 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 中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 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 溶液)/白色喷泉
解析:选 A。CO2 在 NaHCO3 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不能 形成喷泉;NH3 极易溶于水生成 NH3·H2O,NH3·H2O 发生 电离生成 OH-,使酚酞显红色;H2S 和 CuSO4 溶液反应生成 CuS 黑色沉淀;HCl 极易溶于水,且和 AgNO3 发生反应生成 白色沉淀。
1 28
mol·L-1。
1.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 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 体 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 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D.用氯气代替氨气,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 解析:选 D。Cl2 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不能形成喷泉。
(3)装置(Ⅲ)在水槽中加入能使水温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 精因升温而挥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 (4)装置(Ⅳ)向导管中通入一定量的 H2S 和 SO2,现象为有淡黄色 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 溶液上喷形成喷泉。 (5) 装 置 (Ⅴ) 打 开 ① 处 的 止 水 夹 并 向 烧 瓶 中 缓 慢 通 入 等 体 积 的 HCl 气体后关闭该止水夹,等充分反应后再打开②处的止水夹, 观察到先有白烟产生,后产生喷泉。 (6)装置(Ⅵ)中,挤压胶头滴管,然后打开导管上部的两个活塞, 则在右面烧瓶出现喷烟现象,再打开导管下部活塞,则可产生双 喷泉。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重要来自百度文库合物
喷泉实验的操作原理及拓展应用
1.喷泉实验的原理
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杯中
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2.形成喷泉的类型
气体
CO2、Cl2、
NO、O2、NO2、O2
HCl
NH3 SO2、H2S NO2 (4∶3) (4∶1)
水、
NaOH 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