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规范教育)把握命运指导_参照标准
小学生德育工作计划格式版(3篇)
小学生德育工作计划格式版一、指导思想:以____和____为指导,以教育“两个率先”为目标,全面____件精神,发挥我校德育工作优势,加大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班集体建设为重点的工作思路,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推进我校素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而努力。
二、工作思路:1、确立一种意识:以学生为主体。
2、抓住两条主线:养成教育,班级管理。
3、转变三个观念:变灌输为渗透,变单方面为全方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
4、力求做到四点:(1)求精:狠抓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2)求新: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抓好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情操,培养优秀人格,注重育人的实效性。
(3)求真:抓好班、队和思品课及其它课的主渠道育人途径,强化学科的德育功能,注重德育的连续性、系统性。
(4)求实:抓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小事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个性化、人格化的教育。
三、主要任务:1、确立“以德治校”观念。
通过报告、讨论、讲座、座谈、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广大教职工提高认识,明确自己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现在的小学生是____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历史重任,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素质,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在青少年学生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事实已经证明,在教育工作中,德育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强化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端正教育思想,全面____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自始至终将德育放在学校工作十分突出的位置。
小学五年级学生规范指南
小学五年级学生规范指南目标本规范指南旨在帮助小学五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惯和品质,提升研究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研究规范1. 认真听讲:上课时,学生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老师讲解的内容。
认真听讲:上课时,学生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老师讲解的内容。
2. 主动思考:学生应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难题,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
主动思考:学生应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难题,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
3. 按时完成作业:学生应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类作业,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按时完成作业:学生应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类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做到课前预:学生可以提前预即将研究的内容,做到有备而来,更好地掌握知识。
做到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做到有备而来,更好地掌握知识。
5. 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学生应自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培养自信。
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学生应自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培养自信。
行为规范1. 尊重师长:学生应尊重老师和长辈,礼貌待人,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尊重师长:学生应尊重老师和长辈,礼貌待人,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2. 团结友爱:学生应友善相待,乐于助人,与同学共同研究和成长。
团结友爱:学生应友善相待,乐于助人,与同学共同学习和成长。
3. 文明用语:学生应用文明的语言交流,避免说脏话或使用粗鲁的言辞。
文明用语:学生应用文明的语言交流,避免说脏话或使用粗鲁的言辞。
4. 保持卫生:学生应保持教室和校园的卫生,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
保持卫生:学生应保持教室和校园的卫生,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
5. 安全第一:学生应注意个人安全,不在危险场所玩耍,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安全第一:学生应注意个人安全,不在危险场所玩耍,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生活规范1. 良好作息:学生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良好作息:学生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题《教育类专业知识》
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题《教育类专业知识》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12023年4月,教育部印发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培养要求,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A、深化教育改革B、立德树人C、促进教育公平D、教书育人2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强化衔接意识,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
这里的衔接是指()OA、双向衔接B、科学衔接C、合理衔接D、系统衔接3()提出德育的重要作用,认为一个人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教育家。
A、康德B、夸美纽斯C、洛克D、杜威4缺A、缺B、缺C、缺D、缺5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相关要求,幼儿园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这是为实现其发展的()。
A、语言目标B、健康目标C、社会目标6语文教师讲完《春望》的相关知识后,要求学生系统了解现实诗歌与浪漫主义诗歌的不同,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并选择代表讲解,最后由老师点评。
这种教学方法是()。
A、项目教学法B、读书指导法C、自主学习法D、任务驱动法7学校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进行红色教育,参观博物馆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参观科技馆进行科技文化教育。
这种德育方法是()。
A、实践锻炼法B、情境教育法C、明理教育法D、自我修养法8学完一单元知识后,老师根据重点语法与词汇编制试题,进行单元测试,测试的结果促使师生共同进步。
这属于()。
A、形成性评价B、配置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9童童刚入幼儿园午休,老师不在就哭闹。
第一天,老师将其哄睡前,告诉他明天中午自己睡。
第二天童童哭一会儿就睡了,第三天没哭就睡了。
《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升教师对学生理想教育、心理承受能力、学习生活能力的交流》
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升教师对学生理想教育、心理承受能力、学习生活能力的交流为了更好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潜力。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操作建议:提升教师素养: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
同时,他们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潜力。
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应创造一个安全、尊重和开放的环境,让学生感到舒适和信任。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感受,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自我探索:教师应该通过开展个人生涯规划、职业探索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自我探索,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目标。
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这可能包括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指导,以及针对特定问题的个别咨询。
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技能,以便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励性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应该组织小组活动或项目,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这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情感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行为。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如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学术竞赛等,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技能。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不同领域中锻炼自己,培养综合素质和生活能力。
持续的自我提升和学习: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需求。
2022版课程标准论述艺术课程标试题
2022版课程标准论述艺术课程标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2022版课程标准论述艺术课程标准修订依据时提到强调(学科融合)和(跨学科教学)是国际教育的一个趋势。
2.艺术核心素养相辅相成。
(审美感知)是学生艺术学习的基础;(艺术表现)是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必备能力;(创意实践)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文化理解)以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引领其他三个核心素养。
3.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之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4.“(课程理念)”是指教师在制订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教学、推进课程研究的过程中所秉持的基本立场和指导思想,应成为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的真实反映,并无时无刻不浸润、体现于其施教过程之中。
5.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艺术视野。
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6.《2022年版艺术课标》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7.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尤其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引入与应用。
只有将(中华传统文化)充分寓于艺术教育之中,才能在更深层次上实现美的育人价值。
8.四个学习领域在艺术课程标准中转变成四类(艺术实践活动)《2022年版艺术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提出重视(艺术体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9.艺术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10.(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它是根据四个学段进行排列,随着学段的提高,呈现出(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的趋势。
(学生素质规范教育)把握命运指导_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
编辑部有一位美编,人物肖像画得非常好。
公司里的每个同事他几乎都给画过,可奇怪的是,他却从未给自己画过一张肖像。
问及原因,他说画不好。
这让同事不禁心生诧异:“这有什么难的?”
他笑着回答说:“画别人,即使是一个陌生人,只要仔细观察,捕捉到他最细微的神态特征,就必定能把他画好。
可是画自己,却怎么也画不好。
做个游戏吧,你闭上眼睛,试试回忆一下母亲的模样。
”
同事照做了,母亲慈爱的眼神,温暖的笑容便浮现在面前。
美编忽然对同事说:“现在,想象一下你自己。
”
咦,思维在瞬间仿佛忽然凝滞了。
同事只记得自己穿什么衣服,却怎么也记不起眉毛、眼睛具体的样子。
同事终于明白这位美编的苦衷了。
原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不了解的人,竟然是我们自己!
美编接着说:“也许我得借别人的画笔给自己画一幅像,然后把自己当成别人来欣赏、挑剔、把握,那样,我或许就可以成功地为自己画一幅像了。
”美编的话让同事们感悟很多。
别人眼中的你什么样?听听别人怎样评论,也许那才是更真实的你。
在很多时候,看清自己比看清别人更难。
此刻,何不用别人的眼睛去看看我们自己。
211010342_立德树人视域下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2022年12月㊀第15卷第4期当代教师教育ContemporaryTeacherEducationDec.ꎬ2022Vol.15No.4立德树人视域下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提升路径探析向丽均ꎬ胡向东(华中师范大学ꎻ湖北武汉430079)摘㊀要: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是师范生从事学业评价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ꎮ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ꎬ要发挥考试评价引导教学㊁关注学生表现㊁科学选才的功能ꎮ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提升路径包括:在共情效应中践行评价理念ꎬ开设实效性的课程丰富评价知识ꎬ采取 反哺 模式提升评价技能ꎬ坚持知行合一的评价伦理等ꎮ关键词:立德树人ꎻ师范生ꎻ考试评价素养中图分类号:G451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2087(2022)04-0061-06收稿日期:2022-07-05基金项目:宁夏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专项课题(NXJKG22084)作者简介:向丽均ꎬ女ꎬ四川射洪人ꎬ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ꎻ胡向东ꎬ男ꎬ河南邓州人ꎬ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ꎮ㊀㊀2012年11月ꎬ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的论述首次提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ꎻ[1]2017年ꎬ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教育方面继续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ꎮ十年间ꎬ立德树人在落实中不断推进育人方式的变革ꎬ联动课程改革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ꎬ逐步凸显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的新面貌ꎮ教育评价由育分到育人的转向ꎬ离不开教师科学的评价素养ꎬ特别是作为基础教育师资主要来源的师范生素养ꎬ从成才走向育才的岗位ꎬ良好的评价素养是师范生展开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ꎮ教师的考试评价素养ꎬ对于科学选才㊁精准育才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ꎮ但当下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仍处于教师核心素养边缘地带ꎬ被忽视㊁缺乏实践的现状严峻ꎬ评价素养亟待提升ꎮ在立德树人视域下ꎬ强调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的价值ꎬ注重评价实效ꎬ探索提升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的路径ꎬ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ꎬ推动教育公平ꎬ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在教育教学中ꎮ一㊁立德树人视域下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的价值意蕴㊀㊀评价素养是 关于评价学生所知㊁所能的方法类知识ꎬ怎样解释评价结果的知识ꎬ以及如何运用评价结果去改善学生的学习和课程效果的知识 ꎮ[2]评价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考试ꎬ考试是 人类有意识㊁有目的的反身评价活动 ꎮ[3]最早的考试形式是科举ꎬ在近千年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选才为主的考试文化ꎮ2020年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教育评价的原则ꎬ要坚持立德树人ꎬ牢记为党育人㊁为国育才使命ꎮ[4]因此ꎬ教师的考试评价素养与教育评价走向休戚相关ꎬ是科学育才㊁合理选才的指挥棒ꎮ尤其是将来作为教师的师范生ꎬ良好的考试评价素养是合理评价学生的基础ꎬ在学业的评价仍以考试为主的情况下ꎬ教师考试评价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业成就ꎮ(一)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是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的价值判断的活动ꎬ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ꎮ[5]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ꎬ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是直接评估学生学习表现的主要方式ꎮ在指向高考的教学中ꎬ考试评价更是改进和培育学生的主要参考ꎬ备受师生乃至社会关注ꎮ尽管 育分 到 育人 的转向势不可挡ꎬ但分数在当下依然是评优㊁升学的主要参考ꎬ对考试评价窄化为分数的认识依然是社会主流认识ꎮ要扭转学生狭隘的评价意识ꎬ首先要从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开始ꎮ师范生既是学生ꎬ又是未来的教师ꎬ其考试评价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直接影响学生对考试㊁对学习的认识ꎮ首先ꎬ师范生在心智和年龄上有着天然优势ꎮ师范生朝气活力ꎬ有较强的职业期待ꎬ与学生年龄差较小便于沟通交流ꎬ 亲其师ꎬ信其道 ꎬ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育教学顺利展开提供融洽的人际保障ꎮ其次ꎬ师范生对课堂㊁教材的理解更贴近生活ꎮ作为即将走出高校进入教学岗位的师范生ꎬ没有教学经验但有丰富的学习经验ꎬ能站在学生角度思考课堂教学ꎬ理解学习对于学生的真正意义ꎮ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ꎬ改变传统的课堂评价为教学效果服务的观念ꎬ而是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更多关注学生表现ꎮ最后ꎬ师范生学习力强ꎬ创新能力强ꎬ易于接受新事物ꎬ职后大胆尝试ꎬ积极探索教学方法ꎬ有助于评价标准的改进ꎬ形成科学的考试评价素养ꎬ推进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ꎮ(二)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2001年ꎬ我国正式开启基础教育改革ꎬ2019年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ꎮ20年间新课标取代了教学大纲ꎬ课程标准摆在突出位置ꎮ基于课程标准的改革ꎬ涵盖教学㊁命题㊁学业成就评价㊁教师培训等ꎬ在这些教育改革实践活动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ꎮ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ꎬ教师的评价素养对学生的引导不是直接起作用ꎬ而是通过教材ꎬ测验ꎬ反馈等途径抽丝剥茧ꎬ到达育人的核心ꎮ首先ꎬ从立德树人的内涵看ꎬ所谓立德ꎬ即立大德㊁功德㊁私德ꎬ要求 明大德㊁守公德㊁严私德 ꎮ[6]这些要求渗透在教育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的教ꎬ进头脑㊁进课堂ꎬ德行涵养离不开每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ꎬ从知识获取到能力培养ꎬ从核心素养的养成到价值观的树立ꎮ师范生的评价素养的高低ꎬ决定着学生对学科素养的理解与重视ꎬ关系到 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核心问题ꎮ教师教学评价的转向ꎬ对于学生转变学习观念ꎬ重视自身能力提升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ꎮ其次ꎬ师范生新锐的教学理念拓宽学生思路ꎮ通常情况下ꎬ我们的教学评价总是关注学生学业成果或者学习表现ꎬ常常是 为了学生的教学评价 ꎬ很少反思学生是否需要这样的评价ꎮ师范生能从学生需要的评价出发ꎬ了解学生的理想信念ꎬ调整自己的评价方式㊁内容㊁目标等ꎬ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追求不再局限于过去的 黄金屋 千钟粟 等提升社会地位的渠道ꎬ而是与时俱进ꎬ契合全面发展的时代主流ꎬ知行合一㊁知情意行协调进行ꎬ真正做到内化于心㊁外化于行ꎬ[7]实现人生价值ꎮ(三)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是师生立德树人的共同基础教师的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学生研究和教学研究ꎬ目的在于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和自己教学上的问题ꎬ获得改善教和学的依据ꎮ[8]教育大计ꎬ教师为本ꎮ教师的综合素质ꎬ师德水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ꎮ师范生作为双重身份的社会人ꎬ也承担着双重责任ꎬ在要求自己以德做人的同时还肩负着以德育人的教师使命ꎮ立德树人不仅是学生成长的指向标ꎬ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路标ꎮ教师以身作侧ꎬ率先垂范ꎬ才能实现言传与身教的统一ꎬ教书与育人的统一ꎮ考试评价不仅是从发展的视角出发ꎬ尽可能对学生学习及学习结果等做出全面㊁客观的评价ꎬ[9]在育人维度上ꎬ考试评价还具有双向功能ꎬ衡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同时也检验教师自身的德智才ꎮ师范生将评价功能用于反躬自省ꎬ避免评价偏见ꎬ分数偏见ꎬ用评价结果区别对待学生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特别强调教师也要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ꎮ加强理想信念教育ꎬ以德立身㊁以德立学㊁以德施教㊁以德育德 [10]ꎬ可见ꎬ育人先育己ꎬ育己先育德ꎮ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ꎬ而在于激励㊁唤醒㊁鼓舞ꎮ[11]师生相互激励㊁相互唤醒㊁相互鼓舞ꎬ教师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自身专业发展ꎮ[12]在这个层面ꎬ教师评价发挥着约束师生教与学行为的功能ꎬ引导师生共同走向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ꎮ二㊁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现状随着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ꎬ师范生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师资补充的主力ꎮ但师范生并不意味着毕业一定能胜任教学工作ꎬ在知识㊁能力㊁观念方面ꎬ与合格教师还有一定差距ꎮ2020年5月ꎬ笔者曾对某所师范院校师范生评价素养做过调查ꎬ主要从考试素养的建构要素来分析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的现状ꎬ由于师范生还未正式进入工作岗位ꎬ调查主要以师范生的学习经历和实习经历为依据ꎮ(一)考试评价理念薄弱理念是指对某人或事物的基本看法和持有的观点ꎮ[13]考试评价理念就是对考试的基本看法和持有的观点ꎬ进而影响行动选择ꎮ师范生对考试并不陌生ꎬ从接受教育到步入教学岗位ꎬ经历大大小小考试近百次ꎬ但熟悉并不意味着认同ꎮ从考试评价的态度看ꎬ师范生由于在校接受评价理论知识多于评价实践ꎬ在理论上对考试评价表示认可ꎬ但在实践上比较滞后ꎬ避难就易ꎬ在关于师范生考试评价态度调查中ꎬ95%的师范生不认同统考之外教师无须自主测评 ꎬ但93%的师范生认为 自主测评有难度因而很少实践测评 ꎮ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14]ꎬ同理ꎬ没有实践的评价认识也是空洞的认识ꎮ可见ꎬ缺少实践的考试评价只会停留在浅层次地认同上ꎬ对于考试评价激发学生高阶思维㊁高层次能力以及评价本身就是学习这样的深度认同ꎬ师范生在职前阶段难以理解ꎮ从考试评价的功用看ꎬ师范生受自身考试经历的迁移影响ꎬ对考试评价的功能停留在对学习的评价阶段ꎬ评价主要是检测学习效果ꎬ通过考试的形式以分数或者等级评定学生ꎬ总结学习情况ꎮ教育评价最根本的属性是评价要具有教育性ꎬ考试评价也不例外ꎬ考试和教学应是一体的ꎬ任何课堂教学的质量都取决于那里所运用的评价的质量ꎬ[15]并且应贯穿整个教学中ꎻ根据厄尔对于学习与评价关系的分类ꎬ师范生当前持有 对学习的评价 [16]这样的认识将考试功能窄化为独立于教学之外的测验ꎬ主要对结果进行量化的评价效果ꎬ而忽视对评价结果进行质性分析ꎬ无法将评价重心从结果转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上ꎮ(二)考试评价知识片面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具有专业技能性ꎮ作为将来的老师ꎬ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ꎬ整个大学期间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ꎬ再经过实习阶段教学能力的锻炼ꎬ大部分师范生能作为教学合格的准教师ꎮ但师范生评价知识不论从外部条件还是自身学习方面ꎬ均处于薄弱阶段ꎮ一是从中观的专业知识分类看ꎬ师范生考试评价知识储备不够扎实ꎮ在关于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术语解释调查中ꎬ88.2%的师范生 不了解经典测量理论 ꎬ95.3%的师范生 不了解概化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 ꎬ96.9%的师范生 不了解发展性评价理论 ꎮ在关于效度㊁信度㊁双向细目表㊁标准差等基本概念的调查中ꎬ超过半数的师范生不了解这些评价基础知识ꎮ可见ꎬ对评价的理解还没有进入专业领域ꎬ对评价的认识局限在考试的概念上ꎮ师范生考试评价知识不扎实还体现在基础知识判断上ꎮ在关于 信度的值越接近1ꎬ表明信度越低 和 测验中试题的区分度越高ꎬ测验信度越高 两类对比判断中ꎬ接受调查的师范生对两类问题的 是否 选择接近50%ꎬ区分度只有0.12ꎬ说明师范生对两类知识的理解处于模糊甚至猜测状态ꎮ二是师范生对考试评价知识不够重视ꎮ通过对师范生的访谈ꎬ普遍认为评价知识属于即用即学型ꎬ与教学能力和学科专业知识相比ꎬ不需要储备过多ꎬ对评价知识在经验上的把握胜过系统的理论学习ꎮ对于命题习惯 拿来主义 ꎬ缺少自己设计㊁编制试题的意识ꎬ难以将考试评价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联系起来ꎬ重教学ꎬ轻评价ꎮ最后ꎬ师范院校关于教育评价的课程开设极少ꎮ统计6所部属师范院校ꎬ在师范生培养方案上ꎬ只有一所院校在 教师教育选修 板块开设了教育评价 课程ꎬ其他院校均没有开设专门的评价课程ꎮ开设学科专业课居多ꎬ教师教育课程多设置为选修类型ꎬ且集中在教学技能训练㊁班级管理㊁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学习ꎮ师范生在培养计划中就没有得到专业系统的评价知识学习ꎬ更不用说考试评价知识ꎮ(三)考试评价技能单一相比评价知识和评价理念ꎬ师范生对评价技能相对重视一些ꎬ但对技能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问题ꎮ首先ꎬ评价方法单一ꎮ在问卷中ꎬ关于评价方法的调查ꎬ55.1%的师范生认为 双向 是内容和难度两个方向的简称 ꎬ44.9%的师范生认为 双向 是内容和能力两个方向的简称 ꎮ从对双向细目表结构模棱两可的认识来看ꎬ相当一部分师范生对于考试评价的程序含糊不清ꎬ可见考试评价方法掌握不牢靠ꎬ就算是传统的纸笔测试评价ꎬ也没有理清基本的评价步骤ꎬ这样的现状在师范生中普遍存在ꎬ在职前专业成长中忽视了评价能力的培养ꎮ其次ꎬ收集评价信息低效ꎮ调查中ꎬ关于收集评价信息的方式ꎬ87%的师范生认为主要以学生作业ꎬ课堂提问和学生日常表现为主ꎬ而进一步追问师范生从哪些具体的日常表现来评价学生ꎬ从学生作业评价学生的目标是什么ꎬ如何设计课堂提问达到有效评价ꎬ几乎没有确切的回答ꎮ可见ꎬ收集评价信息流于形式ꎬ并且没有实效性ꎻ在对于评价信息收集与教学策略选用的调查中ꎬ73.2%的师范生几乎从不或者偶尔会在 新学期开始ꎬ我会针对学生实施一次测量ꎬ用来评价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具有的知识ꎬ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 ꎬ原因是 不知道题型选择与何种评价目标对应 ꎻ71.7%的师范生从不或偶尔 在测验后ꎬ我会根据试题分析的信息反映出来的测验统计特征(如难度㊁区分度等)ꎬ找出不良试题ꎬ组建自己的优质试题题库 ꎻ对于考试评价信息的使用ꎬ没有从关注学生过程和依学生掌握情况制定教学目标ꎬ对于测验的结果ꎬ也没有用于教学反思和改进ꎬ 考指导教ꎬ教㊁考㊁评一体 的理论实践不够深刻ꎬ评价信息利用效果低ꎮ最后ꎬ对于考试评价结果的处理随意ꎮ有价值的反馈是将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目标的具体差距以及可改进的空间呈现在学生面前ꎬ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㊁获得学习的动力ꎮ[17]但师范生当前评价结果的二次开发能力较弱ꎬ面向学生的评价解释主要集中在评价知识掌握的情况ꎬ以试卷讲评的方式进行整体反馈ꎻ面向家长的反馈往往以期中㊁期末统考分数为参考ꎬ大多以口头方式以考论考ꎮ三㊁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的提升路径素养是可教育与培养的ꎬ[18]其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ꎮ评估素养是教师发展终生能力的必需品ꎬ而且也是保证其学生福祉的重要保证ꎮ[19]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ꎬ关注人的发展的意识逐渐成为主流的新时代教育中ꎬ提升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是师范生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ꎬ也是提升未来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ꎮ结合前文对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现状分析ꎬ主要围绕考试评价素养的构成要素ꎬ从理念㊁知识㊁技能和伦理四个方面分析提升路径ꎮ(一)践行 共情 考试评价理念共情最早出现在美学领域ꎬ是一种他向反应ꎬ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体会和理解他人的感情㊁需要和意图ꎮ[20]师范生有十多年的学生身份经历ꎬ既做过学生ꎬ也将成为教师ꎬ在把握 学习与教学 的关系上ꎬ能站在学生角度考虑 想要学到什么? ꎻ也会站在教师角度思考 应该教什么知识ꎬ应该如何去教 ꎮ比起通常情况下教师重点关注 教 ꎬ师范生在与学生的共情力更易于实践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活动ꎮ在考试评价中ꎬ积极的共情理念有助于师范生在开展考试评价中更关注情感评价ꎮ考试中学生会受到情感状态的影响ꎬ但评价结果很少真正关注学生情感状态ꎮ情感变量是十分重要的[21]ꎬ践行共情理念的考试评价ꎬ在测验中教师不仅测量个人认为重要的内容ꎬ还关注这些内容是不是学生需要ꎬ通过测量了解学生对本学科是否感兴趣ꎬ进而调整教学ꎬ使评价过程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ꎮ研究认为ꎬ懂得关怀的教师会通过 站在学生立场上来体验 ꎬ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世界ꎬ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ꎮ[22]比如华中师范大学胡向东教授ꎬ在教学中开发 考试故事 专栏ꎬ鼓励师范生分享自己的考试故事ꎬ站在学生应考立场体会学生的感情ꎬ注重对学习态度㊁兴趣㊁价值观的培养ꎮ此外ꎬ共情效应还体现在考试评价理念的教育性上ꎬ在评价结果中重视评价指导教学的立场ꎬ在评价反馈中注重外部评价与教师评价的统一ꎮ融入共情理念的考试评价ꎬ引导师范生在立场和站位上以学生为评价主导ꎬ从学生的成长来观照自身教学ꎬ一方面有利于将考试评价的作用落到实处并且学生受益ꎻ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学目标指向性更明确ꎮ(二)实效性的课程学习丰富考试评价知识知识和实践就像做手艺一样ꎬ两者必须结合ꎮ[23]师范生需要的也是指向考试评价的实践知识ꎮ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ꎬ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ꎮ[24]因此ꎬ对于师范生来说ꎬ获取考试评价知识的主要渠道在课堂ꎬ开设具有实效性的评价课程是丰富师范生考试评价知识的关键ꎮ首先ꎬ评价课程的开设要根据师范的需求ꎬ合理设置课程内容ꎮ入学阶段ꎬ师范生处于职前预备期和适应期ꎬ对考试评价知识需要一个转化过程ꎬ由过去作为评价对象到今后成为评价主体ꎬ对考试评价知识初步认识是第一需求ꎬ通过解开 什么是评价 为什么要进行考试评价 考试评价的利弊 等一系列疑惑ꎬ增进对评价课程的理解与认同ꎬ理清师范生考试评价应知应会的知识ꎮ进入实习阶段ꎬ 如何编制试卷 如何进行测验 如何运用评价结果 等指向实践过程问题解决的知识则成为主要需求ꎮ其次ꎬ细化评价课程目标ꎮ明确细化评价课程目标ꎬ有利于增强师范生进行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和自觉性ꎮ评价课程的开设不仅有了解识记基础层级的需求ꎬ也有应用创新高阶需求ꎮ具体可以将考试评价课程细化为三类目标ꎮ一是基础目标ꎬ主要是拓宽考试评价知识面ꎬ包括考试原理㊁考试功能㊁考试方法等普遍性知识ꎬ达到识记㊁领会的程度ꎮ二是一般目标ꎬ主要是加强考试评价技能的锻炼ꎬ包括制定考试评价方案ꎬ设计㊁实施和评价考试ꎬ反馈评价结果等ꎮ结合师范生个人学习目标和课程一般目标ꎬ加深对考试评价课程的理解ꎬ防止学习概念化㊁模糊化ꎮ三是核心目标ꎬ主要强调师范生心理或精神层面的评价知识ꎬ[17]这是师范生内化评价知识和技能的结果ꎬ形成某种评价心理ꎮ师范生根据所学评价知识和自身实践ꎬ结合应对不同的评价环境ꎬ形成不同的习惯性评价ꎮ因此ꎬ考试评价知识的核心目标是指导师范生合理评价ꎬ避免评价偏见和功利性评价ꎮ最后ꎬ组建专业的评价课程教师队伍ꎮ评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ꎬ讲求理论性㊁知识性和实践性ꎮ要求教师对评价论具有深度认知ꎬ以确保让学生能够学到系统的法治知识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ꎮ[25]同时ꎬ还需具备灵活的教学方法ꎬ创设评价环境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ꎬ注重结合实践的评价教学ꎬ还可适时邀请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授课ꎮ评价知识是师范生专业发展必备知识ꎬ系统有效的评价课程是师范生学习评价知识的主要渠道ꎬ因此ꎬ考试评价课程设置不仅要遵循学科的内容本身的逻辑ꎬ而且要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和阶段顺序ꎬ防止理论无法指导实践ꎬ学不能致用ꎮ(三) 师徒反哺 模式提升考试评价技能师范生在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之前ꎬ通过专业实习这一途径正式接触教师职业ꎬ因此ꎬ专业实习是刷新师范生对教师认知的一个过程ꎬ[26]也是师范生实践考试评价技能的真实场域ꎮ实习指导老师对师范生有效指导是实习取得效果的关键ꎮ但对于考试评价ꎬ师范生具备评价知识但缺乏考试评价实践ꎬ指导老师具有考试评价经验但评价知识不系统ꎬ因此ꎬ两者可以取长补短ꎬ提升考试评价技能ꎮ经验型教师在考试评价中易于产生忽视教育评价原理的习惯性评价ꎬ多数情况下根据个人偏好进行判断ꎬ影响评价的真实性ꎮ 反哺 模式则可以很好地补充这个弊端ꎬ对于指导老师的考试评价案例ꎬ师范生可以结合习得的评价知识予以分析㊁完善ꎮ在这个过程ꎬ一方面检验自己的评价知识的应用能力ꎬ一方面促进指导教师的评价活动更加规范科学ꎮ同时ꎬ老教师的经验有助于师范生拓展考试评价的功能ꎬ将考试评价作为教学决策工具的测验ꎬ厘清在课堂不同时段组织测验的目的ꎬ深化对考试评价的认识ꎮ此外ꎬ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ꎬ评价手段也日趋智能化ꎬ师范生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普遍优于指导教师ꎬ在实习中通过帮助指导老师提升信息技术ꎬ有助于指导教师创新评价方式ꎬ内化理念ꎬ增强技能ꎬ师范生的考试评价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ꎬ师徒反哺ꎬ教学相长ꎮ评价不仅贯穿这个教学ꎬ也伴随教师职业生涯ꎬ因此ꎬ不论是师范生还经验型教师ꎬ均应当提升考试评价技能ꎬ创新评价方式ꎬ创造性利用评价结果ꎮ(四)知行合一的原则构建考试评价伦理规范伦理是指在处理人与人㊁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德和准则ꎮ[27]考试评价伦理要求在考试评价中涉及教师㊁学习㊁家长㊁学校等关系时也应遵循道德和准则ꎮ教育评价伦理直接影响教育评价活动的性质和方向㊁质量和效益ꎮ[28]讲究知行合一的考试评价伦理ꎬ意味着考试评价的道德意识与评价实践中的道德行为互为表里ꎬ指导考试评价活动有序展开ꎮ在考试评价的准备阶段ꎬ做好测评计划与实践的统一ꎬ从提升学生能力角度命题而不是片面追求分数和绩效的命题ꎻ在考试评价实施阶段ꎬ做到公平试测ꎬ确保测评的真实有效ꎻ在统计结果反馈阶段ꎬ不因任何利益曲解和篡改结果ꎬ根据以人为本 的测评初衷ꎬ客观向学校㊁学生㊁家长做好解释报告工作ꎬ调整教学计划ꎮ考试评价伦理是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的道德规范ꎬ对于即将进入岗位的师范生意义重大ꎬ在伦理的约束下ꎬ明白考试评价中 应该做什么 和 不能做什么 ꎬ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ꎬ也是师德师风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ꎮ四㊁结束语国将兴ꎬ必重学而贵傅 ꎮ[29]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ꎬ是国家富强㊁民族振兴㊁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ꎮ师范生给教师队伍注入了新力量ꎬ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ꎬ对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ꎮ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ꎬ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ꎮ 一树百获者ꎬ人也 ꎬ[30]人格塑造。
评估指南 教育部全文
评估指南教育部全文一、总则1.1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本指南。
1.2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
二、指导思想2.1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2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3 坚持因材施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2.4 坚持质量第一,注重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三、评估原则3.1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3.2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3.3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4 坚持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5 坚持质量第一,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3.6 坚持依法治教,维护教育公平。
3.7 坚持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四、评估内容4.1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4.2 教育教学质量4.3 教师队伍建设4.4 学生发展状况4.5 学校管理水平4.6 办学条件保障五、评估程序5.1 成立评估领导小组5.2 制定评估方案5.3 组建评估专家组5.4 开展自评工作5.5 实施评估考查5.6 评估结果审核5.7 反馈评估结果5.8 整改落实跟踪六、评估方式6.1 实地考察6.2 听取汇报6.3 查阅资料6.4 随机抽查6.5 师生员工访谈6.6 社会调查七、评估周期与等级7.1 学校评估一般每5年进行一次。
7.2 根据评估结果,学校被评为合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
八、组织实施8.1 教育主管部门统筹组织实施评估工作。
8.2 建立健全评估标准体系、工作制度和质量监控机制。
8.3 采取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确保评估工作公正、公平、公开。
九、后续工作9.1 学校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
学生发展指导纲要
学生发展指导纲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的发展被越来越多地重视和关注。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部制定了学生发展指导纲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回答,既探讨学生发展指导纲要的重要性、制定背景和目标,又分析其具体内容和执行方法,最后总结主要观点。
一、制定背景近年来,教育界对学生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学生的发展不仅仅包括学业方面的成绩,还包括人格品质、文化素养、体育锻炼、艺术才能等各个方面。
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分数为导向,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发展指导纲要的制定旨在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全面成长,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并提高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指导纲要的重要性学生发展指导纲要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和特点,指导纲要为他们提供了相应的目标和标准,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学习和发展的路径。
其次,指导纲要鼓励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
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培养,在指导纲要的指引下,学校和家庭可以更好地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另外,学生发展指导纲要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可以根据指导纲要的要求,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指导纲要的目标学生发展指导纲要的目标是通过全面的、个体化的学生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才。
即便面培养学生的智力、品德、身体、美感、劳动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我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四、学业发展学业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核心方面,学生发展指导纲要对学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学生需要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校和家庭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校学生发展指导原则
学校学生发展指导原则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发展指导原则,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本文将从学业、品德、身心健康等方面,探讨学校学生发展的指导原则。
一、学业发展指导原则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长,制定合理的学业发展指导原则。
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动力。
其次,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电子资源等,以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
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二、品德发展指导原则品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学校应该为学生制定品德发展指导原则。
首先,学校要注重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其次,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
此外,学校还应该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原则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导原则,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需求。
首先,学校应加强体育锻炼,开设各类体育课程和俱乐部活动,帮助学生保持强健的体魄。
其次,学校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教育,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
四、兴趣发展指导原则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发展,制定兴趣发展指导原则。
首先,学校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兴趣特长,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机会和资源支持。
其次,学校要鼓励学生参与兴趣小组、俱乐部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此外,学校应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选择,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需求。
五、交往与沟通发展指导原则学校应将交往与沟通发展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制定相关指导原则。
如何把握教育方向指导编写出优质教案
如何把握教育方向指导编写出优质教案教育方向指导:编写出优质教案教案作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是教学质量的保障之一。
编写一份优质的教案,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针对如何把握教育方向指导编写出优质教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明确教学目标,规划课堂结构编写好教案的关键在于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和课堂结构。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基础知识水平,明确教学目标,并规划出合理的课堂结构。
一般情况下,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时长、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等几个方面。
在明确这些方面的内容之后,老师就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案,提高课堂效果。
二、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课堂讨论作为教师,既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优质的教案应当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针对教学内容,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或者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在课堂上加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教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效果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重视评估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老师都应当重视评估和反思,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编写教案时,也要注重安排具体的评估方式和评估标准。
例如,可以采用课堂测试、作业评价、小组讨论质量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老师也需要认真对待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综上所述,要想编写出优质教案,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规划课堂结构,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课堂讨论,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重视评估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计划的制定应该遵循哪些基本标准
教学计划的制定应该遵循哪些基本标准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指导,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高效。
那么,教学计划的制定应该遵循哪些基本标准呢?一、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它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重点。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可衡量,能够反映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达到的水平。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乘法运算”就是一个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则过于笼统,不便于在教学计划中具体实施。
二、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关键。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涵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要关注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
同时,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按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等。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可以采用讲授法;对于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可以采用讨论法;对于需要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的内容,可以采用实验法。
四、科学的教学进度教学进度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和时间分配。
教学进度应该合理、科学,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保证教学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学生学业指导工作规范
学生学业指导工作规范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学校的学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学业指导工作规范是教育管理的基础,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展开回答。
第一,明确学业指导的目标和任务。
学校应当明确学业指导的目标,即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同时,学业指导还应当有明确的任务,如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解答学习困惑、提供学习资源等。
第二,建立完善的学业指导体系。
学校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学业指导体系,并分配相应的人员进行指导工作。
可以设立学业指导中心,由专门的老师担任学业指导员,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个性化的学习辅导。
第三,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是学业指导的主要力量,他们需要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以便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
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学业指导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第四,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
学业指导的效果不仅仅依赖于学校的努力,家长的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应当与家长密切合作,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共同协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业指导。
第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业指导。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兴趣培养班、学术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其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六,建立健全的学习评价机制。
学习评价是学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公正、全面的学习评价体系。
评价应当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潜力,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也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七,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业的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应当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心态,同时建立学业指导与心理指导的密切联系,形成一体化的学生发展模式。
第八,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学校应当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网络教育平台等。
《学业辅导的指导原则与作业指导书》
《学业辅导的指导原则与作业指导书》学业辅导的指导原则与作业指导书学业辅导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进行学业辅导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指导原则,并提供一本合适的作业指导书,以确保辅导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指导原则1. 个性化指导: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因此,学业辅导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状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辅导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和学习困难,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相应的辅导计划。
2. 目标明确:学业辅导应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辅导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制定目标,并确保学生理解和接受这些目标。
3. 鼓励和激励: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辅导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激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辅导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和激励性的话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反馈和评估:辅导师应该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和评估,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辅导师可以通过作业批改、测试、讨论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反馈,并与学生一起制定改进计划。
5. 培养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辅导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做好笔记、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
辅导师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二、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一本为学生提供作业指导和辅导的参考书。
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业要求,提供解题思路和方法,并提供一些练习题和答案供学生参考。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清晰明了:作业指导书应该清晰明了地描述每个作业的要求和目标,并提供详细的解题步骤和示例。
学生应该能够根据指导书独立完成作业,而不需要额外的辅导。
2. 适应学生水平:作业指导书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作业。
教师资格证中的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
教师资格证中的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教师资格证是评估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重要资格认证,也是保障学生权益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而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是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探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给予有效的教育指导。
一、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优秀的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和品德等多个方面的培养。
只有具备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实现个人价值。
二、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的关系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教育指导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也需要得到有效的教育指导。
1. 学生发展促进教育指导学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特定的发展任务和需求,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并应对这些任务和需求。
例如,在学生处于青春期的阶段时,教师需要提供相关的性教育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性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 教育指导促进学生发展教育指导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和个性发展的有意引导和影响。
通过精心的教育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与优势,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育指导能力的方法作为教师,在教育指导方面,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以下是几个提高教育指导能力的方法:1. 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指导。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培训、深入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育指导中。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在教育指导时,教师需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因材施教。
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育指导,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的教育指导的关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一、背景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价值定位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三、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科学性。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第二,注重时代性。
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第三,强化民族性。
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四、研究过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专业性强,必须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采取科学的程序和方法。
研究工作历时三年,联合课题组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近百名研究人员组成。
研究过程主要包括:1.精心开展研究,提出素养框架课题组成立以来,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整合型研究思路,整体设计研究方案,系统开展研究工作,为总框架的建构提供理论支撑。
《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升教师对学生理想教育、心理承受能力、学生生活能力》
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升教师对学生理想教育、心理承受能力、学生生活能力教育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是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把握。
教育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情感反应,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理想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能力。
在理想教育方面,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和兴趣爱好,制定具体的、符合年龄和能力的教学计划。
例如,对于小学生,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树立简单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理想,如成为一个好学生、好孩子;对于高中生,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具体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
心理承受能力是教育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设置心理健康课程,组织心理辅导活动等。
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通过教育和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教授学生生活技能和独立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开设生活技能课程,教他们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如户外拓展、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反应,了解他们的特长和困难,并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学习资源和挑战;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支持。
家校合作在教育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需求,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教育策略。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学业指导规定
学生学业指导规定学生学业指导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学校应当制定相应的学业指导规定,以保障学生的学习权益和发展需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探讨学生学业指导规定的内容和意义,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规定的制定背景学生学业指导规定的制定,源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和促进学习环境的改进。
在现代社会,学生面临着诸多学业压力和发展问题,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指引和帮助。
因此,学业指导规定的制定成为学校及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规定的核心内容1. 学业发展目标:学校应当制定明确的学业发展目标,以引导学生追求个人的学习成果和学术兴趣。
这些目标应当包括知识、能力、素质、态度等多个方面,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学习资源保障:学校应当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网络等,以满足学生的学术需求。
同时,学校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3. 学业指导措施: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学业指导机构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
这些专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实践经验,能够提供学习方法、选课规划、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4. 学业指导课程:学校应当开设相应的学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业规划能力。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和提高学业成绩。
5. 评价和奖励机制:学校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和奖励机制,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个人成长。
评价应当综合考虑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不仅注重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全面素质。
6. 家校合作机制:学校和家长应当建立密切的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和问题解决。
学校可定期举行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7. 心理健康支持:学校应当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疾病防控。
学校可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教育课程,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为学生提供情感上的关怀和指导。
吴济舟 标准
吴济舟标准吴济舟,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秉承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标准,塑造了独特的教育风格。
本文将从吴济舟的标准角度出发,介绍他的教育理念和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标准。
2. 教育理念吴济舟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知行合一、德育为先、厚德载物”。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要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道德修养。
他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此外,吴济舟还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要追求卓越、追求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3. 教育实践标准吴济舟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标准,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中,他特别强调以下几点:3.1 以学生为中心吴济舟认为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人格,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并给予个别指导和关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 动手实践吴济舟强调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他主张教学要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实验研究等活动中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3 强调德育在吴济舟的教育标准中,德育占据重要地位。
他认为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
他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楷模,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4 注重个性发展吴济舟倡导个性化教育,强调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应得到充分发展。
他主张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优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实现自我价值。
吴济舟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标准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
在他的引领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他的教育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实践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去买碗,他懂得一些识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碗轻撞其他碗,发出清脆声音的碗肯定是质地好的。
但来到店里,他却发现每一只碗发出的声音都不够清脆。
最后店员拿出价格高昂的工艺碗,结果还是让他不甚满意。
店员最后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拿着碗轻撞它呢?”那人说这是一种辨别瓷器质量的方法。
店员一听,立即取过一只质量上乘的碗交给他:“你用这只碗去试试。
”他换了碗,再去轻撞其他的碗,声音变得铿锵起来。
原来他先前手中拿着的是一只质地很差的碗,它去轻碰每一只碗,都会发出混浊之音。
合作者变了,参照标准变了,一切都变了。
生活也是如此,你的参照标准如果错了,那么你眼中的整个世界也就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