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思路
第三部门的名词解释
第三部门的名词解释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听到“第三部门”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第三部门?本文将对这一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什么是第三部门?第三部门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外的一个独立存在的机构或组织。
它既不属于政府机构,也不属于盈利性私人机构,而是一种非盈利性组织。
第三部门通常由社会公民组成,旨在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第三部门的特点1. 非盈利性:第三部门不以牟利为目的,其活动主要通过筹集和利用资源来服务和造福社会。
2. 提供公共服务:第三部门的核心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福利、环境保护等。
它填补了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之间的服务空白,有效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系列各具特色和需求的服务。
3. 独立性:第三部门通常是独立自主的,不受政府行政约束和私人企业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
这使得第三部门能够更好地保护公众利益,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 主体多样性:第三部门是一个包容性的概念,包括了各种非政府组织(NGOs)、慈善机构、社区组织、志愿者组织等。
它不仅包括非营利性的机构,还包括那些转化了盈余以更好地服务社会的社会企业。
三、第三部门的作用和意义第三部门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弥补社会服务的空白:第三部门通过提供各种公益服务,弥补了政府和私人部门无法满足的社会需求。
它们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为公共事务提供专业技能,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幸福感。
2. 促进社会发展:第三部门的存在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它们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提供专业培训,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
通过其独立性和灵活性,第三部门能够更自由地响应社会问题和需求,提出解决方案,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塑造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第三部门通过开展教育、文化、体育等活动,传播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
其独立自主的特点使其能够对社会价值观念进行独立引导,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0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来源
2010年 第5期兰 州 学 刊No.05 2010 总第200期Lan zhou xue kan General.No.200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来源徐艳晴(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摘要]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是目前探讨很多的一个学理和现实问题。
对市场主体、政府主体的、非政府组织主体等单一主体的理论来源进行分析后认为在多中心治理语境下,市场主体、政府主体、非政府组织等民间主体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理论来源[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10)05-0051-03 [收稿日期] 2010-01-02 [作者简介]徐艳晴,女,浙江宁波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组织文化研究所博士生,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理论与组织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多中心治理:和谐社会公共管理模式的建构的基础”(项目编号09BZZ025)的成果。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科研项目“海南特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研究”成果。
2003年10月1日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将提供“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能之一。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笔者认为作为现代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能,公共服务是指提供的满足全社会共同需要的有形公共产品和无形公共服务,将公共服务的动态过程和静态结果结合起来使用,有时会将提供公共服务与提供公共产品等同使用。
在下文中,引入西方学者原著谈及的公共物品、公共产品和笔者本文分析的公共服务同一概念作用,不再做特殊说明。
关于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一直是公共事务治理领域中无论在学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极具争议性的话题,而这种争议又是以历史实践中某单一供给模式的失效引发和展开的。
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服务理论1、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起源于上世纪末西方国家的行政挑战和危机。
为了解决新的社会、经济和全球化形势下的诸多问题,西方国家开始对传统行政进行改革,催生并推动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演进。
与以政治和行政为主的传统公共管理不同,新公共管理融合了经济学、企业管理学和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极大地拓展了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
受各国行政改革复杂性和差异性的影响,新公共管理理论形成了相对松散、复杂的概念内涵,其特点是内涵灵活、外延丰富。
新公共管理理论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理论,但核心思想基本是:在政府行政管理中借鉴市场运行和企业管理的机制规则、指导理念、技术方法,通过理论、政策和实践的互相配合,改革公共部门的传统治理模式。
如Rhodes指出新公共管理的层面:引入管理学中私人部门管理的方法手段,强调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客户和结果导向等;引入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市场竞争机制,塑造公共服务的激励结构。
根据国内外该理论的研究实践,结合本文聚焦,我们具体梳理和阐述以下几个新公共管理的观点。
一是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能。
在政府职能问题上,新公共管理认为政策制定和执行是可以分开的,提倡政府的作为应主要体现在政策制定层面,而不是将政策制定与执行混为一坛、一力承担。
即在公共行政管理中,政府专注扮演“掌舵者”的角色,从更为宏观的层面进行需求与资源平衡、战略计划把控;将传统行政管理中政策执行的“划桨者”角色转交和分配给其他主体,以减少政府规模和提高政策实施效率。
由此,政府职能是从“执行”向“善治”转变。
二是公共服务市场化,重视服务效率和效果。
新公共管理学认为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不仅要从整体上降低交易成本,还要关注实现降低交易成本等服务目标的效果和效率。
因此,政府在公共服务中需要进行:(1)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效果;(2)对公共服务进行绩效管理,通过标准设置、评估监督来保证服务质量和实施成效;(3)资源投入按照绩效评估结果进行预算和分配,在公共服务上形成有效的奖励机制。
试析社区第三部门在社区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作用
试析社区第三部门在社区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作用【摘要】:在探讨社区公共服务、社区第三部门概念范围的基础上,以潍坊社区为例,分析了社区第三部门在在社区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作用。
【关键词】:社区;第三部门;公共服务;潍坊一、社区公共服务的概念界定国际社会并没有专门定义的社区服务概念,而是把立足于社区的社会服务,例如社区的邻居辅导中心,青少年服务中心、妇女避难所等机构的服务称之为社区服务。
对于这部分服务内容,国际社会更经常用的词不是社区服务,而是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或者就是社会服务。
可见,并没有一个可以与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相分离的社区服务概念。
中国的社区服务定义是发动”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福利事业。
社会福利事业是指”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优抚对象和社会贫困者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社会力量”在这里是特指非民政部门即非社会福利主管政府部门的其他一切力量。
包括其他政府部门、企业、事业、社团、非正式组织以及社会个人。
可见,这样的社区服务既非纯粹的专业性概念,又非纯粹的政策性概念,而是两者在特定背景下的概念混合。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社区服务发展20多年来,在服务内容、服务分类、服务体制和机制等基本问题上一直没能取得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总是处于不断的争论之中,而且在实践中往往遇到理不清的诸多矛盾。
提出社区公共服务概念,其目的是打破社区服务的混乱概念,提出一个既可以与国际社会又可与我国现实状况接轨的概念内涵。
我们将社区公共服务定义为”以社区为单位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
它是用服务形式满足社区居民共用性消费需要的社会公益产品。
其中,社会公共服务的概念取其包括社会福利服务内容在内的广泛定义,那么,以社区为单位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也就包括两个部分:为社区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和为社区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
由此,社区公共服务的概念就剔除了为社区提供的社会化的私人服务,从而突显了我们一直呼吁但又找不到适当方式予以强化的那部分为全体居民所共用的社区服务。
MPA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及方式的类型
2013-7-21
1
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及方式的类型
(一)什么是公共服务〇
• 公共服务不是“在政府权限中寻求证实自身存在的理由, 而是在为公民服务的需求中寻求其合法性。” •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运用其权威资源,根据特定的公共价值 (如权利、慈善和正义等),通过公共政策回应社会需求, 使最大多数的人得到最大的福利。 • 公共服务与公共物品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 非营利部门介入公共服务输送领域的理由〆 〄 政府失灵理论
〄 契约失灵理论
〄 第三部门理论(或第三方管理理论)
2013-7-21 23
(二)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合作分工与关系构建
1〃合作分工 〄 非营利组织主要专注于工业化过程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 如失业、老龄化、贫困群体、社会不帄等、妇女问题、儿 童问题等。 2〃关系构建 〄 在公共服务提供中,非营利组织和政府部门之间存在以下 交换关系〆 〄 资源交换 〄 政治互赖
(三)公共服务提供的主要方式(市场化工具)
〄 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也就是政府工具或政策工具。加拿大学
者霍莱特和拉梅什(M. Howlett & M. Ramesh)就曾将政府 工具分为三大类 〆
〄 强制性工具
〄 志愿性工具
〄 混合性工具
2013-7-21
9
〄 美国学者奥斯本(D. Osboren)和盖布勒(T. Gabler)曾 经用“政府箭袋里的36支箭”来形容公共服务的主要提 供方式。
先锋派
2013-7-21
10
〄 萨拉蒙(Lester. Salamon)等人在《政府工具》一书中的治理工具分类 及其特征。
政府工具 直接行政 社会管制 经济管制 合同 拨款 直接付款 贷款担保 保险 税式支出 收费,用者付费 债务法 政府公司 凭单制 物品/行动 物品或服务 禁止 公帄价格 物品或服务 物品或服务 现金 现金 保护 现金和激励 财务罚款 社会保护 物品或服务 物品或服务 工具 直接提供 规则 进入和比率控制 合同和现金给付 付款或现金支付 贷款 贷款 保险政策 税收 税收 侵权法 直接提供或贷款 消费补贴 供给系统 政府当局 政府当局或管制者 管制委员会 商业和非营利组织 下级政府和非营利组织 政府当局 商业银行 政府当局 税收系统 税收系统 法院系统 准公共机构 政府当局
简论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
简论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摘要: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动用各种资源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与过程。
它的理论建立和教育模式都源于西方国家的政府机构的演变与运作。
随着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要想扫清这些障碍,重新理顺改革思路,不但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更要从理论深度上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指导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具体实施。
本文将基于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绩效评估解决方法正文:一、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简单概述“公共事业”主要是涉及到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供给的行业和部门。
纯公共物品一般与政府的公共行政密切相关,如消防、司法等公共服务,必须遵循社会性目标而非经济性目标,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与稳定有重大意义,应该由政府作为此类物品和服务的供给主体①。
所谓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动用各种资源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与过程。
追溯历史,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公共生活,因而也就有了原始的、经验的公共管理。
科学意义上的公共事业起源于二十世纪早期的美国,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把科学管理的方法运用到政府的公共部门,形成了公共管理,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公共管理的发展是迅速和曲折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的规模也日益地扩张起来。
例如,在1870-1970年的100年里,特别是二战以后,英国的公共部门文职人员从5万发展到80万,增长了16倍②,随之带来的是政府作用的无处不在,最终造成了我们现代文化中的一致性、呆板、商业化、不平等及个人自由和尊严的丧失③。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球石油危机以后,公众对政府官员和公共机构管理人员的服务品质要求更高,政府面临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于是,英国撒切尔政府“私有化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持久不衰的政府机构改革潮流,其主要目标是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撒切尔主义公共管理新思维的特征可以归结为:以市场机制逐渐取代政府干预;减少政府开支、鼓励私人投资;缩小文官队伍的规模;鼓励公司竞争及公共事务向私营部门的转移。
公共服务供给如何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
公共服务供给如何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在现代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如何让公共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成为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要想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
这就要求建立起有效的需求收集机制。
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问卷调查、社区座谈会、网络平台等,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例如,在城市规划方面,不能仅仅依靠专家的理论和数据,还应当走进社区,了解居民对于交通、教育、医疗等设施的实际需求和期望。
同时,对于不同群体的需求也要加以区分和重视,比如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年轻人则可能更关注文化娱乐和职业发展方面的服务。
优化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也是至关重要的。
当前,公共服务在某些领域存在供给过剩,而在另一些领域却供给不足的情况。
以教育为例,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分布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的孩子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薄弱地区和领域的投入,合理配置资源,逐步缩小公共服务的差距。
此外,对于一些新兴的需求,如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等,也应当及时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关键。
这需要简化服务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手续。
比如,在办理行政许可时,推行“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在医疗服务中,推广预约挂号和在线缴费,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
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让群众能够方便地获取各类公共服务信息,避免因为信息不畅而造成的不便。
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除了政府直接提供服务外,还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形成多元化的供给格局。
比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灵活性。
在养老服务领域,既可以有政府建设的养老院,也可以有社会资本投资的养老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选择。
第三部门在公共管理中的功能与困境
《中国外资》 2021年4月(上)第7期82■ 文/姚连营第三部门在公共管理中的功能与困境在公共管理中,第三部门具有贴近民众、灵活性和创新性强等优势,但也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工作有效性和科学性难以得到保障等问题,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让第三部门的工作更科学有效,助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研 究ESEARCH 作为独立于政府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特殊组织,第三部门的人员组成大多属于自愿参与,具有着较强的非营利性和非政府性以及自治性和自愿性。
通过第三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避免政府的强制约束性,以更加自愿更加自主的方式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长远的社会发展。
第三部门的工作理念与公共管理理念不谋而合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两者都是希望通过更加民主的方式展开社会治理,维持社会秩序,防止政府在公共管理下出现独断和专权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三部门在公共管理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影响和意义不容忽视。
将目光集中与公共管理视域下的第三部门,分析第三部门的功能、优势,以及现阶段第三部门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存在的困境,让人们对于第三部门的认知程度更高,具有现实意义。
第三部门的功能所谓的第三部门是指独立于市场调控和政府调控的第三方经济力量,弥补政府和市场在公共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第三部门的功能主要可以集中于以下几点:首先,从政府和市场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第三部门作为独立于政府和市场的第三个经济调控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讲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拉动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调节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无论是市场还是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社会公共服务的相关问题,而在调控的过程当中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问题,导致社会公共服务工作难以有效展开,而相较于市场和政府,第三部门的调控方式更加灵活,且提供社会服务方法的方法也更加多样,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成员的特殊需求。
再次,在市场经济调控和社会治理的过程当中,第三部门与市场政府三位一体,合作互助,可以更好地制约政府内部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所行使的权利,保障政府工作的民主和科学,互帮互助。
提升三办三服务的建议和措施
提升三办三服务的建议和措施提升三办三服务的建议和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公共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我认为提升三办三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三办三服务是指办理行政许可、办理公共服务事项和提供公共服务信息三个方面的服务。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希望对于提升三办三服务有所帮助。
一、强化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1. 培训和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于公共服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其沟通和协商能力,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
2.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通过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激励公共服务人员主动提升服务品质,积极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3. 加强监督和管理。
设立监督机构,加强对于公共服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他们依法办事、廉洁奉公,并及时处理投诉和意见,提高服务质量。
二、优化办理流程和服务渠道1. 简化办理流程。
政府部门应该通过优化业务流程,简化材料提交和审核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2. 创新服务渠道。
除了传统的柜台服务,政府部门应该加大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网上办事的便捷和高效服务,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办理业务的需求。
3. 设立便民服务中心。
政府部门可以在社区设立便民服务中心,集中提供各项办事服务,方便人民群众办理业务,减少跑腿,提高效率。
三、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1. 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
政府部门应该将办事流程、服务标准、办理时限等信息向社会公开,让人民群众清楚了解办事流程和各项标准,提高服务的透明度。
2. 建立网上投诉平台。
政府部门可以建立网上投诉平台,让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反映问题和意见,政府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和回复,提高问题处理的效率。
3. 加强公众参与。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听证会、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征集公众对于服务质量和改进措施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第三部门
内容提要:学术界普遍用“政府失灵”及“市场失灵”对“第三部门”的起源进行了经济解释。
本文认为中国“第三部门”起源于社会与经济体制的变革。
因此,本文拟结合中国“第三部门”产生的特殊的制度环境,应用制度变迁理论对其起源进行经济分析。
关键字:第三部门;制度创新;成本效应一、文献回顾(一)“第三部门”的定义“第三部门”这一概念首先由列维特等人于1973年提出,目前学术界关于“第三部门”的定义并没有完全达成共识,大多认同“第三部门”是除政府部门和企业以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等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
塞拉蒙认为,“第三部门”有6个基本特征:“正规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和“公益性”。
在中国,完全符合西方标准的“第三部门”几乎不存在,但又确实存在一些从形式和运作机制上不同于政府和企业的社会组织,因而中国学者大多倾向于从推动和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角度出发,不将定义限制得过于严格。
例如康晓光就认为只要是依法注册的正式组织,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满足志愿性和公益性(或互益性)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即可称为中国的“第三部门”。
(二)“第三部门”起源的一般解释“第三部门”起源的经济分析主要包括经济背景分析和经济原因分析。
经济背景分析是对“第三部门”兴起的经济大环境的研究,经济原因分析是借用经济学工具对其兴起的本质原因进行论述。
西方关于“第三部门”起源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由美国经济学家韦斯布罗德(1974)提出的政府失灵理论,该理论通过论证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上的局限性,从功能上证明“第三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不过该理论更多的是说明了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互补关系,并没有揭示是什么因素使得某些产品或服务只能由“第三部门”提供。
在此基础上,美国法律经济学家汉斯曼(1980)提出了合约失灵理论,通过分析市场的局限性(信息不对称)及“第三部门”的特征(受“不得分配盈利”约束),解释了在市场机制与第三部门之间选择后者的原因。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第三部门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以及第三部门自身的“志愿失灵”赋予了第三部门存在的合法性。
但是我国第三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历史、政治制度以及经济社会与西方的差异性出现了独立性不足、经费不足、公众对其信任的不足以及在监管上的不足的问题。
因此政府和第三部门双方需要在转变政府管理体制、完善监督机制、提高公众公共参与和第三部门的公信力上作出努力。
关键词:第三部门;政府失灵;问题;对策基于第三部门自身的复杂性和相关研究视角的不同,在对第三部门概念的界定上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
对第三部门界定较为严密的和权威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推荐的,即要认定第三部门,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这种界定视角是基于组织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包容性最强,且简单明了,易于操作”[1]。
另外,与第三部门概念相近的还有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志愿者组织等等。
第三部门作为弥补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所带来的恶果的重要社会自组织,在减轻政府负担、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和水平以及满足多元化的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基于我国特殊的历史环境、政治制度以及经济与社会的不同发展程度,我国第三部门相对于西方较为成熟的第三部门表现出一定的本土化差异。
这些差异对于我国第三部门在承接政府公共职能转移时是否会存在某些问题?如果存在,那么,如何加以解决?在处于社会转型中的我国,对这些疑问的解答应当对促进我国第三部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第三部门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府普遍出现了机构臃肿、财政赤字、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期蔓延于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也表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如何弥补市场调节和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缺陷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随后,一场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名的政府改革浪潮席卷全球,这场运动的核心内涵在于重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过去由政府单独提供的公共物品转移到第三部门身上。
公共服务能力
公共服务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公务员通用能力大讲堂--公共服务能力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来讨论公务人员能力的建设问题。
政府有四个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这四个职能中公共服务是主要的一个职能,在2003年中国发生非典以前,我们把政府职能侧重放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但是2003年非典以后,我们越来越看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两种职能的重要性。
所以,从中央政府来讲,特别关注如何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方面的职能。
作为公务人员,作为政府来讲,都有一个公共服务的能力建设问题。
既然是服务行政,就必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所以我想围绕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讲这么三个大问题。
第一个,公共服务概述,要从整体上对公共服务作一个介绍;第二个,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问题;第三个,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途径。
1、公共服务概述我们首先看第一个问题,公共服务概述。
在这部分里面,我首先讲整个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然后再推导到公务员本身的公共服务能力。
1.1 公共服务的含义与特征一、公共服务的含义所谓公共服务是公共产品的一种形式,公共服务是指政府或者其他机构为社会提供的基本的非营利服务。
公共服务首先是一种非营利服务,不是为了赚钱,不是像企业一样以营利为目的。
公共服务不是一种赚钱的一种服务,它是一种非营利的服务,它整个属于政府工作中的公共物品、公共产品。
二、公共服务的特征我们进一步来讨论公共服务有哪些基本特征,我想这个公共服务的特征有这么几个方面:1)公共服务是一种大众化的服务作为政府来讲,它提供的公共服务首先是一种大众化的服务;2)公共服务是一种基本服务它的内容非常广泛,比如说城市里面的供水、供气、供电、公共道路、交通等等。
这些都是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些服务,当然也包括公共安全、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这些也属于基本服务的范畴。
这是它的第二个特征,它是一种基本服务。
3)公共服务是一种非营利性的服务公共服务是由政府和公共部门来提供的,它不像企业,提供一种服务、提供一种产品,就是为了赚钱。
如何认识公共服务的新趋势——兼论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社会化
如何认识公共服务的新趋势——兼论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社会化文/范超(四川警察学院警察管理系..四川..泸州..646000)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的时代,传统的行政模式呈现出跟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的趋势。
政府的能力、精力是有限的,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无法完全依靠政府来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很难精确、全面、细致地了解社会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真实需求,部分职能政府部门也因为缺乏竞争压力,导致其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不高、效率不高,这让社会公众有所抱怨,不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也不利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有必要推动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跟社会化。
政府需要开放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社会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服务新趋势的有序发展,从而不断完善、健全社会治理机制跟公共服务机制,进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公共服务 新趋势 市场化 社会化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中国社会也遭受到了信息浪潮、外国文化的不断冲击。
人们的公共服务需求愈发多元、愈发独特,而传统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却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其存在主题单一、效率不高等诸多问题。
社会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也愈发突出。
一、公共服务社会化跟市场化的内涵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是指政府将自身负责、承担、提供的一些公共服务职能、公共责任承包给社会团体组织或者私人企业,革新以往由国有企业或者政府职能部门来策划、提供的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的模式,将国有企业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权利让渡一部分给私营企业、独立机构、自治团体等非政府组织。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整合这些社会力量来激发政府的能动性,充分发挥社会机构了解社会、社会机构治理社会的优势,进而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高效生产,提高行政服务效率[1]。
公共服务社会化跟市场化的优势在于以下两点:其一,在政府规模跟开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可以从大量的公共服务管理事宜中抽身,其工作任务大大减少,行政效率能够提升;其二,非政府职能部门本来就是社会组织,其更了解基层公众的服务需求,其为了获得提高公共服务的资格,必然会努力提升自己。
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
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私人提供的、对公众有益的非商业性质的服务,例如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
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发展稳定。
公共服务的供给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是由政府负责。
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财政收支平衡、社会发展等问题。
在经济发展不够完善的地区和行业,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税收、经济等手段实现公共服务的供给。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财政预算来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可以拨发一部分财政预算给公共服务项目,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政府还可以通过向贫困地区和弱势人群提供资金帮助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来提供公共服务的形式也因地区和行业而异。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来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
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来鼓励企业和个人提供公共服务。
例如,有些地方政府给在教育、环保、医疗等领域投入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以鼓励他们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最后,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
政府可以直接派遣人员或以创意公共管辖的方式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这种派遣方式可以为人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此外,政府还可以增加公共服务效率和品质的方式改进公共服务的运作和管理。
公共服务的需求公共服务需求的体现主要利用市场力量,市场上的需求决定了公共服务的供给。
民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是多样化,会随着时间、地区和人群等诸多因素而发生变化。
首先,教育是民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主要方面。
民众普遍认为教育是人才培养、社会包容和公民素养灵魂的源泉。
他们会通过缴纳学费、私立学校学费等方式体现对教育质量需求的提升。
其次,医疗是民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另一个方面。
医疗服务的需求因加班、工伤和各种常见病等因素而变化。
民众通常通过缴纳医疗保险费、自己寻找医生治疗等方式来满足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最后,公共交通也是民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方面。
服务型政府的文献综述
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意味着管理理念的根本变革,与政府管理模式的重新解构,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现实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我们认为,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具备现代服务理念和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责任是:第一,在管理理念上,我们所要构建的服务型政府是超越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这就要求政府肩负起对公共服务供给进行宏观调控和直接供给的双重责任。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点是管理的自由化和市场化,即:强调要分权和解除规制,使管理过程如预算、人事、采购等合理化;“在管理的思路上引入市场机制以改进竞争;在管理的原则上坚持产出和绩效取向;在管理的方式上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工具(如成本核算、控制技术等)。
总之,通过改革,将政府公共管理导向市场化。
”[1] 新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政府不再同时掌舵和划桨,而是把划桨的任务赋予更为高效率的市场,政府则专心做好掌舵的工作。
而在以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家看来,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新公共服务理论主张用一种基于公民权、民主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新公共服务模式来代替新公共管理基于经济理论和自我利益的主导行政模式。
我们所要构建的服务型政府,则须批判吸收上述两种理论的“合理内核”,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予以创新和超越。
其主导性的理念为:重新评估市场机制的作用并有效发挥市场的功能,将政府和市场两种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分类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在部分公共服务的供给上引入竞争机制,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
一方面,政府财政投入有限,以及公共服务需求多样化与供给不足存在尖锐矛盾的现实决定,公共服务的供给不可能由政府独自包揽,而部分公共服务领域向私人部门、第三部门开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既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第三部门的发展
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第三部门的发展1. 引言1.1 社区公共产品的定义社区公共产品是指由社区自组织或政府机构提供、为社区居民共同使用并享有的各种公共设施、服务和资源。
这些产品通常具有公益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服务于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和福祉。
社区公共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社区公园、图书馆、健身设施、文化活动等,是社区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公共产品的提供和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社会力量和资源,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实现公平、有效地供给。
在传统的模式下,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由政府部门来承担,通过公共预算进行资金投入和管理。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样化需求的增加,单一的政府供给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发展第三部门在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第三部门是指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组织,如民间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等。
它们以自发性、市场性和公益性为特征,能够更灵活、更贴近社区的方式参与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通过引入第三部门的参与,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更加灵活、高效地开展,能够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第三部门的发展和壮大,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1.2 第三部门的概念第三部门是指社会组织、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组织等独立于政府和市场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机构,其目的是为了社会公益和社区福祉。
第三部门在社会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连接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促进了社区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
第三部门的发展旨在弥补政府和市场无法完全覆盖的领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部门的概念包括了广泛的范围,涵盖了慈善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环保组织等各种形式的非营利组织。
在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中,第三部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其自身的组织和资源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和精准的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当代的第三部门管理理论
第三方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 合作主义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第三方管理理论
• 萨拉蒙提出了第三方管理理论 • 提出背景 •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使一些经济学家认 为政府干预经济生活是克服市场失灵的必 要的、有效的途径。但也有学者认为,政 府干预的某些措施会毁掉市场经济的基础, 会逐渐窒息自由主义文明的创造力。因此, 许多学者开始寻找新的解决途径即“第三 条道路”,也就是第三方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视角中第三部门的发展
• 第三部门在现代公共管理中充当着政府搭档的角 色。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福利国家的失败、 转型期社会主义国家的危机、第三世界国家的发 展模式危机出现了一个共同点,即人们对政府主 导的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意愿产生了怀疑。正 是在此背景下,市场作用得到强调,第三部门乘 势而起。 • 第三部门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成为与政府合 作的最佳人选 • 1,第三部门与政府的目的是一致的 • 2,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具有互补性,这使得第三 部门与政府的合作在逻辑上成为可能。
合作主义理论
• 又称法团主义、统合主义或社团主义 • 20世纪70年代由施密特加以系统概括的, 渊源于欧洲天主教义和民族主义。 • 天主教认为,社会统一于基督的爱、公正 及跟随上帝的感召意愿;民族主义强调个 体对民族利益的服从和牺牲,从而使社会 结为一体。这些原则形成了合作思想的传 统主题:提倡和谐、一致的,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 2,合作互惠的权力运作方式 • 3,社会自组织网络体系的构建 • 4,国家与公民关系的调整
治理与第三部门
• 治理理论的兴起呼唤第三部门的发展
• 治理理论的兴起是对传统的政府与市场二分法的超越。长 期以来,对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争论,仍无法克服“市场 失灵”与”政府失灵” 。治理理论则摆脱了对两只手的 持久论争,认为在许多社会领域存在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 灵并存的情况,应将第三部门引入公共管理之中,实现三 只手的良性互动与良好合作,寻求三只手的最佳组合。该 理论的基础是预设存在一个发育较为成熟的第三部门,这 是该理论得以产生、发展并应用于公共管理实践的一个必 不可少的社会条件。
论我国第三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_基于公共服务供给的视角
37改革研究争鸣论我国第三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基于公共服务供给的视角高露(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46)作者简介:高露(1987-),女,江苏靖江人,南京师范大学08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
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如何优化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如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从而不断满足本地方民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诉求,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关键性议题。
20世纪末,以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B ·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一批公共行政学者,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特别是新公共管理进行扬弃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则为构建地方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正是在服务型政府理念的背景下,第三部门这股异军突起的力量,在我国已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过程之中。
本文以我国第三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发展为背景,从角色、职能、运行管理机制上分析两者在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合作及其困境,并就如何完善二者的合作关系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国第三部门与地方政府合作的现实性第三部门(Third sector ),是由美国学者Levitt 于1973年在其论文《The Third Sector :New Tactics for a Responsive Soci -ety 》中首先提出的。
“Third Sector ”一词在国内也有两种不同的译名,即“第三域”和“第三部门”。
这两种译名之间的含义没有太大的差别。
所谓“第三域”指的是和公共领域(公域)、私人领域(私域)相对而言的另一个领域,第三部门指的是和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相对而言的另一个部门,它们所指称的都是各种非政府、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
第三部门又被称为“独立部门”、“非营利部门”、“志愿部门”、“利他的部门”等。
[1]作为一种介于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之间的新型组织,萨谬尔森和诺德豪斯将第三部门描述为“大部分私人、一半私人一半公共、大部分公共”[2]的组织,也称为非政府组织或非盈利性组织。
第三部门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
与
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
在此机遇下,第三部门渐渐发
挥其在公共服务供给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1弥补政府管理的不足、承接部分政府职能
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言“对那些提议对市场失灵
和收入分配不平等采取政府干预的人民,经济学家提醒他们也
不要忘记政府同私人市场一样是有缺陷的。
政府并不是某种
具有良好意愿的计算机,总是能够做出对整个社会有益的无私
决策”
经济管理科学决策
与“他们(第三部门)设法缓解物资短缺,提供医疗保护和教育,支持社会服务,并且倡导对文化、艺术、宗教、社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问题进行关注。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502-503.
[美]莱斯特・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国际指数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