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案例分析的过程

合集下载

刑法案例分析怎么写

刑法案例分析怎么写

刑法案例分析怎么写刑法案例分析是对某一具体刑事案件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它通过对案件相关人员的陈述、证据、法律条款等进行综合、全面的考察,对案件做出客观、准确的分析和评价。

首先,分析案件的起因和经过。

例如,某案件涉及一起盗窃案,嫌疑人A在商场窃取他人财物,被报警后被警方逮捕。

这一点是案件分析的起点,将嫌疑人A的行为和案发过程重点突出。

接着,对案件的相关证据进行分析。

例如,考察在案发现场是否存在监控录像、证人证言、指纹、DNA等物证,并对这些证据的可靠性和证据链的完整性进行分析。

同时,也需要分析这些证据与案发过程的关联性,以及证据是否能够证明嫌疑人A的犯罪行为。

然后,对案件中的法律事实进行分析。

法律事实是指案件中涉及的法律条款是否适用于嫌疑人A的行为。

例如,根据刑法第XXX条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那么,嫌疑人A是否符合这一刑法条款中的要素,是否构成了盗窃罪,需要在案件分析中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最后,对案件的法律问题进行评价。

例如,在刑法中对盗窃罪的量刑标准是多少,嫌疑人A是否应该承担刑事责任,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还需要对嫌疑人A的犯罪动机、过去的犯罪记录等进行综合考虑,以便作出合理、公正的法律评价。

综上所述,刑法案例分析需要从案件的起因和经过、相关证据的分析、法律事实的分析以及对法律问题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以求得出准确、全面的结论。

在分析过程中,应遵循法律条款的规定,客观公正,严谨细致地分析案件的各个方面,为刑事案件的定性和量刑提供有力的依据。

法律刑事案件案例分析(3篇)

法律刑事案件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

被告人张某,男,32岁,个体经营者。

被害人李某,男,28岁,某公司职员。

两人系同村村民,平日并无矛盾。

2019年5月15日,张某因琐事与李某发生口角,张某在冲动之下持刀将李某刺伤,导致李某身受重伤。

案发后,张某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二、案件经过2019年5月15日下午,张某与李某在村口相遇,因张某的摩托车停在李某的车旁,导致李某的车无法通行。

张某与李某因此发生口角,争吵过程中,张某情绪激动,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李某的胸部猛刺一刀。

李某被刺后,立即倒在地上,张某见状慌忙逃离现场。

李某被及时送往医院抢救,经诊断,李某身受重伤,需进行手术。

案发后,张某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张某对李某的伤情表示悔恨,并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案件分析1. 犯罪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本案中,被告人张某已满18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符合故意伤害罪的犯罪主体条件。

2. 犯罪客体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即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本案中,张某持刀将李某刺伤,侵犯了李某的生命健康权,符合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客体要件。

3. 犯罪客观方面故意伤害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本案中,张某在争吵过程中,持刀将李某刺伤,导致李某身受重伤,符合故意伤害罪的客观要件。

4. 犯罪主观方面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本案中,张某在争吵过程中,因一时冲动,故意持刀将李某刺伤,具有伤害李某的故意,符合故意伤害罪的主观要件。

5. 自首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本案中,张某在案发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构成自首。

法律案例分析推理过程(3篇)

法律案例分析推理过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公司是一家大型制造企业,主要生产电子产品。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A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开始采购一批低价的进口原材料。

然而,在使用这些原材料生产电子产品后,发现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导致大量产品出现故障,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消费者纷纷向A公司投诉,要求退换货或者赔偿损失。

A公司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拒绝承担责任。

消费者将A公司诉至法院,要求A公司赔偿损失。

二、案例分析(一)法律问题1. A公司是否应承担产品质量责任?2. 消费者是否可以要求A公司赔偿损失?(二)推理过程1. 分析A公司是否应承担产品质量责任(1)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条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事实分析本案中,A公司采购的低价进口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导致生产出的电子产品出现故障。

根据法律规定,生产者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因此A公司应当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2. 分析消费者是否可以要求A公司赔偿损失(1)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有权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

”(2)事实分析本案中,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A公司生产的电子产品后,遭受了财产损失。

根据法律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

因此,消费者可以要求A公司赔偿损失。

三、结论1. A公司应承担产品质量责任,赔偿消费者损失。

2. 法院判决A公司退还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货款,并赔偿消费者因此遭受的损失。

四、案例分析总结本案通过对法律问题的分析和推理,得出以下结论:1. 生产者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

2.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和个人都应加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3. 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应严格依法判决,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刑事法律程序案例(3篇)

刑事法律程序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年某月某日,我国某市某区发生一起抢劫案。

受害人陈某(男,25岁,某公司职员)在下班途中,被两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甲、乙)抢劫,陈某的财物被抢走,包括现金人民币2000元、手机一部及身份证等物品。

案发后,陈某立即报警,警方迅速展开侦查工作。

二、侦查阶段1.立案侦查接到报警后,某市公安局某区分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对案件进行立案侦查。

2.现场勘查专案组对案发现场进行勘查,提取了现场指纹、脚印等物证,并调取了周边监控录像。

3.调查走访专案组对案发现场周边居民进行走访,了解案发时的情况,同时调取案发时段周边的监控录像,寻找嫌疑人踪迹。

4.技术侦查专案组利用技术手段,对监控录像进行筛查,发现两名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并确定其身份。

5.抓捕嫌疑人在掌握了嫌疑人的基本信息后,专案组迅速开展抓捕工作,将两名犯罪嫌疑人甲、乙抓获。

三、起诉阶段1.侦查终结专案组将案件侦查终结,向某区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2.审查起诉某区人民检察院对案件进行审查,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对被告人甲、乙提起公诉。

四、审判阶段1.公开审理某区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被告人甲、乙均到庭参加诉讼。

2.法庭调查法庭调查阶段,控辩双方分别出示证据,质证,并对证人、鉴定人进行询问。

3.法庭辩论法庭辩论阶段,控辩双方就案件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辩论。

4.被告人陈述被告人甲、乙分别就案件事实进行陈述,表示认罪悔罪。

5.判决经过审理,某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甲、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依法判处被告人甲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被告人乙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抢劫案,涉及刑事法律程序中的侦查、起诉、审判等环节。

以下是本案在刑事法律程序方面的分析:1.侦查阶段(1)现场勘查:现场勘查是获取案件线索、固定证据的重要手段。

本案中,专案组对案发现场进行勘查,提取了现场指纹、脚印等物证,为案件侦破提供了重要依据。

法律案例分析刑法(3篇)

法律案例分析刑法(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中学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

被告人李某,男,17岁,系该校初二学生。

被害人张某,男,16岁,系该校初二学生。

两人因琐事发生争执,李某持刀将张某刺伤,导致张某重伤。

此案经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起诉,法院审理,最终作出判决。

二、案件事实1. 争执起因:李某与张某因在教室里争抢一本书而发生争执。

2. 犯罪过程:争执过程中,李某持刀将张某刺伤。

3. 犯罪后果:张某被送往医院救治,经鉴定为重伤。

三、法律问题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是故意伤害罪的认定与处罚。

四、法律分析1.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主体:李某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符合犯罪主体要件。

(2)主观方面:李某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仍然故意实施,具有故意伤害的犯罪故意。

(3)客观方面:李某持刀将张某刺伤,侵犯了张某的人身权利。

(4)客体:本案侵犯的是张某的人身权利。

2. 故意伤害罪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且致人重伤,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1)量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李某应当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附加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较轻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本案中,李某具有自首情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五、判决结果法院审理后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且致人重伤,依法应当从重处罚。

鉴于李某具有自首情节,可以减轻处罚。

最终,法院判决李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六、案例分析1. 本案中,李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

2. 在处罚过程中,法院充分考虑了李某的自首情节,依法从轻处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人道主义精神。

刑事法律案例分析(3篇)

刑事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某某,男,35岁,某市居民。

因与邻居李某某(女,32岁)发生纠纷,于2021年5月20日傍晚,在双方住所楼下发生肢体冲突,导致李某某重伤。

案发后,张某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

二、案件事实1. 纠纷起因:张某某与李某某系邻居,平日里关系尚可。

2021年5月20日,双方因房屋装修噪音问题发生争执。

李某某认为张某某装修噪音过大,影响其休息,而张某某则认为李某某故意找茬。

2. 冲突过程:双方在争执过程中,情绪激动,张某某用手推搡李某某,李某某随即反击。

在扭打过程中,张某某用拳头连续击打李某某头部,致其头部受伤。

3. 伤害后果:经法医鉴定,李某某头部受伤,构成重伤二级。

4. 案件处理:张某某在案发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

公安机关依法对其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三、法律分析1.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张某某故意伤害李某某,致其重伤,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2. 自首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张某某在案发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属于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 量刑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本案中,张某某没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不构成立功。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鉴于张某某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综合考虑张某某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法院依法判处张某某有期徒刑三年。

五、案例分析1. 邻里纠纷的处理:本案中,张某某与李某某因邻里纠纷发生肢体冲突,最终导致李某某重伤。

法律案例分析刑法(3篇)

法律案例分析刑法(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与乙系邻居,两人因邻里纠纷产生矛盾。

一日,甲与乙在村口相遇,双方情绪激动,甲对乙进行辱骂,乙忍无可忍,遂拿起路边的一根木棍击打甲的头部。

甲倒地后,乙见状慌忙逃离现场。

甲被路人发现后送往医院,经诊断,甲头部受到严重伤害,构成重伤二级。

乙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二、案件争议焦点1. 乙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2. 如果乙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其应受到怎样的刑罚?三、案例分析(一)乙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1. 犯罪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1)犯罪主体:乙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符合犯罪主体要件。

(2)犯罪主观方面:乙在实施伤害行为时,具有伤害甲的故意,符合犯罪主观方面要件。

(3)犯罪客体:乙的行为侵犯了甲的生命权、健康权,符合犯罪客体要件。

(4)犯罪客观方面:乙实施了用木棍击打甲头部的行为,致使甲头部受到严重伤害,符合犯罪客观方面要件。

综上所述,乙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二)乙应受到怎样的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罪的刑罚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考虑到乙在实施伤害行为时,具有伤害甲的故意,但并非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且乙在案发后能够主动投案,认罪态度较好,可以从轻处罚。

综上所述,对于乙的故意伤害罪,建议判处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

四、案例分析总结本案中,乙因邻里纠纷与甲发生争执,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用木棍击打甲头部,导致甲头部受到严重伤害。

乙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应受到相应的刑罚。

本案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应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因一时冲动而触犯法律。

法律案例分析的过程(3篇)

法律案例分析的过程(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案例分析是法学学习和法律实践中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本文以一起交通事故案件为例,详细阐述法律案例分析的过程。

二、案例背景某日,甲驾驶一辆小型客车与乙驾驶的摩托车发生碰撞,导致乙受伤,两车受损。

事故发生后,甲与乙协商赔偿事宜,但由于双方对赔偿金额存在争议,未能达成一致。

乙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损失。

三、案件分析1. 法律关系分析本案中,甲与乙之间存在交通事故侵权法律关系。

甲作为肇事方,侵犯了乙的生命健康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法律事实分析(1)甲驾驶车辆与乙驾驶摩托车发生碰撞,导致乙受伤。

这一事实表明,甲的行为具有违法性,侵害了乙的生命健康权。

(2)乙向甲提出赔偿请求,甲未能及时履行赔偿义务。

这一事实表明,甲存在违约行为。

3. 法律适用分析(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甲侵害了乙的生命健康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甲未能履行赔偿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四、案例分析结果1. 甲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赔偿乙的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损失。

2. 甲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向乙支付违约金。

五、总结本案通过对交通事故侵权法律关系的分析,明确了甲的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

在法律实践中,法律案例分析应遵循以下步骤:1. 了解案件背景,明确案件类型。

2. 分析法律关系,找出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 分析法律事实,确定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

4. 适用相关法律规定,明确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5. 总结分析结果,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法律案例分析,可以提高法学学习者的法律素养,为我国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第2篇一、引言法律案例分析是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具体案件的分析,揭示法律问题,提炼法律规则,为法律适用提供参考。

刑事案例法律分析(3篇)

刑事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盗窃案,被告人王某,男,32岁,初中文化程度,无业。

被告人王某因生活所迫,于2019年6月15日,在深夜时分,潜入某公司仓库,窃取价值人民币5万元的财物。

案发后,被告人王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二、案件审理过程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依法对被告人王某进行了立案侦查,并迅速破案。

随后,检察机关对被告人王某以盗窃罪提起公诉。

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公开审理。

在庭审过程中,被告人王某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辩护人提出,被告人王某系初犯,认罪态度良好,有悔罪表现,请求法院从轻处罚。

三、法律分析(一)关于盗窃罪的构成要件1. 客观要件: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公司财物,数额较大,符合盗窃罪的客观要件。

2. 客观要件:被告人王某在深夜时分,潜入公司仓库,窃取财物,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符合盗窃罪的客观要件。

3. 主观要件:被告人王某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他人财产权益,却仍然故意为之,具有盗窃的故意,符合盗窃罪的主观要件。

(二)关于盗窃罪的定罪量刑1. 定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2. 量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第五十二条、第六十七条之规定,被告人王某具有以下情节:(1)初犯,认罪态度良好,有悔罪表现;(2)盗窃数额较大,但未造成严重后果。

综合考虑被告人王某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法院依法对被告人王某作出如下判决:被告人王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四、案件评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盗窃案件,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公司财物,数额较大,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法院依法对其作出了判决,体现了法律的公正与严肃。

本案中,被告人王某虽然具有以下情节:初犯、认罪态度良好、有悔罪表现,但盗窃罪的犯罪性质严重,且盗窃数额较大,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刑法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刑法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9年6月,被告人张某与被害人李某因邻里纠纷发生争执。

在争执过程中,张某持刀将李某刺伤,导致李某身受重伤。

经鉴定,李某的伤势为重伤二级。

案发后,张某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二、案件审理1. 一审法院审理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张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张某应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考虑到张某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最终,一审法院判决张某有期徒刑五年。

2. 二审法院审理被害人李某不服一审判决,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应予维持。

最终,二审法院驳回李某的上诉,维持原判。

三、案例分析1. 犯罪构成要件本案中,张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具体分析如下:(1)犯罪客体:张某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生命健康权,属于故意伤害罪所保护的客体。

(2)犯罪客观方面:张某持刀将李某刺伤,致其重伤,符合故意伤害罪的客观要件。

(3)犯罪主体:张某已满十四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符合故意伤害罪的主体要件。

(4)犯罪主观方面:张某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李某重伤,仍然故意实施,具有故意伤害的犯罪故意。

2. 犯罪情节及量刑(1)犯罪情节:本案中,张某持刀故意伤害李某,致其重伤,犯罪情节严重。

(2)量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考虑到张某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 案例启示(1)加强法治教育:通过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2)加强邻里关系和谐:邻里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避免因琐事引发矛盾,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3)强化法律意识:公民要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故意杀人案例分析(3篇)

法律故意杀人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4月,被告人张某某与被害人王某某因邻里纠纷产生矛盾。

双方在日常生活中多次发生争执,张某某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同年6月某日,张某某趁王某某独自在家之机,持刀闯入王某某家中,将其杀害。

此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关部门迅速展开侦查,最终将张某某抓获归案。

二、案件事实1. 张某某与王某某系邻居,双方因房屋租赁、邻里纠纷等问题多次发生争执。

2. 2019年6月某日,张某某得知王某某独自在家,遂产生报复念头。

3. 当日中午,张某某携带一把菜刀,闯入王某某家中。

4. 张某某进入王某某家中后,持刀向王某某颈部猛刺,致其死亡。

5. 杀害王某某后,张某某逃离现场。

6.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迅速展开侦查,于案发当日将张某某抓获。

三、法律分析1. 张某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张某某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2. 张某某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杀人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张某某在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王某某死亡的情况下,仍然实施了犯罪行为,其主观上具有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3. 张某某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中的情节恶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的情节恶劣,包括但不限于:犯罪手段残忍、动机卑劣、犯罪后果严重等。

张某某在实施犯罪行为时,采用持刀杀害的手段,手段残忍;犯罪动机为报复,动机卑劣;犯罪后果严重,导致王某某死亡。

因此,张某某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中的情节恶劣。

四、判决结果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某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且情节恶劣,依法应予严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法院判处张某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法律案例分析刑法(3篇)

法律案例分析刑法(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某,男,35岁,某市某区居民。

2019年5月,张某因与邻居李某因邻里纠纷发生争执,双方互殴。

在扭打过程中,张某用拳头猛击李某头部,导致李某头部受伤,经医院诊断为颅脑损伤。

李某报警后,张某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二、案件争议焦点1.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2. 如果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应受到怎样的刑罚?三、案例分析(一)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以上的行为。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 客观要件:行为人实施了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并造成他人轻伤以上的后果。

2. 客观要件: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仍然实施该行为。

3. 主观要件: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二)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1. 客观要件:张某在扭打过程中,用拳头猛击李某头部,导致李某头部受伤,经医院诊断为颅脑损伤。

张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客观要件。

2. 客观要件:张某在与李某发生争执的过程中,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李某身体伤害,仍然实施该行为。

张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主观要件。

3. 主观要件:张某的行为与李某的头部受伤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李某的头部受伤是张某的行为直接导致的。

综上所述,张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构成故意伤害罪。

(三)张某应受到的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罪的刑罚如下:1. 轻伤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 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 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在本案中,李某头部受伤,经医院诊断为颅脑损伤,属于轻伤以上的情形。

因此,张某应当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

四、判决结果经审理,法院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五、案例分析总结1. 本案中,张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构成故意伤害罪。

法律案例刑法分析(3篇)

法律案例刑法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6月,张某与邻居李某因琐事发生争执。

在争执过程中,张某持刀将李某刺伤,致李某重伤。

案发后,张某潜逃至外地。

2019年2月,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经鉴定,李某伤情为重伤二级。

张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二、案件定性本案中,张某故意伤害李某,致李某重伤,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构成故意伤害罪。

三、案件分析1.故意伤害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主体:年满十四周岁的人。

(2)主观方面: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伤害,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3)客观方面:实施了伤害他人的行为,包括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2.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1)张某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本案中,张某已满十四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2)张某具有故意伤害的故意。

在争执过程中,张某持刀将李某刺伤,致李某重伤。

张某的行为表明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伤害,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具有故意伤害的故意。

(3)张某实施了伤害他人的行为。

张某持刀将李某刺伤,致李某重伤,其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客观要件。

综上所述,张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构成故意伤害罪。

四、量刑分析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结合本案,张某故意伤害李某,致李某重伤,情节严重,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3.考虑到张某认罪态度较好,且案发后积极赔偿李某损失,可酌情从轻处罚。

五、判决建议根据以上分析,建议对张某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赔偿李某经济损失。

六、总结本案中,张某故意伤害李某,致李某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法律_犯罪案例分析报告(3篇)

法律_犯罪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本案涉及被告人张某某涉嫌盗窃罪一案。

被告人张某某,男,25岁,初中文化,无业。

2019年10月,张某某因盗窃他人财物被公安机关抓获。

二、案件事实2019年9月15日,被告人张某某潜入某市某小区居民李某家中,窃得现金人民币5000元、价值人民币2000元的笔记本电脑一台。

得手后,张某某逃离现场。

10月8日,李某发现家中被盗,遂向公安机关报案。

经调查,公安机关于10月12日在某市某KTV将被告人张某某抓获,当场起获被盗笔记本电脑一台。

三、法律分析1. 犯罪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

本案中,被告人张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李某的财物,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2. 犯罪数额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之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

本案中,被告人张某某盗窃的财物价值共计人民币7000元,属于“数额较大”。

3.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犯盗窃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案中,被告人张某某盗窃数额较大,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综合考虑其犯罪情节,法院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四、案例分析1. 犯罪动机本案中,被告人张某某的犯罪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物质需求。

由于自身无业,生活困难,张某某选择了盗窃他人财物来维持生计。

这反映出我国部分社会成员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缺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法律_刑法案例分析报告(3篇)

法律_刑法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年某月某日,被告人张某(男,35岁,某市人)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经审理,法院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二、案件事实1. 被告人张某与被害人李某系邻居关系。

一日,张某因琐事与李某发生争执,双方言语冲突升级,张某持刀将李某刺伤。

2. 刺伤李某后,张某逃离现场。

李某被及时送往医院救治,经诊断为重伤二级。

3.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迅速开展侦查工作。

经过调查取证,张某被抓获归案。

三、争议焦点1.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2. 张某是否具有自首情节?四、案例分析(一)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1.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本案中,张某持刀将李某刺伤,导致李某重伤二级。

张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二)张某不具有自首情节1. 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本案中,张某在刺伤李某后逃离现场,并未主动投案。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经过侦查工作将其抓获。

因此,张某不具有自首情节。

五、判决结果根据以上分析,法院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六、案例分析总结1. 本案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妥善处理邻里关系,避免因琐事引发纠纷。

一旦发生纠纷,应保持冷静,通过合法途径解决。

2. 在犯罪行为发生后,应主动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逃避法律制裁只会加重自己的罪责。

3.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严格依法判决,确保罪责刑相适应。

4. 本案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第2篇一、案件背景本案涉及的基本案情如下:被告人王某,男,30岁,某市居民。

2022年3月,王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刑法法律案例分析书(3篇)

刑法法律案例分析书(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涉及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被告人王某因琐事与被害人张某发生争执,随后持刀将张某刺伤,造成张某重伤二级。

案件发生后,王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在侦查阶段,王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对王某的行为定性存在争议。

二、案件事实1. 案件起因:被告人王某与被害人张某系同村村民,因土地纠纷导致双方关系紧张。

2. 犯罪过程:某日,王某与张某因土地纠纷再次发生争执。

在争执过程中,王某情绪激动,持刀将张某刺伤。

3. 犯罪后果:张某被刺伤后,经医院诊断为重伤二级,造成严重伤害。

4. 被告人供述:王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表示悔罪。

三、法律分析1. 犯罪构成:- 犯罪主体:被告人王某,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 犯罪客体:张某的人身权利。

- 犯罪主观方面:故意伤害,即王某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仍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 犯罪客观方面:王某持刀将张某刺伤,造成张某重伤二级。

2. 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3. 案件定性:根据以上法律依据,王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鉴于王某在案发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且对被害人表示悔罪,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据此,法院判决被告人王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五、案例分析1. 故意伤害罪的法律适用:本案中,王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法院依法对其进行了定罪处罚。

这体现了我国刑法对故意伤害行为的严厉打击。

2. 量刑原则:法院在判决时,充分考虑了王某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依法对其进行了从轻处罚。

法律_刑事案例分析范文(3篇)

法律_刑事案例分析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盗窃案,被告人甲,男,30岁,无业。

2019年10月,甲因生活所迫,萌生了盗窃他人财物的念头。

10月20日,甲携带工具,窜至本市某小区,撬开居民乙家的防盗门,盗走乙家现金人民币5万元、笔记本电脑一台、金银首饰若干。

甲得手后,迅速逃离现场。

11月5日,甲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二、案件分析(一)犯罪构成1.犯罪主体:甲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系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2.犯罪客体: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财产所有权。

3.犯罪主观方面:甲有盗窃的故意,且明知盗窃行为会侵犯他人的财产所有权,仍实施了盗窃行为。

4.犯罪客观方面:甲实施了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二)犯罪情节1.盗窃金额:甲盗窃的金额为人民币5万元,属于数额较大。

2.盗窃手段:甲采用撬锁的方式进入乙家,属于秘密窃取。

3.盗窃后果:甲的盗窃行为给乙造成了财产损失,但未造成严重后果。

(三)相关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案例分析(一)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1.甲实施了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侵犯了乙的住宅安全权。

2.甲实施了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侵犯了乙的财产所有权。

3.甲的盗窃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应当以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关于盗窃罪的刑罚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甲的盗窃行为属于数额较大,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考虑到甲的盗窃手段、盗窃后果等因素,建议对甲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刑法案例事件及分析(3篇)

法律刑法案例事件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某,男,35岁,个体商人。

因与邻居李某发生纠纷,于2021年5月10日,在李某家中故意伤害李某,造成李某重伤二级。

案发后,张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二、案件经过1. 纠纷起因张某与李某系邻居,平日里关系融洽。

2021年5月9日,李某因装修噪音问题,与张某发生争执。

双方争吵过程中,张某情绪激动,动手打了李某一拳。

2. 案发经过2021年5月10日,张某与李某再次发生争吵。

在争吵过程中,张某拿起一把菜刀,朝李某头部猛砍。

李某躲避不及,头部被菜刀砍伤,鲜血直流。

张某见状,又拿起一把剪刀,朝李某胸部猛刺。

李某痛苦地倒在地上,张某趁机逃离现场。

3. 案发后处理案发后,李某被送往医院救治。

经鉴定,李某头部和胸部受伤,构成重伤二级。

张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三、法律分析1. 犯罪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案中,张某故意伤害李某,造成李某重伤二级,其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2. 犯罪情节本案中,张某的行为具有以下情节:(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二级;(2)犯罪手段残忍,使用菜刀、剪刀等凶器;(3)在邻居家中实施犯罪行为,严重扰乱了邻里关系。

3.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本案中,张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属于自首。

因此,在量刑时,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四、判决结果根据以上分析,法院依法判决如下:1. 张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2. 对张某的犯罪行为,依法从轻处罚,减去一年刑期;3. 张某赔偿李某经济损失人民币五万元。

关于刑法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关于刑法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5月,某市某区居民张某因生活所需,心生盗窃之意。

张某了解到邻居王某家中存放有大量金银首饰,价值不菲。

于是,张某开始密谋盗窃王某家的财物。

经过一周的观察,张某掌握了王某家的作息规律,并确定了作案的最佳时机。

2019年6月的一个深夜,张某翻墙进入王某家,并迅速找到了存放金银首饰的保险柜。

在试图打开保险柜的过程中,张某被王某发现。

惊慌失措的张某拿起一把水果刀威胁王某,并逼迫王某交出钥匙。

王某为了保命,被迫交出了钥匙。

张某打开保险柜,将里面的金银首饰全部盗走,共计价值人民币10万元。

案发后,王某立即报警。

警方根据现场遗留的痕迹,迅速锁定了嫌疑人张某。

张某在警方的强大压力下,最终承认了犯罪事实。

二、案件分析(一)犯罪构成1. 犯罪主体:张某,男,25岁,无业人员。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张某已满十六周岁,符合犯罪主体资格。

2. 犯罪客体:张某盗窃王某的财物,侵犯了王某的财产所有权。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3. 犯罪主观方面:张某具有盗窃的故意,且实施了盗窃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4. 犯罪客观方面:张某翻墙进入王某家,并成功盗窃了金银首饰,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二)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本案中,张某盗窃的财物价值人民币10万元,属于数额较大,依法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三)刑罚执行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刑法案例分析的过程

刑法案例分析的过程
精品文档
Hale Waihona Puke 第八步:分析完犯罪构成的前三个要件 后,最后要分析的就是犯罪客体。
在这一步我们要查明行为人的 行为所侵害的客体是单一客体还是 复杂客体,如果是复杂客体,那么主 要客体是哪一个。然后再分析本案中 的情形是否符合法定犯罪构成的规 定。
最后综合以上各个要件,分析各 个要件是否有联系,能否成立一个犯 罪构成整体。如果能成立,则到此关 于“罪”的分析结束,犯罪人的行为 是犯罪,具体罪名已经确定。接下来 要做的分析就是关于“刑”的分析了。
精品文档
第九步:
在确定犯罪人的行为是什么罪 的基础上,按照这个罪的法定刑分析 其应当在哪一个量刑幅度内量刑。
在这里还要最后再确认一下犯 罪的时间是否已经过了追诉时效。如 果已经过追诉时效,则犯罪人的行为 虽然已经构成犯罪,但也不能追诉。
在决定了量刑幅度的基础上,还 要具体分析行为人所具有的可以或 者应当从轻、减轻、免除刑罚或者从 重的量刑情节。例如犯罪人是否自 首、是否是累犯、是否未成年等等。 具有这些法定量刑情节的,严格按照 法律的规定量刑。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五步:
首先分析案例中所提供的犯罪 主体方面的情况。
查明主体是自然人还是单位。如 果是自然人,则年龄、精神状况如何, 是否属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如果是单位,则要查明单位是否 依法成立,案件中的主要责任人是 谁。
最后再分析本案犯罪主体是否 符合法定犯罪构成中关于主体的规 定,关键在于查明法定犯罪构成的主 体是否有特殊的身份要求等。
精品文档
陈某与被害人黄某同系某市康复医院外聘的门 卫。2006 年 11 月 19 日凌晨 0:00 许陈某乘“的士” 回到某市康复医院值班,医院的铁门已经关闭,仅留 一道门缝,他看见另一门卫黄某在铁门旁,陈某叫黄 某开门,黄不予理睬。陈某从铁门门缝挤进后,觉得 黄某很讨厌,就在医院门卫室拿了一根长 104CM 镀锌 管追打(未打击到身体)黄某至医院生活区的空坪处,致 黄某心脏病发作当场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步:
分析完主观方面后,就是客观方面。 首要的是抓住“行为”。首先是有无行为,如 果经过分析,案例中的所谓犯罪人并无行为,只有 “思想”,那么案例分析到此结束,犯罪不成立。 这正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整个分析过程都包括“罪” 或“非罪”两种可能。 如果分析的结果是有行为,那么其行为是什么 性质,是作为还是不作为;犯罪对象是什么;犯罪 结果如何,如果第七步分析的结果是过失,则要注 意,过失犯罪一定要有严重的危害结果才能成立犯 罪;最后查明犯罪的工具、方法如何,犯罪的时间 地点等。最后再分析本案的情形是防卫或者紧 急避险,则有可能是犯罪,但还不一 定,这时候还要再分析一下,行为是 否属于意外事件。即刑法第 16 条规 定的:“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 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 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 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如果是意外事件则行为不构成 犯罪,如果不是意外事件,则可能构 成犯罪。可以进入下一步分析过程。
以上是案例分析的全过程,如果 在熟练掌握了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后, 这些步骤可以简化为 3 步:
1、是否犯罪? 2、是什么罪? 3、如何量刑? 这需要同学们的不断练习,只有 多练,多想才能熟练掌握。 下面是几个案例,以供练习。
海某,女,1985 年 3 月 20 日出生,某市第三中学 初三 2 班学生。海某品学兼优,曾担任班级团支书、班 长、文艺委员等多种职务,代表本校参加过全市中学生 文艺汇演,获二等奖。2000 年 4 月 6 日,天气晴朗,春 光明媚,海某中午骑自行车回家。当骑到市郊某地道桥 时,海某与同学笑闹而没注意到下坡车速较快,把同方 向行走的池某(男,58 岁)右脚的右外踝关节撞伤。海 某当即从自行车上摔下,又将池某压倒在身下。池某被 海某压倒时头部着地,当场昏迷过去。海某立即爬起抱 扶池某,因抱不动,便迅速跑到附近交通岗亭呼救。但 因池某脑颅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对海某的行为应如 何判断?
第九步:
在确定犯罪人的行为是什么罪 的基础上,按照这个罪的法定刑分析 其应当在哪一个量刑幅度内量刑。
在这里还要最后再确认一下犯 罪的时间是否已经过了追诉时效。如 果已经过追诉时效,则犯罪人的行为 虽然已经构成犯罪,但也不能追诉。
在决定了量刑幅度的基础上,还 要具体分析行为人所具有的可以或 者应当从轻、减轻、免除刑罚或者从 重的量刑情节。例如犯罪人是否自 首、是否是累犯、是否未成年等等。 具有这些法定量刑情节的,严格按照 法律的规定量刑。
被告人廖某,女,31 岁,汉族,某单位职工,高中文化 程度。廖某深夜因琐事与同住一屋的甘某(15 岁)发生 争执,当甘某欲气愤离开时,廖某心想,对方年龄太小, 深夜负气外出十分不妥,但自己也在气头上,这时要是 拉下脸来道歉却是万万不可能。廖某为阻止甘某离开, 大声说:“你别走。”说着走到窗户前打开窗子说,“你要 走就从窗户跳下去!”甘某被激怒,当即从床上跳到窗台 上,同屋的高某连忙上前扯住甘某的衣服劝其不要跳楼。 廖某见甘某居然性烈至此,感到面上无光,于是不甘示 弱,拉着高某的衣服说:“不要管她,让她跳!”说话间, 甘某随即从四层窗户跳下。甘某跳楼后,廖某积极施救, 把甘某送往医院抢救。甘某因抢救无效死亡。对廖某的 行为如何判断?
案例分析的过程
刑法案例分析,是指根据所给案 例,对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应当 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以及如何定 罪量刑所作的分析。刑法案例分析所 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 罪;二是如果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 三是阐述定罪量刑的原则。
案例分析成功的首要的秘诀在于 思路正确。那么正确的思路是怎
第四步:
在层层排除了行为非罪的可能 性后,可以调整自己的思路转为“行 为到底构成什么罪”?
在这个阶段,首先分析行为所侵 害的客体属于刑法分则哪一章所保 卫的客体。确定了属于某一章以后再 按照“行为符合犯罪构成”的标准来 判断具体罪名。因此,要把案例提供 的信息按照“犯罪主体、主观方面、 客观方面、客体”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步:
如果初步分析的结果是,行为造 成的危害比较大,这时可以初步认定 行为有可能构成犯罪。
那么接下来就要分析,行为是否 属于“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即 是否是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如果是 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险,则行为不是 犯罪;如果不是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 险,则行为有可能构成犯罪,需要进 一步分析。
第五步:
首先分析案例中所提供的犯罪 主体方面的情况。
查明主体是自然人还是单位。如 果是自然人,则年龄、精神状况如何, 是否属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如果是单位,则要查明单位是否 依法成立,案件中的主要责任人是 谁。
最后再分析本案犯罪主体是否 符合法定犯罪构成中关于主体的规 定,关键在于查明法定犯罪构成的主 体是否有特殊的身份要求等。
样的?
辩证的思路
案例分析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罪”与“非罪”两种可能自始至终 贯穿整个分析过程。
同学们作为初学者,最容易陷入 “有罪推定”的陷阱,而忘了“无罪” 的可能。
1、错误的思路
那种看到一个案例就往“是什么 罪”的方向考虑的思路是偏狭的。
2、正确的思路
拿到一个案例后,首先应当考虑 的问题是“是否是犯罪”,如果初步 分析的结果是“罪”,接下来才应当 考虑“是什么罪”,最后在定罪的基 础上决定量刑的原则。正确的定罪是 正确量刑的前提和保障。
第六步:
分析完主体后,接下来要分析的就是主观方面。主观方面首先要 查明的是犯罪人的罪过是“故意”或者“过失”。如果是故意,那么具 体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如果是过失,那么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还 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在这里尤其要注意,疏忽大意的过失尤其容易与 意外事件混淆。在这一步可以再一次验证在“第三步”时作的结论是 否正确。在确定了是故意还是过失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查明犯罪人的 “故意”或“过失”的具体内容。例如:张三用匕首捅了李四一刀就 跑了,李四伤重死亡。张三是故意,这是毫无疑问的,关键在于张三 故意的具体内容,到底是“故意杀人”还是“故意伤害”?这也是至 关重要的,关系到具体罪名的确定。最后再查明法定犯罪构成的规定, 看本案例主观方面的情况是否符合法定犯罪构成的规定。
第一步: 首先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行为的社 会危害性”。社会危害性大的是犯罪, 社会危害性小的,则属于刑法第 13 条“但书”部分规定的情形,即“但 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 是犯罪”。
“但书”主要是指一些表面上看 起来具备了刑法分则中关于某罪名 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但由于行为 危害性不大,不作为犯罪来处理的情 形。如中学生用轻微暴力或威胁手段 强抢低年级学生的少量财物。
第八步:
分析完犯罪构成的前三个要件 后,最后要分析的就是犯罪客体。
在这一步我们要查明行为人的 行为所侵害的客体是单一客体还是 复杂客体,如果是复杂客体,那么主 要客体是哪一个。然后再分析本案中 的情形是否符合法定犯罪构成的规 定。
最后综合以上各个要件,分析各 个要件是否有联系,能否成立一个犯 罪构成整体。如果能成立,则到此关 于“罪”的分析结束,犯罪人的行为 是犯罪,具体罪名已经确定。接下来 要做的分析就是关于“刑”的分析了。
陈某与被害人黄某同系某市康复医院外聘的门 卫。2006 年 11 月 19 日凌晨 0:00 许陈某乘“的士” 回到某市康复医院值班,医院的铁门已经关闭,仅留 一道门缝,他看见另一门卫黄某在铁门旁,陈某叫黄 某开门,黄不予理睬。陈某从铁门门缝挤进后,觉得 黄某很讨厌,就在医院门卫室拿了一根长 104CM 镀锌 管追打(未打击到身体)黄某至医院生活区的空坪处,致 黄某心脏病发作当场死亡。
经法医鉴定黄某符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致心源性猝死;吵架、劳累、情绪激动等因素可诱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发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