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

合集下载

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作者:陈梅来源:《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31期[摘要] 为进一步做好和规范我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管理工作,提高资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针对我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资助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构建了一个基于B/S架构的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生资助管理相关工作的网络化、自动化、集成化。

[关键词] 学生资助信息系统 B/S架构一、引言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是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全面反映。

为了进一步做好和规范我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管理工作,提高资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针对我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资助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我校量身定做了一套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管理、奖学金管理、助学金管理、困难生管理、困难补助管理、学生贷款管理、勤工助学管理、网上投票/问卷调查等,并能发布相关的新闻/政策/文件,实现资助相关信息自动统计、在线打印/导出功能等内容。

通过这套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校园网,实现在网络上申请各项资助,各二级学院与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也将通过网络,对各项申请进行审查、审批;且方便统计、查询和统筹管理。

该系统实现了学生资助管理相关工作的网络化、自动化、集成化,将资助相关人员(学生处、院系辅导员、学生、各用人单位)紧密联系,并且将目前相对分割的“奖、贷、助、勤、补、免、缓”各项管理工作,整合到一个共用的数字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有效提高了学生资助管理相关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大减轻了学生处资助管理相关老师的工作负担。

二、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经过多方面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对我校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得到我校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本系统是一个基于B/S架构的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服务器与浏览器之间的交互实现网络操作功能,并通过各个子栏目的权限分配实现各级管理员操作权限的控制。

1.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

本模块用于管理系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导入/导出Excel)、教师信息管理、院系/专业、校区、部门/科室管理等。

论高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构

论高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构

论高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构摘要:目前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表现为:认定机制存在缺陷,资助力度不大,资助对象定位欠科学。

助困育人工作失之偏颇,表现为:以物质资助为主,能力培养不足;以被动性应对为主,主动开拓助困资源不足;以“强势关心”为主,不够细致化。

“全过程助困育人、全方位助困育人、全员助困育人”的助困育人模式充分体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体现教育公平、增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尊严与幸福感、彰显人文关怀和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助困工作体系。

关键词:高校助困育人物质资助能力发展性资助随着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日益增多,贫困生已成为一个极特殊的学生群体。

对此,国家和各级政府在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方面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采取了不少措施,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奖、贷、助、补、减、勤”助学济困体系的实施,使一大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也基本达到助学济困体系建立时所期望的助学济困两大目标。

但是,从国内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发展趋势来看,仅有物质资助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从以物质资助为主转为物质资助与能力发展性资助并重,从帮助贫困大学生物质脱贫到帮助其能力脱贫,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重要性1.1促进教育公平接受高等教育是基本的人权,也是一种积极的权利。

实施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是贫困生享受教育权利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扶持困难群体”[2]。

教育公平思想作为一种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最根本的经济关系的一种直接反映。

只有实行平等的教育政策,公共资源向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倾斜,才能创造机会平等的竞争起点。

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保障学生的基本学习权益,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渐完善。

本文将从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总体概况、资助政策体系的构建、政策的执行与监督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总体概况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出发点是保证全体学生接受公平、公正、优质的教育,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框架下,包括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各类助学金、奖学金的设立和发放,以及对学生的贷款、减免学杂费、提供食宿补助等形式的资助措施。

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主要对象包括贫困学生、优秀学生、残疾人学生、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等。

这些政策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家庭经济困难,解决因家庭困难而影响学业的问题,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资助政策体系的构建1. 政府投入政府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主要扶持者,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国家、地方各级政府每年都会设立专项教育基金用于资助学生。

这些基金主要包括教育经费、资助贫困学生的专项资金、助学贷款基金等,用于支持各类助学金、奖学金和各类资助措施。

2. 助学金和奖学金助学金和奖学金是国家为了鼓励学生学习、提高学业成绩、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而设立的资助项目。

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学业表现,设立不同档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从而帮助学生减轻经济负担,更好地完成学业。

3. 助学贷款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政府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学生发放助学贷款,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助学贷款有着较低的利率和灵活的还款政策,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的学费支持。

4. 学费减免学费减免主要面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以及特殊群体学生,包括农村学生、贫困学生、残疾学生等。

政府对这些学生进行学费减免,让他们能够享受更为优惠的学费待遇,减轻经济压力,更好地完成学业。

5. 生活补助为了帮助学生改善生活条件,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提供食宿补助、生活补助等形式的资助,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大学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初探

大学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初探

申请 数量过多 , 学生困难的真实情况难以掌握。如果不做深入 起 奖助学金评定基本信息档案 ,极 大地提高 了特困生奖助学 信息公开 、 结果 细致的分析 ,又不注意工作方 法 ,将资助工 作简单化 和随意 金评定 的公 平性与工作效率 。本着 标准公开 、
化 , 么就会出现“ 流受助 ”“ 均享受” 那 轮 、平 的现 象 。
明 。认定程序分为系级认定 、 系级 复议 、 院级认定 、 院级复议四
步 骤 。系 级 认 定 由班 委 会 组 织 所 在 班 级 进 行 民 主 测评 , 班 学 全
生根据特 困生本人 申请 特困原因 以及 日常表现投票 ,得 票率
超 过 7 %者 通 过 ; 于7 %者 可 向学 院 特 困生 管 理 学 生 组 织 提 0 低 0 交 证 明 材料 , 申请 复 议 。通 过 复 议 者 , 增 通 过 。申报 B 的的大力配合 ,我 院逐步摸 索 保证特 困生 申报质量 , 节约认定成 本 ; 同时对 于特 困生受助 资 出一套特 困生认定 资助体系 ,在实践 中解决 了部 分特 困生工 格应实行动态管理 ,对 于家庭 经济情况 改善或一学年 内受 到 作中存 在的难题 。 的切身利 益 , 据上级 文件精 神 , 合我 院特 困生 的实 际 , 根 结 在
“ 育 要 面 向未 来 ” 教 的需 要 , 关 系 到 社 会 稳 定 、 育 事 业 发 是 教 展 、 家强 盛 的大 事 。 国

三 、 立奖助 学金评奖体 系, 发贫 困学子德 、 、 、 建 激 智 体 美
全 面 发 展 、

高校现行特 困生的管理现状及 困境
遵从 国家培养德 、 、 、 面发展人才 的工 作 目标 , 智 体 美全 学

教育强国建设学生资助工作的意见建议

教育强国建设学生资助工作的意见建议

教育强国建设学生资助工作的意见建议
1.加强资助政策,制定更加具体、针对性的资助政策,更多地考虑到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提高教育补贴和助学金的数额。

2.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构建多元化资助渠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资助工作,形成合力。

3.加强学生资助信息公开与透明化,通过公示、网站等形式,让学生和社会对学生资助工作有更全面的了解,加强对资助对象情况的了解和跟踪。

4.注重资助工作的细节与实施,建立健全的资助申请和审核机制,确保资助工作的有效实施,要注意资助工作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的申请情况。

5.注重资助对象的培养,对资助对象进行档案管理,定期进行跟踪,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培养计划,以提高资助对象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6.加强公益意识,鼓励社会各界在资助工作中尽力,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从而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受益,共建美好社会。

学生资助服务方案

学生资助服务方案

学生资助服务方案学生资助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旨在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在制定学生资助服务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以下是一个学生资助服务方案的建议。

一、搭建学生资助平台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资助事务,建议建立一个学生资助平台,该平台可以用于申请资助、审批资助、发布相关信息等功能。

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方便地提交申请,并查看自己的申请状态和资助金额。

同时,资助机构和管理员可以快速审批申请并记录资助情况。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提高学生资助的效率和透明度。

二、建立学生资助基金资助基金是实施学生资助服务的核心,可以通过政府拨款、企业捐赠等渠道筹集资金。

建议将资助基金分为多个专项基金,包括贫困生资助基金、优秀生奖励基金、社会实践资助基金等,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的需求。

同时,建议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两个大类别,奖学金主要用于奖励优秀学生,助学金主要用于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

三、建立公平公正的资助标准资助标准是保证学生资助服务公平公正的基础。

建议制定一套严格规范的资助标准,考虑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业表现、社会活动等因素,以确保资助的公正性。

同时,建议通过定期评估和调整资助标准,确保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四、完善资助申请流程为了方便学生申请资助,建议简化资助申请流程,减少冗余的申请材料。

同时,可以采用在线申请的方式,提高申请的效率。

为了保护学生隐私,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资助申请评审,确保学生个人信息的安全。

五、建立完善的资助管理体系资助管理体系是学生资助服务的关键。

建议设立专门的资助管理部门,负责资助申请、审核、发放、管理等工作。

同时,建议建立完善的资助管理制度,包括申请审核流程、资助发放机制、资助管理手册等。

通过规范管理,可以提高学生资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六、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生资助服务,建议加强学生资助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可以通过校园宣传、媒体报道、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学生传达相关政策和信息。

关于学生资助管理的架构及工作流程

关于学生资助管理的架构及工作流程

关于学生资助管理的架构及工作流程1. 引言学生资助管理是为了保障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教育公平性而设立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档旨在详细阐述我国学生资助管理的架构及工作流程,以便更好地指导和推进学生资助管理工作。

2. 学生资助管理架构2.1 组织架构我国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由教育部、财政部、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社会组织共同组成。

其中,教育部和财政部负责制定全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指导和管理全国学生资助工作;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学生资助工作的具体实施;各级各类学校负责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开展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社会组织负责参与资助项目管理、捐赠资金使用等工作。

2.2 政策体系我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

这些政策旨在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3 工作流程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宣传解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学生资助政策,让广大师生和家长了解政策内容。

2. 认定评审:学校要成立学生资助评审委员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申请资助的学生进行认定评审。

3. 资金拨付:教育部和财政部根据各地市上报的评审结果,下拨资助资金。

4. 资助发放:学校要按时将资助资金发放给学生,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5. 监督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生资助工作进行监督评价,确保资助政策落到实处。

3. 工作要点与注意事项3.1 工作要点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责任,确保学生资助工作落到实处。

2. 完善政策体系,不断提高学生资助水平。

3. 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学生资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4.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学生资助资金需求。

5. 强化监督评价,提高学生资助工作质量。

3.2 注意事项1. 做好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让更多学生和家长了解资助政策。

论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

论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
所 以, 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关建议是必要 的。
金评定过 程要公 平、 公正、 公开 , 既要求评定制度 的民主 , 要求 评 也 定程序 的民主。合 理配置帮困助学资源, 使其点
11形式多样 。 . 奖助力度大
通过 建立 数据化和公开透明的信息化平台 ,确保 经济困难 学生能 够获 得与其 困难 程度相对应的经济资助 ,最大 限度地解决 他们的 困难 。在奖 、 助学金的资助中应更多地考虑贫困生 的需求 。 32 优化 资助体 系的结构 。 - 构建有效 的资助体 系 对帮 困助学体 系的结 构进行 优化 ,充分发挥 国家助学 贷款的 主体 功能 , 一步优 化助学帮困体系的内部结构 , 学合理地 调整 进 科 “ 、 、 、 、 ” 奖 贷 勤 补 减 等各项帮困措施 的比例关系 。对无偿资助方式 比例不宜过高 , 量不能太 大 , 对有偿 资助可适 当加大供 给量 , 以培 养学生 的 自 立意识。实践 中, 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 , 综合协调、
勤工助学是 资助贫 困生 的重要方式 , 能避 免学生形 成等 、 、 靠 要等 不劳 而获的依赖心理 。 岗位的安排上 , 在 劳务型岗位与智力型 岗位相结合 , 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相结合 。在起到帮困作用的同时 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应该把 勤工助学
引入 高校工作的大 系统 。第一 , 把勤工助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 来 , 在学生 中灌输劳动光荣的观念 , 要 鼓励学 有余 力 的同学 积极参 加勤工助学活动 , 在勤工助学活动 中注意培养 学生吃苦 耐劳 、 岗 爱
济 困难和思想贫困的 “ 双困生 ” 。学校在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 也要更加重 视对 学生思想 、人格 等各 方面状况 的密切关注 以及 相 关 的思想政治教育。 23 勤工助学 中存在的问题 . 勤工助学是让 学生 自 自 的一个平 台 , 强 立 却有 部分学生对 勤 工助学活 动存在认 识上 的偏差 ,部分 贫困生担心参 加勤工助学 活 动会 被同学瞧不 起 ; 另有 部分同学吃不 得苦 、 不 了累 , 受 不愿参 加

建立学生资助体系的方案

建立学生资助体系的方案

建立学生资助体系的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学生资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贫困地区,许多学生因为经济原因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给他们的未来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一个健全的学生资助体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助力他们走上成功的道路,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 了解需求并确定资助对象第一步是要了解学生资助的需求情况,并通过评估贫困地区的经济情况、教育水平和求学动机等因素,确定资助对象。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和社会工作者的评估来获取相关信息。

此外,还需要设立一套公平公正的评估标准,确保资助对象的选择与实际需求相符。

2. 寻找资金来源资金是建立学生资助体系的关键所在。

可以考虑多种资金来源,如政府拨款、企业赞助、社会捐款等。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教育预算中划拨一部分用于学生资助。

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捐赠、设立基金等方式参与资助事业。

3. 设立资助机构和管理规范为了有效管理学生资助,需要设立专门的资助机构,负责资金的筹集和分配,同时要建立严格的管理规范和审核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合理。

资助机构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确保对资助对象的动态监控和评估。

4. 提供经济资助学生资助的核心是提供经济支持,以帮助学生缓解经济压力,保障其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和勤工俭学等方式提供资助。

奖学金和助学金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经济状况进行评定,贷款则可以为有条件的学生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勤工俭学则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工作来获得一部分学费和生活费。

5. 提供教育机会除了提供经济资助,学生资助体系还应该致力于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可以开展寒暑假教育培训班,提供免费的培训和辅导服务。

此外,还可以与高等院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实习、实训以及就业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6. 提供心理支持和发展指导在资助学生中,许多人由于家庭背景和经济困境,容易面临心理问题和发展困境。

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法治化建设

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法治化建设

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法治化建设【摘要】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法治化建设至关重要,旨在规范资助行为,保障资助效果。

文章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指出了研究的目的。

接着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资助标准不统一、资金管理不规范等。

然后提出了加强法治化建设的措施,包括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

结尾强调了加强法治化建设的必要性,展望了未来发展,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有助于完善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提高资助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资助服务。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法治化建设、法律法规体系、监督和评估机制、问题、措施、必要性、发展展望、学生资助、高等教育、法治化、建设、监督、评估、健全、未来、结语。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法治化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通过资助来完成学业。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管理混乱、公平性不足、监督不力等。

为了确保资助政策的有效实施,提高资助体系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的法治化建设势在必行。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加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法治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评估机制,可以有效规范资助政策的实施,保障学生享有的权益,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法治化建设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法治化建设的措施,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法治化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关乎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是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获得良好教育的基础。

通过法治化建设,可以规范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有效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法治化建设可以提升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地方高校学生资助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地方高校学生资助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g e t t nin t h ain l oi h ai t n a d t e v lain p o ie rc s , u a fe e l td t e fet p ri 1T i o bet e ra t t ot en t a p l y t er l a i n au t rvd o es b t s tnn ge e fc a p a a. h s n0 jci ae o o c e z o h e o p h o c h e s v
P a e u i e st t d n st u d t e e f c pp a s ls se h o s r ci n a d u i z t n l c n v r iy su e t o f n h f e ta r ia y t m t e c n t u t n tl a i o i o
p r o msi up o tn o e t e i o e i h d p o u tv a ia e l f i “ h r e l n h h sa ta t d t e mu t u i o s n n i o e ih d e f r n a s p r i g r l h mp v rs e r d c i ec p t lr es o fsl t e f e u c ”, a t r c e h li d n u o — mp v r e k t s f e h a p ia i n , a n e f r d wih t u sd z t n wo k s r sy f il t ai iy Es a l h s t e p re tu i e st t d n st u d t ee f c r s p lc to s h si t re e t hes b i ia i r e i l a ry,hev l t . t b i e h e f c n v r iy s u e t o f n h fe t o ou d s

联动育人,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

联动育人,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

联动育人,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学生资助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学生生活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需要加强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协同联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公平、全面的资助支持,助力其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协同联动。

政府应当加大对学生资助的投入力度,提高资助水平和覆盖范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受益。

学校要建立健全资助管理机制,明确资助政策和标准,建立完善的资助申请和评估系统。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学生资助工作,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实践机会,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资助支持。

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需要加强不同层级、不同部门间的协同合作。

在政府层面,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制定资助政策和措施,实现政策衔接和资源整合,确保学生资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在学校层面,各部门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经济状况和资助需求,确保资助按需分配,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学生。

建立一流学生资助体系需要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

学生资助工作不仅仅是提供经济支持,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应当通过资助工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需要完善资助管理机制,确保资助资金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资助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资助资金的监管和追踪,确保资助资金的使用符合规定,真正用于帮助学生。

要建立资助效果的评估机制,跟踪资助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就业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资助政策和措施,提高资助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学生资助标准化建设

学生资助标准化建设

学生资助标准化建设
学生资助标准化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生资助工作已成为高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各地政策不同、标准不一,学生资助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存在着一定的不规范性和不公平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学生资助标准化建设。

学生资助标准化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

在制定学生资助政策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同时,也需要制定统一的资助标准,包括奖励、助学金等方面的标准,以确保资助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二、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

对于学生资助政策的执行情况,需要进行定期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评估结果可以为政策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监督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工作执行情况。

三、加强信息公开。

为了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生资助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标准,需要加强信息公开。

学校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学生资助政策的相关信息,以加强公开透明度,让政策更加公平、合理和透明。

总之,学生资助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和加强信息公开,才能实现学生资助政策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公正化,为
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资助服务。

浅谈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及思考

浅谈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及思考

量 ,还 是贫 困生 的思想 状况 ,都将 会对 的学 习成绩 、在校 表现 、甚 至 民族 、性 难辍 学 ”为 原则 ,本 着 “ 以激励 奖励 为 别 、生 源地 等其 他要求 ,名 额有 限 ,竞 主 , 资 助 补 助 为 辅 ” 工 作 理 念 , 完 善 奖 的难 度 。我校 的社会 资助 主要为 香港 京 主体 ,助 学金 、临时 补助 、帮扶 为补 充 高校 家庭 经济 困难 学生 资助 工 争 力 大 ,给 贫 困 生 资 助 工 作 带 来 了一 定 学金 、 国家助学 贷款 、勤 工助 学机制 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存在 的问题
I . 贫困生认定难度 很大
都念 慈庵助 贫奖 学金 、吴 阶平 医学基 金 的 资助工 作体系 ,高质量 完成家 庭经 济
作 ,强化 贷后 管理 ,力 争贷款 毕业 生还 1 . 建立校 院两 级工作 机 制 ,做 好家 成 立 了校 院 两 级 家 庭 经 济 困难 学 生资 助工作 领导 小组 。校级 工作 领导 小 组每 年召开 专 门工作 会议 ,审 议资助 方
在认 定贫 困生 的过 程 中,作 为最 基 会优 秀贫 困医 学生助 学专 项基 金 、李 政 困难 学生 认定 和奖助 学金 评选 与发放 工 础 的一个 条件是 需 出具 区县级 以上 民政 育优 秀 中医学子 奖 学金 、青木 奖学金 、 政部 门往 往为 了给学 生提 供便利 条件 , 到社 会 资助 ,资助金 额为 1 2 . 2 7 J 元 。受
工学校的招生收费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假 的界定存在很大的难度 。 改革 ,逐步实行 学生缴 费上学 ,大多数毕 旧体制转轨 。”在高等教 育新体制下 ,缴 业生 自主择业的制度 。2 0 0 0 年基本实现新 的 需求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优化与重构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优化与重构
① 参见 : 育部 20 教 09年 《 等 学校 学生 资助 政 策 简 介 》 高 。
第 9期
李暖均 : 高校学生资助体 系的优化与重构
. 9. 5
难学生。
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 , 困难学生界定不准确 , 使 无法实现 资助资源 的最优化配置 , 直接影响高校学生资助 的公平性
S p. 2 0 e 01
高 校 学 生资 助 体 系 的优 化 与 重构
李 暖 均
( 广州 大学 学生 处 ,广 东 广 t 5 0 0 ) , 10 6 1 、 i
摘 要 : 对 目前 高校 存在 的 因家庭经 济 困难 学 生界 定难 而影 响 学生 资助 的公 平性 和 实效 性 针
二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原 因分 析
20 08年 3月 , 教育部部长周济就教 育公平 问题接受 采访时表示 , 新的国家资助政策施行后 , 国家和地方财政
每年用于资助 困难学生 的经费达到 50亿元 , 0 资助学生
济来源或无固定经济来源家庭在界定时较为容易判断 , 如 孤儿 、 烈士或优抚家庭子女 、 低保户等。但对 于大部分有



当前 高校 学 生 资助 体 系 的现状
是横 向比较界定法。就是抽取在校学生学习生活
( ) 一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主要 内容
消费支出、 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学生学费交纳情况等三
20 年, 07 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 国 家励志奖学金 、 国家助学金 、 国家助学贷款 、 师范生免费教 育、 勤工助学 、 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入大学 , 可通过学校开设 的“ 绿色通道 ” 报到。人校后 , 学校对其

“五育并举”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探索

“五育并举”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探索

“五育并举”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探索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中“育人功能”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

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作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经济资助,更重要的是通过资助工作实现“五育并举”,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素质、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等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理念、机制和实践三个方面探讨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建设。

首先,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建设需以新理念为指导。

传统的大学生资助工作主要关注学生的经济方面的需求,忽视了全面培养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构建“五育并举”的资助育人体系需要引入新的理念,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强调个性化培养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

只有将资助工作与培养目标相结合,才能真正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才能让资助更有价值。

其次,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建设需完善机制。

构建“五育并举”的资助育人体系需要在制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内部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建立起学生资助部门、教育教学部门、心理咨询部门等多部门之间的通畅沟通机制,促进各方资源的共享和协同。

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校内、校外资源的整合,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资源,丰富学生的培养途径和方式。

最后,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建设需要通过实践来完善。

只有将理念和机制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实现“五育并举”的目标。

首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职业规划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他们提供就业和创业的相关帮助。

其次,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培养创新创业的能力。

最后,要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提供科研经费和导师指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

在实践中探索“五育并举”的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既需要高校内部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

论职业院校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

论职业院校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

收稿 日期 :0 10 — 5 2 1- 7 2
作者 简介 : 毕鹤霞 (98 )女 , 17一 , 天津人 ,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 系、 高等教育研究所讲 师 , 管理学博 士, 研究方向 : 教育经 济学 , 高等教育财政与管理。
基金项 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 目《 中国高校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判别 方法 的实证研究及应用》 1Y C 8 (O J 8 0 0 ) 主持人 : 05 , 毕鹤霞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 年基金项 目《 中国学生资助的反周期供 给研究》 1Y C H (0 JZ 06 , 5 )主持人 : 季俊杰 ; 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江西省学生资助反周期供给机制构建}0 Y 2 5 , (9 B 8 )主持人 :
现行政策 中贷款学生资格审查模糊 、 受助学生 种无偿的赠与性资助 。伴 随我 国高等教育 财政改 显 、 革 的推 行 ,97年后 , 19 教育 成 本 分担 制 度 在 全 国高 资助资源分配存在重叠缺漏 等现实问题 。在实践
现行学生资助体系有待改进和完善。 校统一实行 , 这一机制的建立固然弥补了国家对高 运行中,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普通本科及高职院校学生
二、 复杂适应 系统 理论及构 建原则
( ) 杂适 应 系统 的 内涵及 思想 一 复
体与主体 、 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 相互作用 ,
是 系 统 演 变 和进 化 的主 要 动力 。 四是 C S 型可 A模
以引入 随机 因素 的作用 , 系 统具 有更 强 的描述 和 使 表达 能力 。 ( ) 三 学生 资助体 系构 建原则
及 资 学生资助体 系; 复杂适应 系统 G 1 文献标识码 77 A 文章编号 10 — 2 9 2 1 )8 04 — 6 0 8 3 1 {0 12 — 0 0 0 中图分类号

完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议

完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议

完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议
1提出完善资助体系的愿景
完善学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一直以来是社会的重要课题。

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资助体系规划目标,将资助政策、内容及服务举措制定出来,以服务好行政效率,落实实效性。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有几点建议值得推荐:
2实施统一的资助体系
实施统一的资助体系,既要依据传统资助政策,又要结合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制定新的资助政策。

要明确资助的对象,对资助的学生进行考核管理。

同时,要将资助体系实施到本地的政策里,学生需要的资助服务得以有效的提供和实施。

3加强学生的认定和贫困情况的考察
加强学生的认定工作,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的个人经济困难情况给予协助,并在接受资助学生中进行严格的考核,确保其收入实情。

同时,建立一个由学校主管的实施考察工作,根据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其提供资助。

4强化资助内容和服务举措
做好公共服务体系设计,真正实现就业和收入增加,按照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服务要求,安排家庭减免费用的福利,提高经济困难学
生的综合能力;强化免费教育、减免学费、学习用品和就业援助等有关服务,为保障贫困学生的关怀提供保障。

5建立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
建立正规协作机制,营造有效完善的资助体系,并将各方关系机构,如学校、政府、区域、财政等所开展的资助体系政策进行有效的配合,以确保学生的收入得到保障和保护。

完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就要依据上面的愿景和建议来实施,我们相信,随着资助体系的完善,可以使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最优的资助和照顾,从而有效的帮助他们走出贫困困境,获得更好的学习及生活状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快构建立体化学生资助和关爱体系的意见-苏教[2014]1号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快构建立体化学生资助和关爱体系的意见-苏教[2014]1号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快构建立体化学生资助和关爱体系的意见正文:----------------------------------------------------------------------------------------------------------------------------------------------------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快构建立体化学生资助和关爱体系的意见(苏教〔2014〕1号)各市、区教育局(教育文体局、教育和体育局),各直属单位及有关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全面强化“帮扶一名学生,成就一个家庭”的责任意识,从体制机制上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现就加快构建立体化学生资助和关爱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认真履行“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庄严承诺,在全面落实好国家、省规定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个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市委、市政府明确的低收入家庭子女的资助力度。

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免除低收入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午餐的全部费用、高中阶段的全部学费。

对于考取高等学校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在大学就学期间,除协助办理免息助学贷款外,还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丰富资助项目,拓宽资助途径,鼓励他们“饮水思源、受助思进、自强自立”。

二、进一步健全学习困难学生关爱体系高度重视学习困难学生特征及成因分析,制定个性化的帮教措施,做到分工明确,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全面加强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疏导,积极排除他们不良学习情绪,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积极关注学习困难学生认知基础,密切关注他们的课堂行为,多给他们展示自我,收获成功的机会。

注重作业设计层次,强化学习困难学生课外学习辅导,加强作业的有效管理,提高他们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资助体系得构建随着高校在校生数量得快速增加,贫困生得绝对人数也不断上升。

资料显示,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得比例达到了近30%,特困生得比例为10%~15%,而在一些边远地区与山区,贫困生与特困生得比例更高。

贫困生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及社会各界得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围绕贫困生资助,国家有关方面先后进行了十多年得研究、探索与实践,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得贫困生资助体系,并且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现行得资助体系中也存在着一系列得问题。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缺乏有效得认定机制高校贫困生认定就是贫困生资助工作得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资助得效益与效率,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得公平与均等。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资助贫困生得工作模式就是“学生报---教师定---学校批”,这种工作模式得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很多得不确定得因素。

比如,学生“报”得真实可信度问题,教师“定”与学校“批”得依据与标准问题。

在部分高校中,由于助学工作得面广量大,再加上部分从事助学工作得教师得责任心不强,不注重改进工作得方式方法,不愿进行深入细致得调查研究,不去熟悉与掌握基层学生得实际情况,将资助工作简单化与随意性地处理,结果就导致“伪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得出现,让有限得资金没有帮助真正得贫困生,使不该资助得学生得到了资助。

因此,我们应认真思考资助得有序操作,使之真正做到公平与公正,增强资助得实效性。

对策:为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得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必须成立专门得认定机构,制定规范得认定程序。

完善认定机制,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得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提高资助资金得效益与效率。

构建量化得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科学确定资助对象,确保资助得公平公正。

具体指标可指学生拥有得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等方面手设计。

经济资源指标主要包括家庭人均月收入、人均月支出、家庭年收入与支出之比、家庭资产、负债总值等等;人力资源指标要包括供养人员职业、劳动力情况、家庭健康与教育支出情况;自然资源指标主要包括家庭所在地有无特殊性产业;社会资指标主要指家庭社会关系网及其资助状况;特殊性指标主要括有无特殊性重大事件如事故、灾害等。

学生个人综合指标指学生拥有电脑、手机等高档物品情况、饮食及娱乐消费水平、学生德育综合评定等,要在调查研究得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得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从而科学、合理地量化贫困生线,以准确地认定贫困生,及时地了解贫困生得贫困程度;认定时应严格遵守贫困生认定得各项制度与程序,克服认定工作简单化与随意性,不断提高济困资金得使用效益。

同时要在建立动态贫困生档案制度得基础上,加快开发贫困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贫困生认定工作得信息化与网络化,大力节省贫困生认定得信息成本。

对贫困生成长过程中缺乏心理疏导与思想道德教育高校贫困生一般来自农村或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每年近万元得学费及生活费占去了她们家庭收人得大部分,经济压力使一些贫困生一直处于焦虑得心理状态之中。

还有很大部分贫困生要依靠自己解决学费、生活费等开销,她们事事都要考虑经济因素,无形之中更增加了学生得心理负担。

贫困生得心理贫困与其青少年时期得成长环境有密切关系。

家庭教育环境就是贫困生早期性格形成得主要影响因素。

贫困生来自贫困家庭,贫困人群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形成了与她们得社会存在相适应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心理定势。

其中得一些负面因素,如思维方式得封闭性、对社会不公平现象得敏感、对社会得不满情绪等将会影响贫困生得人格与价值观得形成。

进人大学后,经济压力加大,非智力因素得竞争增多,使贫困生内心得矛盾、焦虑与自卑感加重,也使她们在人格方面上得弱点突显出来。

贫困生在原来得学习环境中唯一得评价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得好坏,但就是如今得高校就是对学生得整体素质进行评价,学习成绩不再就是唯一得标准。

而且能考进大学得学生,经过自己得努力都能取得不错得学习成绩。

所以,贫困生很可能因为失去唯一得心理支柱------优异得学习成绩而再度使自己得心理失衡。

尽管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步人大学都意味着生活环境得变化,都必须为适应环境而进行一定程度得自我调整。

但对于贫困生,特别就是来自农村得贫困生而言,这个调整却充满更大得挑战。

农村贫困生得原有得社会结构比较单一,而新得城市环境则充斥着复杂得内容与形形色色得群体,这就给贫困生得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得要求,如果处理不好新旧环境得巨大反差,就会产生严重得影响。

高校校园非主流文化得消极影响得原因。

贫困生也渴望友谊,渴望爱倩,但没有经济能力参与一些校园得非主流文化活动。

而一些家庭条件好得同学穿名牌,进饭店,交友广泛。

相比之下,有些贫困生深感自卑,恐惧与别人交往,将自己封闭起来。

有些贫困生为了表现自己,不惜编造各种借口向家里要钱,以维持交友与恋爱得各种开销。

有些贫困生过强得自薄心又使她们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方式,敌对态度,甚至对自己或别人产生过激行为。

在校贫困生心理脱贫得策略高校在完善以奖学金、助学金、减免学杂费、国家助学贷欲、勤工助学、“绿色通道”为主得资助体系得时候更要注意贫困学生得心理疏导与思想道德教育。

要体现这个作用,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得问题:在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应贯彻思想政治教育。

为贫困生提供经济上得资助,部分得解决了她们得生活困难问题,虽然可以缓解她们得思想压力,但并不能代替思想政治教育。

在一些贫困生中还就是存在着等、要、靠得思想,她们安于接受别人得资助,依赖意识强,缺乏远大得志向与自强自立得精神。

在参与勤工助学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她们就容易产生消极与抱怨得情绪。

因此,要加强贫困生得思想政治教育,关注贫困生得思想成长。

勤工助学得指导老师要多关心贫困生,不但要在工作中给予指导,还要在思想上关心她们,引导她们正确得思考。

学生辅导员要多关注贫困生得思想变化,及时进行个别谈话,并建立贫困生成长档案,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得金钱价值观,自强自立,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

在给予贫困生资助得同时应加强意在增强其自信心得教育。

有部分贫困生由于家庭困难,导致精神上、心理上不健康或者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得甚至因贫困不自信,自我封闭,不愿与她人交往。

在勤工助学得过程中,由于一些学校安排得助学岗位就是门卫、打扫卫生等,所以有学生觉得低人一等,为经济收人要忍住别人得白眼,对自尊心很强得人来说,确实就是艰苦得修炼,但只要不瞧轻自己,珍视自己,打工同样也会收获很多。

所以我们要从精神层面去鼓励与引导,让她们感觉到社会与组织得温暖,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自己得生活充满信心。

在给予贫困生资助得同时应加强意在增强其自立自强精神得教育。

自立自强对贫困生而言有着重要得意义,理由有三:(l)自立自强就是贫困生克服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得思想保证。

我国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高校贫困生问题解决仅仅依靠政府、社会与学校等外部力量就是远远不够得,贫困生得奋斗自救必不可少。

(2)自立自强教育就是防止贫困生思想滑坡、产生“精神贫困”得思想保证。

对一些思想认识上与心理上有偏差,如依赖徽情、悲观消沉、空虚麻木得贫困生,一味地给予经济救助就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得,甚至会助长精神贫困得发生。

(3)自立自强就是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思想保证。

要担当历史重任,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艰苦磨练、奋发拼搏、自强自励。

正视现实,转变观念,自立自强,以积极乐观得人生态度去迎接生活得挑战。

在给予贫困生资助得同时应加强意在增强其责任意识得教育。

责任感就是人得核心素质,责任感得强弱直接反映一个人素质得高低。

责任感强得人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其专业技能也会因此在社会劳动得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其素质不断优化发展。

勤工助学对培养贫困生得责任心有着独特得作用,在安排勤工助学或发放其她困难补助时,就必须加强责任心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得温暖,使其思想上受到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得教育,真切地体会到国家与学校对她们得关心与爱护,激发她们得热情与勇气,培养起强大得责任心,坚定学好本领报效祖国得信心与决心。

高校中贫困生在奖学金获得收益较少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虽然已经几年,但实际工作进展缓慢。

由于受到信用环境等多种因素得制约,普遍存在着银行放款难、学生贷款难、学校管理难等问题。

奖学金主要就是奖励一部分品学兼优或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有明显进步得学生。

奖学金有一定得条件与标准,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没有直接得联系,但就是由于奖学金制度具有奖优促劣,鼓励上进得导向作用,数量相对较大,并且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去获得,所以贫困学生对奖学金得期望值都比较高。

她们大都希望通过这种途径,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上得困难程度,一方面实现自身得价值。

但事实上,贫困学生获得奖学金得比例较低,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得抽样调查结果可以瞧出,虽然大部分高校得奖学金授奖面达到30%左右,但贫困生获得奖学金得比例明显低于普通学生获得奖学金得比例,只占奖学金获得人数得23、8%,这就意味着奖学金在对贫困生得资助方面起到得作用并不明显。

究其原因,有主观方面得原因,但客观原因就是主要得。

因为贫困生大多来自于农村或经济状况不好得环境中,教育相对落后,教学设施陈旧,师资水平不高,教学质量较差,所受到得教育也相对较差;进入大学后,由于原来基础较差,学习也就比较费劲,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困难给贫困生造成得精神与心理压力也会影响她们得学习与学习成绩,从而影响其获得奖学金得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贫困生得获奖概率。

但奖学金作为“奖、贷、助、补、减”助学体系得一个重要方面,应当也必须发挥其应有得作用,要使奖学金在贫困生得资助方面起到更大得作用,高等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得工作入手:1、加大奖学金(主要指“综合奖学金”)得力度。

“以奖代赈”就是世界各国高校通行得解困手段,如前所述,由于种种原因,贫困生享受奖学金得比例明显低于普通学生,有贫困生学习基础较差等方面得原因,但也有奖学金设奖面较窄、奖励额度较小而不能根本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现状得原因。

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奖学金资助贫困生得作用,高校应进一步重视奖学金工作,扩大受奖面,提高额度,并适当向贫困生倾斜,这就意味着高等学校要拿出比以前更多得资金用于奖学金。

有得人就担心这样必然挤占高等学校用于学校发展得经费,而最终影响高等教育得可持续发展。

如果政府加大了投入,这种影响将会比较小。

但就是,应该改变原来那种无偿补助得形式,将原来用于无偿补助得部分经费纳入奖学金中,从而增加奖学金得使用经费,扩大受奖面,提高奖学金额度,增加奖学金得吸引力,增强奖学金资助贫困生得功能。

2、设立高校助困奖学金。

由于学习基础较差,生活拮据,心理压力较大等原因,在现行得评奖方法下,贫困生较难获得与普通学生同等享受综合奖学金得机会,也就部分削弱了奖学金资助贫困得功能,“以奖代赈”难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