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期末知识复习
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
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第一章1、简述夏、商、西周的文教政策。
(一)学在官府第一,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第二,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第三,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二)官师合一1、教师由官吏兼任,官职为当教师的前提条件;2、师资的选聘任用,均由政府包办;3、教师无真正的专业精神可言。
(三)政教合一l、教育与政治的叠合,教化是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施教机构就是行政机构或教育行政管理机构;2、教学内容与官方意识形态密不可分;3、读书与做官发生密切联系。
2、简述秦代的文教政策。
(一)崇法尚刑,以法为教(二)强化文化学术的高度统一1、书同文:许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丞相李斯将由籀文改造的大篆简化为小篆(又称秦篆),编《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高编《爰历篇》。
太史令胡毋敬编《博学篇》。
汉代塾师将三篇合一,统称《仓颉篇》。
汉代狱吏程邈创制隶书。
2、行同伦:“黔首改化,远迩同度”。
3、禁私学,以吏为师。
“以吏为师”是指在政府机关附设“学室”,由吏对弟子进行教训,以培养刀笔小吏。
4、禁游宦。
“游宦”是指通过游说宣传自己的主张,以达到从政做官目的的知识阶层。
5、设三老以掌教化6、颁挟书令,焚书坑儒(三)设置博士官3、了解李斯、赵高、胡毋敬所编写的字书名称。
丞相李斯将由籀文改造的大篆简化为小篆(又称秦篆),编《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高编《爰历篇》。
太史令胡毋敬编《博学篇》。
汉代塾师将三篇合一,统称《仓颉篇》。
汉代狱吏程邈创制隶书。
4、简述汉初以及汉武帝制定的文教政策。
(一)各家并存,推重“黄老之学”的汉初教育政策1、重视知识分子作用2、允许开办私学,恢复各派学术3、废除挟书令(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1、“推明孔氏,抑黜百家”2、兴太学以养士3、重视选举,任贤使能5、了解卧碑文、训士卧碑文的对应朝代。
国子监设绳愆厅;立《卧碑文》(明)、《训士卧碑文》(清)。
教育史期末考试重点
前五条在于“明明德”,侧重于修身的目的;而后三条在于“亲民”和“止于教育体系。
《中庸》
第一,关于教育的本质与作用。
《中庸》开头便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里的天命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率性即遵循本性。意思是说,天所赋予人的就叫做性,循性而行就叫做道,修治此道就叫做教。也就是说,修道即为教育,教育的作用就在于率性,尽量把天赋的善性保存和发扬出来。
第二,关于教育教学过程和步骤。
《中庸》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个阶段。学一思—行等教学过程。
《学记》(重点)
《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对先秦时期的教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
(1)关于教育作用与目的
《学记》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服务政治,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以及“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等两方面作用的思想。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
首倡因材施教:“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朱熹《论语集注》);
时习与温故: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6、论教师
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教师参与治理国家是通过一个中介实现的,那就是他的施教。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荀况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
《大学》
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亦称为“三纲领”。
“明明德”,即恢复和发扬人先天的善性,以达到修己的目的,这显然是孟子性善论的观点。“亲民”,即推行德治与仁政,朱熹认为,“亲民”应解释为“新民”,即推己及人,使民众去其“旧染之污”。“止于至善”,“止”,行为。
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必考]
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必考]【学校的产生】一、余香派的终结标志着余香派的萌芽。
2、这所学校的雏形。
“象”:奴隶主和贵族掌握的统治工具。
《序》武士的教育意义。
“学校”对军事体育的性质有非常严格的评估和教育。
三、商代正式学校“庠序”发展,“学”“瞽宗”的创新,标志着我国学校正式形成。
【夏商周学派特征】文化教育完全被奴隶主和贵族垄断,奴隶根本享受不到文化教育的权利。
具体特点如下:第一,学校教育直接由奴隶状态机控制。
二、只朝奴隶主贵族子弟开放。
三、只培养维护奴隶制的各种统治人才。
四、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他们需要的武功。
【原始社会教育特点】1.平等的教育权利3。
教育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
生命教育是紧密相连的。
教育是口耳相传的教授。
【私学产生的原因、特点、意义】一、社会原因:生产的发展和政治斗争的需要,直接原因:士阶层的出现和“文化的下行运动”二、特点:自由讲学,学有所宗;教师教学以知道学生自学和组织研讨为主;教育活动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私学教学往往无固定场所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三、意义:1。
它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步。
2.它不仅是对西周旧教育制度的否定,打破了西周以来国家对教育高度垄断的格局,而且使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得到广泛传播,有效地推动了学术下行运动。
3.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学者和教育工作者。
4.它不仅促进了当时教育的发展,而且在中国学校教育中保持了私立学校的办学形式。
【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
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
私学空前发展的标志。
(尊师重道、兼容并包、百家争鸣)【孔子教育思想】一、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这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他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中国教育史一、原始社会教育1.起源(1)勒图尔诺(生物学角度):生物竞争的本能是教育产生的基础(2)孟禄(心理学):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产生的基础(3)苏联教育研究者:教育起源于劳动(4)本书观点: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构成(1)生产生活:工具、取火(燧人氏)、渔猎、种植、原始手工业(2)宗教:自然崇拜、两性交往(3)体格训练与军事教育3.特征(1)教育目的单一(2)内容原始,局限于原始的生产的生产劳动(3)形态原始,未独立,无专门的教师与机构。
在生活中进行,没有独立于生活,以口耳相传和行为模仿为主要手段。
(4)教育目的一致(5)教育权利平等4.方式方法(1)言传身教,口耳相传(2)行为模仿二、夏商西周的教育1.奴隶社会教育核心:奴隶主贵族垄断政权,为培养子弟成为统治人才的需要而设置教育机构,形成学校制度。
2.奴隶社会教育特征:(1)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学校制度开始形成。
(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
文字、典籍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开始轻视体力劳动,形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对立。
(5)教育方式崇尚书本,强迫体罚,棍棒教育(6)官私并行的教育体制(7)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育组织形式。
(这一段书上和笔记都没有,百度到的)3.六艺教育构成(1)礼乐:“礼”指的政治礼仪、道德伦理教育。
“乐”包括诗歌音乐舞蹈教育。
(2)射御:“射”指的射箭的技术训练。
“御”指的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
“射御”合指军事训练项目(3)书数:“书”指的是文字读写。
“数”指的是算法。
“书数”合指文化基础知识技能。
4.六艺教育特点:学在官府5.西周的学校教育体系(1)官学:层次有别、主体不一、称谓不一、等级不一(2)私学6.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政教合一的内涵及其原因(1)内涵:学在官府的具体表现是官师不分和政教合一。
中国教育史复习 全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小组:文教政策--1西周的教育和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官学及私学)2秦和汉时期文教政策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新举措4洋务教育及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第二小组:1秦汉的察举制唐代科举制明代科举制2清代文字狱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3隋唐学校教育的发展-中央官学,地方官学4宋代三次兴学第三小组(唐利):学校--1稷下学宫鸿都门学2宋元时期的书院(兴盛的原因)3清代书院-诂经精舍和学海堂4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教会学校第四小组():教育家--1孔丘的教育思想(核心内容是什么?)2墨子(教育内容)3孟轲PK荀况(教育作用及教育内容)4王充教育思想(唯物主义)韩愈教育思想(师道观)第五小组:1教育家--王安石教育思想(人才观)2朱熹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及读书方法王守仁论儿童教育3康有为,梁启超的教育思想4严复的教育思想(严复的培养目标观)第六小组: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2黄炎培的教育思想(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陈鹤琴的教育思想4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第七小组1清末学制的建立及1922年“新学制”2百家争鸣局面是怎样形成的?3秦汉两朝中儒家的地位如何奠定的?4古文翻译(《大学》,《中庸》,《学记》)部分第一小组文教政策1西周的教育和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官学及私学)西周教育特点“学在官府”1、含义:奴隶主贵族建立国家机构,为了管理需要,制定法纪规章,有文字记录,汇集成专书,由当官者来掌管。
这种现象,历史上称为“学术官府”并由此造成“学在官府"。
2、形成原因:(一)、惟官有书、而民无书(二)、惟官有器,而民无器(三)、惟官有学,而民无学西周的教育制度一、家庭教育二、小学教育三、大学教育。
《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辟雍建制,四合式的大院,东边称东序,又叫东学,西边称瞽宗,又叫西学。
南边称成均,又叫南学。
北边称上庠,又叫北学。
因四周环水辟雍又称泽宫。
教育学专业《中国教育史》期末考点
4、孟子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求放心
(2)教育的目的——明人论
所谓“明人伦”,就是“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论道德教育:
(3)论教育内容:
——六经
《诗》、《书》、《礼》、《易》、《乐》、《春秋》
(4)教学原则:
1.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因材施教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这一原则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教学中自然不能没有同意要求,但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忽视学生资质、性格、才能、志趣等方面的差异就无法达到统一要求,实现共同目标。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因材施教”这个命题,但孔子的教育实践却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故南宋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因材施教”的名言。
(6)长善救失
4.教学方法
(1)问答法 (2)讲解法 (3)练习法 (4)类比法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
1、汉武帝的文教政策:
(一)“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兴教化,正万民 3.兴办太学,改革选士制度
(二)为确保儒术“独尊”,采取了以下几项主要措施:
1.设五经博士 2.建立博士弟子制 3.统一经学 4.开设太学,专门学习儒家经典 5.完全确立察举制,以儒术取士 6.尊孔——对孔子倍加推崇
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二选填题1 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2 六艺教育指:礼乐(中心)、射御、书数3 世之显学:儒、墨4 我国第一部刑法法典:李悝《法经》5 《大学》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6 在中国教育史上,王充首次明确地提出教育应培养创造性的学术理论人才7 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之推《颜氏家训》8 学田作为一种制度被确定下来,实始于宋朝。
9 我国书院发展史上纲领性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10 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记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11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一部划时代的民主主义思想专著《明儒学案》——我国学术史上第一部学术思想史专著12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13 第一所主要面向华人的新式学校——英华书院(校址:马六甲)最早设立于中国本土、比较正式的教会学校——马礼逊学校(因纪念马礼逊得名)14 近代中国第一所国人自办的正规女子学校——经正女学(经元善)15 近代中国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建构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严复16 严译八种:亚当斯密《原富》、约翰穆勒《群己权界论》、斯宾塞《群学肆言》、甄克思《社会通铨》、孟德斯鸠《法意》、穆勒《名学》、耶芳苏《名学浅说》17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宗旨:王国维18 杨贤江——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代表作《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晏阳初——平民教育定县实验梁漱溟——乡村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陈鹤琴——幼儿教育奠基人鼓楼幼稚园(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五指教育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题词)晓庄学校19 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孔子20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21 《中庸》学习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22 王充教育目标:培养“文人”和“鸿儒”23 傅玄——经济决定论,道德教育必须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经济的发展能促进道德的培养。
教育史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史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教育史1.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起源的多种学说、原始社会的教育形式与内容。
2.古代东方文明的教育: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
3.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教育: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制度、智者的出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古罗马的教育继承与发展。
二、中世纪教育史1.基督教教育:基督教对中世纪教育的影响、教会学校的发展。
2.世俗教育:封建王权对教育的控制、骑士教育、行会教育等。
3.大学的出现与发展:中世纪大学的兴起、特点与影响。
三、近现代教育史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宗教改革对教育的影响。
2.欧美国家的教育改革: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等国的教育制度变革、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发展。
3.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发展: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制度建立、教育改革与教育思想的形成。
四、现代教育思想与流派1.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杜威、陶行知、布鲁纳、皮亚杰等现代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心理学流派在教育中的应用。
3.教育社会学与教育经济学的兴起: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研究,以及教育公平、教育资源配置等问题的探讨。
五、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1.国际教育改革动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教育政策与倡议、全球教育治理。
2.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在线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等。
3.教育创新与教育质量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六、中国教育史1.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科举制度的演变、书院制度、私塾教育等。
2.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时期的教育改革。
3.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体系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以上是教育史考试复习的重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准备。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简答题考试范围整理版
《中国教育史》考试范围简答题整理版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教育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与生产劳动结合紧密,还没有固定的场所和教师。
由生产和生活经验丰富的老人,结合着社会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实践,把生产经验、技能及一些生活常识,直接传给下一代社会成员自觉地接受教育,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2、方式原始:言传身教,口耳相传,模仿为主。
3、局限性与发展性:内容简单,在变化中。
原始教育内容十分简单,基本限于一些原始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宗教活动方面的内容,但虽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也呈动态发展。
4、公共性和社会性:相对公平。
整个原始社会所要求的,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学习,而进行教育也是社会公众的事情,同时,由于原始社会财产共有,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社会成员都平等地接受一定的教育。
第二章:夏商周的教育一、简述六艺:(1)“六艺”教育的内容:礼、乐、射、御、书、数。
①礼、乐。
礼是指周礼,类似政治伦理课,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包括了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仪节。
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类似综合艺术课。
当时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
礼乐教育成为西周六艺教育的中心。
②射、御。
类似军事训练课;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
③书、数。
类似基础文化课;书是文字;“数”是指计算。
(2)“六艺”教育的影响:①是西周教育的内容和标志,②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对其后的教育家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也影响至深。
(3)“六艺”教育的特征: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②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③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④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一、简述王充的教育思想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出身“孤门细族”,王充不崇拜权威,怀疑神学化的儒学,广泛阅读百家之书,采取批判态度,独立钻研。
中国教育史复习
《中国教育史》复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1西周诸侯所设大学,规模比较简单,仅有一学,因半环以水,故称泮宫。
2西周“国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德、行、艺、仪等四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基本内容。
3面对“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现状,孔子在办私学的过程中,明确坚持有教无类的招生原则。
4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行”看作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5不治而议论的办学方针,使稷下学宫真正体现了办学自主、学术自由,管理民主的特色。
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的文教政策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汉代名师大儒办的私学,通常包括两种学生,即及门弟子和著录弟子。
8王充以为教学过程包括“见闻为”的感性认识和“开心意”的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9嵇康在批判经学教育的同时,创立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10唐代在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为六学。
11朱熹把人生的教育划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
12外国传教士1844年创办宁波女塾,这是在中国领土上开办的第一所教会女子学校。
13洋务运动时期的重要教育举措,一是建立新式学堂,二是办理留学教育。
14.1866年12月,奕诉等奏请在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学馆(科技馆),讲习化学、天文、数学等,京师同文馆遂成为一所培养外语和自然科学人才的综合性新式学堂。
15梁启超于1896年发表了《论师范》一文,在中国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
16.1898年由经元善集资,并得到中外人士赞助,设经正女学于上海城南桂墅里,此为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女子学堂。
17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而又实际推行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光绪二十九年张之洞等人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
18清末教育宗旨的正式颁布,是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由学部奉上谕公布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项宗旨。
19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创立设计教学法,该教学方法于1917年输入我国。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一、二、名词解释1.孔子提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举一反三”这一成语的由来强调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2.学田就是属于学校的田产,开始出现在北宋时期,来源有朝廷直接赐给,地方政府拨款购置,学校自筹经费购置和民间捐助等。
学校把学田租给附近的农民,收取的田租用作办学的经费。
3.1912年颁布,内容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体现了蔡元培的教育观点4.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
稷下学官是由许多私学组成,前后历时150年之久,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罕见的,其灵活的教学管理、学术研究,使先秦学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5.“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嵇康教育思想的核心。
“越名教”就是批判和否定儒家“名教”教育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任自然”的教育主张,让人像自然界万物生长一样,自然而然的发展。
这对于促进教育领域中的百家争鸣,全面认识教育的属性,是有积极意义的。
6. 1934年1月由毛泽东提出,即:“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三、简答题1.答:韩愈的《师说》,是我国第一篇专论教师的名作。
(1)关于教师的作用,他认为人没有生而知之者,谁都会有不解的问题,如果不从师学习,就永远不会弄懂。
他以此来论述教师是社会上必不可少的,指出众人“耻学于师”,就会愚者更愚。
(2)关于教师的任务,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传道”,其次,教师的任务在于“授业”,再次,教师的任务在于“解惑”。
韩愈关于教师任务的概括,是他主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
(3)关于择师的标准,韩愈认为,有道者即可为师,“道”是韩愈择师的根本标准。
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只要有“道”,就可以为师。
《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
《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
中国教育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纪录,对于考生而言,掌握中国教育史的要点是备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中国教育史》的复习要点。
一、古代教育
1.诞生于战国时期的两个特点教育思想:儒家和墨家
2.格致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3.受到重视的古代教育内容有经学、文学、音乐、书法等
二、封建时期教育
1.通过科举制度推动儒学的流行
2.私塾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出现及其特点
3.寺庙教育的兴起及其作用
4.科举制度的影响和局限
三、近代教育
1.近代教育的起源:西方教育传入中国和教育的推动
2.中国的近代教育思想和代表人物:康有为、章太炎、梁启超等
3.晚清教育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4.清末教育的几个重要事件:戊戌变法、康梁变法、戊戌政变等
5.新教育的兴起和代表人物:严复、黄炎培、陈独秀等
四、现代教育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制度和方针政策: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等
2.教育思想和教育规划:德育为先、素质教育、科学发展观等
3.教育和发展:教育产业化、大众化、国际化等
4.教育困境和问题: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五、后现代教育
1.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冲击和改变
2.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3.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化教育的兴起
4.跨文化教育和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以上是《中国教育史》的复习要点,希望能够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尽量详细地掌握这些要点,加上课堂笔记和相关教材的复习,相信你一定能够顺利备考,并取得好成绩。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一、中国教育史的学科特点时段划分:古代教育、近现代教育(一)古代教育——独立形成、发展1、教育制度:学校教育体制:官学(中央与地方)、私学、书院考试制度(选士制度与学校考试):察举制与科举制度2、教育思想与实践(1)儒家教育思想家(以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王守仁等五位主要代表)(2)道家教育思想家(3)墨家教育思想家(4)法家教育思想家(二)近现代教育——中西教育结合1、教育制度与教育实践(1)洋务教育(2)留学教育(3)教会教育2、四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戍学制、戊辰学制3、国民政府的教育:教育方针、教育发展与管理措施4、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以干部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二、《大学》中的“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中庸》中的“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记》: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
“建国君民”、“化民成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三、《学记》中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原则(4个):豫(预防)、时(及时)、孙(顺序)、摩(观摩)方法(4个):问答、讲解、练习、类比四、传说中的古代学校的萌芽1、明堂2、成均(教音乐的地方)3、庠(乡学)4、序和校(军事教育)五、商代的四种学校:1、庠:道德伦理教育、习射2、序:习射、武舞3、学:右学—大学;左学—小学4、瞽宗:原是宗庙,高等学校(同“右学”、“辟雍”:学习礼乐。
)六、西周小学入学年龄古代小学的年龄不是很严格,一般是八到十五岁。
(西周小学强调的是德行教育,重视以道德来教育贵族子弟)七、辟雍(太学)的概念:位置居中。
习射练武、举行盛典之所。
由三公(太师、太保、太傅)负责。
“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礼记·王制》八、西周学校制度的特点1.学术官守,也称“学在官府”。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笔记(代表性的知识点)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笔记(代表性得知识点)一、有关常识:1.四书、五经: 四书为儒家主要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为儒家经书《诗》、《书》、《礼》、《易》、《春秋》。
2.西周形成“学在官府”, “官守学业”得局面, 政教一体, 官师合一, 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 培养治术人才。
3、春秋时期齐国创建得著名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实行教学、研究与咨议相结合。
其学则《弟子职》就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
4.《史籀篇》就是著录于史册得最早得蒙学教材。
5.中国近代得留学教育始于1872年, 最早提出建议得就是容闳。
6.1877年, 在华基督教传教士于上海举行了第一次传教士大会, 各教派联合组成了“学校教科书委员会”, 负责为教会学校编写、出版教科书, 并规定以宣扬基督教为编写得“最重要”原则。
1890年, 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又在上海举行了第二次大会, 并进一步明确议订传教士利用教育作为侵略工具得重点。
这次大会将“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改组为“中华教育会”。
7、古代官学名称:商代: 序、庠、学、瞽宗西周: 国学(辟雍、泮宫)与乡学(塾、庠、序、校)汉代: 太学(鸿都门学、宫邸学、邸第学)、地方官学(郡国学)隋唐: 儒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专科学校(律学、算学、书学、崇玄学、医学、兽医学、天文学、音乐学、工艺学)、地方官学(府学、州学、县学)宋元明清: 中央官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武学、画学、回回国子学、四译馆、俄罗斯学堂)、地方官学(府学、州学、军学、监学、县学、社学、卫学)。
(社学: 古代地方官学得一种。
元代首创, 各县村庄一般50家为一社, 每社立学校一所。
择通晓经书者为师, 利用农闲空隙时间, 使子弟入学。
明承元制, 农村普设社学。
)古代私学名称:高等私学(精舍、精庐), 初等私学(书馆、学馆, 村学、村塾、冬学, 坐馆、教馆、家塾、私塾、义学、义塾)8、墨、道、法家得教育思想:墨家得教育内容以“兼爱”得基本思想为主, 同时重视文史知识得学习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培养, 还注重实用技术得学习, 也重视武艺与自然科学技术得教育, 大大突破了儒家教学内容得范畴, 但忽视礼乐教育与美育在陶冶道德品质与审美力方面所产生得作用。
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整理
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整理一、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部落显贵世袭引起教育的变化①专门的教育成为部落显贵世袭权力和财富的重要手段②适应社会劳心与劳力分工的需要,教育也逐渐分化为培养劳心者专门教育和教化劳力者的社会教育两种类型③教育的早期分化,使教育设施呈现出等级差别④在教育内容方面显现出以下变化:军事教育成为基本内容;“孝”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强调礼乐之教。
二、西周时期的教育制度大学教育只有少数符合资格的人才能享受大学教育(贵族子弟,平民中的优秀分子经过一定程序的推荐选拔入学,要经过乡大夫和司徒两级,对德行道艺进行考核)提现了西周教育的等级性。
大学学程为九年,王大子十五而冠,其他人二十而冠,冠可入学天子五学:辟雍(四面临水)成均上庠东序瞽宗(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半面临水)主要内容:礼乐射御大学教育有计划性,表现为定时定地进行教学活动六艺教育1、礼乐奴隶主贵族的礼和乐是密切配合的,凡是行礼的地方,就需要乐。
礼乐贯穿整个社会生活活动,体现宗法等级制度,对年轻一代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的培养有重大作用。
礼的内容极广,包括政治、伦理、道德、礼仪。
乐教受到高度重视,内容包括诗歌、音乐、舞蹈。
礼乐对于改变社会习俗,稳定社会秩序,加强各诸侯国与王室之间的联系起了重要作用。
2、射御文武未分家,贵族子弟都需要学射御。
3、书数书指的是文字读写,数指的是算法。
史籍说西周已经有字书,供小学文字教学之用。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1、生平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
2、重视教育的功用①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
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②政治上主张实行利民的德政,反对苛政。
为达到德政目的,强调以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忠君孝亲,奉公守礼,这是教育最直接为政治服务的表现③对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持肯定态度。
首次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指出人的天赋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天赋高,优越的思想。
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题
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 C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A)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 C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A、射B、御C、诗D、数( D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A、孝B、礼C、忠D、仁(B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C )5.“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A、荀子B、孔子C、孟子D、庄子(A )6.“化性起伪”是谁提出的?A、荀子B、老子C、庄子D、孔子(D )7.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的是哪个学派?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C )8.提出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是哪个学派?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A )9.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A、“不言之教”B、“以法为教”C、“兴利除害”D、“化性起伪”(A)10.“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A、汉武帝B、秦始皇C、周文王D、唐太宗(B)11.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B )12.“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A、唐代B、汉代C、秦代D、周代(B )13.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C )14.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个历史时期?A、魏晋南北朝B、唐朝C、隋朝D、宋朝(C )15.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A.人才思想B、教学思想C、师道思想D、“性三品”思想(C )16.“六学一馆”是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A、隋代B、宋代C、唐代D、汉代(D)20.《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A、王守仁B、湛若水C、阮元D、朱熹(C)21.程朱理学控制科举与学校始于哪个朝代?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 B )22.“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正式形成是在哪个朝代?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C )23.“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在哪个朝代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史绪论
教育史的研究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和思想的演变;二是教育机构和制度的演变。
二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以思想史为主线,将制度史融合于其中。
古希腊教育制度和思想
苏格拉底教学法(产婆术);柏拉图培养“哲学王”的教育体系及其特点;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古希腊三哲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基本概念:产婆术(问答法),三艺,四艺,自由教育,《理想国》
(一)古代斯巴达的教育制度
1教育目的:培养军人
2教育过程
出生至7岁:家庭教育、“母之子”
7岁-18岁:国家教育机构、“国之子”、五项竞技、窃物欺敌
18岁-30岁:埃弗比(Ephebia)军事教育、秘密服役
3教育特点
教育事业是国家事业
崇尚军事教育
注重培养儿童勇敢、坚韧、爱国等品质
重视女子教育
(二)古代雅典的教育制度
1.教育过程
初等教育: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7-14岁):教仆、四艺:Arithmetic (算术) Geometry (几何) Astronomy(天文) Music(音乐)
中等教育:体操学校(The Palaestra)(13-15岁):五项竞技/体育馆(Gymmnasium)(16-18岁)(富家子弟)三艺:grammar(文法) rhetoric(修辞) logic(辩证法)
高等教育:青年军事训练团: 埃弗比(Ephebia)(18-20岁)
2. 教育特点
教育事业是国家事业
重视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教育
教育出现制度化现象
(三)苏格拉底与问答法
1.哲学思想: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人间”。
2.美德的化身:智慧、公正、节制、勇敢、谦虚等;
3.“认识你自己”“自知其无知”
4.教育方式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批判智者、诡辩家为“智慧的出卖者”。
教育目的:培养美德,使人达到至善。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认识你自己”,格老孔
教育内容:“美德即知识”,主张学习广博实用的知识。
5. 产婆术步骤:Socratic Irony 讥讽Definition 定义the Maieutic 助产
苏格拉底的“知识产婆术”,实际上是一种归纳法,即通过归纳形成普遍概念的方法。
6.评价:西方启发式教学的鼻祖
苏格拉底创立的这种通过师生谈话、论辩、揭露对方思维中的矛盾,并克服这种矛盾,从特殊以求一般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通过自我判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认为在西方教育史上,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鼻祖,他给予后来的启发法以极大的影响。
(四)柏拉图培养“哲学王”的教育思想
1.生平: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年)
学园(Academy设礼堂和图书馆,演讲室、生活室若干。
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师生过着共同生活。
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
科目:除哲学外,还有数学、天文学、物理学、音乐理论等辅助学科。
教学方式:讲演和对话两种。
)、《理想国》
2、哲学思想: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灵魂和肉体/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学习就是回忆。
3、政治理想:建立理想国/三个阶层
4、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目的、作用和对象(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
论教育是国家事业
论教育就是锻炼身体和陶冶心灵
学习即回忆说:灵魂先于肉体而存在于理念世界之中,对理念世界的一切早已有了认识。
但灵魂投生到人体之后,由于肉体的玷污、情感的干扰,灵魂将知识全都忘记了。
为了重新获得那些原有的知识,就需要学习。
所谓学习,就是把已经忘记了的知识回忆起来。
5.《理想国》(The Republic)
执政者:金质,哲学家,智慧,最高统治者
卫国者:银质,勇敢,意志,防御敌人,保卫国家
生产者:铜质,手工业者、农民和商人,情感,节制,生产物质财富
奴隶:会说话的工具
三个等级如果各守本分,各尽其职,国家就会和谐一致,实现“正义”或“公道”。
教育制度:
学前教育(0-6岁):固定场所(0-3岁育儿所3-6岁儿童游乐场)强调教育应从小抓起,甚至提出了胎教问题以游戏为主,游戏的内容、方法必须慎重选择
普通教育(7-18岁):机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
内容:音乐和体育,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读、写、算的初步文化知识;学习唱歌,演奏弦琴、诗歌;极为重视音乐教育;注重舞蹈,以训练优美的举止。
女子应与男子一样接受平等教育。
高等教育(18岁以上):哲学,成为哲学王。
内容:柏拉图的教育制度正好形成一个金字塔,而这个金字塔正是他的理念金字塔的反映。
理性健全,天资聪颖的极少数人享受特殊的哲人教育,居于塔的顶端;为数稍多的理性不全、意志坚强的武士的教育处于中间;而缺乏理性,感情强烈的广大劳动群众的教育则在塔的底部。
6.柏拉图教育思想影响
《理想国》是西方古代世界一部经典性教育著作,成为西方教育思想重要渊源之一,在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第一个提出了从学龄前教育以至高等教育无所不包的教育制度体系。
(五)亚里士多德
1 哲学思想:形式和质料/三个灵魂理论:肉体和灵魂都应得到发展
2 政治主张:中间阶层管理国家,强调“中庸”、“适度”,反对“过分”和“不及”
3 教育思想:教育是国家的职责;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灵魂分为三个部分:植物灵
魂:营养、繁殖,一切生物所共有,低级部分。
动物灵魂:感觉与欲望,动物和人所共有,非理性灵魂,中级部分。
理性灵魂:理智与沉思,人类所特有的高级部分。
与三部分灵魂相适应的三种教育,即发展植物灵魂的体育,发展动物灵魂的德育和发展理性灵魂的智育。
4 0-7岁:第一个时期。
保护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
5岁前,要通过游戏活动身体。
5岁
以后,可开始课业学习,但不应过多。
7-14岁:第二个时期。
入国家开办的学校学习。
教育内容有读写、绘画、体操、音乐,还有道德品质教育。
14-21岁:第三个时期。
发展理性灵魂,以智育为主。
5 博雅教育,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
课程:有用的与文雅的;实用业务:读写和绘画;善德操修:音乐和体操(音乐是核心)6 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从理论上论证了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是最早依据人的“自然”,即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划分教育年龄时期的思想家;西方博雅教育、自由教育传统的开端
文艺复兴时期
维多里诺的人文主义教育实践Vittorino and the Pleasant House。
He set up a school called the Pleasant House(快乐之家)是最早把人文主义教育理想付诸实践的人,被誉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
伊拉斯谟的人文主义教育主张主张“事物先于文字”,要求采用直观教学
拉伯雷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当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的人;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主张学习广博的知识;提出了一些教学原则。
蒙田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强调教育的目的不在于造就文法家和拉丁语学者,而是应该培养具有判断能力,通达世故人情,进退得宜,娴于礼仪,善于处理现实生活中各种事务的绅士。
教育方法:反对死记硬背;为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机会;重视练习;参观旅行
莫尔的教育思想公共的、平等的、普遍的教育;实行多方面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重视直观教学,注重发展理性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一般特点
1.重视教育在体现人的价值和教育在培养人的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2.主张扩大教育对象、创建新型学校
3.主张扩大学科范围、丰富教育内容
4.创造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马丁•路德(1483-1564)教育思想批判旧教育;强调教会与世俗政权都需要教育,主张国家办教育;主张普及义务教育;提出学习与劳动相结合思想;论教师;论图书馆建设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 was one of the great system builders in education. 《大教学论》(the Great Didactic)
论教育目的与作用目的:为永生做准备,使儿童成为“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的人。
learned:博学,人要成为理性的动物
virtuous:德行,要具有管万物和自己的能力
pious:虔信,要成为上帝的形象
泛智主义(Pan-Sophism)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即“普及的教育”和“周全的教育”(universal education)所有人和所有科目
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自然即宇宙的万事万物”,“秩序”是“事物的灵魂”教育要依据人
的自然本性,即儿童的天性
儿童是有个性差异的,教师对他们应当区别对待。
此外,儿童还有年龄阶段的特点,教学应当“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出了他们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
”
“自然适应性”原理使教育思想系统化、理论化。
局限性:一是没有摆脱宗教束缚;二是没有认识到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具有不同于一般自然现象的特殊性。
因而有浓重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