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病毒》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病毒》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病毒》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生物《病毒》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病毒》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运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辩证地认识病毒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1.病毒的结构与生活。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电影《38度》片断:同学们你们知道电影反映的是什么时期,什么事件吗?非典在30个国家和地区造成8000多病历和900多人死亡。
它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其实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还有:埃博拉,禽流感,艾滋病等。
可是病毒到底什么样?它为什么能引起动植物患病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病毒,了解病毒的秘密。
观看、讨论利用视频,联系生活,激发兴趣病毒的种类非典病毒,埃博拉病毒,艾滋病毒等是怎么传播到人的身上呢?提供相应的资料:1有人认为人类通过食用果子狸这种动物而感染非典。
2禽流感疾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家禽,引起从呼吸系统异常到严重的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
3人类通过密切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等感染埃博拉病毒。
根据已经掌握和了解到的知识进行分析阅读资料:明白人类所患有的这些疾病实际上是从其他动物体内传播过来的,并且动物之间也可以传播。
理解病毒的种类引导同学们关爱生命病毒的结构病毒可以寄生在动物、植物细胞和细菌中,它的个头一定特别小,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到底病毒长成什么样子呢?它有哪些结构?展示多种病毒的图片阅读课本,体会科学发现的过程。
病毒高中生物教案
病毒高中生物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3. 理解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教学难点:
1. 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 如何预防病毒感染。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教学工具;
2. 实验室实物展示病毒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病毒的形态,引发学生对病毒的好奇心。
二、讲解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点(10分钟)
1. 病毒是一种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2. 外部结构有包膜和衣壳,内部含有基因信息。
三、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15分钟)
1. 空气传播:病毒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2. 食物传播:病毒通过食物传播到人体;
3. 接触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四、讨论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10分钟)
1. 病毒感染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2. 预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性。
五、总结(5分钟)
总结病毒的基本特点和传播方式,强调预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份关于病毒防控的小论文或制作宣传海报。
教学反馈:
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病毒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情况。
病毒教案高中生物
病毒教案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病毒教学对象: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目标:1. 了解病毒的基本特征和结构;2. 理解病毒的寄生生活方式和感染机制;3. 掌握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4. 能够根据病毒的特点分析其对人类和生物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病毒的结构和感染机制;2. 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1. 病毒与细菌的区别及其对生物的影响;2. 病毒的遗传特性及其对疾病的传播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室设备和实验用品;3. 辅助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病毒感染过程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对病毒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 病毒的基本特征和结构:介绍病毒的结构组成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病毒的好奇心。
2. 病毒的寄生生活方式和感染机制:讲解病毒如何利用寄主细胞进行复制和感染,引导学生思考病毒对生物体的危害。
3. 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介绍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导学生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及如何有效预防病毒感染。
三、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加深学生对病毒的认识和理解。
四、讨论和总结:带领学生讨论病毒对人类和生物环境的影响,总结病毒的特点和危害,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毒感染。
五、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病毒相关知识的拓展阅读和研究,深化对病毒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病毒的基本特征、结构、感染机制和预防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病毒及其对生物的影响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领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物_《病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看图推测是什么疾病?由什么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和最近来势汹汹的手足口病都是由病毒所引起的。
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导学新知(一)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人们谈“毒”色变,那病毒对人类是不是百害无一利呢?1.学生畅所欲言:说出所知道的病毒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2.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及完善归纳,渗透从而启发学生对待事物要从正反两方面去观察、去思考,化害为利。
(二)病毒的形态结构(自主学习)病毒如此微小,它是怎样被发现的?1.阅读相关链接,了解病毒的发现。
一亿个病毒左右排列起来才有头发丝那么粗细,病毒极其微小,所以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那它的形态主要有哪些呢?2.观察图片,学生说出病毒的形态。
在结构上,与动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特点?3.认真读图,学生分析病毒的结构组成。
4.学生总结:病毒结构特点,教师评价。
(三)病毒的生命活动(小组讨论)为什么病毒结构如此简单,人们对于病毒还会如此恐惧,谈毒色变呢?病毒如此微小,它是如何生活的?1.小组讨论病毒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结合噬菌体繁殖过程归纳病毒的繁殖过程。
病毒种类很多,但往往只能侵染某种特定的细胞。
所以病毒大致可以分为几种呢?2.学生指出病毒分类依据及其分类。
三、学以致用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微小,结构简单B.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中C.有些能使人、禽致病D.制成疫苗可以预防疾病2、下列动植物疾病不是有病毒引起的是()A.肺结核B.艾滋病C.手足口病D.烟草花叶病3.甲型肝炎病毒属于( )A.植物病毒B.动物病毒C.细菌病毒D.噬菌体4.右下图为病毒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⑴这是形的病毒;⑵病毒的结构包括[ ] 和[ ] ,没有结构;⑶病毒的繁殖方式是,病毒侵入活细胞后,在[ ] .的指挥下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病毒。
四、小结升华1.让学生谈收获2.教师总结五、达标检测基训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从生活中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积极性较高。
《病毒》教学设计
病毒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1)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全面、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通过学习能够关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培养学生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病毒。
(2)通过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2、教学重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教材分析本章节内容接在细菌和真菌之后,虽然细菌和病毒都是微小的,但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但也属于生物的一类特殊生物。
本章节展示了大量的图片,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便于学生观察,理解病毒结构的特点。
教材从正反两个方面介绍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促进了学生对病毒的作用形成辩证的认识。
4、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PPT展示各种疾病的图片,提问:对于这些疾病,大家觉得是什么造成了这些疾病的产生?学生:病毒教师:没错,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一种小生命:病毒。
由此引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病毒(二)讲授新课:1.病毒的发现教师提问:对于病毒,人们一开始并不了解,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有没有同学知道,是谁发现了病毒?学生:伊万诺夫斯基教师播放视频,学生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
教师简单总结病毒的发现过程,结合伊万诺夫斯基实验,请学生思考病毒的个头大小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回答。
初步形成病毒个头非常小的概念。
2.病毒的种类展示不同的动植物生病的图片。
教师:这些不同的疾病,是由不同的病毒导致的,病毒的种类显然非常之多,那我们人类在详细研究病毒之前,显然要做一个分门别类。
那么我们如何给病毒分类?请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点评总结,介绍通过寄生细胞的不同来进行分类的方式。
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3.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细胞的结构,并强调细胞的结构是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
请学生推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有什么不同?学生:比细胞简单。
八年级生物《病毒》教学设计
⼋年级⽣物《病毒》教学设计 病毒是颗粒很⼩、以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性严格,以复制进⾏繁殖的⼀类⾮细胞型微⽣物。
下⾯店铺为你整理了⼋年级⽣物《病毒》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病毒》教学设计 ⼀、教学⽬标 (⼀)知识⽬标 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活。
3.列举病毒与⼈类的关系。
(⼆)能⼒⽬标 运⽤多种⽅式获取资料的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标 认同病毒可以为⼈类利⽤,辩证地认识病毒和⼈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病毒的结构与⽣活。
2.病毒与⼈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与⽣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病毒有关的视频、⽂字、图⽚等资料,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新课 ⾸先教师提出⼏个名词:埃博拉(Ebola virus)、⾮典(SARS)、禽流感(H7N9)、艾滋病,同学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请同学们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学⽣对于这些疾病都特别熟悉,他们也会说出这些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且都是特别危险的疾病。
教师可以进⼀步请同学思考,其实好多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如肝炎、⼿⾜⼝、感冒等,⽽且植物也可以感染病毒,可是病毒到底什么样?它为什么能引起动植物患病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病毒,了解病毒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与⽣活实例相联系,激起学⽣学习的兴趣。
(⼆)病毒的分类 同学们你们知道埃博拉病毒、⾮典病毒、禽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都是怎么传播到⼈⾝上的吗?同学们根据新闻上了解到的知识进⾏分析,教师也可以给学⽣提供⼀定的资料。
资料1:⼈类通过密切接触受感染动物的⾎液、分泌物、器官等感染埃博拉病毒。
在⾮洲,⼈们因接触受感染患病或者死去的热带⾬林中的⿊猩猩、⼤猩猩、果蝠、猴⼦、森林羚⽺和豪猪等受到感染。
因此,预防的重要⽅式是要减少接触⾼危动物(即果蝠、猴⼦或猿),包括捡拾在森林中发现的死亡动物或处理其⽣⾁。
资料2:在中国⼤陆尤其是南⽅,特别是在云贵⾼原及两⼴(⼴东、⼴西)地区,果⼦狸等野⽣动物常被捕捉⾷⽤,因此医学界许多⼈⼠认为⼈类通过⾷⽤果⼦狸⽽感染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简称SARS或“⾮典”)。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病毒》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病毒》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病毒的基本结构、生活史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形成对病毒的科学认识。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病毒的特点和案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理解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3.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特别是病毒学领域的兴趣,鼓励他们关注科学前沿,探索未知。
4.社会责任: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了解病毒传播与防控的基本知识,为公共卫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生活史。
•病毒对生物体的影响及其防治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病毒非细胞生物的特性及其复制过程。
•分析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复杂作用。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病毒结构示意图、病毒复制过程动画、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图片等)。
•相关科学文献或网络资源,介绍病毒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展示病毒的结构和复制过程。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病毒案例(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引导学生分析病毒的传播途径、危害及防控措施。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通过讲述近期流行的病毒性疾病(如流感、COVID-19等)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设疑导入:提问:“病毒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教学•病毒的基本结构:•展示病毒结构示意图,介绍病毒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核酸、蛋白质外壳等)。
•强调病毒作为非细胞生物的特性,即它们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病毒的复制过程:•播放病毒复制过程的动画,详细解释病毒如何侵入宿主细胞、利用细胞机制进行复制并释放新的病毒粒子。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病毒复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八年级上册生物病毒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病毒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八年级上册生物病毒教案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生物。
《病毒》教学设计
《病毒》【知识与能力目标】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4、知道病毒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辩证地认识病毒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
1、【导入新课】下图是艾滋病病毒侵入细胞的电镜照片。
比较一下病毒和细胞在形态大小方面的差异,推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有什么不同?由此我们来探讨这几节课所需要学习的新知识,病毒。
【探究新知】探究一、病毒的种类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按照寄主的不同来分,可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以及细菌病毒,并利用图片举例说明。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探究二、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首先给出部分病毒与真核细胞、大肠杆菌大小的比较,你可以看到什么?再比较一下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和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结构,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探究三、病毒的繁殖观察病毒的结构,不难发现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活的细胞内。
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探究四、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给出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图片,观察总结出结论。
第一组使人患病的照片,第二组使郁金香出现花纹的照片,第三组疫苗的相关照片。
病毒对人类是有好处也有坏处的。
最后由老师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进行随堂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教学反思略。
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病毒》优秀教学案例
3.提醒学生关注自身健康,了解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以人性化的语言和关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同时,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调控教学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2.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病毒的结构、分类、繁殖过程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关键知识点。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巩固病毒相关知识,如绘制病毒结构示意图、撰写病毒研究报告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病毒进行研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共同完成对病毒的了解。
2.设计实验环节,如观察病毒粒子、分析病毒繁殖过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结合了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命观念为主旨,力求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五、案例亮点
1.创新性的教学设计:在情景创设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病毒感染细胞的动画,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对新知识的学习。这种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病毒 教案(精选2篇)
病毒教案(精选2篇)病毒教案篇1第一节病毒教学分析《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是继《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动物》之后支配的课程,目的是使同学形成对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完整熟悉,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生态系统、生物进化和生物技术的基础。
病毒是微生物中形态最微小、结构最简洁的一类生物。
本节课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是探究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同时,本节课在培育同学辩证分析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学对于病毒的熟悉是具有肯定的生活常识的,但是往往局限于其影响人类健康以及给农业、养殖业所造成的危害方面,缺乏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全面、客观的熟悉。
由于病毒的形态非常微小,所以同学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缺乏了解,有肯定学习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必需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结合同学的生活常识来增加对病毒的感性熟悉,引导同学客观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了解病毒的生命活动和传播方式,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列举几种与人类生活有亲密关系的病毒。
3、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特殊是与人类的关系。
4、培育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的科学观点。
5、通过了解病毒的发觉过程,认同科学的进展与技术的进步亲密相关。
教学重点:1、病毒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1、病毒结构的独特性。
2、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教学预备:1、收集有关艾滋病、流行性感冒、乙肝、天花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收集有关病毒发觉历史的资料。
3、收集有关病毒危害人类生活和有利于人类生活的资料。
4、制作病毒侵染细胞的多媒体动画及有关病毒形态和危害其他生物的图片。
5、同学按每四人一小组划分学习小组,每小组一名发言代表。
教学程序一、新课导入人类的很多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由同学发言,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与病毒有关的人类疾病名称,并大致说出与什么病毒有关(如传染性非典型型肺炎、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八年级生物下册《病毒》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动画、实物模型等,直观地展示病毒的结构、繁殖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
2.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病毒知识的重要性;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病毒繁殖过程、感染机制等难点内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张病毒繁殖过程的思维导图,要求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和释放等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一种病毒(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的防治方法,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阐述该病毒防治措施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期的生物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科素养。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病毒的学习具备以下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病毒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2.关注病毒感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5.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远大理想。
(二)过程与方法
七年级生物教案 病毒-------9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病毒-------9篇病毒------- 1第四节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教学目标:1、描述病毒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重点难点: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难点:病毒的结构。
课前准备学生: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举手,产生好奇心,集中精神思考,通过自己的体验自由发表看法。
能说出:预防“小儿麻痹”。
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吃“糖丸”可预防“小儿麻痹”病。
疑问,关注本课内容,进入学习主题分组资料分析,讨论创设课堂气氛:小时候吃过“糖丸”的请举手。
提出疑问,了解学生认知:吃“糖丸”有什么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吃“糖丸”为预防疾病,为后面学习“糖丸”是“减毒病毒”作铺垫。
)设疑,引入新课:为什么“糖丸”能预防“小儿麻痹”?今天课上内容可以解答。
艾滋病:症状、特征、传染途径艾滋病的预防每组出代表,谈对病毒的认识,谈对艾滋病的认识。
听老师讲解,同时观察图片,对“艾滋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
将学生分组,组织学生分析自己收集来的资料。
让每组出代表,班上交流谈对病毒的认识,并引导,从中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将学生疑问总结性写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谈对“艾滋病”的认识。
“艾滋病”由病毒引起,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提出疑问:艾滋病由什么引起的举手回答:“艾滋病”由病毒引起,感受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出示图片:“艾滋病”病人,“艾滋病”预防宣传,“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给人类带来危害的具体数据。
(在让学生谈对病毒的认识过程中,不论涉及没涉及到“艾滋病”,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谈到这一话题,并通过提问、引导,使学生对“艾滋病”的一些知识及其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
)鼓励其他学生回答,给予评价,同时大屏幕再次快速闪过图片:“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给人类带来危害的具体数据。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5《病毒》授课教学设计
3.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病毒究竟是什么?它与我们已知的细胞生物有什么不同?它又是如何引起疾病的呢?”
4.通过这些问题,教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系统地介绍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和繁殖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病毒相关现象进行思考、质疑,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病毒这一章节中取得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特别是病毒与细胞生物的区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病毒的繁殖过程,引导学生探讨病毒如何侵入宿主细胞、复制遗传物质和释放新病毒。
4.知识讲解:教师针对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等方面进行讲解。
5.实践活动: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病毒感染细胞的现象,加深对病毒繁殖过程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病毒相关知识时,可能会对病毒的繁殖过程、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产生疑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病毒的奥秘。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对疫苗、抗病毒药物等方面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教师需引导学生将这些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就病毒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与合作。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病毒性疾病进行深入研究。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3.4《病毒》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3.4《病毒》教学设计课题:《病毒》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人教版(202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生活方式、繁殖过程)、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
包括病毒的发现历程、病毒的大小和形态、病毒的结构组成、病毒的分类以及病毒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对病毒这一特殊的微生物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描述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说出病毒的生活方式和繁殖方式。
了解病毒的分类依据和常见类型。
列举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包括有益和有害方面。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病毒的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借助资料分析和讨论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尝试运用病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热情。
让学生认识到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树立辩证看待事物的观点。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
三、设计理念1. 基于问题导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病毒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注重直观教学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过程,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强调实践与应用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病毒的生活方式和繁殖方式。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却能进行生命活动。
病毒初中生物教案
病毒初中生物教案班级:初中生物课程
主题:病毒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病毒的结构和生命周期;
3. 了解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2. 病毒的结构和生命周期。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引入新课程,讨论学生对病毒的认识;
2. 介绍病毒的定义和特点,讲解病毒与细菌的区别;
3. 分组讨论病毒的结构,呈现各组的成果;
4. 讲解病毒的结构,包括外壳、核酸和蛋白质;
5. 带领学生观察病毒模型,并讨论病毒的生命周期;
6. 结束本课时,布置病毒练习题。
第二课时:
1. 复习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2. 回答病毒练习题,梳理知识点;
3. 分组讨论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4. 介绍不同种类的病毒,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5. 讲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
6. 结束本课时,进行小结和复习。
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病毒的知识;
2. 撰写一篇关于病毒的作文。
教学反思:
本堂课主要围绕病毒的定义、特点、结构和生命周期展开讨论,通过生动的引入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病毒的知识。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巩固学习内容。
七年级生物下册《病毒》教案、教学设计
-解答:“病毒的特点是微小、无细胞结构,繁殖过程包括吸附、侵入、复制、组装和释放等步骤。”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病毒的概念、特点、形态结构、繁殖过程和病毒与宿主关系等。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病毒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引用近年来流行的病毒性疾病,如流感、新冠病毒等,让学生了解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利用多媒体展示病毒的结构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病毒的形态结构。
2.互动教学: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病毒相关知识。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病毒的繁殖过程和侵染机制。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病毒与宿主之间的关系,以及病毒感染的预防措施。
-要求:报告要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新冠病毒的特点、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请学生观看与病毒相关的科普视频或阅读相关书籍,了解病毒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撰写一篇观后感或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提示:可以从病毒防治、疫苗研发、病毒与人类关系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体现对病毒知识的深入理解。
2.详细讲解病毒的形态结构、繁殖过程和侵染机制,结合多媒体展示病毒的结构模型和繁殖动画。
-讲解:“病毒的形态结构包括核酸、外壳蛋白等,它们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进行繁殖。”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病毒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提问:“病毒是如何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它们对宿主有哪些影响?”
-提示:可以从病毒的生活周期、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等方面展开论述,力求深入浅出,使读者了解病毒的基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教学设计
1、设计思想
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史,就是人们认知病毒的过程,这一过程符合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也遵循这一规律。
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念,采用“情境-问题”教学策略。
科学家们的研究史实,就是学生学习的情境,教师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驱动学生在情境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认知病毒的目的。
学生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认识社会问题,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根据“问题解决”的目的不同,分为以下四种类型问题:
①前需问题,学习新知识之前,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对新概念产生表象认知;
②内容问题,直接支撑学习,帮助局部理解概念;
③单元问题,每章节“聚焦问题”,是对内容问题的整合,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构建概念;
④综合问题,引导学生对概念的综合应用。
每一类型问题的内部可以细化成问题链,形成驱动,不同类型问题之间又体现思维引导过程,也具有驱动力。
2、教材分析
2.1、教材地位
《病毒》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旨在让学生识别病毒,明白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且能繁殖后代等。
①学习细胞之后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与《生物的特征》相呼应,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为学生对生命诞生的认识和理解埋下了伏笔。
②教材中关于病毒发现史的介绍,阐明了技术手段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③病毒分布十分广泛,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因此,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2、“问题”剖析
本节内容提到的问题4个,其中“想一想,议一议”一个,旁栏“通过本章学习,你将知道”有3个问题,课本正文没有以问题形成呈现的内容。
另外课本后面的“练习”栏涉及的习题若转化成问题形式,也有5个问题。
“想一想,议一议”一个问题只是引导学生知道病毒的“小”,学生很难从图看出病毒结构与细胞的不同,对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推动力,在新课导入选用价值不是很大。
本节聚焦“通过本章学习,你将知道”这几个问题反映了该章的重点知识,教学应围绕这几个问题开展,可以围绕这些问题进行问题细化成内容问题,形成具有驱动力的问题链。
联系栏问题,多为记忆和理解型问题,其中最后一个属于开放型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到问题当中,逐步解决。
2.3 教学目标:
2.3.1知识与能力:
(1)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
(2)能识别病毒的种类。
2.3.2过程与方法:
(1)了解发现和研究病毒的历史历程,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收集、整理有关病毒的图文资料并相互交流,进一步形成获取和运用信息、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2.3.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同病毒可以造福人类。
(2)关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2.4 重点和难点
重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3、学情分析
3.1 认知基础
(1)知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不清楚缘由。
(2)生活经验中,病毒和细菌都有致病性而且都是微观的,所以往往把二者相混淆。
(3)近几年不断出现各种病毒性传染病,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有一定的了解。
3.2 技能基础
(1)初中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上网获取信息。
(2)生性好动,喜欢故事情节,好表现,敢于举手发言,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
4、教学策略
4.1、教法
讲授法、问题驱动法、讨论法
4.2、学法
自主学习、推理、合作学习
4.3、教学手段
多媒体、分组合作
5、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与效
果
导入
【情境1】:观察埃博拉患者的病症
表现视频。
PQ1:神秘病毒病毒看不见摸不着,
人类又是怎样发现的?
观察、对病毒疾病
产生害怕却想知道
原因的感觉,并思
考问题。
引起学生内心的
震撼。
学生对看不
见的病毒产生害
怕感和神秘感,激
发学习动力。
单元问题
形成概念或模型
拓展问题
应用、推广
前需问题
内容问题1
分析、猜测
内容问题n
推演
情境
创造
一、揭秘病毒的本质【情境2】:1886年,伊万偌夫斯
基的实验:
CQ1:为什么要用细菌过滤器?
CQ2:说明病毒与细菌的大小关系
是怎样的?
【情境3】:1898年,贝杰林克实
验:
CQ3:“病毒”能否在培养基中生长
繁殖?
CQ4:根据贝杰林克的实验,病毒具
有哪些特征?
【情境4】:1935年,英国的鲍登
和皮里:
CQ5:这个故事发现告诉我们,病毒
的结构应该是怎样的?
CQ6:这些科学家们伟大吗?
【情境5】:20世纪30年代后期电
子显微镜的发展。
理解、分析实验,
寻找信息,找出病
毒特征。
理解、分析实验,
寻找信息,并得出
结论。
理解、分析资料,
寻找信息,得出病
毒的结构这一重点
知识。
加深对病毒“小”
的认识。
大部分学
生能很快分析出
答案。
引导学生提取关
键信息,并初步寻
找出病毒的部分
特征。
通过分析两位科
学家的实验,有助
于提高了学生分
析实验现象和问
题的能力。
资料内容较为简
单,大部分学生分
析资料能找出病
毒是由蛋白质和
核酸组成,没有细
胞结构。
可以增强
学生学习的信心,
激发学生积极学
习。
激发学生热爱、崇
拜科学的情感价
值观。
UQ1: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教师揭密病毒庐山真面目!
蛋白质外壳+ 内部遗传物质
PQ2:人类会得烟草花叶病吗?
植物会得埃博拉吗?
根据寄生细胞不同分为3大类
【情境6】: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视频
CQ8:病毒在哪里才可以繁殖?CQ9:病毒是如何繁殖的?
CQ10:病毒离开活细胞会怎样?听讲、思考、做笔
记。
观察视频,思考问
题
解决本节聚焦问
题,成功揭秘病毒
的结构特点,突破
重点和难点,帮助
学生形成完整概
念。
简单的问题引导
学生归纳出病毒
3大种类,为学习
病毒与人类的关
系埋下伏笔。
通过视频把病毒
繁殖化抽象为直
观,让学生容易理
解。
问题设计层
层递进,深入浅
出,驱动学生“爬
山式”分析和解决
问题,提升思维能
力,突破教材重点
难点。
二、应用【情境7】:课前网上查阅相关资
料,了解近几年有关病毒事件。
CPQ1:小组内相互交流以下几种病
毒,解决以下问题。
感冒病毒登革病毒
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1、它属于哪一类病毒?
2、这种病毒能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
害?
3、人类怎样征服这种病毒?
4、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问题延伸:
CQ9:病毒只有害处吗?
小组合作合作交
流,把知识应用生
活。
自主思考
评价学生对知
识的掌握程度、自
主学习能力和协
作学习能力。
也解
决“本节聚焦”的
问题。
学生举手积
极,学习氛围浓
厚。
情感教育。
三、巩固
分层练习
基础达标占80%,90%学生达标; 能力提升占20%,50%学生达标。
随堂批改,小组评价
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知识整合,学生知识巩固效果很好。
四、升华
【情境8】:观看狂犬病视频
Q12:生物科学和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合作交流,探索思考
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引导学生不要轻易网络的一些传言,造成恐慌认同生物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附板书:
5、教学反思
5.1 问题数量统计
①具有引导性的前需问题2个。
②本节课解决的问题:设计的直接支撑学习的内容问题11个;教材原有“通过本章学习,你将知道”单元问题3个;综合问题2个,其中一个涉及“练习”栏问题。
5.2 创新
①科学家研究病毒的历程,作为情境设计问题,驱动学生学习。
②前需问题→情境→内容问题……→单元问题→综合问题,从局部到整体完成概念的学习和应用。
③“情境-问题”各环节设计符合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5.3 优点
①“情境-问题”驱动力强, ②问题数量适中,能体现重难点 ③小组和个人评价及时
④学生参与度、效果达成度都比较高,分析问题能力提高 5.4 不足
①个别内容问题高估学生能力,自主学习时出现困难。
②部分问题的表达和 呈现方式可以斟酌改进。
③个人课题研究不够成熟,问题驱动模式有待完善。
小
无细胞
病毒 结构 种类
繁殖 特征 外:蛋白质
内:遗传物质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噬菌体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