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实施宫腔镜手术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开腹手术)、试验组(宫腔镜手术)各30例。观察比较手术指标、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评估术后镇静、镇痛程度。结果:试验组手术用时、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分别为(33.5±8.7)min、(9.6±1.2)h、(4.1±0.8)d、(36.4±5.0)ml,对照组为(48.0±9.6)min、(26.8±2.3)h、(9.7±1.5)d、(52.6±7.4)ml;术后24 h镇静评分、疼痛评分分别为(2.8±0.4)分、(3.2±1.0)分,对照组为(3.6±0.7)分、(4.7±1.6)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2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宫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表现在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可以获得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值得推广。

标签:子宫肌瘤;宫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并发症

子宫肌瘤是女性群体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高发年龄段是30~50岁,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如果不能及时治疗,瘤体会随之增大,甚至发生恶性病变[1]。就目前而言,手术剔除子宫肌瘤比较普遍,能够彻底清除病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伴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宫腔镜、腹腔镜等术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表现出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了开腹手术和宫腔镜手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病例,共计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在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3~48岁,平均(37.5±1.4)岁;肌瘤单发26例、多发4例;直径1.0~5.2 cm,平均(3.2±0.4)cm;位于肌壁间24例、浆膜下5例、黏膜下1例;症状表现:月经异常14例、阴道不规则出血12例,其他4例。在试验组中,患者年龄21~46岁,平均(35.8±1.7)岁;肌瘤单发25例、多发5例;直径1.2~5.0 cm,平均(2.9±0.7)cm;位于肌壁间22例、浆膜下6例、黏膜下2例;症状表现:月经异常12例、阴道不规则出血16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依据《妇产科学》[2],患者经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后确诊,符合手术指征;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2)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月经干净后的3~5 d实施手术,具体操作如下。

1.3.1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切口选择在耻骨联合上方2 cm左右,横向切口依次打开皮肤、皮下组织、子宫,在直视条件下探查宫腔,剔除子宫肌瘤,使用1-0号线逐层缝合切口。

1.3.2 试验组行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前向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用于软化宫颈,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扩张宫颈后,辅助应用B超进行监测,确保电切镜缓慢置入宫颈管。根据瘤体大小选择不同切除方式,对于直径在3 cm以内的肌瘤,在B超引导下直接剔除;直径在3 cm 以上的肌瘤,分次片状切割瘤体。术中注意对肌瘤表面的大血管进行电凝处理,能够减少出血量。完成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宫腔,退出宫腔镜。

1.3.3 术后处理两组患者术后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 d,观察生命体征指标变化,积极防治并发症。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时间,准确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2)术后24 h评估患者的镇静和疼痛程度,前者采用Ramsay量表[3],1分代表烦躁不安;2分代表清醒状态,能够配合临床操作;3分代表患者嗜睡,对外界干扰作出快速反应;4分代表浅度睡眠,容易唤醒;5分代表中度睡眠,对外界干扰反应迟钝;6分代表深度睡眠,对外界干扰毫无反应。后者采用V AS量表[4],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3)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做好准确记录,常见如出血、感染、尿频、子宫穿孔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8.0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和恢复时间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手术用时、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镇静、疼痛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24 h镇静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并发症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率为3.3%;对照组共计发生6例,发生率为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针对子宫肌瘤的研究表明,该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同时受到细胞突变、生长因子、性激素水平的相互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和试验证实,子宫肌瘤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性激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5]。手术治疗子宫肌瘤需要根据肌瘤的位置、大小、数量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本次研究中,试验组、对照组分别实施宫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恢复时间短,镇静和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认为,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最佳方案,和开腹手术相比,不需要在腹部和子宫切口,因此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有利于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术中操作对宫腔影响小,有利于保护子宫功能,满足部分患者的妊娠需求[6]。而且,通过宫腔镜进行探查,能够明确掌握子宫肌瘤的类型,同时观察到有无出现息肉、粘连等异常现象,以便及时对症处理。

当然,该术式的缺点主要是术野相对狭窄,使用电凝刀容易造成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7]。本次研究中试验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术前明确了解肌瘤的位置、大小、数量,术中辅助应用B超进行监测,从而提高了手术精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在赖文莉[8]的研究中指出,术中除了加强B超监测以外,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手术医师要不断增强宫腔镜操作水平,保证动作准确、轻柔、缓慢,以减少宫颈和宫体损害,为患者的恢复和预后提供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宫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表现在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可以获得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Liu H.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submucosal uterine fibroids by hysteroscopy[J].China Practical Medicine,2013,8(29):34-36.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1-220.

[3]钟苑仪.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106-107.

[4]黄晓武,夏恩兰,马宁,等.宫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弥漫性子宫肌瘤病临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