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作用实验设计
实验报告动物的呼吸作用测定
实验报告动物的呼吸作用测定一、引言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过程。
通过测定动物呼吸作用的速率,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代谢能力和生活状态。
本实验旨在测定动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例如小鼠)- 呼吸计(例如气体分析仪)- 透明密封箱- 温度计- 计时器- 吸管- 小型容器(用于收集呼出气体)- 适宜的药物(用于调节呼吸速率)2. 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a. 确保实验动物处于健康状态并饥饿数小时。
b. 将呼吸计和收集气体的容器连接好。
c. 将实验动物放入透明密封箱中。
2) 实验过程:a. 记录室温和初始气体量。
b. 让实验动物在透明密封箱内自由活动,使其呼吸计吸入氧气,并将呼出气体收集在容器中。
c.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气体变化量和时间。
d.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呼吸作用的速率。
3) 实验控制组:设置一组实验控制组,将实验动物处于静止状态或给予特定药物以抑制其呼吸速率,用于对比和验证实验结果。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并计算出不同时间点的气体变化量和呼吸作用速率。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动物的呼吸作用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2. 结果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动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在初始阶段较高,之后逐渐趋于稳定。
- 不同的实验动物可能呈现不同的呼吸作用速率,这与其体型、代谢能力等因素有关。
- 特定药物的应用可以调节动物的呼吸作用速率,从而对病理状态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呼吸作用测定,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动物的呼吸作用速率与其生活状态、体型和代谢能力密切相关。
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可以为研究动物的生理特征和病理状态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同时,通过药物的应用,可以对动物的呼吸系统进行调节和治疗。
五、实验改进基于本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设计,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1. 增加实验样本量,以增加统计学信度。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原理:
1、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氧气有助燃的特性。
创新点介绍:
1、原实验材料为黄豆,本实验中改为芦苇叶。
2、原实验用的广口瓶,本实验改为废弃的矿泉水瓶。
3、原实验用的燃烧匙和蜡烛,本实验改为卫生香和火柴。
4、原实验为演示实验,由教师自己来完成,可以改为学生完成或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演示过程。
实验过程:
1、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教师准备)
芦苇叶(新鲜和干枯)、废弃的矿泉水瓶、卫生香、火柴。
2、处理实验材料:(教师准备)
设置对照实验:将矿泉水瓶标记为A和B;A中放入两片新鲜的芦苇叶(活的),B中放入两片干枯的芦苇叶(死的),拧紧瓶盖;实验前暗处理一昼夜。
3、演示过程:(师生共同完成:教师解说,学生操作)
方法一:(一人完成:一名学生)点燃一根卫生香,先打开B瓶盖,将燃烧的卫生香伸入B中,正常燃烧;再打开A瓶盖,将燃烧的卫生香伸入A 中,火焰熄灭。
由现象得出结论: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
方法二:(两人完成:教师和一名学生或两名学生一起完成。
)两人同时
分别点燃一根卫生香,A、B同时进行。
现象:A中火焰熄灭;B中正常燃烧。
结论: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
创新说明:
本地盛产芦苇,材料易得,处理简单;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可以激发学生废物利用的创新思维;用卫生香操作简单;改进后既可以节省实验费用和时间,还可以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增进师生感情。
呼吸作用相关实验设计
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设计
一、常见实验材料:
1、萌发的种子:一般需消毒
2、植物(幼苗):置于黑暗条件下
3、微生物:最常用的酵母菌
二、实验类型:
(一)测定呼吸作用强度:
原理:酵母菌(或萌发的种子、幼苗)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容器中的O2并释放出CO2,而CO2又被容器中的碱液吸收,致使容器中的气压减小,使有色液滴左移。
实验装置图:
注意:1、若是植物(带叶)应置于黑暗环境中进行;种子要消毒。
2
、对照组的设置:除将生物材料灭活,其他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
(二)判断呼吸类型:
原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的O2量和放出的CO2量相等;如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则不吸收O2,只放出CO2;若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吸收的O2量小于放出的
CO2量。
实验装置:
实验组
对照组:(目的:排除外界温度、气压变化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
若:
注:若是带叶的植物或幼苗,则需将装置放在黑暗处进行。
(三)测量呼吸商:
注意:1、针对有氧呼吸测呼吸商。
2、呼吸商RQ=CO2的释放量∕O2
的吸收量。
糖类的RQ=1,脂肪的RQ <1。
实验装置:
若甲的实验数据为X
,乙的实验数据为Y ,则呼吸商的计算式为:(X
-Y )∕X 。
对照组:(目的:排除外界温度、气压变化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
呼吸作用单元设计教案
呼吸作用单元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呼吸作用的相关术语和概念。
3. 能够运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反应方程式。
3. 呼吸作用的相关术语和概念,如: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等。
4. 呼吸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如:农作物种植、发酵工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相关术语。
2. 教学难点:呼吸作用反应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呼吸作用的意义。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呼吸作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和报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第二课时: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反应方程式。
3. 第三课时:呼吸作用的相关术语和概念。
4. 第四课时:呼吸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
5. 第五课时:实验操作和观察呼吸作用的现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呼吸作用定义和过程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呼吸作用现象的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呼吸作用相关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呼吸作用的图像和模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实物模型:提供呼吸作用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3. 实验器材:进行呼吸作用实验,观察现象。
4. 课后阅读材料:提供相关学术论文或科普文章,拓展学生知识面。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呼吸作用的兴趣。
2. 讲解概念:介绍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3. 展示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反应方程式。
呼吸作用实验设计
呼吸作用实验设计1. 引言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重要过程,通过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细胞能够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了解呼吸作用的机制对于我们理解生物活动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设计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验方法,观察不同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对照组:新鲜的豆芽或其他植物幼苗- 实验组:同等大小的豆芽或其他植物幼苗- 实验器材:带有刻度的水瓶、实验管、氢氧化钠溶液、盖有透气膜的容器、天平、计时器2.2 实验方法步骤一:准备工作- 将豆芽或其他植物幼苗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 对照组保持正常生长条件,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 实验组将豆芽或其他植物幼苗置于盖有透气膜的容器中。
步骤二:测量呼吸速率- 用天平称取相等重量的豆芽或其他植物幼苗,分别放入实验管中。
- 将实验管倒立放入带有刻度的水瓶中,使植物幼苗的根部悬浮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保持实验管的口部不被液体覆盖。
- 记录下实验管中气泡上升的高度,并用计时器计时1分钟。
- 重复以上步骤3次,取平均值。
3.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所测得的呼吸速率数据,可以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呼吸速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以下是可能的结果和讨论方向:3.1 结果- 对照组的呼吸速率较为稳定,呈现正常的呼吸作用。
- 实验组的呼吸速率可能表现出以下情况:- 增加:当实验组的植物幼苗处于低氧气浓度或高二氧化碳浓度的环境中时,呼吸速率可能会增加,以弥补缺氧的情况。
- 减少:当实验组的植物幼苗处于高氧气浓度或低二氧化碳浓度的环境中时,呼吸速率可能会减少,因为细胞已经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
3.2 讨论- 呼吸速率的变化与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密切相关。
当环境中氧气浓度低或二氧化碳浓度高时,呼吸作用会被刺激并增强。
- 实验结果可能进一步说明植物对环境中气体浓度的敏感性和自适应能力。
- 利用这一实验设计,可以进一步探究影响呼吸速率的其他因素,如温度、光照等。
5.2呼吸作用
你能解释吗?
萝卜放久了为什么会糠心呢?
粮食为什么要晌干后贮藏呢?
冷藏的蔬菜为什么能较长时间 地保持新鲜呢?
花盆的底部为什么要有洞呢? ……
三、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课堂评价:
1、植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主要 场所是( ) D A、染色体 B、叶绿体 C、液泡 D、线粒体 2、植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储 存的( A ) A、有机物 B、无机物 C、无机盐 D、化合物 3、植物种子萌发的各实验中设计有煮熟种子 B ) 所起的作用是( A、分析 B、对照 C、观察 D、调查
讨论:
1、为何要由漏斗加水到玻璃瓶內?
2、是什么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 3、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危险的地窖
实验三: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
讨论:
1、甲、乙两个保温瓶内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2、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产生的热量是从哪里来的? 4、煮熟种子为什么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将你们组的实验方案同全班进行交流。
实验案例:
1、为什么要将甲组的菠菜 用开水烫2~3分钟,甲组在 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 置在黑暗处? 3、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 了什么结论?
二、凡是活的植物细胞都能进行 呼吸作用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呼 吸作用是表明,萌发种子进行呼吸作
用时,不但吸收 氧气
且还会产生 热量 。
,释放
二氧化碳 ,而
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 它们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吗?
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
一、猜想与假设: 植物的根能进行呼吸作用; 植物的茎能进行呼吸作用; 植物的叶能进行呼吸作用; …… 二、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三、交流:
初中生物呼吸作用物教案
初中生物呼吸作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2. 掌握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过程和机制;
3. 了解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教学重点:
1. 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3.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教学难点:
1. 理解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过程;
2. 掌握呼吸作用的调节机制。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室器材:温度计、试管、橡胶软管、漏斗等;
3. 实验材料:小米、酵母、氢氧化钠溶液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课件介绍呼吸作用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呼吸作用的兴趣。
二、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10分钟)
1. 通过课件讲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途径。
三、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机制(15分钟)
1. 通过实验演示呼吸作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氧气消耗和二氧化碳产生的情况;
2. 介绍呼吸作用的机制:呼吸道的结构、气体的扩散和细胞呼吸等。
四、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10分钟)
1.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环境温度、运动量、疾病等;
2. 强调保持身体健康和呼吸道通畅对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五、小结与练习(5分钟)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呼吸作用的重要性、过程和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希望能够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对呼吸作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呼吸作用实验设计
呼吸作用实验题示例1.测定生物体呼吸作用强度例1.植物幼苗在生长时,要进行呼吸作用。
请用简单方法来测量菜豆幼苗有氧呼吸强度的大小(以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表示)。
实验材料:带塞的玻璃钟罩,大、小烧杯,10%NaOH溶液,带刻度的玻璃导管、清水、微型盆栽菜豆幼苗。
①本实验可用如上图装置,但该装置中还缺少某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利用所给的器具和试剂,则添加该组成部分的操作是。
增加该组成部分的目的是:。
②本实验进行的原理是:。
③实验步骤:Ⅰ.取两个上述装置,编号为甲、乙。
对所用的盆栽菜豆幼苗,甲中放置正常生长的菜豆幼苗,乙中放置。
连接好玻璃导管后,调节水柱高度,使两装置一样高。
Ⅱ.,并开始计时。
Ⅲ.一段时间后,,根据实验结果测算出幼苗在这段时间内的呼吸强度。
④本实验设计对照组的目的是:。
【例1】解析:本实验目的是测量菜豆幼苗有氧呼吸强度的大小。
以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表示呼吸作用强度,结合所学的呼吸作用知识,和物理气压变化原理确定该实验原理为幼苗在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容器中的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又被容器中的碱液所吸收,致使容器中的气压减少,使玻璃管内水柱上升。
因此,必须消除菜豆幼苗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才能测定其耗氧量,根据提供的材料有NaOH溶液,对于给出的装置添加的操作应是用小烧杯盛适量的10%NaOH溶液置于玻璃钟置内,利用它可以吸收幼苗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中采用对比的方法,甲中放置正常生长的菜豆幼苗,乙中放置死的相同的盆栽菜豆幼苗,条件是都放在相同的黑暗环境中,最后在一段时间后测量水柱上升高度(反映装置中氧气的变化),根据实验结果测算出幼苗在这段时间内的呼吸强度。
本实验设计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外界温度、气压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即减少实验误差。
答案:①用小烧杯盛适量的10%NaOH溶液置于玻璃钟置内吸收幼苗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②幼苗在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容器中的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又被容器中的碱液所吸收,致使容器中的气压减少,使玻璃管内水柱上升。
初中呼吸作用教案
初中呼吸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实质。
2. 掌握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和过程。
3. 理解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4. 能够运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呼吸作用的定义和实质。
2. 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和过程。
3.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1. 呼吸作用的概念。
2. 呼吸作用的实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出问题:什么是呼吸?你身边的呼吸现象有哪些?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呼吸作用的定义: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在细胞内进行的一种氧化代谢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生物体能够获得能量。
2. 讲解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3. 解释呼吸作用的过程:有机物在细胞内被氧化,释放出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三、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10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叶绿体内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 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光合作用是合成过程,呼吸作用是分解过程;光合作用需要光能,呼吸作用不受光能影响;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 联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过程,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四、实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实例,让学生运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进行分析:- 实例1:为什么人在运动时会喘气?- 实例2:为什么植物在夜间也会进行呼吸作用?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呼吸作用的定义、表达式、过程以及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呼吸现象,并结合呼吸作用的知识进行解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区别和联系、实例分析和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呼吸作用的定义、表达式、过程以及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高中生物呼吸实验教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呼吸实验教案人教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活性炭吸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实验,理解人体呼吸作用的原理。
实验材料:活性炭、氧气气源、氧气检测管、氧气吸管、量筒、烧杯、烧瓶、温度计、试管、试管架等。
实验步骤:
1. 将一定量的活性炭放入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初始温度。
2. 在烧瓶中装入氧气气源,并将氧气吸管插入活性炭中。
3. 观察活性炭吸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情况,并记录氧气检测管中氧气浓度的变化。
4. 将试管浸入水中,测量水中氧气的体积变化。
5. 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并总结呼吸作用的原理。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氧气泄漏和活性炭粉尘飞扬。
2.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场地整洁。
3. 在实验过程中,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应立即停止实验并求助老师。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活性炭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吸附作用,进一步理解了人体呼吸作用的原理。
呼吸作用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过程,我们应当珍惜呼吸器官,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
实验报告动物的呼吸作用测定
实验报告动物的呼吸作用测定实验报告:动物的呼吸作用测定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测定动物的呼吸作用,了解动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和能量消耗情况,探究动物呼吸作用与环境、生理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动物的呼吸作用是指动物细胞内有机物在酶的催化下,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通过测定动物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氧气量或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可以计算出动物的呼吸速率。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动物:选取健康的小鼠若干只。
2、实验仪器:呼吸测定装置(包括密闭容器、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电子天平、计时器、温度计等。
3、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四、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对实验动物进行适应性饲养,使其适应实验环境。
检查实验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校准氧气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
2、动物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若干组,每组数量相同。
3、实验操作称取每组小鼠的初始体重,并记录。
将小鼠放入密闭的呼吸测定装置中,装置内预先放置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
启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一定时间内(如 30 分钟)装置内氧气浓度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环境温度稳定,并记录温度值。
4、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束后,记录每组小鼠的最终体重。
根据氧气浓度的变化,计算出每组小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氧气量。
结合小鼠的体重变化和消耗的氧气量,计算出呼吸商(呼吸商=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消耗的氧气量)。
五、实验结果1、不同组小鼠的呼吸速率存在差异。
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体重较大的小鼠呼吸速率相对较慢,而体重较小的小鼠呼吸速率相对较快。
2、环境温度对小鼠的呼吸作用有显著影响。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小鼠的呼吸速率加快,以产生更多的热量维持体温;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小鼠的呼吸速率减慢。
3、不同生理状态(如饥饿、饱食)的小鼠呼吸速率也有所不同。
饥饿状态下的小鼠呼吸速率相对较低,而饱食状态下的小鼠呼吸速率相对较高。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常见实验设计
(4)黑白瓶法测定模型: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只有呼吸作用,所以呼吸 作用量=黑瓶中溶解氧的变化.白瓶既能光合作用又能呼吸作用,所以净光合作用 量=白瓶中溶解氧的变化.真正光合量(总光合量)=白瓶中溶解氧的变化+黑瓶 中溶解氧的变化.
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蒸馏水、溴麝香草酚蓝、NaHCO3稀 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CO2充气机、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 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溴麝香草酚蓝和NaHCO3稀 溶液、溴麝香草酚蓝的两支试管中.此时,叶片均浮在液面上,溶液呈现蓝色.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 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溶液呈现蓝色.
放在暗培养箱中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下沉,溶液呈现黄绿色, 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溶液呈现蓝色 分析预测的结果:(1)光照
下,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多于呼吸作用放出的 CO2,pH上升,溶液呈现蓝色,并且光合作用放出的O2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叶肉 细胞间隙中的O2增加,叶片上浮.而蒸馏水中缺乏CO2和O2,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和有氧呼吸,pH不变,溶液呈现蓝色,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
呼吸作用的实验设计
呼吸作用的实验设计章丘市实验中学郭立敦 2010年8月4日10:19潘富泉于10-8-4 17:09推荐对呼吸作用的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呼吸作用的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会产生哪些现象呢?二、作出假设:植物的呼吸作用会耗损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产生水并开释热能。
三、测试变量: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四、实验步骤1、将萌发的大豆芽平均分成两份,每份300克,把此中一份揩干表面水分后装入30cm×50cm的透明塑料袋中,鼓满空气,聚拢袋口并用铁夹夹紧,标记为甲;另一份煮熟并冷却,揩干表面水分后装入一样的透明塑料袋中,鼓满空气,聚拢袋口并用铁夹夹紧,标记为乙。
将甲、乙装入沫子保温箱中,位于暖水带双侧,热水袋中艳服50℃左右的温水,盖好箱盖后,静置2至3小时。
2、演示时,打开箱盖,轻轻易战胜出甲、乙两袋,让学生观察两袋内壁上水珠的多少,思考测试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3、取下铁夹,用手捏紧袋口,各插入一只温度计,使温度计的煤油球一端伸入豆芽菜堆内,读数并记录,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液面稳定后,再读数并记录,最后取出温度计。
在操作过程当中,包管塑料袋不漏气。
4、封闭控滴器,将输液器管的一端插入塑料袋口内,另一端伸到小烧杯的底部,打开控滴器,轻轻挤压塑料袋,使甲、乙两袋中的空气分别通入甲、乙两小烧杯,观察小烧杯中蜡烛的燃烧情况。
5、将输液器管的外端再插入到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甲、乙玻璃管的底部,轻压塑料袋,使甲、乙塑料袋内的空气分别通入到甲、乙玻璃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6、更换测试材料(如换成健壮的菠菜叶)再进行重复测试。
六、实行计划:按照上述要领步骤进行测试,并记录观察到的测试现象。
七、得出结论:整理测试得到的证据,合理分析原因,得出客观的结论。
八、表达交流:材料用具:萌发与煮熟的大豆种子(新鲜与煮熟的菠菜叶等)、澄清的石灰水、清水、蜡烛、透明的塑料袋、小烧杯、玻璃管、洋火、温度计、铁夹、60厘米长的输液器管(控滴器)等。
呼吸作用教案
呼吸作用教案呼吸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呼吸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掌握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呼吸习惯和意识。
教学准备:1. 师生用书、课件、幻灯片等。
2. 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
3. 板书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对呼吸作用的兴趣。
如:你们有没有试过跑步、游泳、爬山等运动后感到呼吸急促?为什么身体会需要更多的氧气?这是因为运动消耗了身体的能量,需要通过呼吸来补充氧气。
Step 2:呈现知识点利用图片或实物模型来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部分的功能,引导他们发现气道、肺部和呼吸肌肉等重要组织。
Step 3:讲解呼吸过程3.1 鼻腔过滤空气:空气通过鼻腔,被鼻毛和鼻涕截住其中的灰尘等杂质。
3.2 气管和支气管:将空气传递到肺部,支气管的细小分支称为支气管细支,最后分布到两个肺泡。
3.3 肺泡和肺:肺泡是肺的基本单位,由薄膜包围,通过血管与肺循环相连,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3.4 肺活量:肺能存储的最大气量,可以通过测量呼气和吸气的能力来评估。
Step 4:呼吸与健康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健康的呼吸习惯:4.1 均匀而深吸气:深呼吸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促进新陈代谢。
4.2 保持空气流通:保持鼻腔通畅,避免过度呼吸口呼吸。
4.3 合理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肺活量和心肺功能。
Step 5:巩固训练设计小组活动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作用的过程:5.1 深呼吸实验:每组分配一个小球,通过不同的呼吸深度和频率来观察小球的颜色变化,了解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5.2 模拟密闭环境:让学生分组设计呼吸系统,模拟在高海拔、密闭空间等特殊环境下的呼吸情况,并讨论解决方案。
Step 6:课堂小结总结人体呼吸的重要性和作用,强调良好的呼吸习惯对健康的重要影响。
Step 7: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课堂笔记,总结人体呼吸的过程和原理,并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呼吸质量。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2《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量适中,难度适中,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家长参与作的布置,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在运动后会感到喘不过气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在运动中获取能量的呢?”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呼吸作用。接着,我会简要回顾光合作用的知识,为学生学习呼吸作用打下基础。
4.作业布置要注重实践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5.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给予及时反馈,鼓励学生进步,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解答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解答和反馈,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呼吸作用知识的学习体会,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强调呼吸作用在生物体能量代谢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例如运动后为什么会喘气、为什么需要保持空气流通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导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创新设计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创新设计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创新设计一、创新实验目的: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安排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三个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产生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课本的原实验为演示实验,使用的器材较多,组装连接比较麻烦。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我经过多次探索与实践,对其中两个演示实验(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形式、装置、方法、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与创新。
二、实验原理:1、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利用“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验证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2、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空饮料瓶(营养快线饮料瓶,选择的原因是口比较大)、用过的洗手液瓶(手压型)、橡皮管、止水夹、试管、澄清的石灰水、燃烧匙、蜡烛、火柴、植物体的六种器官(萌发与煮熟的黄豆种子、新鲜与煮熟的菠菜叶等)、黑色的塑料袋。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1、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将本实验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利用一种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如萝卜的根、菠菜的叶、花瓣等),将这些材料平均分为两组(新鲜的和煮熟的或者萌发的和煮熟的)放在甲、乙两个饮料瓶内,其中装有新鲜与煮熟的菠菜叶瓶外包上黑色塑料袋。
将6组实验放在温暖的地方。
2、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将等量的萌发与煮熟的黄豆种子分别放入两个空的洗手液瓶内,拧紧瓶盖,洗手液瓶瓶口连接上橡皮管,关上止水夹。
五、实验设计说明:(一):实验操作1、将装有实验材料的甲、乙饮料瓶内放置24小时后,打开甲、乙两瓶的瓶塞,将点燃的蜡烛快速放入两瓶,观察蜡烛在两瓶中的燃烧情况(六个小组实验操作方法相同)。
分析实验现象:放入甲瓶内的蜡烛立即熄灭,放入乙瓶内的蜡烛继续燃烧。
由此得出结论——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植物呼吸的实验设计探索
植物呼吸的实验设计探索实验目标: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并了解植物的气体交换过程。
实验材料:1.小型温度计2.剪刀3.仙人掌或其他便于操作的植物4.水杯5.容器或玻璃罩6.胶布7.酒精烧瓶8.砂土或泥土9.胶带或橡皮筋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小型温度计,并确保它是准确的。
2.准备一株健康的植物,如仙人掌。
如果使用其他植物,确保它可以在条件控制和测量过程中进行操作。
3.将植物放在一个无遮挡的地方,确保它能够接受充分的阳光和空气。
4.将植物的根部剪短,以确保其能够放入水杯中。
5.将植物的根部放入水杯中,同时确保水杯不漏水。
6.用容器或玻璃罩将植物的茎部覆盖起来,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
确保覆盖材料完全密封,并使用胶布将其固定在容器或玻璃罩上。
7.将温度计插入容器或玻璃罩中,确保其能够测量到植物的茎部温度。
8.等待几分钟,让温度计稳定下来,并记录下初始温度。
9.使用酒精烧瓶将容器或玻璃罩中的空气加热一段时间。
确保不要加热太长时间,以免对植物造成伤害。
10.记录下加热后的温度,同时观察植物的反应。
11.等待几分钟,让温度稳定下来,并记录下最终温度。
12.将温度计从容器或玻璃罩中取出,并将植物从水杯中取出。
13.观察植物的茎部,并记录下任何变化或其他观察结果。
14.将植物重新放回原始的条件下,并继续观察其生长和呼吸作用的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能够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植物茎部的温度变化,并通过加热空气来模拟植物周围的环境变化。
通过记录和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温度变化,我们可以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气体交换的过程。
可能的实验结果包括:1.在加热后,植物的茎部温度会升高,并且在加热后几分钟内会逐渐回到初始温度。
这反映了植物对环境温度的敏感性和其通过呼吸作用调节温度的能力。
2.植物的呼吸作用会导致气体交换,从而引起温度变化。
通过观察温度的变化,我们可以推断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产生的气体类型和数量。
呼吸作用教案初中
呼吸作用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2. 了解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3. 能够运用呼吸作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2.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1. 呼吸作用的概念。
2. 呼吸作用的实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提出问题:“你们注意到身边的生物都在进行一种神秘的现象吗?这种现象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种现象就是呼吸作用。
”二、探究呼吸作用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呼吸作用的定义:“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在细胞内通过氧气氧化有机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呼吸作用的定义,并解释其中的关键词。
三、演示呼吸作用实验(15分钟)1. 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如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等。
2.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呼吸作用的产物。
四、总结呼吸作用的实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呼吸作用的定义,并提出问题:“呼吸作用的本质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能量的释放,通过氧化有机物质,将化学能转化为生物能。
”五、比较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利用氧气氧化有机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过程。
”六、应用呼吸作用的原理(10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为什么我们在运动时会感到呼吸急促?”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因为在运动时,我们的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所以呼吸作用加快,以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作用实验题示例1.测定生物体呼吸作用强度例1.植物幼苗在生长时,要进行呼吸作用。
请用简单方法来测量菜豆幼苗有氧呼吸强度的大小(以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表示)。
实验材料:带塞的玻璃钟罩,大、小烧杯,10%NaOH溶液,带刻度的玻璃导管、清水、微型盆栽菜豆幼苗。
①本实验可用如上图装置,但该装置中还缺少某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利用所给的器具和试剂,则添加该组成部分的操作是。
增加该组成部分的目的是:。
②本实验进行的原理是:。
③实验步骤:Ⅰ.取两个上述装置,编号为甲、乙。
对所用的盆栽菜豆幼苗,甲中放置正常生长的菜豆幼苗,乙中放置。
连接好玻璃导管后,调节水柱高度,使两装置一样高。
Ⅱ.,并开始计时。
Ⅲ.一段时间后,,根据实验结果测算出幼苗在这段时间内的呼吸强度。
④本实验设计对照组的目的是:。
【例1】解析:本实验目的是测量菜豆幼苗有氧呼吸强度的大小。
以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表示呼吸作用强度,结合所学的呼吸作用知识,和物理气压变化原理确定该实验原理为幼苗在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容器中的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又被容器中的碱液所吸收,致使容器中的气压减少,使玻璃管内水柱上升。
因此,必须消除菜豆幼苗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才能测定其耗氧量,根据提供的材料有NaOH溶液,对于给出的装置添加的操作应是用小烧杯盛适量的10%NaOH溶液置于玻璃钟置内,利用它可以吸收幼苗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中采用对比的方法,甲中放置正常生长的菜豆幼苗,乙中放置死的相同的盆栽菜豆幼苗,条件是都放在相同的黑暗环境中,最后在一段时间后测量水柱上升高度(反映装置中氧气的变化),根据实验结果测算出幼苗在这段时间内的呼吸强度。
本实验设计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外界温度、气压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即减少实验误差。
答案:①用小烧杯盛适量的10%NaOH溶液置于玻璃钟置内吸收幼苗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②幼苗在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容器中的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又被容器中的碱液所吸收,致使容器中的气压减少,使玻璃管内水柱上升。
③Ⅰ.死的相同的盆栽菜豆幼苗Ⅱ.将两装置都放在相同的黑暗环境中Ⅲ.测量水柱上升高度④排除外界温度、气压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校正因外界温度、气压变化造成的实验误差)注:根据此装置的实验指标测出的是有氧呼吸强度的大小【变式训练1】运用气体体积测定法,设计实验装置测定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强度的大小【变式训练2】一定条件下,某种生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运用气体体积测定法,设计实验装置测定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强度的大小(或总呼吸强度的大小)2.判断生物体呼吸作用的类型利用下列装置探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2.将甲、乙装置均置于28℃恒温的条件下,分别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前三组实验所用微生物种类相同,第四组实验的微生物是乳酸菌),60分1.由于装置的气压变化,也可能会由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为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应设置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应将所测生物灭活,其他处理与实验组完全一致2.当用植物测定呼吸时,应注意什么?应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所以整个装置应置于黑暗环境中3.当用种子测定呼吸时,为防止微生物的呼吸对实验的干扰,应对种子进行什么处理?消毒4.是否可用该装置做乳酸菌的呼吸测定?可以,但没有气体产生与消耗答案:①适量(一定浓度)KOH或NaOH溶液②(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 mL ③细胞呼吸时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消耗量的差值④只进行有氧呼吸⑤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⑥只进行无氧呼吸⑦不变⑧不变例2.实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手段,在实验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精密的仪器,还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
(1)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时进行的呼吸类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
请根据要求填空。
①实验目的:。
②实验原理:③实验材料和用具:萌发的豌豆种子、带橡皮塞的玻璃钟罩两只、100mL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其中带有红色液珠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清水、凡士林④实验方法: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如图配置好实验装置,如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计另一个实验,请指出另一个实验应如何设计(绘装置图表示,并用简短的文字说明)⑤实验结果及预测:Ⅰ.;Ⅱ.;Ⅲ.。
【例2】解析:由题意可知本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探究种子萌发时进行的呼吸类型,这就是实验目的。
依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思路,在有无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情况下,观察红色液滴是否移动及移动方向,从而确定种子萌发过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情况,最后通过对比即可确定其呼吸作用类型。
由于该实验是探究性实验,所以实验结果有三种情况:如果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的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1)①探究种子萌发时所进行的呼吸类型②种子萌发过程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的氧气量和放出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如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则不吸收氧气,能放出二氧化碳;如果既有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吸收的氧气量小于放出的二氧化碳量。
④如图。
说明:强调等量的种子,即用等量的清水代替NaOH,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
⑤Ⅰ.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的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Ⅱ.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Ⅲ.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吸商的测定及应用呼吸商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之一。
所谓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简称RQ),是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的mol数和吸收的O2的mol数的比例,又称呼吸系数。
糖类.脂质.有机酸的呼吸商糖类:C6H12O6+6O2+6H2O→6CO2+12H2O,呼吸商RQ=6/6=1;蓖麻油:2C57H104O9 + 157O2 → 114CO2 + 104H2O,呼吸商为RQ=114/157=0.73同理蛋白质、脂肪的呼吸商经验计算值分别为0.80、0.71。
有机酸:柠檬酸分子式C6H8O7 (COOH-CH2-COHCOOH-CH2-COOH):2C6H8O7+ 9O2→ 12CO2+8H20,故其呼吸商为RQ=12/9=1.33苹果酸C4H7O5 (COOH-CH2OH-CH2-COOH): 4C4H7O5 + 5O2→ 8CO2 + 14H2O,呼吸商为RQ =8/5=1.63.1.实验测定呼吸商设计实验装置:1号装置用于测定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再设置一个装置,将NaOH溶液换成等量的蒸馏水,其余的设置和1号装置相同,用于测定氧气的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生成的差,从而计算出二氧化碳的生成量。
平衡无关变量:为了使所测数据准确性提高,有时也专门添加监控外界物理条件变化的对照装置,以平衡实验组数据;或者将实验组装置置于水浴设施中等等。
若材料带有真叶,还需要在黑暗环境以避免光合作用干扰。
【例3】为了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商,现准备了3只玻璃瓶、瓶塞、带刻度的玻璃管、发芽的蚕豆种子、10%的NaOH溶液、NaHCO3、清水等。
1号玻璃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由于发芽蚕豆种子(已消毒)的呼吸作用,1号玻璃瓶内的气体发生了变化,使得墨滴向左移动,显然瓶内气体减少了,减少的气体是。
(2)1号玻璃瓶内的气体变化还不足以求出发芽蚕豆的呼吸商,由此还要利用2号玻璃瓶来测定发芽蚕豆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某一种气体的变化。
请根据1号图及题干中的器材与试剂,说出2号图装置与1号图的不同之处,以此可以测出量。
(3)若1号装置测出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X,2号装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Y,则呼吸商计算式为:如果呼吸商小于1时,说明。
(4)为了纠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实验测量误差,须设3号装置。
应对3号装置作何处理:如3号装置的墨滴在实验后向右移动量为Z,则氧气实际消耗量应为。
【解析】1号装置中NaOH吸收CO2,气体体积再变化只能是氧气引起的,所以它测的是氧气量;2号装置考查学生的设计能力。
据呼吸商概念,1号装置测出了氧气量,剩下的就是二氧化碳的量未知了,依据化学知识,试管中应该是清水,瓶中放发芽的蚕豆种子,气体体积变化就是二氧化碳和氧气变化的差值,从而间接测出二氧化碳生成量;3号监控外界物理量变化,根据实验的重复性原则,试管、瓶内也必须分别有“形式”性的水(NaOH 也行)、死种子。
答案.(1)氧气 (2) 试管中的液体应用同体积的清水 种子吸收的氧气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量的差值 (3)(X-Y )/X 呼吸底物中含脂肪 (4)用死种子,试管中放等量的清水 X+Z3.2.探究呼吸底物由前面的计算已经知道,如葡萄糖呼吸商是1,脂肪的是0.71,蛋白质的是0.8(一些比糖类含氧较多的物质,如已局部氧化的有机酸,则呼吸商大于1)。
据此,可以根据实测得到的呼吸商推断当前呼吸作用的底物概况。
如人是混合膳食,所以,呼吸商常变动于0.71-1.00之间。
人体在特定时间内的呼吸产物要看哪种营养物质是当时的主要能量来源而定。
若能源主要是糖类,则呼吸商接近于1.00;若主要是脂肪,则呼吸商接近于0.71。
在长期病理性饥饿情况下,能源主要来自机体本身的蛋白质和脂肪,则呼吸商接近于0.80。
一般情况下,摄取混合食物时,呼吸商常在0.85左右。
糖-脂肪-蛋白供能顺序容易造成底物单一的思维定势。
在确定呼吸底物时,常默认生物材料只进行有氧呼吸。
【例4】某发芽种子的呼吸商是0.85。
根据下表信息分析,有关种子有氧呼吸分解的A 葡萄糖B 蛋白质C 脂肪和蛋白D 葡萄糖、脂肪、蛋白E 一定有葡萄糖【解析】种子已发芽,不能考虑无氧呼吸;RQ=0.85,又没指明何种植物,呼吸底物组合就可能有:葡萄糖+脂肪、葡萄糖+脂肪+蛋白质,葡萄糖+蛋白质,其他的组合对高中阶段就比较偏了,这三种组合共性是都含葡萄糖。
E3.3.确定呼吸类型这类题型,不加说明的话,默认底物是葡萄糖,原理就是书本中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酒精+CO 2类)反应式。
C 6H 12O 6+6O 2+6H 2O →6CO 2+12H 2O, C 6H 12O 6→2CO 2+2C 2H 5OH,前者的特点是气体体积恒定的反应,后者的特点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例5】下图是用等量葡萄糖配置的适宜浓度的培养液,培养相同的酵母菌,适宜且相同温度培养,其他条件见图中信息。
⑴当着色液滴A 当着色液滴B 时,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呼吸商 1;⑵当着色液滴A 当着色液滴B 时,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此时,呼吸商 1;⑶当着色液滴A 当着色液滴B 时,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此时,呼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