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民办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合集下载

构建高校日语教学BPO实践课的探索

构建高校日语教学BPO实践课的探索

构建高校日语教学BPO实践课的探索【摘要】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人才的最好方式,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如何开展校企合作,以及如何进行bpo实践课教学体系建设,是当前探讨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校企合作;bpo;教学体系伴随着中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日语教育发展迅速,日语已经成为我国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语种。

高校和外语培训机构纷纷开设日语课程,致使社会上出现了日语热现象。

在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强劲的环境下,高校日语教育不能再局限于课本教育,应与时俱进,研究课改方向,培养出社会紧需、竞争力强的日语人才。

一、高校日语教育现状分析长期以来,文科类实践教学特别是语言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式脱离工作实际,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关键。

现在的高校日语教学存在这一问题,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其中最突出的是学生日语学习费时低效,其它方面的知识和体验也相当缺乏,这些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何高效地培养合格的日语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要求我们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对高校日语教学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

二、bpo与高校教育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业务流程外包,国际bpo 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从业务交易规模上看,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研究,2003年全球商务流程外包(bpo)服务市场总收入为4050亿美元,增长率达到69%,到2008年增长到6825亿美元。

从外包业务范围上看,涵盖高中低各个方面。

发展中国家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成为bpo离岸业务发展的驱动力,离岸业务已成为bpo服务外包的主要形式。

目前bpo业务呈现国内化、广泛化发展趋势。

“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高教研究 HigherEducationResearch94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创新研究文/李金祯摘要:“新文科”是时代的产物,代表一种融合趋势,为我国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任务。

目前,以英语为主导的大学外语教学基本涵盖了全国所有高校,但其教学理念、方法等明显滞后。

本文从新时代高校学科建设角度,论述了大学外语教学如何有效地与非外语专业教学相融合,更好地服务于非外语专业教学;从语种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探究了“新文科”背景下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与创新课题。

关键词:新文科;大学外语;创新实践1 新文科“新文科”概念首先由美国希拉姆学院提出,2017年10月开始,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对29个专业进行重组,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传统文科专业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创造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条件。

我国“新文科”概念始于2018年10月国家启动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要求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以提高高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新文科”是时代的产物,代表一种融合趋势,为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新任务。

大学外语教学应该充分挖掘外语语言的应用功能,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行外语服务。

2 大学外语教学现状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学外语教学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我国以大学英语为主导的大学外语教学涵盖了全国所有高校。

多数高校大学外语课程基本传承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一刀切”特点突出,侧重学习语言知识;课程设置单一,全校各专业使用相同外语教材;教师多拥有外语专业背景而缺乏其它专业背景,等。

这种模式缺乏活力和动力,必须改革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满足“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学科建设需求。

3 大学外语教学创新与实践3.1 语种设置目前,我国高校大学外语课程主要开设大学英语,少数高校同时开设日语、俄语和法语等小语种课程。

新文科视野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与实施路径

新文科视野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与实施路径

新文科视野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与实施路径作者:王星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23期摘要:新文科建设为外语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外语专业应充分理解新时期外语教育的内涵,把握新需求、新导向、新方法,培养符合国家建设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青岛理工大学外语专业以“需求引领,产学协同,跨界融合”为理念,积极推行育人模式改革,逐渐形成“外语+α”的特色发展方向。

该方向以需求和产出为导向,构建文理交叉的课程与实践双融合体系,充分发挥校企联合育人优势,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扎实的外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育人;专业建设;外语专业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3-0080-05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has pose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ty in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center on the new situation, new guidance, and new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so as to 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required for the further nation build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odel in QUT(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hich takes "demand-driven innovation,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s its conception, actively carries out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mode thus progressively building up its characteristic di re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α". Motivated by demand and output, a dual integration system of curriculum and practice is construct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educating students for the purpose of nurturing compound application talents who have devotiontohome and country, international vision, solid basic skills of foreign language as well as strong data management ability.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school-enterprise joint educati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ty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围绕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等作出新的全面部署,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日语专业的课程群改革研究

日语专业的课程群改革研究

日语专业的课程群改革研究摘要目前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多采用“教材+期末考试”传统模式。

这很难满足翻译最根本的应用目的。

尤其与民办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教学要求相脱节,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树立以“应用型时代感不拘泥于理论“的翻译理念,改革现行翻译课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翻译课程民办高校培养目标创新理论实践一、高校日语翻译课研究现状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要表达的情绪思想,主题内容,用另一种语言为媒介,将其转化为译文的思想概念。

翻译界权威严复提出了翻译的标准,即信、达、雅。

这种观点提出以来,就迅速成为人们衡量翻译水平的一把尺子。

(一)翻译教学方法及应用。

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一次理论课时加一次实践课时。

理论教学的存在是必要的,我们的实践活动必须有理论来指导才会更有条理更具科学性。

而一味的理论教学枯燥乏味,所以又必须辅之实践教学,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贯穿理论,让理论应用于实践活动中。

(二)各高校的创新教学模式。

1.日英双语型;2.语+专业知识;3.日语+韩语+汉语+英语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4.同声传译教学。

纵观这几种教学模式,他们的产生,直接来源于目前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中日贸易交流不断频繁,意味着社会需要更多多层次多技能的日语专业毕业生。

二、民办高校日语翻译课研究内容(一)教学手段。

常规教学手段是以教师的教为主。

这种教学方法是有必要性但也有弊端。

我提倡交际教学这种教学方法。

即以“学生”为中心。

我的翻译课上经常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学生不会过于老师来揭晓正确答案。

另外,将会话课引入到翻译课中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二)教材。

在教材选择上,我们一直希望有一本教材可以满足以下几个标准:1.理论实践相结合;2.难度适中有针对性,适合不同层次学生;3.教材新颖,紧跟时代脚步;4.内容既有文学性,又涵盖其他领域具有广泛性。

教师们在教学中除了教手头上的教材以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找其他教材内容进行辅佐。

研究型大学日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研究

研究型大学日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研究

两个方面。 这一部分的学习重视学科基础, 主要从自 进行课程的研究性挖掘,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挖掘出能
然、风土、民情、社会、经济、历史人物和标志性历史事 激发学生研究欲望的课题。
2022 年第 9 期 (总第 1399 期)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HEILONGJIANG EDUCATION(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No.9,2022 Serial No.1399
研究型大学日语专业本科生 科研训练模式研究
收稿日期:2022-02-26 作者简介:赵世海(1973—),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日语教育、日本历史与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 2021 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研究型大学日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和模式的构建研 究”(SKX2021009);2019 年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培养学生共情能力的日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2019XYB037);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日语专业学习者‘语法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以吉林省高校格助 词教学应用为例”(2021J34)
33
Copyright 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研究型大学日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研究
业本科教育尚以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课堂传授以及学 科学领域需要解决的是如何理解异文化背景的他人,
生课下背诵为主,科研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不被教 师和学生重视。 在当今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跟上时代 发展大潮开展日语专业教学改革, 探索适合日语专业 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模式及实践管理机制迫在眉睫。
一、国内外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研究现状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展了本科生科研训 练,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科研体系和模式。 如美国的 “降低辍学率的模式”“科学职业发展的模式”“研究学 徒的模式”“机遇研究的学习模式”,德国的“大学生科 研 津 贴 制 度 ”, 英 国 、 加 拿 大 、 澳 大 利 亚 的“合 作 教 育 ” 等。 近年来,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地的大学都采取积 极措施来促进本科生研究体验, 本科生研究体验已成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复合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复合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复合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研

杨艳霞;何伟
【期刊名称】《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7)3
【摘要】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全国高校的人文教育改革,新文科建设为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契机。

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培养本地区经济发展建设人才的主要阵地,十分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

但基于传统文科的培养模式,其忽略了新文科人才的“创新性”“融合性”“发展性”,而新文科建设改变了传统的育人模式与理念。

如何在新文科的建设前景下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地方应用型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突出新文科的“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机制,不断完善实践创新型教学培养机制等。

【总页数】3页(P3-5)
【作者】杨艳霞;何伟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评《校企合作新探索: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以皖西学院为例
3.“需求导向”下地方高校文科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社会工作专业“1+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经验
4.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复合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思考——基于A高校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民办高校日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的有效教学模式

论民办高校日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的有效教学模式

论民办高校日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的有效教学模式摘要:近年在很多民办高校中陆续开设了日语国际贸易实务等商务类相关课程,但目前大多还处在摸索阶段。

在总结该门课特殊性的同时探究如何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制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并在复杂的双语课堂下结合案例教学法达到实现有效教学模式的目的。

关键词:日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有效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263-03一、日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不仅仅作为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近年同时也成了许多商务方向语言类专业的一门必修技能型课程。

越来越多的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外语系也开设了这个热门课程,并且基本定位就是理论加实践但以实践为主。

具体来说,商务日语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实践性强,结合职业特色实践性是区别于其他商务类课程的最重要特征。

该门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即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外贸业务的具体操作程序,增强对业务的感性认识,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该课程始终秉承“理论主干领先,技能与知识并重”。

通过课堂上的实训,实验室中的专业实训,课余或假期学生的自主实践等手段来突显职业特色[1]123。

即培养有外语特长的综合型应用型商务人才,从而有效地提高就业率。

这也是民办高校的发展命脉所在。

(二)体验式案例教学国际贸易具有线长、面广、环节多、难度大、变化快的特点。

学生开始接触时就会感到难,这要求教师需有深入浅出的讲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所谓体验式案例教学的运用就是通过分析大量生动典型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然后学会灵活运用以及如何处理和解决实际中各种复杂的业务难题[2]148。

(三)开展中日英交叉式双语教学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涉外性、专业性都很强的课程。

外贸业务中涉及的诸多外文单据如信用证、商业发票、提单等都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看透彻并进行修改,还要求能自主制作。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研究摘要:“新文科”时代背景下,外语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亟待重塑。

本文试图从以下方面对“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内涵建设进行探讨:从外语教师的专业精神、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内涵建设;以课程建设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注重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有机融合;邀请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专家能手到校举办业务讲座;从多元化角度为外语教师提供发展平台。

希望能够在“新文科”背景下,对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内涵建设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新文科”、外语教师、内涵建设引言教育部2018年提出发展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的学科专业国家建设目标,国内有关高校专家学者对新文科建设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2020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新文科建设“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任务,新文科建设的热度被推向新高。

“新文科”时代背景下,亟待重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外语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

因此,关注高校外语教师发展,打造复合型专业教师团队迫在眉睫。

外语教师应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适应外语教育新要求,不断提升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和信息素养。

一、从外语教师的专业精神、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内涵建设。

从外语教师的专业精神、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内涵建设,修改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课程评价模式。

注重课堂教学创新,提升外语教师信息素养,加强外语教师信息化技术手段学习。

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外语教师要学会利用大数据、云处理、互联网平台等现代高效便捷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情况进行智能分析,加大外语移动学习和智慧学习平台等新技术和新媒介在外语教改中的应用力度。

通过听课、说课、看课、磨课、课程观摩等丰富的课程监督方式,努力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

【教学成果奖】“学科专业一体化的新文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与实践”总结报告

【教学成果奖】“学科专业一体化的新文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与实践”总结报告

教学成果:“学科专业一体化的新文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与实践”总结报告本成果是2013年以来,对“学科专业一体化”外语人才培养改革为中心的系列教育教学成果的集中凝练。

成果总体思路:强化学科和专业融通,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大类招生模式和学科专业平台课教育模式相结合,以解决外语类专业学科属性不明确,专业定位模糊的问题,为探索新时代培养符合国家对外战略需求的外语人才提供学理性、策略性、实践性指导。

本成果基于2项山东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余项教育部产学研项目,20余项相关校企合作横向课题以及多项校级相关课题开展实施。

成果由理论建构和改革实践两部分构成。

前者包括专著《新文科·大外语·新思政:新文科时代学科专业一体化外语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在《外语高教研究》《外语电化教学》等期刊发表的20余篇教研论文等。

后者包括学科专业一体化招生模式改革、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等环节。

通过本成果的理论探索和教育实践,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对全国外语学科和专业一体化建设和外语学科的转型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成果主要观点1.创新外语学科和外语专业一体化建设理论和建设路径研究。

本成果率先提出“学科专业一体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理念和建设路径。

出版专著《新文科·大外语·新思政:新文科时代学科专业一体化外语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外语高教研究》《外语电化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新文科背景下学科专业一体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省教学教改重点项目(2019)、“新文科背景下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研究”获批研究生提升计划项目(2019)、“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英语混合式培训”获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2019)。

2.创新一级学科为框架的大类招生和培养模式实践改革。

本成果探索按照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进行大类招生,并按照一级学科模式进行培养,此方式在全国外语学科中为首创。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目录1. 内容概括 (3)1.1 研究背景 (4)1.2 研究意义 (5)1.3 文献综述 (6)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7)2. 新文科的概念与内涵 (8)2.1 新文科的提出背景 (9)2.2 新文科的内涵分析 (10)2.3 新文科与传统文科的区别 (11)3.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挑战 (12)3.1 创新能力提升的挑战 (13)3.2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更新 (14)3.3 社会需求变化的影响 (15)4.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16)4.1 课程体系创新 (18)4.1.1 课程内容的新型整合 (19)4.1.2 跨学科课程的开设 (20)4.1.3 新文科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22)4.2 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 (23)4.2.1 项目式教学 (25)4.2.2 案例教学 (26)4.2.3 翻转课堂 (27)4.3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9)4.3.1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30)4.3.2 校企合作 (31)4.3.3 社会服务项目 (33)4.4 师资队伍的建设 (34)4.4.1 教师的学科交叉与融合 (35)4.4.2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36)4.4.3 教师的实践经验积累 (38)4.5 评价体系的优化 (39)4.5.1 评价指标的创新 (40)4.5.2 评价方式的多元 (41)4.5.3 评价过程的透明 (42)5.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案例分析 (43)5.1 某高校新文科建设实践 (45)5.2 某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46)5.3 其他代表性高校案例 (46)6. 结论与建议 (47)6.1 研究总结 (48)6.2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展建议 (50)1. 内容概括该段落可能阐述新文科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进步的核心方向,新文科与此前的文科概念不同,它的核心理念是重构学科框架,推动跨学科融合,并通过这种创新性的教育模式,以应对新时代的社会需求与挑战。

刍议日语强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为例

刍议日语强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为例


要: 对I T专业的 日语语 言培训不仅是 学校 学历教 育研 究的对 象, 也是企 业培训机 构探 索的 目标。能在最
短的 时间内, 培养 I T专业学生或是 学员最有 实际应 用价值的 日语能力 , 是交叉 学科教 学研究 面临的挑 战。基 于此, 大连 东软信息 学院通过近七年 的教 学经验 , 归纳总结 了一套切 实可行 的 日语强化人 才的培养模式 。

复合型人才 的培养 是 高校 人 才 培养 不断 探 索的课 题 。
近年来在诸多高校 中都 有“ I T+日语 ” 的专业方 向。特别 是 日企数量多 , 人 才需 求 量大 的 大连 地 区 , 例如 : 大 连理 工 大
学、 大连海事大学 、 大连外 国语学 院 、 大连 交通 大学 、 大连东 软信息学院等 高校 均有 不 同 的 I T专 业开 设 了 日语强 化课 程 。甚 至在 日企 为数 不多 的沈 阳地 区, 也有诸 多高校陆续 开 设 了日语强化课 程、 I T+日语 的 2+2双学位教育课程等。
方式要改变 , 以项 目为主 , 试卷为辅 。
语言 的学习重在应 用。在现 有的“ I T+日语 ” 专业 当中,
由于人才培养 目标模糊 、 学时 的限制 , 以往 的 日语 教学都停 留在传统 的理论知 识教 授 , 教师“ 一 言堂 ” 的状态 2 J 。 日语
注重学生 的应用 能力也要 体现 在课程 的考 核上。专业 课程的考核要注重学生 的实 际实践结果 , 日语语言的考核可 以 以试 卷为 主 , 充分考虑应用性。 3 . 教学方法要 以学生 为主 , 坚持 启发教学 , 培养 自学 习
不尽相 同, 导致课程设 置上始终 处于摸 索 阶段 , 没 有一个完

新高考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研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活动为例

新高考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研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活动为例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在学历社会等背景下,中国的日语学习者逐年增加,学生们抱着各种不同的目的学习日语,学习的特点也呈现多样化。

与此同时,在外语教学中,动机研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生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

2021 年,中国八省首次实行新高考,与老高考以院校为填报单位的方式不同,新高考省份或者实施院校专业组的填报方式,或者实施“专业+院校”的填报方式。

下面对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进行说明,参考表 1。

其中,以“专业+院校”为单位填报可分为三种组合模式,参考表 2。

表2 “专业+学校”志愿组合形式表 2 可以看出,如果目标是 A 大学,可以像“组合一”那样填报;如果目标是专业 1,可按照“组合二”选择不同的大学同一个专业;如两者都没明确目标,就可以按照“组合三”穿插填报。

以上三种组合形式,共同组成 112 个志愿(普通类本科批)。

组合一和组合二可分别体现学生强烈的“学校主导型”和专业主导型”,组合三未能体现明显志愿目标,不在本研究讨论范围内。

首先,某省教育招生考试(2021)指出,“专业+学校”的招生录取方式,可以使考生选择自己心仪并擅长的学校和专业,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增加学习动力和信心,同时也能促进高校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最终有利于国家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

其次,志愿录取后,学习者在不同的契机下从同一起点开始学习日语。

但笔者发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效果大相径庭。

基于以上两点,笔者认为动机研究是日语学习的重要课题,有必要在 2021 年新高考背景下,综合考察“学校主导型”和“专业主导型”两种志愿填报倾向的学生日语学习动机,观察其整体的特点和倾向。

另一方面,需要以学习者为个体,从质的角度考察其日语学习动机。

二、先行研究鹿毛(2013)[1]将心理学中的动机定义为行为发生、维持、定向的整个过程。

黄(2021)[2]认为动机是“日语学习的原因、是为实现目标所作出的努力”。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黑河学院为例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黑河学院为例

失了对人才培养的指导作用。另外专业培养目标
幼儿园教学实际相结合,让这些技能成为幼儿园
的达成需要有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大
教学过程中的最佳辅助手段。学前教育专业的学
纲、师资队伍、实训室等硬件设施的支撑,但由于
生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需要掌握音乐、美术、书
专业扩招学生人数增多,师资数量不足,专业教师
法、舞蹈、绘画等技能,虽然不需要像其他艺术类 教学工作量大导致备课不充分,实际教学活动与
足龙江,服务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努力为国家和
生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奠定基础。但从目前
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看,教育实践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学生实习态度
确定了立足黑河,面向龙江,政治理想信念坚定,
不端正。部分学生对教育实习实践认识不足,不
师德高尚,能在幼儿园及相关教育机构从事教学
愿意吃苦,不愿意做保育员工作,对孩子的呵护缺
有 68 %的学生留在了黑龙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人才培养模式,本科师范类专业认证对此也有相
实现了扎根边疆,奉献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要求,各高校非常重视合作育人基地建设,把建
2. 优化课程设置 , 多学科交叉融合
立合作育人基地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学前
专业遵循教育部 20 11年 10月 8日发布的《教
园"三方还未强强联手,多边共赢的合作模式尚未 块,穷实综合素养、强化师范技能。从注重学生人
教育专业"院地园合作"的目的是共同培育具有专
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及
业情怀的幼儿教师,专业学生通过合作培养应掌
2012 年9 月13 日 印 发 的 《 幼 儿 园 教 师专 业 标 准

民办高校基础日语“金课”建设路径探析

民办高校基础日语“金课”建设路径探析

S t a n d a r d C l a s s r o o m /标准课堂223(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学院日语系,浙江 绍兴 312000)摘要:教育部要求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民办高校的日语教学基于师资力量弱、生源基础薄、教学模式与评价模式单一的现状,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调动,课堂教学呈现填鸭式灌输下学生放任自由的状况,整体而言“金课”难觅,教学效果并不乐观,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基于“金课”导向下的线下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基于日语教学微信平台公众号的翻转课堂,通过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尝试将课堂从“填鸭式”灌输向师生对话转变,从知识的单向传递向多向交流转变,探析基础日语“金课”课堂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金课导向;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基础日语》课程是集听、说、读、写、译为一体的核心课程。

在日语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教学内容涉猎专业知识广泛,涵盖语音、语法、句型、篇章、翻译、跨文化。

其课程质量直接攸关学生中级、高级阶段的学习质量。

可以说,实现基础日语的“金课”建设是日语专业高质量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国内学界的既往研究中,针对外语类“金课”建设的识框架顺应时代已发生变化,高校外语教育必须以新时代国家需求来审视自己的专业和课程,为打造国家需要的“金课”而努力。

在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外语线上“金课”建设,覃军提出“N+1”模式,即“由1位外语慕课教师线上授课,同时线下由各个高校N 位外语教师在N 个班级进行翻转教学,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循环与互促,融合师生及生生之间线上、线下的交流与互动,形成深度学习场域,提高语类在线开放课程的使用率”。

综上可知,线上教学正成为日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学的一线基地,线下课堂教学依旧是教书育人的“第一课堂”,翻转课堂则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工具。

“金课”建设的关键还在于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

民办高校基础日语教学模式改革新思路的探讨与研究

民办高校基础日语教学模式改革新思路的探讨与研究
21 0 2年 5月 第3 l卷第 5期
黑龙江教育学 院学报 Ju a o eog agC l g f d ct n or l f i nj n o eeo u ao n H l i l E i
Ma 0 2 v2 l
V0 . . 131 N0 5
di1 .9 9 ji n 10 7 3 .0 2 0 .7 o: 3 6/.s .0 1— 86 2 1 .5 0 6 0 s
促进更高质量的 日语教 育的发展 , 才能 对未来 有所展 望 j 。
为了打破 现状 , 要通 过 实际 的改革 举措 来实 施。例 需
如, 0 2 9年黑龙江 东方 学院 率先 于 日语 专业进行 了大胆 的 0
改革创新 : 成立 日语实验 班。实验班 的建立 , 开创 了该校 日 语专业发展 的新篇章 。本次实验班最大的特征 , 即使 用 自编 教材。 日语学 习的初级阶段 , 日本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 从 语文教材中精选 内容 。中级阶段 , 日本小学 五、 从 六年级 的
致传 统的基础 E语教学模 式存在 着相 当弊端 的一个最 重要 t
的因素 , 就是对传统教材使用 的过度依赖 。
收稿 日期 :0 2— 4— 6 2 1 0 0
准且难 以改正等弊病 。这 与 日 语学 习的初级 阶段 , 中国教师
作者简介 : 王慧鑫 (9 4一) 女 , 18 , 黑龙江哈尔滨人 , 助教 , 硕士。
专业一 、 二年级 的必修课 , 整个 日语教 学体 系中占有不可替代 的重要 位置。结合教材使 用、 在 教师配置 、 学方 法等 教
要素 , 对基础 日语教 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进行初步的探讨与研 究, 以期进一步提 高 日语教 学质 量。 关键词 : 民办高校 ; 基础 日语 ; 学模式 ; 教 教材 ; 教师配置 ; 学方法 ; 教 改革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弘扬中华文化的实践与路径探究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弘扬中华文化的实践与路径探究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弘扬中华文化的实践与路径探究作者:辛金盈郭家瑞来源:《公关世界》2022年第15期摘要:新文科,作为国家教育部未来大力发展的新型专业结构之一,对于构建中国的学术学科强国之路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外语类高校作为文科教书育人的重要教育基地,各大高校设置的外语专业也应当结合新文科背景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内容。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語专业构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路径探究意义,继而提出高校外语专业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的相关路径,以期最终为国家和社会输出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中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智慧提供参考方案。

关键词:新文科,外语专业,中华文化一、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专业发展现状2020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该文件对我国未来的文科学科方向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并提出了新型的学科建设要求。

在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当今,国家和社会对复合型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多、对人才具备的技能及专业知识水平越来越多元化、给人才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化。

为此,推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路径的改革创新迫在眉睫,创新培养方案目标、课程设置规划、教学和教材类型的设计等急需各位教育工作者集思广益。

1.跨学科多元化人才凤毛麟角目前,大部分外语专业学生对于文科大方向下的一级学科有较多了解,但对于理工学科及科学知识方面的了解少之又少。

能够在文理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都有所了解并掌握一定翻译专业技巧及具备一定翻译专业知识储备量的外语专业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我国在各学科方向下,从古至今都有大量的优秀中华文化,范围涵盖天文地理文献、数学算法、考古、伟人哲学思想、诗词歌赋、文学著作等,这些都应当在遵循外语翻译对等原则下进行对外传播,从根源抓起,更快实现多元化。

因此,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工作者需紧跟国家时政方针,密切关注社会需求,每节课的教育课程可结合时下的新闻“热词、高频词”进行授课。

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探索

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探索

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文科教育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的探索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文科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智慧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文科教育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会就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的探索进行分析和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新文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

新文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文科教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和教育理念进行创新,力求让学生在接受文科知识的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转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知识,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要成为积极参与学习、探究问题的主体。

在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教学模式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智慧教学模式注重个性化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及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使得教学更加精准有效。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获得更多元化的知识和技能。

在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的探索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创新。

传统的文科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科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智慧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培养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创新。

智慧教学模式注重个性化教学,因此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创新。

传统的文科教学往往采用讲授和笔记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往往受到限制。

而在智慧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者是教学评价的创新。

新文科建设下高校外语教育内涵及模式的思考

新文科建设下高校外语教育内涵及模式的思考

新文科建设下高校外语教育内涵及模式的思考
杜慧;高宇晗;李慧楠;陈鑫;王欣妍;陈丽
【期刊名称】《时代人物》
【年(卷),期】2023()2
【摘要】文化是文明的载体,文字和语言是文化的表达形式,而中国故事是展示中国形象的名片,因此外国语言学习者在促进国际文化沟通交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文科建设服务国家以应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增强我国在国际社
会的话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赋予了外国语言学习者一个不辜负时代的使命。

[1]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关背景信息,分析了现今外语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
思考:将国人外国语专业学习模式与实现传递中国故事的使命有机结合;增强大学生传递中国故事的觉悟以及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及高校提
供可行性参考;探究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国际视野与专业知识兼备的外语人才的方案。

【总页数】3页(P0231-0233)
【作者】杜慧;高宇晗;李慧楠;陈鑫;王欣妍;陈丽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高校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视域--基于“道德讲堂”教育模式实践价值的思考
2.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的甘肃高校外语教育政策思考
3.统筹城乡教育进程中的
城市型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考4.基于自媒体时代下政法高校大学生德法兼修的新思考
——关于当代"00后"法学生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研究5.基于自媒体时代下政法高校大学生德法兼修的新思考--关于当代“00后”法学生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科背景下民办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探究
摘要:当下我们正处于“未来已来”的格局下,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互联网社会—智能社会—创造力社会的演进。

在创造力社会的背景下,民办高等院校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中日贸易投资合作报告2018》显示,日本是中国在全球的第三大服务贸易伙伴,其中大连在与日本合作指数的排名中位居第一位。

民办高校日语专业现状及探索以成果为导向的日语专业新模式的发展,对民办高校提升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及专业学科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民办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
引言
新“国标”对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高校都纷纷行动,积极开展日语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

民办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在新“国标”引领下积极构建日语专业培养体系,提升民办高校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

1民办本科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
民办本科招录的学生属于本科三批次的学生,总体录取分数线低于传统意义上的一本与二本。

2014年9月,国务院提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批次。

截至2022年,全国大部分省市均取消了第三批次本科,即将三本批次的招生学校与原先的二本批次招生学校合并,统一在本科二批次招生中。

二本和三本院校的融合,给原来的民办三本院校带来了平等招生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办本科能招录到一部分成绩较优异的学生。

但总体而言,民办本科高校招录的学生包括日语专业的学生在内都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学习专注力弱,基础知识不扎实,自控能力差。

相较于公办院校,民
办高校的大部分学生成绩相对较差,学习兴趣不高,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外,多数学生不会自觉地去做好预习、复习或课外学习;他们在学习方面的专注力不强,课堂上容易走神,自我管控能力相对较差。

第二,思维较为活跃,动手能力
较强,才艺特长比较丰富。

大多数民办院校的学费较高,因此,民办院校的大部
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富裕,他们从小就学习各种才艺特长,见多识广,思维非常活跃,应用动手能力也较强。

2民办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1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建设
教学创新要集中体现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激
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层次、按模块,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实践环节的合理设计和组织
实施,培养学生对外语及相关专业知识的识读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
维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教学
过程,以灵活的教学形式、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过程
的高效运行。

2.2践行民办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
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更加凸显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因此科学的、先进
的教学理念必将引领民办高校更高质量地培养专业人才。

如OBE教育理念,以学
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教学目标的反推,
强化专业的教学效果。

将教育的关注点由教学输入(input)转变为学习成果的输
出(output),完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或翻转课
堂等模式,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
思辨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和综合素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辅助学生的实践、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了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从
而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以更全面地实现。

2.3语言知识与文化体系相融合
学习语言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但日语教学是一
门独立的学科,其科学体系的建立是相关学科交叉和整合的结果。

语言文化教学
体系是狭隘的语言文化。

它涉及语言学、文化、传播、教育及其分支语言文化。

包括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心理语言学、教育心理学、教学理论等。

学习一
门语言,首先要了解其文化体系,但教科书上的文化内容过于陈旧,无法激发学
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可考虑通过MOOC的引进。

目前有些公立院校慕课发展和建
设比较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

由于一些民办高校师资力量和科研建设
比较薄弱,可考虑通过校与校之间的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比如电子科技
大学的《日本文化解读》、吉林大学的《中国文化的日本之旅》等,通过视频学习、单元测验的考核以及师生间的讨论互动,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的目的。

2.4日语专业毕业生实习及就业情况
就业指导是外国语学院的一门综合性公共必修课,已被纳入日语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是日语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职业规划和就业指
导两部分,具体内容为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方法和技巧、就业心理调适等。

实习
就业的指导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意识、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为学生步入社
会走上正式岗位做好充足的准备。

2018级日语专业的107名毕业生在第8个学期
的实习期间都顺利找到实习单位开展实习。

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到学校的合作
单位实习,另一部分学生则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实习的机会。

在就业方面,
截至8月底,有96名学生已正式就业,占总人数的90%,其中50%的学生从事与
日语相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涉外电子商务、对外贸易、日语教育等领域。

从上
述对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
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较高、综合能力较强,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管
理能力、思辨能力,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

同时,积极参加日语专
业知识竞赛、科研及创新创业活动,能够较好地锻炼日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日语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和实践
能力。

另外,从本次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到,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在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问题,在日语专业学科竞赛方面,积极参与的人数及
获奖的人数不多,参赛人数低于20%,尤其是高质量获奖的水平不高,获奖的名
次主要集中在二三等奖。

学科技能竞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后应该更加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

2.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民办高校应在新“国标”引领下,积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新“国标”引领下,民办高校应修正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尽可能减少理论课比例而增加实践课比例,从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进而提升学生的日语实践能力。

第二,在新“国标”引领下,民办高校应积极开展日语专业的校企合作,借助企业日语实践技能较高的日语专业人才弥补学校自身师资力量的不足。

第三,在新“国标”引领下,民办高校应积极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如留学生交流、海外实习等,从而开阔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进而提升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结语
在形成科学的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教学经验的积累固然必不可少,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讲,民办高校教学人员的理论研究更不容忽视。

用科学的、有体系的培养模式来指导教学实践,必将对民办高校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日语人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波.“一带一路”视域下应用型人才语用能力培养教学研究[J].林区教学,2018(6):27-28.
[2]崔文博.高校日语语言教学现状与优化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
报,2016(9):97-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