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工作要点与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用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和改善农用地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安全,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人员培训:针对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特殊性,应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开展详查工作的能力。

仪器设备校准: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运行,从而提高详查结果的准确性。

样品处理:详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样品进行采集、存储、运输和实验室处理,防止样品受到污染或变质。

数据记录:详查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应准确、完整,并按照规定进行整理和归档,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采样点位控制:在采样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点位进行采样,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样品采集深度:根据土壤剖面的特点,应控制样品的采集深度,以获取更全面的土壤污染信息。

数据处理:详查数据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评价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结果报告:结果报告应客观、准确、详细地反映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包括污染类型、程度、范围等信息,为政策制定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采样技术:采样点的设置应考虑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保证采样点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采样深度应根据土壤剖面的变化情况来确定,一般应达到耕层以下。

采样方法应采用规范的取样器进行等量采样,避免主观因素对样品代表性的影响。

实验室分析技术:实验室分析应采用可靠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样品标识、数据记录、审核与评估等环节。

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是详查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应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

数据处理过程中应进行异常值识别和修正,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土壤采样质量控制方案

土壤采样质量控制方案

土壤采样质量控制方案
1.采样器具和设备的选择
为了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和设备非常
重要。

通常使用的土壤采样工具有方形铲、直刀、圆形铲等。

选择采样器
具时,要注意其材质坚固、易清洗,并且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防止
交叉污染。

此外,为了避免不同位置的土壤混合,通常每个采样点需要单
独的采样器具。

2.采样点的确定
在采样点的选择上,要保证采样点能够代表所研究区域的整体土壤特征。

通常,根据地形和土壤类型的分布,设置固定的采样点,并遵循一定
的采样密度进行采样。

同时,在采样点选取时要考虑土壤的植被覆盖情况、坡度、暴露情况等因素,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误差。

3.采样深度的控制
土壤采样深度的控制是保证采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一般
来说,土壤中有效根系的深度是决定采样深度的关键因素。

根据研究目的
和植被类型,确定采样深度,通常为0-20cm、0-30cm、0-60cm等。

在采
样时,要确保采样器具完全插入土壤,并且在其它因素不影响的情况下,
尽量保持一定的采样深度。

4.采样时间的选择
采样时间的选择对土壤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土壤采样的时间选择应避免在降雨后或降雨前进行。

因为降雨会影响土
壤湿度和水分含量,进而影响土壤质地和养分状况。

采样时,要选择早上
或傍晚的较低温度时段,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挥发损失对采样结果的影响。

环境土壤样品采样的质量保与质量控制措施

环境土壤样品采样的质量保与质量控制措施

环境土壤样品采样的质量保与质量控制措施发布时间:2021-06-03T06:51:42.882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9期作者:郑士懿[导读] 自然界三相是固相、液相和气相,这三相也存在于土壤之中;其中固相构成土壤骨架。

浙江众寰科技有限公司摘要:土壤监测是了解土壤环境状况的前提和基础,其采样是否科学和规范,对监测的结果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为确保所采集样品的质量,本文结合土壤的性质以及我国土壤污染面临的现状,对土壤样品采集必须遵循的原则及具体采样方法和要求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为开展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采样提供借鉴。

关键词:土壤监测;样品采集;质量控制;采样原则1土壤的性质自然界三相是固相、液相和气相,这三相也存在于土壤之中;其中固相构成土壤骨架。

土壤是多相的、非均质的、分散的、多孔的系统。

土壤中三类物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长条件。

土壤是对植物和土壤动物都非常重要的生态因子。

土壤和植物的根系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根系为植物从土壤中汲取营养提供必要条件,它们彼此影响,因此通常情况下通过控制土壤因素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对土壤植物来说,土壤为其提供更为稳定的生活环境,与大气环境相比,土壤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幅度较小,所以以土壤为载体的动物有非常好的隐蔽场所,它们可以避开高温、大风等环境影响。

土壤中有害物质超标后,由于其含量远超过土壤的自我净化能力,所以会直接的引起土壤的“变性”,具体表现为其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同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会相应的受到抑制,进而有害物质分解受阻并逐渐在土壤中积累,并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关系进入人体,如:“土壤→植物→人体”或“土壤→水→人体”。

有害物质被人体吸收后达到危害身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土壤是地球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物质交换与循环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

它是废弃污染物的自然收容所和净化所。

土壤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后,都会间接对人体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地表水、地下水或农作物。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摘要】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在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监测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土壤质量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壤资源。

监测方法包括采样、分析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保证措施包括人员培训、设备校准等,保证监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措施则是在监测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进方法,保证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处理是整理和分析监测数据的过程,为决策提供支持。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未来发展方向是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监测效率和精确性,为土壤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土壤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监测目的、监测方法、数据处理、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土壤监测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壤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真实性。

在土壤监测中,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保障监测结果科学可靠的基础,对于土壤环境状况的准确评估和有效监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是通过建立严格的监测体系和规范的监测流程来保证土壤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这包括监测设备的校准与维护、监测人员的培训与考核、质量控制样品的运用等方面。

只有确保监测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则是在监测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的质控措施来检验、评价和控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包括现场质控、实验室内部质控、实验室间比对等方面。

通过统一的质控标准和程序,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监测数据中的错误和偏差,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土壤监测中,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才能保证土壤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撑。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重视,不断完善监测体系和质控措施,提高土壤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土壤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为了保障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指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对土壤进行监测与评估,明确土壤的质量状况,并制订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以确保土壤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环境要求。

本文将从土壤监测的必要性、监测方法以及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土壤监测的必要性1. 了解土壤质量状况通过土壤监测,可以了解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分布及迁移规律,了解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从而判断土壤质量是否达标,是否适宜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等方面。

2. 发现土壤污染问题通过土壤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土壤中的大气污染物、化工废弃物、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是否超标,以及土壤是否受到了污染,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与保护。

3. 提高土壤利用效率通过土壤监测,可以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根据土壤的种类和特性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提高土壤的利用效率,保证农作物的生长质量。

1. 实地调查与采样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情况、周围环境等信息,选择合适的采样点,按照一定的规范采集土壤样品,以获得代表性的样品。

2. 实验室分析与测试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与测试,获取准确的监测数据,为后续的评估和决策提供依据。

3. 数据处理与评估对实验室测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土壤质量的评估结果,判断土壤是否受到污染及污染程度,为制订保护和修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土壤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1. 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根据土壤监测结果,国家和地方应制定相应的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明确土壤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保障土壤质量提供政策保障和法律依据。

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发表时间:2020-12-29T14:39:20.78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0年19期作者:朱利权[导读] 对于土壤监测工作而言,要想获取的监测数据具有准确性、完整性以及精密性,那么就需要做好土壤监测全程序的质量保证以及质量控制工作朱利权湖南省株洲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湖南株洲 412000摘要:对于土壤监测工作而言,要想获取的监测数据具有准确性、完整性以及精密性,那么就需要做好土壤监测全程序的质量保证以及质量控制工作。

该工作包括有设备、人员、机构、样品采集、实验室质量控制分析以及审核数据等全部步骤。

关键词:土壤监测;全程序;质量控制土壤的环境质量主要指在自然环境中,土壤对环境污染物吸收、容纳、降解的综合能力。

基于此,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可以深入且详细的了解和评估土壤环境实际的状况。

如若想要保证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过程中,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完整性、可比性、代表性等目标,必须要采取良好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质量控制工作中,会涉及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整体过程,其中包括如分析测试、布点采样、数据评价、综合报告等,而这些都应进行良好的质量控制。

1 采样、制样质量控制1.1 布点方法及样品数量在实际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如需要进行样品数容量、采样布点工作,就需要秉持等量和随机的基本原则。

随机的布点方法可以分成3类,分别为分块、系统、简单三种随机方法。

在样品采集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3个不同的阶段顺序进行,具体为前期、正式、补充3个阶段的采样工作,如果需要采集样品的监测单元具有的面积较小,就可以直接进行采样工作,同时应该严格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7中规定的采样要求,进行样品布点工作,规范采样的数量。

1.2 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在样品采集质量控制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深入到现场,进行合理的踏勘,审查采样点设置,并且需要对采样时段进行审查,主要审查两者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合理性,并且需要按照不同要求制定相应的采样方案。

土壤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及难点要点分析

土壤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及难点要点分析

土壤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及难点要点分析土壤监测是对土壤中各类因子进行定量测定及评价,以评价土壤的质量及适宜性。

质量控制是确保土壤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种管理手段。

在土壤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因为不准确或不可靠的数据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对土壤的保护和利用带来不良影响。

要点分析如下:1.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土壤监测过程中,数据采集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因此质量控制应紧密围绕数据采集进行。

关键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仪器校准:对于使用仪器进行土壤分析的方法,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数据质量的基础。

因此,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和验证是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样品采集和保存:土壤样品的采集过程应符合规范要求,避免污染和变质。

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有不同的采集方法和保存条件。

这些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采集到的样品能够真实反映土壤的特性。

-实验室操作:在实验室进行土壤分析时,操作人员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流程,避免实验误差的产生。

同时,实验室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土壤监测过程中,数据处理和分析是确保数据质量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质量控制的要点分析:-数据的质量验证和筛选: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对数据进行质量验证和筛选,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这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数据比较和数据修正等手段来实现,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的验证和比较: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对使用的分析方法进行验证和比较,以确保选用的方法是准确和可靠的。

比较不同分析方法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并发现潜在的问题或改进的空间。

-数据的解释和评价:对于土壤监测数据的解释和评价,应结合其他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这可以通过与其他实地观测数据的对比、与环境质量标准的比较以及与历史数据的对比等方式来实现。

3.难点分析土壤监测中存在一些难点,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壤样品的获取和分析: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是土壤监测的基础,但由于土壤的复杂性,样品的获取和分析具有一定的难度。

浅谈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浅谈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浅谈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摘要:本文对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过程中监测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评价和综合报告、数据传输等全过程的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论述,并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总结和归纳。

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控制全过程措施我国土壤资源严重不足,而且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利用,土壤退化严重[1]。

土壤环境质量是土壤容纳、吸收和降解各种环境污染物的能力[2]。

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从而达到了解与评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的目的。

为了保证所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需涉及监测的全部过程,应从环境监测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评价和综合报告、数据传输等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一、采样、制样质量控制1.布点方法及样品数量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采样布点与样品数容量采取“随机”和“等量”的原则,布点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分块随机、系统随机三种。

样品采集分三个阶段进行,既前期采样、正式采样、补充采样,对于面积较小的监测单元可直接进行采样。

样品布点及采样数量严格遵守《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2004中关于采样的要求。

2.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进行合理的现场踏勘,并审查采样点的设置和采样时段选择的合理性和代表性,分别制定详实的采样方案。

样品采集时,严格按照采样位置、数目等要求要求进行采样,在采样过程中,注意防止污染,认真做好采样记录,并妥善保管好样品。

3.样品运输和贮存中的质量控制采集的样品需送回实验室化验分析。

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止污染,妥善进行保管。

若样品不能及时进行分析测试,样品应按要求贮存,最好存放在冰箱里。

4.样品制备的质量控制样品制备过程:样品风干——样品粗磨——细磨样品——样品分装。

样品制备过程的质量控制,制样工作室要求分设风干室和磨样室;样品分装使用干净清洁工具,不可造成二次污染,可采用具塞磨口玻璃瓶,具塞无色聚乙烯塑料瓶或特制牛皮纸袋等。

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引言土壤环境监测是评价土壤资源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土壤资源和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而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保障。

本文将介绍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相关概念、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

概述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严格的数据检测手段,对土壤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保证所获取的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和可比性。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是现代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它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管,包括对样品采集、试验方法、仪器设备、数据处理等环节进行规范和控制。

原则1.确定监测目标和监测指标监测目的和监测指标是制定监测计划的基础。

监测目标通常包括了解土壤环境状况、评价土壤污染情况、评估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

监测指标是评价监测目标的关键技术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等特点。

2.制定监测计划和标准操作规程监测计划是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必须根据监测目标和监测指标制订。

标准操作规程是监测活动的标准化文件,规定了各环节的操作流程、操作方法和操作要求,有助于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3.采样与样品处理采样是土壤环境监测的首环节,对于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采样应具有代表性、可重复性和可比性等特点。

样品处理是指对采样所得的土壤等样品进行处理,以便于检测分析。

样品处理应根据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能够使样品处于最适合于检测分析的状态。

4.质量控制与管理质量控制是保证分析数据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质量控制包括仪器设备的校准、质控样品的使用、质控检测和全程序质量保证等。

管理质量必须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需要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技术,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注意事项1.必须充分了解采样现场的土壤类型、形态特征、地貌条件和采样深度等作业环境情况,以保证采样质量。

2.在对地下水、土壤等样品进行采样时,应选择专业的人员和设备,严格观察和记录,保障数据的可靠性。

土壤环境检测过程质量控制

土壤环境检测过程质量控制

土壤环境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土壤环境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土壤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和可比较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保证土壤环境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土壤采样、样品处理、实验分析等环节进行讨论,探讨土壤环境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土壤采样是土壤环境检测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采样前,需确定采样区域和采样点,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采样点的选择应考虑土壤类型、土壤深度和土壤特性等因素,尽量避免被人为或自然因素产生的污染。

采样时应使用无污染的工具和容器,避免接触重金属和有机溶剂等可能污染土壤样品的物质。

同时采取一定数量的样品并进行混合,以提高样品的代表性。

样品处理是土壤环境检测的关键环节之一、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样品的保存、保存条件的控制和样品标识等。

土壤样品在采集后应及时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尽量避免暴露在空气中或长时间保存。

保存条件应符合相关标准,如冷藏或冷冻保存,以防止样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发生变化。

同时,对于不同采样点的样品应进行标识,以保证样品的可追溯性。

实验分析是土壤环境检测的核心环节,也是决定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实验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标准品的使用、仪器设备校准和质控样品的参与等。

在实验分析中,应使用合适的标准品进行验证和校准,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定期对实验仪器进行校准,保证仪器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在每个批次实验中,应加入质控样品进行平行测试,以评估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除了以上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外,还应加强实验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实验人员的操作技巧和实验技术水平。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确保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总之,土壤环境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土壤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和可比较的关键环节。

通过采样、样品处理和实验分析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提高土壤环境检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1.土壤污染监测布点及质量控制

1.土壤污染监测布点及质量控制

壤土类
砂质粘壤土 类 粘壤土类 粘壤土 别 粉砂质粘壤土
砂质粘土 壤质粘土 粉砂质粘土 粘土 重粘土
15~25 15~25 15~25
25~45 25~45 25~45 45~65 65~100
0~30 20~45 45~85
0~20 0~45 45~75 0~35 0~35
55~85 30~55 0~40


三级土壤标准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 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 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 的土壤临界值。

Ⅰ、Ⅱ、Ⅲ类土壤分别执行一、二、三级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GB15618—1995) 单位:mg/kg
一、准备工作-监测项目
1.背景值要求测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 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份 (元素)的含量。 2. 污染事故监测仅测定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项目; 3.土壤质量监测测定影响自然生态和植物正常生长及危 害人体健康的项目。

Company Logo
一、准备工作- 监测因子的选择
金属化合物 我 国 土 壤 常 规 监 测 项 目 Cds、氰化物、氟化物、 硫化物等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苯并(a)芘、三氯乙醛、油 类、挥发酚、DDT、六六六等
1.土壤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土壤质量标准要求测定的项目,判断土壤是否被 污染及污染水平,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土壤污染事故监测
调查分析引起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的来 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加强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监督,坚持监测人员持证上岗;使用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必要时进行期间核查;严格对报告质量把关。

让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准确性的监测数据,为政策制定、技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更好地为土壤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一、样品采集、运输流转和制备过程的质量控制1、样品采集和运输流转的质量保证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对监测结果影响很大,采样造成的误差可能比分析测试的误差还要大。

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需严格按照HJ/T 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进行。

点位布设:为使所采集的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布点应遵循"随机"和"等量"的原则。

布点方法有简单随机、分块随机和系统随机三种;基础样品数量可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得出;布点数量要能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

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3个点,实际工作中还要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来确定。

样品采集∶样品采集通常按3个阶段进行,即前期采样、正式采样和补充采样,面积较小的土壤污染调查和突发性污染事故调查可直接采样。

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农田土壤采样、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城市土壤采样、污染事故监测土壤采样,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特点及方式,需按照相应的规定要求进行作业。

运输流转:在样品采集现场需认真填写采样记录、样品标签、样品信息登记表,与样品逐一核对无误后把样品分类装箱,并在运输过程中严防样品损失、混淆和玷污。

样品由专人送到实验室后,送样人和接样人应同时清点及核实样品信息,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双方各存一份交接单备查。

2、样品制备和保存的质量保证样品制备∶实验室需设风干室和磨样室,风干室应通风良好、整洁、无尘、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并避免阳光直射。

制样人员与样品管理员同时清点核实、交接样品,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

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与方法

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与方法

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与方法一、采样原则:1.采样取自代表性地带:采样地点要具备代表性,即能反映该地区土壤的综合特征。

采样时应避免采集到异常地带,如河流边、交通路口,以及人为干扰较多的地方。

2. 采样深度合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深度一般应控制在0-20cm,因为土壤中绝大部分养分和其他理化特性都集中在20cm以下。

若需了解土壤深层特征,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3.采用合适的采样器具:采用适宜的采样器具是准确采集土壤样品的基础。

推荐使用铲子、锄头或土钻等工具进行采样。

采样器具需经过清洁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4.采样密度合理:一般来说,样品采集的密度应根据土壤异质性来确定。

如果土壤类型不均匀或存在明显的土质和养分分布差异,应增加采样点数和采样密度。

5.采样时间选择合适:土壤样品的采集时间会受到季节和不同农田管理措施的影响。

一般来说,采样应在农田剥离活动(如犁地、施肥)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以使土壤有足够的时间恢复。

6.采样要标记和记录:在采集土壤样品时,应在样品袋上做好标记,如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深度等。

此外,还需记录其他重要信息,如气温、降水量等,以便后期分析和对比。

二、采样方法:1.随机采集法:采样点需遍布整个研究区域,以此确保采样样品的代表性。

采样时需按照一定的间隔和方向进行,如每隔10米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取样,或按照网格采样法进行。

2.复合样品采集法:即将同一采样点的多个土壤样品混合成一个复合样品,以减少实验的工作量和成本。

具体操作步骤为在同一采样点取多个亚样,然后均匀混合,取一部分作为复合样品。

3.定向采样法:适用于土壤质地不均匀或存在明显的土壤差异区域。

采样前需了解土壤分布情况,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在研究区域的比例确定采样点的数量和位置。

4. 表层样品和剖面样品采集法:表层样品采集适用于了解土壤表层的养分水平和肥力状况,一般采集深度为0-20cm。

剖面样品采集适用于了解不同深度的土壤特征,通常采集深度为0-100cm以内的每10cm为一个层次。

土壤采样和实验室质量控制

土壤采样和实验室质量控制

集人,并填写采样记录。
广州市赛特检测有限公司
采样日期:
项目编号: 钻孔编号: 现场编号:
分析项目:□PH□干物质、水分□砷□镉□铜□铅 □汞□镍□锑□铍□六价铬□氰化物□总氟化物 □有机质□VOCs □阳离子交换量□SVOCs□苯胺 □石油烃□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 □其他:
采样标签
采样人员:
样品采样记录
土壤采样和实验室质量控制
1
技术标准
2
采样器具准备
3
样品采集
4
样品流转
5
质量控制和保证
技术标准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 《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
HJ1019-2019
采样器具的准备
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 求的工具等。 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胶卷、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采样用车辆
样品流转
装运前核对 在采样现场样品必须逐件与样品登记表、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进行核 对,核对无误后分类装箱。
运输中防损 运输过程中严防样品的损失、混淆和沾污。对光敏感的样品应有避光 外包装。
样品交接 由专人将土壤样品送到实验室,送样者和接样者双方同时清点核实样 品,并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
质量控制与保证
精密度控制 每批样品每个项目分析时均须做 20%平行样品;当 5 个样品以下时,平行 样不少于 1 个。 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的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者为合格。当平行双样测定合 格率低于 95%时,除对当批样品重新测定外再增加样品数 10%~20%的平行 样,直至平行双样测定合格率大于 95%。

土壤现场采样质量控制管理

土壤现场采样质量控制管理

土壤现场采样质量控制管理一、现场记录与样品质量要求1、土壤和地下水取样过程将按照《地块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的要求实施。

实施取样、样品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各采样点的采样人员将确认以下关键环节:(1)取样之前所有的采样设备都进行清洗;(2)使用一次性的汲水器洗井并采集地下水水样;(3)使用实验室认可的清洁的样品容器,所有的样品容器由实验室提供并由实验室认可为清洁;(4)样品被采集后迅速放入现场的冰箱中在4℃以下保存;(5)使用标准的样品监管记录单。

采样日期及时间、样品编号、采样人、项目名称和位置以及样品运输的详细信息等被记录在标准的监管记录单中。

(6)在实际采样工作中,本项目组将从现场采样前期工作、土壤和地下水样品的现场采集、土壤和地下水样品的保存与运输、数据记录质量保证等方面对采样阶段进行质量控制。

2、为避免采样过程中钻机的交叉污染,在两个钻孔之间钻探设备应该进行清洁,同一钻孔不同深度采样时也应对钻探设备、取样装置进行清洗,与土壤接触的其它采样工具重复使用时也应清洗。

现场采样设备和取样装置的清洗方法可参照如下程序:(1)用刷子刷洗、空气鼓风、湿鼓风、高压水或低压水冲洗等方法去除黏附较多的污染物;(2)用肥皂水等不含磷洗涤剂洗掉可见颗粒物和残余的油类物质;(3)用水流或高压水冲洗去除残余的洗涤剂,自来水应为经水处理系统处理的饮用水;(4)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5)如果采集的样品中含有金属类污染物,须用10%的硝酸冲洗,不存在金属污染物的地块,此步骤可省略;(6)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7)如果采集样品中含有机污染物,应用色谱级有机溶剂进行清洗,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丙酮、己烷等,其中丙酮适用于多数情况,己烷适用于PCB(多氯联苯)污染的情况,如果样品要进行目标化合物列表分析,用以清洗的溶剂应选用易挥发物质,对于不存在有机污染物的地块,此步骤可省略;(8)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9)清洗后的采样器具自然风干,用塑料或铝箔包好待用。

农业土壤采样质控总结

农业土壤采样质控总结

农业土壤采样质控总结一、引言农业土壤采样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农业土壤采样质控则是保证土壤采样质量的关键,本文将对农业土壤采样质控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采样点选择在进行农业土壤采样时,采样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应根据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和土壤的类型,合理选择采样点。

其次,在同一块土地上应均匀选择采样点,避免局部土壤的特殊性对采样结果造成影响。

最后,应避免选择不符合采样要求的地点,如道路旁、化肥堆放区等。

三、采样工具准备为了保证农业土壤采样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采样工具的准备非常重要。

首先,应选用无毒、无污染的采样工具,如不锈钢铲子、塑料袋等。

其次,采样工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污染土壤样品。

最后,采样工具的使用应遵循规范的操作方法,如避免混合不同采样点的土壤样品。

四、采样深度确定农业土壤采样的深度对于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采样深度应根据农作物的根系分布情况来确定,一般为20-30厘米。

如果农作物的根系分布深度较浅,则采样深度可以适当减小;如果根系分布深度较深,则采样深度可以适当增加。

五、采样样品保存农业土壤采样样品的保存对于后续的实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采样样品应尽快放入密封的容器中,并标明采样日期、采样点编号等信息。

其次,采样样品应保存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水分蒸发。

最后,采样样品应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避免污染和异味的产生。

六、采样数据分析农业土壤采样质控的最后一步是对采样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应对采样数据进行统计和汇总,计算出各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其次,应对采样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判断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污染程度。

最后,根据采样数据的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土壤改良和施肥方案,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

七、结论农业土壤采样质控是保证土壤采样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选择采样点、准备好采样工具、确定适当的采样深度、正确保存采样样品和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可以保证土壤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工作要点与质量
控制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工作的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


集土壤样品是土壤环境监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科学的样品采集工作有助于
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质量控制,准确性,可靠性
1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工作要点
1.1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①确定采样目的和区域:明确为何进行土壤环境监测,选择合适的监测区域,并在区域内确定需要采集的样品数量和采样的深度。

②土壤调查:了解土壤类型、质地、含水率、有机质含量、pH值等基础信息,帮助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和样品
采集方法。

③采购和准备采样工具:选择符合要求的采样工具,如不锈钢铲子、
不锈钢瓶等,并确保它们经过充分清洁和消毒,避免可能的样品污染。

④制定采
样计划:根据采样需求和监测要求,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点位、采样
深度、采样方法等。

确保采样过程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1.2采样方法选择
①插板法:适用于表层土壤采样,通过插入或踢开青铜板,将表层土壤采集
入样品容器中。

保证采样均匀和准确。

②钻孔法:适用于需要采集深层土壤样品。

使用手持土壤钻或机械钻孔设备,在合适深度处采集土壤样品。

注意避免钻孔过
程中的污染和混杂。

③随机取样法:在监测区域内随机选取采样点位,并在每个
点位处均匀采集土壤样品。

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④分层采样法:根据土
壤剖面特点,采取分层采样方式,分别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

有助于了解土
壤污染物的纵向分布。

1.3样品采集操作
①清洁操作:在进行样品采集之前,将采样工具和容器彻底清洁,并确保无
明显污染物残留。

②采集深度控制:按照采样计划确定的采样深度进行操作,避
免采集过于浅或过于深的土壤样品。

同时,注意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之间的隔离。

③采样点别和混合:每个采样点位采集足够的土壤样品,并进行充分混合,以保
证样品的代表性。

④样品标识:在样品容器上标注正确的样品编号、采样点位和
采样日期等信息,避免混淆和数据错误。

1.4样品封存与保存
①样品封存:采样完成后,立即将样品容器密封,避免与外界环境接触,防
止可能的污染。

②样品保存条件:将样品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③样品保存期限:样品保存期限不宜过长,一般不超
过一周。

长时间保存可能导致样品质量下降。

2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工作质量控制
2.1采样点位布设
①监测目的和区域划分:明确监测的目的和范围,确定需要监测的土壤环境
指标和研究内容。

将监测区域按照地理特征、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等因素进
行划分,以确保采样点位的代表性。

②采样密度和样品数量: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确定采样点位的密度和样品数量。

样品数量应足够满足统计学要求和监测准
确性,以保证采样结果的可靠性。

③采样点位选取原则:采样点位的选取应尽可
能具备以下原则:代表性:采样点位应能反映整个监测区域的土壤环境状况,选
择具有代表性的点位;匀覆盖:采样点位应在监测区域内均匀分布,避免出现过
于聚集或过于分散的情况;感兴趣地点:选择存在可能的污染源、敏感区域或重
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地点进行监测;差异性:根据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和土壤特性
的差异,选择具有显著差异的点位,更全面了解土壤环境变化。

2.2采样点位布设方法:
①网格法:将监测区域划分为网格,按照预定的网格间距在每个网格交叉点
设置采样点位。

适用于监测区域大小均匀、土壤环境均匀分布的情况。

②蓄水区法:根据地理、土壤特征,确定蓄水量较大的区域作为采样点位,以更全面了解
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土壤环境情况。

③斜坡分层法:根据地形斜坡特征,将监测区
域划分为不同的斜坡等级,然后在每个斜坡等级内设定采样点位,以了解土壤侵
蚀和坡面土壤环境的差异。

④随机分布法:在监测区域内以随机的方式选取采样
点位,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保证采样的客观性和随机性。

⑤采样点位坐标定位:采样点位应有准确的坐标定位,可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其他现场测量方
法进行定位。

记录采样点位的经纬度坐标或其他参考地理信息。

⑥采样点位信息
记录:对每个采样点位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描述,包括位置、地貌、土地利用、土
壤类型、植被覆盖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后续数据分析和解释具有重要作用。

2.3采样过程控制
①采样人员培训和指导:对参与采样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确保
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采样方法、样品保存要求、操作规范等。

②采样设备和容器清洁:在采样之前,对采样设备(如采样铲、钻孔工具等)和采样容器进行彻底清洁。

清洗工作应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并用纯
净水彻底冲洗干净,以避免可能的污染。

③采样点位准确定位:使用全球定位系
统(GPS)或其他准确定位方法,确保采样点位的精确位置。

精确的采样点位记
录有助于后续数据处理和解释。

④采样点位环境检查:在进行实际采样之前,仔
细检查采样点位周围的环境状况,包括植被覆盖情况、可能的污染源、地形特征等。

如果发现有干扰因素或异常情况,应相应调整采样点位的选择或采样深度以
保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

⑤采样深度控制:根据监测计划和要求,严格按照预定
的采样深度进行操作。

应使用专用的深度计或标尺等工具,确保采样深度的一致
性和准确性。

⑥采样工具更换:在不同采样点位之间或遇到不同土壤类型时,及
时更换采样工具,以避免交叉污染和混杂。

⑦样品采集方式:根据采样要求和监
测目的,正确选择合适的样品采集方式(如插板法、钻孔法等)。

在采集时,应
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⑧样品的采集量
和保存容器:根据监测要求和分析方法,采集足够数量的土壤样品,并将其保存
在适当的容器中。

采样量应符合实验室分析所需,并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
适的容器(如玻璃瓶、聚乙烯袋等)。

⑨样品的标签和记录:在样品容器上进行准确、清晰的标注,包括采样日期、采样点位编号、采样深度等信息。

同时,进行详细的采样记录,包括采样时间、气象条件、环境特征等。

这些记录有助于后续数据分析和解释。

2.4质量控制样的使用
①采集:在样品采集现场,使用干净的容器(如采样瓶、袋)收集自然环境中的空气或者不含目标分析物的无污染土壤样品。

②处理:将空白样品与实际样品一起进行相同的处理过程,包括提取、纯化、浓缩等。

③分析:通过实验室分析确定空白样品中的背景污染物含量,用于校正实际样品中的背景污染。

④标准物质(SRM):标准物质是经过严格认证和确认成分准确的样品,用于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检测仪器的稳定性。

⑤选择:根据监测目的和分析要求,选择与目标分析物具有相似性质的标准物质。

⑥准备:按照标准物质的使用说明进行溶解、配制稀释溶液等准备工作,以得到含有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

⑦分析:将标准物质溶液与目标样品一同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结果,确定目标分析物的浓度。

⑧质控样品(QCS):质控样品是经过精确配制或先前认可的样品,用于验证分析方法和实验室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⑨配制:根据监测要求,精确配制含有目标分析物的质控样品,确保其浓度值已知或在认可的范围内。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规划和执行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工作,并配合适当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获得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

这些数据为土壤环境分析、评估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学崴.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制备及注意事项[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0,40(01):73-75.
[2] 庄金辉.农用地土壤监测程序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环境与发
展,2019,31(12):157-1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