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走进大自然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引入自然的话题,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资源。

2. 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心得和感受。

教学活动:1. 开场活动: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2. 户外观察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自然资源。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观察心得和感受,分享给其他同学。

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学生记录自己的观察心得,评估对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分享的质量。

第二章:探索物质世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特性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物质世界的话题,引导学生观察常见的物质。

2. 进行物质特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实验观察和结论。

教学活动:1. 开场活动:展示物质变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兴趣。

2. 实验活动:让学生参与物质特性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实验观察和结论,分享给其他同学。

教学评价:1. 实验记录:学生记录自己的实验观察和结论,评估对物质特性的理解和认识。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分享的质量。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的关注和探索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生活中的科学话题,引导学生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

2. 进行生活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的科学原理。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实验观察和结论。

教学活动:1. 开场活动: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生活科学的兴趣。

四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

四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
2、动手做。
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份天气日历,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




教学内容
1-3温度和气温
第4、5课时
主备人
复备人
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
参备人
本组全体教师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明确气温是在什么环境、什么时间测定的。活动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复习温度计的使用并对室内外温度进行测量。第二部分,对测得的温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理解误差的存在。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方法
搜集整理法、交流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个性复备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二、课后作业
1.我会填。
我们使用天气符号来记录: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2.动手做。
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份天气日历,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
三、总结

四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

四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

四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四年级科学上册学期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植物的身体”、“秋冬星空”、“材料与生活”、“水循环”、“我们的家园——地球”等5个单元,共22个课题,28课时。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专题研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题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重点落实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科学探究经历,可以说对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对科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三、教学目标1、认识周围的自然界常见的事物,现象及其相互联系。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循着科学研究的程序去思维和操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探究科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书写能力、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安全地进学习,探究和设计制作的能力。

4、学会使用学具、材料进行试验。

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意识,培养思考、想象、动手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采用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故事描述法等。

做到使学生在玩中学、在想中学、在做中学、在用中学。

采用角色演法、情景模拟法、专题讨论法、实验探索法、作品制作法、反感设计法等。

六、教学进度第一周——第二周:植物的身体;第三周——第五周:秋冬星空第六周——第十周:材料与生活;第十一周——第十四周:水循环第十五周——第十八周:我们的家园——地球;;第十九周——第二十周:研究与实践。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探究内容不要局限于教科书设计的内容,应在时间、空间、探究对象上进行有效拓展。

2、评价应侧重于发现和张扬学生个性,避免用统一的尺度衡量所有学生。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活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植物的身体》、《植物的根》、《植物的叶》、《植物的茎》《花和果实》五个课题组成,主要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认识科学实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和工具。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2. 注意事项:安全操作、正确使用仪器、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3. 简单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放大镜、显微镜、温度计、天平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

2. 示范设计实验,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4. 讲解注意事项,并进行安全操作演练。

5.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和工具,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

2. 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是否合理。

第二章:探索自然界的规律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如四季变化、白天黑夜的交替等。

2. 学会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四季变化的规律:春天的植物生长、夏天的炎热天气、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寒冷。

2. 白天黑夜的交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其他自然现象:雨雪的交替、鸟类的迁徙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提出问题。

2. 讲解自然界的规律,并解释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3. 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实践活动。

4.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自然现象的意义和影响。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是否准确。

2. 评估学生对自然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三章:水的特性和运用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特性和运用,如水的溶解性、蒸发、沸腾等。

2. 学会进行水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水的溶解性:溶解其他物质的能力。

2. 蒸发: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3. 沸腾: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快速过程。

4. 水的运用:清洁、灌溉、发电等。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13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13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13篇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2、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教学重点: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教学难点: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教学准备:秒表、听诊器、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测量仪教学过程:一、引入当我们跳动的时候,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探究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1、播放录像。

(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

三、呼吸为什么加快1、提出问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那么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试着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猜测。

验证活动:比较三瓶不同的气体。

借助资料,认识到呼吸是气体的交换过程。

3、对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做出解释。

通过测量跳动后的心跳与呼吸次数的变化,研究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将呼吸、心跳与人体活动的关系引入学生的研究视野之内。

知道运动要消耗氧气,而呼吸的功能就是在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气的交换。

四、课后总结:每天坚持跑步锻炼,如果我们的呼吸量增加了,说明我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集体备课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集体备课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力》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形式的运动,如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力和运动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运动和力的经验,如拉扯物体、推动物体等。

但学生对于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运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形式的运动。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发现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可以运动的物体,如小车、球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车或球,以便进行实验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如何运动的?运动有哪些形式?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运动的物体,如小车、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推动小车、踢球等。

并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变化。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形式的运动有哪些特点?并请各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如摩擦力、重力等。

并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验证自己的思考。

202X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学计划

202X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学计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学计划第一节课:物体的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改变。

2.学习认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返运动。

3.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能力。

教学内容:1.物体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改变。

2.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返运动。

3.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物体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改变。

2.引入新知:通过展示图片和小视频,介绍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返运动的概念。

比如,让学生观察车辆在直路上行驶、小球在斜面上滚动等。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体运动,并讨论运动方式是属于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还是往返运动。

4.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挑选一组例子进行展示,让其他小组猜测该运动属于哪种运动方式,并解释原因。

5.概念总结:归纳总结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返运动的特点和区别。

6.巩固练习: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7.课堂小结:通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教学方法:1.展示法:通过展示图片和小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物体运动。

2.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能力。

3.课堂小结:通过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描述物体运动的准确性。

2.练习册:检查学生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返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扩展活动:1.观察场所变化:带领学生到操场或公园等场所,让他们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并分类总结。

2.设计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一组实验,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学资源:1.图片和小视频:展示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

2.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内容的练习题。

3.实验材料:用于扩展活动中的自行设计实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返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

小学四年级《科学》单元集体备课记录【可编辑】

小学四年级《科学》单元集体备课记录【可编辑】

小学四年级《科学》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莱州市小学四年级《科学》单元集体备课记录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顶岗实习总结专题13篇第一篇:顶岗实习总结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学校的计划要求,本人进行了为期个月的顶岗实习。

这个月里的时间里,经过我个人的实践和努力学习,在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对村的概况和村委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村村委会的日常工作及内部制度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在与其他工作人员交谈过程中学到了许多难能可贵经验和知识。

通过这次实践,使我对村委会实务有所了解,也为我今后的顺利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实习工作情况村是一个(此处可添加一些你实习的那个村和村委会的介绍)我到村村委会后,先了解了村的发展史以及村委会各个机构的设置情况,村委会的规模、人员数量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忙清理卫生,做一些后勤工作;再了解村的文化历史,认识了一些同事,村委会给我安排了一个特定的指导人;然后在村委会学习了解其他人员工作情况,实习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习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我在村委会主要是负责管理日常信件的工作,这个工作看似轻松,却是责任重大,来不得办点马虎。

一封信件没有及时收发,很有可能造成工作的失误、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很感谢村委会对我这个实习生的信任,委派了如此重要的工作给我。

在实习过程中,在信件收发管理上,我一直亲力亲为,片刻都不敢马虎。

为了做好信件的管理工作,我请教村委会的老同事、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出了一套信函管理的具体方法。

每次邮递员送来的信件,我都要亲自检查有无开封、损坏的函件,如果发现有损坏的函件,我马上联络接收人亲自来查收。

需要到邮局领取的函件,我都亲自到邮局领取,并把信函分别发放到每个收件人的手里。

对于收到的所有信函,我都分门别类的登记,标注好收发人的单位、姓名还有来函日期等等。

2020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测量肺活量》集体备课教案

2020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测量肺活量》集体备课教案

2020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测量肺活量》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测量肺活量》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节重要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肺活量的概念,学会正确测量肺活量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身体生理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肺活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肺活量的概念,学会正确测量肺活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肺活量的方法。

2.难点:理解肺活量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测量肺活量的器材,如皮筋、计时器等。

2.学生准备:穿着轻便的衣物,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入肺活量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肺活量的意义。

2.呈现(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肺活量的测量。

教师讲解测量方法,学生动手操作,记录测量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肺活量的测量,每个人都要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什么是肺活量?如何正确测量肺活量?学生回答,加深对肺活量概念和测量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肺活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如何提高肺活量?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习惯、运动等方面思考。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肺活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肺活量。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8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8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8篇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

2.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难点: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

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呢?”二、探究内容:1.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2.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3.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

(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3)设计实验证明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平时我们看到植物缺水叶子会变蔫,根据这一点我们能想出什么方法证明植物的茎有输送水的作用?教材上用什么方法证明?给实验用的水染色起什么作用?4.说说植物的根和茎除了吸收水和养分、输送水和养分以外,还有什么作用?(还有支撑植物,使它们能更充分地接受阳光照射。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1、利用课外时间注意观察。

2、收集和阅读各种植物的资料,带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2020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集体备课教案

2020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集体备课教案

2020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强与弱》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响度及其与声源振幅的关系。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以“声音”为主题,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五课。

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声音的特性,为后续学习声音的调制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已有一定的认识,他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能通过空气传播。

然而,对于声音的响度、音调等特性,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强弱,并探究影响声音强弱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响度及其与声源振幅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响度及其与声源振幅的关系。

2.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生活实例分析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音叉、橡皮筋等)、尺子、气球、吸管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生活实例素材:电影、音乐会等场景的视频或图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电影、音乐会等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强弱。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声音强的场景?声音强弱是如何产生的?呈现(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声音的强与弱。

2.提问:你们认为声音的强弱与什么有关?操练(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振幅的物体产生的声音强弱。

2.学生用尺子、气球等器材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巩固(10分钟)1.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声音强弱与声源振幅的关系。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交流收集到的植物资料按问题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观察叶的蒸腾实验。

3.能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做植物蒸腾实验,能解释实验中的现象,了解叶的蒸腾作用。

教学难点: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准备:一盆植物。

一个透明的大塑料袋。

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如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课前通知学生带这类书。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上节课前大家收集了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植物,以及植物的有关资料,让我们这节课继续研究植物。

”二、探究内容:1. 交流。

(1)汇集学生带来的各种植物、植物书、有关植物的资料,把学生所说的各种植物的名称一一列在黑板上。

(2)把有关书籍分配到各小组供学生研究和查阅。

2. 分组活动。

(1)阅读教材中所列的凤仙花的五个特征。

(2)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观察植物和查阅资料,回答:生长发育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要涉及植物的变化,植物有生长的阶段,也有死亡的阶段)。

繁殖后代。

身体构造。

生长环境。

运动与反应。

(注意要求学生列举与凤仙花相同和不同的植物,达到了解植物多样性和具有共同特点目的。

)3. 了解叶的蒸腾作用。

(1)做实验,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2)“别的植物也是这样吗?”——推广到所有的植物。

(3)说说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气候、对其他生物和对人有什么作用。

4. 讨论逼供内写出植物的共同特点。

(1)师:“你能说说形形色色的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吗?”(2)师:“在观察和了解了许多植物之后,我们知道植物的共同特点了吗?请你写写植物的共同特点。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你能寻找出动物和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吗?《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二1、出示鸽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

教师引导:在鸟类中,鸽子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常常被人们看作是和平的象征,又是蓝天信使,能够为人们送信。

今天我们要来探究的是鸽子羽毛的特点。

2、出示课本第9页上面鸽子的羽毛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鸽子的羽毛,并读一读有关鸽子的羽毛资料介绍。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发芽、植物光合作用、开花结果等基本知识。

2.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研究动物的行为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觅食、防御、繁殖等方面。

3. 第三章《岩石与矿物》:学习岩石的分类、特点及矿物的形成过程,培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第四章《电的奥秘》:初步了解电路的组成、电流现象以及安全用电的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动物行为、岩石矿物和电的基础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安全用电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动物行为与适应的关系、岩石矿物的辨别、电路的组成与应用。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动物行为的观察与分析、岩石矿物的特点与分类、安全用电的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行为视频、岩石矿物标本、电路实验箱等。

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播放动物行为视频,引发学生对本册内容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动物行为特点、岩石矿物分类及电路原理。

3. 实践: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如观察种子发芽、制作简单的电路等。

4. 课堂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结合实践情景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生长过程图解2. 动物行为特点表格3. 岩石矿物分类图4. 电路原理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种子发芽的过程。

(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科学课题听听声音年班四年教具、学具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 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2. 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3. 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用词语描述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板书设计 1.1 听听声音周围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声音: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总第课时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教学方法设计教法学法个性化构建一、导入二、聚焦三、探索四、拓展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问题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

任务一:观看视频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

任务二: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声音任务三: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声音。

任务四: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音。

研讨:1、讨论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么?2、你还想知道什么?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符的高低变化。

学科科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年班四年教具、学具准备一面鼓,一把钢尺,一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一个音叉,几个豆子或细沙。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2. 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的阐述自己的发现。

2. 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认识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教学方法手段板书设计 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音叉振动皮筋振动钢尺振动小鼓振动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教学方法设计教法学法个性化构建一、导入二、聚焦三、探索上节课我们一起聆听与记录了许多声音,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课。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素养的培养。

详细内容:科学的概念、特点、与生活的联系;科学探究方法;科学家的故事。

2. 《生物与环境》: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详细内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及特点;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3.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繁殖的方式。

详细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的繁殖方式。

4. 《动物的生存与适应》:了解动物的特点,认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详细内容:动物的特点;动物的运动、捕食、防御行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5. 《力的作用》:学习力的基本概念,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详细内容:力的概念、分类;力的作用和效果;简单机械的认识。

6. 《电与磁》:了解电与磁的基本现象,学习安全用电知识。

详细内容:电与磁的基本现象;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安全用电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认识科学探究方法;(2)掌握生物与环境、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存与适应等基础知识;(3)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掌握简单机械的使用;(4)认识电与磁的基本现象,学会安全用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2)生物与环境、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存与适应等知识点的理解;(3)力的作用和效果的理解;(4)电与磁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1)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2)生物、植物、动物知识的学习;(3)力的作用和效果的应用;(4)安全用电知识的掌握。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篇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篇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掌握四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包括物质的变化、水的变化、空气和光的利用。

掌握科学实验的根本方法和过程。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学习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各种资,如实验室、图书等,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掌握水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掌握空气的利用和光的利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才能,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材、实验器材、实验模型等。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Unit 1 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水的物态变化教学内容:1. 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水的三种物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

2. 理解水在不同物态下有不同的性质和用处。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水在不同物态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不同形态。

2. 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冰的熔化过程。

3. 引导学生讨论水的不同物态下的性质和用处。

第二课:固态物质的变化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如燃烧、溶解等。

2. 理解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固态物质的特点。

2. 组织学生进展实验,观察不同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固态物质的变化规律。

Unit 2 水的变化第一课:水的蒸发和沸腾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理解水的变化规律。

2. 理解水蒸气的性质和用处。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模型,引导学生猜想水蒸发和沸腾的过程。

2. 组织学生进展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水的蒸发和沸腾的规律。

第二课:水的结冰和融化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结冰和融化过程,理解水的变化规律。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特征,能举例说明其适应环境的特点。

(2)学习使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了解动植物的生活环境。

(2)学会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环保意识,关爱动植物。

二、教学内容第1课:我们身边的科学1. 认识科学实验器材,了解实验基本操作。

2. 学习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第2课:植物的生长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会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2. 学习植物的适应环境特点,举例说明。

第3课:动物的适应1. 了解动物的适应环境特点,学会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

2. 学习动物的保护自己,提高生存能力的方法。

第4课:我们的地球1. 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学会观察地球的自然现象。

2. 学习保护地球,关爱环境的方法。

第5课:天气与气候1. 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学会观察天气变化。

2. 学习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动植物的适应环境特点。

(2)学会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教学难点:(1)动植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分析。

(2)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学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表现。

4.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第6课:人体的奥秘1. 了解人体基本结构,学会观察人体各个系统。

2. 学习人体生理功能,探究人体奥秘。

第7课:物质的性质1. 学习物质的三大属性:固态、液态、气态。

2024年精选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精选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精选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三章《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详细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以及光合作用。

2. 第四章《电路的组成与原理》: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路原理以及简单电路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以及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电路的能力,理解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简单电路的制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图解、光合作用实验器材、电路实验器材、PPT课件。

2. 学具:学生用植物观察记录表、电路制作材料、实验报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进而引出本章内容。

2. 新课内容:(1)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

(2)植物的繁殖方式: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如何繁衍后代。

(3)光合作用: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3. 电路部分:(1)电路的组成: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电路的结构。

(2)电路原理: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3)简单电路制作: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电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2. 植物的繁殖方式3. 光合作用4. 电路的组成5. 电路原理6. 简单电路制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植物的生长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2)列举三种植物的繁殖方式,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3)简述光合作用的原理。

(4)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植物生长、繁殖和光合作用的知识,以及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四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电子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电子版

深钻教材精解课标资源整合集体备课教案教风:高尚博学严谨善教2018--- 2019学年第一学期忙于课前精于课中思于课后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上册姓名:杨晓强教龄:三十一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分析: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比如,对周边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三、教材分析: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天气: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进行观测。

其中包括云量的观察和测定、雨量的观察和测定、风的方向和等级的观察和测定以及气温的测定。

这一部分活动中,还包括尝试记录各种天气情况,观察生物预告天气的行为以及学习获得天气的多种方法。

溶解:从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如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

“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一课则进一步扩展了学生对溶解现象的观察活动。

声音: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和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在这一单元结尾设计的“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活动,将由学生自由取材,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小乐器,并尝试着奏出简单的乐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上册学期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植物的身体”、“秋冬星空”、“材料与生活”、“水循环”、“我们的家园——地球”等5个单元,共22个课题,28课时。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专题研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题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重点落实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科学探究经历,可以说对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对科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三、教学目标1、认识周围的自然界常见的事物,现象及其相互联系。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循着科学研究的程序去思维和操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探究科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书写能力、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安全地进学习,探究和设计制作的能力。

4、学会使用学具、材料进行试验。

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意识,培养思考、想象、动手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采用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故事描述法等。

做到使学生在玩中学、在想中学、在做中学、在用中学。

采用角色演法、情景模拟法、专题讨论法、实验探索法、作品制作法、反感设计法等。

六、教学进度第一周——第二周:植物的身体;第三周——第五周:秋冬星空第六周——第十周:材料与生活;第十一周——第十四周:水循环第十五周——第十八周:我们的家园——地球;;第十九周——第二十周:研究与实践。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探究内容不要局限于教科书设计的内容,应在时间、空间、探究对象上进行有效拓展。

2、评价应侧重于发现和张扬学生个性,避免用统一的尺度衡量所有学生。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活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由《植物的身体》、《植物的根》、《植物的叶》、《植物的茎》《花和果实》五个课题组成,主要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目标1、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

2、知道植物根的作用。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4、通过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三、教学重难点1、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

2、知道植物根的作用。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烧杯、镊子、量筒、放大镜。

五、课时安排植物的身体 1课时植物的根 1课时植物的叶 2课时植物的茎 1课时花和果实 2课时六、应注意的问题从整体遵循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4、植物的茎一、课型:新授二、教学目标:知识: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能力: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思想情感:尊重证据,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三、教学重难点: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具放大镜、刀片六、教学过程:(一)导课创设问题情境:人们种树、种庄稼并向根部浇水,是如何输入到植物的其它部分的?(二)新授开展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2、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3、设计验证试验。

(师:解剖、观察植物茎的方法:先横切、再纵切。

使用小刀时注意安全。

观察时,借助放大镜观察剖面)4、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5、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三)自由活动1、展示农业生产中对果树进行环割的图片,让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膨大的部分?(生进行猜想)2、教师出示资料卡解释原因,让学生了解到茎里还有运输养料的管子,认识到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四)拓展活动了解对植物实施环割有哪些好处?(五)小结茎里还有运输养料的管子,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4、植物的茎茎里还有运输养料的管子,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八、教学后记及反思:教学设计时,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经历根的吸收水分的作用和茎的运输水分的作用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是根的实验设计、改进。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将课堂交给学生。

因此,我将讨论方案、制定计划放在课堂上进行,而将实验过程及观察放在课外进行,教学内容安排1课时完成,没有考虑进行实验现象及结论的交流。

但是,学生在做了实验之后却表达了较为强烈的交流愿望。

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我安排了第二课时的交流。

学生的态度与要求令我产生了极大的欣喜,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第二单元秋冬星空教学内容:本单元由《秋季星空》、《冬季星空》两课组成,主要让学生通过长期的观察活动知道秋、冬季的代表星座,初步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知道秋冬星空的主要星座;如何观察星空;介绍星座知识。

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知道秋冬星空的主要星座;如何观察星空;介绍星座知识。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秋冬季星空的资料应注意的问题:本单元的两课是进行中长期星空观察的起始,注意观察方法的指导是两节课共有的重点。

课时安排:6、秋季星空 1课时7、冬季星空 1课时6、秋季星空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知道北斗七星,认识秋季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了解秋季的其他星座能力: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思想情感: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北斗七星,认识秋季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了解秋季的其他星座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具:准备一些秋季星空的资料,如北斗七星、仙后座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等,辅助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一、激趣播放有关星空的录像资料,可先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星空的美丽与神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二、探究活动一:1、让学生自主交流课前的观察和发现。

在交流中教师主要把握两点:一是在观察中要明确自己观察时所处的方位及星座所在的方位,如对北斗七星的观察。

汇报中应提示学生表明观察时是面朝北的,往“天顶”处可视为南方,往地平线处为北方,此时人的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北斗七星是属于北天的一个星座。

二是使学生能将相邻的几颗星组成一些便于记忆的图形,使之成为“我的星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而且可以启发学生为自己选定观察研究的对象。

2、先让学生自由汇报,让学生充分汇报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3、让学生画出北斗七星及自己根据想像组成的星座的样子。

在纸上画星座时,应先在纸上定出方位,一般应与实际观察的方位相对应。

资料卡的内容可以穿插在学生的汇报交流活动之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北斗七星。

活动二:分三个层次进行活动:1、先让学生提出自己乐于研究的问题。

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开展活动,教师在巡视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恰当评价。

2、让学生自己制定观察计划。

因观察星空独立性较强,可以让学生制定各自的观察计划。

一个是北斗七星,一个是自选的“我的星座”。

三、动手实践:制作观星箱1、如果要长期观察一个星座,借助什么样的观察工具比较好?2、展示观星箱,让学生了解观星箱的作用,再让学生开展制作活动。

3、制作。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教师也可以提供其他方法来制作观星箱。

如,利用透明的盒子,在盒盖上用笔画出大小均等的网格,将盒的周边及盒底用纸糊住,使其不透明,在盒底部一角打一观察孔即可。

如果利用教科书中的制作方法,也可以将其方法改进,如不用胶带固定线,而是用针在盒子边缘穿孔,将线穿过,在外面打上结固定住。

4、制作完毕,可以让学生试用观星箱来观测某一物体,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与记录的方法,还要特别强调在观测自己选定的观察对象时,要选择最佳观察点并且观星箱的位置应固定不变。

同时也提醒学生,因自己选定的几个观察对象在天空的位置不同,所以每个观察对象要分别用一个固定的观星箱才能准确观察星座的变化。

四、拓展活动:建议让学生课后至少再制作一个观星箱,分别用来观察北斗七星及自己选定的星座,坚持不懈地进行长期的观察,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

教后反思:因为本课是学生进行四季星空探究的起始课,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就为开展中长期探究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我在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边玩、边做、边实践在积极融洽的氛围中将三维目标有机的溶合于活动当中,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制作了观察工具,又为中长期探究活动做好了技能与工具准备。

后续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还应加强指导,增强学生活动中的科学意识,提高其科学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材料教学内容:本单元由《木材》、《纸》、《陶瓷》、《金属》、《玻璃与塑料》5课组成,主要研究常见材料的性能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1.能判断各种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陶瓷、金属、玻璃、塑料等,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2.认识木头、陶瓷、金属、玻璃、塑料的性质,能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

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3.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意识到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在发明新材料。

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能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2、知道木头是天然材料,了解木头的性能及用途人造同前一课人造,可再生同前教学准备:各种材料、导线、酒精灯、电池、小刀、锤子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问题的提出及选择2探究过程要细致、完整3注意逐步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增多探究方法课时安排8 木材 1课时 9、纸 1课时10 陶瓷 1课时 11、金属 1课时 12、玻璃与塑料 1课时8、木材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知道木头是天然材料,了解木头的性能及用途。

能力:能正对探究木头的特点提出观察试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更具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试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

思想情感:在探究木头特点的观察试验活动中体验合作,尊重他人的观察试验结果;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木头彩绘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教学重难点:知道木头是天然材料,了解木头的性能及用途。

能正对探究木头的特点提出观察试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更具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教具:各种木头、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等。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那么观察过家里有哪些家具?使用什么材料做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活动一:木头有什么特点?1、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讲: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

也可以合作共同研究你们感兴趣的问题。

2、制定研究方案小组分工,合作配合,制定研究方案,准备研究材料,发记录表格等。

3、各组汇报研究方案说说要研究的问题,该采取哪些研究方法。

讲:你们可以按照方案进行研究,在探究过程中,一定要一边研究,一边做好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